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6839B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6839B
CN109756839B CN201811648565.5A CN201811648565A CN109756839B CN 109756839 B CN109756839 B CN 109756839B CN 201811648565 A CN201811648565 A CN 201811648565A CN 109756839 B CN109756839 B CN 109756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cquisition
target informa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85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6839A (zh
Inventor
彭光超
白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85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6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6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6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6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6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针对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的用于得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不采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进行信息采集,而是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并获得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从而基于本申请方案,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需求,可以不使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而是借助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采集,这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使得设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的感知及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其应用程序需采集相应数据以实现所需的功能时,一般是采用终端设备自身的采集组件进行信息采集,例如,利用终端设备自身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模块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以支持相关的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应用等。该方式仅能利用终端设备自身的采集组件进行信息采集,局限性较大。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获得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获得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能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
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获得采集指令,包括:
拦截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所述采集装置获得目标信息。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采集指令的产生过程包括:
获得用于实现目标功能的操作信息;
确定实现所述目标功能所需的目标信息;
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所述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信息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以获得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所提供的目标服务。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所述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之后,还包括:
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上展示所述目标信息;
检测基于所展示的所述目标信息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所执行的配置操作,并将所述配置操作所对应的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完成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配置;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目标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信息传输至第三电子设备。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生成所述采集指令;
所述第一应用不具有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权限;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存在具有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权限的第二应用。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所述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是否需继续进行信息采集,若是,则继续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信息获得请求。
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进行以下操作:
获得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获得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能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
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
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得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获得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能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针对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的用于得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不采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进行信息采集,而是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并获得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从而基于本申请方案,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需求,可以不使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而是借助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采集,这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使得设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处理逻辑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处理逻辑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处理逻辑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六的处理逻辑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实施例十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以下将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等移动终端,或者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等计算机设备,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的上述任一类型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能用于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如蓝牙模块、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模块等,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能运行于该设备并能提供相应功能的应用(App,Application)。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得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获得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能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
所述目标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电子设备上的任一应用在运行过程中为了提供相应功能而所需获得的用于支持该功能的数据信息,例如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网络环境信息、图像信息、环境温度信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等。
相对应地,第一电子设备所具有的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所述采集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集成在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模块、网络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图像信息采集模块及环境温度信息采集模块等各类型采集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将主要以所述目标数据为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或网络环境信息,所述采集装置相对应地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模块或网络环境信息采集模块为例,对本申请方案进行介绍。
第一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具体地,比如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的GPS模块,第一电子设备的网络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比如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环境中AP(Wireless Access 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列表的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
当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应用(如天气服务App等)在运行过程中为了提供相应功能而需获得用于支持该功能的目标信息时,会生成用于获得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从而可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该第一应用生成的采集指令,以用于进行所需的目标信息采集。
步骤102、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插座、智能空调、智能电视等各种类型智能设备中的任意一种。
在获得上述用于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不采用其自身的采集装置(如GPS模块、Wi-Fi模块等)进行所需的目标信息的采集,而是基于所述采集指令,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以借助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来获得所需的所述目标信息。
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至少携带有用于指示获得所述目标信息的指示信息,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相同,或者,也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不同,比如系统在所述采集指令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某些信息(如添加对所采集的目标信息的格式要求等)而生成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等。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可基于蓝牙等通信模块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以避免在使用所述通信装置的过程中对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
步骤103、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
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其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会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指示信息进行目标信息的采集。
从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主动读取第二电子设备所采集的所述目标信息,或者还可以被动式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传输的所述目标信息。
在此基础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应用可借助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的所述目标信息来提供相应功能。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针对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的用于得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不采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进行信息采集,而是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并获得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从而基于本实施例方案,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需求,可以不使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而是借助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采集,这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使得设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实施例二
参考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可以通过以下的处理过程实现:
步骤201、获得用于实现目标功能的操作信息。
所述目标功能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应用自身所提供的功能,或者还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应用借助第三电子设备的服务如借助服务器的服务所提供的功能。具体地,比如第一电子设备的配网管理App自身所提供的用于对智能插座、智能电视、智能空调等智能设备进行配网设置的功能,或者第一电子设备的天气服务App借助服务器的天气服务所提供的关于天气服务的相关功能等。
所述操作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所执行的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功能的操作所对应的操作信息,或者,还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所执行的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功能的操作所对应的操作信息。
步骤202、确定实现所述目标功能所需的目标信息。
在第一电子设备运行中,可通过获得用于实现目标功能的操作信息来首先获知需在第一电子设备实现的目标功能,进而可基于所需实现的目标功能的功能信息确定出实现该功能所需的目标信息。
例如,假设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选中并打开天气服务App,或者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在启动后自动打开天气服务App,则可以基于用户的打开该App的操作或系统的打开该App的操作,获知需在第一电子设备实现天气信息服务功能,由于天气信息服务功能与地理位置信息是紧密相关的,需要以地理位置信息为前提,进而可获知实现该功能所需的目标信息为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203、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
在确定出实现该功能所需的目标信息之后,可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例如生成用于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的采集指令等。
步骤204、拦截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所述采集装置获得目标信息。
在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后,可基于所生成的该采集指令进行所需的目标信息的采集。
如前文所述,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以不利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也即不对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进行访问),而是借助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采集的技术思路,基于该技术思路,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如GPS模块、Wi-Fi模块等)的访问,可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拦截该采集指令。
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的访问,并不限于上述的拦截采集指令的方式,比如,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集成一可配置/可选择的采集指令转发功能,后续,在开启该功能的基础上,当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生成用于指示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并向该采集装置传输该采集指令时,采集装置可基于其所集成的该转发功能,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如转发至智能插座、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中。也就是说,在该方式下,虽然接收到了采集指令,但采集装置并未向需获得目标信息的第一应用授予访问权限,避免了第一应用的访问。
步骤205、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具体地,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基于所拦截的所述采集指令,通过蓝牙等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得目标信息的目标信息获得请求;或者还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基于蓝牙等通信装置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示例性地,比如向智能插座、智能电视中的相应智能设备发送或转发用于指示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请求,或者,发送或转发用于指示获取环境中网络信息(AP的SSID列表)的请求等。
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至少携带有用于指示获得所述目标信息的指示信息,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相同,或者,也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不同,如在所述采集指令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某些信息(如添加对所采集的目标信息的格式要求等)而生成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以避免在使用所述通信装置的过程中对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
步骤206、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
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其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会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指示信息进行目标信息的采集。
比如,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指示信息,启动GPS模块并采集地理位置信息,再比如,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获取环境中网络信息的指示信息,启动Wifi模块并扫描环境中的各个AP,进而获得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
在此基础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主动读取或被动式接收第二电子设备所采集的所述目标信息,以此实现了借助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功能来使得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能用于支持第一应用的目标功能的目标信息。
应用本实施例方案,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需求,可以不使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而是借助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采集,这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使得设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将主要针对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上通过获得第三电子设备的目标服务来实现目标功能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详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部署在网络端/云端的服务器。参考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针对上述的应用场景,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可以通过以下的处理过程实现:
步骤301、获得用于指示获得目标服务的第一操作信息。
所述目标服务,示例性地比如可以是服务器提供的天气服务。相对应地,所述用于指示获得目标服务的第一操作信息,则可以是用户或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所执行的用于指示获得天气服务的操作所对应的操作信息,如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选中并打开天气服务App的一系列操作所对应的操作信息,或者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在启动后自动打开天气服务App的这一操作所对应的操作信息等。
步骤302、确定所述目标服务所需采集的第一目标信息。
在获得用于指示获得目标服务的第一操作信息后,可进一步基于所需的该目标服务的服务信息确定出获取该服务需采集的第一目标信息,以使得为目标服务的获取提供支持。例如,针对上述的需获得服务器的天气服务的情况,在获得用于指示获得天气服务的第一操作信息后,可进一步基于所需获得的该服务的服务类型确定出所需采集的第一目标信息为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303、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
在确定出获取目标服务所需的第一目标信息之后,可进一步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例如具体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所述天气服务App,基于用户操作或系统操作(用户/系统打开该App的操作)生成用于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的采集指令等。
步骤304、拦截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所述采集装置获得所述第一目标信息。
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思路,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的访问,在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后,可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拦截该采集指令。
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的访问,并不限于上述的拦截采集指令的方式,比如,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集成一可配置/可选择的采集指令转发功能,后续,在开启该功能的基础上,当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生成用于指示采集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并向该采集装置传输该采集指令时,采集装置可基于其所集中的该转发功能,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如转发至智能插座、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中。也就是说,在该方式下,虽然接收到了采集指令,但采集装置并未向需获得第一目标信息的第一应用授予访问权,避免了第一应用的访问。
步骤305、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具体地,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基于所拦截的所述采集指令,通过蓝牙等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得第一目标信息的目标信息获得请求;或者还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基于蓝牙等通信装置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
针对上述需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取服务器的天气服务的应用场景,则可以向智能插座、智能电视中的相应智能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请求,更具体地,可以向智能插座、智能电视中的相应智能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取GPS信息的请求,以实现借助周边的智能设备来获取向服务器请求天气服务所需的地理位置信息。
另外,对于如天气服务App等的应用来说,其属于低精度应用,只要获取用户所在的大致位置如所在的省/市或所处的网络设备的位置,即可实现从服务器获取相关天气服务,无需实时和/或高精度地获得基于卫星定位或通信定位的地理位置信息,鉴于此,针对上述的需获取天气服务的应用场景,对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这一第一目标信息获取需求,还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采集指令,生成一采集环境中网络信息(如AP所对应的SSID列表)的请求(以获得所处的网络设备的位置),并将该请求发送至智能插座或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
步骤306、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目标信息。
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其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于获得第一目标信息的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会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指示信息进行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
比如,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指示信息,启动GPS模块并采集地理位置信息,再比如,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获取环境中网络信息的指示信息,启动Wifi模块并扫描环境中的各个AP,进而获得环境中AP的SSID列表。
在此基础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主动读取或被动式接收第二电子设备所采集的所述第一目标信息,以此实现了借助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功能来使得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能用于支持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目标信息。
步骤307、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以获得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所提供的目标服务。
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后,可将该目标信息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如发送至服务器等,以用于获取服务器所提供的所述目标服务。为了确保该第一目标信息的传输安全,优选地可采用加密形式进行信息传输。
示例性地,比如可将所获得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GPS定位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从而服务器在获得该GPS定位信息后,可查询与其相匹配的位置的天气信息,并将查询结果反馈至第一电子设备,从而实现了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基于所述GPS定位信息的天气服务。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将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信息如环境中AP的SSID列表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可基于所接收的SSID列表中的SSID信息来大致定位用户所处的网络设备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查询与该位置相匹配的天气信息,并将查询结果反馈至第一电子设备,从而实现了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基于所述SSID列表所定位的位置的天气服务。
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所对应的各设备间的交互逻辑示意图。
应用本实施例方案,当因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获得第三电子设备(如服务器)的目标服务而导致需首先获得相应目标信息(如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时,可借助第二电子信息来进行所需目标信息的采集,无需利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丰富了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形式,可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配置的场景,对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详述。参考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针对上述的应用场景,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可以通过以下的处理过程实现:
步骤501、获得用于指示配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操作信息。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示例性地,可以是指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网络信息配置,如向第二电子设备配置所需接入的AP的SSID及密码等,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可基于所配置的SSID及密码,向AP请求连接权限进而接入AP。
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相对应地可以是但不限于:用户启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用于对智能设备进行配网管理的配网管理App并触发其配网管理功能的这一系列操作所生成的操作信息。
步骤502、确定所述配置所需采集的第二目标信息。
基于上述的第二操作信息,第一电子设备的配网管理App可以获知用户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对智能设备进行配网管理(如向智能插座等智能设备配置AP的SSID及密码),从而需提供相应的配网管理功能,基于该功能需求可进一步确定出需采集环境中的网络信息,如需采集环境中各个AP的SSID等,以供用户选择式配置。从而对应于该实施例的场景,可将环境中的网络信息(如环境中AP的SSID列表)作为需采集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息。
步骤503、生成用于采集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
在确定出需采集的诸如环境中的网络信息等第二目标信息的基础上,可生成用于采集该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具体地,可以由所述配网管理App生成用于指示采集环境中的网络信息的采集指令。
步骤504、拦截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所述采集装置获得第二目标信息。
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思路,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的访问,在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用于采集该网络信息的采集指令后,可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拦截该采集指令。
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的访问,,并不限于上述的拦截采集指令的方式,比如,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集成一可配置/可选择的采集指令转发功能,后续,在开启该功能的基础上,当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生成用于指示采集诸如环境中的网络信息等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并向该采集装置传输该采集指令时,采集装置可基于其所集成的该转发功能,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如转发至智能插座、智能电视等使能设备中。也就是说,在该方式下,虽然接收到了采集指令,但采集装置并未向需获得第二目标信息的第一应用授予访问权限,避免了第一应用的访问。
步骤505、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具体地,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基于所拦截的所述采集指令,通过蓝牙等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目标信息获得请求;或者还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基于蓝牙等通信装置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比如向智能插座、智能电视中的相应智能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取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的请求等。
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至少携带有用于指示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指示信息,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相同,或者,也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不同,如在所述采集指令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某些信息(如添加对所采集信息的格式要求等)而生成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以避免在使用所述通信装置的过程中对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
步骤506、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息。
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其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于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会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指示信息进行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
比如,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获取环境中网络信息的指示信息,启动Wifi模块并扫描环境中的各个AP,进而获得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
在此基础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主动读取或被动式接收第二电子设备所采集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以此实现了借助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功能来使得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能用于支持诸如配网管理等目标功能的第二目标信息。
步骤507、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上展示所述第二目标信息。
当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信息后,可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上展示所述网络信息,如展示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以供用户查阅、选择。
步骤508、检测基于所展示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所执行的配置操作,并将所述配置操作所对应的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完成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配置;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目标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以所展示的网络信息为AP的SSID列表为例,用户可基于实际需求,从第一电子设备的展示界面上所展示的SSID列表中选取一个SSID作为需配置到第二电子设备中的SSID,并可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上输入与所选择的该SSID相匹配的接入密码,在此基础上,可将所选择的SSID及输入的密码一同发送至智能插座等第二电子设备中,以完成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信息配置。
后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基于所配置的网络信息,向网络设备请求连接权限,如基于所配置的AP的SSID及密码请求接入AP等。
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所对应的各设备间的交互逻辑示意图。
应用本实施例方案,当因需在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配置从而需首先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所需的配置信息(如环境中的网络信息)时,可借助第二电子信息来进行所需配置信息的采集,无需利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丰富了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形式,可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实际应用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往往包括多个应用,如通信应用、拍摄应用、天气服务应用、配网管理应用等等,其中可能包括一些未获得设备系统的信息采集权限不能够对设备的信息采集装置(或至少部分信息采集装置)进行访问的第一应用(如用户设置的低权限应用或设备系统基于一定的权限控制策略所设置的低权限应用等),以及一些能获得设备系统的信息采集权限相应能够对设备的信息采集装置进行访问的第二应用(如用户设置的高权限应用或设备系统基于一定的权限控制策略所设置的高权限应用等)。在该情形下,对于所述低权限的第一应用来说,由于其不具备访问设备中信息采集装置(或至少部分信息采集装置)的权限,从而,当其为了实现目标功能而需要采集目标信息时,会受到设备系统的限制,无法利用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进行信息采集,例如无法利用设备自身的GPS模块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等,针对该情形,对于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一应用来说,可利用本申请方案借助其他设备(如所处环境中的智能插座、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的信息采集功能来获取所需的目标信息,从而为电子设备中低权限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获取所需信息的方式。
另外,电子设备上还可能运行有具有潜在风险的应用或恶意应用,当电子设备中具有权限的所述第二应用访问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装置进行所需的目标信息采集时,例如使用电子设备的GPS模块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时,由于电子设备通过采集装置获得相应信息的内部传输通路是固定不变的,从而其存在被具有潜在风险的应用或恶意应用监控的可能,进而该第二应用利用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目标信息存在被恶意应用拦截或盗用的风险,这就导致存在用户信息安全的问题,尤其是在所采集的信息为用户的私密数据的情况下,该问题更为凸显。针对该情形,为了保证用户信息安全,设备系统可基于相应的信息安全策略,对所述第二应用(或部分第二应用)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借助其他设备来为其提供信息采集功能,或者对所述第二应用(或部分第二应用)的针对某些类型信息的采集需求,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借助其他设备来为其提供信息采集功能。
由于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属于用户的较为私密、敏感的数据,从而为了避免在利用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获得该信息时导致用户私密数据的泄漏,优选地,针对该类型数据的采集,可基于本申请方案借助其他设备(如所处环境中的智能设备等)进行信息获取。由于环境中的网络信息如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能够反映用户所处的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进一步能够间接反映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同样属于用户的较为私密、敏感的数据,从而对于此类数据同样可采用本申请方案借助其他设备进行信息获取。对于电子设备上的应用借助其他设备进行信息获取的情形,由于其通过建立临时传输通路来获取信息(例如基于动态分配的内存区域建立一临时通路等),大大降低了被具有潜在风险的应用或恶意应用监控的可能,从而可有效保证用户私密数据的安全性。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继续对实施例四所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详述,参考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9、将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传输至第三电子设备。
如上文所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网络端的服务器。
对应实施例四的应用场景,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环境中的网络信息,如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而诸如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网络信息往往能够间接反映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反映用户所处区域中的AP分布状况、使用状况等信息,从而,该网络信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数据基础应用于服务器的大数据学习中。
鉴于此,参考图8示出的各设备间的交互逻辑示意图,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取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SSID列表等网络信息后,还可将所获得SSID列表等网络信息共享传输至服务器,以由服务器基于该数据进行相应的机器学习处理,如学习AP的分布状况信息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在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网络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之前,向服务器共享传输所述网络信息;或者还可以在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网络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之后,向服务器共享传输所述网络信息;本实施例对第二电子设备向服务器传输所述网络信息的传输时间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可在获取用户的授权后,再将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得的所述SSID列表等网络信息共享传输至服务器中。
本实施例通过将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得的所述网络信息共享传输至服务器,可使得为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提供数据基础,进一步实现了对服务器端的机器学习所需基于的数据集进行扩充。
实施例六
参考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在获得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目标信息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4、确定是否需继续进行信息采集,若是,则继续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信息获得请求。
参考图10示出的各设备间的交互逻辑示意图,在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目标信息后,可判断是否需继续进行信息采集,若是,则可继续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信息获得请求,以继续借助所述第二电子信息进行信息获取。
具体地,比如,假设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获得的目标信息不能满足需求,更进一步地,比如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扫描环境中的网络信息所提供的SSID列表中不包含用户具有权限的SSID,针对此种情况,可继续请求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目标信息采集,后续第一电子设备可继续接收第二电子设备通过二次扫描所采集的环境中AP的SSID列表,以满足目标功能的信息获取需求。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得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目标信息之后,若存在继续获取信息的需求,继续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信息获得请求,可进一步有效满足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获取需求。
实施例七
对应于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能用于执行该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终端,或者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等计算机设备,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的上述任一类型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能用于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如蓝牙模块、NFC模块等,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能运行于该设备并能提供相应功能的应用。
参考图11示出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器1101,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1102,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进行以下操作:
获得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获得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能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
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
所述目标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电子设备上的任一应用在运行过程中为了提供相应功能而所需获得的用于支持该功能的数据信息,例如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网络环境信息、图像信息、环境温度信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等。
相对应地,第一电子设备所具有的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所述采集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集成在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模块、网络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图像信息采集模块及环境温度信息采集模块等各类型采集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将主要以所述目标数据为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或网络环境信息,所述采集装置相对应地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模块或网络环境信息采集模块为例,对本申请方案进行介绍。
第一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具体地,比如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的GPS模块,第一电子设备的网络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比如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的Wi-Fi模块。
当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应用(如天气服务App等)在运行过程中为了提供相应功能而需获得用于支持该功能的目标信息时,会生成用于获得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从而可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该第一应用生成的采集指令,以用于进行所需的目标信息采集。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插座、智能空调、智能电视等各种类型智能设备中的任意一种。
在获得上述用于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后,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不采用其自身的采集装置(如GPS模块、Wi-Fi模块等)进行所需的目标信息的采集,而是基于所述采集指令,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以借助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来获得所需的所述目标信息。
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至少携带有用于指示获得所述目标信息的指示信息,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相同,或者,也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不同,比如系统在所述采集指令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某些信息(如添加对所采集的目标信息的格式要求等)而生成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等。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可基于蓝牙等通信模块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以避免在使用所述通信装置的过程中对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
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其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会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指示信息进行目标信息的采集。
从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主动读取第二电子设备所采集的所述目标信息,或者还可以被动式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传输的所述目标信息。
在此基础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应用可借助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的所述目标信息来提供相应功能。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除了包括所述不具有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权限的第一应用,还可能存在具有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权限的至少一个第二应用,该至少一个第二应用中的至少部分可能是一个/一些运行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恶意应用,然而,由于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所生成的用于获得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并未从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获得信息采集权限,并未访问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因此,从而不存在被第二应用拦截或盗用采集装置的采集信息的风险。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针对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的用于得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不采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进行信息采集,而是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并获得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从而基于本实施例方案,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需求,可以不使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而是借助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采集,这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使得设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处理器1102的实现信息处理的过程进行进一步详述,其中,所述处理器1102可以通过以下的处理过程实现所需的信息处理:
获得用于实现目标功能的操作信息;
确定实现所述目标功能所需的目标信息;
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
拦截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所述采集装置获得目标信息;
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
所述目标功能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应用自身所提供的功能,或者还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应用借助第三电子设备的服务如借助服务器的服务所提供的功能。具体地,比如第一电子设备的配网管理App自身所提供的用于对智能插座、智能电视、智能空调等智能设备进行配网设置的功能,或者第一电子设备的天气服务App借助服务器的天气服务所提供的关于天气服务的相关功能等。
所述操作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所执行的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功能的操作所对应的操作信息,或者,还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所执行的用于实现所述目标功能的操作所对应的操作信息。
在第一电子设备运行中,可通过获得用于实现目标功能的操作信息来首先获知需在第一电子设备实现的目标功能,进而可基于所需实现的目标功能的功能信息确定出实现该功能所需的目标信息。
例如,假设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选中并打开天气服务App,或者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在启动后自动打开天气服务App,则可以基于用户的打开该App的操作或系统的打开该App的操作,获知需在第一电子设备实现天气信息服务功能,由于天气信息服务功能与地理位置信息是紧密相关的,需要以地理位置信息为前提,进而可获知实现该功能所需的目标信息为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确定出实现该功能所需的目标信息之后,可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例如生成用于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的采集指令等。
在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后,可基于所生成的该采集指令进行所需的目标信息的采集。
如前文所述,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以不利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也即不对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进行访问),而是借助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采集的技术思路,基于该技术思路,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如GPS模块、Wi-Fi模块等)的访问,可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拦截该采集指令。
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的访问,并不限于上述的拦截采集指令的方式,比如,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集成一可配置/可选择的采集指令转发功能,后续,在开启该功能的基础上,当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生成用于指示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并向该采集装置传输该采集指令时,采集装置可基于其所集成的该转发功能,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如转发至智能插座、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中。也就是说,在该方式下,虽然接收到了采集指令,但采集装置并未向需获得目标信息的第一应用授予访问权限,避免了第一应用的访问。
具体地,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基于所拦截的所述采集指令,通过蓝牙等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得目标信息的目标信息获得请求;或者还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基于蓝牙等通信装置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示例性地,比如向智能插座、智能电视中的相应智能设备发送或转发用于指示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请求,或者,发送或转发用于指示获取环境中网络信息(AP的SSID列表)的请求等。
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至少携带有用于指示获得所述目标信息的指示信息,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相同,或者,也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不同,如在所述采集指令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某些信息(如添加对所采集的目标信息的格式要求等)而生成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以避免在使用所述通信装置的过程中对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
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其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会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指示信息进行目标信息的采集。
比如,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指示信息,启动GPS模块并采集地理位置信息,再比如,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获取环境中网络信息的指示信息,启动Wifi模块并扫描环境中的各个AP,进而获得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
在此基础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主动读取或被动式接收第二电子设备所采集的所述目标信息,以此实现了借助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功能来使得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能用于支持第一应用的目标功能的目标信息。
应用本实施例方案,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需求,可以不使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而是借助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采集,这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使得设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将主要针对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上通过获得第三电子设备的目标服务来实现目标功能的应用场景,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1102的功能进行进一步详述。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部署在网络端/云端的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针对上述的应用场景,所述处理1102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
获得用于指示获得目标服务的第一操作信息;
确定所述目标服务所需采集的第一目标信息;
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
拦截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所述采集装置获得所述第一目标信息;
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目标信息;
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以获得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所提供的目标服务。
所述目标服务,示例性地比如可以是服务器提供的天气服务。相对应地,所述用于指示获得目标服务的第一操作信息,则可以是用户或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所执行的用于指示获得天气服务的操作所对应的操作信息,如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选中并打开天气服务App的一系列操作所对应的操作信息,或者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在启动后自动打开天气服务App的这一操作所对应的操作信息等。
在获得用于指示获得目标服务的第一操作信息后,可进一步基于所需的该目标服务的服务信息确定出获取该服务需采集的第一目标信息,以使得为目标服务的获取提供支持。例如,针对上述的需获得服务器的天气服务的情况,在获得用于指示获得天气服务的第一操作信息后,可进一步基于所需获得的该服务的服务类型确定出所需采集的第一目标信息为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确定出获取目标服务所需的第一目标信息之后,可进一步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例如具体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所述天气服务App,基于用户操作或系统操作(用户/系统打开该App的操作)生成用于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的采集指令等。
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思路,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的访问,在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后,可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拦截该采集指令。
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的访问,并不限于上述的拦截采集指令的方式,比如,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集成一可配置/可选择的采集指令转发功能,后续,在开启该功能的基础上,当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生成用于指示采集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并向该采集装置传输该采集指令时,采集装置可基于其所集中的该转发功能,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如转发至智能插座、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中。也就是说,在该方式下,虽然接收到了采集指令,但采集装置并未向需获得第一目标信息的第一应用授予访问权,避免了第一应用的访问。
具体地,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基于所拦截的所述采集指令,通过蓝牙等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得第一目标信息的目标信息获得请求;或者还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基于蓝牙等通信装置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
针对上述需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取服务器的天气服务的应用场景,则可以向智能插座、智能电视中的相应智能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请求,更具体地,可以向智能插座、智能电视中的相应智能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取GPS信息的请求,以实现借助周边的智能设备来获取向服务器请求天气服务所需的地理位置信息。
另外,对于如天气服务App等的应用来说,其属于低精度应用,只要获取用户所在的大致位置如所在的省/市或所处的网络设备的位置,即可实现从服务器获取相关天气服务,无需实时和/或高精度地获得基于卫星定位或通信定位的地理位置信息,鉴于此,针对上述的需获取天气服务的应用场景,对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这一第一目标信息获取需求,还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采集指令,生成一采集环境中网络信息(如AP所对应的SSID列表)的请求(以获得所处的网络设备的位置),并将该请求发送至智能插座或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
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其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于获得第一目标信息的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会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指示信息进行第一目标信息的采集。
比如,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指示信息,启动GPS模块并采集地理位置信息,再比如,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获取环境中网络信息的指示信息,启动Wifi模块并扫描环境中的各个AP,进而获得环境中AP的SSID列表。
在此基础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主动读取或被动式接收第二电子设备所采集的所述第一目标信息,以此实现了借助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功能来使得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能用于支持所述目标服务的第一目标信息。
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后,可将该目标信息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如发送至服务器等,以用于获取服务器所提供的所述目标服务。为了确保该第一目标信息的传输安全,优选地可采用加密形式进行信息传输。
示例性地,比如可将所获得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GPS定位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从而服务器在获得该GPS定位信息后,可查询与其相匹配的位置的天气信息,并将查询结果反馈至第一电子设备,从而实现了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基于所述GPS定位信息的天气服务。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将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信息如环境中AP的SSID列表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可基于所接收的SSID列表中的SSID信息来大致定位用户所处的网络设备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查询与该位置相匹配的天气信息,并将查询结果反馈至第一电子设备,从而实现了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基于所述SSID列表所定位的位置的天气服务。
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所对应的各设备间的交互逻辑示意图。
应用本实施例方案,当因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获得第三电子设备(如服务器)的目标服务而导致需首先获得相应目标信息(如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时,可借助第二电子信息来进行所需目标信息的采集,无需利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丰富了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形式,可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配置的场景,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1102的功能进行进一步详述。针对上述的应用场景,所述处理器1102的处理过程可以包括:
获得用于指示配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操作信息;
确定所述配置所需采集的第二目标信息;
生成用于采集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
拦截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所述采集装置获得第二目标信息。
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息;
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上展示所述第二目标信息;
检测基于所展示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所执行的配置操作,并将所述配置操作所对应的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完成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配置;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目标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示例性地,可以是指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网络信息配置,如向第二电子设备配置所需接入的AP的SSID及密码等,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可基于所配置的SSID及密码,向AP请求连接权限进而接入AP。
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相对应地可以是但不限于:用户启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用于对智能设备进行配网管理的配网管理App并触发其配网管理功能的这一系列操作所生成的操作信息。
基于上述的第二操作信息,第一电子设备的配网管理App可以获知用户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对智能设备进行配网管理(如向智能插座等智能设备配置AP的SSID及密码),从而需提供相应的配网管理功能,基于该功能需求可进一步确定出需采集环境中的网络信息,如需采集环境中各个AP的SSID等,以供用户选择式配置。从而对应于该实施例的场景,可将环境中的网络信息(如环境中AP的SSID列表)作为需采集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息。
在确定出需采集的诸如环境中的网络信息等第二目标信息的基础上,可生成用于采集该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具体地,可以由所述配网管理App生成用于指示采集环境中的网络信息的采集指令。
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思路,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的访问,在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用于采集该网络信息的采集指令后,可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拦截该采集指令。
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对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的访问,并不限于上述的拦截采集指令的方式,比如,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集成一可配置/可选择的采集指令转发功能,后续,在开启该功能的基础上,当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生成用于指示采集诸如环境中的网络信息等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并向该采集装置传输该采集指令时,采集装置可基于其所集成的该转发功能,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如转发至智能插座、智能电视等使能设备中。也就是说,在该方式下,虽然接收到了采集指令,但采集装置并未向需获得第二目标信息的第一应用授予访问权限,避免了第一应用的访问。
具体地,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基于所拦截的所述采集指令,通过蓝牙等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目标信息获得请求;或者还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基于蓝牙等通信装置将所接收的采集指令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比如向智能插座、智能电视中的相应智能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获取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的请求等。
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至少携带有用于指示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指示信息,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相同,或者,也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不同,如在所述采集指令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某些信息(如添加对所采集信息的格式要求等)而生成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以避免在使用所述通信装置的过程中对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
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其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于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信息的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会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指示信息进行第二目标信息的采集。
比如,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获取环境中网络信息的指示信息,启动Wifi模块并扫描环境中的各个AP,进而获得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
在此基础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主动读取或被动式接收第二电子设备所采集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以此实现了借助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功能来使得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能用于支持诸如配网管理等目标功能的第二目标信息。
当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信息后,可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上展示所述网络信息,如展示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以供用户查阅、选择。
以所展示的网络信息为AP的SSID列表为例,用户可基于实际需求,从第一电子设备的展示界面上所展示的SSID列表中选取一个SSID作为需配置到第二电子设备中的SSID,并可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上输入与所选择的该SSID相匹配的接入密码,在此基础上,可将所选择的SSID及输入的密码一同发送至智能插座等第二电子设备中,以完成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信息配置。
后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基于所配置的网络信息,向网络设备请求连接权限,如基于所配置的AP的SSID及密码请求接入AP等。
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所对应的各设备间的交互逻辑示意图。
应用本实施例方案,当因需在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配置从而需首先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所需的配置信息(如环境中的网络信息)时,可借助第二电子信息来进行所需配置信息的采集,无需利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丰富了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形式,可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实际应用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往往包括多个应用,如通信应用、拍摄应用、天气服务应用、配网管理应用等等,其中可能包括一些未获得设备系统的信息采集权限不能够对设备的信息采集装置(或至少部分信息采集装置)进行访问的第一应用(如用户设置的低权限应用或设备系统基于一定的权限控制策略所设置的低权限应用等),以及一些能获得设备系统的信息采集权限相应能够对设备的信息采集装置进行访问的第二应用(如用户设置的高权限应用或设备系统基于一定的权限控制策略所设置的高权限应用等)。在该情形下,对于所述低权限的第一应用来说,由于其不具备访问设备中信息采集装置(或至少部分信息采集装置)的权限,从而,当其为了实现目标功能而需要采集目标信息时,会受到设备系统的限制,无法利用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进行信息采集,例如无法利用设备自身的GPS模块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等,针对该情形,对于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一应用来说,可利用本申请方案借助其他设备(如所处环境中的智能插座、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的信息采集功能来获取所需的目标信息,从而为电子设备中低权限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获取所需信息的方式。
另外,电子设备上还可能运行有具有潜在风险的应用或恶意应用,当电子设备中具有权限的所述第二应用访问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装置进行所需的目标信息采集时,例如使用电子设备的GPS模块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时,由于电子设备通过采集装置获得相应信息的内部传输通路是固定不变的,从而其存在被具有潜在风险的应用或恶意应用监控的可能,进而该第二应用利用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目标信息存在被恶意应用拦截或盗用的风险,这就导致存在用户信息安全的问题,尤其是在所采集的信息为用户的私密数据的情况下,该问题更为凸显。针对该情形,为了保证用户信息安全,设备系统可基于相应的信息安全策略,对所述第二应用(或部分第二应用)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借助其他设备来为其提供信息采集功能,或者对所述第二应用(或部分第二应用)的针对某些类型信息的采集需求,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借助其他设备来为其提供信息采集功能。
由于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属于用户的较为私密、敏感的数据,从而为了避免在利用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获得该信息时导致用户私密数据的泄漏,优选地,针对该类型数据的采集,可基于本申请方案借助其他设备(如所处环境中的智能设备等)进行信息获取。由于环境中的网络信息如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能够反映用户所处的网络设备的位置信息,进一步能够间接反映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同样属于用户的较为私密、敏感的数据,从而对于此类数据同样可采用本申请方案借助其他设备进行信息获取。对于电子设备上的应用借助其他设备进行信息获取的情形,由于其通过建立临时传输通路来获取信息(例如基于动态分配的内存区域建立一临时通路等),大大降低了被具有潜在风险的应用或恶意应用监控的可能,从而可有效保证用户私密数据的安全性。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中,针对上述的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配置的应用场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1102还可以用于:
将所述第二目标信息传输至第三电子设备。
如上文所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网络端的服务器。
对应实施例四的应用场景,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环境中的网络信息,如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而诸如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等网络信息往往能够间接反映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反映用户所处区域中的AP分布状况、使用状况等信息,从而,该网络信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数据基础应用于服务器的大数据学习中。
鉴于此,参考图8示出的各设备间的交互逻辑示意图,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取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SSID列表等网络信息后,还可将所获得SSID列表等网络信息共享传输至服务器,以由服务器基于该数据进行相应的机器学习处理,如学习AP的分布状况信息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在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网络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之前,向服务器共享传输所述网络信息;或者还可以在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网络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之后,向服务器共享传输所述网络信息;本实施例对第二电子设备向服务器传输所述网络信息的传输时间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可在获取用户的授权后,再将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得的所述SSID列表等网络信息共享传输至服务器中。
本实施例通过将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得的所述网络信息共享传输至服务器,可使得为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提供数据基础,进一步实现了对服务器端的机器学习所需基于的数据集进行扩充。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1102在在获得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目标信息之后,还可以用于:
确定是否需继续进行信息采集,若是,则继续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信息获得请求。
参考图10示出的各设备间的交互逻辑示意图,在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目标信息后,可判断是否需继续进行信息采集,若是,则可继续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信息获得请求,以继续借助所述第二电子信息进行信息获取。
具体地,比如,假设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获得的目标信息不能满足需求,更进一步地,比如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扫描环境中的网络信息所提供的SSID列表中不包含用户具有权限的SSID,针对此种情况,可继续请求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目标信息采集,后续第一电子设备可继续接收第二电子设备通过二次扫描所采集的环境中AP的SSID列表,以满足目标功能的信息获取需求。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得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目标信息之后,若存在继续获取信息的需求,继续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信息获得请求,可进一步有效满足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获取需求。
实施例十三
对应于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能用于执行该信息处理方法的另一种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终端,或者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等计算机设备,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的上述任一类型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能用于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如蓝牙模块、NFC模块等,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能运行于该设备并能提供相应功能的应用。
参考图12示出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201,用于获得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获得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能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
所述目标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电子设备上的任一应用在运行过程中为了提供相应功能而所需获得的用于支持该功能的数据信息,例如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网络环境信息、图像信息、环境温度信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等。
相对应地,第一电子设备所具有的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所述采集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集成在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模块、网络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图像信息采集模块及环境温度信息采集模块等各类型采集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将主要以所述目标数据为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或网络环境信息,所述采集装置相对应地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模块或网络环境信息采集模块为例,对本申请方案进行介绍。
第一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具体地,比如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的GPS模块,第一电子设备的网络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比如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中能用于采集环境中AP的SSID列表的Wi-Fi模块。
当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应用(如天气服务App等)在运行过程中为了提供相应功能而需获得用于支持该功能的目标信息时,会生成用于获得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从而可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该第一应用生成的采集指令,以用于进行所需的目标信息采集。
发送单元1202,用于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插座、智能空调、智能电视等各种类型智能设备中的任意一种。
在获得上述用于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不采用其自身的采集装置(如GPS模块、Wi-Fi模块等)进行所需的目标信息的采集,而是基于所述采集指令,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以借助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来获得所需的所述目标信息。
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至少携带有用于指示获得所述目标信息的指示信息,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相同,或者,也可以与所述采集指令不同,比如系统在所述采集指令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某些信息(如添加对所采集的目标信息的格式要求等)而生成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等。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可基于蓝牙等通信模块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以避免在使用所述通信装置的过程中对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
第二获取单元1203,用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
在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其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会基于所述目标信息获得请求中携带的指示信息进行目标信息的采集。
从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主动读取第二电子设备所采集的所述目标信息,或者还可以被动式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传输的所述目标信息。
在此基础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应用可借助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的所述目标信息来提供相应功能。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除了包括所述不具有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权限的第一应用,还可能存在具有所述采集装置的访问权限的至少一个第二应用,该至少一个第二应用中的至少部分可能是一个/一些运行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恶意应用,然而,由于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所生成的用于获得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并未从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获得信息采集权限,并未访问第一电子设备的采集装置,因此,从而不存在被第二应用拦截或盗用采集装置的采集信息的风险。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针对在第一电子设备获得的用于得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不采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能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进行信息采集,而是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并获得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从而基于本实施例方案,针对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采集需求,可以不使用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采集装置而是借助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采集,这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使得设备的信息采集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系统或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获得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的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获得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能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所述应用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不具备访问所述采集装置的权限的第一应用,或者,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具备访问所述采集装置的权限但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信息安全策略限制访问所述采集装置的第二应用;
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得采集指令,包括:
拦截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所述采集装置获得目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采集指令的产生过程包括:
获得用于实现目标功能的操作信息;
确定实现所述目标功能所需的目标信息;
生成用于采集所述目标信息的采集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在所述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信息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以获得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所提供的目标服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在所述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之后,还包括:
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上展示所述目标信息;
检测基于所展示的所述目标信息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所执行的配置操作,并将所述配置操作所对应的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完成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配置;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目标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信息传输至第三电子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是否需继续进行信息采集,若是,则继续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信息获得请求。
8.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进行以下操作:
获得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的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获得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能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所述应用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不具备访问所述采集装置的权限的第一应用,或者,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具备访问所述采集装置的权限但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信息安全策略限制访问所述采集装置的第二应用;
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
9.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的采集指令,所述采集指令用于获得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能采集目标信息的采集装置;所述应用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不具备访问所述采集装置的权限的第一应用,或者,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具备访问所述采集装置的权限但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信息安全策略限制访问所述采集装置的第二应用;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通信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信息获得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不同;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目标信息。
CN201811648565.5A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756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8565.5A CN109756839B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8565.5A CN109756839B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6839A CN109756839A (zh) 2019-05-14
CN109756839B true CN109756839B (zh) 2021-03-19

Family

ID=66404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8565.5A Active CN109756839B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683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2676A (zh) * 2012-03-15 2013-09-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服务器和终端安全管理方法
CN103581145A (zh) * 2012-08-06 2014-02-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安全防护方法
CN106804013A (zh) * 2017-03-14 2017-06-06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8379A (zh) * 2015-08-24 2017-03-0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接入无线网络的设备及方法
CN105282823A (zh) * 2015-09-18 2016-01-27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5516982A (zh) * 2015-12-25 2016-04-2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自动连接无线wifi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64058B (zh) * 2016-04-12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32143A (zh) * 2016-09-28 2017-01-1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对智能设备快速配置网络的方法
CN106993278A (zh) * 2017-04-07 2017-07-28 青檬微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制智能设备接入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KR102304883B1 (ko) * 2017-06-12 2021-09-27 성지산업 주식회사 무선 단말기 및 무선 단말기의 통신방법
CN108012311B (zh) * 2017-12-25 2021-03-23 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自动切换配置路由器的方法
CN108834226A (zh) * 2018-06-25 2018-11-16 深圳市智能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绑定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2676A (zh) * 2012-03-15 2013-09-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服务器和终端安全管理方法
CN103581145A (zh) * 2012-08-06 2014-02-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安全防护方法
CN106804013A (zh) * 2017-03-14 2017-06-06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6839A (zh)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811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unique device identifiers to enhance security
US997802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unique device identifiers to enhance security
EP3016419B1 (en) Method of changing profile using identificatio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same
US20220004437A1 (en) Query processing using multiple indices
CN108702602B (zh) 分享图像的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EP2757738B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arrier means storing co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EP3664491B1 (en) Wi-fi hotspot conne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US1088774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haring file between different terminals
CN111221484B (zh) 投屏方法及装置
US2022015900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g-data resource management
KR20150065410A (ko) 전자 장치의 억세스 포인트 접속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0572793A (zh) 一种网络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4038261A (zh) 多个设备之间的位置信息管理和共享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60050281A1 (en) Seamless peer to peer internet connectivity
US920789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tents or smart print service of smart printer mapped to network access device
CN10975683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CN111935698A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5186254A (zh) 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4071652B (zh) 一种绑定关系的建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EP3637859B1 (en) Hidden hotspot scanning based on a match of mac addresses
US117344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unique device identifiers to enhance secur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