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4390A - 跨网数据交换方法、服务平台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跨网数据交换方法、服务平台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4390A
CN109684390A CN201811420105.7A CN201811420105A CN109684390A CN 109684390 A CN109684390 A CN 109684390A CN 201811420105 A CN201811420105 A CN 201811420105A CN 109684390 A CN109684390 A CN 109684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ata
inter
release tasks
data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201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翔宇
王宇
庞健
杨胜杰
王志
张飞
马文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o Corp filed Critical Aisino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4201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43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4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43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方法、服务平台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发布端根据用户输入的发布请求,生成发布任务,所述发布任务中至少包括所述用户需要发布的目标数据信息;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从已配置的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数据信息对应的目标数据;根据所述发布任务,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服务总线,以使接收端通过所述服务总线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服务总线实现在物理隔离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无需人工通过物理媒介进行跨网数据交换,提高了跨网数据交换的准确度。此外,由于可以预先配置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可实现在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智能化。

Description

跨网数据交换方法、服务平台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方法、服务平台及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安全保密管理要求,不同网络之间物理隔离,例如,公安信息网、公安移动信息网以互联网这三类网络之间物理隔离。然而,随着智能治安的发展,多个物理隔离的网络环境间的数据交换需求越来越频繁。一般的ETL(Extract-Transform-Load,数据抽取-清洗转换-加载)工具存在无法在多个物理隔离的网络环境间进行跨网数据交换。现有的跨网数据交换多是通过物理媒介(例如,光盘、硬盘等)导入、导出实现跨网络的数据交换。这样,通过人工实现跨网数据交换,由于人工参与度高,过程较为繁琐,且引入错误概率高。而且需要人工完成数据交换,智能化不高,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方法、服务平台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方法,应用于发布端,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输入的发布请求,生成发布任务,所述发布任务中至少包括所述用户需要发布的目标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从已配置的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数据信息对应的目标数据;
根据所述发布任务,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服务总线,以使接收端通过所述服务总线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地,所述发布任务中还包括:发布任务ID和接收服务ID,所述根据所述发布任务,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服务总线,以使接收端通过所述服务总线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发布任务ID、生成所述发布任务的时间以及所述接收服务ID,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任务消息;
将所述任务消息通过跨网数据交换推送接口发送至所述服务总线,以使接收端通过所述服务总线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
可选地,所述发布任务还包括:预设发布时间,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从已配置的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数据信息对应的目标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发布时间和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从已配置的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数据信息对应的目标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控所述发布任务的执行情况;和/或,
记录所述发布任务的所述执行情况。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方法,应用于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输入的接收请求,生成接收任务,所述接收任务中至少包括目标数据库;
从服务总线上接收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
可选地,所述接收任务中还包括:发布任务ID,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接受任务和所述发布任务ID,生成接收任务ID。
可选地,所述从服务总线上接收目标数据,包括:
从所述服务总线上接收任务消息;
解析所述任务信息,以获取所述发布任务ID和所述目标数据;
所述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包括:
根据所述发布任务ID,确定与所述发布任务ID对应的接收任务ID;
根据所述接收任务ID,确定与所述接收任务ID对应的接收任务;
按照所述接收任务,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目标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接收任务的接收情况,所述接收情况包括:存储所述目标数据的所述目标数据库、接收的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的数量和接收所述目标数据的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管理端定义跨网数据交换的接收服务ID;
通过服务接口在所述服务总线上注册跨网数据交换接收服务和所述接收服务ID。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包括:发布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布端,用于执行如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
所述接收端,用于执行如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所述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
可选地,所述服务平台还包括:管理端和服务接口,
所述管理端,用于设置平台参数、定义跨网数据交换的接收服务ID、用户注册及权限管理;
所述服务接口,用于提供跨网数据交换推送接口、跨网数据交换接收服务。
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跨网数据交换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如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的所述的跨网数据交换服务平台。
本公开提供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包括:发布端根据用户输入的发布请求,生成发布任务,所述发布任务中至少包括所述用户需要发布的目标数据信息;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从已配置的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数据信息对应的目标数据;根据所述发布任务,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服务总线,以使接收端通过所述服务总线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服务总线实现在物理隔离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无需人工通过物理媒介进行跨网数据交换,提高了跨网数据交换的准确度。此外,由于可以预先配置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可实现在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智能化。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方法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于发布端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于接收端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服务平台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物理隔离网络之间数据交换时,人工参与较多,过程较为繁琐的弊端,本公开提供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方法、平台及系统。
在对本公开提供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首先对该跨网数据交换方法的实施环境进行说明。
参考图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方法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至少包括两个物理隔离网络,如图1所示,以两个物理隔离网络为例,为了便于区分,分别称为第一物理隔离网络和第二物理隔离网络。此外,为了实现数据在第一物理隔离网络和第二物理隔离网络之间交互,该实施环境中至少包括一个发布端和一个接收端。示例地,如图1所示,为了将位于第一物理隔离网络中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物理隔离网络中,第一物理隔离网络中至少包括一个发布端,第二物理隔离网络中至少包括一个接收端,且发布端和接收端之间通信连接。在本公开中,通过发布端和接收端实现物理隔离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下文将详细阐述本公开提供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于发布端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1中,根据用户输入的发布请求,生成发布任务,该发布任务中至少包括用户需要发布的目标数据信息。
在本公开中,用户可以向发布端输入发布请求,该发布请求中至少包括需要发布的目标数据信息,这样,发布端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发布请求时,可以根据该发布请求生成发布任务,且该发布任务至少包括目标数据信息。其中,该目标数据信息为发布端用户根据接收端用户需求而发布的目标数据的信息,其可以例如为:某个数据库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项(例如,数据库A中的数据项1等),或者某个数据项的数据范围(例如,数据项1预设行数上的数据,或者是数据项1中预设时间段内更新的数据等),又或者是所发布的目标数据的最大数量,又或者是目标数据的唯一标识等等。
在步骤22中,根据目标数据信息,从已配置的数据库中获取与该目标数据信息对应的目标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预先将位于第一物理隔离网络中的数据库配置到该发布端中,即,对发布端和数据库建立连接,以使发布端可以访问该数据库。此外,发布端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数据库进行编辑,其可以例如为:新增数据库,对已配置的数据库进行修改、删除、停用、注销数据库等。还可以在已配置的数据库中进行查询、新增、修改、删除、导入数据项或数据等。
其中,数据库可以包括Oracle、Mysql、sqlServer、Greenplum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这样,在发布端生成发布任务之后,可根据该发布任务中的目标数据信息,从相应的数据库中获取到目标数据。
在步骤23中,根据发布任务,将目标数据发送至服务总线,以使接收端通过服务总线接收到目标数据。
在获取到目标数据之后,根据发布任务,将该目标数据发送至服务总线中,通过服务总线将目标数据传输至位于第二物理隔离网络中的接收端,以使该接收端接收到该目标数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服务总线实现在物理隔离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无需人工通过物理媒介进行跨网数据交换,提高了跨网数据交换的准确度。此外,由于可以预先配置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可实现在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智能化。
此外,发布端在接收到用户的发布请求时生成发布任务且立即执行该发布任务。采用该方式,每次在需要执行发布任务时,均需要用户输入发布请求,使得用户体验较差。在本公开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发布端可以在根据用户输入的发布请求生成发布任务之后,将该发布任务存储在后台,在用户需要执行该发布任务时再执行,这样,更符合用户实际需求,且进一步提高跨网数据交换的智能化。
具体地,用户输入的发布请求中还可以包括:预设发布时间。相应地,上述步骤21中生成的发布任务中也包括预设发布时间。这样,用户在一时间段内可以输入多个发布请求,进而发布端生成多个发布任务。发布端根据每个发布任务中包含的预设发布时间,将不需要在当前时刻执行的发布任务存储在后台,在到达执行发布任务的时间时再执行该发布任务。示例地,步骤22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根据预设发布时间和目标数据信息,从已配置的数据库中获取与该目标数据信息对应的目标数据。
其中,预设发布时间可以为用户设定的执行发布任务的时间点(例如,在15:00执行发布任务等),也可以是执行发布任务的频率(例如,每隔1小时执行一次发布任务等)。
如果数据库中的数据周期性更新,且目标数据为某个数据的数据范围,该数据范围为数据项每次更新时所更新的数据。该预设发布时间可以根据该数据项的更新时间进行设定,示例地,数据项的每次更新时间为每天的15:00-15:30。为了获取到该时间段更新的数据,该预设发布时间可以为每天15:30之后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目标数据信息为更新的数据。这样,发布端还可需记录下上次执行发布任务的时刻,以在本次执行该发布任务时可获取到从当前时刻到上次执行发布任务的时刻之间所更新的数据。
采用上述方式,用户可以更为灵活的选择执行发布任务的时间,不需要用户在每执行一次发布任务时均需输入一次发布请求,这样,更符合用户实际需求,且进一步提高跨网数据交换的智能化。
需要说明的是,发布端还可以对生成的发布任务进行统一管理,其可以例如为:对生成的发布任务进行查询、新增、修改等操作,以进一步提高跨网数据交换的灵活性。
此外,由于发布端可以执行多个发布任务,可以在服务总线上发送多组目标数据。在本公开中,对每个发布任务均设置一个发布任务ID,该发布任务ID以是用户输入的,也可以是发布端根据发布任务生成的。同样地,由于在物理隔离网络中可以具有多个接收端,为了区分每个接收端,且确保每个接收端可以接收到其所需要的目标数据。在本公开中,针对每个接收端,在服务总线中设置表征该接收端的接收服务ID。需要说明的时,接收端在定义接收服务ID之后,需将该接收服务ID发送至发布端。因此,发布端生成的发布任务中还可以包括:发布任务ID和接收服务ID。
另外,发布端通过服务总线传输数据时,需满足服务总线的安全协议。示例地,服务总线在传输数据时,还需具备有以下四种信息:协作业务分类、协作模板标识号、协作标识号和服务标识号。因此,在本公开中,发布端需对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服务总线传输数据的要求。
因此,上述步骤23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根据发布任务ID、生成该发布任务的时间以及接收服务ID,对该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任务消息;接着,将任务信息通过跨网数据交换推送接口发送至服务总线,以使接收端通过该服务总线接收到目标数据。
具体地,首先,可以将目标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任务数据包。接着,根据发布任务ID和生成该发布任务的时间生成任务批次号。然后,对上述协作业务分类、协作模板标识号、协作标识号和服务标识号分别进行赋值。示例地,定义协作业务分类为目标数据的业务属性(例如,该目标数据为学生成绩数据,则定义协作业务分类为学生成绩),定义协作模板标识号为跨网数据交互服务,定义协作标识号为任务批次号,定义服务标识号为接收服务ID。然后,根据任务数据包和赋值后的作业务分类、协作模板标识号、协作标识号和服务标识号,生成任务消息。这样,该任务信息符合服务总线传输数据的要求。最后,将该任务信息通过跨网数据交换推送接口发送至服务总线,以使接收端通过服务总线接收到目标数据。
采用上述方法,对需要交换的目标数据进行处理,这样,既可以使目标数据满足服务总线传输数据的要求,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将该目标数据传输至需要该目标数据的接收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执行发布任务的过程中,该发布端还可以对发布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其中,该执行情况可以包括:发布任务的时间、执行进度、目标数据以及目标数据数量等信息。示例地,假设发布任务中包含预设发布时间,发布端监控执行该发布任务的时间,以确定执行该发布任务的时间是否与预设发布时间一致,即监控发布端是否在按照该预设发布时间执行该发布任务。或者,在发布任务中包含目标数据数量时,发布端监控执行该发布任务时发布的目标数据数量,以确定该发布的目标数据数量是否与发布任务中包含的目标数据数量一致,等等。在监控到执行发布任务的情况与发布任务中的信息不一致时,还可进一步输出异常信息,以提示发布端用户。
此外,发布端还可以对上述执行情况进行记录,示例地,可以记录下执行发布任务的时间、执行该发布任务时所发布的目标数据、以及发布的目标数据数量等信息。这样,便于用户对发布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查询和详情查看。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于接收端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1中,根据用户输入的接收请求,生成接收任务,该接收任务中至少包括目标数据库。
在本公开中,用户可以向接收端输入接收请求,该接收请求中至少包括目标数据库。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接收请求时,可以根据该接收请求生成接收任务,且该接收任务至少包括目标数据库。其中,该目标数据库表征存储接收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库。需要理解的是,接收端用户可以预先将位于第二物理隔离网络中的数据库与接收端进行配置,同样地,数据库可以包括Oracle、Mysql、sqlServer、Greenplum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此外,接收端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数据库进行编辑,具体实施方式如上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32中,从服务总线上接收目标数据。
发布端将发布的目标数据发送至服务总线,通过服务总线将目标数据传输至接收端。相应地,接收端可从服务总线上接收该目标数据。
在步骤33中,将目标数据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服务总线实现在物理隔离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无需人工通过物理媒介进行跨网数据交换,提高了跨网数据交换的准确度。此外,由于可以预先配置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可实现在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智能化。
另外,如果接收端接收到的目标数据的唯一标识与目标数据库中数据的唯一标识相同时,可将该目标数据存储在与该唯一标识相同的数据项下。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也可以对生成的接收任务进行统一管理,其可以例如为:对生成的接收任务进行查询、新增、修改、停用、注销等操作,以进一步提高跨网数据交换的灵活性。
此外,接收端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多个接收任务,可能每个接收任务中需要接收的目标数据不同,且存储所述目标数据的目标数据库也不同。为了便于接收端将目标数据存储在用户需要存储的目标数据库中。在本公开中,用户在输入接收请求之前,还可以从发布端获取到上述发布任务ID,这样,接收端还可以根据上述接收任务和发布任务ID生成接收任务ID,其中,该接收任务ID分别与接收任务、发布任务ID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这样,接收端从服务总线获取到发布任务ID时,可确定出与该发布任务ID对应的接收任务ID,进而确定出接收任务,即,确定存储该目标数据的目标数据库。
上述步骤32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从服务总线上接收任务消息。如上文所述,发布端根据发布任务ID、生成该发布任务的时间以及接收服务ID,对该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符合服务总线传输数据要求的任务消息。即,服务总线上以任务消息形式进行传输。相应地,接收端从服务总线上接收到该任务消息。
解析该任务消息,以获取到发布任务ID和目标数据。
如上文所述,任务消息中除了包括有目标数据之外,还包括上述协作业务分类、协作模板标识号、协作标识号和服务标识号。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该任务消息时,对其进行解析,分别确定出目标数据、协作业务分类、协作模板标识号、协作标识号和服务标识号,进而可根据该协作标识号获得发布任务ID。
相应地,上述步骤33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首先,根据所获得的发布任务ID,确定与该发布任务ID对应的接收任务ID,接着,根据该接收任务ID,确定与该接收任务ID对应的接收任务,最后,根据接收任务中包含的目标数据库,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目标数据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目标数据准确地存储在目标数据库,提高了跨网数据交换的可靠性。
同样地,接收端也可以记录接收任务的接收情况,该接收情况可以包括:存储目标数据的目标数据库、目标数据的数量和接收该目标数据的时间中的至少一者。这样,便于用户对接收任务的接收情况进行查询和详情查看。
另外,如前文所示,由于在物理隔离网络中可以具有多个接收端,为了区分每个接收端,且确保每个接收端可以接收到其所需要的目标数据。针对每个接收端,在服务总线中设置有表征该接收端的接收服务ID。因此,在本公开中,接收端还可以通过管理端定义跨网数据交换的接收服务ID,以及通过服务接口在服务总线上注册跨网数据交换接收服务和接收服务ID。这样,发布端可以通过该服务总线进行跨网数据交换,且根据接收服务ID确定接收该目标数据的接收端,提高了跨网数据交换的准确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服务平台的框图。如图4所示,该服务平台包括:发布端41和接收端42,其中,该发布端41用于执行上述应用于发布端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的步骤,该接收端42用于执行上述应用于接收端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的步骤。
如图4所示,该服务平台还可以包括管理端43和服务接口44。
其中,该管理端43分别与接收端42、服务接口44相连,用于根据接收端42接收到的用户需求对服务平台进行参数设置、服务定义、用户注册及权限管理等。具体地,该参数设置可以为对该服务平台设置其所支持的数据库类型、数据库数量等参数。服务定义是指管理端43根据用户需求定义接收端42的接收服务ID,并通过服务接口44在服务总线上注册跨网数据交换接收服务和接收服务ID。用户注册是指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注册账号或者修改账号密码等。权限管理是指确定用户是否具有使用该服务平台的权限。
服务接口44与发布端41相连,用于为发布端41提供跨网数据交互推送接口以及跨网数据交换接收服务。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跨网数据交换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跨网数据交换服务平台。示例地,该至少跨网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可以通过服务总线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布端,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输入的发布请求,生成发布任务,所述发布任务中至少包括所述用户需要发布的目标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从已配置的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数据信息对应的目标数据;
根据所述发布任务,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服务总线,以使接收端通过所述服务总线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布任务中还包括:发布任务ID和接收服务ID,所述根据所述发布任务,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服务总线,以使接收端通过所述服务总线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发布任务ID、生成所述发布任务的时间以及所述接收服务ID,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任务消息;
将所述任务消息通过跨网数据交换推送接口发送至所述服务总线,以使接收端通过所述服务总线接收到所述目标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布任务还包括:预设发布时间,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从已配置的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数据信息对应的目标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发布时间和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从已配置的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数据信息对应的目标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控所述发布任务的执行情况;和/或,
记录所述发布任务的所述执行情况。
5.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输入的接收请求,生成接收任务,所述接收任务中至少包括目标数据库;
从服务总线上接收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任务中还包括:发布任务ID,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任务和所述发布任务ID,生成接收任务I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服务总线上接收目标数据,包括:
从所述服务总线上接收任务消息;
解析所述任务信息,以获取所述发布任务ID和所述目标数据;
所述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包括:
根据所述发布任务ID,确定与所述发布任务ID对应的接收任务ID;
根据所述接收任务ID,确定与所述接收任务ID对应的接收任务;
按照所述接收任务,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目标数据库。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接收任务的接收情况,所述接收情况包括:存储所述目标数据的所述目标数据库、接收的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的数量和接收所述目标数据的时间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管理端定义跨网数据交换的接收服务ID;
通过服务接口在所述服务总线上注册跨网数据交换接收服务和所述接收服务ID。
10.一种跨网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布端和接收端,
所述发布端,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
所述接收端,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5-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跨网数据交换方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平台还包括:管理端和服务接口,
所述管理端,用于设置平台参数、定义跨网数据交换的接收服务ID、用户注册及权限管理;
所述服务接口,用于提供跨网数据交换推送接口、跨网数据交换接收服务。
12.一种跨网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跨网数据交换服务平台。
CN201811420105.7A 2018-11-26 2018-11-26 跨网数据交换方法、服务平台及系统 Pending CN109684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0105.7A CN109684390A (zh) 2018-11-26 2018-11-26 跨网数据交换方法、服务平台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0105.7A CN109684390A (zh) 2018-11-26 2018-11-26 跨网数据交换方法、服务平台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4390A true CN109684390A (zh) 2019-04-26

Family

ID=66185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20105.7A Pending CN109684390A (zh) 2018-11-26 2018-11-26 跨网数据交换方法、服务平台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43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6095A (zh) * 2021-08-06 2021-11-16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置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2254A1 (en) * 2010-06-04 2011-12-08 Xiben New Line Stock Co., Ltd. Enterprise service bus and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CN102843352A (zh) * 2012-05-15 2012-12-26 广东电网公司茂名供电局 在内网和外网之间跨物理隔离透明传输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7896242A (zh) * 2017-10-27 2018-04-10 江苏飞搏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8234541A (zh) * 2016-12-14 2018-06-29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8540576A (zh) * 2018-04-27 2018-09-14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跨数据库交互服务平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2254A1 (en) * 2010-06-04 2011-12-08 Xiben New Line Stock Co., Ltd. Enterprise service bus and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CN102843352A (zh) * 2012-05-15 2012-12-26 广东电网公司茂名供电局 在内网和外网之间跨物理隔离透明传输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8234541A (zh) * 2016-12-14 2018-06-29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总线平台的服务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896242A (zh) * 2017-10-27 2018-04-10 江苏飞搏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8540576A (zh) * 2018-04-27 2018-09-14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跨数据库交互服务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6095A (zh) * 2021-08-06 2021-11-16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置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656095B (zh) * 2021-08-06 2023-08-04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置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9591B (zh) 数据传递控制方法、内容传递控制方法、内容处理信息获取方法
KR102376113B1 (ko) 블록체인 네트워크 기반 드론 군집과 관제 장치 간의 통신 및 관제 시스템
CN112162959B (zh) 一种医疗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4539457B (zh) 基于软件定义技术的设备统一管控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733855A (zh) 一种可同时支持公有链、联盟链及私有链的区块链系统及应用方法
CN104951524B (zh) 一种用于数据库运维的移动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US9871864B2 (en) Fibre channel peer zoning
CN109637639A (zh) 一种医院病床辅助管理信息系统
CN101079728B (zh) 一种优化组管理协议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4702638A (zh) 事件的订阅分发方法和装置
CN108632078A (zh) 一种配置的获取方法
CN108376214A (zh) 权限管理方法、装置和车载后台系统
CN104809551A (zh) 一种基于移动Agent客户端的跨系统工作流协同方法
CN103269371A (zh) 一种基于Anycast的物联网DS查询方法及系统
CN109684390A (zh) 跨网数据交换方法、服务平台及系统
CN111476666B (zh)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交互的信息溯源方法及装置
CN1649299B (zh) 应用程序综合管理系统、综合通话管理服务器
CN106792468A (zh) 机器通信中标识发现的方法与系统
CN103118105B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查询系统的查询方法
CN111200808A (zh) 一种双协议网关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577226B (zh) 提供密码对象的部署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与系统
CN106506176B (zh) 一种策略和计费规则生成方法和系统
US7975004B2 (en) Metho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with improved perenniality
CN112765665A (zh) 一种数据源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CN113595737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敏捷指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