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0984A - 通信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0984A
CN109690984A CN201680088878.2A CN201680088878A CN109690984A CN 109690984 A CN109690984 A CN 109690984A CN 201680088878 A CN201680088878 A CN 201680088878A CN 109690984 A CN109690984 A CN 109690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
communication
confirmation
transmission
pd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88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0984B (zh
Inventor
叶书苹
王萍
亚历山大·W·米恩
崔洋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690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0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0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0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35Cumulative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applying to all previous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接入点(AP)与第一通信台(STA)和第二STA之间通信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第一STA和第二STA计算联合传输信息;在AP与第一STA之间建立上行链路通信;以及基于联合传输信息,与AP与第一STA之间的上行链路通信联合地、在AP与第二STA之间建立下行链路通信。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多个方面总体涉及联合下载和上载传输,包括半双工环境和全双工环境。
附图说明
结合在说明书中并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多个方面,并且与描述一起进一步用于说明这些方面的原理并使得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并使用这些方面。
图1示出了示例通信环境。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接入点(AP)。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通信台(STA)。
图4A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基于目的地的联合下行链路(DL)-上行链路(UL)传输操作。
图9A至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元件首次出现的附图一般由对应的参考标号的最左侧的(一个或多个)数字指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了很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于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透彻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理解的是,包括结构、系统和方法的这些方面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条件下实施。本文的描述和表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最有效地将他们的工作本质传递给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的常用手段。在其他实例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方法、过程、组件和电路,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这些方面。
作为概述,自干扰消除的进步已经使得无线设备能够全双工(FD)地进行通信,即在相同频带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由于强发送(Tx)回声(echo),无线设备可以在正交的频率/时间资源上进行发送和接收。回声消除的进步现在可以成功地抑制Tx回声(包括120dB以上),这使得即使在相同的频率/时间资源被用于发送时。无线设备也能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尽管FD发送能力会潜在地使数据吞吐量翻倍,但是它需要广泛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设计来最大化FD增益。
在示例性方面,WiFi MAC协议被配置为利用具有FD能力的设备,包括在具有FD能力的WiFi接入点(AP)与传统半双工(HD)WiFi台(STA)通信的场景中和/或在HD WiFi AP与具有FD能力的STA通信的场景中。为了简洁,示例性方面将针对具有FD能力的AP与具有HD能力的STA进行通信来描述,但是示例性方面不限于此,并且还可以应用于具有FD能力的STA与具有HD能力的AP和/或具有HD能力的STA进行通信,应用于ad-hoc网络(例如,STA到STA通信)、中继网络(例如,Wi-Fi直接(WiFi Direct)系统(例如,AP与FD-STA通信,FD-STA将通信转发到另一STA))、和/或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他配置。
在示例性方面,在利用包括下行链路(DL)STA和上行链路(UL)STA的一对STA进行的同时联合DL和UL传输期间利用AP的FD能力(包括使能这样的联合DL-UL传输的过程和触发准则)。
另外,在示例性方面,通信方法使得FD AP能够在不需要WiFi标准改变的条件下联合调度半双工WiFi STA的DL和UL传输和/或要求AP能够在接收到整个分组之前(例如,在接收到帧检查序列(FCS)之前)对MAC-报头进行预解码。
如本文所述,这些通信方法可以包括AP赢得信道竞争(基于源)的情景和STA赢得信道竞争(基于目的地)的情景。另外,描述了触发联合DL-UL传输过程以增大联合DL-UL传输可能性的示例性准则。
出于本讨论的目的,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发生于如下场景:AP赢得用于DL传输的信道接入的竞争并且触发/轮询另一STA以用于FD-UL传输。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发生于如下场景:STA赢得用于UL传输的信道接入的竞争并且随后AP发起FD-DL传输。
示例性方面可以包括例如:对时分复用(TDM)DL和UL确认(ACK)使用阻止ACK,这可以使得具有到AP的较弱链路的UL STA能够与另一DL传输一起进行发送并避免对于使得从AP到UL STA的信号足够强以防止DL STA对UL STA的干扰的一般需求;具有时间提前量地传送FD-DL,以保护FD-DL前导;UL在聚合MAC协议数据单元(A-MPDU)中进行传输并且在检测到第一MPDU之后触发AP进行FD-DL传输。
本公开涉及用于各种类型的WiFi STA的联合DL-UL传输的配对准则和传输过程,所述WiFi STA包括:非服务质量(非QoS)STA(即,能够按照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802.11a/b/g进行工作的传统STA);QoS STA(还包括IEEE 802.11e中给出的功能的STA);以及高吞吐量(HT)STA(即,还包括IEEE 802.11n或更多高级802.11能力的STA)。本公开不限于这些示例类型的STA并且可以是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具有不同无线能力的其他类型的STA。
如下定义了WiFi STA的能力:
·非QoS STA:该STA不能支持802.11e,但是能支持802.11a、802.11b、和/或802.11g标准。
·QoS STA:除了802.11a、802.11b、和/或802.11g以外,STA还能支持802.11e标准。
·高吞吐量(HT)STA:除了802.11a、802.11b、和/或802.11g以外,STA还能支持802.11n和802.11e标准。HT STA也是QoS STA。在一个或示例性方面中,HT STA还可以支持更多高级802.11标准(例如,802.11ac)。
示例性方面可以包括:
·对于QoS STA的FD-DL传输的阻止(block)确认(ACK)(BlockACK),以避免确认(ACK)冲突。
·在对UL QoS STA的UL A-MPDU的第一UL A-MPDU子帧进行解码之后触发FD-DL传输。
·在期望的FD-UL传输之前(例如,数微秒)开始FD-DL传输,以提高FD-UL前导检测成功率。
·针对QoS STA采用混合协调功能(HCF)受控信道接入(HCCA),以使能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
·针对非QoS CF-可轮询STA采用点协调功能(PCF),以使能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
图1示出了示例通信环境100,该示例通信环境100包括无线电接入网(RAN)和核心网。RAN包括无线接入点(AP)120和两个或两个以上无线台(STA)140。核心网包括通信地耦合到AP 120的回程通信网105。回程通信网105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公知的通信组件,例如,一个或多个网络交换机、一个或多个网络网关、和/或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回程通信网105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经由一个或多个有线和/或无线通信协议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和/或组件交换数据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组件。在示例性方面,AP 120经由回程通信网105与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商和/或一个或多个其他AP 120通信。在示例性方面,回程通信网105是互联网协议(IP)回程网络。
在示例性方面,AP 120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协议,这些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例如,遵循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802.11Wi-Fi规范的无线本地接入网(WLAN)。在本示例中,AP 120可以被称为WLAN或WiFi接入点(AP)。
AP 120和STA 140不限于IEEE 802.11协议,并且如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AP 120和STA 140除了可以支持本文描述的IEEE802.11标准以外还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其他协议(或者支持替代本文描述的IEEE 802.11标准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协议)。另外,AP120、移动设备140、和/或网络105的数目不限于图1所示的示例性数量,并且如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通信环境100可以包括任意数目的各种组件。
在操作中,STA 140可以被配置为与AP 120无线通信。例如,STA140在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DL)信道上接收信号并且在一个或多个相应的上行链路(UL)信道上向AP 120发送信号。如图1所示,在示例性方面,AP 120是具有全双工(FD)能力的AP,STA 140是具有半双工(HD)能力的STA,其中,FD AP 120被配置为联合调度与HD STA 140的DL和UL传输。尽管描述了包括FD AP到HD STA关系的示例,但是应该明白的是,在本公开中也可以考虑相反的情况,其中,AP 120是HD AP,STA 140是FD STA。
在示例性方面中,AP 120和/或STA 140包括被配置为控制对应设备经由一种或多种无线技术进行通信的处理器电路。AP 120和STA 140可以被配置为支持HD和/或FD传输。STA 140和AP 120可以分别包括被配置为在通信环境100中经由一种或多种无线技术来发送和/或接收无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
STA 140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移动计算设备(例如,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平板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移动媒体播放器);物联网(IoT)设备;以及可穿戴计算设备(例如,计算机化的腕表或智能手表,以及计算机化的眼镜)。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STA 140可以是静止设备,包括例如,静止计算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PC)、膝上型计算机、计算机化的亭子(kiosk));汽车/航空/海事的行车计算机终端;和/或智能设备/电器(例如,智能照明设备、智能门锁、智能家庭安全系统、智能冰箱等)。
图2示出了接入点(AP)120的示例性方面。例如,AP 1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200和网络接口280,它们分别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240。在示例性方面,AP 120是被配置为与诸如STA 140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双工(HD)Wi-Fi台(STA)联合通信的具有FD能力的WiFi AP。例如,FD AP 120被配置为执行与一对STA 140的并存/同时联合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传输,其中,一个STA 140是DL STA,另一个STA 140是UL STA。AP 120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整个分组之前(例如,在接收到帧检查序列(FCS)之前),在不需要WiFi标准改变和/或预解码MAC-报头的条件下联合调度半双工WiFi STA 140的DL和UL传输。
收发信机200包括被配置为在通信环境100中经由一种或多种无线技术发送和/或接收无线通信的处理器电路。例如,收发信机2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发送机210和一个或多个接收机220,它们分别被配置为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230发送和接收无线通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收发信机200可以包括被配置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235发送和接收IEEE802.11通信的发送机210和接收机220。
在示例性方面,收发信机200可以被配置为支持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协议,这些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例如,遵循IEEE 802.11Wi-Fi规范的无线本地接入网(WLAN)。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收发信机200不限于IEEE 802.11通信,并且除了(或代替)IEEE802.11通信以外,收发信机200还可以被配置用于遵循一个或多个其他协议的通信。在AP12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收发信机200的示例性方面,收发信机20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相同或不同的通信协议/标准进行通信。
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收发信机200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调制器和/或解调器、数模转换器(DAC)和/或模数转换器(ADC)、和/或频率转换器(包括混频器、本地振荡器和滤波器)。另外,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天线230可以包括整数天线阵列,并且天线230能够发送和接收无线通信信号。例如,AP 120可以被配置用于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配置的无线通信。
网络接口280包括被配置为经由一种或多种有线技术发送和/或接收去往/来自回程通信网105的通信的处理器电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网络接口280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调制器和/或解调器、数模转换器(DAC)和/或模数转换器(ADC)、和/或频率转换器(包括混频器、本地振荡器、和滤波器)。另外,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网络接口280不限于有线通信技术,并且除了一种或多种公知的有线技术以外(或替代这些有线技术),网络接口280还可以被配置用于遵循一种或多种公知的无线技术的通信。
控制器240可以包括处理器电路250,处理器电路250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AP120和/或AP 12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收发信机200和/或网络接口280)的算术的、逻辑的、和/或输入/输出(I/O)操作。处理器电路250可以被配置为控制收发信机200的操作,这些操作包括例如,经由收发信机200发送/接收无线通信,和/或执行一个或多个基带处理功能(例如,介质访问控制(MAC)、编码/解码、调制/解调、数据符号映射、误差校正等);和/或处理器电路250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网络接口280的操作,这些操作包括例如,经由网络接口280发送和/或接收有线和/或无线通信,和/或执行一个或多个基带处理功能(例如,介质访问控制(MAC)、编码/解码、调制/解调、数据符号映射、误差校正等)。
控制器240还可以包括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存储器260,其中,这些数据和/或指令在被处理器电路250执行时控制处理器电路250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在示例性方面,存储器260存储(SINR)、时间对齐和/或效率准则。存储器260可以是任意公知的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磁存储介质、光盘、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以及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存储器260可以是非可移除的、可移除的、或者它们二者的组合。
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在示例性方面,控制器240被配置为执行具有FD能力的通信。控制器240可以被配置为控制AP 120与诸如STA 140的两个或两个以上HD WiFi STA通信。在示例性方面,控制器240被配置为经由收发信机200执行与一对STA 140的同时联合DL和UL传输,其中,一个STA 140是DL STA,另一STA 140是UL STA。控制器240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整个分组之前(例如,在接收到帧检查序列(FCS)之前),在不需要WiFi标准改变和/或预解码MAC-报头的条件下联合调度半双工WiFi STA 140的DL和UL传输。下面参考图4A至图12描述根据示例性方面的控制器240的操作。
图3示出了STA 140的示例性方面。STA 140可以包括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300的控制器340,该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300被配置为在通信环境100中经由一种或多种无线技术发送和/或接收无线通信。
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300可以分别包括被配置用于发送和/或接收遵循一种或多种无线协议的无线通信的处理器电路。例如,收发信机300可以包括被配置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335发送和接收IEEE 802.11通信的发送机310和接收机320。
收发信机300可以包括分别被配置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335发送和接收IEEE802.11通信的发送机310和接收机320。在本示例中,收发信机300可以被称WLAN或Wi-Fi收发信机300。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收发信机300不限于WLAN通信,并且可以被配置用于遵循除了或代替IEEE 802.11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协议的通信。
在示例性方面,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300可以分别包括(但不限于)可以用于无线通信的发送和/或接收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调制器和/或解调器、数模转换器(DAC)和/或模数转换器(ADC)、和/或频率转换器(包括混频器、本地振荡器、和滤波器)。另外,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天线335可以包括整数天线阵列,并且这些天线能够发送和接收无线通信信号。
控制器34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执行以下功能的处理器电路350:控制STA 140的总体操作(例如,收发信机300的操作),其中,收发信机300的操作包括例如,经由收发信机300发送和/或接收无线通信;执行一个或多个基带处理功能(例如,介质访问控制(MAC)、编码/解码、调制/解调、数据符号映射、误差校正等);执行一个或多个干扰估计;运行一个或多个应用和/或操作系统;功率管理(例如,电池控制和监测);显示设置;音量控制;和/或经由一个或多个用户接口(例如,键盘、触摸屏显示器、麦克风、扬声器等)的用户交互。
控制器340还可以包括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存储器360,该数据和/或指令在被处理器电路350执行时控制处理器电路350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在示例性方面,存储器360可以存储(SINR)、时间对齐和/或效率准则。存储器360可以是任何公知的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可以是非可移除的、可移除的、或它们二者的组合。
在示例性方面,STA 140是具有HD能力的STA,并且处理器电路350被配置为控制STA 140与具有FD能力的AP 120通信。尽管针对HD STA和FD AP配置讨论了示例性方面,但是当STA是与HD AP和/或HD STA通信的FD STA时,STA 140可以被配置用于反向操作(FDSTA和HD AP/STA)。STA 140可以是同时与AP 120通信的一对STA中的一个STA,其中,一个STA 140是DL STA,另一个STA 1140是UL STA。
参考图4A至图12描述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和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具体地,参考图4A至图8描述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而参考图9A至图12描述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
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和基于源的DL-UL传输操作的示例性方面包括用于触发联合DL-UL传输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时间对齐和/或效率准则。在示例性方面,这些操作可以包括对于FD-DL传输的BlockACK以避免ACK冲突,和/或使用A-MPDU来增强联合DL-UL传输机会。在传输过程允许FD-DL比FD-UL更早开始的示例性方面,FD-DL开始时间可以被偏置,以保护前导检测。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面,可以假定针对UL STA的可配对DL STA的列表和对应FD-DL数据速率在AP处可用。识别可配对DL-STA和UL-STA的过程可以包括例如,使用过去联合传输成功率,发送测试目的测量分组,和/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
示例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
如上所述,在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中,STA赢得信道竞争处理并且首先向AP发送一个或多个分组。在检测到来自STA的UL数据时,具有FD能力的AP可以向可配对DLSTA发送DL分组。
在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中(其中,STA 140不利用请求发送(Request-to-send,RTS)/允许发送(Clear-to-send,CTS)协议而直接发送数据),DL传输可以在AP120成功解码MAC报头的目的地地址(DA)字段之后被触发。在本示例中,AP 120可以仅在确认AP 120是UL数据的目标接收方(例如,使用经过解码的DA字段)之后触发FD-DL传输。
在示例性方面,如果DL STA 120可以检测到UL传输的PHY前导,则DL STA 140将锁定到该UL传输并且将不对来自AP 120的DL数据进行解码。在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
1.从UL STA到DL STA的链路足够弱,使得DL STA不能检测到UL前导。
2.DL STA被配置为在检测到当前UL传输的接收方不是其自身之后尝试与另一发送信号同步。在这种情况下,信号在干扰之后到达时的SINR要求将更高。
3.DL STA的硬件被配置为在接收分组的同时检测另一传输的前导。如果另一传输更强,则DL可以同步到新传输并且中止以前的接收处理。在本示例中,用于前导检测的SINR要求可能较高。
在示例性方面,AP 120可以被配置为调度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之一的DL STA 140以进行FD-DL传输。
在示例性方面,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和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包括用于触发联合DL-UL传输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时间对齐和/或效率准则。出于本公开的目的,这些准则中的每个准则都被称为对应类型的基本准则。
例如,下面在等式1(a)至1(e)中示出了触发联合DL-UL传输的各种SINR条件:
a.对于UL MAC报头检测:
b.对于UL数据:
c.对于DL前导:
d.对于DL数据:
e.对于UL ACK接收:
其中:
·SUL→AP:从UL STA到AP的信号强度。相同的记号应用于具有不同发送机和接收机的其他情况。
·SAP→DL:从AP到DL STA的信号强度。
·SAP→UL:从AP到UL STA的信号强度。
·N:噪声加其他背景干扰。
·IEcho:由于全双工操作导致的自干扰。
·IUL→DL:从UL STA到DL STA的信号强度。
·IDL→UL:从DL STA到UL STA的信号强度。
·THMCSx,no FCS:用于在没有FCS检查的情况下解码在MCS x中发送的数据的SINR阈值。
·THMCSx:用于在具有FCS检查的情况下解码在MCS x中发送的数据的SINR阈值。
·最小MCS模式是MCS 0,其表示具有1/2编码的BPSK。
·THPreambleCapture:用于在信号比干扰更晚到达时检测前导的SINR阈值。
在示例性方面,对于时间对齐,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在解码UL数据的PHY报头之后估计UL ACK的开始时间。
在本示例中,DL分组长度足够短,以在UL-ACK的开始之前被完全发送。另外,DL数据传输确保DL ACK与UL数据接收不冲突(例如,在IEEE 802.11标准中,在成功接收需要确认的帧之后,对ACK帧的传输应该在短帧间空间(SIFS)时段之后开始,而不考虑介质的繁忙/空闲状态)。在示例性方面,当DL分组较短使得DL数据传输比UL数据传输结束早SIFS结束时,将虚(dummy)数据填充到DL数据以确保DL-ACK和UL数据的接收之间没有重叠。
在示例性方面,对于联合DL-UL传输的效率,在通信系统包括具有满足所有上述约束条件的分组大小的可配对DL-STA时,调度FD-DL比使用额外资源以HD方式发送DL分组的传输更加高效。
在下面参考图4A至图12描述的示例性方面,降低了触发联合DL-UL传输的准则。例如,以上准则总地包括:AP能够在最终的FCS检查之前预解码MAC报头;相比解码整个分组所需要的SINR,在没有最终的FCS检查的条件下预解码MAC报头需要的SINR更高(例如,THMCSx,no FCS>THMCSx,其中,x是用于UL数据传输的MCS模式);UL-ACK的一部分已受到DL-ACK的干扰)。在本示例中,可配对DL-UL STA不仅要求而且要求(即,一般在MCS 0中发送ACK)。另外,在STA的发送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在调度联合DL-UL传输时将考虑从AP到DL STA的信号强度和从AP到UL STA的信号强度二者。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QoS STA可以被配置为放宽以上约束条件,以增加联合DL-UL可能性。另外,最初的联合DL-UL传输可以被偏置,以保护前导检测。
对与QoS DL STA的FD-DL传输采用BlockACK
图4A至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在示例性方面,联合DL-UL传输可以对与QoS DL STA的FD-DL传输采用BlockACK。
在示例性方面,参考图4A,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在用于DL QoS STA140的阻止传输模式中与DL STA 140通信。例如,当DL STA 140被调度用于与另一UL STA的联合传输时,用于FD-DL的每个MPDU 410可以使其自身的ACK策略字段设置为BlockACK(BA)。在本示例中,DL ACK420可以被延迟,直到AP 120发出BlockACK请求(BAR)415为止。AP120可以延迟BAR415,直到对数据430进行了确认的UL ACK 425完成为止。结果,UL ACK 425可以避免小区内的STA到STA干扰。如所示出的,BlockAck 420的传输发生在短帧间空间(SIFS)时段之后。类似地,ACK 425的传输发生在SIFS时段之后。
参考图4B,示出了用于HT STA的类似BlockACK过程。在示例性方面,可以用发送其自身的ACK策略设置为正常ACK的另一MPDU 416来替代BAR 415。在本示例中,DL STA将被触发以针对所有以前的未经确认的MPDU 410发送BlockACK 420。
图4C示出了根据类似于图4B所示的操作的示例性方面的BlockACK过程。在本示例中,对于HT DL-STA 140,AP 120可以更积极地选择聚合MPDU 410。如图4C所示,一旦AP 120检测到UL传输结束并且正在进行的DL MPDU 417不能在SIFS时段内结束,则AP 120可以立即终止对最后的MPDU 417的传输。AP 120随后可以在UL-ACK 425传输之后重新发送具有正常ACK设置的MPDU 417,如MPDU 416所示。在示例性方面,当AP 120不知道UL传输持续时间时,可以使用图4C的BlockACK过程。如果知道,则由于AP 120将知道DL MPDU 417将不能按时结束而将避免不完整MPDU 417的情形。
在示例性方面,图4A至图4C所示的BlockACK过程可以被用来触发联合DL-UL传输。在本示例中,当等式1(a)至1(d)中的SINR条件被满足时,可以触发传输。即,不同于以上的基本传输准则,BlockAck过程的利用降低了用于触发触发器联合DL-UL传输的SINR条件,从而增加了AP 120执行这样的传输的可用性。
另外,对于时间对齐,在解码UL数据的PHY报头之后,AP 120可以估计UL-ACK 425的开始时间。AP 120可以调度尽可能多的MPDU 410用于FD-DL传输,使得最后的MPDU 411(图4A和图4B)在UL ACK 425开始时间之前结束。在本示例中,如果少于一个MPDU可以被调度,则AP 120可以被配置为不触发FD-DL传输。有利地,因为所有DL-ACK 420将在UL ACK425之后由BAR 415触发,所以可以避免DL-ACK与UL-数据430冲突的问题。
在示例性方面,在确定使用FD-DL传输对于图4A所示的BlockACK过程是否更高效时,当一个以上MPDU被调度用于FD-DL时或者当DL STA不能支持IEEE 802.11n协议(由于即使在HD-DL中,BlockACK也将被BAR触发)时,调度FD-DL是更高效的。
对于去往HT-STA的仅具有一个MPDU的FD-DL传输,MPDU也可以利用正常ACK设置以HD方式被发送。在示例性方面,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以下的等式2检查HD模式的传输是否比较低效:
其中,THD-DL是以HD模式发送MPDU(具有LDL-MPDU位)所需要的持续时间,R是将SINR映射到数据速率的函数,δ是近似于BA和ACK传输中的信道感测开销和偏移时间差的信道感测开销常数。
如果以HD方式(利用正常ACK设置)发送DL MPDU 410花费的时间比发送BAR花费的时间长,则AP 120可以触发针对单个DL MPDU的FD-DL(因为它将更高效)。
在示例性方面,如果除了等式3以外还满足SINRFD-UL-ACK≥THMCSO,则AP 120可以被配置为选择刚好在UL-ACK 425之前发送BAR 415(其中,AP 120相应地调整FD-DL MPDU的数目),并且使DL-Block-ACK 420传输与UL-ACK 425重叠。
在示例性方面,当使用聚合MPDU(A-MPDU)发送FD-DL时,如果UL传输提前中止,则AP 120可以有利地选择提前终止FD-DL传输并且利用更高的调制编码机制(MCS)重新发送未发送的MPDU,因为将基本不存在UL-DL干扰。
对第一MPDU的解码触发与HT UL STA的FD-DL传输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在示例性方面,对于HT UL STA,AP 120可以通过解码第一MPDU 510确认AP 120是后续的MPDU511-512的接收方。例如,当HT UL STA正在A-MPDU中发送数据时,AP 120可以等到成功解码第一MPDU 510之后确认AP 120是后续的MPDU 511-512的接收方,以触发FD-DL传输。
在示例性方面,图5所示的过程可以被用来触发联合DL-UL传输。在本示例中,当等式1(b)至1(e)中的SINR条件被满足时,可以触发传输。即,不同于以上的一般传输准则,通过等到第一MPDU 510被解码之后,可以减少用于触发触发器联合DL-UL传输的SINR条件,从而增加AP 120执行这种传输的可用性。在本示例中,由于触发不是仅基于MAC报头,所以等式1(a)的SINR条件不适用。
在示例性方面,对于时间对齐,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在解码UL数据530的PHY报头509之后,估计UL-ACK 520的开始时间。
在示例性方面,对于联合DL-UL传输的效率,调度FD-DL比使用额外资源以HD模式发送DL分组的传输更加高效。
在示例性方面,当AP 120被配置为预解码MAC报头并且当UL HD SINR足够高用于提前MAC报头解码(没有FCS检查)时,AP 120可以被配置为选择提前触发FD-DL传输。在本示例中,通过允许即使在UL HD SINR不足够高用于提前MAC报头解码时发起FD-DL传输,可以有利地增加触发联合DL-UL传输的机会。
延迟FD-UL传输以保护FD-DL前导检测
在示例性方面,参考图5,当信号前导在干扰之前被接收到时,可以减少所要求的用于检测的SINR。另外,在传统短训练字段(L-STF)期间到达的干扰可以比在传统长训练字段(L-LTF)或传统信号字段(L-SIG)期间到达的干扰具有更小的影响。因此,在示例性方面,为了提高联合DL-UL传输性能,可以延迟FD-UL传输以保护FD-DL前导检测。例如,可以添加附加的时间对齐,以确保DL-ACK在UL-ACK之后(例如,4-8μs)开始,从而保护用于UL-ACK的前导检测。在示例性方面,可以通过在DL数据传输的末尾填充虚音调(例如,虚位)来实现该附加时间。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
在示例性方面,如果DL STA是QoS STA并且UL HT STA在A-MPDU中发送数据,则图4A至图4C和图5所示的过程方面的组合可以进一步增加联合DL-UL传输可用性。在本示例中,尽管图6示出了采用图4C的BlockACK过程,但是参考图4A至图4C所描述的所有DL-ACK过程可以应用于当前的示例性方面。
参考图6,DL MPDU 630可以在AP 120解码了第一UL MPDU 610之后被发送。如果AP120检测到UL传输结束并且正在进行的DL MPDU635不能完成时,AP 120可以立即终止最后的MPDU 635的传输。AP 120随后可以在UL-ACK 620传输之后利用正常ACK设置重新发送MPDU635,如MPDU 640所示。
在示例性方面,图6所示的过程可以被用来触发联合DL-UL传输。在本示例中,当等式1(b)至1(d)中的SINR条件被满足时,传输可以被触发。即,不同于以上的传输准则,图4A至图4C和图5所示的过程方面的组合可以通过减少用于触发触发器联合DL-UL传输的SINR条件来增加联合DL-UL传输可用性。这增加了AP 120执行这种传输的可用性。
在本示例性方面,时间对齐准则类似于参考图4A至图4C所示的方面的时间对齐准则。另外,在示例性方面,使用FD-DL传输的效率类似于图4A至图4C所示的方面。
UL STA利用RTS进行发送
图7A至图7B和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利用请求发送(RTS)通信的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当UL STA利用RTS开始传输时,AP 120可以在对RTS通信的目的地地址(DA)字段进行解码之后开始准备FD-DL传输。在示例性方面,DL STA 140可以被配置为在非零网络分配向量(NAV)期间接收和解码来自AP 120的DL数据。
图7A至图7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利用请求发送(RTS)通信的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在本示例中,FD DL传输在允许发送(CTS)通信之后开始。
基于参考图5所述的方面,在图7A所示的示例性方面,FD-DL传输725可以在FD-UL传输715之前开始,以保护FD-DL前导。在非限制性示例中,FD-DL传输725可以在FD-UL传输715之前(例如,4-8μs)开始。在示例性方面,通过在FD-UL传输715之前开始FD-DL 725的传输,可以省略等式1(c)中所示的SINR条件。FD-DL传输可以在FD-UL传输715之前的任意时段开始,如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在示例性方面,AP 120可以利用RTS/CTS过程来确保FD-DL传输725在FD-UL传输715之前开始。在本示例中,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来自UL STA140的RTS通信705,向UL STA 140发送CTS通信710。如图7A所示,短帧间空间(SIFS)时段出现在DL数据725和DL ACK 730之间,RTS705和CTS 710之间,CTS 710和UL数据715之间,以及UL数据715和UL ACK 720之间。
在示例性方面,如果DL ACK 730和UL ACK 720在时间上如图7A所示地重叠,则可以向DL数据725填充额外的位,使得FD-UL ACK 720在FD-DL ACK 730之前(例如,4-8μs)开始。在示例性方面,尽管图7B示出了类似地采用图4A的BlockACK过程,但是对于DL QoSSTA,参考图4A至图4C所述的所有DL-ACK过程可以应用于利用RTS通信的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
如图7B所示,RTS 705和CTS 710过程确保了UL数据740的传输在使用MPDU 750至752的DL数据传输之后进行。BlockACK过程还可以用来确认DL数据。在本示例中,BAR 760由AP 120在UL ACK 745被AP120接收到之后发送,以确保UL ACK 745和DL ACK(即,BlockACK765)不彼此冲突。即,使用BAR 760对DL ACK和UL ACK 745进行时域复用,以不产生重叠。
在示例性方面,图7A至图7B所示的RTS/CTS过程可以用来在等式1(b)和1(d)中的SINR条件被满足时触发联合DL-UL传输。如果DL ACK 730和UL ACK 720如图7A所示地重叠,则SINR条件还可以包括等式1(e)。在示例性方面,如果FD-DL(例如,725,750)在FD-UL传输(如,715,750)之前开始,则等式1(c)中所示的SINR条件可以被省略。即,不同于以上的传输准则,图7A至图7B所示的过程方面可以通过减少用于触发触发器联合DL-UL传输的SINR条件进一步增加联合DL-UL传输可用性。这增加了AP 120执行这种传输的可用性。
在示例性方面,时间对齐准则类似于参考图4A至图4C所示的方面的时间对齐准则(当使用BlockACK过程用于DL操作时)。另外,可以向DL数据725填充额外的位,使得FD-ULACK 720在FD-DL ACK 730之前开始。
在示例性方面,对于联合DL-UL传输的效率,该效率类似于参考图4A至图4C所示的方面的效率准则(当使用BlockACK过程用于DL操作时)。另外,在通信系统包括具有满足以上约束条件的分组大小的可配对DL STA的情况下,调度FD-DL比使用额外的资源来以HD模式发送DL分组的传输更高效。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在解码RTS DA字段之后利用快速RTS-CTS过程的基于目的地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在本示例中,FD DL传输在允许发送(CTS)通信之后开始。
在示例性方面,可以在DL传输之前插入快速RTS-CTS,以在DL STA 140处添加额外保护以防止来自隐藏节点的干扰。例如,RTS 822由AP 120生成并被发送给DL STA 140。在示例性方面,为了在UL-CTS 810开始之前结束DL-RTS 822传输,可以用更高的调制编码机制(MCS)发送DL-RTS 822。例如,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在解码RTS DA字段之后立即发送DLRTS 822。在本示例中,用于完成RTS传输的可用时间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16μs(发送源地址(SA)&帧检查序列(FCS)的时间)+SIFS。在示例性方面,AP 120被配置为在不进行FCS检查的条件下解码MAC报头,并且包括用于提前进行MAC报头解码的足够高的UL SINR。
在示例性方面,在Dl-CTS 823与UL-CTS 810重叠的情况下,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对于UL CTS 810具有足以补偿来自DL CTS 823的干扰的SINR。在本示例中,当DL和UL ACK重叠时,该SINR值类似于SINR要求。
在示例性方面,当在2.4GHz操作并且SIFS为例如10μs时,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在26μs内利用大于48Mbps的数据速率发送DL RTS 822。当以5GHz操作并且SIFS为16μs时,AP120可以被配置为以大于18Mbps的数据速率发送DL-RTS 822。SIFS值和数据速率不限于这些示例值,并且可以为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他值。
在示例性方面,如果DL STA 140解码FD-RTS 822失败,则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在稍后的时间利用更低的MCS调度FD-DL传输。另外,由于UL CTS 810可以被DL CTS 823干扰,所以AP 120可以被配置为不开始DL-RTS 822传输,除非其具有来自一个或多个过去测量的DL STA对UL STA的干扰不会影响CTS接收的高置信度。
在示例性方面,图8所示的快速RTS/CTS过程可以用来在等式1(a)至1(e)中的SINR条件被满足时触发联合DL-UL传输。另外,时间对齐准则和效率准则类似于基本时间对齐准则和基本效率准则。
示例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
如上所述,在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中,AP赢得用于DL传输的信道竞争处理并且触发用于FD-UL传输的另一STA。
在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中,AP 120被准许信道接入以发送第一分组。如上所述,基于源的传输可以包括当AP 120赢得竞争时段时,并且可以包括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并且具有UL流量的QoS-STA可被轮询。在示例性方面,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混合协调功能(HCF)受控信道接入(HCCA)以轮询用于UL传输的QoS-STA,并且随后对于可配对STA 140调度同时的DL传输。
在示例性方面,使用QoS无竞争轮询(CF-Poll)来实现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另外,轮询操作也可以用于点协调功能(PCF)无竞争(CF)-可轮询UL STA。
轮询QoS UL STA的HCCA
图9A至图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利用HCCA轮询QoS-STA的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在示例性方面,AP 12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QoS和CF-Poll操作来轮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UL QoS STA140。AP 120随后可以在接收UL数据的同时向可配对DL STA140进行发送。
在示例性方面,当AP 120赢得信道竞争时,AP 12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向STA 901发送CF-Poll帧910,触发QoS STA 140发送UL分组915。在发送CF-Poll帧910后,AP 120可以开始对于可配对到被轮询的UL STA901的STA 902的DL传输925。在示例性方面,DL传输可以与来自被轮询的UL STA 901的UL传输915同时执行。AP 120随后可以向STA 901发送CF-ACK920,以确认UL传输915。类似地,AP可以接收确认STA902已经接收到数据925的ACK 930。
在示例性方面,AP 120包括从例如QoS STA队列报告、高层消息交换、和/或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他队列信息过程获取的UL流量915的队列长度的信息。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在UL数据方面对QoS STA 901进行轮询,并且基于UL QoS STA 901的队列长度信息在QoS CF-Poll消息910中公布发送时机(TXOP)持续时间。基于TXOP信息,AP120可以相应地调度对于STA 902的DL传输。
如图9A所示,DL ACK 930与UL ACK 920重叠。在示例性方面,如果DL STA 902是QoS STA,则图4A至图4C所示的BlockACK操作可以应用于当前的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例如,图9B示出了类似于图4A所示的操作的BlockACK操作。在示例性方面,FD-DL传输在类似于以上参考图7A所述的方面的UL传输之前(例如,4-8μs)开始,以增加DL前导检测。
在示例性方面,图9A至图9B所示的过程可被用来在等式1(b)和1(d)中的SINR条件被满足时触发联合DL-UL传输。如果DL ACK 930和CF ACK 920如图9A所示地重叠,则SINR条件还可以包括等式1(e)。即,不同于以上的传输准则,图9A至图9B所示的过程方面可以通过减少用于触发触发器联合DL-UL传输的SINR条件来进一步增加联合DL-UL传输可用性。这增加了AP 120执行这种传输的可用性。
在本示例性方面,对于时间对齐准则,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在UL数据915之前(例如,1-8μs)开始DL数据925。在示例性方面,对于QoS DL STA,AP 120可以执行类似于图4A至图4C所示的BlockACK操作。例如,AP 120可以估计QoS CF-ACK 920的开始时间。AP 120可以调度尽可能多的MPDU 915-952用于FD-DL传输,使得最后的MPDU 952在QoS CF-ACK 920开始时间之前结束。在本示例中,如果少于一个MPDU可以被调度,则AP 120可以被配置为不触发FD-DL传输。有利的是,由于DL-ACK将由BAR 960在QoS CF-ACK 920之后触发,所以可以避免DL ACK与UL-数据915冲突的问题。BlockACK 965随后可以确认BAR960。
对于非-QoS DL STA,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QoS CF-Poll帧910中的TXOP设置,确定(例如,估计)DL传输持续时间。如果DL传输925提前结束,则AP 120可以如上面建议地将虚位填充到数据925的末尾。
在示例性方面,在DL数据925比UL数据915花费更长时间的情况下,AP 120可以被配置为丢弃DL和UL传输之一。另外,在一些情况下,UL数据915在不需要ACK的条件下被发送,这种情况对于DL数据925的DL发送持续时间没有限制。
在示例性方面,对于联合DL-UL传输的效率,在联合DL-UL传输可以被如上所述地对齐的情况下在FD中进行发送更高效。在示例性方面,在DL传输可以在CF-ACK开始之后结束的情况下,AP 120可以基于以下内容确定将丢弃的发送方向:(1)如果在HD中重新传输DL比在HD中完成正在进行的DL传输并且重新发送UL更高效,则AP 120可以停止DL传输并准备UL CF-ACK;或者(2)AP 120可以继续发送DL数据,并且UL STA将在稍后的时间重新发送未经确认的数据。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利用HCCA轮询QoS-STA的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
在示例性方面,在AP 120不知道QoS STA是否有UL流量要发送的情况下,UL STA可以被配置为在QoS CF-Poll 1002之后利用QoS Null(无效)1003对QoS CF Poll 1002进行应答。在本示例中,DL传输1025在AP 120检测到UL PHY前导指示更长的分组长度之后被触发。即,AP120可以被配置为经由QoS CF-Poll 1010触发UL传输1015,并且在AP120检测到UL分组大小比QoS Null 1003更长之后开始FD-DL传输1025。
在本示例中,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在AP 120检测到接收到的分组QoS CF-Poll1010来自有数据要发送的UL STA并且不是来自没有数据要发送的UL STA的无效分组1003之后,发起DL数据传输1025。DL STA可以使用发送给AP 120的ACK 1030对DL数据1025进行确认。AP 120使用QoS CF ACK 1020对QoS数据1015进行确认。
在示例性方面,图10所示的过程可以用来在等式1(b)至1(d)中的SINR条件被满足时触发联合DL-UL传输。在本示例中,因为UL干扰可以在DL信号之前开始,所以使用等式1(c)。如果DL ACK 1030和CF ACK 102如图10所示地重叠,则SINR条件还可以包括等式1(e)。在示例性方面,图4A、图4B、和/或图4C所示的BlockACK过程可以用于图10所示的方面,以通过减少用于触发触发器联合DL-UL传输的SINR条件来进一步增加联合DL-UL传输可用性。
在示例性方面,效率准则类似于以上参考图9A至图9B所述的方面。对于时间对齐,准则类似于根据以上参考图9A至图9B描述的方面的对齐操作,但是在示例性方面还包括应该在解码UL PHY前导之后开始DL传输1025。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利用HCCA轮询QoS-STA的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本配置类似于图9A至图10所示的方面,但是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向DL STA发送RTS通信1122,并且DL STA可以利用CTS通信1123进行应答。在这方面,可以利用RTS/CTS过程(RTS 1122和CTS 1123),有利地保护DL STA不受隐藏节点的影响。
在示例性方面,AP 120可以被配置为向具有附加的DL STA对UL STA干扰的UL STA发送QoS CF-Poll 1110。
在本示例中,AP 120可以选择用于QoS CE-Poll传输的适当MCS,使得用于QoS CF-Poll 1110的传输时间短于CTS传输时间加两个SIFS时段。
在示例性方面,UL STA可以被配置为在UL STA从设置在先NAV的相同源接收到另一分组的情况下重新设置其NAV设置。
在示例性方面,在等式1(b)至1(d)中的SINR条件类似于图10所示的方面被满足并且还包括等式1(e)(例如)时,图11所示的过程可以用来触发联合DL-UL传输。
在示例性方面,对于图11所示的操作,效率准则和对齐操作类似于以上参考图9A至图9B描述的方面。
使用PCF轮询非-QoS CF-可轮询UL STA的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利用针对非-QoS STA的轮询的基于源的联合DL-UL传输操作。
在示例性方面,对于非QoS STA,如果STA是CF-可轮询的,则AP120可以被配置为发送CF-Poll 1210以基于点协调功能(PCF)触发它们的UL传输。这方面类似于参考图10描述的方面的操作,但是包括以下变化。第一,CF-轮询是在PCF操作的无竞争时段(CFP)被发送的。无竞争时段开始于AP 120广播信标1201和1205,并且结束于AP广播CF-End1220。第二,CF-轮询不包含QoS字段,因此没有定义TXOP持续时间。在一些情况中,非-QoS UL STA不能报告队列长度信息。
在示例性方面,对于图12所示的操作,SINR、效率、和对齐准则类似于以上参考图10所描述的方面。
示例
示例1是一种用于建立接入点(AP)与第一和第二通信台(STA)之间的联合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第一和第二STA计算联合传输信息;建立AP与第一STA之间的第一通信;以及基于联合传输信息建立AP与第二STA之间的第二通信。
在示例2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计算联合传输信息包括:计算与AP以及第一和第二STA相关联的干扰信息;计算用于AP与第一和第二STA之间的通信的通信对齐信息;以及计算用于AP与第一和第二STA之间的通信的效率信息。
在示例3中,示例2的主题,其中,干扰信息包括AP与第一和第二STA之间的信噪比信息。
在示例4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AP被配置为在全双工操作中通信,第一和第二STA被配置为在半双工操作中通信。
在示例5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第一通信是从第一STA到AP的上行链路通信,第二通信是从AP到第二STA的下行链路通信。
在示例6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延迟从第二STA到AP的确认,直到来自AP的确认被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在示例7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由AP发送包括被设置为阻止确认的确认策略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由AP向第二STA发送阻止确认请求(BAR),以延迟从STA到AP的确认,直到来自AP的确认被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在示例8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由AP发送包括被设置为阻止确认的确认策略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由AP发送包括被设置为正常确认的确认策略的第二PDU,以延迟从第二STA到AP的确认,直到来自AP的确认被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在示例9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解码AP从第一STA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基于经过解码的第一PDU建立第二通信。
在示例10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用一个或多个虚位填充第二通信的数据块,以延迟从第二STA到AP的确认,直到从AP到第一STA的确认的发送已经被AP发起之后为止。
在示例11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响应于来自第一STA的请求发送(RTS)分组而向第一STA发送允许发送(CTS)分组,以在从第一STA到AP的数据块的接收之前发起从AP到第二STA的数据块的发送。
在示例12中,示例11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还包括:由AP向第二STA发送阻止确认请求(BAR),以延迟从第二STA到AP的确认,直到来自AP的确认被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或者用一个或多个虚位填充第二通信的数据块,以延迟AP对来自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从AP到第一STA的确认的发送已经被AP发起之后为止,其中,来自第二STA的确认对第二STA对第二通信的数据块的接收进行确认,来自AP的确认对AP对来自第一STA的第一通信的数据块的接收进行确认。
在示例13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一通信包括:由AP向第一STA发送轮询帧,以触发从第一STA到AP的数据块的发送。
示例14是一种接入点(AP),可操作以建立与第一和第二通信台(STA)的联合通信,该接入点包括:收发信机,被配置为与第一和第二STA通信;以及控制器,耦合到收发信机并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和第二STA计算联合传输信息;控制收发信机建立与第一STA的第一通信;以及基于联合传输信息控制收发信机建立与第二STA的第二通信。
在示例15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计算联合传输信息包括:计算与AP以及第一和第二STA相关联的干扰信息;计算用于AP与第一和第二STA之间的通信的通信对齐信息;以及计算用于AP与第一和第二STA之间的通信的效率信息。
在示例16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第一通信是从第一STA到AP的上行链路通信,第二通信是从AP到第二STA的下行链路通信。
在示例17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延迟AP对来自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来自AP的确认被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在示例18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由收发信机发送包括被设置为阻止确认的确认策略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由收发信机向第二STA发送阻止确认请求(BAR),以延迟AP对来自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来自AP的确认被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在示例19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由收发信机发送包括被设置为阻止确认的确认策略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由AP发送包括被设置为正常确认的确认策略的第二PDU,以延迟从第二STA到AP的确认,直到来自AP的确认被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在示例20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解码AP从第一STA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基于经过解码的第一PDU建立第二通信。
在示例21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用一个或多个虚位填充第二通信的数据块,以延迟AP对来自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从AP到第一STA的确认的发送已经被AP发起之后为止。
在示例22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包括:响应于来自第一STA的请求发送(RTS)分组而向第一STA发送允许发送(CTS)分组,以在从第一STA到AP的数据块的接收之前发起收发信机到第二STA的数据块的发送。
在示例23中,示例22的主题,其中,建立第二通信还包括:由收发信机向第二STA发送阻止确认请求(BAR),以延迟AP对来自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来自AP的确认被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或者用一个或多个虚位填充第二通信的数据块,以延迟AP对来自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从AP到第一STA的确认的发送已经被发起之后为止,其中,来自第二STA的确认信息对第二STA对第二通信的数据块的接收进行确认,并且来自AP的确认信息对AP对来自第一STA的第一通信的数据块的接收进行确认。
在示例24中,示例14的主题,还包括存储联合传输信息的存储器。
在示例25中,示例15的主题,还包括存储干扰信息、通信对齐信息、以及效率信息的存储器。
示例26是一种在接入点(AP)与第一和第二通信台(STA)之间通信的通信方法,包括:基于第一和第二STA计算联合传输信息,该联合传输信息包括:与AP以及第一和第二STA相关联的干扰信息,用于AP与第一和第二STA之间的通信的通信对齐信息,以及用于AP与第一和第二STA之间的通信的效率信息;建立AP与第一STA之间的上行链路通信;以及基于联合传输信息,与AP与第一STA之间的上行链路通信联合地建立AP与第二STA之间的下行链路通信。
在示例27中,示例26的主题,其中,建立下行链路通信包括:延迟AP对来自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来自AP的确认被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位置。
示例28是一种接入点(AP),被配置为执行示例1至13、26和27中任一项的方法。
示例29是一种通信台(STA),被配置为执行示例1至13、26和27中任一项的方法。
示例30是一种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示例1至13、26和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部件。
示例31是一种实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机器执行示例1至13、26和27中任一项的方法。
示例32是一种基本上如图所示并且如本文描述的装置。
示例33是一种基本上如图所示并且如本文描述的方法。
总结
具体方面的以上描述将充分揭示本公开的总体本质,在不需要进行过分实验并且不会偏离本公开的总体概念的情况下,其他人通过应用本领域知识可以很容易地修改和/或调整用于这些具体方面的各种应用。因此,基于本文给出的教导和引导,这些调整和修改意欲落入所公开的方面的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将理解的是,本文的短语或术语用于描述性而非限制性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这些教导和引导将理解本说明书的术语或短语。
说明书中对“一个方面”、“某方面”、“示例性方面”等的引用指示所描述的方面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并不一定每个方面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这些短语不一定指代相同的方面。另外,当结合某个方面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应该明白的是,结合其他方面实现这些特征、结构、或特性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范围以内(不管是否明确描述)。
本文描述的示例性方面是出于说明性目的提供的,并且不用于限制性的目的。其他示例性方面是可能的,并且可以对示例性方面做出改变。因此,说明书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相反,本公开的范围仅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来限定。
这些方面可以实现在硬件(例如,电路)、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中。这些方面也可以实现为机器可读介质上存储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或发送机器(例如,计算设备)可读形式的信息的任何机构。例如,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闪存设备,电子、光、声学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等等。另外,固件、软件、例程、指令在本文中可以被表述为执行某些动作。但是,应该明白的是,这些描述仅出于方便的目的,并且这些动作实际上是由计算设备、处理器、控制器、或执行固件、软件、例程、指令等的其他设备产生的。另外,可以由通用计算机实现任何实施方式的变形。
出于本讨论的目的,术语“处理器电路”应该被理解为一个或多个电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逻辑、或它们的组合。例如,电路可以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状态机逻辑、其他结构的电子硬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处理器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其他硬件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指令来“硬编码”,以执行根据本文描述的方面的一个或多个对应功能。替代地,处理器可以访问内部和/或外部存储器,以提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这些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与处理器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对应功能和/或与包括处理器的组件的操作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操作。
在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面,处理器电路可以包括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磁存储介质、光盘、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存储器可以是不可移除的、可移除的、或者它们二者的组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文的教导将明白的是,示例性方面不限于IEEE802.11标准。如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示例性方面可被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协议/标准(例如,长期演进LTE)。

Claims (25)

1.一种适用于在接入点(AP)与第一通信台(STA)和第二STA之间建立联合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计算联合传输信息;
在所述AP与所述第一STA之间建立第一通信;以及
基于所述联合传输信息,在所述AP与所述第二STA之间建立第二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计算所述联合传输信息包括:
计算与所述AP以及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相关联的干扰信息;
针对所述AP与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之间的通信,计算通信对齐信息;以及
针对所述AP与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之间的通信,计算效率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干扰信息包括所述AP与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之间的信噪比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AP被配置为在全双工操作中进行通信,并且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被配置为在半双工操作中进行通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是从所述第一STA到所述AP的上行链路通信,所述第二通信是从所述AP到所述第二STA的下行链路通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延迟从所述第二STA到所述AP的确认,直到来自所述AP的确认被所述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
由所述AP发送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PDU包括被设置为阻止确认的确认策略;以及
由所述AP向所述第二STA发送阻止确认请求(BAR),以延迟从所述第二STA到所述AP的确认,直到来自所述AP的确认被所述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
由所述AP发送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PDU包括被设置为阻止确认的确认策略;以及
由所述AP发送第二PDU,所述第二PDU包括被设置为正常确认的确认策略,以延迟从所述第二STA到所述AP的确认,直到来自所述AP的确认被所述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
对由所述AP从所述第一STA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解码;以及
基于经解码的第一PDU来建立所述第二通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
用一个或多个虚位填充所述第二通信的数据块,以延迟从所述第二STA到所述AP的确认,直到所述AP已经发起对从所述AP到所述第一STA的确认的发送之后为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
响应于来自所述第一STA的请求发送(RTS)分组而向所述第一STA发送允许发送(CTS)分组,以在对从所述第一STA到所述AP的数据块的接收之前发起对从所述AP到所述第二STA的数据块的发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还包括:
由所述AP向所述第二STA发送阻止确认请求(BAR),以延迟从所述第二STA到所述AP的确认,直到来自所述AP的确认被所述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或者
用一个或多个虚位填充所述第二通信的数据块,以延迟所述AP对来自所述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所述AP已经发起对从所述AP到所述第一STA的确认的发送之后为止,其中,来自所述第二STA的确认针对所述第二STA对所述第二通信的数据块的接收进行确认,来自所述AP的确认针对所述AP对来自所述第一STA的所述第一通信的数据块的接收进行确认。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建立所述第一通信包括:由所述AP向所述第一STA发送轮询帧,以触发对从所述第一STA到所述AP的数据块的发送。
14.一种接入点(AP),可操作以与第一通信台(STA)和第二STA建立联合通信,所述AP包括:
收发信机,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通信;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耦合到所述收发信机并且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计算联合传输信息;
控制所述收发信机以与所述第一STA建立第一通信;以及
基于所述联合传输信息,控制所述收发信机以与所述第二STA建立第二通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AP,其中,计算所述联合传输信息包括:
计算与所述AP以及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相关联的干扰信息;
针对所述AP与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之间的通信,计算通信对齐信息;以及
针对所述AP与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之间的通信,计算效率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AP,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是从所述第一STA到所述AP的上行链路通信,所述第二通信是从所述AP到所述第二STA的下行链路通信。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AP,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延迟所述AP对来自所述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来自所述AP的确认被所述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AP,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
由所述收发信机发送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PDU包括被设置为阻止确认的确认策略;以及
由所述收发信机向所述第二STA发送阻止确认请求(BAR),以延迟所述AP对来自所述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来自所述AP的确认被所述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AP,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
由所述收发信机发送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PDU包括被设置为阻止确认的确认策略;以及
由所述AP发送第二PDU,所述第二PUD包括被设置为正常确认的确认策略,以延迟从所述第二STA到所述AP的确认,直到来自所述AP的确认被所述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AP,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
对所述AP从所述第一STA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解码;以及
基于经解码的第一PDU来建立所述第二通信。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AP,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
用一个或多个虚位填充所述第二通信的数据块,以延迟所述AP对来自所述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所述AP已经发起对从所述AP到所述第一STA的确认的发送之后为止。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AP,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包括:
响应于来自所述第一STA的请求发送(RTS)分组而向所述第一STA发送允许发送(CTS)分组,以在对从所述第一STA到所述AP的数据块的接收之前发起对所述收发信机到所述第二STA的数据块的发送。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AP,其中,建立所述第二通信还包括:
由所述收发信机向所述第二STA发送阻止确认请求(BAR),以延迟所述AP对来自所述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来自所述AP的确认被所述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或者
用一个或多个虚位填充所述第二通信的数据块,以延迟所述AP对来自所述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对从所述AP到所述第一STA的确认的发送已经被发起之后为止,其中,来自所述第二STA的确认针对所述第二STA对所述第二通信的数据块的接收进行确认,来自所述AP的确认针对所述AP对来自所述第一STA的所述第一通信的数据块的接收进行确认。
24.一种用于在接入点(AP)与第一通信台(STA)和第二STA之间通信的通信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计算联合传输信息,该联合传输信息包括:
与所述AP以及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相关联的干扰信息,
针对所述AP与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之间的通信的通信对齐信息,以及
针对所述AP与所述第一STA和所述第二STA之间的通信的效率信息;
在所述AP与所述第一STA之间建立上行链路通信;以及
基于所述联合传输信息,与所述AP与所述第一STA之间的所述上行链路通信联合地、在所述AP与所述第二STA之间建立下行链路通信。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建立所述下行链路通信包括:延迟所述AP对来自所述第二STA的确认的接收,直到来自所述AP的确认被所述第一STA接收到之后为止。
CN201680088878.2A 2016-09-29 2016-09-29 通信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96909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6/054419 WO2018063239A1 (en) 2016-09-29 2016-09-29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0984A true CN109690984A (zh) 2019-04-26
CN109690984B CN109690984B (zh) 2021-10-08

Family

ID=61760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8878.2A Active CN109690984B (zh) 2016-09-29 2016-09-29 通信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1444B2 (zh)
CN (1) CN109690984B (zh)
DE (1) DE112016007285T5 (zh)
WO (1) WO20180632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986A (zh) * 2021-05-25 2022-11-25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软接入点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54443A1 (en) * 2018-11-08 2020-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duplex access points
EP3939364A1 (en) * 2019-03-11 2022-0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ction of a skipped uplink transmission
US11558759B2 (en) * 2020-10-28 2023-01-17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nimizing latency and contention using QoS frame scheduling information
US11678347B2 (en) * 2021-01-08 2023-06-13 Cisco Technology, Inc. Need-based antenna switching in Wi-Fi angle-of-arrival location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9101A1 (en) * 2003-12-15 2005-06-16 Stephens Adrian P. SDMA communications with non-immediate block acknowledgment
US20130301484A1 (en) * 2012-05-13 2013-11-14 Amir Keyvan Khandani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Signaling in Full Duplex Wireless Transceivers
CN105577346A (zh) * 2014-10-31 2016-05-11 美国博通公司 带内全双工操作
CN105684342A (zh) * 2013-10-22 2016-06-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存在混合全双工和半双工用户的情况下进行全双工通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39662A1 (en) * 1999-03-25 2000-09-27 Alcatel Improvements to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US7068616B2 (en) 2001-02-05 2006-06-27 The Directv Group, Inc. Multiple dynamic connectivity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239648B1 (en) * 2001-11-27 2007-07-0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xtension mode for wireless lans complying with short interframe space requirement
US20070153754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Nir Shapira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4903213B2 (ja) * 2006-09-26 2012-03-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FI20065810A0 (fi) 2006-12-15 2006-12-15 Nokia Corp Langaton ei-solukkoverkko
US8155032B2 (en) * 2007-11-16 2012-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scheduling for half-duplex wireless terminals
US9071402B2 (en) 2008-03-24 2015-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ection of retransmission settings for HARQ in WCDMA and LTE networks
US9264184B2 (en) * 2009-10-30 2016-02-16 Sony Corporation Coordinated signaling of scheduling information for uplink and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CN102196448A (zh) * 2010-03-12 201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系统中数据处理的方法、基站和网络系统
EP2740290B1 (en) * 2011-08-01 2018-05-30 BlackBerry Limited Joint transmission using interference alignment
WO2013130793A1 (en) * 2012-03-01 2013-09-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user parallel channel access in wlan systems
CN103297207B (zh) * 2012-03-02 2016-12-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对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方法
US9520914B2 (en) 2012-06-25 2016-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polarization
US10624075B2 (en) * 2013-03-16 2020-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delayed ACKs/NACKs in LTE cellular systems
US20140294110A1 (en) * 2013-04-01 2014-10-0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portunistic interference alignment (oia)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u-mimo) transmission
US20150036673A1 (en) * 2013-07-30 2015-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multi-destination traffic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5309018B (zh) * 2013-10-31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和装置
US9736785B2 (en) * 2013-12-04 2017-08-15 Nec Corporation Degrees of freedom in multicell wireless systems with full-duplex base stations using interference alignment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full-duplex with half duplex clients
WO2015194732A1 (ko) * 2014-06-19 2015-1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레임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838900B2 (en) * 2014-09-15 2017-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RTS/CTS enablement and detection
CN105451255B (zh) * 2014-09-26 2020-08-18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小区干扰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160045023A (ko) * 2014-10-16 2016-04-26 뉴라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고효율 무선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GB2552317B (en) * 2016-07-15 2020-01-22 Toshiba K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 network mode
US10362593B2 (en) * 2017-09-01 2019-07-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11129188B2 (en) * 2018-09-27 2021-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arly termination of PUSCH with new uplink gra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9101A1 (en) * 2003-12-15 2005-06-16 Stephens Adrian P. SDMA communications with non-immediate block acknowledgment
US20130301484A1 (en) * 2012-05-13 2013-11-14 Amir Keyvan Khandani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Signaling in Full Duplex Wireless Transceivers
CN105684342A (zh) * 2013-10-22 2016-06-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存在混合全双工和半双工用户的情况下进行全双工通信
CN105577346A (zh) * 2014-10-31 2016-05-11 美国博通公司 带内全双工操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986A (zh) * 2021-05-25 2022-11-25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软接入点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81364A1 (en) 2021-09-09
US11431444B2 (en) 2022-08-30
DE112016007285T5 (de) 2019-06-13
WO2018063239A1 (en) 2018-04-05
CN109690984B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6233B (zh) 一种laa系统中同时考虑上下行链路的lbt方法
CN102550116B (zh) 上行链路sdma传输机会调度
US20170078070A1 (en) Efficient uplink sdma operation
US1032148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6505869B2 (ja) 無線lanマルチユーザ送信機会においてデータを送信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5639470B2 (ja) 改善されたマルチユーザ伝送
CN109690984A (zh) 通信方法和系统
US830601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 MIMO) medium access and error recovery
CN104301086A (zh) 无线网络中的全双工操作
TWI491280B (zh)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204800A1 (en) Buffer status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20140615A1 (en) Method, station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downlink multi-user multiple access category medium access and error recovery
CN102685920B (zh) 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双信道预约接入控制方法
CN102415184A (zh) 通信设备和方法、计算机程序和通信系统
US20150049727A1 (en) Uplink sdma transmit opportunity scheduling
US8638770B2 (en)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WiMAX and IEEE 802.11
KR102383558B1 (ko) 전이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프리앰블 구조
CN109890076A (zh) 一种非授权频谱上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515734B (zh) 用于促进上行链路传输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CN108737036A (zh) 反馈信息接收方法、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071780A (zh) 用于60GHz NR U的多波束发送前侦听
CN109600856A (zh) 用于具有双工媒体访问控制的多用户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CN106465196A (zh) 针对Wi‑Fi的快速信道预留
CN109379781A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设备
US20200163118A1 (en) Collision det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