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2760A - 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2760A
CN109752760A CN201711057339.5A CN201711057339A CN109752760A CN 109752760 A CN109752760 A CN 109752760A CN 201711057339 A CN201711057339 A CN 201711057339A CN 109752760 A CN109752760 A CN 109752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sampled point
slice
formation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573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2760B (zh
Inventor
卢勉
姜岩
李操
宋保全
杨春生
赵明珠
杨莹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qing Oilfield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qing Oilfield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qing Oilfield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qing Oilfie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573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2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2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2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2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2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属于油藏地球物理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获取的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确定目标地层切片;基于地震资料中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数据,确定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基于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该密井网区域中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本发明通过地震资料的地层切片技术,确定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层切片,进而基于采样点在该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该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目标沉积砂层的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地球物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藏开发时期,砂体的分布特征,比如形状、厚度、面积和储油物性等特征,直接影响着剩余油的精细挖潜。然而,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加,单纯依靠测井资料对砂体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砂体边界仍存在不确定性、规模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单纯依靠测井资料很难控制砂体的分布形态。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利用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的结合的方式,开展井震结合砂体形态描述。但是,由于地震资料中地震属性的纵向分辨率较低,因此,在利用地层切片确定砂体的分布特征之前,需要先确定地震资料中的各个地震属性的可信度,其中,地震属性可以为振幅属性、频率属性、相位属性等。
在相关技术中,当需要确定密井网区域中的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特征时,可以从密井网区域内的每口井的测井资料中确定目标沉积砂层的岩性特征。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将目标沉积砂层的砂岩分布特征与基于地震属性确定的地层切片反映的砂岩分布特征进行对比,以确定地震资料中的各个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然而,由于上述方法需要技术人员进行人为对比分析,且人为主观性比较强,因此,确定砂体的分布特征的工作效率较低,并且还可能会影响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分布特征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人员工作效率低,以及待确定砂体分布特征的沉积砂层的砂体分布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所述地震资料是在所述密井网区域的多个采样点通过地震反射波对地震数据进行采样后以地震反射时间为纵轴生成得到;
基于所述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所述密井网区域中确定目标地层切片,所述目标地层切片是指所述密井网区域中待确定砂体特征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层切片;
基于所述地震资料中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基于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所述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所述密井网区域中确定目标地层切片,包括:
基于所述地震资料,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所述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按照相同的时间点选择策略,从确定得到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中分别选择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
基于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和所述地震资料,确定多个地层切片;
显示所述多个地层切片,当检测到所述多个地层切片中任一地层切片的选择操作时,将选择的地层切片确定为目标地层切片。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地震资料,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所述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包括:
确定所述地震资料中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位置;
从所述地震资料中确定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所述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为位于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上层的地震标志层和/或下层的地震标志层;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从所述地震资料中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所述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地震资料中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数据,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包括:
从所述地震资料中分别确定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应的地震数据,通过所述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分别对应的地震数据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所述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包括:
以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的采样位置为中心且预设数值为半径确定圆形区域,从而得到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
基于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内的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和所述测井资料中每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是指所在井场区域内分别与每口井之间的距离最近的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切片层处的地震属性;
将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确定为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所述地震资料是在所述密井网区域的多个采样点通过地震反射波对地震数据进行采样后以地震反射时间为纵轴生成得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所述密井网区域中确定目标地层切片,所述目标地层切片是指所述密井网区域中待确定砂体特征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层切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地震资料中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所述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地震资料,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所述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选择单元,用于按照相同的时间点选择策略,从确定得到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中分别选择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和所述地震资料,确定多个地层切片;
第三确定单元,显示所述多个地层切片,当检测到所述多个地层切片中任一地层切片的选择操作时,将选择的地层切片确定为目标地层切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主要用于:
确定所述地震资料中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位置;
从所述地震资料中确定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所述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为位于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上层的地震标志层和/或下层的地震标志层;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从所述地震资料中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所述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主要用于:
从所述地震资料中分别确定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应的地震数据,通过所述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分别对应的地震数据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可选地,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以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的采样位置为中心且预设数值为半径确定圆形区域,从而得到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内的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和所述测井资料中每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是指所在井场区域内分别与每口井之间的距离最近的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切片层处的地震属性;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将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确定为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基于获取的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密井网区域中确定待确定砂体特征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层切片,并基于采样点在该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进而基于该地震属性和该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目标沉积砂层的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进而可以通过每个采样点的可信度确定该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是否可用,当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可用时,则可以基于该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测井资料综合确定目标沉积砂层的分布特征,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该地震资料是在该密井网区域的多个采样点通过地震反射波对地震数据进行采样后以地震反射时间为纵轴生成得到。
步骤102:基于该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该密井网区域中确定目标地层切片,目标地层切片是指该密井网区域中待确定砂体特征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层切片。
步骤103:基于该地震资料中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步骤104:基于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该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厚度,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基于获取的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密井网区域中确定待确定砂体特征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层切片,并基于采样点在该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进而基于该地震属性和该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目标沉积砂层的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进而可以通过每个采样点的可信度确定该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是否可用,当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可用时,则可以基于该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测井资料综合确定目标沉积砂层的分布特征,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基于该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该密井网区域中确定目标地层切片,包括:
基于该地震资料,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按照相同的时间点选择策略,从确定得到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中分别选择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
基于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和该地震资料,确定多个地层切片;
显示该多个地层切片,当检测到该多个地层切片中任一地层切片的选择操作时,将选择的地层切片确定为目标地层切片。
可选地,基于该地震资料,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包括:
确定该地震资料中目标沉积砂层的位置;
从该地震资料中确定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该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为位于目标沉积砂层的上层的地震标志层和/或下层的地震标志层;
基于该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从该地震资料中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可选地,基于该地震资料中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包括:
从该地震资料中分别确定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应的地震数据,通过该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分别对应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可选地,基于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该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厚度,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包括:
以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的采样位置为中心且预设数值为半径确定圆形区域,从而得到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
基于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内的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和该测井资料中每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是指所在井场区域内分别与每口井之间的距离最近的采样点在目标切片层处的地震属性;
将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确定为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均可按照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
在通过该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和地震属性确定密井网区域的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分布特征时,可以先获取该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其中,地震资料是在该密井网区域的多个采样点通过地震反射波对地震数据进行采样后以地震反射时间为纵轴生成得到,地震数据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等信息,通过带有地震模块的软件、终端等可以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地震属性,例如RPS(Reservoir Prediction Software,井震结合储层预测软件)、Landmark等软件,地震属性可以包括振幅属性、相位属性和频率属性。
在获取到该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后,可以基于该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该密井网区域中确定目标地层切片,具体地,可以通过如下步骤202-步骤205实现。其中,目标地层切片是指该密井网区域中待确定砂体特征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层切片。
步骤202:基于该地震资料,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具体地,可以基于地震资料和该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通过地震软件对地震反射层地质层位进行标定,并建立该密井网区域的深时关系,也即是建立该密井网区域的地层深度和地震反射时间之间的关系,同时确定该密井网区域对应的地震数据体。从而基于该密井网区域中目标沉积砂层的地层深度,确定目标沉积砂层在该地震数据体中的位置,进而确定目标沉积砂层位置附近的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之后基于该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从该地震数据体中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其中,该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为位于目标沉积砂层的上层的地震标志层和/或下层的地震标志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确定该密井网区域中目标沉积砂层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地震软件建立的深时关系,确定目标沉积砂层的地震反射时间,进而基于地震软件得到的地震数据体确定目标沉积砂层的位置。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确定目标沉积砂层的位置,比如,可以通过地震软件基于该地震资料确定该密井网区域的地震剖面图,进而基于目标沉积砂层的地震反射时间,在该密井网区域的地震剖面图中确定目标沉积砂层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确定了目标沉积砂层的地震反射时间的位置后,可以基于目标沉积砂层的地震反射时间,以及该密井网区域的地震数据体确定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基于目标沉积砂层的位置,基于地震数据体通过地震软件标定出地震数据体中的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其中,地震标志层是位置上与地质层位最接近的,反射最为稳定的地震层位。之后,可以基于该地震标志层的地震属性,从地震数据体中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该地震标志层的地震反射时间。
比如,当确定出两个地震标志层,且两个地震标志层分别位于目标沉积砂层的上方和下方时,则可以确定每个采样点处位于目标沉积砂层上方的地震标志层的地震反射时间与位于目标沉积砂层下方的地震标志层的地震反射时间之间的第一时间范围,并将第一时间范围确定为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当确定出一个地震标志层,且该地震标志层位于目标沉积砂层的上方时,可以确定每个采样点处该地震标志层的地震反射时间与目标沉积砂层的地震反射时间之间的第二时间范围,并将第二时间范围沿地震反射时间增大的方向扩大第一预设时长后的第三时间范围确定为每个采样点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当确定出一个地震标志层,且该地震标志层位于目标沉积砂层的下方时,可以确定每个采样点处该地震标志层的地震反射时间与目标沉积砂层的地震反射时间之间的第四时间范围,并将第四时间范围沿地震反射时间减小的方向扩大第一预设时长后的第五时间范围确定为每个采样点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基于每个采样点处对地震属性的采样频率进行确定,比如,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20毫秒、25毫秒或30毫秒等。
步骤203:按照相同的时间点选择策略,从确定得到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中分别选择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
对于每个采样点处分别确定得到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可以对该地震反射时间范围进行均分,并将该地震反射时间范围的多个均分点分别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点确定为该地震反射时间范围选择得到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当然,对于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划分,得到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包括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在对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进行划分时,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划分后得到的地震反射时间点的个数可以大于该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长度与地震属性的采样频率之间的比值。
比如,当采样点处确定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为800毫秒至880毫秒,且该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内地震属性的采样频率为1毫秒时,该地震反射时间范围800毫秒至880毫秒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长度80毫秒与地震属性的采样频率1毫秒之间的比值为80,则可以将该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均分100份,从而得到101个均分点,也即是得到101个地震反射时间点。
步骤204:基于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和该地震资料,确定多个地层切片。
由于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均是按照相同的选择策略,分别选择得到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也即是,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内的地震反射时间点个数相同。因此,在从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中分别选择得到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后,可以基于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中相同次序的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基于该地震资料确定的地震数据体中对应的地层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地层切片。该多个地层切片与地震时间点的个数一一对应,且每个地层切片用于指示该地层切片对应的砂岩的形态分布。
比如,当密井网区域包括80个采样点,且每个采样点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选择得到101个地震反射时间点时,分别基于每个采样点的第1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基于该地震资料确定的地震数据体中对应的地层进行划分得到第1个地层切片,基于每个采样点的第2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基于该地震资料确定的地震数据体中对应的地层进行划分得到第2个地层切片,基于每个采样点的第3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基于该地震资料确定的地震数据体中对应的地层进行划分得到第3个地层切片,直至基于每个采样点的第101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基于该地震资料确定的地震数据体中对应的地层进行划分得到第101个地层切片,从而得到101个地层切片。
步骤205:显示该多个地层切片,当检测到该多个地层切片中任一地层切片的选择操作时,将选择的地层切片确定为目标地层切片。
对划分得到的多个地层切片分别进行显示,在显示的过程中,可以接收技术人员触发的对于每个地层切片的设置指令,以便于每个地层切片可以基于对应的设置指令使每个地层切片中河道砂体的边界更加明显。之后,接收技术人员的触发的选择操作,由于该选择操作是技术人员在基于测井资料绘制的用于指示目标沉积砂层砂体分布的地质图件所选择的,因此,可以将该选择操作所选择的地层切片确定为目标地层切片。其中,该选择操作用于选择该多个地层切片中的任一地层切片。
步骤206:基于该地震资料中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具体地,从该地震资料中分别确定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应的地震数据,通过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分别对应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在确定了目标地层切片后,由于该目标地层切片反映的砂体分布与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分布极为相似,因此,可以基于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进而确定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分布特征。具体地,可以基于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反射时间点,从地震资料包括的地震反射时间点与地震数据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进而通过地震软件获取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由于地震属性的纵向分辨率较低,因此,在确定了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后,可以基于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该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厚度,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具体地,可以通过如下步骤207-步骤209实现。
步骤207:以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的采样位置为中心且预设数值为半径确定圆形区域,从而得到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
如果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越高,则表明该采样点所在的井场区域内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和该测井资料中每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之间呈线性或近似线性。因此,在确定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时,首先可以确定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
其中,每个采样对应的井场区域,可以为以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采样位置为中心,且以预设数值为半径确定圆形区域。预设数值可以基于该密井网区域内井的分布密度进行预先设置,比如,该预设数值可以是2公里、2.5公里、3公里等。
其中,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可以用目标沉积砂体层中的一类砂岩的砂体厚度、目标沉积砂体层中的二类砂岩的砂体厚度或者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有效厚度进行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208:基于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内的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和该测井资料中每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是指所在井场区域内分别与每口井之间的距离最近的采样点在目标切片层处的地震属性。
在确定了每个采样点的井场区域后,得到多个井场区域。对于每个井场区域,获取该井场区域内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和该测井资料中每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并基于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和该测井资料中每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按照如下第一指定公式确定该井场区域对应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
第一指定公式:
其中,r是指对应该井场区域对应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xi可以是指该井场区域内第i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yi可以是指该井场区域内第i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n是指该井场区域内井的口数。当然,xi可以是指该井场区域内第i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yi可以是指该井场区域内第i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
步骤209:将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确定为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进一步地,在确定了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后,由于可信度越高,通过该可信度对应的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确定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分布特征更为精确。因此,可以通过第一预设范围、第二预设范围和第三预设范围对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进行判断,具体地,当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位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则可以确定该采样点的采样区域为高可信区域;当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位于第二预设范围时,则可以确定该采样点的采样区域为较可信区域;当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位于第三预设范围时,则可以确定该采样点的采样区域为不可信区域。
其中,第一预设范围可以为大于0.6,第二预设范围可以为小于或等于0.6且大于0.3,第三预设范围可以为小于或等于0.3。当然,第一预设范围可以为大于0.7,第二预设范围可以为小于或等于0.7且大于0.4,第三预设范围可以为小于或等于0.4。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通过获取的地震资料确定目标沉积砂层所在的大概位置,进而确定目标沉积沙层所处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通过地层切片技术,基于该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将基于地震资料确定的地震数据体中对应的地层进行切片,确定多个地层切片,并从该多个地层切片中确定目标地层切片。之后,基于多个采样点在该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进而通过该地震属性和该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目标沉积砂层的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在对应的井场区域内该采样点的相关系数,并将该相关系数确定为该采样点的可信度。进而可以通过每个采样点的可信度确定该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是否可用,当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可用时,则可以基于该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测井资料综合确定目标沉积砂层的分布特征,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A,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该地震资料是在该密井网区域的多个采样点通过地震反射波对地震数据进行采样后以地震反射时间为纵轴生成得到;
第一确定模块302,用于基于该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该密井网区域中确定目标地层切片,目标地层切片是指该密井网区域中待确定砂体特征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层切片;
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基于该地震资料中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第三确定模块304,用于基于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该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厚度,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可选地,参见图3B,第一确定模块30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3021,用于基于该地震资料,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选择单元3022,用于按照相同的时间点选择策略,从确定得到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中分别选择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
第二确定单元3023,用于基于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和该地震资料,确定多个地层切片;
第三确定单元3024,显示该多个地层切片,当检测到该多个地层切片中任一地层切片的选择操作时,将选择的地层切片确定为目标地层切片。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3021主要用于:
确定该地震资料中目标沉积砂层的位置;
从该地震资料中确定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该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为位于目标沉积砂层的上层的地震标志层和/或下层的地震标志层;
基于该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从该地震资料中确定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可选地,第二确定模块303主要用于:
从该地震资料中分别确定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应的地震数据,通过该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分别对应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可选地,参见图3C,第三确定模块304包括:
获取单元3041,用于以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的采样位置为中心且预设数值为半径确定圆形区域,从而得到该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
第四确定单元3042,用于基于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内的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和该测井资料中每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是指所在井场区域内分别与每口井之间的距离最近的采样点在目标切片层处的地震属性;
第五确定单元3043,用于将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确定为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基于获取的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密井网区域中确定待确定砂体特征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层切片,并基于采样点在该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该多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进而基于该地震属性和该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目标沉积砂层的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进而可以通过每个采样点的可信度确定该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是否可用,当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可用时,则可以基于该采样点在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测井资料综合确定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分布特征,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装置在确定地震属性的可信度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装置与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所述地震资料是在所述密井网区域的多个采样点通过地震反射波对地震数据进行采样后以地震反射时间为纵轴生成得到;
基于所述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所述密井网区域中确定目标地层切片,所述目标地层切片是指所述密井网区域中待确定砂体特征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层切片;
基于所述地震资料中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基于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所述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所述密井网区域中确定目标地层切片,包括:
基于所述地震资料,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所述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按照相同的时间点选择策略,从确定得到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中分别选择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
基于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和所述地震资料,确定多个地层切片;
显示所述多个地层切片,当检测到所述多个地层切片中任一地层切片的选择操作时,将选择的地层切片确定为目标地层切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地震资料,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所述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包括:
确定所述地震资料中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位置;
从所述地震资料中确定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所述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为位于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上层的地震标志层和/或下层的地震标志层;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从所述地震资料中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所述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地震资料中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包括:
从所述地震资料中分别确定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应的地震数据,通过所述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分别对应的地震数据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所述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包括:
以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的采样位置为中心且预设数值为半径确定圆形区域,从而得到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
基于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内的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和所述测井资料中每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是指所在井场区域内分别与每口井之间的距离最近的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切片层处的地震属性;
将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确定为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6.一种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密井网区域的地震资料,所述地震资料是在所述密井网区域的多个采样点通过地震反射波对地震数据进行采样后以地震反射时间为纵轴生成得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地震资料,按照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从所述密井网区域中确定目标地层切片,所述目标地层切片是指所述密井网区域中待确定砂体特征的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层切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地震资料中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采样得到的地震数据,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和所述密井网区域的测井资料中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地震资料,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所述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选择单元,用于按照相同的时间点选择策略,从确定得到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中分别选择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和所述地震资料,确定多个地层切片;
第三确定单元,显示所述多个地层切片,当检测到所述多个地层切片中任一地层切片的选择操作时,将选择的地层切片确定为目标地层切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主要用于:
确定所述地震资料中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位置;
从所述地震资料中确定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所述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为位于所述目标沉积砂层的上层的地震标志层和/或下层的地震标志层;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地震标志层,从所述地震资料中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处所述目标沉积砂层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范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主要用于:
从所述地震资料中分别确定每个地震反射时间范围对应的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对应的地震数据,通过所述多个地震反射时间点分别对应的地震数据确定所述多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以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的采样位置为中心且预设数值为半径确定圆形区域,从而得到所述多个采样点中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每个采样点对应的井场区域内的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和所述测井资料中每口井的目标沉积砂体层的砂体厚度,确定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每口井的井旁道属性值是指所在井场区域内分别与每口井之间的距离最近的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切片层处的地震属性;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将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相关系数确定为每个采样点在所述目标地层切片处的地震属性的可信度。
CN201711057339.5A 2017-11-01 2017-11-01 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752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7339.5A CN109752760B (zh) 2017-11-01 2017-11-01 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7339.5A CN109752760B (zh) 2017-11-01 2017-11-01 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2760A true CN109752760A (zh) 2019-05-14
CN109752760B CN109752760B (zh) 2021-01-01

Family

ID=66399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57339.5A Active CN109752760B (zh) 2017-11-01 2017-11-01 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276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4685A (zh) * 2013-08-09 2013-12-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预测砂体厚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02969A (zh) * 2014-12-30 2015-04-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
CN104991275A (zh) * 2015-07-09 2015-10-21 北京诺克斯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特征切片薄互层分析法
US20160313463A1 (en) * 2015-04-24 2016-10-27 Leslie A. Wahrmund Seismic stratigraphic surface classification
WO2017075255A1 (en) * 2015-10-29 2017-05-04 Shell Oil Company Compu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ttribute renderings from a seismic data volu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4685A (zh) * 2013-08-09 2013-12-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预测砂体厚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02969A (zh) * 2014-12-30 2015-04-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
US20160313463A1 (en) * 2015-04-24 2016-10-27 Leslie A. Wahrmund Seismic stratigraphic surface classification
CN104991275A (zh) * 2015-07-09 2015-10-21 北京诺克斯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特征切片薄互层分析法
WO2017075255A1 (en) * 2015-10-29 2017-05-04 Shell Oil Company Compu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ttribute renderings from a seismic data volume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NG YAN ET AL.: "Reservoir Prediction and Application Case by Seismic Pattern Recognition in Dense Well Pattern Development Area", 《SPG/SEG BEIJING 2016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
LI CAO ET AL.: "A Method of Seismic Attribute Extraction Based on Objective Function for Reservoir Thickness Prediction", 《CPS/SEG BEIJING 2014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
卢勉: "基于地层地震属性切片技术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以长垣北一区断东西块高Ⅰ油层组为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
吴胜和: "《储层表征与建模》", 31 March 2010,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孙颖等: "地层(体)切片技术及其应用", 《天然气地球科学》 *
张兆辉等: "基于地层切片的小尺度沉积相定量解释方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赵天琦等: "地层切片结合相干技术在砂体刻画中的应用", 《中州煤炭》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2760B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stellaro The complementarity of H/V and dispersion curves
CN103454678B (zh) 一种地震切片等时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Posamentier et al. Seismic geomorphology–an overview
Molinari et al.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3D seismic velocity model of the Po Plain sedimentary basin, Italy
Zeng et al. Seismic frequency control on carbonate seismic stratigraphy: A case study of the Kingdom Abo sequence, west Texas
CN106707337B (zh) 基于分频地震反射能量地层切片进行沉积体系解释的方法
CN107065013B (zh) 一种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040148148A1 (en) Well planning using seismic coherence
CN110231652A (zh) 一种基于密度的含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的地震相提取方法
CN106249300B (zh) 基于井震结合确定源岩toc含量和非均质性方法和装置
Johnston et al. Systematic pattern of beach-ridge 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 Conceptual model and evidence from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antovani et al. Mapping the palaeo-Piniada Valley, Central Greece, based on systematic microtremor analyses
Lee et al. Three-dimensional facies architecture and three-dimensional calcite concretion distributions in a tide-influenced delta front, Wall Creek Member, Frontier Formation, Wyoming
CN108646292A (zh) 裂缝密度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Ramdani et al. Assessing and processing three-dimensional photogrammetry, sedimentology, and geophysical data to build high-fidelity reservoir models based on carbonate outcrop analogues
Sherburn et al. Three-dimensional tomographic imaging of the Taranaki volcanoes, New Zealand
Nardone et al. Shallow velocity structure and site effects at Mt. Vesuvius, Italy, from HVSR and array measurements of ambient vibrations
CN106501851B (zh) 一种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及装置
Yu et al. Model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development of deeply buried paleokarst reservoir in the central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CN103454679B (zh) 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9752760A (zh) 地震属性可信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Manzo et al. A first 3-D shear wave velocity model of the Ischia Island (Italy) by HVSR inversion
Sicking et al. Forecasting reservoir performance by mapping seismic emissions
Catchings et al. San Andreas fault geometry at Desert Hot Springs, California, and its effects on earthquake hazards and groundwater
Williams et al. Site response estimates in Salt Lake Valley, Utah, from borehole seismic veloc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