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4911B - 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 - Google Patents
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14911B CN109714911B CN201711012181.XA CN201711012181A CN109714911B CN 109714911 B CN109714911 B CN 109714911B CN 201711012181 A CN201711012181 A CN 201711012181A CN 109714911 B CN109714911 B CN 1097149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 flange
- flange portion
- groove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用来使所述保护壳组的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保护壳组的主壳体互相衔接。所述衔接单元包含第一凸缘部、第二凸缘部及壳体主凹槽。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及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其中一者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供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本发明能强化所述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主壳体衔接时的密合度与稳定性,使所述可拆式组件不易脱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手持装置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3,现有一种保护壳1的嵌合单元11包括一个自一个背板12的周缘朝外延伸的凸缘部14,及一个形成于一个壳体13的内面且供该凸缘部14嵌设的凹槽15。当该凸缘部14嵌设于该凹槽15时,该背板12与该壳体13能形成三面包覆一个手持装置(图未示)的该保护壳1。
然而,该保护壳1的嵌合单元11只能利用该手持装置的背面顶住该背板12,而使该凸缘部14抵靠于该凹槽15的底面上,因此,若位于该保护壳1内的手持装置稍微朝远离该背板12的方向挪动,该凸缘部14就能轻易的滑出该凹槽15,使该背板12非常容易脱离该壳体13而掉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合度高且接合后稳定性佳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
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用来使所述保护壳组的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保护壳组的主壳体互相衔接,所述衔接单元包含第一凸缘部、第二凸缘部,及壳体主凹槽。
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及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其中一者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
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供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
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所述主壳体具有外表面、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及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间的侧面,所述可拆式组件具有第一表面、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周面,所述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面部,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面部,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一面部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第二凸缘部配合界定出组件凹槽,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侧面的其中一者,所述壳体主凹槽与所述外表面间能定义出壳体凸缘部,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相互抵靠,所述壳体凸缘部嵌设于所述组件凹槽。
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所述主壳体具有外表面、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及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间的侧面,所述可拆式组件具有第一表面、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周面,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周面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一凸缘部延伸,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侧面的其中一者,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
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所述可拆式组件的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面部,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面部,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
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还包含自所述可拆式组件的第一面部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凸缘部,所述第三凸缘部与所述第一凸缘部配合界定出组件凹槽,所述壳体主凹槽与所述外表面间能定义出壳体凸缘部,所述第三凸缘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相互抵靠,所述壳体凸缘部嵌设于所述组件凹槽。
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还包含自所述第三凸缘部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四凸缘部,所述主壳体的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四凸缘部嵌设的壳体副凹槽。
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朝接近所述外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一凸缘部弯折朝接近所述侧面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用来使所述保护壳组的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保护壳组的主壳体互相衔接,所述衔接单元包含第一凸缘部、多个第二凸缘部、多个第三凸缘部、多个壳体主凹槽,及多个壳体副凹槽。
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且互相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部间。
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分别供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
所述壳体副凹槽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分别供所述第三凸缘部嵌设。
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所述主壳体具有外表面、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及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间的侧面,所述可拆式组件具有第一表面、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周面,所述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面部,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面部,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一面部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第三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第二凸缘部及所述第三凸缘部配合界定出组件凹槽,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所述壳体副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所述壳体主凹槽及所述壳体副凹槽与所述外表面间能定义出壳体凸缘部,所述第二凸缘部分别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所述第三凸缘部分别嵌设于所述壳体副凹槽,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相互抵靠,所述壳体凸缘部嵌设于所述组件凹槽。
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每一个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的长度大于每一个第三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的长度,任一个第三凸缘部与位于所述任一个第三凸缘部的两侧的第二凸缘部配合界定出鸠尾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衔接单元的第二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及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其中一者延伸出,配合所述第一凸缘部的设置位置,能增加所述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主壳体间的接触面积,借此强化所述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主壳体互相衔接时的密合度与稳定性,使所述可拆式组件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保护壳的嵌合单元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Ⅱ—Ⅱ的一个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Ⅴ—Ⅴ的一个剖视图;
图6是图5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7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化态样;
图8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第一实施态样;
图9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第二实施态样;
图10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第三实施态样;
图11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的一个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第一实施态样;
图12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第二实施态样;
图13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显示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第三实施态样;
图14是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的一个第四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15是沿图14中的线ⅩⅤ—ⅩⅤ的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17是沿图14中的线ⅩⅦ—ⅩⅦ的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7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本发明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的一个第五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20是沿图19中的线ⅩⅩ—ⅩⅩ的一个剖视图;
图21是沿图20中的线ⅩⅩⅠ—ⅩⅩⅠ的一个剖视图;
图22是图21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23是沿图20中的线ⅩⅩⅢ—ⅩⅩⅢ的一个剖视图;
图24是图23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4、5、6,为本发明保护壳组2的衔接单元21的一个第一实施例,该衔接单元21用来使该保护壳组2的一个可拆式组件22与该保护壳组2的一个主壳体23互相衔接。
该主壳体23具有一个外表面231、一个相反于该外表面231的内表面232,及一个连接于该外表面231与该内表面232间的侧面233。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主壳体23是一个框型保护壳,但不以此为限。
该可拆式组件22具有一个第一表面221、一个相反于该第一表面221的第二表面222,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表面221与该第二表面222间的周面223。该周面223具有一个与该第一表面221连接的第一面部224,及一个与该第二表面222连接的第二面部225。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可拆式组件22是一个背板,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衔接单元21包含一个第一凸缘部211、一个第二凸缘部212,及一个壳体主凹槽213。
该第一凸缘部211沿该可拆式组件22的周面223的第一面部224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且为环形。该第二凸缘部212沿该可拆式组件22的周面223的第二面部225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该第一凸缘部211与该第二凸缘部212配合界定出一个组件凹槽214。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壳体主凹槽213形成于该主壳体23的内表面232,但并不限于此,该壳体主凹槽213也可以形成于该主壳体23的侧面233。该壳体主凹槽213与该外表面231间能定义出一个壳体凸缘部215。该第二凸缘部212嵌设于该壳体主凹槽213,该壳体凸缘部215嵌设于该组件凹槽214,该第一凸缘部211与该主壳体23的侧面233相互抵靠,经由上述能使该可拆式组件22安装于该主壳体23上。
要说明的是,该可拆式组件22安装于该主壳体23后,该可拆式组件22的第一表面221能与该主壳体23的外表面231对齐,且该可拆式组件22的第二表面222能与该主壳体23的内表面232对齐,使该保护壳组2的整体外观形成有如单一个壳体的效果。此外,该衔接单元21并不限于如图6所示的实施态样,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变化态样。
经由以上的说明,再将本发明的优点归纳如下:
一、本发明利用该衔接单元21的第一凸缘部211与该第二凸缘部212自该可拆式组件22的周面223延伸出,且配合界定出供该壳体凸缘部215嵌设的组件凹槽214,相较于现有的嵌合单元,本发明能有效增加该可拆式组件22与该主壳体23间的接触面积,借此强化该可拆式组件22与该主壳体23互相衔接时的密合度与稳定性,使该可拆式组件22不易脱落。
二、本发明利用该衔接单元21的第一凸缘部211、该第二凸缘部212与该壳体主凹槽213三者互相配合的设计,相较于现有的嵌合单元,本发明除了使该保护壳组2的整体形成有如单一个壳体的外观外,由于该衔接单元21提供了更为紧密的接合方式,所以使该保护壳组2的外型能更加贴近于一个受该保护壳组2包覆的手持装置(图未示),进而有缩小该保护壳组2的体积的效果。
参阅图8、9、10,为本发明的一个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
该衔接单元21的第一凸缘部211沿该可拆式组件22的周面223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凸缘部212沿该第一凸缘部211朝远离该第一凸缘部211的方向延伸。该壳体主凹槽213形成于该主壳体23的该内表面232及该侧面233的其中一者。该第二凸缘部212嵌设于该壳体主凹槽213,该第一凸缘部211与该主壳体23的侧面233相互抵靠。
参阅图8,为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第一实施态样,在该第一实施态样中,该壳体主凹槽213形成于该内表面232。参阅图9,为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第二实施态样,在该第二实施态样中,该壳体主凹槽213形成于该侧面233。参阅图10,为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第三实施态样,在该第三实施态样中,该壳体主凹槽213形成于该侧面233且邻近于该外表面231。
如此,该第二实施例除了能达到与上述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外,该第二实施例利用该第二凸缘部212自该第一凸缘部211延伸出,除了提供不同于该第一实施例的方法以达到增加该可拆式组件22与该主壳体23间的接触面积外,还让该第二凸缘部212以弯折插入的方式嵌设于该壳体主凹槽213,加强抵抗外力拉扯的能力。
参阅图11、12、13,为本发明的一个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
该衔接单元21的第一凸缘部211沿该可拆式组件22的周面223的第二面部225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凸缘部212沿该第一凸缘部211朝远离该第一凸缘部211的方向延伸。该壳体主凹槽213形成于该主壳体23的该侧面233及该内表面232的其中一者。该第二凸缘部212嵌设于该壳体主凹槽213。
参阅图11,为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第一实施态样,在该第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一凸缘部211沿该可拆式组件22的第二面部225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外表面231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凸缘部212沿该第一凸缘部211弯折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侧面233的方向延伸,而与该第一凸缘部211配合形成一个类似倒钩的结构。该壳体主凹槽213形成于该侧面233且邻近于该内表面232。
参阅图12,为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第二实施态样,在该第二实施态样中,该衔接单元21还包含一个沿该可拆式组件22的第一面部224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凸缘部216。该第三凸缘部216与该第一凸缘部211配合界定出一个组件凹槽214。该壳体主凹槽213形成于该内表面232。该壳体主凹槽213与该外表面231间能定义出一个壳体凸缘部215,该壳体凸缘部215嵌设于该组件凹槽214,该第三凸缘部216与该主壳体23的侧面233相互抵靠。
参阅图13,为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第三实施态样,在该第三实施态样中,该衔接单元21还包含一个沿该可拆式组件22的第一面部224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凸缘部216,及一个沿该第三凸缘部216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的第四凸缘部217。该第三凸缘部216与该第一凸缘部211配合界定出一个组件凹槽214。该壳体主凹槽213形成于该内表面232。该壳体主凹槽213与该外表面231间能定义出一个壳体凸缘部215。该主壳体23的侧面233形成有一个壳体副凹槽218。该壳体凸缘部215嵌设于该组件凹槽214,该第三凸缘部216与该主壳体23的侧面223相互抵靠,该第四凸缘部217嵌设于该壳体副凹槽218。
如此,该第三实施例除了能达到与上述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外,该第三实施例利用该第一凸缘部211与该第二凸缘部212配合形成倒钩结构,或借由增加该第三凸缘部216及该第四凸缘部217,使该可拆式组件22与该主壳体23间呈现出相互咬合的状态,能进一步提升组件衔接的强度。
参阅图14、15、17,为本发明的一个第四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
在本第四实施例中,该保护壳组2在四边上共配置有两个衔接单元21。每一个衔接单元21包含一个第一凸缘部211、一个第二凸缘部212、一个壳体主凹槽213、一个第三凸缘部216、一个第四凸缘部217,及一个壳体副凹槽218。
参阅图14、15、16,该第一凸缘部211沿该可拆式组件22在短边上的第一面部224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凸缘部212沿该可拆式组件22在短边上的第二面部225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该第一凸缘部211与该第二凸缘部212配合界定出一个组件凹槽214。在本第四实施例中,该可拆式组件22是一个中央镂空的框条,但不以此为限。
该壳体主凹槽213形成于该主壳体23的内表面232,且与该第二凸缘部212互相对应。该壳体主凹槽213与该外表面231间能定义出一个壳体凸缘部215。该第二凸缘部212嵌设于该壳体主凹槽213,该壳体凸缘部215嵌设于该组件凹槽214,该第一凸缘部211与该主壳体23的侧面233相互抵靠。
参阅图14、17、18,该第三凸缘部216沿该可拆式组件22在长边上的第二面部225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外表面231的方向延伸。该第四凸缘部217沿该第三凸缘部216弯折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侧面233的方向延伸,而与该第三凸缘部216配合形成一个类似倒钩的结构。
该壳体副凹槽218形成于该侧面233且邻近于该内表面232,并与该第四凸缘部217互相对应。该第四凸缘部217嵌设于该壳体副凹槽218,该第三凸缘部216与该主壳体23的侧面233相互抵靠。
如此,该第四实施例除了能达到与上述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外,该第四实施例在该保护壳组2的长边与短边上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衔接方式:在长边上,该可拆式组件22与该主壳体23的衔接方式是类似于该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态样,目的是增加接合强度以改善长边较容易松脱的问题;在短边上,该可拆式组件22与该主壳体23的衔接方式是类似于该第一实施例,目的是使该可拆式组件22的短边部分相对于长边部分较易拆卸,以方便使用者更换该可拆式组件22。
参阅图19与图20,为本发明的一个第五实施例,该第五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实施例。该第五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
参阅图20、21、23,在本第五实施例中,该衔接单元21包含一个第一凸缘部211、四个第二凸缘部212、四个第三凸缘部216、四个壳体主凹槽213,及四个壳体副凹槽218,但不限于此。
参阅图20、22、24,该第一凸缘部211沿该可拆式组件22的第一面部224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212自该可拆式组件22的第二面部225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且互相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凸缘部216自该可拆式组件22的第二面部225朝接近该主壳体23的方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部212间。
在本第五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凸缘部212自该第二面部225延伸的长度大于每一个第三凸缘部216自该第二面部225延伸的长度。该第一凸缘部211与所述第二凸缘部212及所述第三凸缘部216配合界定出一个组件凹槽214。任一个第三凸缘部216与位于该任一个第三凸缘部216的两侧的第二凸缘部212配合界定出一个鸠尾槽219(dovetail groove)。此外,该可拆式组件22是一个中央镂空的框条,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壳体主凹槽213形成于该主壳体23的内表面232。所述壳体副凹槽218形成于该主壳体23的内表面232。所述壳体主凹槽213及所述壳体副凹槽218与该主壳体23的外表面231间能定义出一个壳体凸缘部215。
所述第二凸缘部212分别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213,所述第三凸缘部216分别嵌设于所述壳体副凹槽218。该第一凸缘部211与该主壳体23的侧面233相互抵靠,该壳体凸缘部215嵌设于该组件凹槽214。
如此,该第五实施例除了能达到与上述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外,该第五实施例利用该任一个第三凸缘部216与位于该任一个第三凸缘部216的两侧的第二凸缘部212配合界定出该鸠尾槽219,也就是在原有的衔接方式(每一个第二凸缘部212嵌设于对应的壳体主凹槽213)上再加入鸠尾形的嵌合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可拆式组件22与该主壳体23间的密合强度,使该可拆式组件22更不容易脱落。
综上所述,本发明保护壳组2的衔接单元21不仅能强化该可拆式组件22与该主壳体23互相衔接时的密合度与稳定性,而使该可拆式组件22不易脱落,还能使该保护壳组2的外型更加贴近于受该保护壳组2包覆的手持装置,而进一步缩小体积,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用来使所述保护壳组的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保护壳组的主壳体互相衔接,所述可拆式组件具有第一表面、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接单元包含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且为环形的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可拆式组件及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其中一者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凸缘部,及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供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的壳体主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具有外表面、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及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间的侧面,所述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面部,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面部,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一面部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第二凸缘部配合界定出组件凹槽,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侧面的其中一者,所述壳体主凹槽与所述外表面间能定义出壳体凸缘部,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相互抵靠,所述壳体凸缘部嵌设于所述组件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具有外表面、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及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间的侧面,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周面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一凸缘部延伸,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侧面的其中一者,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组件的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面部,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面部,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单元还包含自所述可拆式组件的第一面部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凸缘部,所述第三凸缘部与所述第一凸缘部配合界定出组件凹槽,所述壳体主凹槽与所述外表面间能定义出壳体凸缘部,所述第三凸缘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相互抵靠,所述壳体凸缘部嵌设于所述组件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单元还包含自所述第三凸缘部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四凸缘部,所述主壳体的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四凸缘部嵌设的壳体副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朝接近所述外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一凸缘部弯折朝接近所述侧面的方向延伸。
8.一种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用来使所述保护壳组的可拆式组件与所述保护壳组的主壳体互相衔接,所述可拆式组件具有第一表面、相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接单元包含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且为环形的第一凸缘部、多个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且互相间隔设置的第二凸缘部、多个自所述可拆式组件朝接近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部间的第三凸缘部、多个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分别供所述第二凸缘部嵌设的壳体主凹槽,及多个形成于所述主壳体且分别供所述第三凸缘部嵌设的壳体副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具有外表面、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及连接于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间的侧面,所述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面部,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面部,所述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一面部延伸,所述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第三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第二凸缘部及所述第三凸缘部配合界定出组件凹槽,所述壳体主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所述壳体副凹槽形成于所述内表面,所述壳体主凹槽及所述壳体副凹槽与所述外表面间能定义出壳体凸缘部,所述第二凸缘部分别嵌设于所述壳体主凹槽,所述第三凸缘部分别嵌设于所述壳体副凹槽,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相互抵靠,所述壳体凸缘部嵌设于所述组件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的长度大于每一个第三凸缘部自所述第二面部延伸的长度,任一个第三凸缘部与位于所述任一个第三凸缘部的两侧的第二凸缘部配合界定出鸠尾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12181.XA CN109714911B (zh) | 2017-10-26 | 2017-10-26 | 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12181.XA CN109714911B (zh) | 2017-10-26 | 2017-10-26 | 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14911A CN109714911A (zh) | 2019-05-03 |
CN109714911B true CN109714911B (zh) | 2020-12-29 |
Family
ID=66253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12181.XA Active CN109714911B (zh) | 2017-10-26 | 2017-10-26 | 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714911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75154Y (zh) * | 2007-09-28 | 2008-06-18 | 青岛海信智能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 |
CN107087363A (zh) * | 2017-05-09 | 2017-08-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金属中框加工工艺、金属中框及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504908U (zh) * | 2013-06-26 | 2014-03-26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5283002B (zh) * | 2014-07-18 | 2018-05-22 | 深圳市星际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窄边式前壳结构及移动终端 |
US9590684B2 (en) * | 2014-11-13 | 2017-03-07 | Griffin Technology, Llc | Customizable device case |
-
2017
- 2017-10-26 CN CN201711012181.XA patent/CN1097149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75154Y (zh) * | 2007-09-28 | 2008-06-18 | 青岛海信智能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 |
CN107087363A (zh) * | 2017-05-09 | 2017-08-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金属中框加工工艺、金属中框及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14911A (zh) | 2019-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602004022672D1 (de) | Flexible Kupplung mit einem federbelasteten L-förmigen Dichtungsring | |
USD734264S1 (en) | Connector plug assembly | |
TW200506575A (en) | Pedal and related pedal/cleat assembly | |
TWI667888B (zh) | Protective shell set connection unit | |
AU2003255432A1 (en) | Plug-in coupling for fluid systems | |
CN109714911B (zh) | 保护壳组的衔接单元 | |
US20200270873A1 (en) | Wooden floor with high utilization,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same | |
CN107124489B (zh) | 一种外壳螺钉装配结构及移动通信终端 | |
TWI672916B (zh) | 保護殼組的銜接單元 | |
CN208392878U (zh) | 新型刮墨刀 | |
CN109714450B (zh) | 手持装置保护壳组及可拆式框条 | |
CN202513370U (zh) | 连接器续接结构 | |
CN204858068U (zh) | 车载多功能usb接口 | |
CN204167579U (zh) | 一种用于rj45接头的刚性连接端口装置 | |
CN205070346U (zh) | 固线装置 | |
CN209324161U (zh) | 车钥匙保护壳 | |
CN211502363U (zh) | 防水led灯具 | |
CN207897019U (zh) | 一种组合式的玻璃手机壳 | |
CN205621951U (zh) | 一种低厚度Mini SAS连接器 | |
USD906248S1 (en) | Set of pins-part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ing plug | |
CN220872799U (zh) | 铰链和智能眼镜 | |
CN202936889U (zh) | 玻璃夹具 | |
CN210805236U (zh) | 一种具有多重限位结构的配件及其动态测量仪 | |
CN203481084U (zh) | 开关插座面板 | |
CN220938285U (zh) | 一种载于眼罩上的延伸物连接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