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0428B -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60428B CN109660428B CN201811585276.5A CN201811585276A CN109660428B CN 109660428 B CN109660428 B CN 109660428B CN 201811585276 A CN201811585276 A CN 201811585276A CN 109660428 B CN109660428 B CN 1096604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der
- writer
- node
- working
- working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n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高可用性集群系统。该系统包括:管理节点、多个工作节点和多个读写器。该管理节点与多个工作节点分别连接,用于管理多个工作节点。读写器与多个工作节点中相应工作节点连接,用于读取数据并将该数据传输至相应工作节点。工作节点用于在与该工作节点相应的任一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向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发送恢复连接请求,以恢复与该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通信。这样,在读写器断开后再恢复时,工作节点可以自动重新连接该读写器,使得该读写器可以及时与工作节点通信,保证读写器读取到的数据及时传输至工作节点,可有效避免数据丢失。此外,由于工作节点可以自动重新连接该读写器,无需人工参与,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可用性集群系统。
背景技术
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器和上位机之间可以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口通信,或者基于RS232/RS485协议的串口通信,但是相关标准通常推荐使用TCP/IP协议的网口通信。读写器和上位机之间基于TCP协议进行网口通信时,读写器和上位机既可以作为TCP建链的客户端,也可以作为TCP建链的服务端。目前由于实验室调试需求,读写器一般都实现了作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上位机软件作为客户端的模式。当读写器数量比较大时,由于单台上位机的计算能力有限,需要多台上位机同时启用,分组管理不同的读写器终端设备。
由于读写器一般安装在户外环境中,例如,利用读写器来监控某一区域的交通情况时,读写器通常安装在路边,难免出现断电的情况。读写器在断电之后会断开与上位机的通信连接,因此,当读写器通电正常工作后,需要人为重新将其与上位机建立通信连接。这样,容易出现连接不及时,从而使读写器读取到的数据无法及时传输至上位机,造成数据丢失的情况。此外,上位机也需要人工24小时值守,保证在上位机意外宕机后及时恢复时,逐一连接该上位机上的分配的读写器,工作繁琐,容易出现工作失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可用性集群系统,包括:包括:管理节点、多个工作节点和多个读写器,
所述管理节点,与所述多个工作节点分别连接,用于管理所述多个工作节点;
所述读写器,与所述多个工作节点中的相应工作节点连接,用于读取数据,并将所述数据传输至所述相应工作节点;
所述工作节点,用于在与该工作节点相应的任一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向所述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发送恢复连接请求,以恢复与所述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通信。
可选地,所述工作节点还用于:在与该工作节点相应的任一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建立一定时任务,根据所述定时任务周期性地向所述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发送恢复连接请求。
可选地,所述读写器还用于:向所述多个工作节点中的相应工作节点发送心跳包,以使所述工作节点根据是否接收到所述心跳包来确定所述读写器是否处于断开状态。
可选地,所述工作节点还用于:在确定所述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将所述读写器的状态更新为断开状态。
可选地,所述多个工作节点的每个工作节点还用于:
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管理节点通信,且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所述工作节点的通信地址和所述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请求时,与所述工作节点建立通信连接,并保存所述工作节点的通信地址和所述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
可选地,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
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时,统计所述多个工作节点中每个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
将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最少的工作节点确定为第一目标工作节点,并将所述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一目标工作节点;
所述第一目标工作节点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包括的第一待加入读写器的信息,向所述第一待加入读写器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待加入读写器通信;
接收所述第一待加入读写器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请求的反馈信息,之后,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添加结果信息。
可选地,所述多个工作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心跳包;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在未接收到任一工作节点发送的所述心跳包时,确定相应的工作节点处于异常状态。
可选地,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分配至其他工作节点,所述其他工作节点为与所述管理节点处于通信连接的工作节点。
可选地,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
确定其他工作节点中每个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将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最少的工作节点确定为第二目标工作节点,并向所述第二目标工作节点发送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
所述第二目标工作节点,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
根据所述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包括的第二待加入读写器的信息,向所述第二待加入读写器发送第三通信请求,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待加入读写器通信;
接收所述第二待加入读写器针对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的反馈信息;
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添加结果信息;
触发所述管理节点确定其他工作节点中每个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将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最少的工作节点确定为第二目标工作节点,并将第二添加读写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目标工作节点,直到所述处于异常状态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均连接至所述其他工作节点为止。
可选地,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
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配置读写器请求时,根据所述配置读写器请求包含的待配置读写器的信息,确定该待配置读写器对应的第三目标工作节点;
将所述第三目标工作节点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第三目标工作节点发送所述配置读写器请求;
所述第三目标工作节点用于:
接收所述配置读写器请求,并根据所述配置读写器请求,对所述待配置读写器进行配置。
本公开提供的高可用性集群系统,包括:管理节点、多个工作节点和多个读写器。该管理节点与多个工作节点分别连接,用于管理多个工作节点。读写器与多个工作节点中相应工作节点连接,用于读取数据并将该数据传输至相应工作节点。工作节点用于在与该工作节点相应的任一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向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发送恢复连接请求,以恢复与该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通信。这样,在读写器断开后再恢复时,工作节点可以自动重新连接该读写器,使得该读写器可以及时与工作节点通信,保证读写器读取到的数据及时传输至工作节点,可有效避免数据丢失。此外,由于工作节点可以自动重新连接该读写器,无需人工参与,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高可用性集群的实现方法中工作节点和管理节点之间的交互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高可用性集群的实现方法中工作节点和管理节点之间的交互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读写器在断开后再次恢复时需人工重新将其与上位机建立通信连接,可能会因为连接不及时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可用性集群系统。
请参考图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高可用性集群系统可以包括:管理节点11、多个工作节点和多个读写器。其中,管理节点11与多个工作节点分别相连,用于管理该多个工作节点。示例地,该管理节点11可以负责跳调度多个工作节点与读写器的通信。多个读写器与多个工作节点中的相应工作节点连接,用于读取数据并将所读取的数据传输至相应工作节点。需要说明的是,该工作节点、管理节点均可以是手机、电脑、虚拟机等设备。
示例地,如图1所示,该多个工作节点可为第一工作节点121、第二工作节点122、……、第八工作节点128和第九工作节点129。多个读写器可为第一读写器131、第二读写器132、……、第十四读写器1314、第十五读写器1315和第十六读写器1316。其中,第一读写器131、第二读写器132和第三读写器133与第一工作节点121相连,第四读写器134、第五读写器135和第六读写器136与第二工作节点122相连,……,第十四读写器1314与第八工作节点128相连,以及,第十五读写器1315和第十六读写器1316与第九工作节点129相连。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工作节点所配置的读写器可以是人工配置的,也可以是工作节点主动配置。这样,该多个工作节点中的每一工作节点均已知与该工作节点连接的读写器的基本信息。
工作节点在检测到与该工作节点相应的任一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向该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发送恢复连接请求,以恢复与该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通信。
在本公开中,可以是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告知工作节点,其连接的任一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但是,由于需要人为发现某一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若用户不能及时发现读写器断开,则不能及时告知该工作节点,导致工作节点不能及时向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发送恢复连接请求。
因此,在本公开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工作节点自动检测与其相连的读写器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具体地,该多个读写器可以向该多个工作节点中的相应工作节点实时或周期性地发送心跳包,这样,工作节点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心跳包来确定该读写器是否处于断开状态。示例地,若工作节点未接收到连接到其上的某一读写器发送的心跳包,则可认为该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进而,向该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发送恢复连接请求,以恢复与该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通信。
示例地,如图1所示,假设第一工作节点121未接收到与其连接的第二读写器132发送的心跳包,则可认为该第二读写器132处于断开状态,从而该第一工作节点131向第二读写器132发送恢复连接请求,该恢复连接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二读写器132通信。
具体地,工作节点在检测到与该工作节点相应的任一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可自动建立一定时任务,该定时任务至少包括发送恢复连接请求的周期。这样,工作节点可以根据该定时任务,周期性地向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发送恢复连接请求。需要说明的是,该周期可以是用户自行设置的。在连接恢复之后,工作节点可以关闭该定时任务。
此外,工作节点还可以在检测到其连接的任一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将该读写器的状态更新为断开状态,并在恢复与该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通信之后,再次将该读写器的状态更新为连接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读写器断开后再恢复时,工作节点可以自动重新连接该读写器,使得该读写器可以及时与工作节点通信,保证读写器读取到的数据及时传输至工作节点,可有效避免数据丢失。此外,由于工作节点可以自动重新连接该读写器,无需人工参与,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高可用性集群系统初始化时,该多个工作节点中的每个工作节点还用于向管理节点发送第一通信请求,该第一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与该管理节点通信,且该第一通信请求包括工作节点的通信地址和该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
其中,该通信地址可以为IP地址,该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可以是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和每个读写器的基本信息,其例如可以为读写器的天线功率、位置信息等。
相应地,管理节点11接收该第一通信请求,根据该第一通信请求与工作节点建立通信连接,并保存该工作节点的通信地址和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这样,管理节点11即可获知每个工作节点的通信地址以及其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
此外,在用户使用该高可用性集群系统时,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添加新的读写器。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向管理节点11发送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该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中包括第一待加入读写器的信息。这样,管理节点11接收到该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时,优选地,将第一待加入读写器添加到工作负荷较小的工作节点中。
通常情况下,工作节点所连接的读写器数量越少其工作负荷越小,因此,在本公开中,管理节点11可根据其所保存的每个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确定出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最少的工作节点,并将该工作节点确定为第一目标工作节点,该第一目标工作节点为该第一待加入读写器将要连接的工作节点。为了便于该第一目标工作节点与该第一待加入读写器建立通信连接,该管理节点11在确定出第一目标工作节点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将该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发送至第一目标工作节点。
相应地,第一目标工作节点在接收到该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时,根据该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包括的第一待加入读写器的信息,向该第一待加入读写器发送第二通信请求,该第二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与该第一待加入读写器通信,并接收第一待加入读写器针对第二通信请求的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可以是允许连接或拒绝连接,之后,该第一目标工作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添加结果信息,该添加结果信息相应的也可以是添加成功或添加失败。示例地,若第一待加入读写器针对第二通信请求的反馈信息为允许连接,则第一目标工作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添加结果信息为添加成功,若第一待加入读写器针对第二通信请求的反馈信息为拒绝连接,则第一目标工作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添加结果信息为添加失败。
这样,第一目标工作节点将添加该第一待加入读写器的结果发送至管理节点,以使管理节点获知该第一目标工作节点是否成功添加该第一待加入读写器,若成功添加该第一待加入读写器,则更新该第一目标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的信息。若未成功添加该第一待加入读写器,该管理节点还可以再次向其他工作节点发送该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以使其他工作节点添加该第一待加入读写器。
下面将参考图2,描述利用本公开提供的高可用性集群系统实现添加其他读写器的详细过程。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高可用性集群的实现方法中工作节点和管理节点之间的交互图。如图2所示,该高可用性集群的实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1中,工作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第一通信请求,该第一通信请求包括工作节点的通信地址和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
在步骤22中,管理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请求,与该工作节点建立通信连接。
在步骤23中,管理节点保存工作节点的通信地址和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
在步骤24中,管理节点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时,确定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最少的工作节点为第一目标工作节点。
在步骤25中,将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发送至第一目标工作节点。
在步骤26中,第一目标工作节点根据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包括的第一待加入读写器的信息,向第一待加入读写器发送第二通信请求。
在步骤27中,接收第一待加入读写器针对第二通信请求的反馈信息。
在步骤28中,向管理节点发送添加结果信息。
这样,通过管理节点对工作节点进行控制,即可实现将需要加入的读写器添加到该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目的,无需用户手动添加读写器,提高了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智能化。
此外,该多个工作节点的每个工作节点还用于向管理节点11发送心跳包,以使管理节点11根据是否接收到工作节点发送的心跳包来确定相应的工作节点是否处于异常情况。具体地,管理节点11在未接收到任一工作节点发送的心跳包时,确定相应的工作节点处于异常状态。
管理节点11在检测到任一工作节点处于异常状态时,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管理节点11可以远程通知工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获知该工作节点出现异常并及时维修,或者,便于工作人员将该出现异常的工作节点连接的读写器连接到其他正常工作节点中,以正常接收读写器读取的数据。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管理节点11在检测到任一工作节点处于异常状态时,主动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分配至其他工作节点,该其他工作节点为与该管理节点11处于通信状态的工作节点,即,该其他工作节点为管理节点11可以接收到心跳包的其他工作节点。这样,使得工作节点出现异常时,连接在该工作节点上的读写器还可以连接到其他正常的工作节点上,使得其他正常的工作节点可以接收到该读写器读取的数据。
示例地,继续以图1为例,假设管理节点11未接收到第二工作节点122发送的心跳包,则可确定该第二工作节点122处于异常状态,该管理节点可以将连接在该第二工作节点122上的第四读写器134、第五读写器135和第六读写器136分配至其他工作节点。这样,在第二工作节点122处于异常状态时,其连接的第四读写器134、第五读写器135和第六读写器136还可以自动被配置到其他处于正常状态的工作节点上,以使其他工作节点获取到该读写器读取的数据。
下面将参考图3,描述利用本公开提供的高可用性集群系统实现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分配至其他工作节点的详细过程。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高可用性集群的实现方法中工作节点和管理节点之间的交互图。
在步骤31中,管理节点确定其他工作节点中每个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据。
在步骤32中,将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最少的工作节点确定为第二目标工作节点。
在步骤33中,向第二目标工作节点发送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
如上文所述,在使用该高可用性集群系统初始时,系统中包括的每个工作节点已经其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发送至管理节点,该管理节点保存每个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以及在使用该系统的过程中,任一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发生变化时,也会将该变化反馈至管理节点,这样,管理节点会相应地更新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因此,在本公开中,管理节点保存有每一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这样管理节点即可确定给出每一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的数量。
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连接读写器数量越少的工作节点的工作负荷越小,优选地,管理节点可将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最少的工作节点确定为第二目标工作节点,进而向该第二目标工作节点发送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其中,该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中包括第二待加入读写器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可以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工作节点连接的多个读写器依次添加到其他工作节点。其中,读写器添加的先后顺序不作具体限制。
在步骤34中,第二目标工作节点接收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
在步骤35中,第二目标工作节点根据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包括的第二待加入读写器的信息,向第二待加入读写器发送第三通信请求。其中,该第三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二待加入读写器通信。
在步骤36中,第二目标工作节点接收第二待加入读写器针对第三通信请求的反馈信息。其中该反馈信息包括允许连接或拒绝连接。
在步骤37中,第二目标工作节点向管理节点发送添加结果信息。其中,该结果信息可以是添加成功或添加失败。
这样,管理节点在接收到该第二目标工作节点发送的结果信息时,可获知该第二目标工作节点是否成功添加该第二待加入读写器,若成功添加该读写器,则管理节点重新执行上述步骤31-33以及相应的第二目标工作节点继续执行上述步骤34-37,直到处于异常状态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均成功接连至其他工作节点为止。若未成功添加该读写器,同样地,该管理节点还可以再次向其他工作节点发送该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以使其他工作节点添加该第二待加入读写器,直到处于异常状态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均成功接连至其他工作节点为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任一工作节点出现异常时,管理节点可自动将该出现异常的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分配至其他工作节点,以使其他工作节点获取该读写器读取的数据,因此,使得系统内的读写器读取的数据可以被工作节点获取,保证读写器和工作节点可以正常通信。
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该系统远程配置该系统内包括的读写器的参数。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远程向管理节点发送配置读写器请求,该配置读写器请求用于请求配置读写器,且该配置读写器请求中包括待配置读写器的信息。这样,管理节点在接收到该配置读写器请求时,根据该配置读写器请求中包括的待配置读写器的信息,确定该待配置读写器对应的第三目标工作节点。
如上文所述,管理节点保存有每个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这样,管理节点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配置读写器请求时,可根据该待配置读写器的信息确定与该待配置读写器对应的第三目标节点。
示例地,以图1为例,假设管理节点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配置读写器请求时,根据该配置读写器请求中包括的待配置读写器的信息,确定该待配置读写器为系统中的第十四读写器1314,则可确定该待配置读写器对应的第三目标工作节点为第八工作节点128。
在确定出该待配置读写器对应的第三目标工作节点之后,管理节点可将该第三目标节点的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以使该用户终端向第三目标工作节点发送配置读写器请求,即,便于用户终端向第三目标工作节点建立通信连接。
如上文所述,管理节点包含的工作节点的信息包括工作节点的通信地址。这样,管理节点在确定出第三目标工作节点之后,可将该第三目标工作节点的通信地址反馈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该通信地址,与该第三目标工作节点建立通信连接。
这样,第三目标节点接收该用户终端发送的配置读写器请求,并根据该配置读写器请求,对待配置读写器进行配置。具体地,该配置读写器请求还可以包括对待配置读写器进行配置的参数,其可以例如为:读写器的天线功率、读写器读取数据的位置范围、或者时间同步服务器地址等参数。
采用本公开提供的高可用性集群系统,在配置读写器参数时,用户终端可以和工作节点直接进行通信,提高了配置参数的效率和性能。
此外,若用户需要在该系统内增添较多的读写器,而导致预设的工作节点不够,还可以横向扩展该工作节点。示例地,可以将待加入的工作节点与管理节点建立通信连接,以实现横向扩展该工作节点的目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高可用性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节点、多个工作节点和多个读写器,
所述管理节点,与所述多个工作节点分别连接,用于管理所述多个工作节点;
所述读写器,与所述多个工作节点中的相应工作节点连接,用于读取数据,并将所述数据传输至所述相应工作节点;
所述工作节点,用于在与该工作节点相应的任一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向所述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发送恢复连接请求,以恢复与所述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通信;
其中,所述多个工作节点的每个工作节点还用于:
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管理节点通信,且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所述工作节点的通信地址和所述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请求时,与所述工作节点建立通信连接,并保存所述工作节点的通信地址和所述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节点还用于:在与该工作节点相应的任一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建立一定时任务,根据所述定时任务周期性地向所述处于断开状态的读写器发送恢复连接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器还用于:向所述多个工作节点中的相应工作节点发送心跳包,以使所述工作节点根据是否接收到所述心跳包来确定所述读写器是否处于断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节点还用于:在确定所述读写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将所述读写器的状态更新为断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
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时,统计所述多个工作节点中每个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
将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最少的工作节点确定为第一目标工作节点,并将所述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一目标工作节点;
所述第一目标工作节点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添加读写器请求包括的第一待加入读写器的信息,向所述第一待加入读写器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一待加入读写器通信;
接收所述第一待加入读写器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请求的反馈信息,之后,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添加结果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工作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心跳包;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在未接收到任一工作节点发送的所述心跳包时,确定相应的工作节点处于异常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将处于异常状态的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分配至其他工作节点,所述其他工作节点为与所述管理节点处于通信连接的工作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
确定其他工作节点中每个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将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最少的工作节点确定为第二目标工作节点,并向所述第二目标工作节点发送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
所述第二目标工作节点,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
根据所述第二添加读写器请求包括的第二待加入读写器的信息,向所述第二待加入读写器发送第三通信请求,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与所述第二待加入读写器通信;
接收所述第二待加入读写器针对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的反馈信息;
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添加结果信息;
触发所述管理节点确定其他工作节点中每个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将当前连接的读写器数量最少的工作节点确定为第二目标工作节点,并将第二添加读写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目标工作节点,直到所述处于异常状态工作节点当前连接的读写器均连接至所述其他工作节点为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
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配置读写器请求时,根据所述配置读写器请求包含的待配置读写器的信息,确定该待配置读写器对应的第三目标工作节点;
将所述第三目标工作节点的信息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第三目标工作节点发送所述配置读写器请求;
所述第三目标工作节点用于:
接收所述配置读写器请求,并根据所述配置读写器请求,对所述待配置读写器进行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85276.5A CN109660428B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85276.5A CN109660428B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60428A CN109660428A (zh) | 2019-04-19 |
CN109660428B true CN109660428B (zh) | 2020-08-28 |
Family
ID=6611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85276.5A Active CN109660428B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604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45894A (zh) * | 2019-12-29 | 2020-06-05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器设备的批量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15366958B (zh) * | 2022-08-25 | 2023-08-22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诊断方法、系统及数据管理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79279A2 (en) * | 2005-11-08 | 2007-07-12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Dynamic sensor network registry |
CN107872351A (zh) * | 2017-11-23 | 2018-04-03 | 苏州优圣美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1214B (zh) * | 2007-04-02 | 2010-05-26 | 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 远程抄表系统心跳帧实时检测方法 |
CN102739775B (zh) * | 2012-05-29 | 2017-11-07 | 宁波东冠科技有限公司 | 物联网数据采集服务器集群的监控和管理方法 |
CN106952464A (zh) * | 2017-01-19 | 2017-07-14 | 武汉企鹅能源数据有限公司 | 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和采集方法 |
CN108134702B (zh) * | 2017-12-26 | 2021-01-01 | 北京科来数据分析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采集器故障解决方法 |
-
2018
- 2018-12-24 CN CN201811585276.5A patent/CN1096604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79279A2 (en) * | 2005-11-08 | 2007-07-12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Dynamic sensor network registry |
CN107872351A (zh) * | 2017-11-23 | 2018-04-03 | 苏州优圣美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60428A (zh) | 2019-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05147B2 (en) | Fail recovery method and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and charg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CN107547245B (zh) | 一种版本升级方法和装置 | |
CN101883108B (zh) | 动态认证的文件传输方法及系统 | |
CN101621411B (zh) | 微控制器远程更新方法和更新系统 | |
CN109547875B (zh) | 一种fc交换网络任意端口接入设计方法 | |
CN110808948B (zh) | 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9660428B (zh) |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 | |
CN103514173A (zh) |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节点设备 | |
US20030117948A1 (en) | Method and 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 (GGSN) for control plane redundancy | |
US20130139178A1 (en) | Clust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
US20170251428A1 (en) | Methods and Nodes for M2M Communication | |
CN106254814B (zh) | 一种会议恢复的方法、业务管理中心及系统 | |
CN112039710A (zh) | 服务故障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528214A (zh) | 一种os的安装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 |
CN102724104A (zh) | 自动配置Java EE应用集群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3037483A (zh) | 网络服务器以及维持其与应用服务器的连接的方法 | |
CN106411574A (zh) | 一种管理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9560903A (zh) | 一种完全容灾的车载指挥通信系统 | |
CN114006910B (zh) | 信息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162849A (zh) | 智能摄像装置及其断网访问控制方法 | |
CN116302304A (zh) | Pod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2637337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1064618B (zh) | 一种服务器高可用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138895A (zh) | 多数据源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398731B (zh) |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和第一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7 Address after: 518054 room A06, podium building, 4th floor, 11a, building 11, Shenzhen Bay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Yuehai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Aerospace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5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ricot road a No. 18 Patentee before: AISINO Corp.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