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1869B -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1869B
CN109661869B CN201910142135.4A CN201910142135A CN109661869B CN 109661869 B CN109661869 B CN 109661869B CN 201910142135 A CN201910142135 A CN 201910142135A CN 109661869 B CN109661869 B CN 109661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area
s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bas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21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61869A (zh
Inventor
李世豪
聂小东
姚阿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Zhiha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Zhiha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Zhiha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Zhiha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21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61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61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1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61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1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4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mixtures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首先清除大块砂砾、杂草、杂物,将砂厂基层土壤翻起并与土壤改性剂混合铺平,将砂厂基层分为一区、二区和三区,三个区域的砂质基层按照厚度90‑120cm、40‑90 cm、30‑40cm翻起并与硅酸盐细菌肥料微球、锯末混合铺平;其次将客土分别与弱酸性、弱碱性和中性土壤调理剂混合铺设在一区、二区和三区,并分别在三个区种植松杉科、桦木科和葡萄科;最后对植物施用有机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并将上述植物生长正常一年达到正常形态死亡、生长不良或形态不佳的植物更换。本发明根据废弃矿山的实际情况,从生态恢复的合理性角度出发,加快废弃矿山的恢复速度,所选植物种类成活率高,降低成本,环境效益好。

Description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弃砂场生态恢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大量砂场的开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整个历程,并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砂场的开采活动本身及其“三废”污染也造成了砂场边的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大量的砂石开采,使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地表已无土壤、无植被,呈现出砂石裸露状态,同时地表形成了砂石陡坡,容易坍塌,平缓处则堆放了大量开采后的砂石和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砂废石,土地生产能力已经丧失,既恶化可周边生态环境,也存在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矿山废砂废石主要包括精矿筛选后剩余岩石碎块和低品味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剥离物的排土场、尾砂矿、矸石堆积的矸石山等类型。矿石废弃地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整理待修复区、待修复区砂质基层改造、功能土壤分配填充、植被覆盖、后期养护,所述整理待修复区具体实施方法为:清除大块砂砾、杂草、杂物,将砂场基层土壤翻起并与土壤改性剂混合铺平;
所述砂质基层改造具体实施方法为:将砂场基层分为一区、二区和三区,上述三个区域的砂质基层按照厚度90-120cm、40-90 cm、30-40 cm翻起并与硅酸盐微球、锯末按照混合铺平;
所述功能土壤分配填充具体实施方法为:将客土分别与弱酸性、弱碱性和中性土壤调理剂混合铺设在一区、二区和三区;
所述植被覆盖具体实施方法为:将松杉科植物覆盖种植在具有弱酸性土壤的一区,将桦木科植物覆盖种植在具有弱碱性土壤的二区,将葡萄科植物种植在具有中性土壤的三区;
所述后期养护具体实施方法为:植物种植后施用有机肥料,每年施用土壤调理剂2-3次,并将上述植物生长正常一年里达到正常形态死亡、生长不良或形态不佳的植物更换。
进一步优化,所述砂质基、硅酸盐微球、锯末按照8-10:2-6:3-7的比例配制。
进一步优化,所述硅酸盐微球的制备方法及水解方式为:将硅酸盐细菌肥料分别采用多个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分装,当给予水分时,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在20-80s内快速溶解在水中。
进一步优化,所述硅酸盐微球的直径为30-50mm。
进一步优化,所述弱酸性土壤调理剂为腐殖质土:珍珠岩按照1:1-1:3的比例配制,所述弱碱性土壤调理剂为熟煤渣:河沙按照比例1:6-1:8的比例配制,所述中性土壤调理剂为氢氧化钙:氯化钠:醋酸:去离子水按照:1-5:1-5:0.8-1.2:5-7的比例配制。
进一步优化,所述河沙为酸性河沙。
进一步优化,所述松杉科为侧柏、油松和元宝枫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桦木科植物为鹅耳枥、桤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葡萄科植物为火筒树、地锦、爬山虎、常春藤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优化,所述植被覆盖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中,杂草率为2-8%。
进一步优化,所述后期养护还包括每年施用有机肥料2-3次,有机肥料施用量为每平方米施用0.8-1.5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根据废弃砂场的地貌特点将砂场分为一区、二区和三区,选取松杉科、桦木科和葡萄科三科植物,该三科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容易成活的树种,并且根据松杉科、桦木科和葡萄科三种科目植物的土壤需要以及根系生长需要将上述三区的土壤层厚度以及土壤酸碱性程度进行调整,从而确定废弃沙场的生态恢复目标;
二、多科植物或者多种植物需要土壤中不同的矿物质元素,可以避免因单纯植物需要单一的营养成分的急剧减少导致的土壤性质的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
三、将硅酸盐细菌肥料采用微球的形式与砂质基层以及锯末混合平铺,其目的在于硅酸盐细菌肥料一方面由于其生长代谢产生的有机酸类物质,能够将土壤中含钾的长石、云母、磷灰石、磷矿粉等矿物的难溶性钾及磷溶解出来为作物和菌体本身利用,菌体中富含的钾在菌死亡后又被作物吸收,它所产生的激素、氨基酸、多糖等物质促进作物的生长,同时,细菌在土壤中繁殖,抑制其它病原菌的生长,这些都对作物生长、产量提高及品质改善有良好作用,另一方面微球采用水溶性PVA薄膜,在补给水分的过程中,PVA薄膜遇水溶解,硅酸盐细菌肥料能够更好的分散在废弃砂场的砂质基层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根据废弃矿山的实际情况,从生态恢复的合理性角度出发,采用“整理待修复区-待修复区砂质基层改造-功能土壤分配填充-植被覆盖-后期养护”的生态模式,加快废弃矿山的恢复速度,所选植物种类成活率高,降低成本,环境效益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以及有益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整理待修复区、待修复区砂质基层改造、功能土壤分配填充、植被覆盖、后期养护,所述整理待修复区具体实施方法为:清除大块砂砾、杂草、杂物,将砂场基层土壤翻起并与土壤改性剂混合铺平;
所述砂质基层改造具体实施方法为:将砂场基层分为一区、二区和三区,上述三个区域的砂质基层按照厚度90-120cm、40-90 cm、30-40 cm翻起并与硅酸盐微球、锯末按照混合铺平;
所述功能土壤分配填充具体实施方法为:将客土分别与弱酸性、弱碱性和中性土壤调理剂混合铺设在一区、二区和三区;
所述植被覆盖具体实施方法为:将松杉科植物覆盖种植在具有弱酸性土壤的一区,将桦木科植物覆盖种植在具有弱碱性土壤的二区,将葡萄科植物种植在具有中性土壤的三区;
所述后期养护具体实施方法为:植物种植后施用有机肥料,每年施用土壤调理剂2-3次,并将上述植物生长正常一年里达到正常形态死亡、生长不良或形态不佳的植物更换。
进一步优化,所述砂质基、硅酸盐微球、锯末按照8-10:2-6:3-7的比例配制。
进一步优化,所述硅酸盐微球的制备方法及水解方式为:将硅酸盐细菌肥料分别采用多个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分装,当给予水分时,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在20-80s内快速溶解在水中。
进一步优化,所述硅酸盐微球的直径为30-50mm。
进一步优化,所述弱酸性土壤调理剂为腐殖质土:珍珠岩按照1:1-1:3的比例配制,所述弱碱性土壤调理剂为熟煤渣:河沙按照比例1:6-1:8的比例配制,所述中性土壤调理剂为氢氧化钙:氯化钠:醋酸:去离子水按照:1-5:1-5:0.8-1.2:5-7的比例配制。
进一步优化,所述河沙为酸性河沙。
进一步优化,所述松杉科为侧柏、油松和元宝枫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桦木科植物为鹅耳枥、桤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葡萄科植物为火筒树、地锦、爬山虎、常春藤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优化,所述植被覆盖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中,杂草率为2-8%。
进一步优化,所述后期养护还包括每年施用有机肥料2-3次,有机肥料施用量为每平方米施用0.8-1.5kg。
实施例1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整理待修复区:清除大块砂砾、杂草、杂物,将砂场基层土壤翻起并与土壤改性剂混合铺平;砂质基层改造为:将砂场基层分为一区、二区和三区,上述三个区域的砂质基层按照厚度90cm、40 cm、30cm翻起并与硅酸盐微球、锯末按照8:2:3的比例混合铺平;功能土壤分配填充:将客土分别与弱酸性、弱碱性和中性土壤调理剂混合铺设在一区、二区和三区;植被覆盖:将侧柏覆盖种植在具有弱酸性土壤的一区,将鹅耳枥覆盖种植在具有弱碱性土壤的二区,将火筒树和地锦种植在具有中性土壤的三区;后期养护:植物种植后施用有机肥料,每年施用土壤调理剂2次,并将上述植物生长正常一年你达到正常形态死亡、生长不良或形态不佳的植物更换。其中,所述植被覆盖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杂草率为2%。
在砂质基层改造中,所述硅酸盐微球的制备方法及水解方式为:将硅酸盐细菌肥料分别采用多个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分装,当给予水分时,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在20s内快速溶解在水中,其中所述硅酸盐微球的直径为30mm。
在功能土壤分配填充中,所述弱酸性土壤调理剂为腐殖质土:珍珠岩按照1:1的比例配制,所述弱碱性土壤调理剂为熟煤渣:酸性河沙按照比例1:6的比例配制,所述中性土壤调理剂为氢氧化钙:氯化钠:醋酸:去离子水按照:1:1:0.8:5的比例配制。
进一步优化,所述后期养护还包括每年施用有机肥料2次,有机肥料施用量为每平方米施用0.8kg。
实施例2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整理待修复区:清除大块砂砾、杂草、杂物,将砂场基层土壤翻起并与土壤改性剂混合铺平;砂质基层改造为:将砂场基层分为一区、二区和三区,上述三个区域的砂质基层按照厚度105cm、65 cm、35 cm翻起并与硅酸盐微球、锯末按照9:4:5的比例混合铺平;功能土壤分配填充:将客土分别与弱酸性、弱碱性和中性土壤调理剂混合铺设在一区、二区和三区;植被覆盖:将侧柏、油松和元宝枫覆盖种植在具有弱酸性土壤的一区,将鹅耳枥和桤木覆盖种植在具有弱碱性土壤的二区,将地锦、爬山虎和常春藤种植在具有中性土壤的三区;后期养护:植物种植后施用有机肥料,每年施用土壤调理剂2次,并将上述植物生长正常一年你达到正常形态死亡、生长不良或形态不佳的植物更换。其中,所述植被覆盖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杂草率为5%。
在砂质基层改造中,所述硅酸盐微球的制备方法及水解方式为:将硅酸盐细菌肥料分别采用多个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分装,当给予水分时,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在60s内快速溶解在水中,其中所述硅酸盐微球的直径为40mm。
在功能土壤分配填充中,所述弱酸性土壤调理剂为腐殖质土:珍珠岩按照1:2的比例配制,所述弱碱性土壤调理剂为熟煤渣:酸性河沙按照比例1:7的比例配制,所述中性土壤调理剂为氢氧化钙:氯化钠:醋酸:去离子水按照3:3:1.0:6的比例配制。
进一步优化,所述后期养护还包括每年施用有机肥料3次,有机肥料施用量为每平方米施用1.2kg。
实施例3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整理待修复区:清除大块砂砾、杂草、杂物,将砂场基层土壤翻起并与土壤改性剂混合铺平;砂质基层改造为:将砂场基层分为一区、二区和三区,上述三个区域的砂质基层按照厚度120cm、90 cm、40 cm翻起并与硅酸盐微球、锯末按照10: 6: 7的比例混合铺平;功能土壤分配填充:将客土分别与弱酸性、弱碱性和中性土壤调理剂混合铺设在一区、二区和三区;植被覆盖:将侧柏、油松和元宝枫中覆盖种植在具有弱酸性土壤的一区,将鹅耳枥和桤木植物覆盖种植在具有弱碱性土壤的二区,将火筒树、地锦、爬山虎、常春藤中种植在具有中性土壤的三区;后期养护:植物种植后施用有机肥料,每年施用土壤调理剂3次,并将上述植物生长正常一年你达到正常形态死亡、生长不良或形态不佳的植物更换。其中,所述植被覆盖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杂草率为8%。
在砂质基层改造中,所述硅酸盐微球的制备方法及水解方式为:将硅酸盐细菌肥料分别采用多个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分装,当给予水分时,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在80s内快速溶解在水中,其中所述硅酸盐微球的直径为50mm。
在功能土壤分配填充中,所述弱酸性土壤调理剂为腐殖质土:珍珠岩按照1:3的比例配制,所述弱碱性土壤调理剂为熟煤渣:酸性河沙按照比例1:8的比例配制,所述中性土壤调理剂为氢氧化钙:氯化钠:醋酸:去离子水按照5: 5: 1.2: 7的比例配制。
进一步优化,所述后期养护还包括每年施用有机肥料3次,有机肥料施用量为每平方米施用1.5kg。
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并非是限制,与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等同或者效果相同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Ⅰ、Ⅱ、Ⅲ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9)

1.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整理待修复区、待修复区砂质基层改造、功能土壤分配填充、植被覆盖、后期养护,所述整理待修复区具体实施方法为:清除大块砂砾、杂草、杂物,将砂场基层土壤翻起并与土壤改性剂混合铺平;
所述砂质基层改造具体实施方法为:将砂场基层分为一区、二区和三区,上述三个区域的砂质基层按照厚度90-120cm、40-90 cm、30-40 cm翻起并与硅酸盐微球、锯末按照混合铺平;
所述功能土壤分配填充具体实施方法为:将客土分别与弱酸性、弱碱性和中性土壤调理剂混合铺设在一区、二区和三区;
所述植被覆盖具体实施方法为:将松杉科植物覆盖种植在具有弱酸性土壤的一区,将桦木科植物覆盖种植在具有弱碱性土壤的二区,将葡萄科植物种植在具有中性土壤的三区;
所述后期养护具体实施方法为:植物种植后施用有机肥料,每年施用土壤调理剂2-3次,并将上述植物生长正常一年里达到正常形态死亡、生长不良或形态不佳的植物更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质基、硅酸盐微球、锯末按照8-10:2-6:3-7的比例配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微球的制备方法及水解方式为:将硅酸盐细菌肥料分别采用多个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分装,当给予水分时,水溶性PVA薄膜包覆在20-80s内快速溶解在水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微球的直径为30-5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弱酸性土壤调理剂为腐殖质土:珍珠岩按照1:1-1:3的比例配制,所述弱碱性土壤调理剂为熟煤渣:河沙按照比例1:6-1:8的比例配制,所述中性土壤调理剂为氢氧化钙:氯化钠:醋酸:去离子水按照:1-5:1-5:0.8-1.2:5-7的比例配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沙为酸性河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杉科植物为侧柏、油松和元宝枫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桦木科植物为鹅耳枥、桤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葡萄科植物为火筒树、地锦、爬山虎、常春藤中的一种或多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覆盖的覆盖率不小于95%,其中,杂草率为2-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期养护还包括每年施用有机肥料2-3次,有机肥料施用量为每平方米施用0.8-1.5kg。
CN201910142135.4A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Active CN109661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2135.4A CN109661869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2135.4A CN109661869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1869A CN109661869A (zh) 2019-04-23
CN109661869B true CN109661869B (zh) 2021-11-23

Family

ID=66151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2135.4A Active CN109661869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6186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9736B (zh) * 2014-05-19 2016-09-07 江苏大学 一种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造林方法
RU2014121753A (ru) * 2014-05-28 2015-12-1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Якут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ель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 Способ создания сенокосно-тебеневочных угодий при продуктивно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и в условиях криолитозоны
CN108219796A (zh) * 2016-12-14 2018-06-29 丹阳市香逸林果专业合作社 一种用于土壤的改良剂
CN107155441A (zh) * 2017-06-21 2017-09-15 潍坊市园林管理处 一种坡地型滨海重盐碱地草坪培育方法
CN108781579A (zh) * 2018-06-01 2018-11-13 江西绿巨人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环境修复种植工艺
CN109220037B (zh) * 2018-09-21 2021-11-12 东营顺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土地重构以及植物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1869A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0167B (zh) 一种滨海重度盐碱地土壤改良及植被构建体系
CN104472052B (zh) 一种用工程-化学-生物-淡化节水-信息技术改良盐碱地方法
CN104429214B (zh) 一种用工程-化学-淡化节水技术初步改造盐碱地方法
CN104232099A (zh) 一种用于酸性土壤的改良剂
CN104472185B (zh) 一种用化学-生物技术深度改良盐碱地方法
CN102598911A (zh) 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矿区土壤的方法
CN105165325B (zh) 一种低液限粉质粘土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CN105993274A (zh) 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
CN103299740A (zh)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处理方法
CN106818167A (zh) 一种用于治理红壤区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废弃地的方法
CN104232096A (zh) 一种土壤改良剂
US6302936B1 (en) Recycled soil
CN106034918A (zh) 一种盐碱地乔木种植方法
CN101624523B (zh) 一种盐碱土壤改良剂
CN115735461A (zh) 一种利用绿肥植物和磷尾矿修复矿山废弃地生态的方法
CN103708777A (zh) 一种植被混凝土与高分子团粒结合应用的生态恢复方法
CN107500471A (zh) 一种阻控坡耕地氮磷流失的方法
CN108990458B (zh) 大规模处置利用煤矸石等废弃物并治理石漠化的方法
Seliskar Coastal dune restoration: a strategy for alleviating dieout of Ammophila breviligulata
CN106718607A (zh) 一种利用湿地松容器苗直接修复金属废矿渣堆场的方法
CN113396795A (zh) 基于河湖底泥与磷矿固废的客土土层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03858552A (zh) 以重金属污染底泥于粗砂地表构建耕作层土壤的方法
CN109661869B (zh) 一种废弃砂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7102234A (zh) 一种离子型稀土尾矿地上地下联合生态修复方法
CN108018044A (zh) 重度盐碱土的改良材料及改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thod for Abandoned Sand Fiel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3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Luoyang branch

Pledgor: LUOYANG ZHIHA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7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