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2619B -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2619B
CN109672619B CN201710961377.7A CN201710961377A CN109672619B CN 109672619 B CN109672619 B CN 109672619B CN 201710961377 A CN201710961377 A CN 201710961377A CN 109672619 B CN109672619 B CN 109672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vxlan
link
ethernet link
vxlan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613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2619A (zh
Inventor
高远
李凯
丁申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613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261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0413 priority patent/WO2019076295A1/zh
Priority to EP18867371.9A priority patent/EP3691185B1/en
Publication of CN109672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2619A/zh
Priority to US16/850,616 priority patent/US1134968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2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2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0Router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2012/4629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using multilayer switching, e.g. layer 3 swi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PE设备经由第一PE设备与第三PE设备之间的第一P2P VXLAN隧道接收第一VXLAN报文。CE设备分别经由第一以太网链路和第二以太网链路双归属到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当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第一PE设备经由从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第三P2P VXLAN隧道向第二PE设备转发第一VXLAN报文。其中,第一PE设备连接的第一以太网链路与第三P2P VXLAN隧道和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之间为主备关系。从而,实现了暂态流量的绕行,有助于减少数据流量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丢包。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以太网虚拟私有网络(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EVPN)是一种二层虚拟私有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技术。EVPN通过跨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承载网将不同地域的客户站点(customer site)连接起来,相当于这些客户站点位于同一个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LAN)。
虚拟专用线路业务(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VPWS)也可称为虚拟租用线(virtual leased line,VLL)。VPWS是指在分组交换网络(packet switched network,PSN)中尽可能真实的模仿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帧中继(framerelay,FR)、以太网(Ethernet)、低速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电路和同步光纤网(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SONET)/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digital hierarchy,SDH)等业务的基本行为和特征的一种二层业务承载技术。
在EVPN-VPWS网络场景中,各个节点设备之间不再需要传递伪线(pseudo wire,PW)信号。当节点设备或链路发生故障时,所述EVPN-VPWS网络可以实现较快的保护收敛。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当EVPN-VPWS网络的接入电路(attachment circuit,AC)侧链路发生故障,与AC侧链路连接的运营商边缘(provider edge,PE)设备感知AC侧端口故障,通过EVPN路由通知远端PE设备进行主备链路切换。由于故障感知的过程和EVPN路由通告的过程较长,导致远端PE设备发送到连接AC侧链路的PE设备的数据流量出现丢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应用在EVPN-VPWS网络中,当检测到AC侧链路故障时,与AC侧故障链路连接的PE设备实现数据流量的绕行,有助于减少数据流量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丢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EVPN-VPWS网络中,所述EVPN-VPWS网络包括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之间的第一点到点(point-to-point,P2P)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VXLAN)隧道接收第一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VXLAN)报文。所述第一VXLAN报文是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和第一以太网链路发往用户边缘(cstomer edge,CE)设备的VXLAN报文。所述CE设备分别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第二以太网链路双归属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构成一个以太网段(Ethernet segment,ES)。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第三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其中,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之间为主备关系。
基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EVPN-VPWS网络场景中,当第一PE设备感知到与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的AC侧链路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基于建立的第三P2P VXLAN隧道转发所述第一PE设备从第三PE设备接收到的第一VXLAN报文,第二PE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VXLAN报文后,向第一CE设备发送所述第一VXLAN报文。从而,实现了暂态流量的绕行,有助于减少数据流量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丢包。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VXLAN隧道接收第一VXLAN报文之前,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EVPN实例(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包括以太网段标识(Ethernet segment identifier,ESI)和以太网标签标识(EthernetTag ID),所述ESI用于指示所述ES,所述Ethernet Tag ID包括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VPWS instance)标识和远端VPWS实例标识;当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ESI与所述第一PE设备保存的ESI相同,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与所述第一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相同,并且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所述第二PE设备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与所述第一PE设备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相同,所述第一PE设备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自动的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同样的原理,所述第二PE设备也可以自动的建立从所述第二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包括,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所述第一PE设备阻塞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的端口,并且打开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P2PVXLAN隧道的端口;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及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从所述故障恢复时,所述第一PE设备打开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的端口,并且阻塞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端口;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第二VXLAN报文,并且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当以太网链路的故障恢复时,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及时停止流量的绕行。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为多框Trunk(英文:Multi-Chassis Trunk,缩写:MC-Trunk)链路,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为主用链路,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为备用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为主用设备,所述第二PE设备为备用设备,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MC-Trunk报文,所述第一MC-Trunk报文用于通知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二Ethernet A-D perEVI路由,所述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携带有P标识和B标识,所述P标识不被置位和所述B标识被置位,用于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由主用设备切换为备用设备。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从所述故障恢复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携带有P标识和B标识,所述P标识被置位和所述B标识不被置位,用于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由备用设备切换为主用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接收第三VXLAN报文,所述第三VXLAN报文是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二PE设备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发往所述CE设备的VXLAN报文,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是从所述第二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所述第三VXLAN报文。
可选的,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均为主用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用于以流量均衡的方式接收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流量。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Ethernet A-D per ES)撤销路由。
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PE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基于硬件实现,也可以基于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E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一PE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接口用于支持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之间的通信,或者用于支持第一PE设备与第三PE设备之间的通信,向第二PE设备或第三PE设备发送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或者从第二PE设备或第三PE设备接收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所述第一PE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一PE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在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处理器、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以及总线。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只读存储器。其中,当需要运行第一PE设备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第一PE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第一PE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进一步,还可以包括交换网板。所述第一PE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控制器和第一转发子设备。所述第一转发子设备包括:接口板,进一步,还可以包括交换网板。所述第一转发子设备用于执行第三方面中的接口板的功能,进一步,还可以执行第三方面中交换网板的功能。所述控制器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以及总线。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接收器、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只读存储器。其中,当需要运行控制器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控制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控制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三方面中主控板的功能。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EVPN-VPWS网络系统,所述EVPN-VPWS网络系统包括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为前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第一PE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一PE设备所用的程序、代码或指令,当处理器或硬件设备执行这些程序、代码或指令时可以完成上述方面中第一PE设备的功能或步骤。
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在EVPN-VPWS网络场景中,当第一PE设备感知到与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的AC侧链路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基于建立的第三P2P VXLAN隧道转发所述第一PE设备从第三PE设备接收到的第一VXLAN报文,第二PE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VXLAN报文后,向第一CE设备发送所述第一VXLAN报文。从而,实现了暂态流量的绕行,有助于减少数据流量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丢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EVPN-VPWS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EVPN-VPWS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第一PE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第一PE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分别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UP表示端口打开或可用,即:允许端口发送和接收数据报文;DOWN表示端口关闭或不可用,即:不允许端口发送和接收数据报文。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EVPN-VPWS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EVPN-VPWS网络包括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之间建立了第一点到点(point-to-point,P2P)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local area network,VXLAN)隧道,所述第二P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之间建立了第二P2PVXLAN隧道。其中,P2P VXLAN隧道通常为双向隧道,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了从所述第三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流量。因此,为了方便说明,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是指从所述第三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是指从所述第三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
在EVPN-VPWS网络中,任意两台PE设备是一对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protocol,BGP))对等体(peer)。其中,BGP peer也可以被称为EVPN peer。以图1为例,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是一对BGP peer,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是一对BGP peer,所述第二P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是一对BGP peer。其中,“一对BGP peer”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设备是另一个设备的BGP peer。例如,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是一对BGP peer可以被理解为指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二PE设备的BGP peer,或者被理解为所述第二PE设备是所述第一PE设备的BGP peer。所述BGP peer也可以被称为BGP邻居;相应的,EVPN peer也可以被称为EVPN邻居。在本申请中,为了说明方便,后续实施例中统一使用BGP peer。所述BGP peer通过BGP中规定的OPEN消息建立,并通过KEEPALIVE消息维持建立的BGP peer。所述OPEN消息和KEEPALIVE消息的实现可以参见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请求注解(Request For Comments,RFC)2858和IETF RFC1771的相关说明。另外,建立BGP peer的两端设备中可以部署路由反射器(route reflector,RR),从而利用RR完成BGP peer的建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E设备也可以被称为网络虚拟化边缘(network virtualization edge,NVE)设备。
在EVPN-VPWS网络中,EVPN可以实现在IP/MPLS网络中支持VPWS。所述EVPN-VPWS网络中的PE设备均运行有VPWS实例(VPWS instance),PE设备中的VPWS实例与PE设备的AC侧端口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数据流量可以从源AC侧的以太网段被转发到目的AC侧的以太网段。MPLS标签与以太网自动发现每EVPN实例(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相关联,并且MPLS标签被PE设备用于向目的AC侧转发数据流量,因此,PE设备不需要查找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表就可以完成流量的转发。其中,EVI表示EVPN实例(EVPNinstance)。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PE设备、所述第二PE设备和所述第三PE设备均运行有VPWS实例。
如图1所示,第一用户边缘(cstomer edge,CE)设备双归属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即,所述第一CE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通信。所述第一CE设备与所述第一PE设备之间通过第一以太网链路通信,所述第一C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之间通过第二以太网链路通信,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被称为EVPN-VPWS网络的AC侧,为了方便说明,该AC侧被称为本地AC侧。类似的,第二C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通信。所述第二C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之间的链路也被称为EVPN-VPWS网络的AC侧,为了方便说明,该AC侧被称为远端AC侧。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了从所述第三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流量转发过程,因此,上述本地AC侧也可以被称为目的AC侧,上述远端AC侧也可以被称为源AC侧。
在所述EVPN-VPWS网络中,CE设备与PE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链路连接。而且,与同一台CE设备连接的所有以太网链路构成一个以太网段(Ethernet segment,ES)。以图1为例,第一CE设备经由2个以太网链路(即,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双归属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构成一个ES,图1中使用ES1表示。以太网段标识(Ethernet segment identifier,ESI)用于标识相对应的ES。以图1为例,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的ES1的ESI值为同一个值。其中,ES1的ESI值为非零值。ESI包括类型(Type)域和ESI值域,其中Type域用于指示ESI的生成方式。常用的两种生成方式是Type0和Type1,其中Type0表示通过手工配置生成,Type1表示通过PE和CE之间运行的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protocol,LACP)生成,所述ESI值域的取值范围为0至0xFF,其中“0x”表示16进制。ES和ESI的生成及配置规则可以参见IETF RFC7432中的第5章的说明。
在图1所示的EVPN-VPWS网络中,可选的,所述第一CE设备通过聚合链路多框Trunk(英文:Multi-Chassis Trunk,缩写:MC-Trunk)链路双归属到所述EVPN-VPWS网络中的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其中,MC-Trunk链路也可以称为增强Trunk(Enhancedtrunk,E-trunk)。具体的,所述MC-Trunk链路包括两条成员聚合链路以太Trunk(Ethernet-trunk,Eth-trunk)链路。其中,一条Eth-Trunk链路位于所述第一CE设备与所述第一PE设备之间,另一条Eth-Trunk链路位于所述第一C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之间。在所述MC-Trunk链路中,可以配置两条成员Eth-Trunk链路的主备状态。如图1所示,将所述第一CE设备与所述第一PE设备之间的Eth-Trunk链路设置为主用链路,或者称为主用Eth-Trunk链路;将所述第一C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之间的Eth-Trunk链路设置为备用链路,或者称为备用Eth-Trunk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之间通过运行MC-Trunk协议进行协商,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上的、与所述第一CE设备之间连接的端口状态为激活状态,所述第二PE设备上的、与所述第一CE设备之间连接的端口状态为非激活状态。
在图1所示的EVPN-VPWS网络中,PE设备可以是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CE设备可以是路由器或交换机或主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E设备和CE设备可以是RFC7432中定义的PE设备和CE设备。当所述CE设备是路由器或交换机时,可以连接一台或多台主机。其中,主机可以是物理设备或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图1所示的EVPN-VPWS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中。例如,所述EVPN-VPWS应用于移动承载网(mobile bearer network),典型的移动承载网是互联网协议化无线接入网(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IP RAN)。在移动承载网中,所述第一CE设备和第二CE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所述第一CE设备和第二CE设备可以连接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可以是基站侧网关(cell site gateway,CSG),所述第三PE设备可以是基站控制器侧网关(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site gateway,RSG)。又例如,所述EVPN-VPWS应用于固网(fixed network)。在固网中,所述所述第一CE设备和第二CE设备可以是用户侧的站点,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可以是数字用户线接入复接器(digital subscriberline access multiplexer,DSLAM),所述第三PE设备可以是宽带接入服务器(broadbandaccess server,BA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可以采用主备方式传送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其中,所述第一P2PVXLAN隧道为主用隧道,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为备用隧道。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第一PE设备发送数据流量,所述第二P2PVXLAN隧道处于空闲状态。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发生故障时,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的主备状态发生切换。稳定状态下,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及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数据流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可以采用流量均衡方式传送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其中,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均为激活状态。所述第三PE设备通过哈希(Hash)算法以流量均衡方式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与第一以太网链路组成的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与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第二路径向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数据流量。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发生故障时,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切换为非激活状态,稳定状态下,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二路径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数据流量。
以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采用主备方式传送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为例,说明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发生故障后的数据流量情况。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PE设备感知到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发生故障,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根据MC-Trunk协议进行主备切换,所述第一PE设备切换为备用设备,所述第二PE设备切换为主用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EVPN路由,向所述第三PE设备通知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发生了主备切换。所述第三PE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或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EVPN路由后,执行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的主备切换,从而将所述第一P2PVXLAN隧道切换为备用隧道和将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切换为主用隧道。因此,在主用隧道和备用隧道切换后,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可以经由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传送,如图1中稳态流量所示(实线箭头)。但是,由于故障感知的过程和EVPN路由通告的过程较长,导致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的主备切换完成前,所述第三PE设备依然通过所述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一PE设备发送数据流量,如图1中暂态流量所示(虚线箭头)。由于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导致所述暂态流量无法到达所述第一CE设备,造成数据流量的丢包。其中,EVPN路由包括太网自动发现每EVPN实例(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结合上述,在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VXLAN隧道采用主备方式传送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的场景中,稳态流量是所述第三PE设备执行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的主备切换完成后,通过主用隧道向所述第一CE设备发送的流量,或者在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前,通过主用隧道向所述第一CE设备发送的流量;暂态流量是在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后,并且在所述第三PE设备执行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的主备切换完成前,通过主用隧道向所述第一CE设备发送的流量。
类似的情况,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采用流量均衡方式传送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时,在进入稳定状态前,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传送的暂态流量也会产生丢包情况。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采用流量均衡方式传送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的场景中,稳态流量是在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后,通过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一CE设备发送的流量,或者在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前,通过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一CE设备发送的流量;暂态流量是在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后,通过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一CE设备发送的流量。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EVPN-VPWS网络结构示意图。相对于图1所示的EVPN-VPWS网络,图2示出的EVPN-VPWS网络部署有第三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是所述第一PE设备建立的,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
在图2中,以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采用主备方式传送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为例,说明所述第一CE设备与所述第一PE设备之间的第一以太网链路发生故障后的数据流量情况。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PE设备感知到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发生故障,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根据MC-Trunk协议进行主备切换,所述第一PE设备切换为备用设备,所述第二PE设备切换为主用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EVPN路由,向所述第三PE设备通知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发生了主备切换。所述第三PE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PE设备或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EVPN路由后,执行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的主备切换,从而将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切换为备用隧道和将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切换为主用隧道。因此,在主用隧道和备用隧道切换后,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可以经由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传送,如图2中稳态流量所示(实线箭头)。图2中的暂态流量(虚线箭头)到达所述第一PE设备后,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暂态流量,从而,所述暂态流量可以经由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到所述第一CE设备。其中,所述第一PE设备建立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过程和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转发所述暂态流量的过程参见后续实施方式的描述。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在EVPN-VPWS网络场景中,当PE设备感知到与所述PE设备连接的AC侧链路故障时,所述PE设备可以基于建立的P2P VXLAN隧道转发所述PE设备从远端PE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流量,从而实现数据流量的绕行,有助于减少数据流量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丢包。应当理解,图2示例性的示出了3台PE设备组成的EVPN-VPWS网络,在实际场景中,PE设备的数量可能多于3台。例如,EVPN-VPWS网络包括多台第三PE设备,其中1台第三PE设备为主用设备,其余第三PE设备为备用设备。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流程图。图3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EVPN-VPWS网络中。所述EVPN-VPWS网络包括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图3所示的方法包括S101至S105。
S101、所述第一PE设备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第三P2PVXLAN隧道。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之间部署有第一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二P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之间部署有第二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第三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可以基于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建立。举例说明,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之间部署有可以传送3层业务的物理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经由所述物理链路接收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一EVPN路由。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EVPN路由,根据所述第一EVPN路由,在所述物理链路上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用于在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经由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数据流量。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为所述第一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的链路。同样的原理,所述第二PE设备也可以经由所述物理链路接收所述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二EVPN路由,从而,所述第二PE设备根据所述第二EVPN路由,在所述物理链路上建立从所述第二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第四P2P VXLAN隧道。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用于在所述第二PE设备确定第二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经由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一PE设备转发数据流量。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为所述第二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的链路。
在图3所示的方法中,S101应当被理解为可选的步骤。例如,在组建所述EVPN-VPWS网络过程中,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已经存在,这样,图3所示的方法可以不包括S101。又例如,图3所示的方法第一次被执行时,通过S101,所述第一PE设备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第三P2P VXLAN隧道。后续,图3所示的方法再次被执行时,由于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已经被建立,S101无需再次被执行。
其中,所述第一EVPN路由和所述第二EVPN路由包括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建立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过程和所述第二PE设备根据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建立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的过程参见本申请后续实施方式的描述。
S102、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之间的第一P2PVXLAN隧道接收第一VXLAN报文,所述第一VXLAN报文是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VXLAN报文,所述第一CE设备分别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双归属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构成一个以太网段ES。
如图2所示,第二CE设备可以向所述第一CE设备发送数据流量。所述第三PE设备从所述第二CE设备接收数据流量后,将所述数据流量封装为第一VXLAN报文。然后,所述第三PE设备可以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第一CE设备发送所述第一VXLAN报文。在主备方式中,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为主用通道,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为备用通道。正常情况下,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用于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不用于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在流量均衡方式中,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均处于激活状态。所述第三PE设备基于Hash算法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CE设备经由2个以太网链路双归属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2个以太网链路构成一个ES,图2中使用ES1表示。关于ES的解释,可以参见本申请前述实施方式,此处不进行赘述。
S103、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从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第三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其中,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2P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之间为主备关系。
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上部署有链路检测报文,例如,所述第一C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周期的向所述第一PE设备发送链路检测报文。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在预设时长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一CE设备发送的链路检测报文,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其中,所述链路检测报文包括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forwarding detection,BFD)报文。
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后,停止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第一C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然后,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P2P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因此,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实现了从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第一VXLAN报文的绕行。
举例说明,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之间为主备关系。正常情况下,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处于主用状态,即,所述第一端口处于UP状态;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处于备用状态,即,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第二端口处于DOWN状态。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转发的第一VXLAN报文可以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到达所述第一CE设备。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与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发生主备切换。所述第一端口切换为DOWN状态,所述第二端口切换为UP状态,即,所述第一PE设备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并且打开所述第二端口。因此,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转发的第一VXLAN报文到达所述第一PE设备后,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并且,由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的端口处于UP状态,所述第一VXLAN报文可以经由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到达所述第一CE设备。
举例说明,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从所述故障恢复时,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与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发生主备切换。所述第一端口切换为UP状态,所述第二端口切换为DOWN状态,即,所述第一PE设备打开所述第一端口,并且阻塞所述第二端口。因此,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接收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第二VXLAN报文,并且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所述第二VXLAN报文。
相同原理,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与第四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之间为主备关系。其中,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为从所述第二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
S104、所述第二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接收所述第一VXLAN报文。
S105、所述第二PE设备经由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向所述第一C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
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所述第二PE设备接收所述第一VXLAN报文。然后,所述第二PE设备经由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向所述第一C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在EVPN-VPWS网络场景中,当第一PE设备感知到与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的AC侧链路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基于建立的第三P2P VXLAN隧道转发所述第一PE设备从第三PE设备接收到的第一VXLAN报文,第二PE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VXLAN报文后,向第一CE设备发送所述第一VXLAN报文。从而,实现了暂态流量的绕行,有助于减少数据流量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丢包。应当理解,所述第二PE设备也可以建立从所述第二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第四P2P VXLAN隧道。从而,在所述第二PE设备确定第二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二PE设备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方法,经由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一PE设备转发数据流量。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基于EVPN路由实现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建立。具体的,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基于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实现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建立。下面以图4为例,说明所述第一PE设备建立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过程。
S1011、所述第二PE设备向所述第一PE设备发送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包括ESI和以太网标签标识(Ethernet tag ID),所述ES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之间的所述ES,所述Ethernet Tag ID包括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和远端VPWS实例标识。
S1012、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
在EVPN-VPWS网络场景中,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可以通过自动配置的方式建立P2P VXLAN隧道。而且,建立第三P2P VXLAN隧道的过程可以在EVPN-VPWS网络初始化阶段完成。具体的,所述第二PE设备向所述第一PE 设备发送第一Ethernet A-D perEVI路由,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
所述EVPN-VPWS网络中的PE设备可以运行VPWS实例,因此所述EVPN-VPWS网络中的PE设备上均配置有VPWS实例标识。以图2为例,所述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上均配置有本地VPWS实例标识和远端VPWS实例标识。其中,所述所述第一PE设备保存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E设备运行的VPWS实例,所述第二PE设备保存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E设备运行的VPWS实例。由于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通过同一个ES连接到所述第一CE设备,因此,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运行的本地VPWS实例相同,而且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保存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相同,例如VPWS_11。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保存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例如VPWS_22)用于指示所述第三PE设备运行的VPWS实例。相应的,所述第三PE设备保存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三PE设备运行的VPWS实例,所述第三PE设备保存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运行的VPWS实例。例如,所述第三PE设备保存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为VPWS_22,远端VPWS实例标识为VPWS_11。如此这样,所述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可以再EVPN网络中实现VPWS。
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包括ESI和Ethernet Tag ID。其中,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解释,所述ES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之间的所述ES。所述Ethernet Tag ID用于携带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和远端VPWS实例标识。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字段,具体的,可以参见IETFRFC7432中的相应解释。
S1013、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ESI与所述第一PE设备保存的ESI相同,确定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与所述第一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相同,并且确定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所述第二PE设备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与所述第一PE设备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相同,所述第一PE设备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
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后,对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进行接封装,提取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ESI、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然后,所述第一PE设备使用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的上述信息与所述第一PE设备保存的ESI、本地VPWS实例标识和远端VPWS实例标识进行比较。
如果比较的结果是相同,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具有连接同一个ES的端口,配置有相同的本地VPWS实例,并且均可以从所述第三PE设备获得VPWS流量。所述第一PE设备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之间为主备关系。
通过上述S1011-S1013的过程,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自动的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同样的原理,所述第二PE设备也可以自动的建立从所述第二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描述,可选的,所述第一CE设备可以通过MC-Trunk链路双归属到所述EVPN-VPWS网络中的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下面以所述第一P2P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运行主备方式为例,说明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处理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的实现方式。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为MC-Trunk链路,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为主用链路,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为备用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为主用设备,所述第二PE设备为备用设备,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S2011、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MC-Trunk报文,所述第一MC-Trunk报文用于通知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
所述第一CE设备可以通过MC-Trunk链路双归属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并且,在所述MC-Trunk链路中,配置了两条以太网链路的主备状态。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通过链路检测报文(例如前述实施方式中提及的BFD报文)感知到该故障。所述第一PE设备触发MC-Trunk链路的主备倒换,将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切换为备用链路,并且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MC-Trunk报文,所述第一MC-Trunk报文用于通知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所述第二PE设备接收所述第一MC-Trunk报文,并且根据所述第一MC-Trunk报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所述第二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后,将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因此,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在MC-Trunk中完成主备链路的倒换。
S2012、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携带有P标识和B标识,所述P标识不被置位和所述B标识被置位,用于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由主用设备切换为备用设备。
所述第一PE设备在感知到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并且将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切换为备用链路后,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所述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Ethernet Tag ID携带有所述第一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和远端VPWS实例标识。所述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还携带P标识和B标识。其中,P标识被置为1用于表示发布P标记的PE设备为主用设备,所述B标识被置为1用于表示发布B标记的PE设备为备用设备。例如,在多归单活(multihomingsingle-active)场景中,所述第一PE设备发送P=1(表示:被置位)和B=0(表示:不被置位)的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为主用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发送P=0(表示:不被置位)和B=1(表示:被置位)的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为备用设备。因此,所述第一PE设备在感知到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并且将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切换为备用链路后,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携带P=0和B=1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从而,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三PE设备请求将所述第一PE设备由主用设备切换为备用设备。所述第三PE设备接到所述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后,触发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主备切换。
根据上述S2011的描述,所述第二PE设备接收所述第一MC-Trunk报文,根据所述第一MC-Trunk报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后,将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因此,所述第二PE设备将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携带有P=1和B=0的Ethernet A-Dper EVI路由,表示所述第二PE设备向所述第三PE设备请求将所述第二PE设备由备用设备切换为主用设备。所述第三PE设备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任一个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均会触发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主备切换。
可选的,所述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携带有EVPN二层扩展团体属性(EVPN layer 2attributes extended community)。所述EVPN二层扩展团体属性包括控制标志(英文:Control Flags),所述控制标志用于携带P标识和B标识。所述控制标志还可以包括C标识,C标识被置为1表示发往所述第一PE设备的EVPN报文必须带有控制字。
通过上述S2011和S2012,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可以完成主备切换。在主备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实现了暂态流量的绕行,有助于减少数据流量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丢包。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运行主备方式下,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从所述故障恢复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S3011、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携带有P标识和B标识,所述P标识被置位和所述B标识不被置位,用于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由备用设备切换为主用设备。
通过上述S2011和S2012的过程,在进入稳定状态后,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经由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转发,即,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为主用隧道,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为备用隧道。进一步,当所述第一PE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一CE设备之间的链路检测报文恢复,例如所述第一PE设备再次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CE设备的BFD报文,所述第一PE设备可以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的故障恢复。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三EthernetA-D per EVI路由携带P=1和B=0的标记,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由备用设备切换为主用设备。所述第三PE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后,触发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主备切换,将所述第一PE设备切换为主用设备和将所述第二PE设备切换为备用设备。另外,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所述第一PE设备还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MC-Trunk报文,告知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恢复。
S3012、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接收第三VXLAN报文,所述第三VXLAN报文是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二PE设备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发往所述CE设备的VXLAN报文,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是从所述第二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
S3013、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第一CE设备转发所述第三VXLAN报文。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描述,在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感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恢复的过程中和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的主备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也可能存在暂态流量,本实施例中用第三VXLAN报文表示。类似前述实施方式的方法,所述第二PE设备可以经由第四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一PE设备转发所述第三VXLAN报文。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所述第三VXLAN报文,并且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第一CE设备转发所述第三VXLAN报文。其中,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是从所述第二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
通过上述S3011-S3013的过程,实现了在故障恢复过程中的暂态流量的绕行,有助于减少数据流量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丢包。
可选的,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可以采用流量均衡方式传送所述第三PE设备发往所述第一CE设备的数据流量。在流量均衡方式中,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均为主用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用于以流量均衡的方式接收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流量。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描述,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被所述第三PE设备Hash到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的数据流量经由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传输到所述第二PE设备。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Ethernet A-D per ES)撤销路由。所述第三PE设备在接收到所述Ethernet A-D per ES撤销路由后,删除所述第一PE设备的路由。所述第三PE设备在删除所述第一PE设备的路由后,不再将数据流量Hash到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而是通过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发送数据流量。因此,在所述第一PE设备生成和发送所述Ethernet A-D per ES撤销路由和所述第三PE设备处理所述Ethernet A-D per ES撤销路由的过程中产生的暂态流量可以通过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实现绕行,有助于减少数据流量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丢包。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第一PE设备1000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第一PE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所述第一PE设备被部署在EVPN-VPWS网络中,所述EVPN-VPWS网络还包括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PE设备1000包括接收单元1002,处理单元1004和发送单元1006。
所述接收单元1002,用于经由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之间的第一P2PVXLAN隧道接收第一VXLAN报文,所述第一VXLAN报文是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和第一以太网链路发往CE设备的VXLAN报文,所述CE设备分别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第二以太网链路双归属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构成一个ES;
所述处理单元1004,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
所述发送单元1006,用于经由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第三P2P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其中,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之间为主备关系。
可选的,在所述接收单元1002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接收第一VXLAN报文之前,所述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包括ESI和Ethernet Tag ID,所述ESI用于指示所述C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之间的所述ES,所述Ethernet Tag ID包括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和远端VPWS实例标识;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Ethernet A-Dper EVI路由中的ESI与所述第一PE设备保存的ESI相同,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与所述第一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相同,并且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所述第二PE设备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与所述第一PE设备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相同,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具体包括: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阻塞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的端口,并且打开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P2PVXLAN隧道的端口。
可选的,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从所述故障恢复时,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打开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的端口,并且阻塞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端口;所述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第二VXLAN报文;所述发送单元1006还用于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所述第二VXLAN报文。
可选的,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为MC-Trunk链路,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为主用链路,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为备用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为主用设备,所述第二PE设备为备用设备,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发送单元1004还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MC-Trunk报文,所述第一MC-Trunk报文用于通知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所述发送单元1006还用于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携带有P标识和B标识,所述P标识不被置位和所述B标识被置位,用于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由主用设备切换为备用设备。
可选的,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从所述故障恢复时,所述发送单元1004还用于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携带有P标识和B标识,所述P标识被置位和所述B标识不被置位,用于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由备用设备切换为主用设备;所述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经由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接收第三VXLAN报文,所述第三VXLAN报文是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二PE设备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发往所述CE设备的VXLAN报文,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是从所述第二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所述发送单元1006还用于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所述第三VXLAN报文。
可选的,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均为主用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用于以流量均衡的方式接收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流量。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1006还用于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Ethernet A-D per ES撤销路由。
图5所示的第一PE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第一PE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应用在EVPN-VPWS网络场景中,实现了暂态流量的绕行,有助于减少数据流量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丢包。应当理解,所述图5中的结构同样适用于所述图2中的第二PE设备。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1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第一PE设备1100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第一PE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PE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接口1103和总线1104。其中接口1103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实现,具体来讲可以是网卡。上述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和接口1103通过总线1104连接。
所述接口1103具体可以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用于第一PE设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PE设备之间收发信息,或者用于第一PE设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PE设备之间收发信息。例如,所述接口1103用于支持从所述第三PE设备接收VXLAN报文和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VXLAN报文。作为举例,所述接口1103用于支持图3中的过程S102和S103。所述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PE设备进行的处理。例如,所述处理器1101用于确定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还可以用于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第三P2PVXLAN隧道;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作为举例,所述处理器1101用于支持图3中的过程S101和S103。存储器1102包括操作系统11021和应用程序1102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当处理器或硬件设备执行这些程序、代码或指令时可以完成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PE设备的处理过程。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缩写:RAM)。其中,所述ROM包括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英文: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缩写:BIOS)或嵌入式系统;所述RAM包括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当需要运行第一PE设备1100时,通过固化在ROM中的BIOS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第一PE设备1100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第一PE设备1100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运行在RAM中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从而,完成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PE设备的处理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图6仅仅示出了第一PE设备11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第一PE设备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接口,处理器或者存储器。另外,本实施例仅以第一PE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第二PE设备,或者更多的PE设备具有与所述第一PE设备相同的功能,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第一PE设备12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的第一PE设备1200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第一PE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
如图7所述,第一PE设备1200包括:主控板1210、接口板1230、交换网板1220和接口板1240。主控板1210、接口板1230和1240,以及交换网板122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其中,主控板1210用于完成系统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等功能。交换网板1220用于完成各接口板(接口板也称为线卡或业务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板1230和1240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例如,POS接口、GE接口、ATM接口等),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接口板123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1231、转发表项存储器1234、物理接口卡1233和网络处理器1232。其中,中央处理器1231用于对接口板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进行通信。转发表项存储器1234用于保存转发表项。物理接口卡1233用于完成流量的接收和发送。网络存储器1232用于根据所述转发表项控制物理接口卡1233收发流量。
具体的,物理接口卡1233接收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VXLAN报文,并且,经由中央处理器1231向主控板1210上的中央处理器1211发送所述VXLAN报文。中央处理器1211用于获取所述VXLAN报文。物理接口卡1233还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VXLAN报文。
中央处理器1211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所述中央处理器1211还用于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
中央处理器1211还用于处理VXLAN报文。中央处理器1211将所述VXLAN报文由经由中央处理器1231向物理接口卡1233发送。物理接口卡1233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所述VXLAN报文。
中央处理器1231还用于控制网络存储器1232获取转发表项存储器1234中的转发表项,并且,中央处理器1231还用于控制网络存储器1232经由物理接口卡1233完成流量的接收和发送。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口板1240上的操作与所述接口板1230的操作一致,为了简洁,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1200可对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有的功能和/或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实施例仅以第一PE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第二PE设备,或者更多的PE设备具有与所述第一PE设备相同的功能,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第一PE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第一PE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第一PE设备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第一PE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第一PE设备13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第一PE设备1300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第一PE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
第一PE设备1300的这种产品形态适用于基于控制与转发分离的网络架构(例如,软件定义网络(英文: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缩写:SDN))。在SDN中,如图7所示的第一PE设备1200的主控板1210从设备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的独立的物理设备(即如图8所示的控制器1210A),剩下的形成另一独立的物理设备(即如图8所示的第一转发子设备1200A)。控制器1210A与第一转发子设备1200A通过控制通道协议实现交互。控制通道协议可以是开放流(英文:OpenFlow)协议、路径计算通信协议(英文:Path Computation ElementCommunication Protocol,缩写:PCEP)、BGP、路由系统接口(英文:Interface to theRouting System,缩写:I2RS)等。也就是说,与上述图7所对应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中的第一PE设备1300包括分离出去的控制器1210A和第一转发子设备1200A。
控制器1210A可以是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实现或者是专用的硬件结构实现,在一个设计示例中,所述控制器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发送器、RAM、ROM以及总线(图中未示出)。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接收器、发送器、RAM以及ROM。其中,当需要运行控制器时,通过固化在ROM中的BIOS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控制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控制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RAM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图7中主控板1210的所有功能和步骤。
第一转发子设备1200A可以是基于专用的硬件结构实现,其功能和结构与上述图7中的接口板1230、接口板1240和交换网板1220的功能和结构保持一致,执行相应的功能和步骤。也可以是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和网络功能虚拟化(英文:Netwrk FunctionVirtulization,缩写:NFV)技术实现的虚拟第一转发子设备,所述虚拟第一转发子设备为虚拟路由器。在虚拟第一转发子设备的场景下,上述实体第一转发子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该第一转发子设备包括接口板、交换网板以及处理器在虚拟环境下可以认为是其所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分配给该虚拟第一转发子设备所使用的接口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处理资源。采用通用物理服务器实施该第一转发子设备的功能或步骤,或者采用通用物理服务器并利用NFV技术实施该第一转发子设备的功能或步骤具体可以参考图6的实施例。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第一PE设备1300中的控制器1210A和该第一转发子设备1200A可以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PE设备所实施的各种功能、步骤,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实施例仅以第一PE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第二PE设备,或者更多的PE设备具有与所述第一PE设备相同的功能,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一PE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设计的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一种EVPN-VPWS网络系统,所述EVPN-VPWS网络系统包括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为前述图5或图6或图7或图8中的第一PE设备。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Claims (17)

1.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以太网虚拟私有网络-虚拟专用线路业务EVPN-VPWS网络中,所述EVPN-VPWS网络包括第一运营商边缘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之间的第一点到点虚拟扩展局域网P2P VXLAN隧道接收第一VXLAN报文,所述第一VXLAN报文是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和第一以太网链路发往用户边缘CE设备的VXLAN报文,所述CE设备分别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第二以太网链路双归属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构成一个以太网段ES;
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第三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其中,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是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同一个ES建立的、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之间为主备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VXLAN隧道接收第一VXLAN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EVPN实例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包括以太网段标识ESI和以太网标签标识Ethernet Tag ID,所述ESI用于指示所述ES,所述Ethernet Tag ID包括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虚拟专用线路业务VPWS实例标识和远端VPWS实例标识;
当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ESI与所述第一PE设备保存的ESI相同,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与所述第一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相同,并且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所述第二PE设备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与所述第一PE设备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相同,所述第一PE设备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包括:
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所述第一PE设备阻塞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的端口,并且打开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端口;
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及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从所述故障恢复时,所述第一PE设备打开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的端口,并且阻塞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端口;
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第二VXLAN报文,并且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为多框Trunk MC-Trunk链路,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为主用链路,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为备用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为主用设备,所述第二PE设备为备用设备,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MC-Trunk报文,所述第一MC-Trunk报文用于通知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
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携带有P标识和B标识,所述P标识不被置位和所述B标识被置位,用于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由主用设备切换为备用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从所述故障恢复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携带有P标识和B标识,所述P标识被置位和所述B标识不被置位,用于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由备用设备切换为主用设备;
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接收第三VXLAN报文,所述第三VXLAN报文是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二PE设备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发往所述CE设备的VXLAN报文,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是从所述第二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
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所述第三VXLAN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均为主用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用于以流量均衡的方式接收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Ethernet A-D per ES撤销路由。
9.一种第一运营商边缘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设备被部署在以太网虚拟私有网络-虚拟专用线路业务EVPN-VPWS网络中,所述EVPN-VPWS网络还包括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经由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三PE设备之间的第一点到点虚拟扩展局域网P2P VXLAN隧道接收第一VXLAN报文,所述第一VXLAN报文是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和第一以太网链路发往用户边缘CE设备的VXLAN报文,所述CE设备分别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第二以太网链路双归属到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构成一个以太网段ES;
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
发送器,用于经由第三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二P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VXLAN报文,其中,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是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同一个ES建立的、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组成的链路之间为主备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器经由所述第一P2PVXLAN隧道接收第一VXLAN报文之前,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EVPN实例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包括以太网段标识ESI和以太网标签标识Ethernet TagID,所述ESI用于指示所述ES,所述Ethernet Tag ID包括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虚拟专用线路业务VPWS实例标识和远端VPWS实例标识;
当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ESI与所述第一PE设备保存的ESI相同,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所述第二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与所述第一PE设备的本地VPWS实例标识相同,并且所述第一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中的所述第二PE设备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与所述第一PE设备的远端VPWS实例标识相同,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建立从所述第一PE设备到所述第二PE设备的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具体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阻塞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的端口,并且打开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从所述故障恢复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打开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的端口,并且阻塞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P2P VXLAN隧道的端口;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第二VXLAN报文;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所述第二VXLAN报文。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为多框Trunk MC-Trunk链路,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为主用链路,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为备用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为主用设备,所述第二PE设备为备用设备,当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存在故障时,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MC-Trunk报文,所述第一MC-Trunk报文用于通知所述第二PE设备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故障;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二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携带有P标识和B标识,所述P标识不被置位和所述B标识被置位,用于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由主用设备切换为备用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从所述故障恢复时,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所述第三Ethernet A-D per EVI路由携带有P标识和B标识,所述P标识被置位和所述B标识不被置位,用于表示所述第一PE设备由备用设备切换为主用设备;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经由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接收第三VXLAN报文,所述第三VXLAN报文是所述第三PE设备经由所述第二P2P VXLAN隧道、所述第二PE设备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发往所述CE设备的VXLAN报文,所述第四P2P VXLAN隧道是从所述第二PE设备到所述第一PE设备的P2P VXLAN隧道;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所述第三VXLAN报文。
15.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均为主用链路,所述第一PE设备和所述第二PE设备用于以流量均衡的方式接收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流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经由所述第一P2P VXLAN隧道向所述第三PE设备发送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Ethernet A-D per ES撤销路由。
17.一种以太网虚拟私有网络-虚拟专用线路业务EVPN-VPWS网络系统,所述EVPN-VPWS网络包括第一运营商边缘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为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所述的第一PE设备。
CN201710961377.7A 2017-10-17 2017-10-17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9672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61377.7A CN109672619B (zh) 2017-10-17 2017-10-17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CT/CN2018/110413 WO2019076295A1 (zh) 2017-10-17 2018-10-16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18867371.9A EP3691185B1 (en) 2017-10-17 2018-10-16 Method for processing message, device, and system
US16/850,616 US11349687B2 (en) 2017-10-17 2020-04-16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61377.7A CN109672619B (zh) 2017-10-17 2017-10-17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2619A CN109672619A (zh) 2019-04-23
CN109672619B true CN109672619B (zh) 2021-08-20

Family

ID=66139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61377.7A Active CN109672619B (zh) 2017-10-17 2017-10-17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9687B2 (zh)
EP (1) EP3691185B1 (zh)
CN (1) CN109672619B (zh)
WO (1) WO20190762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1899B (zh) * 2019-04-28 2021-08-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811591B2 (en) 2019-05-31 2023-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CN112039765B (zh) * 2019-06-03 2023-05-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发送的方法、路由选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74830B (zh) * 2019-08-20 2021-04-20 深圳市中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端口转发的p2p隧道通信方法
CN112702251B (zh) * 2019-10-22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检测方法、连通性协商关系建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2838982B (zh) * 2019-11-22 2024-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路径的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3472645A (zh) * 2020-03-30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路由、处理路由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US20230216780A1 (en) 2020-06-30 2023-07-06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ilure detection and pe device
CN113973072B (zh) * 2020-07-23 2023-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800336A (zh) * 2020-08-06 2020-10-20 通维数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多通道网络链路聚合的路由传输实现方法
CN114363114B (zh) * 2020-09-29 2023-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流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14726780B (zh) * 2022-03-23 2024-04-02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云上到云下的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2015544B1 (en) * 2023-05-01 2024-06-18 Arista Networks, Inc. Backup route for network devices in multihoming configuration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457A (zh) * 2007-12-28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路由器
CN101364927A (zh) * 2008-09-24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虚拟专用网vpn故障恢复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651630A (zh) * 2009-09-29 2010-02-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链路故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977150A (zh) * 2010-11-05 2011-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3vpn中实时恢复vpn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57418A (zh) * 2012-08-30 2013-01-0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n的快速重路由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03634217A (zh) * 2013-11-13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发布的方法、传输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35420A (zh) * 2014-07-31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528272A4 (en) * 2010-01-22 2015-04-08 Zte Corp TWO-FIXED VPLS BASED PROTECTION PROCEDURE AND SYSTEM THEREFOR
CN104753754A (zh) * 2015-03-12 2015-07-0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591800A (zh) * 2015-07-29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6878183A (zh) * 2017-01-22 2017-06-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转发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6413A (zh) * 2010-11-05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3vpn中实时恢复vpn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25646B (zh) * 2011-01-05 2013-08-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倒换方法及其装置
US9794180B2 (en) * 2014-07-18 2017-10-17 Cisco Technology, Inc. Reducing transient packet duplication and improving split-horizon filtering
US9628409B1 (en) * 2015-03-11 2017-04-18 Juniper Networks, Inc. Designated forwarder election for multi-homed data center interconnect using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state information
US20170063600A1 (en) * 2015-08-31 2017-03-02 Juniper Networks, Inc. Egress protection for bum traffic with link failures in evpn
US10644987B1 (en) * 2016-04-04 2020-05-05 Juniper Networks, Inc. Supporting label per EVPN instance for an EVPN 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
US9992154B2 (en) * 2016-06-30 2018-06-05 Juniper Networks, Inc. Layer 3 convergence for EVPN link failure
US10771380B2 (en) * 2016-07-25 2020-09-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ast control path and data path convergence in layer 2 overlay networks
US10142129B1 (en) * 2016-09-27 2018-11-27 Juniper Networks, Inc. Bum packet filtering in multi-homed EVPN overlay networks
US10116467B2 (en) * 2016-10-17 2018-10-30 Cisco Technology, Inc. Ethernet tag mapping in 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 using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CN106878047B (zh) * 2016-12-13 2019-11-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454814B2 (en) * 2017-06-09 2019-10-22 Cisco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s for preferred path local switching in EVPN-VPWS
US10536370B2 (en) * 2017-08-08 2020-01-14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system to avoid temporary traffic loss with BGP ethernet VPN multi-homing with data-plane MAC address learning
US10212075B1 (en) * 2017-09-22 2019-02-19 Cisco Technology, Inc. Convergence optimization of local switching for flexible cross-connect in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EVPN) environment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457A (zh) * 2007-12-28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路由器
CN101364927A (zh) * 2008-09-24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虚拟专用网vpn故障恢复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651630A (zh) * 2009-09-29 2010-02-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链路故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EP2528272A4 (en) * 2010-01-22 2015-04-08 Zte Corp TWO-FIXED VPLS BASED PROTECTION PROCEDURE AND SYSTEM THEREFOR
CN101977150A (zh) * 2010-11-05 2011-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3vpn中实时恢复vpn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57418A (zh) * 2012-08-30 2013-01-0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n的快速重路由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03634217A (zh) * 2013-11-13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发布的方法、传输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35420A (zh) * 2014-07-31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753754A (zh) * 2015-03-12 2015-07-0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591800A (zh) * 2015-07-29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6878183A (zh) * 2017-01-22 2017-06-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转发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1185A1 (en) 2020-08-05
US20200244485A1 (en) 2020-07-30
EP3691185B1 (en) 2023-07-26
EP3691185A4 (en) 2020-11-25
WO2019076295A1 (zh) 2019-04-25
US11349687B2 (en) 2022-05-31
CN109672619A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2619B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606292B2 (en) Route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7846342B (zh) 一种vxlan报文的转发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5460067B (zh) 对计算机网络的高可用性增强的方法和系统
CN108574639B (zh) Evpn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574630B (zh) Evpn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554542B2 (en) Label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865779B (zh) 一种路由同步方法及跨设备链路聚合组
CN106254203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243114B (zh)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2012403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ffic Forwarding, Device, and System
CN109218232B (zh) 一种实现Mux机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083061B (zh)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037883B (zh) 一种mac地址表项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9150709B (zh) 一种实现Mux机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545240B (zh) 基于分布式聚合系统的标签转发表的建立及报文转发方法
CN106856446B (zh) 用于提高虚拟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和系统
WO2022143572A1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