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9764B - 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9764B
CN109669764B CN201710955175.1A CN201710955175A CN109669764B CN 109669764 B CN109669764 B CN 109669764B CN 201710955175 A CN201710955175 A CN 201710955175A CN 109669764 B CN109669764 B CN 109669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data
runtime environment
data corresponding
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51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69764A (zh
Inventor
龙开文
吴昌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ma Zhixing Network Hongk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ma Zhixing Network Hongk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ma Zhixing Network Hongk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nma Zhixing Network Hongk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551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69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69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9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69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9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05Configuring for program initiating, e.g. using registry, configuration fil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其中的方法具体包括:获取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获取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获取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在一个操作系统中兼容运行另一个操作系统的应用的情况下,向用户提供一致的体验效果,因此可以提高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切换的无缝感。

Description

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处理方法、一种处理装置、一种设备、以及一种机器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移动设备的兴起,出现了支持移动设备的各种OS(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比如Windows、安卓、IOS、YunOS、Tizen、Jolla等等。
为了提高应用的功能覆盖率,一个操作系统在发展自有生态的同时,兼容另一个操作系统的应用。例如,可以在将一个操作系统作为原生操作系统(即直接运行在硬件上的操作系统)运行的同时,通过虚拟化在该原生操作系统上将另一操作系统运行在一个虚拟机里,即作为客户(Guest)操作系统运行;或者融合运行另一个操作系统完整的应用运行时环境,这样可以在一个设备上融合原生应用(原生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客户应用(客户操作系统的应用)的功能。
发明人在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在用户相互交替地打开原生应用和客户应用的情况下,若执行应用的切换如应用的回退,则处于打开状态的应用集合并不会以打开的顺序反向呈递在用户面前,而会在处于打开状态的原生应用集合中或者处于打开状态的客户应用集合中一直回退。例如,用户在设备启动后,依次打开了客户应用“日历”、客户应用“闹钟”和原生应用“相册”,则若执行回退,则会停留在原生应用“相册”,而不会从原生应用“相册”回退到客户应用“闹钟”。此类行为导致明显在不同种类的应用之间切换的体验感,影响用户的无缝应用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方法,可以在在一个操作系统中兼容运行另一个操作系统的应用的情况下,向用户提供一致的体验效果,因此可以提高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切换的无缝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获取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对获取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依据用户对于第一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
依据用户对于第二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对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接收到用户的应用切换指令,则依据融合处理结果,在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操作,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发送记录操作通知,所述记录操作通知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使所述记录操作通知的接收对象对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第一应用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以及
融合处理模块,用于对获取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操作,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通知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记录操作通知,所述记录操作通知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使所述记录操作通知的接收对象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保存模块,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一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
第二保存模块,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二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融合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以及
应用切换模块,用于接收到用户的应用切换指令,则依据融合处理结果,在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前述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设备执行前述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设备的操作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分别获取第一应用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以及
融合处理单元,用于对获取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设备的操作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操作,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通知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记录操作通知,所述记录操作通知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使所述记录操作通知的接收对象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设备的操作系统,包括:
第一保存单元,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一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
第二保存单元,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二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融合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以及
应用切换单元,用于接收到用户的应用切换指令,则依据融合处理结果,在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
与现有方案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以使不同程序运行时模型的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相互融合,使得用户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切换时获得一致的体验,也即,可以在在一个操作系统中运行其他操作系统的应用的情况下,向用户提供一致的体验效果,因此可以提高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切换的无缝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操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在不同种类的应用之间进行切换的示意;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整合对象的工作流程的示意;
图6是本申请的一种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种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种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再一种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系统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系统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用于多程序运行时模型的环境下,该多程序运行时模型的环境可以在一个OS平台上运行多个程序运行时模型的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多程序运行时模型的多种应用的一致性,进而可以使用户享受多种应用的一致性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程序运行时模型是指应用程序在运行时的完整生命周期状态变化的模型,定义了程序如何在创建、运行、暂停、停止、销毁、处理输入输出事件等生命周期状态之间转换。运行于不同操作系统之上的程序运行时模型可以各不相同,取决于操作系统提供的运行时环境、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和硬件资源访问方式。可选地,可以依据操作系统确定上述程序运行时模型,程序运行时模型的例子可以包括:YunOS程序运行时模型、安卓程序运行时模型、Windows程序运行时模型、Chrome程序运行时模型和IOS程序运行时模型等。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程序运行时模型可以包括: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等,其中,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可以对应有第一应用,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可以对应有第二应用,第一应用可以为原生应用,第二应用可以为客户应用,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具体的程序运行时模型、以及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的具体应用不加以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任意的设备。上述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等等。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具体的设备、具体硬件及对应的具体访问操作不加以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案,该方案可以分别获取第一应用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并对获取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由于运行于不同操作系统之上的程序运行时模型可以各不相同,故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可以源自不同的操作系统,如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分别源自Chrome操作系统和安卓操作系统,或者,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分别源自YunOS操作系统和安卓操作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应用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以使不同程序运行时模型的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相互融合,使得用户在不同种类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切换时获得一致的体验,也即,可以在在一个操作系统中运行其他操作系统的应用的情况下,向用户提供一致的体验效果,因此可以提高在不同种类的应用之间切换的无缝感。假设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包括:原生应用(HA)和客户应用(GA),假设用户依次打开了HA_a、GA_b和HA_c等3个应用,则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融合处理该3个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这样,若用户触发应用的回退,则可以按照HA_c->GA_b->HA_a也即打开的顺序反向呈现应用,也即,可以提高在原生应用和客户应用之间切换的无缝感。
方法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分别获取第一应用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步骤102、对获取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图1所示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可以通过整合对象执行。其中,该整合对象可以为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线程、或者服务(service)等。其中,服务为操作系统(例如安卓)的组件,其用于在后台处理一些耗时的逻辑,或者去执行某些需要长期运行的任务,甚至可以在程序退出的情况下,让服务在后台继续保持运行状态。例如,该整合对象可以为操作系统的服务。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所示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可以通过被加载到内存的插件对象执行。由于插件具有动态加载和耦合度低的特性,故可以根据需求实现对于该插件的动态加载,因此可以节省系统资源。作为一种示例,可以根据配置或者触发指令,加载该插件,并通过被加载到内存的插件对象执行图1所示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当然,图1所示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对应的执行主体也可以为封装的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图1所示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对应的具体执行主体不加以限制。
运行时环境数据可用于表示应用在运行时的环境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可以包括: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或者应用涉及的局部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其中,应用涉及的局部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用于表征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中的私有部分,例如,用户对于应用内部控件的操作数据等。由于应用的局部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以不影响不同种类应用之间的一致性,故步骤101可以分别获取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而可以不获取第一应用或者第二应用涉及的局部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步骤102可以对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而可以不对第一应用或第二应用涉及的局部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用于表征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中的全局部分、或者共有部分。具体地,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以包括:第一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以包括:第二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可选地,所述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以包括: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和应用的设定事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窗口是一个操作界面,是用户界面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屏幕上与一个应用相对应的矩形区域,是用户与产生该窗口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可视界面。当用户开始运行一个应用时,应用就创建并显示一个窗口;当用户操作窗口中的对象时,应用会作出相应反应。用户通过关闭一个窗口来终止一个应用的运行;通过选择相应的窗口来选择相应的应用。该设定事件可以为与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相关的事件,如全局事件等,该全局事件是相对于局部事件而言的,该全局事件的例子可以包括:用户打开应用的事件、用户将一个应用从前台切换到后台的事件、用户将一个应用从后台切换到前台、用户关闭应用的事件等,该局部事件的例子可以包括:用户对于应用内部控件的操作事件等。
可选地,所述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可以包括:应用的窗口在屏幕中的平面位置、以及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例如,应用的窗口在屏幕中的平面位置可表示为<x,y>,该前后次序信息可以表示为窗口相当于屏幕的Z轴的前后次序信息,或者,该前后次序信息可以表示为窗口的前一窗口、或者后一窗口的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全局数据结构记录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窗口位置信息,第一全局数据结构中的一个元素可用于记录一个窗口的窗口位置信息,对应的记录格式如下:
struct window_stack_record{
int x,y,z;
}
其中,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可用于表征窗口的打开次序,该前后次序信息可以反映窗口的前后遮挡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依据窗口的打开次序对窗口进行编号,以得到z。z可以为窗口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中的全局编号,例如,用户依次打开了HA_a、GA_b和HA_c等3个应用的窗口1、窗口2和窗口3,则窗口1、窗口2和窗口3对应的z可以分别为:1、2和3。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窗口对应的z的具体表述方式不加以限制。
可选地,所述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可以包括:应用的生命周期状态和/或应用的全局时间。
应用的生命周期是应用在操作系统的环境中从创建,运行,到消亡的一种过程描述。应用的生命周期状态的例子可以包括:onCreate(创建)、onStart(启动)、onResume(窗口可见)、onPause(暂停),onStop(停止或不可见)、onRestart(停止后重启)、onDestroy(销毁)等。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具体的生命周期状态不加以限制。
全局时间可用于表示应用在一个生命周期中的时间信息,例如,该时间信息可以包括:创建时间和销毁时间,该全局时间可以作为应用所占用资源的确定依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二全局数据结构记录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生命周期信息,第二全局数据结构中的一个元素可用于记录一个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对应的记录格式如下:
struct app_stack_record{
int state;/*生命周期状态*/
int64_t recent_used_timestamp;/*全局时间*/
}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全局数据结构,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选地,上述融合处理可以包括:融合记录、融合排序和融合更新中的至少一种。该全局数据结构的例子可以包括:前述第一全局数据结构和第二全局数据结构,该全局数据结构可以包括:堆栈、数组、队列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具体的全局数据结构不加以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全局数据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其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以按照应用的创建时间排序。具体地,第一全局数据结构中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可以按照应用的创建时间和窗口的打开时间排序,第二全局数据结构中生命周期信息可以按照应用的创建时间排序,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全局数据结构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对应的排序方式不加以限制。
在本申请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对获取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的过程,可以包括: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以及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第一全局数据结构记录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窗口位置信息,以及,可以通过第二全局数据结构记录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生命周期信息
在本申请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记录访问请求;响应于所述记录访问请求,返回融合处理的所述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供融合处理的访问服务,具体地,可以响应于所述记录访问请求,返回融合处理的所述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在例如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的切换场景下,所返回的数据可以作为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切换的依据,提高在不同种类的应用之间切换的准确度。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记录访问请求可以源自应用,也可以源自应用对应的ALM(应用生命周期管理,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对象。本申请实施例中,ALM对象可用于在操作系统上管理应用生命周期的框架和运行时环境,比如应用的启动、暂停、恢复以及停止等。ALM对象可以为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线程、或者服务等,对于ALM对象,其在接收到应用发送的记录访问请求时,可以向本申请实施例的整合对象转发该记录访问请求,也即将对于ALM的记录访问请求导向到整合对象。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去除ALM对象提供的对于运行时环境数据的访问服务,转而通过整合对象提供对于运行时环境数据的访问服务。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以使不同程序运行时模型的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相互融合,使得用户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切换时获得一致的体验,也即,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应用向用户提供一致的体验效果,因此可以提高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切换的准确度。
方法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从第一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步骤202、从第二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获取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步骤203、对所述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ALM对象可以为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线程或者服务。一个ALM对象可以对应有一种程序运行时模型。例如,第一ALM对象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第二ALM对象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等。
本申请实施例分别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ALM对象,获取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并对所述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操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可以包括:内核层301、HAL层302、框架层303和应用层304;其中,内核层301的例子可以包括:Kernel等,框架层303可以包括:第一ALM对象331、第二ALM对象332和整合对象333,应用层304可以包括: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的应用:应用11、应用12…应用1n,应用层304还可以包括: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的应用:应用21、应用12…应用2n。
图3中,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和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统。例如,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应用于Chrome操作系统,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应用于安卓操作系统;或者,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应用于YunOS操作系统,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应用于安卓操作系统,等等。
第一ALM对象331和第二ALM对象332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统。例如,第一ALM对象331应用于Chrome操作系统,第二ALM对象332应用于安卓操作系统;或者,第一ALM对象331应用于YunOS操作系统,第二ALM对象332应用于安卓操作系统,等等。
可选地,第一ALM对象331的操作系统可以原生操作系统,可以在原生操作系统中兼容运行另一个操作系统的应用。
第一ALM对象331可用于管理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的应用(简称第一应用)的应用生命周期的框架和运行时环境。第一ALM对象331可以记录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具体地,第一ALM对象331通过窗口堆栈1记录第一应用对应的窗口位置信息,第一ALM对象331通过应用堆栈1记录第一应用对应的生命周期信息。图3中,第一应用对应的生命周期信息可以包括:Launch(触发)、Oncreate(创建)、OnStart(启动)、Running(运行)、onStop(停止或不可见)、onDestroy(销毁)、Shutdown(关闭)等。
第二ALM对象332可用于管理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应用(简称第二应用)的应用生命周期的框架和运行时环境。第二ALM对象332可以记录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具体地,第二ALM对象332通过窗口堆栈2记录第二应用对应的窗口位置信息,第二ALM对象332通过应用堆栈2记录第二应用对应的生命周期信息。图3中,第二应用对应的生命周期信息可以包括:Launch(触发)、On Start(启动)、Running(运行)、onStop(停止或不可见)、Shutdown(关闭)等。
整合对象333可用于从第一ALM对象331获取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从第二ALM对象332获取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并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具体地,整合对象333可以通过第一堆栈记录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窗口位置信息,整合对象333可以通过第二堆栈记录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生命周期信息。其中,第一堆栈记录的窗口位置信息可以源自第一ALM对象331的窗口堆栈1和第二ALM对象332的窗口堆栈2,由此可以实现对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的融合处理;第二堆栈记录的生命周期信息可以源自第一ALM对象331的应用堆栈1和第二ALM对象332的应用堆栈2,由此可以实现对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的融合处理。
通过上述融合处理,不同ALM对象所记录的不同种类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能维持全局一致的状态,进而可以达成一致的用户体验。
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在不同种类的应用之间进行切换的示意,其中,整合对象333的第一堆栈可以包括:WSR#1、WSR#2、…WSR#n1-1、WSR#n1等n1条窗口堆栈记录,该窗口堆栈记录可用于记录窗口位置信息;整合对象333的第二堆栈可以包括:ASR#1、ASR#2、…ASR#n2-1、ASR#n2等n2条应用堆栈记录,该应用堆栈记录可用于记录应用的生命周期。
在不同种类的应用之间进行切换场景下,假设用户依次打开了原生应用1、客户应用1、原生应用2和客户应用2,则整合对象333可以按照应用的打开次序(创建次序)和窗口的打开次序,在第一堆栈中创建WSR#1、WSR#2、WSR#3、WSR#4等窗口堆栈记录,其中,第一堆栈中的窗口堆栈记录可以按照原生应用1→客户应用1→原生应用2→客户应用2顺序存储;整合对象333可以按照应用的打开次序(创建次序),在第二堆栈中创建ASR#1、ASR#2、ASR#3、ASR#4等应用堆栈记录,其中,第二堆栈中的应用堆栈记录可以按照原生应用1→客户应用1→原生应用2→客户应用2顺序存储。若当前窗口为客户应用2,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可以根据第一堆栈和第二堆栈融合处理的数据,按照客户应用2→原生应用2→客户应用1→原生应用1的次序进行应用的切换,由此可以达成一致的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步骤201从第一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接收第一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的第一记录操作通知;从所述第一记录操作通知中获取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第一应用对应的ALM对象可以向整合对象发送第一记录操作通知,以使整合对象根据该记录操作通知中携带的数据,获取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步骤202获取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的过程可以包括:接收第二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的第二记录操作通知,从所述第二记录操作通知中获取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记录操作通知或者第二记录操作通知可以包括:记录创建通知、记录更新通知和记录删除通知中的至少一种。在应用的创建、启动、停止和释放等生命周期过程中,ALM对象中涉及运行时环境数据的部分,可以被转换对于整合对象中全局数据结构的操作。ALM对象可以在应用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向整合对象发送对应的记录操作通知。
其中,记录创建通知可以通知记录的创建。具体地,可以根据该记录创建通知,创建对应的记录。例如,第一应用对应的ALM对象可以在接收到应用对应的onCreate(创建)后发送记录创建通知,则整合对象可以根据该记录创建通知,在第二堆栈中创建一条应用堆栈记录、以及在第一堆栈中创建一条窗口堆栈记录。
记录更新通知可用于通知记录的更新。具体地,可以根据该记录更新通知,对对应的记录进行更新。在第二堆栈中创建一条应用堆栈记录后,应用的生命周期状态可以为onCreate(创建),在后续应用的生命周期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发送相应的记录更新通知,以使整合对象对应用堆栈记录中的生命周期状态进行更新。
其中,记录删除通知可以通知记录的删除。具体地,可以根据该记录删除通知,删除对应的记录。例如,第一应用对应的ALM对象可以在接收到应用对应的onDestroy(销毁)后发送记录删除通知,则整合对象可以根据该记录删除通知,删除onDestroy(销毁)的应用对应的应用堆栈记录和窗口堆栈记录。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整合对象的工作流程的示意,其中,在应用的创建、启动、停止和释放等生命周期过程中,ALM对象向整合对象发送对应的记录操作通知,以使整合对象获取生命周期过程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并且,ALM对象和整合对象可以通过状态机记录应用的生命周期状态,该状态机可以随着应用的操作而变化。
例如,在接收到CreateApp(创建应用)的操作后,ALM对象可以向整合对象发送记录创建通知,以使整合对象在第二堆栈中创建一条应用堆栈记录、以及在第一堆栈中创建一条窗口堆栈记录。
又如,在接收到StartApp(启动应用)、OnEvent(外部事件)、StopAPP(停止应用)对应的操作后,ALM对象可以向整合对象发送记录更新通知,以使整合对象对应用堆栈记录中的生命周期状态进行更新。
再如,在接收到应用对应的DestroyAPP(销毁应用)后,ALM对象可以发送记录删除通知,则整合对象可以根据该记录删除通知,删除销毁的应用对应的应用堆栈记录和窗口堆栈记录。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依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对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更新。
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运行在同一设备中,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能引起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的变化。
例如,一个设备中处于前台(生命周期状态为Running状态)的应用数量通常为一个,若在Ti时刻第二应用处于Running状态、Ti之后的时刻第一应用处于Running状态,此种情况下,可以依据第一应用对应的Running状态,对第二应用的生命周期状态进行更新,例如,将第二应用的生命周期状态从Running修改为onPause状态等;或者,还可以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窗口位置信息,对第二应用对应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进行更新,例如,将第二应用对应窗口的后一窗口信息从空修改为第一应用对应窗口的信息等。
在本申请的再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向第二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第二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以使第二应用对应的ALM对象获得第二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在ALM对象和整合对象之间的冲突。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对不同ALM对象所记录的不同种类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使不同种类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能维持全局一致的状态,进而可以达成一致的用户体验。
并且,在应用的创建、启动、停止和释放等生命周期过程中,ALM对象中涉及运行时环境数据的部分,可以被转换对于整合对象中全局数据结构的操作;具体地,ALM对象可以在应用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向整合对象发送对应的记录操作通知,以使整合对象获取生命周期过程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方法实施例三
参照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操作,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步骤602、发送记录操作通知,所述记录操作通知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使记录操作通知的接收对象对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步骤可通过ALM对象执行,该ALM对象可以对应有第一应用。该ALM对象可用于在操作系统上管理第一应用的应用生命周期的框架和运行时环境,比如应用的启动、暂停、恢复以及停止等。在第一应用的创建、启动、停止和释放等生命周期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操作,发送对应的记录操作通知,以使记录操作通知的接收对象获取生命周期过程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可选地,记录操作通知的接收对象可以包括:整合对象。整合对象可以与至少两个ALM对象建立连接,以从至少两个ALM对象获取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记录操作通知的具体接收对象不加以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ALM对象可以包括:原生操作系统对应的ALM对象、或者客户操作系统对应的ALM对象,其中,客户操作系统对应的ALM对象可以针对插件加载得到的对象。对于原生操作系统而言,可以通过插件方式来运行客户操作系统对应的ALM运行环境,即: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动态装载插件以得到客户操作系统对应的ALM对象,和原生操作系统对应的ALM对象进行整合处理;在不需要的时候,客户操作系统对应的ALM运行环境可以被卸载掉,这样可以节省系统资源。
可选地,所述记录操作通知可以包括:记录创建请求、记录更新请求和记录删除请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记录创建通知可以通知记录的创建。记录更新通知可用于通知记录的更新。记录删除通知可以通知记录的删除。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可以为依据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更新得到。例如,整合对象可以依据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得到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并向ALM对象发送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
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运行在同一设备中,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能引起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的变化。例如,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能引起第二应用对应的生命周期状态和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的变化。此种情况下,可以依据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对第一应用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更新,向第一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以使第一应用对应的ALM对象获得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在ALM对象和整合对象之间的冲突。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记录访问请求;转发所述记录访问请求;接收所述记录访问请求的接收对象依据所述记录访问请求返回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例如,所述记录访问请求的接收对象可以为整合对象。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记录访问请求可以源自应用,也可以源自应用对应的ALM对象的其他模块(如其他线程)。ALM对象在接收到记录访问请求时,可以向本申请实施例的整合对象转发该记录访问请求,以将对于ALM的记录访问请求导向到整合对象。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去除ALM对象提供的对于运行时环境数据的访问服务,转而通过整合对象提供对于运行时环境数据的访问服务。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可以在一种应用的创建、启动、停止和释放等生命周期过程中,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操作,向整合对象发送对应的记录操作通知,以使整合对象获取生命周期过程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而实现对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的获取和整合。
方法实施例四
参照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依据用户对于第一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
步骤702、依据用户对于第二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步骤703、对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步骤704、接收到用户的应用切换指令,则依据融合处理结果,在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对于第一应用、或者第二应用的打开指令可以触发第一应用或者第二应用的创建,也即触发第一应用、或者第二应用的生命周期的开始,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分别依据用户对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并对保存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具体地,可以参照图1至图7所示的方法,对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在此不作赘述。
应用切换指令可用于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例如,从第一应用回退到第二应用、或者从第二应用回退到第一应用。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接收到应用切换指令的情况下,依据保存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在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可以向用户提供一致的体验效果,因此可以提高在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切换的无缝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
参照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具体可以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数据获取模块801,用于分别获取第一应用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以及
融合处理模块802,用于对获取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图8所示装置可以作为插件运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实现对于该插件的动态加载。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以包括:第一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可以包括:第二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可选地,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可以包括: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和应用的设定事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可以包括:应用的窗口在屏幕中的平面位置、以及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
可选地,所述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可以包括:应用的生命周期状态和/或应用的全局时间。
可选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可以包括:
第一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从第一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
第二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从第二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获取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获取子模块可以包括:
第一通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的第一记录操作通知;以及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记录操作通知中获取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所述第二数据获取子模块可以包括:
第二通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的第二记录操作通知;以及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记录操作通知中获取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记录操作通知、或者所述第二记录操作通知可以包括:记录创建通知、记录更新通知和记录删除通知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融合处理模块802可以包括:
第一融合处理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以及
第二融合处理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进行融合处理。
可选地,所述融合处理可以包括:融合记录、融合排序和融合更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融合处理模块802可以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对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第二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记录访问请求;
数据返回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记录访问请求,返回融合处理的所述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参照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具体可以可以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数据获取模块901,用于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操作,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通知发送模块902,用于发送记录操作通知,所述记录操作通知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使所述记录操作通知的接收对象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可选地,所述记录操作通知可以包括:记录创建请求、记录更新请求和记录删除请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整合对象发送的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为依据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更新得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记录访问请求;
请求转发模块,用于转发所述记录访问请求;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记录访问请求的接收对象依据所述记录访问请求返回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参照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具体可以可以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保存模块1001,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一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
第二保存模块1002,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二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融合处理模块1003,用于对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以及
应用切换模块1004,用于接收到用户的应用切换指令,则依据融合处理结果,在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图1至图7所述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该设备的例子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具体的设备不加以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模块(programs),该一个或多个模块被应用在设备时,可以使得该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图1至图7所示方法所包含步骤的指令(instructions)。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设备可以包括:输入设备1600、处理器1601、输出设备1602、存储器16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604。通信总线1604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存储器16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603中可以存储各种程序,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1601例如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该处理器1601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耦合到上述输入设备1600和输出设备1602。
可选的,上述输入设备1600可以包括多种输入设备,例如可以包括面向用户的用户接口、面向设备的设备接口、软件的可编程接口、摄像头、传感器中至少一种。可选的,该面向设备的设备接口可以是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有线接口、还可以是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硬件插入接口(例如USB接口、串口等);可选的,该面向用户的用户接口例如可以是面向用户的控制按键、用于接收语音输入的语音输入设备以及用户接收用户触摸输入的触摸感知设备(例如具有触摸感应功能的触摸屏、触控板等);可选的,上述软件的可编程接口例如可以是供用户编辑或者修改程序的入口,例如芯片的输入引脚接口或者输入接口等;可选的,上述收发信机可以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射频收发芯片、基带处理芯片以及收发天线等。麦克风等音频输入设备可以接收语音数据。输出设备1602可以包括显示器、音响等输出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该设备的处理器包括用于执行各设备中数据处理装置各模块的功能,具体功能和技术效果参照上述实施例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图1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12是对图11在实现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701以及存储器1702。
处理器1701执行存储器1702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图1至图7所示的方法。
存储器1702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例如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702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可选地,处理器1701设置在处理组件1700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组件1703,电源组件1704,多媒体组件1705,音频组件1706,输入/输出接口1707和/或传感器组件1708。设备具体所包含的组件等依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处理组件1700通常控制设备的整体操作。处理组件17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701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图1至图7所示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7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700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700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705和处理组件1700之间的交互。
电源组件1704为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704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705包括在设备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显示屏。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显示屏包括触摸面板,显示屏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音频组件1706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706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702或经由通信组件1703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706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输入/输出接口1707为处理组件1700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708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设备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708可以检测到设备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用户与设备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传感器组件1708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包括检测用户与设备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708还可以包括摄像头等。
通信组件1703被配置为便于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设备中可以包括SIM卡插槽,该SIM卡插槽用于插入SIM卡,使得设备可以登录GPRS网络,通过互联网与服务器建立通信。
由上可知,在图12对应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组件1703、音频组件1706以及输入/输出接口1707、传感器组件1708均可以作为图11实施例中的输入设备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设备的操作系统,如图13所示,该操作系统可以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1301,用于分别获取第一应用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以及
融合处理单元1302,用于对获取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设备的操作系统,如图14所示,该操作系统可以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1401,用于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操作,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通知发送单元1402,用于发送记录操作通知,所述记录操作通知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使所述记录操作通知的接收对象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设备的操作系统,如图15所示,该操作系统可以包括:
第一保存单元1501,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一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
第二保存单元1502,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二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
融合处理单元1503,用于对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以及
应用切换单元1504,用于接收到用户的应用切换指令,则依据融合处理结果,在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
对于装置实施例、设备实施例和用于设备的操作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全局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持续性的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处理方法、一种处理装置、一种设备、及一种机器可读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35)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获取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所述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与所述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
对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融合处理包括:融合记录、融合排序和融合更新中的至少一种;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或者,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二应用和第一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一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二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第二应用涉及的全局属性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和应用的设定事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包括:应用的窗口在屏幕中的平面位置、以及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包括:应用的生命周期状态和/或应用的全局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从第一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所述获取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从第二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获取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接收第一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的第一记录操作通知,从所述第一记录操作通知中获取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接收第二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的第二记录操作通知,从所述第二记录操作通知中获取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记录操作通知、或者所述第二记录操作通知包括:记录创建通知、记录更新通知和记录删除通知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包括:
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窗口位置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以及
对所述第一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和所述第二应用的生命周期信息进行融合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对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更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第二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记录访问请求;
响应于所述记录访问请求,返回融合处理的所述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13.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依据用户对于第一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
依据用户对于第二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与所述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
对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融合处理包括:融合记录、融合排序和融合更新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到用户的应用切换指令,则依据融合处理结果,在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或者,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二应用和第一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一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二应用。
14.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操作,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
发送记录操作通知,所述记录操作通知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使所述记录操作通知的接收对象对所述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融合处理包括:融合记录、融合排序和融合更新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与所述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或者,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二应用和第一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一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二应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操作通知包括:记录创建请求、记录更新请求和记录删除请求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为依据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更新得到。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记录访问请求;
转发所述记录访问请求;
接收所述记录访问请求的接收对象依据所述记录访问请求返回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18.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第一应用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与所述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以及
融合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融合处理包括:融合记录、融合排序和融合更新中的至少一种;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或者,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二应用和第一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一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二应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从第一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
第二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从第二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获取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获取子模块包括:
第一通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的第一记录操作通知;以及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记录操作通知中获取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所述第二数据获取子模块包括:
第二通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应用对应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对象发送的第二记录操作通知;以及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记录操作通知中获取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对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更新。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记录访问请求;
数据返回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记录访问请求,返回融合处理的所述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23.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操作,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
通知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记录操作通知,所述记录操作通知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使所述记录操作通知的接收对象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融合处理包括:融合记录、融合排序和融合更新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与所述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或者,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二应用和第一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一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二应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更新后运行时环境数据为依据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更新得到。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记录访问请求;
请求转发模块,用于转发所述记录访问请求;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记录访问请求的接收对象依据所述记录访问请求返回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
26.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保存模块,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一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
第二保存模块,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二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与所述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
融合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融合处理包括:融合记录、融合排序和融合更新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应用切换模块,用于接收到用户的应用切换指令,则依据融合处理结果,在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或者,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二应用和第一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一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二应用。
27.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
28.一种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
29.一种用于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分别获取第一应用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与所述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以及
融合处理单元,用于对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融合处理包括:融合记录、融合排序和融合更新中的至少一种;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或者,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二应用和第一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一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二应用。
3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4-17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
31.一种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4-17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
32.一种用于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应用对应的操作,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
通知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记录操作通知,所述记录操作通知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使所述记录操作通知的接收对象对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融合处理包括:融合记录、融合排序和融合更新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与所述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或者,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二应用和第一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一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二应用。
33.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34.一种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35.一种用于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保存单元,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一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运行时环境数据包括:窗口的前后次序信息;
第二保存单元,用于依据用户对于第二应用的打开指令,保存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所述第一程序运行时模型与所述第二程序运行时模型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
融合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运行时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融合处理包括:融合记录、融合排序和融合更新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应用切换单元,用于接收到用户的应用切换指令,则依据融合处理结果,在所述第一应用和所述第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二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一应用;或者,在应用的打开顺序为第二应用和第一应用的情况下,若收到用户触发的回退操作,则从所述第一应用切换到所述第二应用。
CN201710955175.1A 2017-10-13 2017-10-13 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Active CN109669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5175.1A CN109669764B (zh) 2017-10-13 2017-10-13 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5175.1A CN109669764B (zh) 2017-10-13 2017-10-13 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9764A CN109669764A (zh) 2019-04-23
CN109669764B true CN109669764B (zh) 2023-08-01

Family

ID=66139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5175.1A Active CN109669764B (zh) 2017-10-13 2017-10-13 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697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6462B (zh) * 2019-12-10 2023-08-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小程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0689A (zh) * 2010-10-01 2013-10-23 Flex Electronics ID Co.,Ltd. 跨环境应用兼容
CN104516782A (zh) * 2014-12-26 2015-04-15 上海迈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进行智能系统运行环境切换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404547A (zh) * 2014-09-12 2016-03-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系统的融合方法及装置
US20160283222A1 (en) * 2015-03-24 2016-09-29 Vmware, Inc. Application user interface overlays for 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0689A (zh) * 2010-10-01 2013-10-23 Flex Electronics ID Co.,Ltd. 跨环境应用兼容
CN105404547A (zh) * 2014-09-12 2016-03-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系统的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04516782A (zh) * 2014-12-26 2015-04-15 上海迈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进行智能系统运行环境切换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160283222A1 (en) * 2015-03-24 2016-09-29 Vmware, Inc. Application user interface overlays for 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9764A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3451B2 (en) Application exception recovery
EP2945058B1 (e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lication program
CN110300328B (zh) 一种视频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955765B (zh) 应用预加载方法及装置
KR101866221B1 (ko) 애플리케이션들 및 컨테이너들의 통합
CN108845856B (zh) 基于对象的同步更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US9658747B2 (en) Virtual tabs supporting web content suspension
Sheikh et al. Smartphone: Android Vs IOS
CN103914205B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文件缩略图展示方法和装置
TW201814510A (zh) 介面移動方法、裝置、智慧型終端機、伺服器和操作系統
CN109669723B (zh) 硬件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KR102125923B1 (ko) 전자 장치의 운영체제 업그레이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196584A1 (en) Execution of multiple applications on a device
CN105930213B (zh) 应用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08549562A (zh) 一种图像加载的方法及装置
US20240086231A1 (en) Task mig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4280058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109644A1 (en) Display method when application is exited and terminal
CN110865837B (zh) 一种进行系统升级的方法和终端
WO2019011141A1 (zh) 启动、配置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操作系统
US20170031801A1 (en) Adaptive rendering based on runtime capability check
TW201826109A (zh) 頁面展示方法及裝置
CN116560771A (zh) 一种应用执行绘制操作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576645B (zh) 一种虚拟处理器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190032861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8

Address after: Room 603, 6 / F, Roche Plaza, 788 Cheung Sha Wan Road, Kowloon, China

Applicant after: Zebra smart travel network (Hong Kong) Ltd.

Address before: A four-storey 847 mailbox in Grand Cayman Capital Building, British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befor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