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5057A - 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装置、系统、平台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装置、系统、平台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5057A
CN109785057A CN201811634516.6A CN201811634516A CN109785057A CN 109785057 A CN109785057 A CN 109785057A CN 201811634516 A CN201811634516 A CN 201811634516A CN 109785057 A CN109785057 A CN 109785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fea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provider
dem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45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智华
夏娟
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iruisi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iruisi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iruisi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iruisi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345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850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85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50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装置、系统、平台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本发明可以满足人或组织等不特定对象之间建立起互感知并且准确、高效、安全地联结的需求。

Description

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装置、系统、平台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务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装置、系统、平台及介质,属于信息服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一些生活服务系统,均无法体现人的多维度需求的复杂性,也解决不了实体间的互感知问题。比如,淘宝网等交易平台通常采用的是B2C或者C2C的集市模式,用户与商品/服务提供者之间只有一个交易关系,用户只能通过在平台内检索的方式来建立这种关系,而商品/服务提供者只能被动等待,无法主动感知有商品/服务需求的用户。
目前的智能感知设备多用于特定的领域,如城市安防和交通用的摄像头、车牌识别设备等基础感知设备均属于数据前端,这些设备仅仅能提供原始的非结构化数据,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对于后端应用来说可利用的价值不高,因此智能感知设备的应用目前存在局限性。
因此,需要一套定义人或组织多维度需求的系统,并且通过智能感知技术,让他们之间能够准确、高效地相互联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该方法可以满足人或组织等不特定对象之间建立起互感知并且准确、高效、安全地联结的需求。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云服务平台。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其中,所述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
第一推送单元,用于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其中,所述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
第二推送单元,用于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感知设备集群和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分别与客户端、感知设备集群相连;
所述客户端,用于获取用户/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将特征及需求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
所述感知设备集群,用于采集用户/服务商的感知数据信息,对感知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特征信息,将处理得到的特征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
所述云服务平台,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所述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进一步的,所述客户端包括:
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服务商的相关身份信息;
数据编辑模块,用于将相关身份信息进行编码;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服务商输入的指令;
第一人工智能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相关身份信息进行特征的提取,并分析用户/服务商输入的指令,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学习用户/服务商的喜好,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测用户/服务商的需求;
第一数据通信模块,用于将提取的特征信息和推测的需求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云服务平台包括:
第二人工智能模块,用于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得到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得到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
第二数据通信模块,用于向感知设备集群发送采集指令,从感知设备集群接收用户/服务商的特征信息,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
进一步的,所述感知设备集群包括相连的固定感知设备和便携感知设备,所述固定感知设备架设在用户/服务商需要采集感知数据信息的位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感知设备包括:
第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服务商的感知数据信息;
第三人工智能模块,用于将感知数据信息进行特征的提取和编码;
第三数据通信模块,用于将带编码的特征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以及与便携感知设备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便携感知设备包括:
管理与升级模块,用于实现固定感知设备的状态管理和固件升级;
显示、配置与录入模块,用于进行内容显示、网络配置和特征信息的录入;
第四数据通信模块,用于与固定感知设备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云服务平台,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操作: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其中,所述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其中,所述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云服务平台可以接收并分析客户端和感知设备传输过来的特征信息和需求信息,并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给用户,或提供满足需求的用户给服务商,云服务平台的人工智能不但分析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也分析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实现用户和服务商之间的互感知,为用户精准定位可以满足需求的服务商,并将服务方案(包含感知设备获取的服务商特征信息)精准推送给有需求的用户,或为服务商精准定位可以满足需求的用户,并将感知设备获取的用户特征信息精准推送给有需求的服务商。
2、本发明的客户端和感知设备上均使用人工智能模块,可以自我进行大数据分析、自我学习搜索引擎喜好,为用户匹配出精准的搜索词,指导发布,不需要所有的数据都传回云服务平台处理,在客户端和感知设备即可实现特征的提取和比对等功能,处理速度更快,而且客户端和感知设备的人工智能模块为轻量级人工智能模块,不存在庞大硬件负荷,不消耗大量的资源,内存,CPU等,减少程序运算时间,操作简便效率高,为用户和服务商的互感知提供了信息数据的支撑。
3、本发明的客户端从用户或服务商处提取的相关身份信息,感知设备采集到的感知数据信息经过人工智能模块处理后仅保留带编码的特征信息,一方面这些特征信息的存储消耗的系统资源小;另一方面这些带编码的特征信息在客户端、云服务平台和感知设备之间进行流通时安全性能较高,客户和服务商的隐私能很好的被保护。
4、本发明通过应用程序接口将用户应用程序或服务商应用程序接入云服务平台,可扩展性强,不同类型和用户和不同类型的服务商均可以在云服务平台进行互感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客户端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客户端中第一处理器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云服务平台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云服务平台中第二处理器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感知设备集群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云服务平台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
客户端可以由用户或服务商使用,用户为需要感知特定服务的人或组织,服务商为为提供特定服务的人或者组织,服务商为提供政务服务、旅游管理、物业管理、校园管理、酒店管理、电影院线管理、法律服务、餐饮服务、购物及仓储管理和交通管理中的一种或多种。客户端由用户使用时,可以为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该移动设备安装有用户应用程序;客户端由服务商使用时,可以为移动设备,也可以为计算机(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该计算机安装有服务商应用程序,用户应用程序和服务商应用程序通过应用程序接口接入云服务平台。
客户端获取用户/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将特征及需求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具体为:采集用户/服务商的相关身份信息,将相关身份信息进行编码,接收用户/服务商输入的指令,将编码后的相关身份信息进行特征的提取,并分析用户/服务商输入的指令,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学习用户/服务商的喜好,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测用户/服务商的需求,将提取的特征信息和推测的需求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其中,相关身份信息包括图像、声音、指纹、通讯录等资料信息。
云服务平台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若云服务平台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则进入步骤S102,若云服务平台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则进入步骤S103。
S102、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
云服务平台可以预先向感知设备发送采集指令,感知设备集群响应采集指令,采集服务商的感知数据信息,对感知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特征信息,将处理得到的特征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可以该特征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其中,感知数据信息包括图像、声音、运动轨迹、姿态动作、环境温度、风力、风向等。
云服务平台从数据库中获取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其中,云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预先训练后具有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服务方案可以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
S103、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云服务平台可以预先向感知设备发送采集指令,感知设备集群响应采集指令,采集用户的感知数据信息,对感知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特征信息,将处理得到的特征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可以该特征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其中,感知数据信息包括图像、声音、运动轨迹、姿态动作等。
云服务平台从数据库中获取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其中,云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预先训练后具有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上述实施例的方法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客户端201、感知设备集群202和云服务平台203,云服务平台203分别与客户端201、感知设备集群202相连,客户端201、感知设备集群202和云服务平台203的具体说明如下:
客户端201,用于获取用户/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将特征及需求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203。
具体地,客户端201可以由用户或服务商使用,用户为需要感知特定服务的人或组织,服务商为为提供特定服务的人或者组织,服务商为提供政务服务、旅游管理、物业管理、校园管理、酒店管理、电影院线管理、法律服务、餐饮服务、购物及仓储管理和交通管理中的一种或多种。客户端201由用户使用时,可以为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该移动设备安装有用户应用程序;客户端201由服务商使用时,可以为移动设备,也可以为计算机(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该计算机安装有服务商应用程序,用户应用程序和服务商应用程序均具有人机交互界面,并通过应用程序接口接入云服务平台203。
如图2和图3所示,以手机为例对客户端201进行说明,包括第一处理器2011、第一存储器2012、射频电路2013、输入单元2014、显示单元2015、传感器2016、音频电路2017、摄像头2018、电源2019等部件,第一存储器2012、射频电路2013、输入单元2014、显示单元2015、传感器2016、音频电路2017和摄像头2018分别与第一处理器2011相连,电源2019(比如电池)用于给各个部件供电。
第一处理器2011是客户端201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012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012内的数据,执行客户端201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第一处理器201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第一处理器201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第一处理器2011中。
第一存储器2012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上述的用户应用程序或服务商应用程序;第三存储器503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此外,第一存储器201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第一存储器201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用户设备;其中,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第一处理器2011通过运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012的用户应用程序或服务商应用程序时,从而实现上述客户端201的功能。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处理器2011包括第一数据采集模块20111、数据编辑模块20112、指令接收模块20113、第一人工智能模块20114和第一数据通信模块20115,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
第一数据采集模块20111,用于采集用户/服务商的相关身份信息,例如通过传感器2016、摄像头2018等采集;其中,相关身份信息包括图像、声音、指纹、通讯录等资料信息。
数据编辑模块20112,用于将相关身份信息进行编码。
指令接收模块20113,用于接收用户/服务商输入的指令。
第一人工智能模块20114为可自我学习的轻量级人工智能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相关身份信息进行特征的提取,并分析用户/服务商输入的指令,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学习用户/服务商的喜好,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测用户/服务商的需求。
第一数据通信模块20115,用于将提取的特征信息和推测的需求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203;其中,提取的特征信息是带有编码的特征信息。
云服务平台203又称平台端,用于接收客户端201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202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202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201。
如图2和图5所示,云服务平台203可以采用云服务器,包括通过系统总线2031连接的第二处理器2032、第二存储器、应用程序接口2033和网络接口2034。其中,第二处理器203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第二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2035和内存储器2036,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2035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2036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计算机程序被第二处理器2032执行时,实现上述云服务平台203的功能。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处理器2032包括第二人工智能模块20321和第二数据通信模块20322,第二人工智能模块20321和第二数据通信模块20322的功能如下:
第二人工智能模块20321,用于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202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得到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202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得到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其中,第二人工智能模块20321可以通过大数据预先训练后具有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
第二数据通信模块20322可以调用应用程序接口2033和网络接口2034,用于向感知设备集群202发送采集指令,从感知设备集群202接收用户/服务商的特征信息,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201。
感知设备集群202,用于采集用户/服务商的感知数据信息,对感知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特征信息,将处理得到的特征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203。
如图2和图7所示,感知设备集群202包括相连的固定感知设备2021和便携感知设备2022,固定感知设备2021可以为多个,可以架设在用户/服务商需要采集感知数据信息的位置上,且多个用户或服务商可以共享固定感知设备2021采集的信息。
固定感知设备2021可以采用摄像头、麦克风、红外测量仪、重力传感器、环境监测仪器、无线探针等,其中摄像头可以采集图像,如人脸图像、周围环境图像等,麦克风可以采集声音,红外测量仪可以采集运动轨迹,重力传感器可以采集姿态动作,环境监测仪可以采集环境温度、风力、风向等,无线探针可以采集MAC(Medium/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等。
固定感知设备2021包括第二数据采集模块20211、第三人工智能模块20212、数第一数据存储模块20213和第三数据通信模块20213,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
第二数据采集模块20211,用于采集用户/服务商的感知数据信息,用户的感知数据信息可以包括图像、声音、运动轨迹、姿态动作,服务商的感知数据信息可以包括图像、声音、运动轨迹、姿态动作、环境温度、风力、风向等。
第三人工智能模块20212为轻量级人工智能模块,具有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能力,用于将感知数据信息进行特征的提取和编码。
第一数据存储模块20213,用于存储进行过特征的提取和编码的数据信息。
第三数据通信模块20214,用于将带编码的特征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203,以及与便携感知设备2022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
便携感知设备2022包括管理与升级模块20221、显示、配置与录入模块20222、第二数据存储模块20223和第四数据通信模块20224,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
管理与升级模块20221,用于实现固定感知设备的状态管理和固件升级。
显示、配置与录入模块20222,用于进行内容显示、网络配置和特征信息的录入。
第二数据存储模块20223,用于存储固定感知设备传输的数据和录入的特征信息。
第四数据通信模块20223,用于与固定感知设备2021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地,客户端201和云服务平台203采用常规的移动通信方案进行通信,云服务平台203与感知设备集群202通过物联网通信方案进行通信,例如通过NB-IOT,2G/3G/4G等进行通信,固定感知设备2021与便携感知设备2022之间进行局域连接,例如通过蓝牙、WIFI、GSM、UMTS、DECT等进行局域连接,保证高带宽和低延迟。
本实施例的一站式服务系统的第一个应用实例,其应用于家长对儿童活动情况的监控,具体如下:
客户端201为手机,手机上安装有APP,用户为家长,服务商为学校、小区、补习班。客户端201通过第一数据采集模块20111采集到儿童的面部信息,数据编辑模块20112提取其特征进行编码,第一人工智能模块20211学习儿童面部信息特征和家长需求习惯,通过数据通信模块发送给云服务平台203,固定感知设备2021为架设在课室门口、学校门口、补习班门口、小区门口和家门口的具有人脸识别和运动轨迹识别功能的摄像头。
家长、学校、小区、补习班分别通过应用程序接口接入云服务平台203;当儿童放学时,摄像头根据平台端发送的特征信息和编码信息分别识别并捕捉到儿童离开课室、出校门、进补习班、离开补习班,进小区门口和进家门口的信息,并通过固定感知设备2021的第三人工智能模块20212进行数据的处理,处理之后的数据按需发送给云服务平台203,云服务平台203的第二人工智能模块2031分析后将用户或服务商需要的信息推送至用户或服务商的应用程序。
通过三个人工智能模块的不断学习和进化,以上过程将根据用户或服务商习惯进行演进,并达到不需要发送相关指令,且在用户或服务商和儿童均无需其他操作的情况下自然完成。
本实施例的一站式服务系统的第二个应用实例,其应用于旅游的行程规划,具体如下:
客户端201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其安装有APP,用户为需要旅游的用户,服务商为酒店或餐厅。假设用户甲,想去华南地区进行5天的自由行,固定感知设备2021为分别设置在相关地区的各景区、各停车场、各高速公路出入口、各酒店和各餐厅的智能摄像头和环境监测仪。
智能摄像头实时采集并分析景区、停车场、高速公路出入口、酒店和餐厅的人流量、车流量、空气质量等;通过智能摄像头中第三人工智能模块20212的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功能,将第一数据存储模块20213提取的用户特征信息、环境信息和车辆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并存储于第一数据存储模块20213中。
用户甲通过客户端201提出旅游规划需求,第一人工智能模块20114自动调取云服务平台202中的用户历史数据和选择偏好数据,第一人工智能模块20114将相关信息进行匹配与整合后再发送至云服务平台202,云服务平台202通过第二数据通信模块20322接收到经过整合的用户需求后,第二人工智能模块20321根据需要提取固定感知设备2021发送的特征信息,并通过第二数据通信模块20322发送采集指令给相关的智能摄像头和环境监测仪,并通过第二数据通信模块20322接收智能摄像头和环境监测仪实施更新的信息。
第一人工智能模块20114中具有深度学习功能的人工智能将信息进行整合,结合人流量、车流量、空气质量、费用、历史数据和用户偏好等数据,参考景区、停车场、高速公路出入口、酒店和餐厅提供的信息,计算得到一个或几个自驾游方案、一个或几个长途加市内短途交通方案,并通过第二数据通信模块20322推送给用户甲的客户端201。
用户甲根据实际情况点选行程方案,第二人工智能模块20321根据用户甲选择的行程规划方案自动启动预定服务,并通过第二数据通信模块20322发送给第三方服务商进行预定,并且系统会自动分析交通、住宿、景点门票和餐饮等花费的支出,并推送给用户甲。
经过几次用户甲与系统的交互后,系统的深度学习功能在分析用户甲需求和服务方案提供方面能越来越准确地匹配,用户甲需要提供的行程需求信息可越来越简化。
本实施例的一站式服务系统的第三个应用实例,其应用于影院管理,具体如下:
客户端201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其安装有APP,用户为在线购票、选座和支付的用户,服务商为影院。客户端201通过第一数据采集模块20111采集用户特征信息,具体通过拍摄或扫描,获取用户的面部特征等身份信息。固定感知设备2021包括摄像头、传感器、指示装置等;传感器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环境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用于感知播放厅内的环境数据上传至服务平台,重力传感器组装于座椅用于检测用户是否离开座位;摄像头可以在观众入场时采集观众的用户特征,在影片播放过程中采集观众的表情特征,以及在影片播放过程中采集离开座位的用户状态;指示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播放厅地面和座椅上的指示灯,指示装置用于接收和执行系统的操作指令引导观众找到座位或出口。
云服务平台203获取客户端201采集的绑定有用户特征信息的购票信息和固定感知设备2021采集的用户特征,识别特征匹配的用户的购票信息,以及向固定感知设备2021发送操作指令;具体地,云服务平台203还可以通过深度学习识别表情特征获取情绪标签,并根据影片的情节划分,在各个不同的情节下对情绪标签与预设的情绪标签进行对比,分析观众的反响。以及根据用户购票信息按照预定规则将环境数据发送给用户。
本实施例的一站式服务系统的第四个应用实例,其应用于校园管理,具体如下:
客户端201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其安装有APP,用户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服务商为校园。客户端201用于采集、接收用户特征信息和用户指令,并将用户特征信息和用户指令上传至云服务平台203,具体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佩带的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和第三客户端,第一客户端用于采集、接收学生的信息或指令,第二客户端用于采集、接收教师的信息或指令,第三客户端用于采集、接收家长的信息或指令,各个客户端通过输入文字、录入指纹面部图像等,采集用户特征信息和用户指令。固定感知设备2021包括摄像装置、传感装置和收音装置,摄像装置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数据,传感装置用于采集环境数据,收音装置用于采集音频数据;摄像装置主要包括广角摄像头,收音装置包括微型话筒;传感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光源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等。
固定感知设备2021可以按预定规则或在接收到云服务平台203的控制指令后,收集感知数据,并将感知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平台203;固定感知设备2021还可以按照预定的时间规律或按照预定的变量规律,收集感知数据,按照预定的时间规律,例如:设定每间隔两个小时采集一次感知数据。按照预定的变量规律,例如:当检测到环境温度突然变化,且温差大于预设阈值(比如10度)时采集温度的感知数据;又例如:当检测楼道突然出现大量人员流动,且流量大于预设值(比如每秒10人)时采集图像或视频的感知数据;还可以收集包括校园环境数据和学生表情、动作、行为数据的感知数据,学生表情、动作、行为数据主要指采集的图像和视频数据。
云服务平台203可以存储用户特征信息,接收客户端201的用户指令,向固定感知设备2021发出控制指令并接收其采集的感知数据,将感知数据与用户特征信息进行匹配、运算,生成反馈信息反馈给客户端201;还可以在检测到校园环境数据不在预定数据范围时,提出改善措施,并将改善措施发送给相关权限用户;当检测到学生表情、动作或行为符合预设异常情形时,提醒相关权限用户关注。例如:当检测到教室内氧气浓度低于预定值,向该教室对应的班级教师或通过定位查找出距离该教室最近的教师,向其第三客户端发送例如“请开窗”等提示操作。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装置,该装置应用于云服务平台中,包括接收单元801、第一推送单元802和第二推送单元803,各个单元的具体功能如下:
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
第一推送单元802,用于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其中,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
第二推送单元803,用于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1,不再一一赘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完成,即将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1的一站式服务方法,如下: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其中,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本实施例中的存储介质可以是磁盘、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U盘、移动硬盘等介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满足人或组织等不特定对象之间建立起互感知并且准确、高效、安全地联结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专利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其中,所述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2.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
第一推送单元,用于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其中,所述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
第二推送单元,用于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3.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感知设备集群和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分别与客户端、感知设备集群相连;
所述客户端,用于获取用户/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将特征及需求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
所述感知设备集群,用于采集用户/服务商的感知数据信息,对感知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特征信息,将处理得到的特征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
所述云服务平台,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所述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站式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包括:
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服务商的相关身份信息;
数据编辑模块,用于将相关身份信息进行编码;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服务商输入的指令;
第一人工智能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相关身份信息进行特征的提取,并分析用户/服务商输入的指令,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学习用户/服务商的喜好,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测用户/服务商的需求;
第一数据通信模块,用于将提取的特征信息和推测的需求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站式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平台包括:
第二人工智能模块,用于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得到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得到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
第二数据通信模块,用于向感知设备集群发送采集指令,从感知设备集群接收用户/服务商的特征信息,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一站式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设备集群包括相连的固定感知设备和便携感知设备,所述固定感知设备架设在用户/服务商需要采集感知数据信息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站式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感知设备包括:
第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服务商的感知数据信息;
第三人工智能模块,用于将感知数据信息进行特征的提取和编码;
第三数据通信模块,用于将带编码的特征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以及与便携感知设备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站式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感知设备包括:
管理与升级模块,用于实现固定感知设备的状态管理和固件升级;
显示、配置与录入模块,用于进行内容显示、网络配置和特征信息的录入;
第四数据通信模块,用于与固定感知设备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
9.一种云服务平台,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程序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操作: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其中,所述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10.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特征及需求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服务商的特征信息,根据服务商的特征信息、用户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服务方案推送给客户端;其中,所述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商的特征信息;
当接收的特征及需求信息为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时,获取来自感知设备集群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特征信息、服务商的特征及需求信息,建立用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将满足需求的用户的特征信息推送给客户端。
CN201811634516.6A 2018-12-29 2018-12-29 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装置、系统、平台及介质 Pending CN1097850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4516.6A CN109785057A (zh) 2018-12-29 2018-12-29 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装置、系统、平台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4516.6A CN109785057A (zh) 2018-12-29 2018-12-29 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装置、系统、平台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5057A true CN109785057A (zh) 2019-05-21

Family

ID=66497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4516.6A Pending CN109785057A (zh) 2018-12-29 2018-12-29 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装置、系统、平台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8505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6151A (zh) * 2011-05-30 2012-01-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智能感知互动综合服务系统
CN106682090A (zh) * 2016-11-29 2017-05-17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交互实现装置、方法及智能语音交互设备
CN107274247A (zh) * 2017-05-03 2017-10-20 浙江工商大学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感知推荐方法
US20180293523A1 (en) * 2015-08-17 2018-10-11 Bytemark, Inc. Sensor fusion for transit applications
CN109033325A (zh) * 2018-07-19 2018-12-18 广州慧睿思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旅游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6151A (zh) * 2011-05-30 2012-01-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智能感知互动综合服务系统
US20180293523A1 (en) * 2015-08-17 2018-10-11 Bytemark, Inc. Sensor fusion for transit applications
CN106682090A (zh) * 2016-11-29 2017-05-17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交互实现装置、方法及智能语音交互设备
CN107274247A (zh) * 2017-05-03 2017-10-20 浙江工商大学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感知推荐方法
CN109033325A (zh) * 2018-07-19 2018-12-18 广州慧睿思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旅游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可: "《物联网及其数据处理》", 31 July 2018, 国防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ang et al.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ongoing evolution and research agenda
Guo et al. The emergence of visual crowdsens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A2975002C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an on-demand service
Ratti et al. Mobile landscapes: using location data from cell phones for urban analysis
US9288306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user information, mobile terminal, and server
US20180049001A1 (en) Method of and server for processing wireless device sensor data to generate an entity vector associated with a physical location
CN110910549A (zh) 基于深度学习和人脸识别特征的校园人员安全管理系统
Reddy et al. Using context annotated mobility profiles to recruit data collectors in participatory sensing
CN104737523A (zh) 通过指派用于数据群集的情境标签来管理移动装置中的情境模型
CN109686049A (zh) 公共场所内儿童落单提醒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057673B2 (en) Personalized content aggregation and delivery
Stanley et al. Opportunistic natural experiments using digital telemetry: a transit disruption case study
WO2015157487A1 (en) System utilizing location-based data and methods of its use
US10592832B2 (en)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idle cycles of users
CN109558895A (zh) 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校园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7172978A (zh) 学习路径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WO2023125692A1 (zh) 一种服务推荐方法及相关装置
Huang et al. Context modeling and processing in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N109785057A (zh) 基于智能感知的一站式服务方法、装置、系统、平台及介质
RU2658876C1 (ru) Способ и сервер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данных датчик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создания вектора объекта, связанного с физическим положением
US20210073523A1 (en) Assistance management system
CN110347907A (zh) 推荐自习教室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74620B (zh) 一种智能化旅游综合服务系统和方法
Viegas Smart bus stop: people counting in a multi-view camera environment
Monti Enabling Human Centric Smart Campuses via Edge Computing and Connected Obje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