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6253A - 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6253A
CN109756253A CN201910060500.7A CN201910060500A CN109756253A CN 109756253 A CN109756253 A CN 109756253A CN 201910060500 A CN201910060500 A CN 201910060500A CN 109756253 A CN109756253 A CN 109756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information source
feeder line
combine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05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6253B (zh
Inventor
庞松涛
范冰洁
张彦坡
韩建华
高智涛
杨丽
王辉
孔德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605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6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6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6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6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6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应用于多层建筑物的室内分布系统。方法包括:断开2G信源和第一合路器的连接,断开3G信源和第二合路器的连接;将2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一端口,将3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二端口;将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其中一个、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其中一个及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将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另一个、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另一个及第二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断开部分楼层的馈线与第一合路器的连接,将断开的馈线连接至第二合路器,使得每一楼层的馈线和至少一个相邻楼层的馈线与4G信源的不同输出端口相连。

Description

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
背景技术
室内分布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其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各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所需的信号覆盖。
相关技术中,通常会采用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以提高下行速率。要达到MIMO双流效果需要使用双路传输(又称,双通道传输)。目前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4G(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组网:
(1)对于已经建好的多层建筑物,通常是直接与已有的2G(第二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组网和3G(第三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组网的线路进行合路。在此情况下,射频线缆和天线基本是利用已有的旧线路设施,每层利用4G信源的一个端口。这种情况下属于单路传输(或称单通道传输),无法实现MIMO双流效果。
(2)在信源处引出两个射频通道,在同一楼层满足隔离度的情况下,每一楼层分别部署两条支路,从而达到MIMO双流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达到MIMO双流效果,需要将方式(1)的组网改建成方式(2)的组网,现有的改建方式比较复杂,且改建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建立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以至少部分地改善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应用于多层建筑物的室内分布系统,所述多层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各楼层的馈线,每一楼层的馈线连接有该楼层的多个天线;所述室内分布系统包括2G信源、3G信源和4G信源,所述2G信源、所述3G信源和所述4G信源各自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所述4G信源还具有第二输出端口;所述方法包括:
断开所述2G信源和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以及断开所述3G信源和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连接;
通过第一功分器将所述2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一端口,以及通过第二功分器将所述3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二端口;
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其中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其中一个以及所述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
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另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另一个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
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并将所述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使得每一楼层的馈线和该楼层的至少一个相邻楼层的馈线与所述4G信源的不同输出端口相连。
可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并将所述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包括:
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奇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
将所述奇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耦合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并将所述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包括:
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偶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
将所述偶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与预设的双流占比对应的链路功率差的门限值,所述链路功率差为所述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对应的用户侧设备的接收功率之差;
当所述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对应的用户侧设备的实际接收功率之差低于所述门限值时,再执行断开所述2G信源和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以及断开所述3G信源和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连接的步骤。
可选地,在上述方法中,计算与不同的双流占比对应的链路功率差的门限值,包括:
将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任一楼层的馈线相连,以及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口通过一衰减器与所述楼层的馈线相连;
将所述衰减器设置成不同的值;
针对设置的每个值,记录该值对应的双流占比;
从记录的数据中确定所述预设的双流占比对应的衰减器的值,并将确定的值作为所述预设的双流占比对应的链路功率差的门限值。
可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预设的双流占比为50%。
可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天线为全向吸顶天线;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楼层的天线,对该楼层的下一楼层的天线进行调整,使得该天线处于垂直状态且使得该天线的背面保持水平。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2G信源、3G信源和4G信源,设置于多层建筑物中,所述多层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各楼层的馈线,所述4G信源至少具有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所述室内分布系统还包括:
与2G信源相连的第一功分器,用于将所述2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一端口;
与3G信源相连的第二功分器,用于将所述3G信源的第二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二端口;
第一合路器,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其中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其中一个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相连;
第二合路器,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另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另一个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相连;
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部分楼层的馈线相连,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其余楼层的馈线相连,使得每一楼层的馈线和该楼层的至少一个相邻楼层的馈线与所述4G信源的不同输出端口相连。
可选地,所述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各自对应的用户侧设备的接收功率之差小于25dB。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改建得到。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应用于多层建筑物的室内分布系统。方法包括:断开2G信源和第一合路器的连接,断开3G信源和第二合路器的连接;将2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一端口,将3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二端口;将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其中一个、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其中一个及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将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另一个、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另一个及第二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断开部分楼层的馈线与第一合路器的连接,将断开的馈线连接至第二合路器,使得每一楼层的馈线和至少一个相邻楼层的馈线与4G信源的不同输出端口相连。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在对已有线路做出更少改动、增加更少器件的情况下将单路传输的组网改建成双路传输的组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衰减器和4G信源的一种连接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请参照图1,是相关技术中按照方式(1)形成的室内分布系统10。室内分布系统10应用于4层建筑物中,在图1中,1F表示第一楼层,2F表示第二楼层,3F表示第三楼层,4F表示第四楼层。所述4层建筑物的每一楼层设置有多个天线,例如图1示出的两个天线。
室内分布系统10包括2G信源、3G信源和4G信源,其中,2G信源具有输出端口a1,3G信源具有输出端口b1,4G信源具有输出端口c1和c2。输出端口a1、输出端口b1以及输出端口c1分别连接至合路器Com1的输入端,合路器Com1的输出端引出一馈线A,楼层1F至楼层4F各自通过一耦合器连接至馈线A。
请参照图2,是按照相关技术中按照方式(2)在上述4层建筑物中组网形成的室内分布系统20。室内分布系统20包括所述2G信源、所述3G信源和所述4G信源。其中,所述4层建筑物的每一楼层设置有两路馈线,所述两路馈线各自连接有相应数量的天线。例如图2所示,每一楼层分别设置有4个天线,其中两个连接一路馈线,另外两个连接另一路馈线。
输出端口a1、输出端口a2和输出端口c1连接至所述合路器Com1的输入端,所述合路器Com1的输出端引出所述馈线A,输出端口c2引出一路馈线B。楼层1F至楼层4F各自的其中一路馈线分别通过耦合器连接至所述馈线A,楼层1F至楼层4F各自的另外一路馈线分别通过耦合器连接至所述馈线B。
相关技术中,要将图1所示的室内分布系统10改建成室内分布系统20所示的室内分布系统20,通常是在室内分布系统10的基础上,直接在楼层1F至楼层2F分别增加一路馈线,经研究发现,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1)需要增加的器件较多;
(2)为了不影响现有的网络覆盖,通常需要在凌晨网络闲时进行施工,每一楼层都需要占用工期,平均施工时长为2-3日,周期较长,时效性差;
(3)对已有的室内分布系统的改动大,风险较高。
有些场景中,是直接新建室内分布系统20,这种方式所需器件和工期将更长。
为了改善以上问题的至少一部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可以将室内分布系统10改建成具有室内分布系统20的双流传输效果的室内分布系统。下面将对该内容进行描述。
请参照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多层建筑物的室内分布系统,例如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4层建筑物中的室内分布系统10。其中,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可以上下垂直分布且布局走向一致。
所述多层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各楼层的馈线,每一楼层的馈线连接有该楼层的多个天线。所述室内分布系统包括2G信源、3G信源和4G信源,所述2G信源、所述3G信源和所述4G信源各自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所述4G信源还具有第二输出端口。
其中,图1所示的输出端口a1可以充当2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输出端口b1可以充当3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输出端口c1可以充当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输出端口c2可以充当4G信源的第二输出端口,合路器Com1可以充当所述第一合路器。
下面对该方法包括的各个步骤进行描述。
可选地,在进行改建之前,可以预先确定实现MIMO双流传输所需的参数。详细地,所需确定的参数可以如下表所示:
其中,在上表中,小区发射天线端口数即为下行端口个数,其决定了层映射处理时所需的层数,从而可以限制空间复用的码字个数。当小区发射天线端口数被配置为2时,小区下行发射时可以采用MIMO 2*1或2*2的多天线模式,即可以进行下行双流传输。小区参考信号功率(ReferenceSignalReceivingPower,RSRP)的单位为dBm(分贝毫瓦),其可以表征小区的信号发射强度,通常默认为12dBm。用户侧设备(UserEquipment,UE)检测的RSRP值通常在-60dBm至70dBm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用户侧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数据卡等。
上表中,PA表示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小区参考信号(RS)的功率偏差(P_A_DTCH),PB表示天线端口信号功率比。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的最大系统带宽为20M,在单载波模式下,将可以有100个RB(ResourceBlock)资源可供分配。可选地,如果现场实际配置没有20M带宽资源,则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配置。小区的下行传输模式可以包括TM1、TM2和TM3。
MCS是指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如果下行MCS调度跳动较大或者存在缺陷时,可将下行MCS最小值适当放大,从而避免系统侧在信号质量好的时候也进行低MCS调度,导致速率降低。物理层端口的传输速率可以为1000M,工作模式可以为自适应或千兆全双工。下行天线配置映射位图是指相应小区配置的下行天线数和具体的天线。天线端口与天线通道的映射关系可以通过数组表示,数组的各个元素(通常为8个)从低到高分辨表示1-8端口对应的天线。数组的取值为0xf表示为无效天线,取值0-3表示映射到的端口号。
在确定上述参数后,可以通过步骤31对4G信源的双通道不平衡度进行测算。
步骤31,计算预设的双流占比对应的链路功率差的门限值,所述链路功率差为所述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对应的用户侧设备的实际接收功率之差。
可选地,所述4G信源可以是RRU(RadioRemoteUnit,射频远端单元)设备。
详细地,步骤31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第一,将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一楼层的天线相连,以及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口通过一衰减器与一楼层的天线相连。
其中,上述步骤中的馈线连接有天线。例如图4所示,对于具有输出端口c1和c2的4G信源,可以将输出端口c1通过馈线连接至天线1,将输出端口c2与衰减器相连,再将衰减器经馈线连接至天线2。
第二,将所述衰减器设置成不同的值。
其中,所述衰减器用于模拟信号穿过楼层的信号损耗,具体可以将所述衰减器设置成例如0、5、10、13、15、20、23、25、28、30、45等。应当理解,前述的衰减器的多个设置值仅为示例,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值。
第三,针对设置的每个值,记录该值对应的双流占比。
此外,还可以记录RSRP、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下载速率均值、下载速率峰值等。
第四,从记录的数据中确定所述预设的双流占比对应的衰减器的值,并将确定的值作为所述预设的双流占比对应的链路功率差的门限值。
在实施时,可以基于获得的数据绘制关联图,从而根据所述关联图得到所述门限值。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双流占比可以为50%,通过测算,当双流占比为50%时,对应的所述门限值可以为25dB。
步骤32,当所述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对应的用户侧设备的实际接收功率之差低于所述门限值时,进行改建。
其中,进行改建,即运行后文描述步骤33-步骤38。
以所述门限值为25dB为例,当所述实际接收功率之差为20dB时,可以进行改建。
请参照图5,其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步骤33,断开所述2G信源和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以及断开所述3G信源和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连接。
以图1所示的室内分布系统10为例,断开输出端口a1和合路器Com1的输入端的连接,断开输出端口b1和合路器Com1的输入端的连接。
步骤34,通过第一功分器将所述2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一端口,以及通过第二功分器将所述3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二端口。
请结合参照图6,第一功分器例如可以为图6所示的P1,第二功分器例如可以是图6示出的P2。其中,P1将输出端口a1划分成例如第一端口a11和第一端口a12,P2将输出端口b1划分为例如第二端口b11和第二端口b12。此时,所述第一功分器P1和所述第二功分器P2均为二功分器。
步骤35,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其中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其中一个以及所述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
步骤36,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另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另一个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
例如图6所示,可以将第一端口a11、第二端口b11以及第一输出端口c1连接至第一合路器(例如,合路器Com1)的输入端,将第一端口a12、第二端口b12以及第二输出端口c2连接至第二合路器(例如图6所示的合路器Com2)的输入端。
当然,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制。此外,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步骤35和步骤36的执行顺序没有限制。
步骤37,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并将所述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使得每一楼层的馈线和该楼层的至少一个相邻楼层的馈线与所述4G信源的不同输出端口相连。
可选地,步骤37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步骤37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奇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
将所述奇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耦合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图6所示即为按照上述方式连接得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中,耦合连接可以是通过耦合器连接,例如图6所示的耦合器S1和S2。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步骤37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偶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
将所述偶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得到例如图6所示的室内分布系统30,在该系统中,1F可以接收到本楼层的天线的信号及相邻的楼层2F的天线信;2F可以接收到本楼层的天线的信号以及楼层1F和3F的天线的信号;3F可以接收到本楼层的天线的信号以及楼层2F和4F的天线的信号;4F可以接收到本楼层的天线的信号以及楼层3F的天线信号。如此,可以通过错层的方式实现双流传输。
通过验证,室内分布系统30可以达到和室内分布系统20基本一致的双流传输效果。具体验证过程可以如下:
以楼层2F为例,其对应的UE接收到的RSRP包括:
RSRP1,楼层1F天线向上穿透到楼层2F的信号;
RSRP2:楼层2F天线的辐射信号,即主路信号;
RSRP3:楼层3F天线向下穿透到楼层2F的信号。
基于路径损耗传播模型:
L=20log10f+Nlog10d+Lf(n)-28dB+LNFmarg+BPL,
现假设所述多层建筑物的一层的高度为4米,测试终端(可以充当UE)离地的距离约为1.2米,吊顶通常为1.5米,天线到达地面的距离约为2.5米。那么,楼层3F的天线辐射的信号向下穿透的传播距离d3为:2.5+(4-1.2)=5.3米,楼层2F的天线辐射的信号的传播距离d2为:2.5-1.2=1.3米,楼层1F的天线辐射的信号的传播距离d1为:1.2+1.5=2.7米。
在上述情况下,路径损耗传播模型的各参数取值可以如下:
基于上表,可以计算得到:
楼层3F的路径损耗:
L3=(20lg(1800)+22lg(5.3)+6-28+10+6)dB=78.47dB;
楼层2F的路径损耗:
L2=(20lg(1800)+22lg(1.3)-28+10+6)dB=55.61dB;
楼层1F的路径损耗:
L1=(20lg(1800)+22lg(2.7)+6-28+10+6)dB=72.59dB。
基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在楼层2F的约1.2米处(UE一般设置在此高度)的3个信号理论场强分别为:
RSRP1=Txpower+GainANT+GainUE-L3=-85.47dBm,
RSRP2=Txpower+GainANT+GainUE-L2=-62.61dBm,
RSRP3=Txpower+GainANT+GainUE-L1=-79.59dBm。
由此可见,在天线的输出功率取值为-12dBm的情况下,楼层2F的UE接收到楼层2F的天线在UE附近的覆盖场强约为-62.61dBm,楼层3F的天线在同点位穿透至楼层2F的UE附近的覆盖场强约为-85.47dBm,楼层1F的天线在同点位穿透至楼层2Fd UE附近的覆盖场强约为-79.59dBm,两个覆盖场强的最小差值为16.98dB,最大差值为22.86dB,小于上述的25dB,可以实现MIMO双流传输。
可选地,经研究发现,下层辐射信号比上层辐射信号的强度更大,因此,可以主要使用从下层穿透而来的信号,在实施时,可以对下层的天线进行排查,纠正天线的倾斜情况。其中,所述天线可以是全向吸顶天线。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每一楼层的天线,对该楼层的下一楼层的天线进行调整,使得该天线处于垂直状态且使得该天线的背面保持水平。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使得下层的天线辐射的信号更为均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置于多层建筑物中的室内分布系统,该室内分布系统包括2G信源、3G信源和4G信源,该多层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各楼层的馈线,所述4G信源至少具有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
此外,所述室内分布系统还包括:与2G信源相连的第一功分器,用于将所述2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一端口;与3G信源相连的第二功分器,用于将所述3G信源的第二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第一合路器,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其中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其中一个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相连;第二合路器,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另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另一个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相连;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部分楼层的馈线相连,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其余楼层的馈线相连,使得每一楼层的馈线和该楼层的至少一个相邻楼层的馈线与所述4G信源的不同输出端口相连。所述室内分布系统例如可以是图6所示的室内分布系统30。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改建方法得到。例如,可以为图6所示的室内分布系统。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应用于多层建筑物的室内分布系统。方法包括:断开2G信源和第一合路器的连接,断开3G信源和第二合路器的连接;将2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一端口,将3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二端口;将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其中一个、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其中一个及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将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另一个、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另一个及第二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断开部分楼层的馈线与第一合路器的连接,将断开的馈线连接至第二合路器,使得每一楼层的馈线和至少一个相邻楼层的馈线与4G信源的不同输出端口相连。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在对已有线路做出更少改动、增加更少器件的情况下将单路传输的组网改建成双路传输的组网,从而可以降低改建所需的成本,
此外,由于改动较小,所需的施工周期较短,可以改善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层建筑物的室内分布系统,所述多层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各楼层的馈线,每一楼层的馈线连接有该楼层的多个天线;所述室内分布系统包括2G信源、3G信源和4G信源,所述2G信源、所述3G信源和所述4G信源各自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所述4G信源还具有第二输出端口;所述方法包括:
断开所述2G信源和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以及断开所述3G信源和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连接;
通过第一功分器将所述2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一端口,以及通过第二功分器将所述3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二端口;
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其中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其中一个以及所述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
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另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另一个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至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
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并将所述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使得每一楼层的馈线和该楼层的至少一个相邻楼层的馈线与所述4G信源的不同输出端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并将所述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包括:
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奇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
将所述奇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耦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并将所述部分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包括:
断开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偶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
将所述偶数楼层的馈线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耦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与预设的双流占比对应的链路功率差的门限值,所述链路功率差为所述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对应的用户侧设备的接收功率之差;
当所述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对应的用户侧设备的实际接收功率之差低于所述门限值时,再执行断开所述2G信源和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连接,以及断开所述3G信源和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连接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与不同的双流占比对应的链路功率差的门限值,包括:
将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一楼层的天线相连,以及将所述第二输出端口通过一衰减器与一楼层的天线相连;
将所述衰减器设置成不同的值;
针对设置的每个值,记录该值对应的双流占比;
从记录的数据中确定所述预设的双流占比对应的衰减器的值,并将确定的值作为所述预设的双流占比对应的链路功率差的门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双流占比为50%。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为全向吸顶天线;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楼层的天线,对该楼层的下一楼层的天线进行调整,使得该天线处于垂直状态且使得该天线的背面保持水平。
8.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包括2G信源、3G信源和4G信源,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多层建筑物中,所述多层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各楼层的馈线,所述4G信源至少具有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所述室内分布系统还包括:
与2G信源相连的第一功分器,用于将所述2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一端口;
与3G信源相连的第二功分器,用于将所述3G信源的第二输出端口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二端口;
第一合路器,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其中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其中一个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相连;
第二合路器,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端口的另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端口的另一个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相连;
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部分楼层的馈线相连,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各楼层的馈线中其余楼层的馈线相连,使得每一楼层的馈线和该楼层的至少一个相邻楼层的馈线与所述4G信源的不同输出端口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4G信源的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各自对应的用户侧设备的接收功率之差小于25dB。
10.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改建得到。
CN201910060500.7A 2019-01-22 2019-01-22 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 Active CN109756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0500.7A CN109756253B (zh) 2019-01-22 2019-01-22 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0500.7A CN109756253B (zh) 2019-01-22 2019-01-22 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6253A true CN109756253A (zh) 2019-05-14
CN109756253B CN109756253B (zh) 2019-12-13

Family

ID=66406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0500.7A Active CN109756253B (zh) 2019-01-22 2019-01-22 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625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29113Y (zh) * 2005-08-16 2006-10-18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多网分合路系统
CN101582829A (zh) * 2009-06-15 2009-11-18 曹军 分布式宽带无线覆盖与宽带有线接入连接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EP2816868A1 (en) * 2013-05-29 2014-12-24 DNA Oy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oor distribution of cellular and broadcast television signals
CN104754706A (zh) * 2013-12-27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融合供电方法和网络
CN105510877A (zh) * 2015-12-31 2016-04-20 杭州网策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馈线的室内定位导航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5682106A (zh) * 2014-11-18 2016-06-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制式兼容的室内覆盖设计方法及装置
CN205353350U (zh) * 2015-12-31 2016-06-29 杭州网策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馈线的室内定位导航系统
CN106162669A (zh) * 2016-06-28 2016-11-23 浙江航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运营商移动网络融合的小区及楼宇覆盖方法
CN108668286A (zh) * 2018-04-02 2018-10-16 广州市杰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的室内分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29113Y (zh) * 2005-08-16 2006-10-18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多网分合路系统
CN101582829A (zh) * 2009-06-15 2009-11-18 曹军 分布式宽带无线覆盖与宽带有线接入连接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EP2816868A1 (en) * 2013-05-29 2014-12-24 DNA Oy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oor distribution of cellular and broadcast television signals
CN104754706A (zh) * 2013-12-27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融合供电方法和网络
CN105682106A (zh) * 2014-11-18 2016-06-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制式兼容的室内覆盖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05510877A (zh) * 2015-12-31 2016-04-20 杭州网策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馈线的室内定位导航系统及监测方法
CN205353350U (zh) * 2015-12-31 2016-06-29 杭州网策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馈线的室内定位导航系统
CN106162669A (zh) * 2016-06-28 2016-11-23 浙江航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运营商移动网络融合的小区及楼宇覆盖方法
CN108668286A (zh) * 2018-04-02 2018-10-16 广州市杰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的室内分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6253B (zh) 2019-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9546B2 (en) 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EHF)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US968600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ing frequency conversion of MIMO signals
CN104837110B (zh) 蜂窝d2d通信系统中基于中断性能提升的传输策略实现方法
CN108092697A (zh) 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418307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
CN105308876B (zh) 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远程单元天线结合
US10547400B2 (en) Frequency independent isolation of duplexed port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S),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EP3005469B1 (en) Leaky cable communication
CN201298847Y (zh) 一种选频加变频的直放站设备
CN206413200U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室分监控系统
CN109756253A (zh) 室内分布系统改建方法及室内分布系统
CN105491577B (zh) 非对称单双流混合室内覆盖系统
CN109587694A (zh) 一种提高城中村信号覆盖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165967B (zh) 一种耦合器及基于直放站室分系统的公用传输系统
US20190372650A1 (en) Relay apparatus and relay method
CN10809270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208939956U (zh) 单缆mimo信号传输装置
CN106034364B (zh) 用于室内通信系统的中央基带处理单元及网络架构
Heikkilä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 for challenging nlos conditions in mobile networks
CN109450502A (zh) 单缆mimo信号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CN105306144B (zh) 中继器、应用该中继器的上行链路及消除其光差拍干扰方法
CN105472750B (zh) 一种基于单天线地铁覆盖场景下的lte频率资源复用方法
CN109672989A (zh) 室内分布系统
CN203014800U (zh) 无线信号收发天线系统及信号耦合放大装置
CN107872461A (zh) 一种大规模天线阵列cpri压缩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