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4426A - 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4426A
CN109714426A CN201910019542.6A CN201910019542A CN109714426A CN 109714426 A CN109714426 A CN 109714426A CN 201910019542 A CN201910019542 A CN 201910019542A CN 109714426 A CN109714426 A CN 109714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radiation
circuit board
viral diagnosis
number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95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凤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0195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44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4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44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该方法包括运行一种网络程序自动下载平台来自动下载网络程序。本发明的网络程序自动下载平台安全可靠,具有防辐射效果。由于在针对性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检测的基础上,引入防辐射启动设备用于在接收到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超过限量时,从而实现了对集成电路板的电磁屏蔽操作。

Description

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下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
背景技术
2014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51.3亿元),并且在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3%,到2019年,这一数据有望触及155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95.1亿元)。其中,到2019年,全球无线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达到15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2.94%。
从行业来看,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仍将是网络安全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量。从地区收益来看,北美地区将是最大的市场。同时,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地区有望在一定的时机呈现更大的增长速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设置在台式电脑上,用于接收来自时分双工通信链路的网络数据;
使用病毒检测设备,位于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的附近,与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网络数据执行病毒类型分析,以获得相应的现场病毒类型;
使用类型分析设备,与所述病毒检测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现场病毒类型为台式电脑本地缺乏应对措施的类型时,发出网络下载指令;
使用防辐射启动设备,分别与辐射解析设备和辐射屏蔽板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超过限量时,升起所述辐射屏蔽板以实现对所述集成电路板的电磁屏蔽操作;
使用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分别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在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的排列形状与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外形相匹配,每一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用于感应其所在位置的电磁辐射量以作为当前电磁辐射量输出;
使用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分别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所在的集成电路板上,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的排列形状为W字形,每一个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其所在集成电路板的位置处的压力值以作为当前压力值输出;
使用辐射解析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分别与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分别输出的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并对所述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执行加权平均运算以获得电路板整体辐射量;
使用压力辨识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分别输出的多个当前压力值,并对所述多个当前压力值执行均值运算以获得电路板压力值;
使用本端测量设备,与病毒检测设备连接,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的一侧,用于对病毒检测设备所在环境的热量进行测量动作,以获得对应的本端热量数值;
使用远端测量设备,设备在病毒检测设备的远端,与类型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对类型分析设备所在环境的热量进行测量动作,以获得对应的远端热量数值;
使用距离测量设备,包括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和嵌入式处理芯片,所述红外接收单元和所述嵌入式处理芯片设置在所述本端测量设备上,所述红外发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远端测量设备上,以用于基于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红外信号以及所述红外接收单元接收红外信号的间隔时间确定所述本端测量设备和所述远端测量设备之间的距离以作为设备间距输出;
使用热量评估设备,与所述距离测量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所述设备间距确定所述本端测量设备的本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以及所述远端测量设备的远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还用于基于所述本端热量数值、所述本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所述远端热量数值和所述远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确定病毒检测设备的设备内部热量;
其中,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与热量评估设备连接,用于通过时分双工通信链路向配置服务器请求配置策略以获得加密后的配置策略,并对所述加密后的配置策略进行解密操作。
本发明具备以下几处关键的发明点:
(1)在针对性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检测的基础上,引入防辐射启动设备用于在接收到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超过限量时,实现对所述集成电路板的电磁屏蔽操作;
(2)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还采用了内设有解密模式的时分双工通信设备;
(3)为了获得更具有参考价值的热量数据,建立了基于本端数据测量和远端数据测量的热量分析机制,更关键的是,所述热量分析机制引入了距离配置策略。
本发明的网络程序自动下载平台安全可靠,具有防辐射效果。由于在针对性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检测的基础上,引入防辐射启动设备用于在接收到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超过限量时,从而实现了对集成电路板的电磁屏蔽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辐射。有些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对电路板的辐射量的检测都是针对各个组件来进行,缺乏针对性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检测机制,也无法引入防辐射启动设备用于在接收到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超过限量时,实现对所述集成电路板的电磁屏蔽操作,同时,目前使用的时分双工通信设备缺乏数据加解密机制,通信安全性不佳。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搭建了一种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运行一种网络程序自动下载平台来自动下载网络程序。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网络程序自动下载平台包括:
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设置在台式电脑上,用于接收来自时分双工通信链路的网络数据;
病毒检测设备,位于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的附近,与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网络数据执行病毒类型分析,以获得相应的现场病毒类型;
类型分析设备,与所述病毒检测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现场病毒类型为台式电脑本地缺乏应对措施的类型时,发出网络下载指令;
防辐射启动设备,分别与辐射解析设备和辐射屏蔽板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超过限量时,升起所述辐射屏蔽板以实现对所述集成电路板的电磁屏蔽操作;
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分别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在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的排列形状与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外形相匹配,每一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用于感应其所在位置的电磁辐射量以作为当前电磁辐射量输出;
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分别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所在的集成电路板上,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的排列形状为W字形,每一个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其所在集成电路板的位置处的压力值以作为当前压力值输出;
辐射解析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分别与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分别输出的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并对所述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执行加权平均运算以获得电路板整体辐射量;
压力辨识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分别输出的多个当前压力值,并对所述多个当前压力值执行均值运算以获得电路板压力值;
本端测量设备,与病毒检测设备连接,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的一侧,用于对病毒检测设备所在环境的热量进行测量动作,以获得对应的本端热量数值;
远端测量设备,设备在病毒检测设备的远端,与类型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对类型分析设备所在环境的热量进行测量动作,以获得对应的远端热量数值;
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与热量评估设备连接,用于通过时分双工通信链路向配置服务器请求配置策略以获得加密后的配置策略,并对所述加密后的配置策略进行解密操作;
距离测量设备,包括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和嵌入式处理芯片,所述红外接收单元和所述嵌入式处理芯片设置在所述本端测量设备上,所述红外发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远端测量设备上,以用于基于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红外信号以及所述红外接收单元接收红外信号的间隔时间确定所述本端测量设备和所述远端测量设备之间的距离以作为设备间距输出;
热量评估设备,与所述距离测量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所述设备间距确定所述本端测量设备的本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以及所述远端测量设备的远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还用于基于所述本端热量数值、所述本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所述远端热量数值和所述远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确定病毒检测设备的设备内部热量;
其中,在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中,所述配置策略用于基于所述设备间距确定所述本端测量设备的本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以及所述远端测量设备的远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
其中,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还与所述类型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网络下载指令时,基于所述现场病毒类型从网络上下载应对杀毒程序。
接着,继续对本发明的网络程序自动下载平台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所述网络程序自动下载平台中:
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包括时分双工接收单元和时分双工发送单元,所述时分双工接收单元和所述时分双工发送单元共用同一供电输入端子。
所述网络程序自动下载平台中:
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还包括加解密单元,分别与所述时分双工接收单元和所述时分双工发送单元连接。
所述网络程序自动下载平台中:
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在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的排列形状与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外形相匹配包括:在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外形的每一个顶点位置设置一个对应的电磁辐射感应单元。
所述网络程序自动下载平台中:
在所述辐射解析设备中,接收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分别输出的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并对所述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执行加权平均运算以获得电路板整体辐射量包括:电磁辐射感应单元距离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中心位置越近,则参与加权平均计算时所对应的权重值越大。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包括:
使用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设置在台式电脑上,用于接收来自时分双工通信链路的网络数据;
使用病毒检测设备,位于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的附近,与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网络数据执行病毒类型分析,以获得相应的现场病毒类型;
使用类型分析设备,与所述病毒检测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现场病毒类型为台式电脑本地缺乏应对措施的类型时,发出网络下载指令;
使用防辐射启动设备,分别与辐射解析设备和辐射屏蔽板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超过限量时,升起所述辐射屏蔽板以实现对所述集成电路板的电磁屏蔽操作;
使用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分别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在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的排列形状与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外形相匹配,每一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用于感应其所在位置的电磁辐射量以作为当前电磁辐射量输出;
使用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分别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所在的集成电路板上,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的排列形状为W字形,每一个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其所在集成电路板的位置处的压力值以作为当前压力值输出;
使用辐射解析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分别与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分别输出的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并对所述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执行加权平均运算以获得电路板整体辐射量;
使用压力辨识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分别输出的多个当前压力值,并对所述多个当前压力值执行均值运算以获得电路板压力值;
使用本端测量设备,与病毒检测设备连接,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的一侧,用于对病毒检测设备所在环境的热量进行测量动作,以获得对应的本端热量数值;
使用远端测量设备,设备在病毒检测设备的远端,与类型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对类型分析设备所在环境的热量进行测量动作,以获得对应的远端热量数值;
使用距离测量设备,包括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和嵌入式处理芯片,所述红外接收单元和所述嵌入式处理芯片设置在所述本端测量设备上,所述红外发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远端测量设备上,以用于基于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红外信号以及所述红外接收单元接收红外信号的间隔时间确定所述本端测量设备和所述远端测量设备之间的距离以作为设备间距输出;
使用热量评估设备,与所述距离测量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所述设备间距确定所述本端测量设备的本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以及所述远端测量设备的远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还用于基于所述本端热量数值、所述本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所述远端热量数值和所述远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确定病毒检测设备的设备内部热量;
其中,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与热量评估设备连接,用于通过时分双工通信链路向配置服务器请求配置策略以获得加密后的配置策略,并对所述加密后的配置策略进行解密操作;
其中,在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中,所述配置策略用于基于所述设备间距确定所述本端测量设备的本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以及所述远端测量设备的远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
其中,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还与所述类型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网络下载指令时,基于所述现场病毒类型从网络上下载应对杀毒程序。
接着,继续对本发明的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所述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中:
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包括时分双工接收单元和时分双工发送单元,所述时分双工接收单元和所述时分双工发送单元共用同一供电输入端子。
所述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中:
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还包括加解密单元,分别与所述时分双工接收单元和所述时分双工发送单元连接。
所述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中:
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在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的排列形状与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外形相匹配包括:在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外形的每一个顶点位置设置一个对应的电磁辐射感应单元。
所述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中:
在所述辐射解析设备中,接收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分别输出的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并对所述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执行加权平均运算以获得电路板整体辐射量包括:电磁辐射感应单元距离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中心位置越近,则参与加权平均计算时所对应的权重值越大。
另外,时分双工是一种通信系统的双工方式,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移动通信目前正向第三代发展,中国于1997年6月提交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草案(TD-SCDMA),其TDD模式及智能天线新技术等特色受到高度评价并成三个主要候选标准之一。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FDD模式一统天下,TDD模式没有引起重视。但由于新业务的需要和新技术的发展,以及TDD模式的许多优势,TDD模式将日益受到重视。
时分双工的工作原理如下:TDD是一种通信系统的双工方式,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分离接收与传送信道(或上下行链路)。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和传送是在同一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用保证时间来分离接收与传送信道;而F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接收和传送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用保证频段来分离接收与传送信道。
采用不同双工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特点与通信效益是不同的。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下行信道用同样的频率,因而具有上下行信道的互惠性,这给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带来许多优势。
在TDD模式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信息的传输可以在同一载波频率上进行,即上行链路中信息的传输和下行链路中信息的传输是在同一载波上通过时分实现的。
最后应注意到的是,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设备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设备中,也可以是各个设备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集成在一个设备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设备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设置在台式电脑上,用于接收来自时分双工通信链路的网络数据;
使用病毒检测设备,位于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的附近,与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网络数据执行病毒类型分析,以获得相应的现场病毒类型;
使用类型分析设备,与所述病毒检测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现场病毒类型为台式电脑本地缺乏应对措施的类型时,发出网络下载指令;
使用防辐射启动设备,分别与辐射解析设备和辐射屏蔽板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电路板整体辐射量超过限量时,升起所述辐射屏蔽板以实现对所述集成电路板的电磁屏蔽操作;
使用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分别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在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的排列形状与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外形相匹配,每一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用于感应其所在位置的电磁辐射量以作为当前电磁辐射量输出;
使用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分别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所在的集成电路板上,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的排列形状为W字形,每一个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其所在集成电路板的位置处的压力值以作为当前压力值输出;
使用辐射解析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分别与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分别输出的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并对所述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执行加权平均运算以获得电路板整体辐射量;
使用压力辨识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个压力检测单元分别输出的多个当前压力值,并对所述多个当前压力值执行均值运算以获得电路板压力值;
使用本端测量设备,与病毒检测设备连接,设置在病毒检测设备的一侧,用于对病毒检测设备所在环境的热量进行测量动作,以获得对应的本端热量数值;
使用远端测量设备,设备在病毒检测设备的远端,与类型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对类型分析设备所在环境的热量进行测量动作,以获得对应的远端热量数值;
使用距离测量设备,包括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和嵌入式处理芯片,所述红外接收单元和所述嵌入式处理芯片设置在所述本端测量设备上,所述红外发射单元设置在所述远端测量设备上,以用于基于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红外信号以及所述红外接收单元接收红外信号的间隔时间确定所述本端测量设备和所述远端测量设备之间的距离以作为设备间距输出;
使用热量评估设备,与所述距离测量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所述设备间距确定所述本端测量设备的本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以及所述远端测量设备的远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还用于基于所述本端热量数值、所述本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所述远端热量数值和所述远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确定病毒检测设备的设备内部热量;
其中,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与热量评估设备连接,用于通过时分双工通信链路向配置服务器请求配置策略以获得加密后的配置策略,并对所述加密后的配置策略进行解密操作;
其中,在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中,所述配置策略用于基于所述设备间距确定所述本端测量设备的本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以及所述远端测量设备的远端热量数值的影响因子;
其中,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还与所述类型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网络下载指令时,基于所述现场病毒类型从网络上下载应对杀毒程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包括时分双工接收单元和时分双工发送单元,所述时分双工接收单元和所述时分双工发送单元共用同一供电输入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分双工通信设备还包括加解密单元,分别与所述时分双工接收单元和所述时分双工发送单元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在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的排列形状与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外形相匹配包括:在所述病毒检测设备的外形的每一个顶点位置设置一个对应的电磁辐射感应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辐射解析设备中,接收所述多个电磁辐射感应单元分别输出的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并对所述多个当前电磁辐射量执行加权平均运算以获得电路板整体辐射量包括:电磁辐射感应单元距离病毒检测设备的内部中心位置越近,则参与加权平均计算时所对应的权重值越大。
CN201910019542.6A 2019-01-09 2019-01-09 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 Pending CN1097144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9542.6A CN109714426A (zh) 2019-01-09 2019-01-09 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9542.6A CN109714426A (zh) 2019-01-09 2019-01-09 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4426A true CN109714426A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59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9542.6A Pending CN109714426A (zh) 2019-01-09 2019-01-09 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44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0831A (zh) * 2019-01-14 2020-04-10 孙兴珍 网络数据即时更新机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2709A (zh) * 2004-12-15 2005-06-29 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信息安全的计算机系统
CN101668410A (zh) * 2009-09-25 2010-03-10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发热模块的散热系统
US20150313045A1 (en) * 2014-03-13 2015-10-29 Huawei Device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hielding Member Production Method
CN107612933A (zh) * 2017-10-20 2018-01-19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型计算机网络病毒防御系统
CN107612654A (zh) * 2017-08-09 2018-01-19 范旭升 网络定向屏蔽系统
US20180070482A1 (en) * 2016-09-07 2018-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tructure for shielding magnetic force
CN107832613A (zh) * 2017-11-25 2018-03-23 四川兴昌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病毒处理方法
CN108321533A (zh) * 2018-01-17 2018-07-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电子装置
CN108742033A (zh) * 2018-05-29 2018-11-06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水杯的水温测量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2709A (zh) * 2004-12-15 2005-06-29 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信息安全的计算机系统
CN101668410A (zh) * 2009-09-25 2010-03-10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发热模块的散热系统
US20150313045A1 (en) * 2014-03-13 2015-10-29 Huawei Device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hielding Member Production Method
US20180070482A1 (en) * 2016-09-07 2018-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tructure for shielding magnetic force
CN107612654A (zh) * 2017-08-09 2018-01-19 范旭升 网络定向屏蔽系统
CN107612933A (zh) * 2017-10-20 2018-01-19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型计算机网络病毒防御系统
CN107832613A (zh) * 2017-11-25 2018-03-23 四川兴昌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病毒处理方法
CN108321533A (zh) * 2018-01-17 2018-07-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电子装置
CN108742033A (zh) * 2018-05-29 2018-11-06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水杯的水温测量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0831A (zh) * 2019-01-14 2020-04-10 孙兴珍 网络数据即时更新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o et al. Enabling multi-functional 5G and beyond user equipment: A survey and tutorial
JP7185084B2 (ja) 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通信デバイス、同通信デバイスに実装されるモジュール、及び同通信デバイスにおけるビーム制御の方法
EP2375260B1 (en) Locating a source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s from a licensed user of a licensed spectral resource
EP4024741A1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ribe et al. A technical review of wireless security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oftware defined radio perspective
US20180115905A1 (en) Licensed shared access architecture with spectrum sensing
Zhang et al. An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based in-band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mode selection
Wu et al. Review of the EMC Aspects of Internet of Things
Popoola et al.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spectrum sensing implementation using an automatic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detection method with a 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
Liang et al. {RF-Chord}: Towards deployable {RFID} localization system for logistic networks
CN109714426A (zh) 网络程序自动下载方法
CN105450863B (zh) 一种多重防护的终端
Muhammad et al. Stochastic geometry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 in coexisting sub-6 GHz and millimeter wave networks
CN107359958B (zh) 捷变频智能干扰机
US20230130264A1 (en) Sensing beam determin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Zhang et al. Opportunistic Wiretapping/jamming: A new attack model in millimeter-wave wireless networks
Sun et al. BIFROST: Reinventing WiFi signals based on dispersion effect for accurate indoor localization
US11985530B2 (en) Technologies for proximity sensing with configured gaps
Liu et al. LoPhy: A Resilient and Fast Covert Channel over LoRa PHY
CN105429717B (zh) 一种卫星通信感知频谱技术中的能量检测方法
Hussain et al. Mimo ota testing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drs in reverberation chamber [measurements corner]
CN111427585A (zh) 网络程序自动下载平台
Chen Investigation of primary user emulation attack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Steele II et al. 5g networks security: Attack detection using the j48 and the random forest tree classifiers
Zeng et al. Effectively resolving de-sense issues in practical wireless system design: An EMC engineer's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in Juanfen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review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in Juanfen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Priority in Review Procedure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