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4719B - 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 - Google Patents

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4719B
CN109714719B CN201711014854.5A CN201711014854A CN109714719B CN 109714719 B CN109714719 B CN 109714719B CN 201711014854 A CN201711014854 A CN 201711014854A CN 109714719 B CN109714719 B CN 109714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requency measurement
pilot frequency
measurement gap
p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148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4719A (zh
Inventor
曾朝晖
李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tev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tev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tev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tev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148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4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4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4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4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47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组呼建立请求,并根据所述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Tpf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将携带有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的集群组呼寻呼消息配置至所述所有UE,以供所述所有UE根据所述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建立组呼,并进行群组异频测量。本发明通过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即可得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在无线帧上的位置。可以避免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与单呼寻呼子帧发生冲突,进而避免UE无法接收单呼寻呼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满足政务、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应急通信等对宽带数字集群系统日益增大的需求,以及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石油等行业专用通信网的应用需求,基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的宽带集群数字专网系统已经获得了1.4GHz频段和1.8GHz频段的使用许可。其中,1.4GHz频段的频率范围为1447-1467MHz,信道带宽为10MHz、20MHz;1.8GHz频段的频率范围为1785-1805MHz,信道带宽为250kHz、500kHz、1MHz、1.4MHz、3MHz、5MHz、10MHz。由于1.4GHz频段和1.8GHz频段的划分,彻底解决了时分长期演进(Time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TD-LTE)宽带数字集群系统缺少频谱资源的难题,使TD-LTE宽带集群系统利用异频组网成为可能。
在异频组网时,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需对异频邻小区进行异频测量,以便UE根据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重新选择小区或切换至目标小区。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省成本和简化处理,UE仅有一个接收机,通常一个接收机的带宽不足以同时覆盖源小区的工作频点和邻小区所在的异频频点,因此UE以一定的时间间隙对邻小区的异频频点进行测量。
当TD-LTE集群系统采用异频组网时,将会同时存在针对单呼业务的单呼异频测量和针对组呼业务的群组异频测量。
在TD-LTE公网系统中,主要的业务就是点对点的单呼业务,因此在TD-LTE集群系统中,单呼异频测量机制沿用了TD-LTE公网的异频测量机制。当TD-LTE集群系统采用异频组网时,UE只有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状态下才能进行单呼业务。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odeB)需要对UE配置单呼异频测量间隙(单呼异频测量间隙就是单呼业务下的异频测量间隙,主要是为了便于和组呼业务下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进行区分)。在单呼异频测量间隙内,UE从源小区的工作频点跳转到邻小区所在的工作频点进行异频测量,也就是说,在单呼异频测量间隙内UE和eNodeB均不在源小区的工作频点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直到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结束,即UE完成对邻小区的异频测量,返回到源小区的工作频点为止。这种机制确保了UE在执行异频测量时,UE和eNodeB之间不会出现上行或下行数据的丢失。而在RRC空闲状态下,由于UE不存在单呼业务,在UE执行异频测量时,无需配置单呼异频测量间隙。
在TD-LTE集群专网系统中,UE除了具有单呼业务外,还具有专网业务,比较典型的是组呼业务。对于组呼被叫UE,组呼业务可发生在RRC空闲状态和RRC连接状态下。当采用异频组网时,处于这两个状态下的组呼被叫UE除了接收组呼业务外,还需要对邻小区进行异频测量。换言之,组呼被叫UE无论在RRC空闲状态还是RRC连接状态都需要异频测量间隙。
为了避免UE在执行异频测量时丢失组呼业务数据,eNodeB需要为一个组呼中的所有UE统一配置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在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内,组呼中的所有UE从源小区的工作频点跳转到邻小区所在的工作频点进行异频测量,此时eNodeB不在源小区的工作频点发送组呼的信令和业务数据,组呼中的所有UE也不在源小区的工作频点接收组呼的信令和业务数据,直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结束,即组呼中的所有UE完成异频测量后返回到源小区的工作频点为止。
目前,针对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是一个小区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单呼异频测量间隙全部设为相同配置,但是由于在TD-LTE安全体系架构中,UE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对eNodeB是隐藏的,因此在网络侧eNodeB无法事先获知组呼被叫UE的IMSI,也就无法知晓组呼被叫UE接收单呼寻呼时所占用的确切的寻呼无线帧和单呼寻呼子帧,这可能会导致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组呼被叫UE的单呼寻呼子帧发生冲突。当组呼被叫UE进行群组异频测量时,将无法接收单呼寻呼,造成呼损。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包括:
S11,获取组呼建立请求,并根据所述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Tpf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S12,将携带有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的集群组呼寻呼消息配置至所述所有UE,以供所述所有UE根据所述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建立组呼,并进行群组异频测量;
其中,对于所述所有UE中的任一UE,所述任一UE的单呼寻呼密度小于任一UE的单呼寻呼周期的长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包括:
S21,获取任一UE上传的G-RNTI MAC控制单元,所述G-RNTI MAC控制单元在所述任一UE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状态下第一次接收到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后上传,所述G-RNTI MAC控制单元中携带有所述任一UE所属的组呼信息;
S22,根据所述组呼信息,确定与所述组呼信息相对应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并将得到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发送至所述任一UE,并将所述任一U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偏移量更新为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群系统,包括:
偏移量计算单元,用于获取组呼建立请求,并根据所述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Tpf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携带有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的集群组呼寻呼消息配置至所述所有UE,以供所述所有UE根据所述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建立组呼,并进行群组异频测量;
其中,对于所述所有UE中的任一UE,所述任一UE的单呼寻呼密度小于任一UE的单呼寻呼周期的长度。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组呼建立请求,并根据所述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Tpf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将携带有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的集群组呼寻呼消息配置至所述所有UE,以供所述所有UE根据所述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建立组呼,并进行群组异频测量。本发明通过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即可得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在无线帧上的子帧的位置。可以避免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与单呼寻呼子帧发生冲突,进而避免UE无法接收单呼寻呼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个无线帧内同时存在单呼寻呼子帧和群组异频测量间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个单呼寻呼周期中包含四个MGRP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中采用的G-RNTIMAC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流程图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流程图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流程图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处于RRC空闲状态下的UE接收的组呼发生变化时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于RRC连接状态下的UE接收的组呼发生变化时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目前,为了节省终端电池的能耗,TD-LTE的寻呼采用非连续接收寻呼(PagingDiscontinuous Reception,Paging DRX)机制,UE和网络侧eNodeB根据UE的IMSI、单呼寻呼周期的时长、单呼寻呼密度等参数,计算出UE在每个单呼寻呼周期内,用于接收寻呼的寻呼帧(Paging Frame,PF),以及该寻呼帧上的单呼寻呼子帧(Paging Occation,PO)的位置。此后,在每个单呼寻呼周期内,eNodeB在这个单呼寻呼子帧广播寻呼,UE在这个单呼寻呼子帧上接收寻呼,其他时间UE处于“休眠”状态。
以下首先对TD-LTE中各参数进行解释和说明。
T:为单呼寻呼周期,取值为UE的指定单呼寻呼周期和eNodeB的默认单呼寻呼周期两者之间的最小值。T的取值范围是32、64、128、256个无线帧。eNodeB的默认单呼寻呼周期配置在系统信息中广播。
nB:为单呼寻呼密度,决定了在一个单呼寻呼周期T中寻呼帧的多少。取值越小,寻呼帧越少。nB的取值范围为4T、2T、T、T/2、T/4、T/8、T/16或T/32。nB由eNodeB在系统信息中广播。
N:取值为min(T,nB),为一个单呼寻呼周期T中寻呼帧的数量。
Ns:max(1,nB/T),一个寻呼帧中的单呼寻呼子帧的数量,取值为1、2、4。
UE_ID:为UE的标识符,取值为IMSI mod 1024,其中IMSI为UE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mod为取模符号。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UE可以利用此公式计算出自身所属的无线帧。
i_s=floor(UE_ID/N)mod Ns:表示一个无线帧中的单呼寻呼子帧的索引,取值范围为0、1、2、3。不同的索引对应的单呼寻呼子帧的位置见表1。由表1中可见,单呼寻呼子帧只能是子帧#0、#1、#5、#6,也就是一个无线帧中第一个子帧、第二个子帧、第六个子帧或第七个子帧,UE根据自己的IMSI可以计算出UE所属的单呼寻呼子帧。
Tpf=T/N,为寻呼帧周期,即两个寻呼帧之间的间隔。需要说明的是,SFN:0帧(系统绝对无线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总是第一个寻呼帧,其中的子帧#0总是第一个单呼寻呼子帧。因此从SFN:0帧开始的每个单呼寻呼周期T中的首个无线帧必然是寻呼帧,该无线帧中的子帧#0也必然是单呼寻呼子帧。
表1一个无线帧中的单呼寻呼子帧的位置
Ns PO(i_s=0) PO(i_s=1) PO(i_s=2) PO(i_s=3)
1 0 N/A N/A N/A
2 0 5 N/A N/A
4 0 1 5 6
由于在TD-LTE安全体系架构中,UE的IMSI对eNodeB是隐藏的,只有演进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才能获知UE的IMSI,因此eNodeB无法预测出某个UE接收寻呼时相关的寻呼帧是哪一个无线帧,以及单呼寻呼子帧是哪一个无线帧上的哪一个子帧。因此,对于处于RRC空闲状态的组呼被叫UE,需要考虑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UE的单呼寻呼子帧的冲突问题。
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时序结构依然采用TD-LT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时序结构,即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Measurment Gap Repetition Period,MGRP)的长度为40ms或80ms,这里用测量间隙周期MGRP表示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为6ms。对于TD-LTE而言,为了保证UE在6ms中能够测量到两个辅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和1个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获取异频相邻小区的5ms半帧同步和10ms帧同步,eNodeB在为组呼分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时,必须要保证在一个MGRP中,组呼被叫UE执行6ms异频测量时需从一个无线帧的子帧#0开始测量,直到子帧#5结束,或是从子帧#5开始测量,直到下一个无线帧的子帧#0结束。即当MGRP的长度为40ms时,UE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起始帧(也就是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可以配置为0、5、10、15、20、25、30、35;当MGRP的长度为80ms时,UE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起始帧可以配置为0、5、10、15、……、70、75。由此可见群组异频测量间隙6ms正好覆盖了TD-LTE的PO子帧所在的子帧#0、#1、#5、#6。因此当群组异频测量间隙6ms和PO子帧恰巧位于同一个无线帧时,两者就会出现冲突。如图1所示。图1中示出了无线帧SFN0和无线帧SFN1,在无线帧SFN0内,以子帧#5为例,子帧#5为PO子帧,同时又被两个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占用,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PO子帧会产生冲突,导致UE无法接收单呼寻呼。
例如,假设小区中的单呼寻呼周期为320ms,单呼寻呼密度为T/32;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为80ms,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为0。则对于一个组呼被叫UE而言,一个单呼寻呼周期会包含4个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该UE在空闲状态下在SFN为0、8、16、24、32、40、48、56等无线帧中,从每一个无线帧的子帧#0到子帧#5共6ms的时间段内进行群组异频测量;该UE的单呼寻呼子帧位于SFN为0、32、64、……等无线帧的子帧#0上。当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该UE的单呼寻呼子帧位于同一个无线帧时,即在SFN为0、32、64……等无线帧中两者会发生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TD-LTE单呼寻呼周期是320ms、640ms、1280ms或2560ms,而MGRP的长度为40ms或80ms,可知TD-LTE单呼寻呼周期总是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偶数倍,且这两种周期都是以SFN0中的子帧#0作为起点,所以这两种周期是可被看做是同步周期。只要在一个TD-LTE单呼寻呼周期中,单呼寻呼子帧和群组异频测量间隙6ms发生冲突,则在所有的TD-LTE单呼寻呼周期中,两者总是会发生冲突,受此影响的组呼被叫UE总是无法接收到单呼寻呼。
如图2所示,图2中单呼寻呼周期为320ms,MGRP的长度为80ms,每个单呼寻呼周期中具有4个MGRP,UE的单呼寻呼子帧(图中标注为PO子帧)位于SFN为0、32等无线帧的子帧#0上。单呼寻呼子帧与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在同一个单呼寻呼周期内会发生冲突,所以在后续的每一个单呼寻呼周期内单呼寻呼子帧与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均会发生冲突。
因此,如何解决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单呼寻呼子帧之间的冲突问题,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TD-LTE集群系统中,当一个组呼被叫UE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该UE同时具有单呼业务和组呼业务,同时存在单呼异频测量和群组异频测量。当单呼异频测量间隙和群组异频测量间隙配置不同时,例如两者的偏移量不同时,将会导致出现如下情况。
UE在单呼异频测量间隙进行异频测量时,由于eNodeB仍然在源小区的工作频点进行组呼业务的下行调度,UE无法接收到组呼业务,造成组呼业务数据丢包。
UE在组呼异频测量间隙进行异频测量时,由于eNodeB仍然在源小区的工作频点进行单呼业务的下行调度,UE无法接收到单呼业务,造成单呼业务数据丢包。
因此,在eNodeB配置群组异频测量间隙时,如何合理的配置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使得群组异频测量和原有的单呼异频测量共存,这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基于此,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包括:
S11,获取组呼建立请求,并根据所述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S12,将携带有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的集群组呼寻呼消息配置至所述所有UE,以供所述所有UE根据所述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建立组呼,并进行群组异频测量;
其中,对于所述所有UE中的任一UE,所述任一UE的单呼寻呼密度小于任一UE的单呼寻呼周期的长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网络侧eNodeB,eNodeB获取由EPC发送的组呼建立请求,并根据该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是指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起始点。
根据该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的长度,eNodeB可以确定出TD-LTE寻呼帧和单呼寻呼子帧的分布情况,尽可能的利用单呼寻呼周期中的非寻呼帧作为群组异频测量间隙。这就需要满足UE的单呼寻呼密度小于它的单呼寻呼周期。这一条件则可以保证在一个单呼寻呼周期中存在非寻呼帧用于配置群组异频测量间隙。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计算出可分配给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即可避免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与单呼寻呼子帧发生冲突,进而避免UE无法接收单呼寻呼的现象发生。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即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起始点,即可得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在无线帧上的位置。可以避免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与单呼寻呼子帧发生冲突,进而避免UE无法接收单呼寻呼的现象发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任一UE的单呼寻呼密度取值具体包括:T/2、T/4、T/8、T/16或T/32;
其中,T为所述任一UE的单呼寻呼周期的长度。
具体地,UE的单呼寻呼密度nB取值可包括:4T、2T、T、T/2、T/4、T/8、T/16或T/32。当nB取值大于等于T时,在一个单呼寻呼周期中所有的无线帧都是寻呼帧,且每个寻呼帧中具有多个单呼寻呼子帧(占用每个无线帧中的子帧#0、#1、#5、#6),此时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也需要占用子帧#0或#5,这将会与单呼寻呼子帧之间产生冲突,因此必须限定nB的取值小于T,即取值限定为T/2、T/4、T/8、T/16或T/32。此时单呼寻呼周期中只有一部分无线帧作为寻呼帧,而其余的无线帧可以被群组异频测量间隙所占用。而且,当nB取值小于T时,一个寻呼帧中只存在一个单呼寻呼子帧,即无线帧的子帧#0,这也便于eNodeB利用寻呼帧中的子帧#5来设置群组异频测量间隙。
表2单呼寻呼密度小于T的10种配置
Figure BDA0001446250790000111
当nB的取值限定为T/2、T/4、T/8、T/16或T/32时,由于组呼异频测量周期的长度为4帧或8帧,则会出现如表2所示的10种配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组呼异频测量周期的长度用帧来表示,分别为4帧或8帧,即4个无线帧或8个无线帧。对应地,如果用ms来表示,则分别为40ms或80ms。这是因为,1个无线帧的长度为10ms,1个无线帧中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
上述10种配置分为两种配置场景,即MGRP的长度大于Tpf的长度,或MGRP的长度小于Tpf的长度两种配置场景。当MGRP的长度大于Tpf的长度时,MGRP的长度是Tpf的长度的偶数倍。如配置1、6、7。这种配置场景中,每个MGRP中的寻呼帧和单呼寻呼子帧的分布情况是相同的。此时,需以Tpf作为控制粒度,确保在一个寻呼帧周期Tpf内,群组异频测量间隙能够避开单呼寻呼子帧映射到MGRP中的偏移量的位置。当寻呼帧周期Tpf的长度大于等于MGRP的长度时,Tpf的长度是MGRP的长度的1倍或偶数倍。例如配置2、3、4、5、8、9、10。这种配置场景中,一个Tpf包含了偶数个MGRP。在一个Tpf中,只有第一个MGRP中的第一个无限帧是寻呼帧,其他MGRP中都不包含寻呼帧。此时,需要以MGRP作为控制粒度,确保在一个MGRP内,群组异频测量间隙能够避开单呼寻呼子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根据所述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Tpf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具体包括:
若判断获知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大于所述Tpf的长度,则根据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所述G-RNTI、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和所述Tpf的长度确定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每一Tpf中占用的无线帧,根据所述占用的无线帧确定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每一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中占用的无线帧,根据所述占用的无线帧计算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否则,根据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所述G-RNTI、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和所述Tpf的长度确定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一个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中占用的无线帧,并根据所述占用的无线帧计算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基于G-RNTI,利用公式gap_subframe_ind=G-RNTI mod 2得到的gap_subframe_ind的取值确定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
若判断获知得到的gap_subframe_ind取值为0,则确定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为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第一个子帧#0;
若判断获知得到的gap_subframe_ind取值为1,则确定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为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第六个子帧#5。
具体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是基于单呼的寻呼帧和单呼寻呼子帧的分布情况,最大化的利用非寻呼帧来分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避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单呼寻呼子帧发生冲突。
当MGRP的长度大于Tpf长度时,计算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的算法步骤如下:
1)根据公式(1)计算MGRP的长度与Tpf的长度的倍数关系。
M=LMGRP/LTpf (1)
其中,M为MGRP的长度与Tpf的长度的倍数,LMGRP为MGRP的长度,LTpf为Tpf的长度,上式也表示在一个MGRP中含有M个Tpf。
2)基于组呼G-RNTI,利用公式(2)确定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一个MGRP中占用的Tpf。
A=G-RNTI mod M (2)
其中,mod为取模符号,A为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一个MGRP中占用的Tpf在一个MGRP中位置,即占用的Tpf是MGRP中的第几个Tpf。
3)基于组呼的G-RNTI,利用公式(3)确定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一个Tpf中占用的无线帧的子帧是子帧#0,还是子帧#5。也就是确定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Tpf中无线帧的子帧是子帧#0,还是子帧#5。
gap_subframe_ind=G-RNTI mod 2 (3)
若公式(3)的计算结果为gap_subframe_ind=0,则确定占用无线帧的子帧#0;若公式(3)的计算结果为gap_subframe_ind=1,则确定占用无线帧的子帧#5。
4)基于组呼的G-RNTI,利用公式(4)或公式(5)确定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一个Tpf中占用的无线帧。
B=[G-RNTI mod(LTpf-1)]+1 (4)
B=G-RNTI mod(LTpf-1) (5)
其中,B为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Tpf中占用的无线帧在Tpf中的位置,即占用的无线帧是Tpf中的第几个无线帧。
具体地,由于一个Tpf中包含多个无线帧,第一个无线帧就是寻呼帧,第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0是单呼寻呼子帧,则子帧#0不能被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所占用,但除第一个无线帧外的其他无线帧中的子帧#0可用。同理,在一个Tpf中,最后一个无线帧的子帧#5也不能被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所占用,但除最后一个无线帧外的其他无线帧中的子帧#5可用,这是因为6ms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中的最后一个子帧恰好是下一个Tpf中的第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0,而且这个子帧就是单呼寻呼子帧,所以为避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单呼寻呼子帧发生冲突,最后一个无线帧的子帧#5也不能被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所占用。
所以当公式(3)的计算结果为gap_subframe_ind=0,利用公式(4)计算B。当公式(3)的计算结果为gap_subframe_ind=1,利用公式(5)计算B。
5)根据计算得到的A和B,利用公式(6)计算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一个MGRP中占用的无线帧。
C=Tpf×A+B (6)
其中,C为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一个MGRP中占用的无线帧的位置,即占用的无线帧是MGRP中的第几个无线帧。
6)根据公式(6)的计算结果C,利用公式(7)或公式(8)计算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在一个MGRP中的偏移量,即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
gap offset=10×C (7)
gap offset=10×C+5 (8)
其中,当gap_subframe_ind=0时,利用公式(7)计算,当gap_subframe_ind=1时,利用公式(8)计算。
至此,为该组呼确定了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即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起始点,并且避免了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与单呼寻呼子帧之间的冲突问题。后续eNodeB将通过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广播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以便将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通知到组呼中的各个UE。
当MGRP的长度小于或等于Tpf长度时,计算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offset的算法步骤如下:
1)基于组呼的G-RNTI,利用公式(3)确定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一个MGRP中占用的无线帧的子帧是子帧#0,还是子帧#5。也就是确定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Tpf中无线帧的子帧是子帧#0,还是子帧#5。
若公式(3)的计算结果为gap_subframe_ind=0,则确定占用无线帧的子帧#0;若公式(3)的计算结果为gap_subframe_ind=1,则确定占用无线帧的子帧#5。
2)基于组呼的G-RNTI,利用公式(9)或公式(10)确定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一个MGRP中占用的无线帧。
D=[G-RNTI mod(LMGRP-1)]+1 (9)
D=G-RNTI mod(LMGRP-1) (10)
其中,D为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MGRP中占用的无线帧的位置,即占用的无线帧是MGRP中的第几个无线帧。
具体地,由于一个Tpf中包含多个无线帧,第一个无线帧就是寻呼帧,第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0是单呼寻呼子帧,则子帧#0不能被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所占用,但除第一个无线帧外的其他无线帧中的子帧#0可用。同理,在一个Tpf中,最后一个无线帧的子帧#5也不能被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所占用,但除最后一个无线帧外的其他无线帧中的子帧#5可用,这是因为6ms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中的最后一个子帧恰好是下一个Tpf中的第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0,而且这个子帧就是单呼寻呼子帧,所以为避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单呼寻呼子帧发生冲突,最后一个无线帧的子帧#5也不能被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所占用。
又由于此时的配置场景是Tpf的长度为MGRP的长度的倍数,因此在一个MGRP中,第一个无线帧的子帧#0不能被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所占用,但除最后一个无线帧外的其他无线帧中的子帧#0可用,最后一个无线帧的子帧#5也不能被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所占用,但除最后一个无线帧外的其他无线帧中的子帧#5可用。
所以当公式(3)的计算结果为gap_subframe_ind=0,利用公式(9)计算D。当公式(3)的计算结果为gap_subframe_ind=1,利用公式(10)计算D。
3)根据计算结果D,利用公式(11)或公式(12)计算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在一个MGRP中的偏移量,即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
gap offset=10×D (11)
gap offset=10×D+5 (12)
其中,当gap_subframe_ind=0时,利用公式(11)计算,当gap_subframe_ind=1时,利用公式(12)计算。
至此,为该组呼确定了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即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起始点,并且避免了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与单呼寻呼子帧之间的冲突问题。后续eNodeB将通过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广播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以便将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通知到组呼中的各个UE。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定单呼寻呼密度的取值,为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预留出一部分无线帧,解决了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与单呼寻呼子帧之间的冲突问题,并且可以为不同的组呼设置不同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S2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任一UE上传的G-RNTI MAC控制单元,所述G-RNTI MAC控制单元中携带有所述任一UE所属的组呼信息;
根据所述组呼信息,确定与所述组呼信息相对应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并将得到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发送至所述任一UE,将所述得到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作为所述任一U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使得单呼异频测量和群组异频测量可以共存。
具体地,前面所述的S11和S12,是针对于UE在RRC空闲状态下对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进行配置的方法,其中的UE可被称为组呼被叫UE。本实施例描述的是在为UE分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后建立的组呼中任一UE将要接入网络,实现单呼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任一UE要想接入网络,需要向eNodeB上传G-RNTI MAC控制单元,G-RNTI MAC控制单元中携带有该UE所属的组呼信息,也就是组呼对应的G-RNTI。组呼中所有U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被设置为所属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使得两种异频测量间隙可以共存,避免出现UE执行任何一种异频测量时,单呼业务或组呼业务数据丢包的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所采用的G-RNTI MAC控制单元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2个G-RNTI字节Oct1和Oct2,以及1个PDCCH类型字节Oct3,每个字节均占用8bit;
所述G-RNTI字节用于指示所述任一UE所属的组呼信息;
所述PDCCH类型字节用于指示所述任一UE是否为PDCCH盲检测低能力终端。
其中,当PDCCH类型字节Oct3取值为0x00时,则表示该UE为PDCCH盲检测高能力终端,当PDCCH类型字节Oct3取值为0x01时,则表示该UE为PDCCH盲检测低能力终端。这里的PDCCH盲检测高能力终端是指群组内能同时对公共搜索空间、UE专用搜索空间、群组专用搜索空间进行盲检测的UE终端。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是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eNodeB基于组呼的G-RNTI分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可在时域上离散不同群组的异频测量间隙,实现小区中不同的组呼具有不同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以避免一个小区中的不同组呼的所有UE都集中在同一时刻结束异频测量,向eNodeB上报测量报告,造成上行信令风暴,导致空口的上行资源不足,上行信道拥塞,网络性能降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eNodeB根据G-RNTI MAC控制单元获知UE的组呼,并设置U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为使群组异频测量和单呼异频测量共存,eNodeB需要将U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设置为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而前提条件就是eNodeB能够提前获知UE所属的组呼。目前B-TrunC标准只规定了PDCCH盲检测低能力终端在规定的配置场景必须上传G-RNTI MAC控制单元,而PDCCH盲检测高能力终端则无需上传G-RNTI MAC控制单元。为了确保两种异频测量共存,正在接收组呼的UE为PDCCH盲检高能力终端,但一旦遇到如下场景,UE也需上传G-RNTI MAC控制单元。
i)UE初始随机接入
ii)RRC连接状态下的UE接收到组呼寻呼
iii)UE所接听的组呼发生变化,所接听的组呼对应的G-RNTI也会发生改变。
eNodeB通过G-RNTI MAC控制单元获知了UE所属的组呼后,如果该UE处于RRC连接状态,eNodeB通过RRC连接重配消息,将该U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设置成所属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
具体如图5所示,图5中描述了整个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流程图。具体地,S51、当集群系统采用异频组网,EPC触发组呼建立时,网络侧eNodeB获取EPC发送的组呼建立请求;S52,根据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G-RNTI、寻呼帧与单呼寻呼子帧之间的分别关系,计算出群组异频测量间隙。S53,得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后,将携带有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广播至UE。eNodeB通过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向组呼中的所有UE配置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此后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生效。S54,处于RRC空闲状态的UE接收组呼建立请求,建立组呼,组呼建立成功后,UE接收组呼业务,并根据群组异频测量间隙执行异频测量。S55,当UE受到高层触发时,如UE需要向网络端上传数据或UE通知网络端位置更新均可被看作是一种UE受到高层触发的场景,UE经高层触发后,需要进入连接态,则向eNodeB发起随机接入,并向eNodeB上传G-RNTI MAC控制单元。S56,eNodeB根据G-RNTI MAC控制单元中的UE所属组呼的G-RNTI确定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S57,eNodeB通过RRC连接重配,将U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设置为群组异频测量间隙。S58,UE向eNodeB反馈信息,RRC连接重配完成。
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包括:
S21,获取任一UE上传的G-RNTI MAC控制单元,所述G-RNTI MAC控制单元在所述任一UE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状态下第一次接收到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后上传,所述G-RNTI MAC控制单元中携带有所述任一UE所属的组呼信息;
S22,根据所述组呼信息,确定与所述组呼信息相对应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并将得到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发送至所述任一UE,并将所述任一U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偏移量更新为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具体地,如图7所示,S71,处于RRC连接状态下的UE第一次接收到某个组呼的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后,决定接收该组呼时,向eNodeB上传G-RNTI MAC控制单元。S72,eNodeB根据G-RNTI MAC CE中的G-RNTI确定对应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S73,eNodeB通过RRC连接重配将UE原有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更新成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S74,UE向eNodeB反馈信息,RRC连接重配完成。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UE接收的组呼发生变化,对应组呼的G-RNTI也会发生改变。图8中显示的是处于RRC空闲状态下的UE接收的组呼发生变化的流程图。具体地,S81,处于空闲状态下的UE接收的组呼发生变化,组呼对应的G-RNTI也发生了变化。UE以更新后的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执行异频测量。S82,当UE受到高层触发,需要进入连接态,发起随机接入时,触发UE发起随机接入,UE在上行消息中携带G-RNTI MAC控制单元,即需要上传G-RNTI MAC控制单元。S83,eNodeB根据G-RNTI MAC控制单元中的G-RNTI,查询出G-RNTI对应的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S84,由eNodeB通过RRC连接重配将UE单呼异频测量间隙设置成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S85,UE向eNodeB反馈信息,RRC连接重配完成。
图9中显示的是处于RRC连接状态下的UE接收的组呼发生变化的流程图。具体地,S91,处于RRC连接状态下的UE所接收的组呼发生了变化,当该UE第一次接收到某个新组呼的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后,决定接收该组呼时,向eNodeB上传包含该组呼的组呼信息(即该组呼对应的G-RNTI)的G-RNTI MAC控制单元。S92,eNodeB根据G-RNTI MAC控制单元中的G-RNTI查询到该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S93,由eNodeB通过RRC连接重配将UE原有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更新成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S94,UE向eNodeB反馈信息,RRC连接重配完成。
本实施例中,将所属组呼发生变化后U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更新为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可以使单呼异频测量与组呼异频测量共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在上述10种单呼寻呼密度小于T的10种配置的情况下,选取组呼的G-RNTI分别为3202和4809时计算出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如表3所示。这两个G-RNTI在10种配置下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gap offset都没有和单呼寻呼子帧所映射到MGRP中的偏移量发生冲突。
表3 G-RNTI取值为3202和4809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Figure BDA0001446250790000211
如图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群系统,包括:偏移量计算单元101和消息发送单元102。其中,
偏移量计算单元101用于获取组呼建立请求,并根据所述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Tpf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消息发送单元102用于将携带有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的集群组呼寻呼消息配置至所述所有UE,以供所述所有UE根据所述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建立组呼,并进行群组异频测量;
其中,对于所述所有UE中的任一UE,所述任一UE的单呼寻呼密度小于任一UE的单呼寻呼周期的长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各单元的作用及工作流程与上述方法类实施例是一一对应的,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中,基于寻呼帧和单呼寻呼子帧的分布情况,通过限定单呼寻呼密度为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分配预留出一部分无线帧,利用非单呼寻呼子帧分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避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和单呼寻呼子帧发生冲突。同时,eNodeB将U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设置为UE所属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且不同的组呼设置不同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使得单呼异频测量和群组异频测量可以共存。本发明中的所有UE都需要上传G-RNTI MAC控制单元,使得eNodeB可以获知UE所属的组呼。
最后,本发明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1,获取组呼建立请求,并根据所述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Tpf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S12,将携带有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的集群组呼寻呼消息配置至所述所有UE,以供所述所有UE根据所述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建立组呼,并进行群组异频测量;
其中,对于所述所有UE中的任一UE,所述任一UE的单呼寻呼密度小于任一UE的单呼寻呼周期的长度,以使一个单呼寻呼周期中存在非寻呼帧用于配置群组异频测量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UE的单呼寻呼密度取值具体包括:T/2、T/4、T/8、T/16或T/32;
其中,T为所述任一UE的单呼寻呼周期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Tpf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具体包括:
若判断获知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大于所述Tpf的长度,则根据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所述G-RNTI、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和所述Tpf的长度确定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每一Tpf中占用的无线帧,根据所述占用的无线帧确定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每一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中占用的无线帧,根据所述占用的无线帧计算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否则,根据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所述G-RNTI、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和所述Tpf的长度确定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在一个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中占用的无线帧,并根据所述占用的无线帧计算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基于G-RNTI,利用公式gap_subframe_ind=G-RNTI mod 2得到的gap_subframe_ind的取值确定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
若判断获知得到的gap_subframe_ind取值为0,则确定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为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第一个子帧;
若判断获知得到的gap_subframe_ind取值为1,则确定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占用的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子帧为寻呼帧周期中无线帧的第六个子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任一UE上传的G-RNTI MAC控制单元,所述G-RNTI MAC控制单元中携带有所述任一UE所属的组呼信息;
根据所述组呼信息,确定与所述组呼信息相对应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并将得到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发送至所述任一UE,将所述得到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作为所述任一UE的单呼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RNTIMAC控制单元的结构包括:2个G-RNTI字节和1个PDCCH类型字节,每个字节均占用8bit;
所述G-RNTI字节用于指示所述任一UE所属的组呼信息;
所述PDCCH类型字节用于指示所述任一UE是否为PDCCH盲检测低能力终端。
7.一种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偏移量计算单元,用于获取组呼建立请求,并根据所述组呼建立请求对应的组呼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周期的长度,以及所述组呼中所有用户设备UE的寻呼帧周期Tpf的长度,计算所述组呼的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携带有所述群组异频测量间隙偏移量的集群组呼寻呼消息配置至所述所有UE,以供所述所有UE根据所述集群组呼寻呼消息建立组呼,并进行群组异频测量;
其中,对于所述所有UE中的任一UE,所述任一UE的单呼寻呼密度小于任一UE的单呼寻呼周期的长度,以使一个单呼寻呼周期中存在非寻呼帧用于配置群组异频测量间隙。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
9.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711014854.5A 2017-10-25 2017-10-25 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14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4854.5A CN109714719B (zh) 2017-10-25 2017-10-25 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4854.5A CN109714719B (zh) 2017-10-25 2017-10-25 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4719A CN109714719A (zh) 2019-05-03
CN109714719B true CN109714719B (zh) 2021-03-05

Family

ID=66252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1485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14719B (zh) 2017-10-25 2017-10-25 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47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8547B (zh) * 2019-11-05 2022-05-1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集群通信中使测量间隙参数生效的方法和设备
CN112788546B (zh) * 2019-11-05 2022-02-0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B-TrunC系统中优化控制单元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66266B (zh) * 2020-12-04 2023-01-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7405A2 (en) * 2009-06-17 2010-1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paging with less interference in multi-t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469807A (zh) * 2013-09-23 2015-03-2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测量间隙的方法和基站
CN107040901A (zh) * 2016-02-03 2017-08-1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配置方法和集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7405A2 (en) * 2009-06-17 2010-1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paging with less interference in multi-t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469807A (zh) * 2013-09-23 2015-03-2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测量间隙的方法和基站
CN107040901A (zh) * 2016-02-03 2017-08-1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群组异频测量间隙配置方法和集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4719A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97606C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sidelink resources
KR102381712B1 (ko)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US10728891B2 (en)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CN106559872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系统
CN105357162B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基站和终端
US2022007877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TWI812603B (zh) 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
AU201231982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766013B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076432B (zh) 广播控制带宽分配和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EP3641457A1 (en) Method for using radio interface technology,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6551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n increased coverage are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US91313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n increased coverage are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JP2018514155A (ja) ブロードキャスト送信のためのサブフレーム間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CN108886811A (zh) 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664691B (zh) 一种公共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714719B (zh) 群组异频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集群系统
EP350364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0050415B (zh) 用于上行链路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EP2981124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664542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apparatus
KR2022001140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통신을 위한 부분 센싱 방법 및 장치
CN114731580B (zh) 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655989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503745A (zh) 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