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7505A -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7505A
CN109757505A CN201910108154.5A CN201910108154A CN109757505A CN 109757505 A CN109757505 A CN 109757505A CN 201910108154 A CN201910108154 A CN 201910108154A CN 109757505 A CN109757505 A CN 109757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component
composition
thidiazuron
indolebutyric acid
chloropyur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81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汉根
季红进
罗才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if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if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if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if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57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750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602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014727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3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 A01N43/3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28Ureas or thioureas containing the groups >N—CO—N< or >N—CS—N<
    • A01N47/36Ureas or thioureas containing the groups >N—CO—N< or >N—CS—N< containing the group >N—CO—N< directly attached to at least one heterocyclic ring;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包含A和B,其中活性组分A为噻苯隆与吲哚丁酸的混合物,活性组分B为氯吡脲,所述的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1:(0.005~0.5),且活性组分A中,所述噻苯隆与吲哚丁酸的重量比为1:(0.01~10)。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很好的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做座果率,提升作物品质,增加作物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性能的农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植物生长调节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噻苯隆(pyraclostrobin)是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被植物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形成自然脱落,在农药、肥料中可被广泛应用。它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其诱导植物细胞分裂、愈伤组织形成的能力比一般细胞分裂素高许多倍。能够提高作物吸收能力,增加光合作用,从而达到增产、增优目的。可用于各类瓜、果、蔬菜、苗木、花卉、粮食、烟草等作物,还可用于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等。在生产上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且有用量少、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对人、畜、鸟、蜜蜂、天敌无毒等特点。
吲哚丁酸(1h-indole-3-butanoic acid),是内源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座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比率等。可经由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进入到植物体内,随营养流输导到起作用的部位。吲哚丁酸可经由植株的根、茎、叶、果吸收,但移动性很小,不易被吲哚乙酸氧化酶分解,生物活性持续时间较长。
氯吡脲(Forchlorfenuron)是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生物活性却较6-苄氨基嘌呤高10-100倍。广泛用于农业,园艺和果树,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扩大伸长,促进果实肥大,提高产量,保鲜等。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是以单剂为主,且作用效果单一,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的安全性风险很大,容易造成作物生长畸形、僵苗、落果、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协同提升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组合物。发明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氯吡脲三者之间在调节或改善作物生长、促进作物积极的生长指标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提升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用于植物生长调节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组成,所述的活性组分A为噻苯隆和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组合物,所述的活性组分B为氯吡脲,所述的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1:(0.005~0.5),且活性组分A中,所述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01~10)。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1:(0.0055~0.3),所述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0125~1)。
本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占整个组合物总重量的0.1%~16%,优选为0.1%~10%。
本发明中,为便于剂型加工,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吲哚丁酸可以以各种盐的形式出现,吲哚丁酸可以包括其盐类衍生物,如吲哚丁酸钠盐、吲哚丁酸钾盐。
本发明提供了包含活性组分A(噻苯隆和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组合物)和活性组分B(氯吡脲)的组合物在农业领域调节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中的用途。所述的作物包括但不限于玉米、樱桃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有效成分和农药助剂制成农药上允许的剂型。
上述组合物具体可包含农药助剂,例如载体、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增稠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和肥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施用的过程中可以混合常用的助剂。
合适的助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它们通常是剂型加工过程中常用的物质,例如天然的或再生的矿物质,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增稠剂、粘合剂或肥料。
这些组合物可以仅仅包含活性成分进行施用,也可以与添加剂(农药助剂)一起混合使用。
根据主要的生物和/或化学-物理参数,本发明的组合物及其单个活性成分可以多种方式配制。可能的适宜剂型的实例有:可分散油悬浮剂、可溶性液剂(SL)、乳油(EC)、可湿性粉剂(WP)、可溶性粉剂(SP)、水乳剂(EW)(如水包油和油包水乳剂)、悬浮剂(SC)、悬乳剂、水剂、油基或水基分散剂,例如油中的分散剂(OD),可与油混溶的溶液剂、微颗粒吸附颗粒形式的颗粒剂(GR),水分散性颗粒剂(WDG)、水溶性颗粒(SG)、ULV(超低容量)制剂和WSB(水溶性袋剂)。
可分散油悬浮剂(OD)将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先将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介质加入反应釜,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防冻剂和增稠剂,将活性成分吲哚丁酸、噻苯隆和氯吡脲在锆珠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制得含有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噻苯隆和氯吡脲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可均匀分散在水中,并且其除活性成分外,还含有离子和/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例如聚乙氧基化烷基酚、聚乙氧基化脂肪醇、聚乙氧基化脂肪胺、脂肪醇聚乙二醇醚硫酸盐、烷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木素磺酸钠、2,2’-二萘基甲烷-6,6’-二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钠、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稀释剂或惰性物质除外。为制备可湿性粉剂,将活性成分精细地研磨,例如用常用装置如锤磨机、鼓风磨机(blower mill)和空气喷射磨机,并且同时或随后与配制助剂混合。
乳油是通过将活性成分溶解于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混合物中并加入一种或多种离子型和/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乳化剂)而制备,所述溶剂为常见公开的溶剂,例如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丁醇、二甲苯或高沸点的芳族化合物或烃。可以使用的乳化剂的实例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芳基磺酸的钙盐;或非离子乳化剂,如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烷芳基聚乙二醇醚、脂肪醇聚乙二醇醚;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缩合物;烷基聚醚;脱水山梨糖醇酯,如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酯或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
可湿性粉剂是将活性成分与细碎的固体物质研磨而制得的,所述细碎的固体物质例如滑石、天然粘土(如高岭土、膨润土和叶蜡石)或硅藻土。
胶悬剂可以是水基或油基的。例如其可在添加或不添加上文已提及的表面活性剂(如上文在其它剂型类型的情况下已提及的)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市售可得的砂磨机进行湿法研磨而制备。
水乳剂,例如水包油乳剂(EW),例如可使用水性有机溶剂和如果合适上文已提及的表面活性剂(如上文在其它剂型类型的情况下已提及的)通过搅拌器、胶体磨和/或静态混合器来制备。
颗粒剂可通过将活性成分喷雾至吸附性颗粒状惰性材料上或者通过借助粘附剂(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或矿物油)将活性成分浓缩剂施用于载体(如砂子、高岭石)或者颗粒状惰性材料的表面而制备。所述活性成分也可以制备肥料颗粒的常规方式制粒,如需要与肥料混合。
水分散性颗粒剂通常通过常规方法制备,如通过喷雾干燥、流化床制粒、盘式制粒、用高速混合器进行混合、以及在不添加固体惰性材料的情况下挤压或捏合制粒。
悬乳剂的加工方法包括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有效成分制备成悬浮剂或水乳剂,另外一个或两个有效成分制备水乳剂或悬浮剂,将悬浮剂与水乳剂在助剂的配合下,搅拌均匀,制备成悬乳剂剂型。
可溶液剂的加工方法包括将活性成分噻苯隆、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氯吡脲、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水,置于反应容器中,在水浴温度控制条件下,充分搅拌直至获得透明液体,即得可溶液剂。
悬浮剂的加工方法包括将有效成分噻苯隆、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氯吡脲与助剂和水投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投入砂磨机中研磨至一定的粒径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悬浮剂。
超低容量剂的加工方法包括将有效成分噻苯隆、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氯吡脲与溶剂在反应容器中进行搅拌溶解后,再加入助剂成分,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超低容量剂。本剂型的施用方法为超低容量喷雾、低容量喷雾或超低容量静电喷雾。通常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喷雾,或者用静电喷雾器喷雾,也可以加少量水稀释进行低容量喷雾。
此外,如果合适,上述活性成分制剂所涉及的助剂包含但不限制粘合剂、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渗透剂、防腐剂、防冻剂、溶剂、填料、载体,着色剂、消泡剂、蒸发抑制剂、及pH和粘度调节剂,这些试剂各自均为常规的。
合适的溶剂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豆油、蓖麻油、棕榈油、汽油、柴油、矿物油、甲苯、二甲苯、环己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氯仿、丙酮、己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渗透剂)包含但不限定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氧丙基醚、EO-PO嵌段化合物、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等公知的乳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增稠剂为黄原胶、羧甲(乙)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400中的一种或几种。
合适的分散剂包含但不限定于香族磺酸盐、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甲醛缩合物磺酸盐、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聚合羧酸钠盐类、苯乙烯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和衍生物酯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高分子EO-PO嵌段共聚物、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磷酸盐、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高分子疏型的支装共聚物、聚合羧酸盐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使用。
合适的乳化剂包含但不限定于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聚氧乙烯月桂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单棕榈酸酯和聚氧乙烯蓖麻油的一种。
合适的填料包含但不限定于改性水溶淀粉、纤维素醚及其衍生物、硅酸镁铝、高龄土、硅藻土、凹凸棒土、葡萄糖、轻质碳酸钙、白炭黑、无机盐中的一种。
合适的润湿剂包含但不限定于十二烷基硫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烷基酚聚氧乙烯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磷酸盐、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斯盘SPAN、土温TWEEN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合适的辅助剂包含但不限定于粘结剂、崩解剂、pH调节剂、杀菌防腐剂、消泡剂、抗冻剂、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所述的粘结剂包含但不限定于聚乙烯醇、明胶、阿拉伯胶、黄原胶、聚丙烯酸钠、海藻酸钠、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优选纤维素及其纤维素衍生物的一种;崩解剂包含但不限定于硅酸镁铝、聚乙二醇PEG、改性淀粉、无机盐、白碳黑、硅胶的一种;所述的pH酸碱调节剂包含但不限定于冰醋酸、盐酸、氨水、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所述的杀菌防腐剂包含但不限定于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甲醛、异噻唑啉酮类中的一种;所述消泡剂包含但不限定于天然油脂、聚醚类消泡剂、高碳醇、有机硅消泡剂中的一种。所述抗冻剂包含但不限定于丙二醇或乙二醇;所述增稠剂包含但不限定于黄原胶、卡拉胶、果胶、琼脂、海藻胶或羧甲基纤维素钠。
根据上述助剂,至少可以知道:
一种用于调节作物生长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组成,所述的活性组分A是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组合物,活性组分B是氯吡脲,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的重量1:(0.005~0.5),活性成分A中,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01~10),助剂至少包含溶剂、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有效成分总量占整个制剂总量的0.1~16%。
一种用于调节作物生长的悬浮剂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组成,所述的活性组分A是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组合物,活性组分B是氯吡脲,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1:(0.005~0.5),活性成分A中,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01~10),其他助剂至少包含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和水,有效成分总量占整个制剂总量的0.1~4%。
一种用于调节作物生长的水乳剂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组成,所述的活性组分A是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组合物,所述的活性组分B是氯吡脲,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1:(0.005~0.5),活性成分A中,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01~10),其他助剂至少包含乳化剂、溶剂和水,有效成分总量占整个制剂总量的0.1~4%。
一种用于调节作物生长的可溶液剂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组成,所述的活性组分A是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组合物,所述的活性组分B是氯吡脲,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1:(0.005~0.5),活性成分A中,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01~10),其他助剂至少包含溶剂、乳化剂,有效成分总量占整个制剂总量的0.1~4%。
一种用于调节作物生长的悬乳剂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组成,所述的活性组分A是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组合物,所述的活性组分B是氯吡脲,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1:(0.005~0.5),活性成分A中,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01~10),其他助剂至少包含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有效成分总量占整个制剂总量的0.1~4%。
一种用于调节作物生长的乳油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组成,所述的活性组分A是由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组合物,所述的活性组分B是氯吡脲,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1:(0.005~0.5),活性成分A中,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01~10),其他助剂至少包含乳化剂、溶剂,有效成分总量占整个制剂总量的0.1~4%。
一种用于调节作物生长的超低容量剂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组成,所述的活性组分A是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组合物,所述的活性组分B是氯吡脲,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1:(0.005~0.5),活性成分A中,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01~10),其他助剂至少包含助剂和溶剂,有效成分总量占整个制剂总量的0.1~4%。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两种有效成分表现为增效效果,该组合物的活性比使用单个化合物的活性预期总和,以及单个化合物的单独活性更为显著。本发明的组合物的表现出的其它特点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做座果率,提升作物品质,增加作物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实施例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折百)。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一、剂型制备实施例
(一)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在剪切釜里投入包含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消泡剂等的常见助剂,并进行混合、搅拌,在高速剪切搅拌下加入活性组分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剪切10~40分钟,再经砂磨机研磨至一定的粒径范围,即制得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1:0.561%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可分散油悬浮剂
噻苯隆0.5%,吲哚丁酸0.05%,氯吡脲0.011%,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甲醛缩合物3%,乙二醇2%,硫酸铵1%,烷基苯萘磺酸盐5%,蓖麻油补足至100%。
实施例2:0.40602%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可分散油悬浮剂
噻苯隆0.4%,吲哚丁酸0.004%,氯吡脲0.00202%,丙二醇2%,有机膨润土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2,6-二叔丁基对甲酚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4%,色拉油补足至100%。
实施例3:0.2036%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可分散油悬浮剂
噻苯隆0.2%,吲哚丁酸0.0025%,氯吡脲0.0011%,甘油酸酯2%,异丙二醇2%,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硅酸镁铝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EO-PO嵌段共聚物)9%,2,6-二叔丁基对甲酚3%,大豆油补足至100%。
(二)乳油的加工及实施例
在有搅拌的容器中加入配制量的溶剂、助溶剂和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等三个活性成分的原药,持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然后依次加入乳化剂和增效剂,搅拌均匀,即得本发明的乳油。
实施例4:0.45495%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乳油
噻苯隆0.3%,吲哚丁酸0.0033%,氯吡脲0.15165%,顺式-9十八烯酸乙酯5%,乙二醇单甲醚7%,棕榈酸乙基己酯2%,单月桂基磷酸酯2%,肉桂油0.1%,大豆油补齐至100%。
实施例5:1.1055%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乳油
噻苯隆0.1%,吲哚丁酸1%,氯吡脲0.0055%,榈酸乙基己酯1%,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2%,单月桂基磷酸酯3%,有机硅0.5%,矿物油补齐至100%。
(三)可溶液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水,置于反应容器中,在水浴温度控制条件下,充分搅拌直至获得透明液体,即得可溶液剂。
实施例6:0.5151%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可溶液剂
噻苯隆0.5%,吲哚丁酸0.01%,氯吡脲0.0051%,环己酮3%,聚山梨酯2%,氮酮3%、乙二醇2%,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7:0.21%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可溶液剂
噻苯隆0.1%,吲哚丁酸0.1%,氯吡脲0.01%,异丙二醇2%,二苄基联苯基聚氧乙烯醚2%,异丙醇4%,尿素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8:0.28%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可溶液剂
噻苯隆0.25%,吲哚丁酸0.02%,氯吡脲0.01%,乙二醇1%,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3%,甲醇3%,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9:0.3193%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可溶液剂
噻苯隆0.3%,吲哚丁酸0.01%,氯吡脲0.0093%,乙二醇2%,氮酮3%,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3%,环己酮6%,水补足至100%。
(八)悬乳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悬乳剂的加工方法包括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有效成分制备成悬浮剂或水乳剂,另外一个或两个有效成分制备水乳剂或悬浮剂,将悬浮剂与水乳剂在助剂的配合下,高速剪切,搅拌均匀,制备成悬乳剂剂型。
实施例10 0.793%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悬乳剂
噻苯隆0.6%,吲哚丁酸0.01%,氯吡脲0.183%,黄原酸胶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聚氧乙烯醚磷酸盐5%,白炭黑0.7%,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2%,丙二醇0.8%,二甲苯3%,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1:10.542%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悬乳剂
噻苯隆0.5%,吲哚丁酸10%,氯吡脲0.042%,苄基二甲基苯酚聚氧乙烯醚4.2%,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2%,二烷基苯磺酸钙1%,丙二醇2.5%,膨润土5%,矿物油3%,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2:0.484%噻苯隆·吲哚丁酸·氯吡脲悬乳剂
噻苯隆0.24%,吲哚丁酸0.002%,氯吡脲0.242%,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丙三醇2%,苄基二甲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2%,硅藻土5%,植物油4%,水补足至100%。
二、药效验证试验
(一)生物测定实施例
1、噻苯隆与吲哚丁酸和氯吡脲复配对玉米生长调节综合测定试验
(1)试验地概况及玉米品种
供试土壤为棕壤土,耕层含有机质5.8%,全氮0.98%,全磷0.28%,速效磷58mg/kg,水解氮58mg/kg,pH值6.6。玉米品种为先玉335。
(2)使用方法及浓度
于玉米5叶期喷施2次,间隔期10天。试验在江苏沿海农科所试验地进行,磷酸二铵作底肥施入,四叶一心追施尿素。小区随机排列,3次重复。在玉米生育期间铲趟3次,人工定苗1次。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浓度为4mg/kg。在田间测定各个浓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包括对作物的株径、抗病情况、千粒重,以及产量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茎径提高率=(处理后的植株茎径-清水对照植株茎径)/清水对照植株茎径*100%
预防效果=(清水对照的发病指数-处理后的发病指数)/清水对照的发病指数*100%
籽粒千粒重提高率=(处理后的籽粒千粒重-清水对照的籽粒千粒重)/清水对照的籽粒千粒重*100%
亩产提高率=(处理后的亩产量-清水对照的亩产量)/清水对照的亩产量*100%
表1.噻苯隆与吲哚丁酸和氯吡脲复配对玉米生长调节综合测定汇总表
注:表格中“噻”为“噻苯隆”缩写,“吲”为“吲哚丁酸”的缩写,“氯”为氯吡脲缩写。
通过试验发明人发现,噻苯隆、吲哚丁酸与氯吡脲在(噻苯隆+吲哚丁酸)与氯吡脲在1:(0.005~0.5)配比范围内(其中,噻苯隆与吲哚丁酸的重量比为1:(0.01~10)时),三者之间具有很好协同提升作用,三者相混配相对各自单剂,以及清水对照,对对米的生长调节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促进玉米营养体生长,促进茎粗增加,防止倒伏、增强营业传导,促进小穗分化,提高玉米自身抗病能力,显著增加籽粒重量,提高玉米综合产量。实施例11相对于单剂对照和其它实施例,协同作用效果不明显,表现为相加作用。
2、噻苯隆与吲哚丁酸和氯吡脲复配对樱桃生长调节综合测定试验
施药时期:樱桃初花期和幼果膨大期。
试验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某樱桃园进行,甜樱桃树7年生,樱桃品种为岱红大樱桃,每个处理选择24株树。采用叶面喷雾的方式,于初花期和幼果膨大期各喷1次,喷雾施用量根据试验设计量设定,单株小区,4次重复,结果取平均值。调查座果率、樱桃炭疽病发生率、单果重量以及含糖量。
预防效果=(清水对照的发病指数-处理后的发病指数)/清水对照的发病指数*100%
座果率(%)=结果率/开花率*100%
座果提高率(%)=(处理后的座果率-清水对照的座果率)/清水对照的座果率*100%
单果重提高率(%)=(处理后的单果重-清水对照的单果重)/清水对照的单果重*100%
含糖量提高率(%)=(处理后的果实含糖量-清水对照的果实含糖量)/清水对照的果实含糖量*100%
表2.噻苯隆与吲哚丁酸和氯吡脲复配对樱桃生长调节综合测定汇总表
注:表格中“噻”为“噻苯隆”缩写,“吲”为“吲哚丁酸”的缩写,“氯”为氯吡脲缩写。
从表2试验数据显示,本发明的产品在初花期时和幼果膨大期施用,可以有效调节樱桃的健康生长。噻苯隆、吲哚丁酸与氯吡脲在(噻苯隆+吲哚丁酸)与氯吡脲在1:(0.005~0.5)配比范围内(其中,噻苯隆与吲哚丁酸的重量比为1:(0.01~10)时),三者之间对樱桃的座果率、真菌病害的防控、单品重量以及樱桃的含糖量等生理指标具有很好协同提升作用。实施例12相对于单剂对照和其它实施例,协同作用效果不明显,表现为相加作用。

Claims (8)

1.一种用于植物生长调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组成,所述的活性组分A为噻苯隆和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组合物,所述的活性组分B为氯吡脲,所述的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1:(0.005~0.5),且活性组分A中,所述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0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1:(0.0055~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组分A中,噻苯隆与吲哚丁酸或其盐类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012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有效成分和农药助剂制成农药上允许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占整个组合物总重量的0.1%~16%,优选为0.1%~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悬浮剂、乳油、悬乳剂、可溶性液剂、水乳剂或水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助剂选自载体、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增稠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和肥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8.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在调节作物生长中的用途。
CN201910108154.5A 2019-01-18 2019-02-02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Pending CN1097575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96021 WO2020147277A1 (zh) 2019-01-18 2019-07-15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96620 2019-01-18
CN201910049662 2019-01-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7505A true CN109757505A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56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8154.5A Pending CN109757505A (zh) 2019-01-18 2019-02-02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7505A (zh)
WO (1) WO202014727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7277A1 (zh) * 2019-01-18 2020-07-23 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15093282A (zh) * 2022-06-21 2022-09-23 广西大学 提高木瓜百香果收果率的增果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CN116616301A (zh) * 2023-05-22 2023-08-2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甜樱桃保果组合物、药剂和在促进南方甜樱桃坐果中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3727A (zh) * 2007-08-17 2008-01-16 咸阳德丰有限责任公司 以噻苯隆作为活性物用于植物提质增产产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0962B (zh) * 2006-09-09 2011-07-06 袁振庄 含壳聚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剂涂抹剂
CN104381130B (zh) * 2014-10-20 2016-08-24 四川农业大学 适用于多基因型的豇豆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6962407A (zh) * 2017-04-17 2017-07-21 姜宝龙 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09757505A (zh) * 2019-01-18 2019-05-17 江苏辉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3727A (zh) * 2007-08-17 2008-01-16 咸阳德丰有限责任公司 以噻苯隆作为活性物用于植物提质增产产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艾应伟等: "《蔬菜类农产品安全知识讲座》", 30 May 2012,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
高占彪: "《定西农作物品种志》", 2017033,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7277A1 (zh) * 2019-01-18 2020-07-23 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15093282A (zh) * 2022-06-21 2022-09-23 广西大学 提高木瓜百香果收果率的增果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CN116616301A (zh) * 2023-05-22 2023-08-2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甜樱桃保果组合物、药剂和在促进南方甜樱桃坐果中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47277A1 (zh) 2020-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9403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00444731C (zh) 杀菌剂组合物
CN106962406B (zh) 包含噻苯隆和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的组合物
CN107047573B (zh) 纳米噻唑锌单剂、复配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411331B (zh) 一种除草剂组合物
CN106962381A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06342853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09757505A (zh)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07616184A (zh) 包含噻苯隆和聚谷氨酸的农药组合物
CN106900730A (zh)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CN110352967A (zh) 一种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制备方法
CN105340911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489956A (zh) 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392715B (zh) 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5265446A (zh) 一种含有烯肟菌胺及四氟醚唑的农药组合物
CN107787998A (zh) 一种棉花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02150671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应用
CN109964960A (zh) 含有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和尿囊素的组合物
CN106857679A (zh) 含有噻苯隆和超敏蛋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03348990B (zh) 一种含有双炔酰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11165514A (zh) 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组合物
CN109997866A (zh) 含有噻苯隆和尿囊素的组合物
CN104488911A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的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制剂
CN110250190A (zh) 一种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制备方法
CN109452287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