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0478A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0478A
CN109670478A CN201811631778.7A CN201811631778A CN109670478A CN 109670478 A CN109670478 A CN 109670478A CN 201811631778 A CN201811631778 A CN 201811631778A CN 109670478 A CN109670478 A CN 109670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group
module
inductive module
electronic equipment
i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17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0478B (zh
Inventor
王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317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0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70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0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0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0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发光模向覆盖模组的内侧表面方向发射检测光线,通过第一感应模组可以获得来自覆盖模组的反馈光线,所述反馈光线能被处理得到表征所述覆盖模组外侧的设备外物体的特征数据,如果所述设备外物体向所述覆盖模组施加的压力满足条件,则所述电子设备可以获得所述特征数据,以实现光学检测功能,而且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获得所述特征数据,在所述压力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即便设备外物体接近或是接触所述覆盖模组的外侧表面,所述电子设备也无法获得所述特征数据,进而可以避免光学检测过程中误触发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目前,许多电子设备具有光学检测功能,可以基于采集的光信号的处理结果,执行设定功能。例如智能手机,可以通过内置发光元件出射检测光线,并通过一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检测手指反射的反馈光线,从而可以采集指纹信息,基于所述指纹信息的处理结果,进行身份识别。
但是,现有电子设备实现光学检测功能时,容易导致误触发。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可以避免光学检测过程中的误触发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覆盖模组,具有内侧表面和能被设备外物体接触或接近的外侧表面;
发光模组,能用于向覆盖模组内侧表面的方向发射检测光线;
第一感应模组,能用于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的反馈光线,其中,所述反馈光线能被处理得到表征所述覆盖模组外侧的设备外物体的特征数据;
其中,如果所述设备外物体向所述覆盖模组施加的压力满足条件,所述电子设备能获得所述特征数据。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第二感应模组,用于获得表征所述覆盖模组的外侧表面受到压力的检测数据;
处理模组,用于处理所述检测数据,如果所述检测数据满足所述条件,则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都处于使能状态。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模组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都处于使能状态包括下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控制所述发光模组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从非使能切换至使能状态;
或,保持所述发光模组处于使能状态,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
或,控制所述发光模组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且保持所述第一感应模组处于使能状态。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感应模组为压力检测模组,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设定间隙;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具有导电检测层,所述导电检测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接触;
当受到的压力大于第一阈值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满足所述条件。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感应模组为压力检测模组包括如下方式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均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压克力或有机玻璃)层;
或,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均为有机导电材料;
或,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之间具有导电介质,所述导电介质与所述两个第一子电极接触,所述导电介质的导电率小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导电率。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感应模组不影响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所述反馈光线,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不影响所述第二感应模组获得所述检测数据。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位于所述覆盖模组与所述第二感应模组之间,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能传递所述压力至所述第二感应模组。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发光模组出射的检测光线到达所述覆盖模组,反馈光线通过所述发光模组后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
或,所述发光模组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一感应模组到达所述覆盖模组,反馈光线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
或,所述发光模组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到达所述覆盖模组,反馈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和所述发光模组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
或,所述发光模组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一感应模组和所述第二感应模组到达所述覆盖模组,反馈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
或,所述发光模组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到达所述覆盖模组,反馈光线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如果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通过所述覆盖模组至少部分的运动,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检测光线无法达到所述覆盖模组的内侧表面和/或所述第一感应模组无法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的反馈光线;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检测光线能达到所述覆盖模组的内侧表面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能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的反馈光线。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覆盖模组的材质具有第一光学参数;
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覆盖模组和所述发光模组之间,或所述覆盖模组与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之间存在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覆盖模组和所述发光模组之间,或所述覆盖模组与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之间不存在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覆盖膜组、发光模组以及第一感应模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如果设备外物体向所述覆盖模组施加的压力满足条件,使得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的反馈光线;
基于所述反馈光线,获得表征所述覆盖模组的外侧表面的所述设备外物体的特征数据;
其中,所述发光模组用于向所述覆盖模组的内侧表面的方向发射检测光线,以使得所述设备外物体反射所述检测光线形成反馈光线。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中,可以通过发光模向覆盖模组的内侧表面方向发射检测光线,通过第一感应模组可以获得来自覆盖模组的反馈光线,所述反馈光线能被处理得到表征所述覆盖模组外侧的设备外物体的特征数据,如果所述设备外物体向所述覆盖模组施加的压力满足条件,则所述电子设备可以获得所述特征数据,以实现光学检测功能,而且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获得所述特征数据,在所述压力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即便设备外物体接近或是接触所述覆盖模组的外侧表面,所述电子设备也无法获得所述特征数据,进而可以避免光学检测过程中误触发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一种实现光学检测功能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实现光学检测功能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压力检测模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压力检测模组的压力曲线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一种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适配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覆盖模组11,所述覆盖模组11具有内侧表面111和能被设备外物体接触或接近的外侧表面112;发光模组12,所述发光模组12能用于向覆盖模组11的内侧表面111的方向发射检测光线(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第一感应模组13,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能用于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11的反馈光线(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其中,所述反馈光线能被处理得到表征所述覆盖模组11外侧的设备外物体14的特征数据;其中,如果所述设备外物体14向所述覆盖模组11施加的压力满足条件,所述电子设备能获得所述特征数据。
所述覆盖模组11可以为外壳或是盖板。所述特征数据可以生物特征数据,包括不限于为面部图像、指纹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一种或是多种,所述特征数据还可以生理特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体温信息、血管纹路以及骨骼图像中的一种或是多种。
例如,所述检测光线可以为可见光,基于获得反馈光线的处理结果,可以获取表征指纹信息的特征数据;所述检测光线为可见光时,基于获得反馈光线的处理结果,可以获取表征面部图像的特征数据;所述检测光线可以为红外光,基于获得反馈光线的处理结果,可以获取表征虹膜信息的特征数据;所述检测光线为红外光时,基于获得反馈光线的处理结果,可以获取表征体温信息的特征数据;所述检测光线为特定波段射线,由于生物体不同器官对射线反射或是透射性能不同,基于所述反馈光线的处理结果,可以获得表征器官结构的特征数据,如获得表征血管纹路或是骨骼图像的特征数据。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感应模组13检测反馈光线,从而实现光学检测功能,设置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获得所述特征数据,在所述压力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即便设备外物体14接近或是接触所述覆盖模组11的外侧表面112,满足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反馈光线的距离精度条件,所述电子设备也无法获得所述特征数据,进而可以避免光学检测过程中误触发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满足条件包括所述的压力大于第一阈值,也就是说,当设备外物体14靠近或是接触覆盖模组11的外侧表面时,只有在其施加的压力大于第一阈值时,才可以触发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特征数据,避免了电子设备误触发光学检测功能。
如果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覆盖模组至少部分的运动,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检测光线无法达到所述覆盖模组11的内侧表面和/或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无法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11的反馈光线;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检测光线能达到所述覆盖模组11的内侧表面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能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11的反馈光线。所述压力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满足所述条件时,处于所述第二姿态。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一种实现光学检测功能的原理示意图,该方式中,可以设置所述覆盖模组11的材质具有第一光学参数,可以透过光线,以便于用于实现光学检测功能。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覆盖模组11和所述发光模组12之间,或所述覆盖模组11与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之间存在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覆盖模组11和所述发光模组12之间,或所述覆盖模组11与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之间不存在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可以为气体或是液体,此时,当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通过加大压力导致部件形变,使得部件间隙消失,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被排空,光线传播距离缩短,可以检测反馈光线,或是通过检测光线,当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具有较大间隙,等效为距离较大,一定强度的检测光线无法通过较大距离的该间隙,或是反馈光线无法通过该间隙。
图2所示方式,在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相邻两个模组均接触,其他方式中,可以仅设置不满足所述条件时,检测光线无法到到覆盖模组11的内侧表面和/或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无法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11的反馈光线;满足所述条件时,至少一个模组发生形变,电子设备中存在两个模组不接触,所述检测光线能达到所述覆盖模组11的内侧表面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能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11的反馈光线。实现原理同样是基于至少一个模组发生性变,导致相对两个模组之间的间隙缩小,进而使得可以从非透光状态切换到透光状态。
如图3所示,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实现光学检测功能的原理示意图,图3示出两种方式切换模组透光状态的方式。
图3a所示方式可以设置覆盖模组11不为不透光材质。具有至少一个机械窗口110。在所述压力不满足所述条件时,机械窗口110不满足透光条件,机械窗口110孔径较小,机械窗口110不透光,或是透光较少,形成的反馈光线不足以触发第一感应模组13响应。图3a示出的是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的示意图,当满足所述条件时,如图3a所示,由于所述覆盖模组11发生形变,形变会导致机械窗口110的孔径变大,使得其透光大于阈值,机械窗口110满足透光条件,对应形成的反馈光线可以触发第一感应模组13响应。
图3b所示方式可以设置覆盖模组11为不透光材质,其下表面具有至少一个机械窗口,如可以设置机械窗口具有两个遮光片B,在不所述压力不满足所述条件时,机械窗口不满足透光条件,两个遮光片B完全无间隙闭合,不透光,机械窗口110不透光,或具有较小间隙,透光较少,形成的反馈光线不足以触发第一感应模组13响应。在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如图3b所示,由于所述覆盖模组11发生形变,形变会导致机械窗口的两个遮光片B开口增大,使得其透光大于阈值,机械窗口满足透光条件,对应形成的反馈光线可以触发第一感应模组13响应。
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感应模组15,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用于获得表征所述覆盖模组11的外侧表面112受到压力的检测数据;处理模组16,所述处理模组16用于处理所述检测数据,如果所述检测数据满足所述条件,则控制所述发光模组12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都处于使能状态。这样,当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所述发光模组12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都正常工作状态,所述发光模组12可以发射检测光线,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可以获得反馈光线,以便于电子设备获得所述特征数据,实现光学检测功能。
其中,所述处理模组16与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通信连接,二者可以进行数据交互,以便于处理模组16获取所述检测数据,以及对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所述处理模组16与所述发光模组12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均通信连接,以便于所述处理模组16与所述发光模组12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进行数据交互,以便于控制所述发光模组12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的工作状态。所述处理模组16可以为处理器。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所述发光模组12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可以通过同一电路板17与所述处理模组16连接,该电路板17可以为FPC,其他方式中,也可以为PCB。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组16控制所述发光模组12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都处于使能状态包括下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方式一,控制发光模组12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且第一感应模组13从非使能切换至使能状态。该方式中,在所述压力未满足所述条件时,所述发光模组12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均处于非使能状态,即二者均处于非工作状态,故可以避免电子设备在此时获得所述特征数据,从而避免误触发。
方式二,保持发光模组12处于使能状态,且第一感应模组13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该方式中,在所述压力不满足所述条件时,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处于非使能状态,即处于非工作状态,无论是否有光线照射第一感应模组13,第一感应模组13均无法检测光线,故可以避免电子设备在此时获得所述特征数据,从而避免误触发。
方式三,控制发光模组12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且保持第一感应模组13处于使能状态。该方式中,在所述压力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发光模组12处于非使能状态,即该处于非工作状态,不发射检测光线,故可以避免电子设备在此时获得所述特征数据,从而避免误触发。
上述三种方式均可以使得电子设备在所述压力不满足所述条件时,不能获得所述特征数据,从而避免误触发,在满足所述条件时,发光模组12和第一感应模组13均处于可以正常工作的使能状态,以便于电子设备可以获得所述特征数据,实现光学检测功能。
可选的,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可以为压力检测模组,可以为电阻式压力检测模组、电容式压力检测模组或是超声压力检测模组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阻式压力检测模组为例进行说明,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如图5-图7所示。
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该方式中,所示压力检测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1以及第二基板22,所述第一基板21与所述第二基板22之间具有设定间隙23。当所述覆盖模组11的外侧表面受到压力时,压力会传导至所述第一基板21,导致其发送形变,当压力大于第一阈值时,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接触。压力不同二者接触面积不同,对应不同的电信号,基于对所述电信号的处理,可以获得压力的大小。
所述第一基板21包括第一衬底21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211朝向所述第二基板22一侧的第一电极212;所述第二基板22包括第二衬底2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221朝向所述第一基板21一侧的第二电极223,所述第二电极223与所述第二衬底221之间具有导电检测层222,所述导电检测层222与所述第二电极223电接触;当受到的压力大于第一阈值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212与所述第二电极223接触,满足所述条件。
参考图6和图7,图6为图5所示压力检测模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压力检测模组的压力曲线图,本申请实施例中,压力检测模组中,第一电极212具有多个第一子电极,第二电极223可以为一整面的导电电极。施加压力大小不同,与第二电极223接触的第一子电极的数量不同,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压力越大与第二电极223接触的第一子电极越多,反之越少,而与第二电极223接触的第一子电极的数量不同,导致检测的电阻不同,压力也大,电阻越小,反之,电阻越大。导电检测层222可以为具有预设图形结构的金属层,如可以为Ag层。
可以设置所有第一子电极均电连接。检测电阻时,基于导电检测层222与第一电极212构成回路的电信号计算电阻,通过公知电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获得,在此不再赘述。如图7所示,图7中,横轴表示压力Force,纵轴表示电阻Resistance,在初始状态下,压力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第一电极212和第二电极223未接触,二者断路,电阻等效为无穷大,当压力大于第一阈值时,二者接触,压力越大,接触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模组为压力检测模组包括如下方式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衬底211与所述第二衬底221均为PMMA层,为柔性较好可以弯曲的柔性材料,便于受压力形变;或,所述第一电极212以及所述第二电极223均为有机导电材料;或,所述第一电极212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之间具有导电介质213,所述导电介质213与所述两个第一子电极接触,所述导电介质213的导电率小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导电率。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不影响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所述反馈光线,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不影响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获得所述检测数据。
可以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位于所述覆盖模组11与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2之间,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能传递所述压力至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以使得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检测所述压力,而且将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背离所述覆盖模组11的一侧,避免其遮挡反馈光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模组12包括基材以及固定在基材上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用于出射检测光线。检测光线可以为可见光或是红外光。发光元件可以为OLED或是LED。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所述发光模组12出射的检测光线到达所述覆盖模组11,反馈光线通过所述发光模组12后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或,所述发光模组12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到达所述覆盖模组11,反馈光线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或,所述发光模组12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到达所述覆盖模组11,反馈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和所述发光模组12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或,所述发光模组12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和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到达所述覆盖模组11,反馈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或,所述发光模组12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到达所述覆盖模组11,反馈光线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实现方式分别如图4、图8-图11所示,下面结合附图,分别对该物种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4所示方式中,所述发光模组12出射的检测光线到达所述覆盖模组11,反馈光线通过所述发光模组12后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该方式中,发光模组12位于覆盖模组11和第一感应模组13之间。
可以设置发光模组12至少部分区域可以始终处于透光,以使得反馈光线入射第一感应模组13,如可以采用透明基材,使得光线始终可以通过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隙的透明基材。
还可以设置发光模组12在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至少部分区域可以透光,在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完全不透光。如可以设置发光模组12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满足所述条件时,处于第二姿态,可以透过光线,在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处于第一姿态,不透光。可以通过光学参数的改变调节发光模组12的姿态,发光模组12基材的光学参数可调节,设备外物体14施加压力可以传导至发光模组12,当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基材具有第一光学参数,不透光,当压力大第一阈值,满足所述条件时,由于较大压力导致基材形变满足要求,使得其光学参数改变,基材具有第二光学参数,可以透过反馈光线。光学参数可以为折射率。还可以通过机械结构的调节改变发光模组12的姿态,发光模组的基材具有机械窗口,设备外物体14施加压力可以传导至发光模组12,当不满足所述条件时,机械窗口关闭,不透光,当满足所述条件时,由于较大压力可以开启所述机械窗口,使得反馈光线通过。机械窗口的开启可以是压力满足条件,生成触发指令,以控制窗口开启,或是足够大的压力的作用开启窗口。机械窗口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描述。
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方式中,所述发光模组12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到达所述覆盖模组11,反馈光线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该方式设置第一感应模组13位于发光模组12与覆盖模组11之间。第一感应模组13包括基材以及设置在基材上的感光元件。可以设置第一感应模组13至少部分区域可以始终处于透光,以便于检测光线穿过。如可以采用透明基材,使得光线始终可以通过感光元件间隙的透明基材。
还可以设置第一感应模组13在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至少部分区域可以透光,在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完全不透光。如可以设置第一感应模组13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满足所述条件时,处于第二姿态,可以透过光线,在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处于第一姿态,不透光。其通过姿态切换的透光原理同样可以基于光学参数变化或是机械窗口开关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方式中,所述发光模组12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到达所述覆盖模组11,反馈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和所述发光模组12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第二感应模组15位于发光模组12和覆盖模组11之间,发光模组12位于第二感应模组15和第一感应模组13之间。第二感应模组15包括基材和固定在所述基材上的压力检测元件。发光模组12通过姿态切换的透光原理同样可以基于光学参数变化或是机械窗口开关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设置第二感应模组15至少部分区域可以始终处于透光,以便于检测光线穿过。如可以采用透明基材,使得光线始终可以通过感光元件间隙的透明基材。还可以设置第二感应模组15在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至少部分区域可以透光,在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完全不透光。如可以设置第二感应模组15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满足所述条件时,处于第二姿态,可以透过光线,在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处于第一姿态,不透光。其通过姿态切换的透光原理同样可以基于光学参数变化或是机械窗口开关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方式中,所述发光模组12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和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到达所述覆盖模组11,反馈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第二感应模组15位于第一感应模组13和覆盖模组11之间,第一感应模组13位于第二感应模组15和发光模组12之间。该方式中,第一感应模组13和第二感应模组15的透光原理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方式中,所述发光模组12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到达所述覆盖模组,反馈光线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获得。该方式中,第一感应模组13位于第二感应模组15与覆盖模组11之间,第二感应模组15位于第一感应模组13和反光模组12之间。该方式中,第一感应模组13和第二感应模组15的透光原理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覆盖模组至少部分的运动,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检测光线无法达到所述覆盖模组11的内侧表面和/或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无法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11的反馈光线;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检测光线能达到所述覆盖模组11的内侧表面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能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11的反馈光线。当覆盖模组受到压力时,其会产生形变,从而导致其至少部分运动,压力传导至其下方结构件,在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会导致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的切换。姿态切换的透光原理同样可以基于上述一个部件或是多个部件的基材的光学参数变化实现,或是上述一个部件或是多个部件的基材上机械窗口开关实现,也就是说,在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基于覆盖模组11、第一感应模组13、第二感应模组15以及发光模组12中的一个或是多个实现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的切换,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其他方式中,所述覆盖模组11的材质具有第一光学参数;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覆盖模组11和所述发光模组12之间,或所述覆盖模组11与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之间存在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覆盖模组和所述发光模组之间,或所述覆盖模组与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之间不存在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具有第一光学参数的材质透光,具有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不透光。光学参数可以为折射率。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可以为气体或是液体,此时,当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通过加大压力导致部件形变,使得部件间隙消失,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被排空,光线传播距离缩短,可以检测反馈光线,或是通过检测光线,当不满足所述条件时,具有较大间隙,等效为距离较大,一定强度的检测光线无法通过具有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且具有较大距离的该间隙,或是反馈光线无法通过该间隙。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为光学指纹识别模组,设备外物体14为手指。在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对所述反馈光线的处理,获得表征指纹信息的所述特征数据。在不满足所述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不获得所述特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无法获得所述反馈光线,或所述第一感应模组13可以获得所述反馈光线,所述电子设备对所述反馈光线不处理。
如上述可以设置所述压力大于第一阈值时,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此时,可以获取所述特征数据,以执行设定功能,如可以进行指纹识别,基于指纹识别结果进行身份认证,或是启动电子设备执行第一功能(如可以为解除休眠或是开机)。所述处理模组13还用于当所述压力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电子设备执行第二功能(如启动app或页面导航等),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将压力检测与光学指纹识别功能关联,在压力满足条件时,启动光学指纹检测,可以防止指纹检测的误触发。可以将发光模组12、第一感应模组13以及第二感应模组15一体封装,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单,厚度较薄,而且易于电路设计。
常规的电容式指纹检测和电容式压力检测方式,都是电容式检测原理,容易出现串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感应模组13为光学检测原理,第二感应模组15为电阻式检测,二者互补干扰,避免了串扰问题。第二感应模组15的衬底和电极均采用容易弯曲的弹性材料,不影响压力检测的压感的功能和性能。所述第二感应模组15可以基于接触面积实现不同压力值的检测,可以实现多级压力检测,处理模组13可以基于不同等级压力,且压力检测精度高,控制电子设备执行不同的不能,以便于电子设备的快捷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可以设置第一感应模组13为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第二感应模组15为检测模组时,其工作过程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一种工作原理示意图,其工作过程包括:
软件设置第二感应模组的触发逻辑以及压力触发阈值,压力检测结果的阈值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比如设置大于200gf时,满足所述条件。一般的,手指以压力小于200gf触摸时,无法触发第二感应模组,这样,不满足所述条件,第一感应模组不会响应,避免指纹检测的误触发。如果手指压力大于200gf,满足所述条件,第二感应模组的检测数据可以触发第一感应模组开始工作,以获取指纹信息。为了节省能耗,可以设置在满足所述条件时,触发发光模组出射检测光线。检测光线照射到手指后,由于指纹波峰和波谷反射回的反馈光线不同,可以基于对第一感应模组检测的反馈光线,获取指纹信息对应的指纹灰阶图信号。指纹灰阶图信号可以通过该MCU(处理器)进行相应的数字图像信号的预处理(包括图像的锐化和增强),预处理完成后,MCU中的指纹识别算法对获得指纹信息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包括图像模板的存储,与标准图像模板的比对、匹配以及识别过程,以实现指纹的识别。
参考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适配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系统包括终端和检测模块,终端包括驱动模块,驱动模块包括WBF(生物识别框架)接口适配器、WBF引擎适配器以及WSB驱动。终端通过SDB或是SPI接口与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模块包括上述电子设备,具体的,包括MCU(上述处理模组),MCU通过SPI接口与第一感应模组连接,通过ADC(模数转换器)与第二感应模组连接。MCU包括界面控制器,组合引擎和传感器控制器。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只有在压力满足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才可以获得所述特征数据,可以避免第一感应模组对应功能的误触发。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电子设备,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1:如果设备外物体向覆盖模组施加的压力满足条件,使得第一感应模组获得来自覆盖模组的反馈光线;
步骤S12:基于反馈光线,获得表征覆盖模组的外侧表面的设备外物体的特征数据;
其中,发光模组用于向覆盖模组的内侧表面的方向发射检测光线,以使得设备外物体反射检测光线形成反馈光线。
可以设置所述压力大于第一阈值时,满足所述条件。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在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时,获取所述特征数据,实现光学检测。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处理模组执行该控制方法。设置先响应第二感应模组的压力检测结果,基于其检测结果触发第一感应模组的光学检测功能,避免第一感应模组对应功能的误差发。
所述第一感应模组可以为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在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特征数据时,基于所述特征数据可以进行身份识别,基于所述身份识别执行第一功能。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压力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二功能。所述第二功能与所述第一功能不同。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控制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电子设备对应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覆盖模组,具有内侧表面和能被设备外物体接触或接近的外侧表面;
发光模组,能用于向覆盖模组内侧表面的方向发射检测光线;
第一感应模组,能用于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的反馈光线,其中,所述反馈光线能被处理得到表征所述覆盖模组外侧的设备外物体的特征数据;
其中,如果所述设备外物体向所述覆盖模组施加的压力满足条件,所述电子设备能获得所述特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感应模组,用于获得表征所述覆盖模组的外侧表面受到压力的检测数据;
处理模组,用于处理所述检测数据,如果所述检测数据满足所述条件,则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都处于使能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处理模组控制所述发光模组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都处于使能状态包括下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控制所述发光模组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从非使能切换至使能状态;
或,保持所述发光模组处于使能状态,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
或,控制所述发光模组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且保持所述第一感应模组处于使能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为压力检测模组,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设定间隙;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具有导电检测层,所述导电检测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接触;
当受到的压力大于第一阈值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满足所述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不影响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所述反馈光线,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不影响所述第二感应模组获得所述检测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位于所述覆盖模组与所述第二感应模组之间,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能传递所述压力至所述第二感应模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发光模组出射的检测光线到达所述覆盖模组,反馈光线通过所述发光模组后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
或,所述发光模组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一感应模组到达所述覆盖模组,反馈光线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
或,所述发光模组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到达所述覆盖模组,反馈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和所述发光模组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
或,所述发光模组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一感应模组和所述第二感应模组到达所述覆盖模组,反馈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
或,所述发光模组出射的检测光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应模组和所述第一感应模组到达所述覆盖模组,反馈光线被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如果所述压力满足所述条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覆盖模组至少部分的运动,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检测光线无法达到所述覆盖模组的内侧表面和/或所述第一感应模组无法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的反馈光线;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检测光线能达到所述覆盖模组的内侧表面且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能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的反馈光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覆盖模组的材质具有第一光学参数;
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覆盖模组和所述发光模组之间,或所述覆盖模组与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之间存在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覆盖模组和所述发光模组之间,或所述覆盖模组与所述第一感应模组之间不存在第二光学参数的材质。
10.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覆盖膜组、发光模组以及第一感应模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如果设备外物体向所述覆盖模组施加的压力满足条件,使得所述第一感应模组获得来自所述覆盖模组的反馈光线;
基于所述反馈光线,获得表征所述覆盖模组的外侧表面的所述设备外物体的特征数据;
其中,所述发光模组用于向所述覆盖模组的内侧表面的方向发射检测光线,以使得所述设备外物体反射所述检测光线形成反馈光线。
CN201811631778.7A 2018-12-29 2018-12-29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670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1778.7A CN109670478B (zh) 2018-12-29 2018-12-29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1778.7A CN109670478B (zh) 2018-12-29 2018-12-29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0478A true CN109670478A (zh) 2019-04-23
CN109670478B CN109670478B (zh) 2023-07-21

Family

ID=66146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1778.7A Active CN109670478B (zh) 2018-12-29 2018-12-29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704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0052A (zh) * 2020-08-12 2020-12-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233308A1 (zh) * 2020-05-20 2021-11-25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信息采集系统与处理方法
CN114657058A (zh) * 2022-03-31 2022-06-24 北京空天未来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试验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1039A (zh) * 2013-11-22 2016-09-2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的人体指纹传感器
CN106415459A (zh) * 2016-09-17 2017-02-1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压力检测模组和装置
WO2017166178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响应模组、键盘、触控装置、具反馈功能的触控设备
CN108898126A (zh) * 2018-07-11 2018-11-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033977A (zh) * 2018-06-28 2018-12-18 深圳市麦极客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启动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1039A (zh) * 2013-11-22 2016-09-2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的人体指纹传感器
WO2017166178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响应模组、键盘、触控装置、具反馈功能的触控设备
CN107710115A (zh) * 2016-03-31 2018-02-1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响应模组、键盘、触控装置、具反馈功能的触控设备
CN106415459A (zh) * 2016-09-17 2017-02-1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压力检测模组和装置
US20180081480A1 (en) * 2016-09-17 2018-03-22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ressure detection module and apparatus
CN109033977A (zh) * 2018-06-28 2018-12-18 深圳市麦极客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启动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08898126A (zh) * 2018-07-11 2018-11-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茜等: "指纹采集系统的设计以及图像预处理的研究", 《煤炭技术》, no. 06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308A1 (zh) * 2020-05-20 2021-11-25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信息采集系统与处理方法
JP2023526491A (ja) * 2020-05-20 2023-06-21 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生体特徴情報収集システム及び処理方法
US11967170B2 (en) 2020-05-20 2024-04-23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iometr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CN112040052A (zh) * 2020-08-12 2020-12-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040052B (zh) * 2020-08-12 2022-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657058A (zh) * 2022-03-31 2022-06-24 北京空天未来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试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0478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52100A1 (en) Crown for an electronic watch
CN109670478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5281517U (zh) 指纹传感器
US2010011395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fake fingerprints
US20190377926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9558804A (zh) 指纹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227393B (zh) 电子装置及该电子装置的操作方法
CN106203023A (zh) 一种进行指纹识别的终端
CN110287680A (zh) 指纹解锁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491552A (zh) 电子设备
CN111579134A (zh) 超声波压力检测模组及其检测方法、电子设备
CN102012763A (zh) 抗干扰的坐标输入装置及方法
CN110309776A (zh) 指纹模板录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384101B (zh) 触摸方法、触摸面板及触摸装置
CN109726650A (zh) 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指纹处理方法
CN212569816U (zh) 指纹识别装置
CN108334763B (zh) 生物特征信息感测装置、电子设备
CN110287852A (zh) 指纹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250882A (zh) 指纹识别感测装置、电子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10188659A (zh) 健康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1218149A1 (zh)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移动电子设备
CN209341202U (zh) 一种手势控制防手印残留的装置
CN207882872U (zh) 基于生物识别的控制面板
CN206363333U (zh) 具有识别真假手指功能的装置
CN108629249A (zh) 指纹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