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6813B -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6813B
CN109706813B CN201910112160.8A CN201910112160A CN109706813B CN 109706813 B CN109706813 B CN 109706813B CN 201910112160 A CN201910112160 A CN 201910112160A CN 109706813 B CN109706813 B CN 1097068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layer
slope
pip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21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06813A (zh
Inventor
俞祁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6813A/zh
Priority to RU2019135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RU2720546C1/ru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6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6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E01C3/0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foundations from destructive influences of moisture, frost or vib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管道式空心调控层铺设于路基坡面,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两端分别靠近路基坡面的坡面顶部及坡面底部。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具有对应于靠近坡面顶部的第一通风口及对应于靠近坡面底部的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连通于第二通风口,以形成从坡面顶部至坡面底部及/或坡面底部至坡面顶部的双向换流通道,以加快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内的空气对流从而对路基坡面进行降温,管道式空心调控层为多条空心管平行设置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

Description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冻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背景技术
冻土是一种温度低于0℃且含有冰的土岩,冻土的力学强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改变:温度越低其强度越大,温度低于-1.5℃时,其瞬时抗压强度与一般岩石相当;而温度高于-0.5℃至0℃时,其抗压强度相当于一般土块、甚至基本丧失。因此,为保证寒区重大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我国寒区科学工作者立足国情,围绕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在以“冷却路基”科学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各种调控路基温度场的工程措施开展了系统的科学实践。其中,路基坡面调控是其中关键内容之一。
目前,为应对太阳辐射对路基坡面的加热作用,为满足冻土路基力学稳定性、热学稳定性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破解“阴阳坡效应”(“阴阳坡效应”指路基阳坡吸热量大于阴坡吸热量,由此导致阳坡下部对应的冻土始终处于更加快速的退化或融化过程中,而阴坡则保持相对稳定或缓慢的退化过程。并由此造成阴坡、阳坡对应冻土退化速率的差异,以及导致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差异)对路基稳定性的威胁,主要提出了遮阳板路基、块石(碎石)护坡路基以及空心块护坡等冻土路基调控措施,其中,申请人提出的专利技术(“用于保护多年冻土路基坡面的混凝土空心块”,专利号200510065341.8)空心块护坡措施(在路基坡面顺序、层叠放置一定厚度的预制混凝土空心块)兼具前两者的优点,在降温、稳定性方面效果更佳。
但是,空心块护坡措施具有以下缺点:(1)在施工现场得靠人工一块一块排放,先成排再成列最后层层堆叠,操作繁琐、效率低下;(2)由于是人工排放堆叠,难以保证空心块的绝对整齐和对正,经常会出现中间空心块相互的错位,导致空心块中心气流通道的狭窄或堵塞,影响通风对流换热效能;(3)施工时不准确考究整个空心块护坡措施在路肩端通风口的位置,凭感觉随意放置,通常使得空心块内部空气的束流量较少、流动过程缓慢,而且通常只存在从坡脚向上到路肩的空气流动过程,由此导致对流换热作用不强;(4)由于内部空气流速较慢,随着流经换热空气的不断吸热,空气温度存在由路基坡脚至破顶不断增加的现象,即存在整体调控层温度差异性较大的现象,不利于路基地温场的整体调控。
特别是在当今高速公路路基幅面更宽、黑色路面吸热量更大等情况下,面对路基更为强烈的吸热和复杂的传热过程,现有措施的降温效能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亟待降温效能更为突出的坡面调控措施的出现。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针对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中,所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铺设于路基坡面,所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两端分别靠近路基坡面的坡面顶部及坡面底部,所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具有对应于靠近所述坡面顶部的第一通风口及对应于靠近所述坡面底部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风口,以形成从所述坡面顶部至所述坡面底部及/或所述坡面底部至所述坡面顶部的双向换流通道,以加快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内的空气对流换热从而对路基坡面进行降温,所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为多条空心管平行设置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
上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中,所述多条空心管沿第一方向铺设于所述路基坡面上,每一所述空心管具有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的集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管口的集合形成所述第二通风口。
上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中,位于底层的至少一所述空心管的所述第一管口及/或所述第二管口上分别设置有风门。
上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中,位于底层的至少一所述空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上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中,还包括聚冷结构,设置于位于底层的至少一所述空心管内,所述聚冷结构吸收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内的升温。
上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中,所述聚冷结构包括:
底盘,沿所述空心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空心管的底部;
多个隔断,沿所述空心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盘上,当有液体流入所述空心管内时,所述液体被阻挡于相邻的二个所述隔断之间,所述液体在所述空心管内的对流换热过程中通过液面蒸发、相变吸热降低所述空心管的底面的温度;或当空气温度降低时所述液体吸收冷能,当温度升高时,所述液体释放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内的升温。
上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中,所述聚冷结构包括多个蓄能体,沿所述空心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空心管内,当温度降低时所述蓄能体吸收冷能,当温度升高时,所述蓄能体释放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内的升温。
上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中,所述蓄能体包括:
壳体;
液态蓄能介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当温度降低时所述液态蓄能介质吸收冷能,当温度升高时,所述液态蓄能介质释放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内的升温。
上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中,各条所述空心管之间通过固定件及定位件进行连接。
上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上方的导风板组件,以加强所述多条空心管内的空气流动。
上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中,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坡面顶部上;
导风板,装设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导风板具有一倾斜角度。
以上方案在普通高度路基和高填方路基上均适用,不过,很显然,如果将上述方案实施在高填方路基上,则意味着使用大量的空心管、施工成本高,基于此,考虑到高填方路基具有以下特殊性:路基两侧坡面的面积已经开始超过了黑色路面的面积,并随着路基高度的增加,路基两侧坡面在整个路基外表面的占比越大。由于路基填土的热阻作用,路面距离路基底部越远,路面吸收的热量越难于传递到路基的底面,而同时路基吸热的热量更多来自于路基靠下的坡面。因此,在路基主要吸热传热部位进行温度调控,可以达到更高的性价比。
本发明针对于现有技术其功效在于:
1、本发明突出形成了反向风向条件下路基坡面的新型对流换热机制,重点解决了冬季路基阳坡坡面调控措施换热效能低下,以及“阴阳坡效应”长期困扰和威胁冻土道路工程稳定性的难题。本发明中,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第一通风口(称作上风口)的最高点距离路面-90~150cm,意味着部分或全部上风口能够有效拦截、疏导流速相对较高的反向风场空气,从而形成反向风场条件下空心调控层的对流换热过程。面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冬季基本为反向风向条件、且风速相对更大,本发明使得冬季的低温环境得到了充分利用,达到大幅降低路基阳坡温度的效能,为从根本上解决路基“阴阳坡效应”找到了出路。
2、在正向风场、反向风场不同条件下,本发明均能实现路基坡面对流换热过程,使得空心调控层内存在空气从路基坡脚到路肩或者路肩到坡脚的对流换热过程,从而形成双向对流换热机制。正是由于该机制的形成,使得路基阳坡、阴坡的热边界条件基本接近或相同,彻底改变以往阳坡、阴坡坡面年均温差可以达到3~8℃、夏季最大温差达到约10~20℃的不利条件。另外,在实际工程中,路基调控机构多设置在阳坡一侧,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冬季或是环境气温较低情况下降温效能的提高更加显著。由此彻底解决“阴阳坡效应”对路基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为提高路基稳定性奠定坚实基础。显著改变了已有坡面调控工程措施缓慢对流换热条件下,沿坡面温差过大、温度调控难以均匀等困局。
3、对流换热效能的提升还源于本发明以下特性:本发明的特点在于空心调控层的空心管一体结构,意味着空气对流通道整体化、通透化,较以往措施得到了全面加强。由此,调控层内空气流量增加、流经时间缩短,大幅提高了对流换热效能。
现场发烟气流测试试验显示,对于路基坡面铺设双层管道空心调控层、上风口最低点与路面平齐、管径25cm的工况(参考图1),在正向风向、反向风向条件下,发烟物体距离管口远30cm、高15cm位置,散发烟雾100%全部流经空心调控层;其它风向条件,约有90~100%均可流经空心调控层。而相比其它工程措施,以其中稳定性和效能最好的混凝土空心块护坡为例,在正向风向条件下,仅有<10%部分流经部分空心块层,且大部分集中在空心块层的下半部分,并随高度增加烟雾不断从空心块接缝中散出。反向风场、其它风场条件利用率基本为零。
现场实践证明,由于空心调控层通畅性的形成和大幅提高,不仅正向、反向风场可被利用,更大比例、不同角度的斜向风场条件也可被充分利用,也可用于坡面的调控层内的对流换热过程。由于实体结构特征的类似,使得类似结构特征对风场的利用以及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明显可预见的一样或者类似,因此,上述试验结论同样适用于本发明中其它实施方式。
因此,本发明基本做到了全风场条件下坡面的对流换热和调控。而其它措施所能利用的风场条件,主要为正向风场条件,其它风场条件基本不能利用。正是由于上述空心调控层对流换热效能的大幅提升和显著优点,也就使得路基坡面的降温效能大幅提升的目标得以实现。
4、对于高填方路基,采用只是在下部的大部分坡面设置管道式空心调控层,优点在于,既充分利用了路基的传热特性和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通风特性,同时最大程度节约了材料的使用,达到高性价比。模拟计算显示,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通风特性在高度达到4m以后,由于坡脚到路肩方向调控层内“烟囱效应”的存在和显著加强(不考虑反向风场的利用问题),通风量等通风和换热特性保持稳定,且通风和换热能够满足高路基的降温需要。
5、本申请的特点是通过坡面快速实施,对整个路基坡面进行整体降温;同时,路基坡面是铁路最为主要的传热通道,即本申请可以在铁路路基工程传热最为重要的位置,实现效能最突出的降温,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拟计算表明通过本申请措施的实施,铁路冻土路基在青藏高原未来50年环境温度升高2.6℃的情景下,冻土基础始终保持在-3.0℃的负温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冻土路基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聚冷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聚冷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以六边形形状空心管为例聚冷结构与空心管组合关系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聚冷结构与空心管组合关系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路基P
路基坡面、阳坡P1
坡面顶部P2
阴坡P3
坡面底部P4
第一通风口K1
第二通风口K2
空心管11
第一管口111
第二管口112
透气孔113
导风板组件2
支架21
导风板22
倾斜角度θ
风门3
底盘41
隔断42
蓄能体43
壳体431
液态蓄能介质432
第一方向X
具体实施方式
兹有关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及技术说明,现以一较佳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被解释为本发明实施的限制。
申请人研究发现,(1)青藏公路所处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虽然风向多变,但在年季变化过程中,特别是冬季,多数存在由阴坡P3到阳坡P1方向的空气流动过程,即存在由公路一侧到另一侧、翻越公路的风场,即反向风场;(2)在该风场的空气流动过程中,由于路基在整体风场中对流动空气的阻挡和挤压作用,使得空气在翻越公路过程中于近路面P2附近的风速显著增大;(3)风速增大的流动空气,在翻越公路并经路肩顶点后,由于下降坡面产生的空气负压区会导致下降气流和绕流现象的存在,受空气惯性作用,此时风速依然较大,在强风速条件下最大作用深度可达路面以下约-100cm的位置。因此,空气流经路肩顶点以后,风速相对较大范围可达路面高度(竖直高度)约-100cm~150cm范围(称作高流速区域)。
结合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填筑实践情况,路基高度基本以4m为界限,4m以下(含)为普通高度路基,4m以上为高填方路基(简称高路基)。在工程实际中,多年冻土区青藏公路的路基高度基本为2.5~3m,青藏铁路基本为4~5m。
由于空气流动的驱动力为空气的压力差,空气压力又进一步由静压、动压组成。其中,静压是空气静止条件下的压力,或背景压力,对空间开放、高度一定(如50m高度范围内)的空气而言,大气静压基本相同;动压则是空气运动条件下通过动能产生的压力。如果在空气流动的途中设置障碍物,如本发明按照上述条件设置的通风换热层的路基上风口,就会在障碍物的表层产生压力,即在障碍物的前端和末端就会产生压力差,即空气动压差。对本发明所述的普通路基、或高路基涉及的高度范围,在通风换热层的上端设置在路肩附近、或高于路肩的条件下,通风换热层的上下端的动压差始终存在、且基本相同,并不随路基高度而改变。同时,该动力差足以驱动空气在本发明空气调控层内快速流动和换热。因此,上文所述的风场特征在这两种高度路基上均适用。
在野外现场,空气温度始终低于地表温度,理论上坡面调控措施的降温机制不仅在于遮挡太阳辐射对于坡面的加热作用,更在于遮阳板下空气的流动过程对坡面的降温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未曾将上述风场特征准确地联系到坡面调控措施的设计和应用中,使得整体降温效能低下。而本发明特有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结构和位置设置,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现场风场条件,显著提高降温效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适用于普通高度路基和高填方路基。请参照图1-图2,图1为本发明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如图1-图2所示,空心调控层沿第一方向X铺设于路基坡面P1上,所述路基坡面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坡面顶部P2及坡面底部P4,所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具有对应于靠近所述坡面顶部P2的第一通风口K1及对应于靠近所述坡面底部P4的第二通风口K2,所述第一通风口K1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风口K2,以形成从所述坡面顶部至所述坡面底部及/或所述坡面底部至所述坡面顶部的双向换流通道,以加快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内的空气对流从而对路基坡面进行降温,所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为多条空心管11平行设置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
所述空心管11的第一管口111的集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K1,所述空心管11的第二管口112的集合形成所述第二通风口K2。
其中以第一通风口K1的最高点距离路面-90~150cm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将空心调控层第一通风口K1最高点设置于距离坡面顶部P2接近-90~150cm的位置,意味着将其部分或全部第一通风口K1设置在近路面空气流速相对较高的高流速区域,使得第一通风口K1处于高流速区域的部分能够有效拦截、疏导流速相对较高的反向风场空气。
考虑到风向变化过程和靠近路面风速增加特点,对于第一通风口K1最高点比坡面顶部P2高出0~150cm的情况,能够显著增加空心调控层内部对流换热空间(主要指处于高流速区域的空心管11内部空间)中空气的流速和流量,进而使从路基坡脚到路肩、路肩到坡脚的空气能够有效、有力地发挥通风透气的降温作用。
对于第一通风口K1最高点比坡面顶部P2降低-90~0cm的情况,在风向为反向(坡面顶部至坡面底部)时,由于下降坡面产生的空气负压区会导致下降气流和绕流现象的存在,使得这部分空气也可以流经对流换热空间起到降温作用。可见,这种低于路面-90~0cm的设置方式也能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同时还能节省工程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一通风口K1最低点设置为距离路面等于或者大于-100cm,以使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第一通风口K1全部处于高流速区域,当然,也可以将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第一通风口K1最低点设置为与路面大致平齐,比如距离路面±10cm以内以上,以实现最为显著的降温效果。
本发明管道式空心调控层不仅能够有效利用风向垂直于公路走向的反风场条件,还能够对风向斜切公路走向的反风场条件进行良好利用,由此基本达到全风场条件的利用。
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未曾将上述风场特征准确地联系到坡面调控措施的设计和应用中,使得整体降温效能低下。比如,遮阳板措施,受高原极端条件限制,净空设置较低,第一通风口K1不能完全开放,否则在大风条件下极易造成遮阳板的撕裂;块(碎)石护坡措施,调控块石层为松散结构,通透结构;空心块措施,为多段松散拼接,完整性和通透性差,这些都不具本专利特有的管壁一体和上端、下端通透结构,都难以有效拦截和利用反向风场。
上述空心管11为一体结构,即其内部用于对流换热的空间一通到底、管壁完整、完全通透,能够保证空气的通畅流动,特别是加上本发明有效利用了反向风场条件下近路面风速增大的特点,使得反向风向条件下空心管11内的空气流速较天然场更大,由此进一步突显双向换热机制的功效。此外,空心管11一通到底的一体化设置一方面使得施工步骤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保证了其内部用于对流换热空间的顺畅性、增强对流换热作用。
对于空心管11两端,可以是不加任何控制部件的裸端口,简单、省事。实施时,空心管11管壁厚度可以为5mm~30mm,口径(所在圆直径)可以为5cm~40cm,进一步地,空心管11可以为薄壁、大口径空心管,大口径对流换热通道的形成,进一步保证了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内空气流动过程的通畅性,并使得空气流速大为增加。由于管道式空心调控层位于路基坡面以上,无荷载作用,其管壁厚薄仅需要满足成型后自身和施工人员踩踏力学稳定性即可。因此采用薄壁结构不仅能够节省材料费用,同时为每个空心管11通风截面占比的提高提供贡献。另外,空心管11可以由混凝土、金属或者塑料制成,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菱形等形状。
进一步地,空心管11可以由管状水泥布壳层经立体化成型、浇水、固化成型制得的水泥空心管。水泥布壳层由水泥布制成,水泥布(或水泥毯、水泥毡)是一种三维织物与水泥混料充分结合的结构,其在遇水前具有一般织物柔软、可折叠等特性,在浇水和饱水后能够快速固结成型。未浇水之前由水泥布制成的水泥布壳层可以是对应单根空心管,也可以是对应多根并排连体的空心管。水泥布的应用方便运输和装卸、运输成本低,施工过程简单、快速、高效。更多详细内容参见申请人之前申请的并且已公布的专利申请即可(申请号201810443498.7,名称“一种冻土路基坡面的降温结构以及降温用的空心层叠结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空心调控层为多层结构、第一通风口K1部分(至少也有10cm)处于高流速区域时,处于下层的空心管11有可能无法有效拦截、疏导反风场空气,但是,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空心调控层的层数不多而且空心管11的口径不是很大,处于上层的空心管11通过对流换热产生的降温作用能够往下传递,而且下层空心管11内也不是完全无流动空气,因此,纵使是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空心调控层仍能实现良好的坡面降温效果。
相较单层结构,多层结构具有更好的阻挡二次辐射(空心调控层顶层被太阳辐射加热后、顶层通过辐射对内部、或底面的加热过程),越靠近坡面的层内温度越低。显然,对于同样是空心调控层整个第一通风口K1全部处于高流速区域的情况,多层结构具有更好的路基坡面降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第二通风口K2设在坡脚附近,视情况可以直接设置在坡脚位置,或者可以将第二通风口K2向坡面底部P4延伸0~3m,后者能够更好、更大范围的降温。
进一步地,空心调控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K1上方的导风板组件2,以加强所述多条空心管11内的空气流动。其中,所述路基坡面P1的一端连接于坡面顶部P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组件2还包括:支架21及导风板22,支架21设置于所述坡面顶部P2上;导风板22装设于所述支架21上,且所述导风板22具有一倾斜角度θ,倾斜角度θ为导风板22与垂线的夹角,其范围为0°~30°。导风板22与空心管11或者遮阳板内的空气流动过程相匹配,它的挡风、导风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空心调控层对流换热空间中流动空气的束流量并且加快加强空气的流动过程。另,导风板22不仅起到导风作用,同时也具有交通的防护作用:本发明的导风板22可以结合现有高速公路防护栏,略加改进即可实现。同时,由于本发明坡面防护机构高于路面,且位于导风板22后面,进一步增强了导风板22的公路防护安全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导风板组件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取消导风板组件2。
请参照图3-图5,图3为本发明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聚冷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聚冷结构的侧视图。图3-图5所示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与图2所示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相同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了,现将不同部分说明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式空心调控层中位于底层的至少一所述空心管11的所述第一管口111及所述第二管口112上分别设置有风门3。风门3用于自动或者手动控制端口开度,以精确控制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降温作用。只要是在需要空心管11通风、发挥对流换热作用时,空心管11两端均为开口即可。风门3可以为机械感应式风门,也可以为智能感应风门。更多详细内容参见申请人之前申请的并且已公布的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20205154.9,名称“一种弹簧平衡式调控路基对流换热的结构”;申请号201620594519.1,名称“一种智能高效调控路基对流换热的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口111及所述第二管口112上分别设置有风门3,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在所述第一管口111或所述第二管口112上设置风门3。
进一步地,位于底层的至少一所述空心管11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13,风门3用于自动控制端口白天关闭,夜间打开。夜间风门3开启后,底层的空心管11内部存在较为强烈的对流换热过程,同时通过透气孔111,管外空气和土体表面也可以进行对流换热过程。
再进一步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还包括聚冷结构,设置于位于底层的至少一所述空心管11内,所述聚冷结构吸收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11内的升温。需要说明的是,当管道式空心调控层为多层结构时,上层的空心管11还可为底层的空心管11起到遮阳的作用。同时,图3与图2所示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均为两层,但本发明并不对层数进行限制,需要说明的是,位于底层的空心管11上再紧密排列铺设至少一层空心管11,从而形成底层聚冷、上层通风层的双层、或多层堆叠结构。
其中,聚冷结构包括:底盘41及多个隔断42;底盘41沿所述空心管1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空心管11的底部;多个隔断42沿所述空心管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盘41上,当有液体流入所述空心管11内时,液体被阻挡于相邻的二个隔断41之间,在管内对流换热过程中通过液面蒸发、相变吸热降低空心管11的底面的温度;或当空气温度降低时所述液体吸收冷能,当温度升高时,所述液体释放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11内的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液体为雨水,当空气温度低于0℃时所述雨水吸收冷能转化为固体,当温度高于0℃时,所述雨水释放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11内的升温。但本发明并不对液体的材质进行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向空心管11中直接注入液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聚冷结构包括多个蓄能体43,沿所述空心管1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空心管11内,当夜间温度降低时所述蓄能体43吸收冷能,当白天温度升高时,所述蓄能体43释放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内的升温。其中,所述蓄能体包括:壳体431及液态蓄能介质432;液态蓄能介质432设置于所述壳体431内,当夜间温度降低时所述液态蓄能介质432吸收冷能,当白天温度升高时,所述液态蓄能介质432质释放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11内的升温。
需要说明的是,蓄能体为常见封闭容器,壳体为塑料、或橡胶、金属中的一种。液态蓄能介质为水分、或盐水,通过于壳体中填充不同的液态蓄能介质还可起到调节空心管内问题的功效。隔断可以拦截途经空心管11的降雨。
在实施过程中,在底层的空心管11和上层的空心管11全部铺设完成后,随后在底层的空心管11内部放置聚冷结构。同时,底盘41与空心管1内壁进行粘接闭合,由此使得路基的降雨和汇水流经底盘41。
实施时,空心管11的管壁厚度可以为5mm~30mm,口径(所在圆直径)可以为5cm~40cm,进一步地,空心管11可以为薄壁、大口径空心管,大口径对流换热通道的形成,进一步保证了调控层内空气流动过程的通畅性,并使得空气流速大为增加。由于空心调控层位于路基坡面以上,无荷载作用,其管壁厚薄仅需要满足成型后自身和施工人员踩踏力学稳定性即可。因此采用薄壁结构不仅能够节省材料费用,同时为每个通风管通风截面占比的提高提供贡献。另外,空心管11可以由混凝土、金属或者塑料制成,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菱形等形状。空心管11在成型过程中,或成型后在其管壁按照顺序密集开设透气孔113。
可以理解的是,为保证整个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稳定性和空心管间的紧密性,在空心管11并排固定形成空心调控层的过程中,管道式空心调控层边缘位置以及各空心管11间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定位件(图未示)和固定件(图未示),当然,如果空心管11重量足够大,比如混泥土管,各空心管11可考虑简单堆叠即可。
请参照图6-图7,图6为以六边形形状空心管为例聚冷结构与空心管组合关系横截面示意图;图7为聚冷结构与空心管组合关系侧视示意图。
请参照图8及图9,在多层结构中,各第一通风口11形成的集合要有利于进风,比如,各空心管11的第一管口111的端面可以相互错位,参考图1和图3所示那样上层空心管超过下层空心管,也可以相互平齐,参考图8示出的垂直路面平齐或者图9示出的倾斜于路面平齐,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具体设置方式即可。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阴阳坡效应”路基阳坡P1吸热量大于阴坡P3吸热量,坡面调控措施重点在于阳坡P1上的降温,即实际应用中坡面降温机构大多设置在路基阳坡P1坡面;当然,也会存在路基阴阳两侧均设置坡面降温机构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由于路面宽度足够宽,两侧坡面降温机构的降温作用互不影响。
此外,针对高填方路基,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两种结构和设置方式,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结构参考上述相关内容,其第一通风口K1最高点在坡面的设置方式具体如下:一种是针对路基高度在4m以上的冻土路基,可以将所述空心调控层的第一通风口K1的最高点设在路基高度4m处。另一种是针对路基高度在5m以上的冻土路基,可以将空心调控层的第一通风口K1的最高点设在路基高度80%~90%位置处。
综上所述,本发明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以增强降温效能,为破解“阴阳坡效应”对路基稳定性构成的重要威胁、有效解决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修筑难题找到有效解决途径。同时在日气温变化过程中,通过有效聚集夜间冷能而高效降低路基温度的结构。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铺设于路基坡面,所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的两端分别靠近路基坡面的坡面顶部及坡面底部,所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具有对应于靠近所述坡面顶部的第一通风口及对应于靠近所述坡面底部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风口,以形成从所述坡面顶部至所述坡面底部及/或所述坡面底部至所述坡面顶部的双向换流通道,以加快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内的空气对流换热从而对路基坡面进行降温,所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为多条空心管平行设置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所述管道式空心调控层还包括聚冷结构,设置于位于底层的至少一所述空心管内,所述聚冷结构吸收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内的升温,所述聚冷结构包括:
底盘,沿所述空心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空心管的底部;
多个隔断,沿所述空心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盘上,当有液体流入所述空心管内时,所述液体被阻挡于相邻的二个所述隔断之间,所述液体在所述空心管内的对流换热过程中通过液面蒸发、相变吸热降低所述空心管的底面的温度;或当空气温度降低时所述液体吸收冷能,当温度升高时,所述液体释放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内的升温;
多个蓄能体,沿所述空心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空心管内,当温度降低时所述蓄能体吸收冷能,当温度升高时,所述蓄能体释放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内的升温,所述蓄能体包括:
壳体;
液态蓄能介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当温度降低时所述液态蓄能介质吸收冷能,当温度升高时,所述液态蓄能介质释放冷能以抵抗所述空心管内的升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空心管沿第一方向铺设于所述路基坡面上,每一所述空心管具有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的集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管口的集合形成所述第二通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特征在于,位于底层的至少一所述空心管的所述第一管口及/或所述第二管口上分别设置有风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特征在于,位于底层的至少一所述空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特征在于,各条所述空心管之间通过固定件及定位件进行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上方的导风板组件,以加强所述多条空心管内的空气流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坡面顶部上;
导风板,装设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导风板具有一倾斜角度。
CN201910112160.8A 2018-09-05 2019-02-13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Active CN109706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RU2019135164A RU2720546C1 (ru) 2018-09-05 2019-11-01 Пустотелый регулирующий слой канального типа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откоса земляного полотна из мерзлого грунт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9654.1A CN109137661A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CN2018110296541 2018-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6813A CN109706813A (zh) 2019-05-03
CN109706813B true CN109706813B (zh) 2024-03-22

Family

ID=6482687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9654.1A Pending CN109137661A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CN201910112160.8A Active CN109706813B (zh) 2018-09-05 2019-02-13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CN201920193193.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836711U (zh) 2018-09-05 2019-02-13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9654.1A Pending CN109137661A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93193.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836711U (zh) 2018-09-05 2019-02-13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09137661A (zh)
RU (1) RU2720546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7661A (zh) * 2018-09-05 2019-01-04 俞祁浩 一种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CN111155387A (zh) * 2020-01-03 2020-05-15 广西大学 寒区路基边坡通风遮阳结构
CN111851537A (zh) * 2020-08-06 2020-10-30 兰州中科寒区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的降温组块
CN112342858A (zh) * 2020-10-27 2021-02-09 东南大学 多年冻土区预制空心板基层路面结构
CN115075281B (zh) * 2022-07-26 2023-10-31 西南石油大学 可减缓冻土热扰动的cfg桩-筏板复合地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6145486B (zh) 2023-01-17 2023-07-14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气流增强型路基通风结构、复合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6716767B (zh) * 2023-06-06 2023-12-15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一种用于多年冻土路桥过渡段病害整治的一体化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40345A1 (ru) * 1987-05-25 1995-04-30 Тындинская мерзлотная станция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Покрытие откоса землян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CN2709526Y (zh) * 2004-02-27 2005-07-1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用于治理涎流冰的保温罩
CN205557218U (zh) * 2016-03-17 2016-09-07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对流调控全壁通风透气式冻土通风路堤结构
CN108316082A (zh) * 2018-05-10 2018-07-24 俞祁浩 一种冻土路基坡面的降温结构以及降温用的空心层叠结构
CN109706813A (zh) * 2018-09-05 2019-05-03 俞祁浩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139176A1 (ru) * 1983-09-19 1995-10-27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Покрытие откоса земляного полотна
SU1446217A1 (ru) * 1985-10-21 1988-12-23 Хабаров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Защитное покрытие откосов
RU72492U1 (ru) * 2007-12-14 2008-04-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Инжиниринговый центр "Ямал" (ООО ИЦ "Ямал") Дорожная насыпь на вечной мерзлоте
RU2443828C1 (ru) * 2010-06-09 2012-02-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ибир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дорож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СибАДИ)" Земля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на многолетнемерзлых грунтах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возведения с укреплением основания в районах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я вечной мерзлот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40345A1 (ru) * 1987-05-25 1995-04-30 Тындинская мерзлотная станция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Покрытие откоса землян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CN2709526Y (zh) * 2004-02-27 2005-07-1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用于治理涎流冰的保温罩
CN205557218U (zh) * 2016-03-17 2016-09-07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对流调控全壁通风透气式冻土通风路堤结构
CN108316082A (zh) * 2018-05-10 2018-07-24 俞祁浩 一种冻土路基坡面的降温结构以及降温用的空心层叠结构
CN109706813A (zh) * 2018-09-05 2019-05-03 俞祁浩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6711U (zh) 2019-12-24
CN109137661A (zh) 2019-01-04
RU2720546C1 (ru) 2020-05-12
CN109706813A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6813B (zh)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降温的管道式空心调控层
CN101736715A (zh) 道路集热与融雪化冰释热的能量梯级系统
CN202587959U (zh) 一种采用相变蓄热墙体的组合日光温室
RU2768813C1 (ru) Охлаждающий модуль для откоса насыпи из мерзлого грунта
CN101818471A (zh) 一种透壁通风管-块碎石层降温隔热复合路基在宽幅道路中的应用
CN201221044Y (zh) 一种倒“t”形高效通风管路基
CN101289830A (zh) 带烟囱的管道通风路基
CN106234076B (zh) 一种日光温室微热管阵列蓄热墙体
CN2835328Y (zh) 通风混凝土板与块碎石层聚冷路基
CN103233410A (zh) 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透水沥青水泥混凝土地面结构
CN203270407U (zh) 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透水沥青水泥混凝土地面结构
CN208415018U (zh) 一种冻土路基降温用的预制块以及冻土路基复合结构
CN109505208A (zh) 一种用于冻土路基降温的预制块以及冻土路基复合结构
CN205557218U (zh) 对流调控全壁通风透气式冻土通风路堤结构
CN205557217U (zh) 一种通风管块石间夹式自控通风管路基结构
CN205557219U (zh) 全壁通风透气式冻土通风路堤结构
CN205557223U (zh) 一种通风管-通风块降温隔热的复合路基结构
CN201420272Y (zh) 寒区工程中用的复合式通风管
CN210596837U (zh) 一种分布式太阳能高原铁路冻土地基加固装置
CN212534161U (zh) 用于冻土路基坡面的降温组块
CN108770548B (zh) 土地利用率高的夯土墙大棚
CN107201708A (zh) 一种适用于冻土区道路工程的复合蓄冷路基
CN100347382C (zh) 导热系数可变装置及其应用
US20220307202A1 (en) Unpowered anti-frost anti-heave heat gathering device and subgrade thereof
CN220413923U (zh) 一种公路热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公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