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0454A - 可穿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90454A CN109690454A CN201780055699.3A CN201780055699A CN109690454A CN 109690454 A CN109690454 A CN 109690454A CN 201780055699 A CN201780055699 A CN 201780055699A CN 109690454 A CN109690454 A CN 1096904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corona discharge
- leakage current
- user
- wearabl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175—Indicating the instants of passage of current or voltage through a given value, e.g. passage through zero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12—Measur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voltage-potential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电极,被配置为接触用户的身体;第二电极,具有尖头形状,在第二电极中发生电晕放电;电源,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以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供电;电流测量器,被配置为测量泄漏到第二电极的漏电流;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电源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供电以引起电晕放电,经由电流测量器测量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的漏电流,并基于所测量的漏电流感测触摸事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可穿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与可穿戴设备相关的技术的发展,最近向市场发布了各种类型的可穿戴设备,相应地,还开发了用于利用可穿戴设备的技术。最近人机交互(HCI)相关的技术受到关注,该技术使得用户能够更容易和方便地与各种可穿戴设备交互,换句话说,使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使用可穿戴设备。特别地,对利用佩戴可穿戴设备的用户身体的一部分感测用户对物或人的触摸的技术的兴趣正在增加。
可穿戴设备中的这种HCI的示例可以包括两个装置都具有用于HCI的接口的情况,诸如可穿戴装置之间的触摸、以及可穿戴装置与具有用于接触可穿戴装置的接口的设备之间的触摸。当用户希望触摸的物没有HCI接口时,该物不能被识别,此外,不可能识别另一个人。
尽管已经提出了通过仅使用内置于可穿戴装置中的HCI接口来识别另一物的技术,但是需要复杂且不方便的附加结构(例如传感器)来实现该技术。在许多情况下,存在特定的限制,例如,不可能识别另一个人。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用电晕放电感测用户触摸的对象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操作该可穿戴设备的方法。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使用电晕放电感测用户触摸的对象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操作该可穿戴设备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点,现在结合附图来参考以下描述,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组件:
图1A和图1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3是更详细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框图;
图4A、图4B、图4C和图4D是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参数的时序图;
图5A、图5B、图5C和图5D是当用户身体具有不同电位时所比较的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参数的时序图;
图6A、图6B、图6C、图6D和图6E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根据不同用户电位施加正电的时序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在发生触摸事件之后用户的电位的变化的示图;以及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操作可穿戴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最佳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用电晕放电感测用户触摸的对象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操作该可穿戴设备的方法。
其他方面将部分地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且部分地将通过以下描述而清楚,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
根据实施例的一方面,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电极,被配置为接触用户的身体;第二电极,具有尖头形状,在所述第二电极中发生电晕放电;电源,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以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供电;电流测量器,被配置为测量泄漏到第二电极的漏电流;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电源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供电以引起电晕放电,经由电流测量器测量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的漏电流,并基于所测量的漏电流感测触摸事件。
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一方面,一种操作可穿戴设备的方法包括: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供电以引起电晕放电;当发生电晕放电时,测量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的漏电流;以及基于所测量的漏电流感测触摸事件。
在进行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前,阐述贯穿本专利文档所使用的某些词语和短语的定义是有利的:术语“包括”和“包含”及其派生词,意思是包括但不限于;术语“或者”是包含性的,意指和/或;短语“与......相关联”和“与其相关联”及其派生词,可以意指包括、被包括在......内、与......相互连接、包含、被包含在......内、连接到或与......连接、耦接到或与......耦接、与......可通信的、与......协作、交错、并置、接近于、绑定到或与......绑定、具有、具有......的属性等;以及术语“控制器”意指控制至少一个操作的任何设备、系统或其部分,此类设备可以以硬件、固件或软件或其中至少两项的某种组合来实现。应注意:与任何特定控制器相关联的功能可以是集中式或者分布式的,无论本地还是远程。
此外,下面描述的各种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实现或支持,每个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形成并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术语“应用”和“程序”是指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软件组件、指令集、过程、功能、对象、类、实例、相关数据或其适于在适当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中实现的部分。短语“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包括任何类型的计算机代码,其中包括源代码、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短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类型的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高密度盘(CD)、数字视频盘(DVD)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存储器。“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传输瞬时电信号或其他信号的有线、无线、光学或其他通信链路。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其中可以永久存储数据的介质以及其中可以存储数据并随后被重写的介质,诸如可重写光盘或可擦除存储器件。
贯穿本专利文档提供对于某些词语和短语的定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许多实例(如果不是大多数实例)中,这种定义适用于这样定义的词语和短语的在先以及将来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讨论的图1A至图8和用于描述本专利文档中的本公开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而决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任意合适布置的系统或设备中实现本公开的原理。
以下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各种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修改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为了更清楚地描述实施例的特征,将不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事项。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或“耦接”到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以在中间插入有插入元件的情况下连接或耦接到该另一个元件。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或“具有”和/或“含有”指明所叙述的元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种或多种其他元件的存在或添加。
图1A和图1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示例的示意图。
参考图1A,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1可以是智能手表,或者可以是可佩戴在手腕上的类似于智能手表的另一设备。例如,可穿戴设备11可以是智能手环。可穿戴设备11包括用于电晕放电的尖头形状的电极12。
根据实施例,当佩戴可穿戴设备11的用户10的身体部位触摸诸如冰箱20的对象,特别是导电对象时,可穿戴设备11可以感测到已经发生用户的身体部位触摸对象的触摸事件。此外,可穿戴设备11可以通过预学习过程或通过使用存储的数据来识别用户触摸的对象。
参考图1B,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31和41可以是头戴式显示器(HMD),或者可以是可佩戴在头上的类似于HMD的其他设备。例如,可穿戴设备31和41可以是虚拟现实(VR)头盔。可穿戴设备31和41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电晕放电的尖头形状的电极12。
根据实施例,当佩戴可穿戴设备31的用户30的身体部位触摸另一个人40时,可穿戴设备31可以感测到已经发生用户30的身体部位触摸另一个人40的触摸事件。此外,可穿戴设备31可以通过预学习过程或通过使用存储的数据来识别另一个人40是谁。
在另一个人40佩戴着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41时,可穿戴设备31可以与可穿戴设备41交互。例如,可穿戴设备31可以感测触摸事件并识别另一个人40和/或由另一个人40佩戴的可穿戴设备41,并且可以经由无线通信向可穿戴设备41发送数据或从可穿戴设备41接收数据,或者支持用户30和另一个人40一起玩游戏。
图1B的可穿戴设备31和41仅在形状上与图1A的可穿戴设备11不同,并且可以执行与图1A的可穿戴设备11相同的功能。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参考图2,可穿戴设备20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210、第二电极220、电源230、电流测量器240、存储器250和控制器260。
第一电极210接触用户的身体。根据实施例,可穿戴设备200可以通过使用第一电极210与用户的身体形成电连接。更详细地,经由第一电极210,由于电晕放电引起的漏电流从可穿戴设备200流向用户或从用户流向可穿戴设备200。
根据实施例,第一电极210可以由导电橡胶形成,因为第一电极210接触用户的身体。
第二电极220具有尖头形状,并且在第二电极220中发生电晕放电。因为在电场集中的地方附近发生电晕放电,所以第二电极220形成为具有用于电晕放电的尖头形状。根据实施例,第二电极220可以具有尖头形状,例如锥形或针形。根据实施例,由于第二电极220中的电晕放电而产生的漏电流可以通过使用周围空气而构成闭合电路。
根据实施例,考虑到安全性,第二电极220可以由软材料形成,因为第二电极220具有尖头形状。
电源230连接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之间并供电。根据实施例,电源230向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供电以引起电晕放电。更详细地,在第一电极220和第二电极220之间的电位增加的方向上供电。根据实施例,电源230可以是交流(AC)电源或直流(DC)电源。
电流测量器240连接到第二电极220并测量泄漏到第二电极220的漏电流。根据实施例,当在第二电极220中发生电晕放电时,漏电流经由第二电极220流动,并且电流测量器240测量漏电流。根据实施例,电流测量器240可以包括电流计。
存储器250可以安装和存储诸如应用的程序和诸如文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控制器260可以访问和使用存储在存储器250中的数据,或者可以将新数据存储在存储器250中。控制器260可以执行安装在存储器250中的程序。
根据实施例,存储器250可以存储用于感测触摸事件的程序和数据。
控制器260可以控制可穿戴设备200的所有操作,具体地,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200识别用户触摸的对象的处理。控制器26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处理器,其中,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存储由可穿戴设备200的外部源输入的信号或数据或用作由可穿戴设备200执行的各种操作的存储器区域,只读存储器(ROM)存储用于控制外围设备的控制程序。处理器可以通过使用包括了核和图形处理单元(GPU)的片上系统(SoC)来实现。处理器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
根据实施例,控制器260控制电源230向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供电以引起电晕放电,经由电流测量器240测量由于电晕放电引起的漏电流,并且基于所测量的漏电流感测触摸事件。控制器260可以通过感测漏电流的变化来确定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当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时,控制器260可以确定发生了触摸事件。
根据实施例,当控制器260控制电源230向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供电并且提供等于或大于电晕放电阈值的电力时,在第二电极220中发生电晕放电。当发生电晕放电时,通过周围空气产生漏电流,并且漏电流流入包括周围空气、地和用户身体在内的单个闭合电路中。根据实施例,控制器260可以测量和监测沿着闭合电路流动的漏电流并且感测漏电流的变化。
当用户身体的一部分接触导电对象时,用户身体的电位发生变化。更详细地,用户身体的电位被改变为等于与用户身体接触的导电对象的电位。因此,当用户身体的电位改变时,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可以感测到发生了触摸事件。当用户的身体电位改变时,漏电流的大小改变。因此,当漏电流改变时,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可以确定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根据实施例,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可以通过使用漏电流来确定用户身体的电位是否已经改变,并且因此可以确定是否发生了触摸事件。现在将参考图3-图6更详细地描述这一点。
图3是更详细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的框图。省略了图2和图3之间的重复描述。
参考图3,可穿戴设备200还可以包括存储电容器270和零电位检测电路280。
存储电容器270连接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之间,并存储由电源230施加的电力。存储电容器270的极性可以取决于电源230提供的电力的极性。
零电位检测电路280可以与存储电容器270并联连接,并且可以检测施加到存储电容器270的电压的极性从正值(+)变为负值(-)或从负值(-)变为正值(+)的点。
根据实施例,电源230提供AC电并在控制器260的控制下接通正电流源232和负电流源231之一。在一个版本中,正电流源232和负电流源231不同时操作,并且每次它们中仅有一个操作。例如,当正电流源232接通时,存储电容器270以正电压充电,并且连接到存储电容器270的第二电极220的电位增加。现在将参考图4A-图4D更详细地描述可穿戴设备200的操作。
图4A-图4D是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200的参数的时序图。
图4A示出了由电流测量器240测量的电流。图4B示出了正电流源232的操作,图4C示出了负电流源231的操作。可以看出,如上所述,正电流源232和负电流源231不同时操作。图4D示出了第二电极220的电压。图4A-图4D是当用户身体的电位为零时的时序图。
参考图4A-图4D,当在施加了正电流源232时第二电极220的电压增加时,并且当第二电极220的电压在时间点T1增加到电晕放电的阈值或更大时,在第二电极220中发生正电晕放电,同时漏电流经由周围空气流动。
根据实施例,控制器260经由电流测量器240监测漏电流,并确定漏电流是否至少改变为预设值(即,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当漏电流改变为预设值或更大值时,控制器260可以将漏电流改变为预设值或更大值的时刻确定为电晕放电的触发点(firing point)。因此,控制器260可以将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漏电流的时间点T1确定为电晕放电的触发点。根据实施例,控制器260可以基于电晕放电的触发点来控制电源230改变施加到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电力的极性。
根据实施例,控制器260基于作为电晕放电的触发点的时间点T1来控制电源230改变施加到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电力的极性,从而在时间点T1,正电流源232断开,负电流源231接通。随着负电流源231接通,第二电极220的电压减小,然后其极性在时间点T1之后的一个时间点从正值(+)变为负值(-)。
根据实施例,控制器260可以经由零电位检测电路280检测第二电极220的极性从正值(+)变为负值(-)的时间点。
根据实施例,当负电流源231连续地施加到第二电极220时,第二电极220的电压连续减小。当第二电极220的电压在时间点T2减小到电晕放电的阈值或减小得更多时,在第二电极220中发生负电晕放电,同时漏电流经由周围空气流动。参考图4A-图4D,重复该过程。
因为在发生用户身体触摸另一对象的触摸事件之前用户身体的电位保持不变,所以由电晕放电引起的漏电流也保持不变。
用户身体的电位、存储电容器270(或电源230)的电位和电晕放电的触发点电压形成以下关系。因为第一电极210接触用户的身体,所以第一电极210具有与用户身体相同的电位。因为存储电容器270连接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之间,所以第二电极220的电位具有通过将存储电容器270的电位与第一电极210的电位相加而获得的值。因此,电晕放电的触发点电压具有通过将在电晕放电发生时刻的存储电容器270的电位与用户身体的电位相加而获得的值。现在将参考图5A-图5D描述当用户身体的电位不为零时可穿戴设备200的操作。
图5A-图5D是当用户身体具有不同电位时所比较的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参数的时序图。
图5A和图5B是如以上参考图4A-图4D所述当用户身体的电位为零时可穿戴设备200的参数的时序图,图5C和图5D是当用户身体的电位为负时可穿戴设备200的参数的时序图。
图5A和图5C示出了存储电容器270的电压。在图5A中,因为用户身体的电位是0,所以存储电容器270的电压与第二电极220的电压相同。然而,在图5C中,因为用户身体的电位为负,所以存储电容器270的电压与第二电极220的电压不相同,并因此示出了存储电容器270的电压。图5B和图5D示出了由电流测量器240测量的电流。
当将图5A和图5B与图5C和图5D进行比较时,产生零电位的时间点存在差异。当用户身体的电位为负时,与用户的电位为零时相比,需要提供更多的电力以达到相同的电位。因此,当用户身体的电位为负时,与用户的电位为零时相比,需要更多时间将电力从零电位提供到使得发生正电晕放电的电压。另一方面,由于用户身体的电位为负,因此与用户的电位为零时相比,需要更少时间将负电从零电位提供到使得发生负电晕放电的电压。
可以看出,在图5C和图5D中作为零电位点的时间点A与发生正电晕放电时的时间点B之间的时间段长于在图5A和图5B中作为零电位点的时间点A与发生正电晕放电时的时间点B之间的时间段。还可以看出,在图5C和图5D中作为零电位点的时间点C与发生负电晕放电时的时间点D之间的时间段短于在图5A和图5B中作为零电位点的时间点C与发生负电晕放电时的时间点D之间的时间段。
换句话说,根据实施例,存储电容器270以正电压充电的时间段或者存储电容器270以负电压充电的时间段根据用户身体的不同电位而变化。现在将参考图6A-图6E详细描述这一点。
图6A-图6E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根据不同用户电位施加正电的时序图。
在图6A-图6E中,T指的是正电被施加到存储电容器270的时间段,并且T0指的是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图6C是当用户身体的电位为零时正电被施加到存储电容器270的时间段的时序图。与图6C相比,图6A和图6B是当用户身体的电位为正时正电被施加到存储电容器270的时间段的时序图。图6A中用户身体的电位大于图6B中用户身体的电位。由于用户的身体具有较高的电位量,因此施加正电的时间段可以减小。
图6D和图6E是当用户身体的电位为负时正电被施加到存储电容器270的时间段的时序图。图6E中用户身体的电位小于图6D中用户身体的电位。由于用户的身体具有较低的负电位量,因此施加正电的时间段可以增加。
现在将再次参考图3的描述。
如上所述,第二电极220的极性从正值(+)变为负值(-)的时间点可以根据用户身体的不同电位而变化。
根据实施例,通过利用这一点,可以基于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存储电容器270以正电压或负电压充电的时间段、正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和负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来计算用户身体的电位。
更详细地,根据实施例,控制器260可以通过使用等式1来计算用户身体的电位。
Uuser:用户身体的电位
T: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0:存储电容器以正电压充电的时间段
Up:正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
UN:负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
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可以从电流测量器240测量的漏电流得知,存储电容器270以正电压充电的时间段T0可以从零电位检测电路280检测到的第二电极220的极性改变的时间点得知。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确定正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UP和负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UN。
根据实施例,控制器260可以计算用户身体的电位,并且当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时,控制器260可以确定发生了触摸事件。
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在发生触摸事件之后用户的电位的变化的示图。
参考图7A和图7B,佩戴可穿戴设备31的用户30具有正电位,并且佩戴可穿戴设备41的用户40具有负电位。这仅是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用户30和用户40都可以具有正电位。另外,触摸事件不仅可以发生在用户之间,而且用户触摸导电对象的实施例也是可行的。
当两个用户30和40彼此握手时(如附图标记710所示),这两个用户30和40彼此电连接,并因此具有相同的电位720。此时,这两个用户30和40的电位改变,并且因此,分别在可穿戴设备31和41中的电晕放电期间产生的漏电流也改变。因此,可穿戴设备31和41中的每一个可以测量漏电流,感测漏电流的变化,确定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并且确定发生了触摸事件。
现在将再次参考图2的描述。
根据实施例,控制器260可以根据由于电晕放电而引起的漏电流来学习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并且当触摸事件发生时,控制器260可以识别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当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对同一物体或人的触摸时,用户电位的变化是相同的,因此由于电晕放电而引起的漏电流的变化可以是相同的。根据实施例,控制器260可以通过使用该特性来识别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
根据实施例,当发生对特定目标的触摸时,控制器260可以存储用户电位的变化或漏电流的变化。此后,当发生触摸事件时,控制器260可以将用户电位的变化或漏电流的变化与存储的数据进行比较,并识别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根据实施例,该学习过程可以通过基于人工智能(AI)的学习(例如机器学习)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用户输入来实现。例如,当重复触摸同一目标时,控制器260可以确保关于该同一目标的多条数据,并因此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备选地,当发生触摸事件并且然后用户输入关于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的标识信息时,控制器260可以存储输入的信息,并且可以在稍后发生触摸事件时识别该目标。
根据实施例,可穿戴设备200还可以包括通信器(未示出)。根据实施例,通信器可以执行与另一设备或网络的有线/无线通信。为此,通信器可以包括支持各种有线/无线通信方法中的至少一种的通信模块。根据实施例,通信器可以是有线/无线通信器。无线通信器可以包括例如无线保真(WiFi)、WiFi直接、蓝牙、超宽带(UWB)和近场通信(NFC)中的至少一个模块。有线通信器可以包括例如USB和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中的至少一个模块。
根据实施例,当控制器260感测到触摸事件时,可穿戴设备200可以经由通信器与作为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的外部设备通信。可穿戴设备200能够经由与外部设备的该通信来提供各种服务。
根据实施例,当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是另一电子设备时,可穿戴设备200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属性提供服务。例如,当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是家用电器,例如洗衣机或微波炉时,可穿戴设备200可以经由触摸事件识别家用电器,并且可以经由可穿戴设备200连接到该家用电器以操纵该家用电器。
根据实施例,当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是另一个人并且该另一个人佩戴着能够感测触摸事件的可穿戴设备时,这两个人能够识别彼此。通过利用这一点,在玩同一个游戏时,这两个人可以经由触摸事件彼此呼叫游戏中的角色,相互发送或接收消息,并提供服务,例如一起观看相同的运动图片。此外,可以通过使用触摸事件作为验证手段来进行支付或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上面已经描述了可穿戴设备200的结构。现在将描述操作可穿戴设备200的方法。将简要描述与可穿戴设备200相同的事项。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操作可穿戴设备200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操作810中,可穿戴设备200向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供电以引起电晕放电。根据实施例,可穿戴设备200可以向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施加AC电。
此后,在操作820中,当发生电晕放电时,可穿戴设备200测量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的漏电流。
在操作830中,可穿戴设备200基于测量的漏电流感测触摸事件。根据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200感测触摸事件时,可穿戴设备200可以感测漏电流的变化并且可以确定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当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时,可穿戴设备200可以确定发生了触摸事件。此时,可穿戴设备200可以基于漏电流测量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通过使用零电位检测电路测量存储电容器270以正电压或负电压充电的时间段,并且可以基于测量的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测量的存储电容器270以正电压或负电压充电的时间段、正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和负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来计算用户身体的电位。
根据实施例,可穿戴设备200可以通过使用等式1来计算用户身体的电位。
Uuser:用户身体的电位
T: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0:存储电容器以正电压充电的时间段
Up:正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
UN:负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
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可以从电流测量器240测量的漏电流得知,存储电容器270以正电压充电的时间段T0可以从零电位检测电路280检测到的第二电极220的极性改变的时间点得知。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确定正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UP和负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UN。
根据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200感测到漏电流的变化并因此确定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时,可穿戴设备200可以基于电晕放电的触发点改变施加到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电力的极性。此时,可穿戴设备200经由电流测量器240监测漏电流,并确定漏电流是否改变为预设值或更大值。当漏电流改变为预设值或更大值时,可穿戴设备200可以将漏电流改变为预设值或更大值的时刻确定为电晕放电的触发点。
根据实施例,可穿戴设备200可以根据由于电晕放电而引起的漏电流来学习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并且当触摸事件发生时,可穿戴设备200可以识别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
根据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200感测到触摸事件时,可穿戴设备200可以与作为将发生触摸事件的目标的外部设备通信。
上述实施例可以体现为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命令语言和数据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命令语言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存储为程序代码,并且当由处理器执行时,可以通过产生特定程序模块来执行特定操作。
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指磁存储介质(例如,硬盘)和光记录介质(例如,CD或DVD),并且可以是指可经由网络访问的服务器中包括的存储器。例如,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HDM的存储器,或者可以是经由网络连接到HDM的终端、服务器等中包括的存储器。
尽管已经利用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各种改变和修改。本公开意在包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这些改变和修改。
Claims (15)
1.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第一电极,被配置为接触用户的身体;
第二电极,具有尖头形状,在所述第二电极中发生电晕放电;
电源,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供电;
电流测量器,被配置为测量泄漏到所述第二电极的漏电流;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用于感测触摸事件的程序;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供电以引起电晕放电,经由所述电流测量器测量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的漏电流,并基于所测量的漏电流感测触摸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感测所述漏电流的变化来确定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并且当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时,确定发生了所述触摸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存储电容器、以及与所述存储电容器并联连接的零电位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电源供应交流AC电,并且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漏电流测量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通过使用所述零电位检测电路,测量所述存储电容器以正电压充电的时间段或所述存储电容器以负电压充电的时间段,以及
基于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所述存储电容器以正电压或负电压充电的时间段、正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和负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来计算用户身体的电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使用等式1来计算用户身体的电位:
等式1
Uuser:用户身体的电位
T: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0:所述存储电容器以正电压充电的时间段
UP:正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
UN:负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一来控制所述电源改变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力的极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电流测量器监测所述漏电流,并确定所述漏电流是否至少改变为预设值,并且当所述漏电流至少改变为所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将所述漏电流至少改变为所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电晕放电的所述触发点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根据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的所述漏电流,学习将发生所述触摸事件的目标,以及
当所述触摸事件发生时,识别将发生所述触摸事件的目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通信器,
其中,当所述控制器感测到所述触摸事件时,所述控制器经由所述通信器与作为将发生所述触摸事件的目标的外部设备通信。
9.一种操作可穿戴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供电以引起电晕放电;
当发生电晕放电时,测量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的漏电流;以及
基于所测量的漏电流感测触摸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测量的漏电流感测触摸事件包括:
感测所述漏电流的变化并确定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以及
当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时,确定发生了所述触摸事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供电以引起电晕放电包括:施加交流AC电,以及
感测所述漏电流的变化并确定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包括:
基于所述漏电流测量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通过使用零电位检测电路,测量存储电容器以正电压充电的时间段或所述存储电容器以负电压充电的时间段;以及
基于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所述存储电容器以正电压或负电压充电的时间段、正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和负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来计算用户身体的电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用户身体的电位包括:通过使用等式1来计算用户身体的电位:
等式1
Uuser:用户身体的电位
T: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0:所述存储电容器以正电压充电的时间段
UP:正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
UN:负电晕放电的触发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感测所述漏电流的变化并确定用户身体的电位已经改变包括:基于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一改变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力的极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电晕放电的触发点之一改变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力的极性包括:
经由电流测量器监测所述漏电流并确定所述漏电流是否至少改变为预设值;以及
当所述漏电流至少改变为所述预设值时,将所述漏电流至少改变为所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电晕放电的所述触发点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根据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的所述漏电流,学习将发生所述触摸事件的目标,
其中,基于所测量的漏电流感测触摸事件还包括:当所述触摸事件发生时,识别将发生所述触摸事件的目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6-0118299 | 2016-09-13 | ||
KR1020160118299A KR102425576B1 (ko) | 2016-09-13 | 2016-09-13 |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그 동작 방법 |
PCT/KR2017/009980 WO2018052229A1 (en) | 2016-09-13 | 2017-09-12 |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90454A true CN109690454A (zh) | 2019-04-26 |
CN109690454B CN109690454B (zh) | 2022-05-24 |
Family
ID=61559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55699.3A Active CN109690454B (zh) | 2016-09-13 | 2017-09-12 | 可穿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82030B2 (zh) |
EP (1) | EP3488327B1 (zh) |
KR (1) | KR102425576B1 (zh) |
CN (1) | CN109690454B (zh) |
WO (1) | WO20180522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59597B2 (en) * | 2018-09-27 | 2020-05-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Limiting computing device functionality using capacitive coupling through a human body |
US10948976B1 (en) * | 2019-02-06 | 2021-03-16 |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ic discharge-based sensing via wearables donned by users of artificial reality systems |
US11730210B2 (en) | 2020-08-18 | 2023-08-22 | Iona Tech Llc | Wireless anti-static device for ESD mitigation |
KR20220141540A (ko) * | 2021-04-13 | 2022-10-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15974B1 (en) * | 2003-07-14 | 2004-11-09 | Semiconductor Diagnostics, Inc. | Determining composition of mixed dielectrics |
US20060022698A1 (en) * | 2004-07-15 | 2006-02-02 | Eom Tae-Min | Method of inspecting a leakage current characteristic of a dielectric layer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
US20070018674A1 (en) * | 2005-07-20 | 2007-01-25 | Sung-Chan Cho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US20070139167A1 (en) * | 2005-10-14 | 2007-06-21 | Gilson Richard D | Electromagnetic field tactile display interface and biosensor |
CN103688161A (zh) * | 2011-05-26 | 2014-03-26 | 埃米森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测量颗粒物的集聚和电荷损失传感器 |
US20140249397A1 (en) * | 2013-03-01 | 2014-09-04 | Thalmic Labs Inc. | Differential non-contact biopotential sensor |
US20150088224A1 (en) * | 2012-11-26 | 2015-03-26 | Isy Goldwasser | Wearable transderm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m |
WO2015138688A1 (en) * | 2014-03-12 | 2015-09-17 | Glucovation, Inc. | Wearabl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and method |
US20150316676A1 (en) * | 2014-04-30 | 2015-11-05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terpersonal touch using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skin |
WO2016075882A1 (en) * | 2014-11-13 | 2016-05-19 | Ricoh Company, Ltd. | Element and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28337A2 (en) * | 1998-11-06 | 2000-05-18 | Onguard Systems, Inc. |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a non-continuous discharge path |
US7684754B2 (en) | 2003-06-03 | 2010-03-2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apacitive bonding of devices |
WO2009105115A2 (en) | 2008-02-22 | 2009-08-27 | T-Mobile Usa, Inc. | Data exchange initiated by tapping devices |
US8535133B2 (en) | 2009-11-16 | 2013-09-17 | Broadcom Corporation | Video game with controller sensing player inappropriate activity |
WO2015094220A1 (en) | 2013-12-18 | 2015-06-25 | Apple Inc. | Gesture-base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devices in proximity |
KR20170041501A (ko) * | 2015-10-07 | 2017-04-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2016
- 2016-09-13 KR KR1020160118299A patent/KR10242557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
- 2017-09-12 EP EP17851103.6A patent/EP3488327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9-12 CN CN201780055699.3A patent/CN109690454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12 WO PCT/KR2017/009980 patent/WO2018052229A1/en unknown
- 2017-09-13 US US15/703,771 patent/US1028203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15974B1 (en) * | 2003-07-14 | 2004-11-09 | Semiconductor Diagnostics, Inc. | Determining composition of mixed dielectrics |
US20060022698A1 (en) * | 2004-07-15 | 2006-02-02 | Eom Tae-Min | Method of inspecting a leakage current characteristic of a dielectric layer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
US20070018674A1 (en) * | 2005-07-20 | 2007-01-25 | Sung-Chan Cho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US20070139167A1 (en) * | 2005-10-14 | 2007-06-21 | Gilson Richard D | Electromagnetic field tactile display interface and biosensor |
CN103688161A (zh) * | 2011-05-26 | 2014-03-26 | 埃米森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测量颗粒物的集聚和电荷损失传感器 |
US20150088224A1 (en) * | 2012-11-26 | 2015-03-26 | Isy Goldwasser | Wearable transderm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m |
US20140249397A1 (en) * | 2013-03-01 | 2014-09-04 | Thalmic Labs Inc. | Differential non-contact biopotential sensor |
WO2015138688A1 (en) * | 2014-03-12 | 2015-09-17 | Glucovation, Inc. | Wearabl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and method |
US20150316676A1 (en) * | 2014-04-30 | 2015-11-05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terpersonal touch using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skin |
WO2016075882A1 (en) * | 2014-11-13 | 2016-05-19 | Ricoh Company, Ltd. | Element and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ADIYAN MUJIBIYA: "Corona: Interactivity of Body Electrostatics in Mobile", 《INPUT TECHNOLOGIES》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425576B1 (ko) | 2022-07-26 |
CN109690454B (zh) | 2022-05-24 |
US10282030B2 (en) | 2019-05-07 |
EP3488327A1 (en) | 2019-05-29 |
EP3488327B1 (en) | 2020-04-29 |
WO2018052229A1 (en) | 2018-03-22 |
EP3488327A4 (en) | 2019-07-24 |
KR20180029773A (ko) | 2018-03-21 |
US20180074650A1 (en) | 2018-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90454A (zh) | 可穿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4919397B (zh) | 针对表面上的姿势识别的emg的使用 | |
CN107678542B (zh) | 一种指环类可穿戴设备及人机交互方法 | |
CN105849622B (zh) | 头戴式显示设备以及改变该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光透射率的方法 | |
CN102893236B (zh) | 增强现实临近检测 | |
KR102060776B1 (ko) | 생체 정보에 기반하여 외부 오디오 장치와 연동하여 동작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6030446A (zh) | 基于运动数据来调节可穿戴计算设备的电力模式 | |
US10564717B1 (en) |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nsing biopotential signals | |
CN103970441A (zh) | 执行设备的功能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设备 | |
CN106681575B (zh) | 使用电容感测的滑块和手势识别 | |
CN110114741A (zh) | 穿戴式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 |
US10853275B2 (en) | Data transfer between host and peripheral devices | |
TWI641968B (zh) | 用於可穿戴式計算裝置之設備、由可穿戴式計算裝置實行之方法及非暫時性機器可讀取媒體 | |
CN111737573A (zh) | 资源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725716A (zh) | 一种ar眼镜的佩戴检测方法、装置及ar眼镜 | |
CN108379817A (zh) | 肢体康复训练系统及方法 | |
JP6651086B1 (ja) | 画像分析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端末、及び画像分析システム | |
Wolf et al. | PickRing: seamless interaction through pick-up detection | |
CN105867860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209028659U (zh) | 电子系统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 |
CN105096905A (zh) | 显示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 |
EP3906459A1 (en) | Sensing device suitable for haptic perception applications | |
CN109271026A (zh) | 可穿戴设备及实现鼠标功能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 | |
JP2016127582A (ja) | 着用式リモコン装置及びリモコンアセンブリ | |
CN113127272A (zh) | 屏幕检测方法和屏幕检测的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