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0041B - 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0041B
CN109730041B CN201910177742.4A CN201910177742A CN109730041B CN 109730041 B CN109730041 B CN 109730041B CN 201910177742 A CN201910177742 A CN 201910177742A CN 109730041 B CN109730041 B CN 109730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bait
sliding door
water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77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30041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TANG Rongzhi Rongzhi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indi De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indi De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indi De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777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0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0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0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30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0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内网和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外网,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底部之间通过环形网片连接,圆筒形内网、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网目尺寸均相同,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上均设有若干个支撑圈;圆筒形内网上端设有圆形板,圆形板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饵料盒,所述第一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一饵料盒上设有第一推拉门,第一推拉门上设有第一开锁机构;本发明具有既保证正常的捕捞,又可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Description

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拖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有效避免渔业资源枯竭的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其特点也决定了我国多种多样的捕捞方式,如拖网、张网、刺网等众多作业方式,为了使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同地区均对拖网的最小网目尺寸制定了标准,但是,由于在起网的时候,大鱼挡住了小鱼的逃生通道,大鱼和小鱼互相挤压,即使已经使用了满足标准规定的拖网,还会导致一定数量的小鱼被捕捞上来,造成了渔业资源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拖网会导致一定数量的小鱼被捕捞上来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避免渔业资源枯竭的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拖网装置,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内网和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外网,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底部之间通过环形网片连接,圆筒形内网、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网目尺寸均相同,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上均设有若干个支撑圈;圆筒形内网上端设有圆形板,圆形板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饵料盒,所述第一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一饵料盒上设有第一推拉门,第一推拉门上设有第一开锁机构;圆筒形外网上端设有弹性圈,圆形板和弹性圈均通过连接架与导向竖架连接,连接架和导向竖架转动连接,导向竖架上设有用于带动连接架上下移动的两个升降电机,导向竖架与设于船上的支撑臂连接,支撑臂与设于起吊装置上的转动电机连接,控制器分别与起吊装置、转动电机、两个升降电机、各个第一开锁机构和显示器电连接;弹性圈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水平挡板和下水平挡板,上水平挡板上方的弹性圈上设有若干个上进水结构,下水平挡板下方的弹性圈上设有若干个下进水结构。
随着船速的加快时,一般拖网的网口被逐渐变窄,影响捕鱼效果,而本发明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中进入的水流量逐渐增大,水流冲击上水平挡板下表面和下水平挡板上表面,使弹性圈所围区域的面积逐渐变大,从而抵消了水流冲击力对网口的影响;
本发明在捕鱼结束的时候,不会马上起吊网具,而是使网具呈竖直状态保留在水中,此时,环形筒状空间中的鱼不会互相挤压处于放松状态,然后使饵料流出,从而使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内网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下降从圆筒形内网下端逃生;而尺寸大的鱼还留在环形筒状空间中,既保证了正常的捕捞,也将尺寸小的鱼放生,保证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架包括两条与弹性圈连接的横杆,设于两条横杆中部的矩形框,设于两条横杆左端之间的左连接杆和设于两条横杆右端之间的右连接杆;矩形框与两条横杆连接;所述导向竖架包括上顶板、下顶板,设于上顶板、下顶板上的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的上端均通过轴承与上顶板连接,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的下端均通过轴承与下顶板连接,每条横杆均分别与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螺纹配合连接,两个升降电机分别与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上端连接,上顶板上设有水位传感器,矩形框上设有声呐探测仪,水位传感器和声呐探测仪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上进水结构包括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与喇叭形进水罩后部连接的上竖管,所述下进水结构包括下喇叭形进水罩和与下喇叭形进水罩连接的下竖管,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的进水口均面向船前进的方向。
作为优选,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圈,固定圈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饵料盒,第二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二饵料盒上设有第二推拉门,第二推拉门上设有第二开锁机构;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锁机构包括设于第一饵料盒上的开口,所述第一推拉门位于开口内侧,第一推拉门一端通过拉簧与第一饵料盒连接,第一推拉门另一端上设有铁片,第一饵料盒中设有电磁铁,铁片与电磁铁通过磁力连接,电磁铁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推拉门外表面上设有便于推拉的把柄。
一种智能拖网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船开至捕鱼的水域,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转动支撑臂,使导向竖架呈竖直状态,控制器控制起吊装置带动支撑臂下降,使导向竖架进入水中,水位传感器检测上顶板处的水位,控制器控制上顶板距离水面H米后,起吊装置停止工作;
步骤2,随着船的移动,鱼进入圆筒形内网、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所围成的环形筒状空间中;
随着船速的加快时,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中进入的水流量逐渐增大,水流冲击上水平挡板下表面和下水平挡板上表面,使弹性圈所围区域的面积逐渐变大;
步骤3,在捕鱼的过程中,声呐探测仪对鱼群进行探测,控制器根据鱼群的探测结果,控制两个升降电机工作,使弹性圈对准鱼群所在位置;
步骤4,当捕鱼结束的时候,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带动支撑臂转动,使导向竖架呈水平状态,控制各个第一开锁机构分别将各个第一推拉门打开;
饵料流出,环形筒状空间中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内网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下降从圆筒形内网下端逃生;
步骤5,控制器控制起吊装置带动支撑臂上升,将鱼捕捞到船上。
作为优选,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圈,固定圈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饵料盒,第二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二饵料盒上设有第二推拉门,第二推拉门上设有第二开锁机构;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步骤4,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分别将各个第二推拉门打开;
饵料流出,环形筒状空间中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外网之外的水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移动而逃生。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网口大小可自动调节,确保网口大小满足捕鱼要求;尺寸小的鱼可从圆筒形内网下端逃生,而尺寸大的鱼还留在环形筒状空间中,既保证了正常的捕捞,又可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连接架、导向竖架和支撑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饵料盒的一种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原理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弹性圈、上水平挡板、下水平挡板、上进水结构和下进水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上进水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圆筒形内网1、圆筒形外网2、环形网片3、连接架4、导向竖架5、支撑臂6、起吊装置7、转动电机8、控制器9、显示器10、圆形板11、支撑圈21、弹性圈22、固定圈24、第二饵料盒25、横杆41、矩形框42、左连接杆43、右连接杆44、升降电机51、上顶板52、下顶板53、左竖向丝杆54、右竖向丝杆55、第一饵料盒111、第一推拉门112、第一开锁机构113、上水平挡板201、下水平挡板202、上进水结构203、下进水结构204、声呐探测仪421、水位传感器521、开口1131、拉簧1132、铁片1133、电磁铁1134、把柄1136、上喇叭形进水罩2031、上竖管2032、下喇叭形进水罩2041、下竖管20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智能拖网装置,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内网1和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外网2,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底部之间通过环形网片3连接,圆筒形内网、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网目尺寸均相同,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上均设有多个支撑圈21;圆筒形内网上端设有圆形板11,圆形板下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饵料盒111,第一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一饵料盒上设有第一推拉门112,第一推拉门上设有第一开锁机构113;圆筒形外网上端设有弹性圈22,如图2所示,圆形板和弹性圈均通过连接架4与导向竖架5连接,连接架和导向竖架转动连接,导向竖架上设有用于带动连接架上下移动的两个升降电机51,导向竖架与设于船上的支撑臂6连接,支撑臂与设于起吊装置7上的转动电机8连接,如图4所示,控制器9分别与转向电机、起吊装置、转动电机、两个升降电机、各个第一开锁机构和显示器10电连接;
如图5、图6所示,弹性圈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水平挡板201和下水平挡板202,上水平挡板上方的弹性圈上设有3个上进水结构203,下水平挡板下方的弹性圈上设有3个下进水结构204。上进水结构包括上喇叭形进水罩2031和与喇叭形进水罩后部连接的上竖管2032,下进水结构包括下喇叭形进水罩2041和与下喇叭形进水罩连接的下竖管2042,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的进水口均面向船前进的方向。
如图2所示,连接架包括两条与弹性圈连接的横杆41,设于两条横杆中部的矩形框42,设于两条横杆左端之间的左连接杆43和设于两条横杆右端之间的右连接杆44;矩形框与两条横杆连接;导向竖架包括上顶板52、下顶板53,设于上顶板、下顶板上的左竖向丝杆54和右竖向丝杆55,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的上端均通过轴承与上顶板连接,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的下端均通过轴承与下顶板连接,每条横杆均分别与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螺纹配合连接,两个升降电机分别与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上端连接,上顶板上设有水位传感器521,矩形框上设有声呐探测仪421,如图4所示,水位传感器和声呐探测仪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开锁机构包括设于第一饵料盒上的开口1131,所述第一推拉门位于开口内侧,第一推拉门一端通过拉簧1132与第一饵料盒连接,第一推拉门另一端上设有铁片1133,第一饵料盒中设有电磁铁1134,铁片与电磁铁通过磁力连接,电磁铁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推拉门外表面上设有便于推拉的把柄1136。
一种智能拖网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船开至捕鱼的水域,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转动支撑臂,使导向竖架呈竖直状态,控制器控制起吊装置带动支撑臂下降,使导向竖架进入水中,水位传感器检测上顶板处的水位,控制器控制上顶板距离水面2米后,起吊装置停止工作;
步骤2,随着船的移动,鱼进入圆筒形内网、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所围成的环形筒状空间中;
随着船速的加快时,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中进入的水流量逐渐增大,水流冲击上水平挡板下表面和下水平挡板上表面,使弹性圈所围区域的面积逐渐变大;
步骤3,在捕鱼的过程中,声呐探测仪对鱼群进行探测,控制器根据鱼群的探测结果,控制两个升降电机工作,使弹性圈对准鱼群所在位置;
步骤4,当捕鱼结束的时候,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带动支撑臂转动,使导向竖架呈水平状态,控制各个第一开锁机构分别将各个第一推拉门打开;
饵料流出,环形筒状空间中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内网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下降从圆筒形内网下端逃生;
步骤5,控制器控制起吊装置带动支撑臂上升,将鱼捕捞到船上。
实施例2
实施例2包括实施例1的所有结构和方法部分,如图1所示,实施例2的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圈24,固定圈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饵料盒25,第二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二饵料盒上设有第二推拉门,第二推拉门上设有第二开锁机构;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步骤4,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分别将各个第二推拉门打开;
饵料流出,环形筒状空间中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外网之外的水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移动而逃生。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智能拖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内网(1)和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外网(2),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底部之间通过环形网片(3)连接,圆筒形内网、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网目尺寸均相同,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上均设有若干个支撑圈(21);圆筒形内网上端设有圆形板(11),圆形板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饵料盒(111),所述第一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一饵料盒上设有第一推拉门(112),第一推拉门上设有第一开锁机构(113);圆筒形外网上端设有弹性圈(22),圆形板和弹性圈均通过连接架(4)与导向竖架(5)连接,连接架和导向竖架转动连接,导向竖架上设有用于带动连接架上下移动的两个升降电机(51),导向竖架与设于船上的支撑臂(6)连接,支撑臂与设于起吊装置(7)上的转动电机(8)连接,控制器(9)分别与起吊装置、转动电机、两个升降电机、各个第一开锁机构和显示器(10)电连接;弹性圈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水平挡板(201)和下水平挡板(202),上水平挡板上方的弹性圈上设有若干个上进水结构(203),下水平挡板下方的弹性圈上设有若干个下进水结构(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拖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架包括两条与弹性圈连接的横杆(41),设于两条横杆中部的矩形框(42),设于两条横杆左端之间的左连接杆(43)和设于两条横杆右端之间的右连接杆(44);矩形框与两条横杆连接;所述导向竖架包括上顶板(52)、下顶板(53),设于上顶板、下顶板上的左竖向丝杆(54)和右竖向丝杆(55),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的上端均通过轴承与上顶板连接,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的下端均通过轴承与下顶板连接,每条横杆均分别与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螺纹配合连接,两个升降电机分别与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上端连接,上顶板上设有水位传感器(521),矩形框上设有声呐探测仪(421),水位传感器和声呐探测仪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上进水结构包括上喇叭形进水罩(2031)和与喇叭形进水罩后部连接的上竖管(2032),所述下进水结构包括下喇叭形进水罩(2041)和与下喇叭形进水罩连接的下竖管(2042),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的进水口均面向船前进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拖网装置,其特征是,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圈(24),固定圈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饵料盒(25),第二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二饵料盒上设有第二推拉门,第二推拉门上设有第二开锁机构;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拖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开锁机构包括设于第一饵料盒上的开口(1131),所述第一推拉门位于开口内侧,第一推拉门一端通过拉簧(1132)与第一饵料盒连接,第一推拉门另一端上设有铁片(1133),第一饵料盒中设有电磁铁(1134),铁片与电磁铁通过磁力连接,电磁铁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推拉门外表面上设有便于推拉的把柄(1136)。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拖网装置的拖网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船开至捕鱼的水域,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转动支撑臂,使导向竖架呈竖直状态,控制器控制起吊装置带动支撑臂下降,使导向竖架进入水中,水位传感器检测上顶板处的水位,控制器控制上顶板距离水面H米后,起吊装置停止工作;
步骤2,随着船的移动,鱼进入圆筒形内网、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所围成的环形筒状空间中;
随着船速的加快时,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中进入的水流量逐渐增大,水流冲击上水平挡板下表面和下水平挡板上表面,使弹性圈所围区域的面积逐渐变大;
步骤3,在捕鱼的过程中,声呐探测仪对鱼群进行探测,控制器根据鱼群的探测结果,控制两个升降电机工作,使弹性圈对准鱼群所在位置;
步骤4,当捕鱼结束的时候,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带动支撑臂转动,使导向竖架呈水平状态,控制各个第一开锁机构分别将各个第一推拉门打开;
饵料流出,环形筒状空间中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内网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下降从圆筒形内网下端逃生;
步骤5,控制器控制起吊装置带动支撑臂上升,将鱼捕捞到船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拖网装置的拖网方法,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圈,固定圈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饵料盒,第二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二饵料盒上设有第二推拉门,第二推拉门上设有第二开锁机构;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其特征是,步骤4,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分别将各个第二推拉门打开;
饵料流出,环形筒状空间中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外网之外的水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移动而逃生。
CN201910177742.4A 2019-03-10 2019-03-10 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9730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7742.4A CN109730041B (zh) 2019-03-10 2019-03-10 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7742.4A CN109730041B (zh) 2019-03-10 2019-03-10 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0041A CN109730041A (zh) 2019-05-10
CN109730041B true CN109730041B (zh) 2021-06-15

Family

ID=66369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7742.4A Active CN109730041B (zh) 2019-03-10 2019-03-10 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004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3286A (en) * 1980-10-16 1983-02-15 Robison Thomas E Reaction gill net
KR100510032B1 (ko) * 2001-12-03 2005-08-25 대한민국 소형 어류 탈출장치가 구비된 트롤어구
CN2829358Y (zh) * 2005-10-25 2006-10-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珊瑚礁水域作业的三重刺网网衣
CN202535939U (zh) * 2012-04-01 2012-11-21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专捕小型鱼的撒网
CN103548783A (zh) * 2013-10-24 2014-02-05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主动刺激幼鱼逃逸的装置及方法
CN106561585A (zh) * 2016-09-30 2017-04-19 泸州久诚渔夫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鱼塘起鱼组合装置
CN106719481A (zh) * 2016-12-06 2017-05-31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生态友好型拖网渔具选择性试验装置
CN107646804A (zh) * 2017-11-17 2018-02-02 孙鹏程 一种生态捕鱼网箱
CN108353858A (zh) * 2018-02-06 2018-08-03 张立 一种具有过滤小鱼功能的海洋捕捞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3286A (en) * 1980-10-16 1983-02-15 Robison Thomas E Reaction gill net
KR100510032B1 (ko) * 2001-12-03 2005-08-25 대한민국 소형 어류 탈출장치가 구비된 트롤어구
CN2829358Y (zh) * 2005-10-25 2006-10-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珊瑚礁水域作业的三重刺网网衣
CN202535939U (zh) * 2012-04-01 2012-11-21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专捕小型鱼的撒网
CN103548783A (zh) * 2013-10-24 2014-02-05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主动刺激幼鱼逃逸的装置及方法
CN106561585A (zh) * 2016-09-30 2017-04-19 泸州久诚渔夫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鱼塘起鱼组合装置
CN106719481A (zh) * 2016-12-06 2017-05-31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生态友好型拖网渔具选择性试验装置
CN107646804A (zh) * 2017-11-17 2018-02-02 孙鹏程 一种生态捕鱼网箱
CN108353858A (zh) * 2018-02-06 2018-08-03 张立 一种具有过滤小鱼功能的海洋捕捞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0041A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9270B2 (en) Asian carp fishing device
CN104054600B (zh) 提高颗粒状鱼饲料利用率的养殖网箱
CN108387403B (zh) 一种用于对深海表层水连续取样的装置
CN203788903U (zh) 一种便于捕捞的养殖网箱
CN104904680B (zh) 一种自动捕鱼装置
CN108663235B (zh) 实现走航过程对深海表层水连续取样的科考船
CN105230580B (zh) 触发自上浮式底栖类虾蟹样品捕捉器
CN206227402U (zh) 主动水流潜网捕鱼设备
CN109730041B (zh) 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CN105052848B (zh) 一种沉底式虾捕捉器
CN203788902U (zh) 一种固定式河流养殖网箱
CN205320957U (zh) 一种捕鱼装置
CN111513039B (zh) 海底鱼类捕获装置及方法
CN111903590B (zh) 一种减少饵料污染的磁悬浮投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17157A (zh) 拖网装置及方法
CN219694614U (zh) 一种无人机水样采集装置
CN112970647A (zh) 一种鱼塘漂浮式投料机
CN211607900U (zh) 水生生物进食行为的观察系统
CN105445433A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质检测装置
CN105284749B (zh) 一种适用于抽检水产品质量的采虾工具
CN105230579A (zh) 一种生物质量监测虾样品采集装置
CN214648895U (zh) 一种用于渔业养殖的死鱼检测与收集装置
CN114459824A (zh) 一种环境质量检测用区域性水质取样器及检测方法
CN210634721U (zh) 一种漂浮物取样监测装置
CN211735318U (zh) 一种河道清污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16 room 1903-3, building 1, Junting apartment,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LINDI DERU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203, Sanxin Ginza, 260 taipingmenzhi street,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LINDI DERUI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252800 No. 2, Huixin South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Gaotang County,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Development Zone Management Committee)

Patentee after: GAOTANG Rongzhi Rongzhi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6 room 1903-3, building 1, Junting apartment,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LINDI DERU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