CN109803328B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3328B
CN109803328B CN201711140106.1A CN201711140106A CN109803328B CN 109803328 B CN109803328 B CN 109803328B CN 201711140106 A CN201711140106 A CN 201711140106A CN 109803328 B CN109803328 B CN 1098033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carrier
threshold
terminal
downlink signal
signal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01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3328A (zh
Inventor
耿婷婷
张宏平
曾清海
严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01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332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5936 priority patent/WO20190962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3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3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3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3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可以解决由于无法进行上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本申请的方法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然后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本申请适用于载波切换的流程中。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终端的上行载波属于高频频段的高频场景下,高频段频谱包括厘米波(centimeter wave)频段和毫米波(millimeter wave)频段;厘米波频段通常指3GHz-30GHz范围内的频谱,毫米波频段通常指30GHz-300GHz范围内的频谱。终端的上行(uplink,UL)功率一般小于基站的下行(downlink,DL)功率,所以可能会存在UL载波覆盖范围小于DL载波覆盖范围的情况,为了使UL载波的覆盖范围和DL载波覆盖范围保持一致,引入了低频的补充上行(supplementary uplink,SUL)载波,其中,SUL载波的频率小于NR UL载波的频率,如图1所示,一个小区至少包括一个新空口(new radio,NR)UL载波和一个SUL载波。
在一个小区至少包括一个NR UL载波和一个SUL载波的场景下,终端在初始接入时可以选择接入NR UL载波或者接入SUL载波,但还未提出终端如何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的方案,若终端不能进行上行载波切换,会出现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由于无法进行上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或可用于终端的芯片实现,该方法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然后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其中,终端的上行载波为可以用于承载终端的上行信令或数据发送的载波。上行载波可以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第一上行载波的频率大于第二上行载波的频率,示例性地,第一上行载波可以为NR UL载波,第二上行载波可以为SUL载波。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为用于触发终端开始上行载波切换流程的条件。
采用该方法,终端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进而终端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即本申请的实施例给出了用于触发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的上行载波触发条件,从而可以使得终端可以知道如何实现上行载波切换。可以理解的是,若满足上行载波触发条件,终端可以进行上行载波切换,可以避免由于无法进行上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果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测量报告,第一测量报告包括下行信号质量,或者,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换条件。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告知网络设备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进而请求网络设备进行载波切换。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通知网络设备终端的上行载波切换完成。
可选地,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下行信号质量。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控制终端进行载波切换,或者也可进一步判断第一消息中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若满足,控制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
采用该方法,若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终端可以自主进行上行频点切换,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或第一指示信息,由网络设备控制终端完成上行频点切换,避免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包括第一门限;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具体可以实现为: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一上行载波,且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门限,确定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第一上行载波可以为NR UL载波。配置信息中可以分别包括每个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对应的第一门限。可选的,可以是至少有一个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小于该种类对应的第一门限时,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或者,当所有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均小于各自对应的第一门限时,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示例性地,若下行信号质量包括RSRP和RSRQ,配置信息中包括RSRP门限和RSRQ门限,当RSRP小于RSRP门限,或RSRQ小于RSRQ门限,或RSRP小于RSRP门限且RSRQ小于RSRQ门限时,均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可选地,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迟滞参数和触发时间的至少一种。可以将基于终端测量获得的下行信号质量用Ms表示,将迟滞参数用Hys表示,若Ms+Hys小于第一门限的时长达到触发时间,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采用该方法,终端基于终端测量获得的下行信号质量,以及迟滞参数和/或触发时间来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可以避免终端出现上行载波间的乒乓切换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进而由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
可选地,第二上行载波可以为SUL载波。
采用该方法,终端在从NR载波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移动至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边缘时,可以将上行载波由NR UL载波切换至SUL载波,实现了终端移动过程中的上行载波切换,可以避免终端因无法进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包括第一门限;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具体可以实现为: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二上行载波,且下行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门限,确定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配置信息中可以分别包括每个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对应的第一门限,当至少一个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大于该种类对应的第一门限时,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或者,当所有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均大于各自对应的第一门限时,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示例性地,若下行信号质量包括RSRP,RSRQ,配置信息中包括RSRP门限,RSRQ门限,当RSRP大于RSRP门限,且RSRQ大于RSRQ门限时,才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条件。
可选地,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迟滞参数和触发时间的至少一种。可以将基于终端测量获得的下行信号质量用Ms表示,将迟滞参数用Hys表示,若Ms-Hys大于第一门限的时长达到触发时间,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采用该方法,终端基于终端测量获得的下行信号质量,以及迟滞参数和/或触发时间来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可以避免终端出现上行载波间的乒乓切换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进而由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
采用该方法,在终端从SUL载波覆盖范围移动至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时,可以将上行载波由SUL载波切换至NR UL载波,实现了终端移动过程中的上行载波切换,可以避免终端因无法进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的第一上行载波的频率大于第二上行载波的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门限,第二门限小于第一门限;若终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第二测量报告包括下行信号质量,或者,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
可选地,第二消息用于触发网络设备配置终端进行下行同频测量、异频测量或异系统测量的至少一种。进而终端可向网络设备上报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的小区信息,网络设备将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配置信息还包括门限偏移值;若终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三门限,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三门限为根据第一门限和门限偏移值确定的,第三门限小于第一门限;其中,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第二测量报告包括下行信号质量;或者,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三门限。
可选地,第二消息用于触发网络设备配置终端进行下行同频测量、异频测量或异系统测量的至少一种。进而终端可向网络设备上报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的小区信息,网络设备将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或者可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实现,该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然后从终端接收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测量报告,第一测量报告用于表示下行信号质量,或者,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其中,上行载波为可以用于承载终端的上行信令或数据发送的载波。上行载波可以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第一上行载波的频率大于第二上行载波的频率,示例性地,第一上行载波可以为NR UL载波,第二上行载波可以为SUL载波。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为用于触发终端开始上行载波切换流程的条件。
可选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测量报告,第一测量报告包括下行信号质量,或者,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换条件。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告知网络设备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进而请求网络设备进行载波切换。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通知网络设备终端的上行载波切换完成。
可选地,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下行信号质量。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控制终端进行载波切换,或者也可进一步判断第一消息中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若满足,控制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
采用该方法,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进而终端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即本申请的实施例给出了用于触发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的上行载波触发条件,从而可以使得终端知道如何实现上行载波切换,可以理解的是,若满足上行载波触发条件,终端可以进行上行载波切换,可以避免由于无法进行上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包括第一门限;在从终端接收第一消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或者,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
采用该方法,终端在从NR载波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移动至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边缘时,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将上行载波由NR UL载波切换至SUL载波。或者,在终端从SUL载波覆盖范围移动至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时,可以将上行载波由SUL载波切换至NRUL载波。实现了终端移动过程中的上行载波切换,可以避免终端因无法进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上行载波的频率大于第二上行载波的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门限,第二门限小于第一门限;网络侧设备可以从终端接收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第二测量报告用于表示下行信号质量,或者,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
可选地,第二消息用于触发网络设备配置终端进行下行同频测量、异频测量或异系统测量的至少一种。进而终端可向网络设备上报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的小区信息,网络设备将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配置信息还包括门限偏移值:网络设备可以从终端接收第二消息;
其中,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第二测量报告用于表示下行信号质量,或者,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三门限,第三门限为根据第一门限和门限偏移值确定的,第三门限小于第一门限。
可选地,第二消息用于触发网络设备配置终端进行下行同频测量、异频测量或异系统测量的至少一种。进而终端可向网络设备上报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的小区信息,网络设备将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或者可用于终端的芯片实现,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当根据终端的传输功率余量和传输功率余量门限确定满足上行频点切换触发条件时,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其中,配置信息包括功率余量门限,功率余量门限用于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功率余量是指终端剩余可用的上行传输功率。功率余量报告包括功率余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在终端的功率余量满足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时,可以及时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以便于在终端生成功率余量报告后,网络设备可以及时根据功率余量报告进行相应地处理,例如载波切换、小区切换等,以提高终端的服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之后,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功率余量报告,功率余量报告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终端的功率余量和所述功率余量门限确定满足上行频点切换触发条件,具体可以实现为:若终端的上行频点为第一上行频点,且功率余量小于功率余量门限,确定功率余量满足上行频点切换触发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频点切换至第二上行频点,然后根据第三消息由第一上行频点切换至第二上行频点。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终端的功率余量和所述功率余量门限确定满足上行频点切换触发条件,具体可以实现为:若终端的上行频点为第二上行频点,功率余量大于功率余量门限,确定功率余量满足上行频点切换触发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频点切换至第一上行频点,然后根据第二消息由第二上行频点切换至第一上行频点。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或者可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实现,该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然后从终端接收功率余量报告,其中,配置信息包括功率余量门限,功率余量门限用于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功率余量是指终端剩余可用的上行传输功率。功率余量报告包括功率余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在终端的功率余量满足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时,可以及时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以便于在终端生成功率余量报告后,网络设备可以及时根据功率余量报告进行相应地处理,例如载波切换、小区切换等,以提高终端的服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从终端接收功率余量报告之后,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终端由第一上行频点切换至第二上行频点;或者,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终端由第一上行频点切换至第二上行频点。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该装置可以为终端,或者可以为终端中的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为终端,终端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地,终端还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用于支持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该装置可以为基站,或者可以为基站中的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为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地,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终端和网络设备。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应用于终端中,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应用于网络设备中,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和/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终端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进而终端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即本申请的实施例给出了用于触发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的上行载波触发条件,使得终端可以知道如何进行上行载波切换,可以理解的是,若满足上行载波触发条件,终端可以进行上行载波切换,可以避免由于无法进行上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载波覆盖范围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载波切换的方法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描述的系统架构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的(英文:of)”,相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于NR及后续的演进系统中。
如图2a所示,图2a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10(图中仅示出1个)以及能够与网络设备10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终端20。
其中,本申请所称的网络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本申请所称的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下一代网络节点(gNode B,gNB)、连接下一代核心网的演进型节点B(ng evolved Node B,ng-eNB)、等,还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接入设备等非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系统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相类似无线通信功能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仅为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可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
本申请所称的终端,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该终端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无线数据卡、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的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终端设备,以及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相类似无线通信功能的终端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仅为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具有无线收发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终端。
本申请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基站。
如图2b所示,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基站可以由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构成,一个CU可以连接一个DU,或者也可以多个DU共用一个CU,可以节省成本,以及易于网络扩展。CU和DU的切分可以按照协议栈切分,其中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服务数据映射协议栈(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部署在CU,其余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以及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layer)部署在DU。图2b中将处于控制面(control plane,CP)的PDCP表示为PDCP-C,将处于用户面(user plane,UP)的PDCP,表示为PDCP-U。
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完全限定上述协议栈切分方式,还可以有其它的切分方式。当网络设备是例如图2b的CU和DU的架构时,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网络设备时,可能是指CU,也可能是指DU,或者是由CU和DU构成的系统,具体依赖于相应的实现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基站不限于图2b的形式,可以是任何提供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
首先对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到的相关术语进行解释。
上行载波,也可以为上行频点,为用于支持终端进行上行数据或信令传输的载波。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行载波根据频率的不同可以包括NR UL载波和/或SUL载波。比如频率高的上行载波称为第一上行载波,频率低的上行载波称为第二上行载波。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上行载波可以为NR UL载波,第二上行载波可以为SUL载波,例如SUL载波可以为低频载波,NR UL可以为高频载波。具体地,比如SUL载波的频率为900MHz,NRUL载波的频率为3.5GHz。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上行载波、第二上行载波、NR UL载波和SUL载波,也可以分别称为第一上行载波、第二上行载波、NR UL载波和SUL载波。
其中,第一上行载波的频率高于第二上行载波的频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上行载波可以为NR UL载波,第二上行载波可以为SUL载波。
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可能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高频场景中,由于终端的上行功率一般小于基站的下行功率,所以可能存在UL载波的覆盖范围小于DL载波的覆盖范围的情况,为了弥补UL载波的覆盖范围,引入了低频的SUL载波,如图1所示,图1为NR UL载波和SUL载波的覆盖范围的示例性示意图,阴影部分的区域为NRUL载波的覆盖范围,SUL载波的覆盖范围包含了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一般地,DL载波的覆盖范围可以和SUL载波的覆盖范围相同。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具体应用于一个小区包括一个DL载波和至少两个UL载波的场景。可选的,不同上行载波的频率不相同。一般地,可以理解NR UL载波为频率较高的载波,SUL载波为频率比NR UL载波低的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至少两个UL载波可以包括一个UL载波和一个SUL载波。其中NRUL载波具体可以为高频的载波,但不限制于NR UL载波一定为高频。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一个小区包括一个NR UL载波、一个SUL载波和一个DL载波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以SUL载波的频率小于NR UL载波的频率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包括至少两个上行载波的小区。
结合图1所示的场景,图2a所示的通信系统以及图2b所示的基站,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相应地,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
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配置信息可以由网络设备生成并发送给终端。
示例性地,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NR UL载波,终端获得的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门限时可以触发终端的上行载波从NR UL载波到SUL载波的切换;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终端获得的下行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门限时可以触发终端的上行载波从SUL载波到NR UL载波的切换。可以理解的,可以用于承载终端的上行信令或数据发送的载波为终端的上行载波。
其中,下行信号质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SINR)、参考信号强度指示(referenc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或其它信号质量中的至少一种。下行信号质量可以是小区级的,波束级的,空口技术(numerology)级的,切片(slicing)级的,或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级的。下行信号质量可以通过测量下行同步信道、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CSI-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小区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信号或者其它下行信号中的至少一种获得。
对应于下行信号质量,下行信号质量参考门限可以包括RSRP门限,RSRQ门限,SNR门限,SINR门限,RSSI门限或其它质量门限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302、当终端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相应地,网络设备从终端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以为测量报告消息,或其它RRC消息,或者layer1(层1)消息,或者layer2(层2)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可以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触发条件,若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执行步骤302,若不满足上行载波触发条件,终端可以不进行上行载波的切换。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测量报告,第一测量报告包括下行信号质量。下行信号质量的表现形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换条件。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告知网络设备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进而请求网络设备进行载波切换。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通知网络设备终端的上行载波切换完成。具体地,当网络设备在NR UL载波和SUL载波上都为终端配置了上行资源,当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时,终端可以把上行载波从NR UL载波切换到SUL载波,或者从SUL载波切换到NR UL载波后,再发送第一指示信息通知网络设备。
可选地,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下行信号质量。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控制终端进行载波切换,或者也可进一步判断第一消息中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若满足,控制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
作为一种示例性的方案,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可以为第一门限。终端可通过下行信号质量与第一门限的大小关系来确定下行信号质量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其中,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为用于触发终端开始上行载波切换流程的条件。
可选地,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第一门限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形,分别为:
情形一: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一上行载波,且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门限,确定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可选地,第一上行载波可以为NR UL载波。本申请所描述的第一上行载波均可以为NR UL载波,下文中不再一一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若下行信号质量包括多个种类,配置信息中可以分别包括每个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对应的第一门限。可选的,可以是至少有一个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小于该种类对应的第一门限时,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例如任意一个或者多个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小于各自对应的第一门限时,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触发条件,或者,当所有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均小于各自对应的第一门限时,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示例性地,若下行信号质量包括RSRP和RSRQ,配置信息中包括RSRP门限和RSRQ门限,当RSRP小于RSRP门限,或RSRQ小于RSRQ门限,或RSRP小于RSRP门限且RSRQ小于RSRQ门限时,均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情形二: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二上行载波,且下行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门限,确定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其中,第二上行载波可以为SUL载波。本申请所描述的第二上行载波均可以为SUL载波,下文中不再一一说明。
与情形一中的描述对应,若下行信号质量包括多个种类,配置信息中可以分别包括每个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对应的第一门限,当至少一个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大于该种类对应的第一门限时,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例如任意一个或者多个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大于各自对应的第一门限时,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触发条件,或者,当所有种类的下行信号质量均大于各自对应的第一门限时,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示例性地,若下行信号质量包括RSRP,RSRQ,配置信息中包括RSRP门限,RSRQ门限,当RSRP大于RSRP门限,且RSRQ大于RSRQ门限时,才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条件。
可选地,为了避免终端出现上行载波间的乒乓切换的情况,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迟滞参数和/或触发时间,那么可以根据第一数值和/或触发时间来判断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其中第一数值是至少基于终端测量获得的下行信号质量与迟滞参数得到的数值。例如,对应于情形一,可以基于终端测量获得的下行信号质量与迟滞参数的和判断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基于终端测量获得的下行信号质量用Ms表示,将迟滞参数用Hys表示,若Ms+Hys小于第一门限的时长达到触发时间,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对应于情形二,可以基于终端测量获得的下行信号质量和迟滞参数的差判断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将基于终端测量获得的下行信号质量用Ms表示,将迟滞参数用Hys表示,若Ms-Hys大于第一门限的时长达到触发时间,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对于迟滞参数和/或触发时间等参数的使用方式可以类似参考长期演进(LTE)系统中测量报告触发不等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进而终端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即本申请的实施例给出了用于触发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的上行载波触发条件,可以使得终端知道如何进行上行载波切换,可以理解的是,若满足上行载波触发条件,终端可以进行上行载波切换,可以避免由于无法进行上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
进一步地,若终端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终端可以自主进行上行频点切换,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或第一指示信息,由网络设备控制终端完成上行频点切换,避免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
可以理解的,终端或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结合图3对应的实施例,在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一消息控制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基于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401至步骤404。
其中,步骤401至步骤402分别与上述步骤301至步骤30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3、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的信息。
相应地,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指示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的信息。该用于指示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的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或者为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该用于指示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的信息可以承载在RRC重配置消息,或者其它RRC消息,或者L2消息或L1消息。
对应于上述情形一,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测量报告,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测量报告确定下行信号质量,进而根据得到的下行信号质量确定是否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比如,若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门限,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或者,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
可选地,若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告知网络设备终端已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网络设备可以不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
对于情形一,通过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
对应于上述情形二,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测量报告,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测量报告确定下行信号质量,进而若根据得到的下行信号质量确定是否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比如,若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或者,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网络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后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或者,若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告知网络设备终端已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网络设备可以不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
对于情形二,通过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
步骤404、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若终端接收到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终端可以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若终端接收到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终端可以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图5中的两个箭头可以表示终端的两种可能的移动轨迹。
在终端的上行载波为NR UL载波时,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终端可以判断下行信号质量是否小于第一门限,比如当终端由A点向B点移动,在接近B点时,可能会出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门限的情况,若终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门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消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门限,进而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NR UL载波切换至SUL载波的信息,以使得终端处于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的边缘时,可以从NR UL载波切换至SUL载波。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在终端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判断下行信号质量是否大于第一门限,比如当终端由C点向B点移动,在接近B点时,可能会出现下行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门限的情况,若终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消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门限,进而向终端发送用于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的信息,以使得终端在接近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时,可以从SUL载波切换至NR UL载波。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可根据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指示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使得终端可以在从NR载波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移动至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边缘时,可以将上行载波由NR UL载波切换至SUL载波,或者,在从SUL载波覆盖范围移动至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时,也可以将上行载波由SUL载波切换至NR UL载波,实现了终端移动过程中的上行载波切换,可以避免终端因无法进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终端或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结合图3或图4对应的实施例,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门限或门限偏移值。基于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相应地,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
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可以为第一门限。
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门限,第二门限小于第一门限;
或者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门限偏移值。可选地,终端可以根据第一门限和门限偏移值确定第三门限,其中,第三门限小于第一门限。
可选地,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迟滞参数和触发时间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例举的各种配置信息,可以是同时发送,比如在一条消息中发送,也可以不同时发送,比如在不同的消息中发送。
步骤602至步骤604可分别参考上述步骤402至步骤404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605、当终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相应地,网络设备从终端接收第二消息。
其中,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第二测量报告包括下行信号质量;或者,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第二消息可以为RRC消息,layer1(层1)消息或layer2(层2)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若配置信息第一门限和门限偏移值,终端可根据第一门限和门限偏移值确定第三门限,第三门限小于第一门限。可选地,第三门限可以为第一门限和门限偏移值的差值,第三门限可以与第二门限相同或者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终端可基于终端测量得到的下行信号质量与迟滞参数的和判断是否可以发送第二消息,若下行信号质量与迟滞参数的和小于第三门限或第二门限的时长达到触发时间,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此处的迟滞参数和触发时间可以与上述步骤302的情形二中描述的迟滞参数和触发时间相同,或者与上述步骤302的情形二中描述的迟滞参数和触发时间的作用相同,但具体的参数值不同。对于迟滞参数和/或触发时间的使用方式可类似参考上述步骤302的情形二中的描述。
可选地,可以是在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二上行载波,且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可选地,第二消息用于触发网络设备配置终端进行下行同频测量、异频测量或异系统测量的至少一种。进而终端可向网络设备上报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的小区信息,网络设备将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以指示终端进行下行同频测量、异频测量或异系统测量的至少一种,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上报的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的小区信息后,可以进行小区切换的流程,以使得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
其中,步骤602至步骤604为终端在同一个小区内的不同载波间的切换过程;步骤605用于指示当前服务小区质量变差;可以理解的是,步骤602至步骤604与步骤605没有先后顺序关系,是独立触发的。在满足步骤602至步骤604的触发条件时才执行步骤602至步骤604,在满足步骤605中描述的触发条件时才会执行步骤6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执行步骤602至步骤604之后,若满足步骤605中描述的触发条件,则可以在步骤602至步骤604之后,执行步骤605。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的上行载波为NR UL载波时,如果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门限和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若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门限,且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终端可以仅执行步骤605,不执行步骤602至步骤604。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在终端的上行载波为NR UL载波时,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终端可以判断下行信号质量是否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比如终端的上行载波为NR UL载波,但是终端检测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比如小区覆盖不好或者其它特殊场景等,若终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二消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需要说明的是,若下行信号质量既小于第一门限又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则可以按照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时的流程执行;也就是说可以仅执行步骤605,不需要执行步骤602至步骤604。作为可能的实现方式,此时网络设备可以配置终端进行其它测量,比如同频测量,异频测量或异系统测量的至少一种,使得终端及时上报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的信息,从而把终端切换到新的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避免终端移动到小区边缘发生掉话。
在终端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的情况下,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终端可以判断下行信号质量是否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比如当终端移动至SUL载波的覆盖范围边缘时,可能会出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的情况,若终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二消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作为可能的实现方式,此时网络设备可以配置终端进行其它测量,比如同频测量,异频测量或异系统测量的至少一种,使得终端及时上报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的信息,从而把终端切换到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避免终端移动到小区边缘发生掉话。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可根据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指示终端进行载波切换,使得终端可以在从NR UL覆盖范围的中心移动到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的边缘时,可以将上行载波由NR UL载波切换至SUL载波,在从SUL载波的覆盖范围边缘移动到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边缘时,也可以将上行载波由SUL载波切换至NR UL载波,实现了终端移动过程中的上行载波切换,可以避免终端因无法进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另外若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网络设备可以配置终端进行其他测量,以使得终端及时上报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的信息,从而把终端切换到服务质量好的目标小区,避免终端移动到小区边缘发生掉话。
可以理解的,终端或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门限和门限偏移值,终端可根据第一门限和门限偏移值确定第三门限,第一门限大于第一门限。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用于触发上行频点切换的门限可以包括一个较小的门限(例如第四门限)和门限偏移值(在这种实现方式中,门限偏移值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门限偏移值相同,也可以独立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门限偏移值),其中,第四门限与上文中描述的第二门限或第三门限的作用相同。另外,终端在接收到第四门限和门限偏移值后,可根据第四门限和门限偏移值确定第五门限,第五门限大于第四门限。第五门限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门限的作用相同,即第五门限为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NR UL载波,且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五门限,终端可根据上文中描述的上行载波切换的方法从NR UL载波切换至SUL载波,或者,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终端可根据上文中描述的上行载波切换的方法从SUL载波切换至NR UL载波。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根据终端的功率余量来判断是否满足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进而在满足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功率余量报告可以用于触发网络设备进行上行载波切换,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相应地,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
其中,配置信息包括功率余量门限,功率余量门限用于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功率余量是指终端剩余可用的上行传输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步骤中的配置信息与上述步骤301中的配置信息无关,若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案,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步骤301中的配置信息;若采用图7和图8对应实施例的方案,则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步骤701中的配置信息。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在同一条消息中携带步骤701中的配置信息和步骤301中的配置信息。
步骤702、当根据终端的功率余量和功率余量门限确定满足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时,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
其中,功率余量报告包括功率余量。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为用于触发终端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的条件。
可选地,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根据终端的功率余量和功率余量门限确定满足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的方式,分别为:
方式一:当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二上行载波时,终端的功率余量大于功率余量门限时,功率余量满足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
方式二:当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一上行载波时,终端的功率余量小于功率余量门限时,功率余量满足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
可选地,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迟滞参数和触发时间,通过迟滞参数和触发时间避免采用上述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触发功率余量报告出现乒乓的情况,避免乒乓的方法与上述步骤302描述的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在终端的功率余量满足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时,可以及时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以便于在终端生成功率余量报告后,网络设备可以及时根据功率余量报告进行相应地处理,例如载波切换、小区切换等,以提高终端的服务质量。
可以理解的,终端或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结合图7对应的实施例,若终端生成了功率余量报告,可以将功率余量报告上报给网络设备,以便于在网络设备根据功率余量报告控制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基于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801至步骤804。
其中,步骤801至步骤802与上述步骤701至步骤70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终端触发生成的功率余量报告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步骤802中终端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的方式一可以为: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二上行载波,且功率余量大于功率余量门限,确定功率余量满足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上述触发生成功率余量报告的方式二可以为: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一上行载波,且功率余量小于传输功率余量门限,确定功率余量满足功率余量报告触发条件。
步骤803、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功率余量报告。
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功率余量报告。
可以理解地,在终端有可用的上行资源时,可以执行步骤803向网络设备发送功率余量报告。
步骤804、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三消息。
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或者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
其中,第三消息可以为RRC重配置消息等RRC消息,L1消息或L2消息。
对应于上述方式一,网络设备可根据功率余量报告确定功率余量,进而若确定功率余量小于传输功率余量门限,向终端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
对应于上述方式二,网络设备可根据功率余量报告确定功率余量,进而若确定功率余量大于传输功率余量门限,向终端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
步骤805、终端根据第三消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终端可根据第三消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终端可根据第三消息由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可根据终端上报的功率余量报告指示终端进行上行载波切换,使得终端可以在从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移动到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边缘时,可以将上行载波由NR UL载波切换至SUL载波,或者,在从SUL载波的覆盖范围的边缘移动到NR UL载波的覆盖范围的边缘时,也可以将上行载波由SUL载波切换至SUL载波,实现了终端移动过程中的上行载波切换,可以避免终端因无法进行载波切换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终端或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其中,图8对应的实施例和图3至图6对应的实施例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方案,或者,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这两种方案结合,终端可根据下行信号质量和传输功率余量来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示例性地,结合以下四个条件进行说明。
条件1: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
条件2:下行信号质量大于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
条件3:功率余量小于功率余量门限。
条件4:功率余量大于功率余量门限。
在终端的上行载波为NR UL载波时,若条件1和条件3同时成立,可以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终端可向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和功率余量报告,其中测量报告中包括下行信号质量,功率余量报告中包括功率余量。或者终端可向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表示上述条件1和条件3,或者终端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功率余量报告,该指示信息用于表示上述条件1。进而网络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指示终端由NRUL载波切换至SUL载波。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若条件1和条件3中的任意一个成立,可以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在终端的上行载波为SUL载波时,若条件2和条件4同时成立,可以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终端可向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和功率余量报告,其中测量报告中包括下行信号质量,功率余量报告中包括传输功率余量。或者终端可向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表示上述条件2和条件4,或者终端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和功率余量报告,该指示信息用于表示上述条件1。进而网络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指示终端由SUL载波切换至NR UL载波。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若条件2和条件3中的任意一个成立,可以确定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采用该方法,由于上行载波的覆盖范围和终端的上行传输功率有关,当终端的上行传输功率余量不足时,说明终端有可能已经移出或者即将移出当前接入的上行载波的覆盖范围,终端结合下行信号质量和传输功率余量来确定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的时机,使得上行载波切换更加合理。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可以用于终端接入网络设备的过程。网络设备可以广播一个较大的初始下行信号质量门限。该初始下行质量门限用于终端接入或驻留在接入网络设备时进行选择初始的上行载波。例如,若终端在接入网络设备时,下行信号质量大于初始下行信号质量门限,可以选择NR UL载波作为初始上行载波,若下行信号质量小于初始下行信号质量门限,可以选择SUL载波作为初始上行载波。由于网络侧设备广播的初始下行信号质量门限较大,可以使得处于空闲(idle)状态的终端和处于非激活(inactive)状态的终端优先接入SUL载波,可以尽量避免上行载波间的切换。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可以广播一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仅可以在SUL载波发起初始接入。该方式可以尽量避免上行载波间的切换。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的负载情况,使得终端可以结合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的负载情况来选择接入的上行载波。示例性地,在下行信号质量大于初始下行信号质量门限的情况下,若NR UL载波的负载小于负载门限,选择的初始上行载波为NR UL载波,若NR UL载波的负载大于负载门限,但SUL载波的负载小于负载门限,终端选择的初始上行载波可以为SUL载波。在下行信号质量小于初始下行信号质量的门限的情况下,若SUL载波的负载小于负载门限,选择的初始上行载波可以为SUL载波,若SUL载波的负载大于负载门限,且NR UL的负载小于负载门限,选择的初始上行载波可以为NR UL载波。
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下发用于指示终端不使用上行载波切换流程的指示信息,也就是说终端在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后,将不会判断下行信号质量和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判断是否满足上行载波切换的触发条件,也不会基于功率余量报告来进行上行载波切换。示例性地,若终端的上行频点为SUL频点,且NR UL频点的负载高于一定的门限,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下发该指示信息,以防止终端切换至负载较高的NR UL频点。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用于终端接入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也可以和前述的图3-图8所示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结合,也就是说终端可先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接入网络设备,选择一个初始的上行载波,之后再根据前述图3至图8实施例对应的方法进行上行载波切换。
上述图3-图8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是以网络设备和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功能也可以通过可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实现,由终端实现的方法和功能也可以通过可用于终端的芯片实现。
上述主要从不同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和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等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种示意性框图。该装置900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为终端,还可以为可用于终端的芯片。装置900包括:处理单元902和通信单元903。处理单元902用于对装置9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902用于支持装置900执行图3中的步骤302,图4中的步骤402和步骤404,图6中的步骤602,步骤604和步骤605,图7中的步骤702,图8中的步骤802和步骤805,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903用于支持装置900和其他网元(例如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901,用于存储装置9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9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9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单元9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9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903为收发器,存储单元9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可以为图10所示的终端。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所述终端1000包括发射器1001,接收器1002和处理器1003。其中,处理器1003也可以为控制器,图10中表示为“控制器/处理器1003”。可选的,所述终端1000还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处理器1005,其中,调制解调处理器1005可以包括编码器1006、调制器1007、解码器1008和解调器1009。
在一个示例中,发射器1001调节(例如,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该输出采样并生成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发射给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器1002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并提供输入采样。在调制解调处理器1005中,编码器1006接收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调制器1007进一步处理(例如,符号映射和调制)编码后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提供输出采样。解调器1009处理(例如,解调)该输入采样并提供符号估计。解码器1008处理(例如,解交织和解码)该符号估计并提供发送给终端1000的已解码的数据和信令消息。编码器1006、调制器1007、解调器1009和解码器1008可以由合成的调制解调处理器1005来实现。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及其他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1000不包括调制解调处理器1005时,调制解调处理器1005的上述功能也可以由处理器1003完成。
处理器1003对终端10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终端1000进行的处理过程。例如,处理器1003还用于执行图3、图4、图6至图8所示方法中涉及终端的处理过程和/或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其他过程。
进一步的,终端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04,存储器1004用于存储用于终端10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示例性框图,该装置1100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例如基站,还可以为可以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装置1100包括:处理单元1102和通信单元1103。处理单元1102用于对装置11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102用于支持装置1100执行图3、图4以及图6至图8中网络设备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103用于支持装置1100与其他网络实体(例如终端)的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101,用于存储装置11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可选地,处理单元1102可以用于生成上述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
其中,处理单元11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11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例如可以包括: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接口和/或其他接口。存储单元11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11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11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11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装置1100可以为图12所示的基站。
参阅图12所示,该基站1200包括:处理器1202、通信接口1203、存储器1201。可选的,核心网设备1200还可以包括总线1204。其中,通信接口1203、处理器1202以及存储器1201可以通过总线1204相互连接;总线12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12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设备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功能单元独立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所述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包括第一门限;
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一上行载波,且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若所述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二上行载波,且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所述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所述终端的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频率大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的频率;
如果确定满足所述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包括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或者,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所述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
由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所述第二上行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
由所述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所述第一上行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门限,所述第二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包括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或者,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二门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门限偏移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三门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三门限为根据所述第一门限和所述门限偏移值确定的,所述第三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包括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或者,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三门限。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所述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包括第一门限;
从所述终端接收第一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用于表示下行信号质量,若所述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一上行载波,且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若所述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二上行载波,且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所述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所述终端的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频率大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的频率;
或者,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终端接收第一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或者,
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门限,所述第二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接收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用于表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或者,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二门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门限偏移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接收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用于表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或者,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三门限,所述第三门限为根据所述第一门限和所述门限偏移值确定的,所述第三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所述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包括第一门限;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若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一上行载波,且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二上行载波,且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所述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所述终端的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频率大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的频率;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若确定满足所述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包括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或者,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所述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由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所述第二上行载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由所述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所述第一上行载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门限,所述第二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若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包括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或者,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二门限。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门限偏移值;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若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三门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三门限为根据所述第一门限和所述门限偏移值确定的,所述第三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包括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或者,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三门限。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所述用于触发上行载波切换的质量门限包括第一门限;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终端接收第一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测量报告,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用于表示下行信号质量,若所述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一上行载波,且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若所述终端的上行载波为第二上行载波,且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门限,确定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所述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所述终端的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频率大于所述第二上行载波的频率;
或者,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满足上行载波切换触发条件;
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通信单元耦合,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从第一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二上行载波的信息;或者,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从第二上行载波切换至第一上行载波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门限,所述第二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终端接收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用于表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或者,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二门限。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门限偏移值: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终端接收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测量报告用于表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或者,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信号质量小于第三门限,所述第三门限为根据所述第一门限和所述门限偏移值确定的,所述第三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140106.1A 2017-11-16 2017-11-16 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803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0106.1A CN109803328B (zh) 2017-11-16 2017-11-16 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18/115936 WO2019096257A1 (zh) 2017-11-16 2018-11-16 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0106.1A CN109803328B (zh) 2017-11-16 2017-11-16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3328A CN109803328A (zh) 2019-05-24
CN109803328B true CN109803328B (zh) 2021-01-29

Family

ID=6654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0106.1A Active CN109803328B (zh) 2017-11-16 2017-11-16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03328B (zh)
WO (1) WO20190962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3725A (zh) * 2018-10-22 2020-04-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Sul模式下上行频段转换方法和装置
CN110337140B (zh) * 2019-05-31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203288B (zh) * 2019-07-08 2022-09-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Sul网络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89307B (zh) * 2019-10-18 2022-12-06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接入干扰避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47639B (zh) * 2020-03-27 2022-08-1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972971B (zh) * 2020-07-23 2024-03-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载波切换门限的调节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2600633B (zh) * 2020-12-15 2023-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bwp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992214A (zh) * 2021-10-12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1624A (zh) * 2014-09-17 2016-04-1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载波聚合中上行载波之间的切换方法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2101B2 (ja) * 2011-04-01 2016-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1624A (zh) * 2014-09-17 2016-04-1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载波聚合中上行载波之间的切换方法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UCCH and PUSCH on SUL;Samsung;《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9bis R2-1711632》;20171013;第1-2节 *
Remaining issues on the PRACH for SUL;Huawei, HiSilic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R1-1717901》;2017101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96257A1 (zh) 2019-05-23
CN109803328A (zh) 2019-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3328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606706B2 (en) Cell measuremen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related configuration and devices
CN113596906B (zh) 一种测量报告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477996B1 (en) Network with d2d terminals
CN111095975B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测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10418307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
CN110167203B (zh) 波束失败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47273B (zh) 一种数据复用和数据解析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595348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operative cell,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788788A (zh) 用于快速单dci和多dci模式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EP3662720A1 (en) Cellular dual connectivity setup
RU2417557C2 (ru) Внутричастотные и межчастотные измер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радиосвязи
US1041260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5659662A (zh) 一种分流的方法及装置
EP271764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22002016A1 (zh) 一种邻区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WO2014110811A1 (zh) 多载波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US2023016475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167567B (zh) 移动终端切换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87907A1 (zh)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20190208446A1 (en)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183666B (zh) 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装置
WO2019127260A1 (zh) 小区切换和终端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KR2019008581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캐리어를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4208262B (zh) 载波测量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