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0022A - 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0022A
CN109660022A CN201811491314.0A CN201811491314A CN109660022A CN 109660022 A CN109660022 A CN 109660022A CN 201811491314 A CN201811491314 A CN 201811491314A CN 109660022 A CN109660022 A CN 109660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amount
cutting load
station
tot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913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韧俐
李祝昆
程维杰
颜云松
刘金生
许高阳
黄双
王计林
陈择栖
司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r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Co Power Grid Safe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Technology Branch Co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r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Co Power Grid Safe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Technology Branch Co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r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Co Power Grid Safe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Technology Branch Co,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r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Co Power Grid Safe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Technology Branch Co
Priority to CN2018114913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600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60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0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1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opt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控制主站、控制子站、执行站、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配电终端,其中控制主站连接多个所述控制子站,每一所述控制子站连接多个所述执行站;每一所述执行站通过一独立的所述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连接多个所述配电终端,一独立的EPON包括一光线路终端OLT、至少一无源光分路器ODN和多个光网络单元ONU,其中每一所述执行站连接一OLT,所述OLT连接至少一ODN,所述至少一ODN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每一ONU,所述每一ONU连接一配电终端。本发明通过光网络将配电终端连接至电力控制网络,并且对配电终端和相关设备进行改造,解决了现有技术切断电路不精细、容易造成过切影响电网运行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终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配电终端设备用于中压配电所的开闭所、柱上分段开关、环网柜、配电变压器等设备的监视与控制,与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提供配电网运行控制及管理所需的数据,执行主站给出的对配网设备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指令。主要应用于10kV架空线路,完成配电线的运行检测以及监控功能,实现对10kV/20kV配电网上开闭所、环网柜、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电容器等一次设备的实时监控。配电终端采集配电网实时运行数据、检测、识别故障、开关设备的运行工况,进行处理及分析,通过有线/无线通信等手段,上传信息、接收控制命令,实现电源的不间断性供电。
目前稳控装置动作时直接切除220kV站110kV出线,稳控装置直接切除110kV出线一次最大可能切除近400MW负荷(4台50MVA主变),基本切负荷单元颗粒度过大,易造成大量过切,直接切110kV站可能造成大量上述客户失压,社会影响面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主站、控制子站、执行站、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配电终端,其中:
控制主站连接多个所述控制子站,每一所述控制子站连接多个所述执行站;
每一所述执行站通过一独立的所述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Network,EPON)连接多个所述配电终端,一独立的EPON包括一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Terminal,OLT)、至少一无源光分路器(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和多个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其中每一所述执行站连接一OLT,所述OLT连接至少一ODN,所述至少一ODN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每一ONU,所述每一ONU连接一配电终端;
所述配电终端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将所述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通过一独立的EPON上报至与所述配电终端连接的执行站;
所述执行站包括第一计算模块,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一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所述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执行站连接的控制子站;
所述控制子站包括第二计算模块,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控制子站连接的控制主站;
所述控制主站包括第三计算模块,所述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所述控制主站还包括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用于生成故障事件信号,将所述故障事件信号与所述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下发控制子站;
所述控制子站还包括第四计算模块,所述第四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事件信号、所述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预设离线策略表计算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根据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
所述控制子站还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发送至执行站;
所述执行站还包括第五计算模块,所述第五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所述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计算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
所述第五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以及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通过一独立的EPON向每个配电终端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
所述配电终端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命令,按照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依次切掉负荷。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公式PScut=PScutsum×(Pset/PMcutsum),计算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et为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Mcutsum为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公式PAcut= PAcutsum×(PScut/PScutsum),计算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Acut为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Acutsum为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在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上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将所述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配电终端连接的执行站;
根据每一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执行站连接的控制子站;
根据每个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控制子站连接的控制主站;
根据每个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生成故障事件信号,将所述故障事件信号与所述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下发控制子站;
根据所述故障事件信号、所述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预设离线策略表计算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根据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
将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发送至执行站;
根据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所述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计算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
根据所述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以及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向每个配电终端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
根据所述控制命令,按照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依次切掉负荷。
进一步地,根据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PScut=PScutsum×(Pset/PMcutsum),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et为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Mcutsum为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进一步地,根据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所述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计算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PAcut= PAcutsum×(PScut/PScutsum),所述PAcut为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Acutsum为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以及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具体方法包括:
对配电终端最低N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最低(N-1)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分别进行求和,直到所述配电终端最低N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加和大于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配电终端最低(N-1)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加和小于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
所述最低N个层级为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对每个配电终端最低N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进行求和,得到每个配电终端应切负荷量。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控制命令,按照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依次切掉负荷具体包括:
依照层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从配电终端最低第一层级开始切掉负荷,一直到配电终端最低第N个层级切掉负荷。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现有的主网至配网的光纤建立通信网络,对于配电终端和相关设备进行改造,增加配电终端与执行站的通信功能,接收并执行控制主站发送的切负荷控制命令,提升电网负荷紧急控制和精益化的管控水平,一方面可以精准控制负荷,切除不重要的负荷,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干扰,另一方面有助于严重故障下过负荷联切、频率紧急控制的快速措施,降低大面积停电的概率,提升电网稳定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核心内容为利用无源光网络拓展电力控制网络,并对配电终端和相关设备进行改造,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该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的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主站11、控制子站12、执行站13、EPON14和配电终端15,其中:
控制主站11连接多个控制子站12,每一控制子站12连接多个执行站13,即有n 个执行站13;
每一执行站13通过一独立的EPON14连接多个配电终端,即m个配电终端15;本文中m、n都表示多个的意思。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独立的EPON具有的特性,执行站13和多个配电终端15有上行和下行的通道,执行站13至每一配电终端15的下行通道上,通过广播的方式工作,每一配电终端15至执行站13的上行通道上是点到点传播的,每一配电终端15的数据不会传送到其他配电终端15,而只会上传到执行站13,该网络的设置使得可以以每一配电终端15为控制单元,甚至比每一配电终端15更小的单位;在传统的电力网络中,只有电力线路会连接到配电终端,并没有数据网络会连接到配电终端,因而不能对配电终端进行控制;EPON属于无源光网络,仅仅利用电力丰富的光缆线路资源,设置无源通信设备就可以非常简便地、低成本地将数据网络连接到配电终端,使得对配电终端以及配电终端的层级进行控制提供了网络基础,可以达到更精细的网络管理要求,避免过切。
具体地,一独立的EPON包括一光线路终端OLT、至少一无源光分路器ODN和多个光网络单元ONU,其中:
每一所述执行站连接一OLT,所述OLT连接至少一ODN;
所述至少一ODN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每一ONU;
所述每一ONU连接一配电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站13起着管理多个配电终端15功能,每一执行站13连接一OLT141,OLT141发出的以太网数据报经过一个1:x(x>1)的ODN142传送到每一ONU143,每一ONU143向连接的一配电终端15传送;从每一配电终端15到每一ONU143的数据或者命令,基于ODN142方向特性,只会传送到OLT141而不会去往其他的ONU143。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ODN142直接地连接每一ONU143,指两者之间连接不经过其他设备;至少一ODN142间接地连接每一ONU143,指两者之间的连接还经过其他一个ODN142或者多个ODN142,通过多个ODN142连接可以满足网络连接的距离需求以及丰富网络的拓扑结构。
具体地,配电终端15包括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电终端15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将所述配电终端15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通过一独立的EPON14上报至与所述配电终端15连接的执行站13;
执行站13包括第一计算模块,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一配电终端15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所述执行站13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执行站13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执行站13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执行站13连接的控制子站12;
控制子站12包括第二计算模块,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执行站13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12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控制子站12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控制子站12连接的控制主站11;
控制主站11包括第三计算模块,所述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控制子站12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主站11的总可切负荷量;
控制主站11还包括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用于生成故障事件信号,将所述故障事件信号与所述控制主站11的总可切负荷量下发控制子站12;
控制子站12还包括第四计算模块,所述第四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事件信号、控制主站11的总可切负荷量和预设离线策略表计算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根据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控制子站12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主站11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12的应切负荷量;
控制子站12还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控制子站12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子站12的应切负荷量发送至执行站13;
执行站13还包括第五计算模块,所述第五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执行站13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控制子站12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所述控制子站12的应切负荷量,计算执行站13的应切负荷量;
第五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执行站13的应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15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每个配电终端15的应切负荷量以及每个配电终端15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通过一独立的EPON14向每个配电终端15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所述配电终端15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
配电终端15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命令,按照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依次切掉负荷。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公式PScut=PScutsum×(Pset/PMcutsum),计算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et为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Mcutsum为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公式PAcut= PAcutsum×(PScut/PScutsum),计算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Acut为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Acutsum为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在图1所示的系统上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1、获取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将所述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配电终端连接的执行站。
在步骤S201中,执行的主体是配电终端,配电终端下连接有多个层级的负荷,这里的层级可以理解为多个支路,但是每个支路划分了优先级,例如某一配电终端有四个层级,根据重要程度从高到低,第一层级连接医院、消防等重要民生保障单位,第二层级连接政府,第三层级连接居民住宅,第四层级连接商场,层级越低重要性越低,在进行停电操作时,配电终端可以优先将最低层级切断,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配电终端上可能一个闸刀对应一个层级,也可以多个闸刀可能对应一个层级。
需要说明的是,配电终端每一层级负荷量由配电终端可以实时检测到,可切负荷量指的是检测到的负荷量减掉一些预设不可切的负荷量就可以得到,例如医院的负荷量就可以预设为不可切的负荷量。
步骤S202、根据每一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所述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执行站连接的控制子站。
在步骤S202中,执行主体是执行站,与执行站连接的每一配电终端都将该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上报至执行站,执行站汇总计算所有配电终端上报的可切负荷量数据,计算得到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并且将不同配电终端相同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加和得到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例如某一执行站连接m个配电终端,分别为A1、A2……Am,每个配电终端有x 个层级,计算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是将A1、A2…..Am的可切负荷量加和,A1的可切负荷量为A11、A12……A1x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加和,而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计算方法是,例如执行站第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为A11、A21….Am1可切负荷量加和得到,同理可以计算其他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
步骤S203、根据每个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控制子站连接的控制主站。
在步骤S203中,执行主体是控制子站,将同一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加和得到执行站总可切负荷量,将控制子站下所有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加和得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步骤S204、根据每个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在步骤S204中,控制主站为执行主体;控制主站连接多个控制子站,将所有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加和就得到了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步骤S205、生成故障事件信号,将所述故障事件信号与所述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下发控制子站。
在步骤S205中,控制主站是执行主体,控制主站检测到整个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太高,或者收到人工发送的故障信号时,生成故障事件信号,将故障事件信号和控制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下发控制子站,故障事件信号携带有故障级别参数。
步骤S206、根据所述故障事件信号、所述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预设离线策略表计算系统应切负荷量,根据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应切负荷量。
在步骤S206中,执行主体是控制子站,故障事件信号和预设离线策略表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应切负荷量占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的比例,例如故障事件信号表示故障为1级故障,那么该比例为100%;故障事件信号表示故障为2级故障,那么该比例为80%;故障事件信号表示故障为3级故障,那么该比例为60%;当然我们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来改变预设离线策略表中的比例参数;通过系统的应切负荷量占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的比例乘上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就可以得到系统的应切负荷量。
进一步地,根据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PScut=PScutsum×(Pset/PMcutsum),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et为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Mcutsum为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步骤S207、将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发送至执行站。
步骤S207的执行主体是控制子站。
步骤S208、根据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所述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计算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
步骤S208的执行主体是执行站,计算执行站应切负荷量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PAcut= PAcutsum×(PScut/PScutsum),所述PAcut为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Acutsum为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步骤S209、根据所述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以及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向每个配电终端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
步骤S209的执行主体是执行站,根据所述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以及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具体包括:
对配电终端最低N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最低(N-1)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分别进行求和,直到所述配电终端最低N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加和大于等于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配电终端最低(N-1)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加和小于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
所述最低N个层级为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对每个配电终端最低N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进行求和,得到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
上述计算的目的是使得配电终端最低N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刚好大于等于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不会导致过切的发生。
步骤S210、根据所述控制命令,按照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依次切掉负荷。
步骤S210执行主体是配电终端,配电终端接收到控制命令,根据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依次从低到高切掉负荷,根据所述控制命令,按照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依次切掉负荷具体包括:
依照层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从配电终端最低第一层级开始切掉负荷,一直到配电终端最低第N个层级切掉负荷。
这里最低第N个层级是从最低第一层级开始计算的,例如步骤S209中计算出要切掉最低3个层级,那么最低第一层级、最低第二层级和最低第三层级均需要切掉。
本发明利用现有的主网至配网的光纤建立通信网络,对于配电终端与相关设备进行改造,增加配电终端与执行站的通信功能,接收并执行控制主站发送的切负荷控制命令,提升电网负荷紧急控制和精益化的管控水平,一方面可以精准控制负荷,切除不重要的负荷,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干扰,另一方面有助于严重故障下过负荷联切、频率紧急控制的快速措施,降低大面积停电的概率,提升电网稳定水平。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主站、控制子站、执行站、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配电终端,其中:
控制主站连接多个所述控制子站,每一所述控制子站连接多个所述执行站;
每一所述执行站通过一独立的所述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连接多个所述配电终端,一独立的EPON包括一光线路终端OLT、至少一无源光分路器ODN和多个光网络单元ONU,其中每一所述执行站连接一OLT,所述OLT连接至少一ODN,所述至少一ODN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每一ONU,所述每一ONU连接一配电终端;
所述配电终端包括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将所述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通过一独立的EPON上报至与所述配电终端连接的执行站;
所述执行站包括第一计算模块,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一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所述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执行站连接的控制子站;
所述控制子站包括第二计算模块,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控制子站连接的控制主站;
所述控制主站包括第三计算模块,所述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所述控制主站还包括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用于生成故障事件信号,将所述故障事件信号与所述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下发控制子站;
所述控制子站还包括第四计算模块,所述第四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事件信号、所述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预设离线策略表计算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根据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
所述控制子站还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发送至执行站;
所述执行站还包括第五计算模块,所述第五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所述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计算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
所述第五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以及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通过一独立的EPON向每个配电终端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
所述配电终端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命令,按照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依次切掉负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公式PScut=PScutsum×(Pset/PMcutsum),计算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et为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Mcutsum为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公式PAcut= PAcutsum×(PScut/PScutsum),计算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Acut为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Acutsum为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4.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在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上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将所述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配电终端连接的执行站;
根据每一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执行站连接的控制子站;
根据每个执行站每一层级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将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上报至与所述控制子站连接的控制主站;
根据每个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生成故障事件信号,将所述故障事件信号与所述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下发控制子站;
根据所述故障事件信号、所述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预设离线策略表计算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根据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
将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发送至执行站;
根据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所述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计算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
根据所述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以及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向每个配电终端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
根据所述控制命令,按照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依次切掉负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计算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PScut=PScutsum×(Pset/PMcutsum),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et为系统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Mcutsum为控制主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和所述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计算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PAcut= PAcutsum×(PScut/PScutsum),所述PAcut为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Acutsum为执行站的总可切负荷量,所述PScut为控制子站的应切负荷量,所述PScutsum为控制子站的总可切负荷量。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每一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计算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以及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具体方法包括:
对配电终端最低N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和配电终端最低(N-1)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分别进行求和,直到所述配电终端最低N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加和大于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配电终端最低(N-1)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加和小于执行站的应切负荷量;
所述最低N个层级为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对每个配电终端最低N个层级的可切负荷量进行求和,得到每个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控制命令,按照所述配电终端的应切负荷量对应的层级依次切掉负荷具体包括:
依照层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从配电终端最低第一层级开始切掉负荷,一直到配电终端最低第N个层级切掉负荷。
CN201811491314.0A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96600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91314.0A CN109660022A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91314.0A CN109660022A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0022A true CN109660022A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12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91314.0A Pending CN109660022A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6002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0465A (zh) * 2021-05-17 2021-08-2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受端电网网荷智能互动系统及其方法
CN115425658A (zh) * 2022-09-22 2022-12-0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一种电网精准切负荷系统地调主配网间数据交互方法
CN113300465B (zh) * 2021-05-17 2024-05-1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受端电网网荷智能互动系统及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0157A (zh) * 2015-07-16 2015-11-18 国网技术学院 一种馈线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
CN107562036A (zh) * 2017-08-08 2018-01-09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精准负荷控制系统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08539750A (zh) * 2018-05-17 2018-09-1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稳控技术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0157A (zh) * 2015-07-16 2015-11-18 国网技术学院 一种馈线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
CN107562036A (zh) * 2017-08-08 2018-01-09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精准负荷控制系统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08539750A (zh) * 2018-05-17 2018-09-1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稳控技术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罗建裕等: "基于稳控技术的源网荷友好互动精准负荷控制系统", 《电力工程技术》 *
高孟友: "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0465A (zh) * 2021-05-17 2021-08-2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受端电网网荷智能互动系统及其方法
CN113300465B (zh) * 2021-05-17 2024-05-1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受端电网网荷智能互动系统及其方法
CN115425658A (zh) * 2022-09-22 2022-12-0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一种电网精准切负荷系统地调主配网间数据交互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6108B2 (en) Smart feed line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10KV carrier communication
CN212012259U (zh) 一种具有智能配变终端的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控系统
CN108711941A (zh) 一种配电网中检修设备带电状态检测方法
CN203193387U (zh) 基于配电网自动控制系统的信息自动发布装置
CN104269934A (zh) 基于移动式模拟调度主站的变电站监控信息调试方法
CN109038446A (zh) 集约型直流融冰装置与变电站监控后台信息交互平台
CN104283222A (zh) 一种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
CN105634132A (zh) 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10kV低压智能配电网系统
CN109660022A (zh) 一种主配协同实时控制交互系统及方法
US9941968B2 (en) Automatic cable distribution switch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automatic cable distribution switch method
CN104333127A (zh) 基于分布式无源光网络的输配电调控一体化通信网络系统
CN203179221U (zh) 变压器高、低压熔丝熔断远方报警装置
CN102624092A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台区避雷器泄漏电流异常远方报警装置
Liu et al.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typ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business
CN203233419U (zh) 电力光通信实验装置
CN101499682A (zh) 一种改进的配电自动化实现方法
CN110472867A (zh) 配电网网络适配评估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936144A (zh) 一种基于主动配电网的智能网荷互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2111525U (zh) 一种35kV变电站主变压器远方操作装置
CN202978442U (zh) 一种分布自治式故障恢复系统
CN207819457U (zh) 智能网荷控制系统
CN203894624U (zh) 一种低压智能控制器
CN102290859A (zh) 配电变压器低压零线过流、断线远方报警器
CN210895947U (zh) 一种配网自动化设备实训平台
CN102280934A (zh) 一种35kV变电站主变压器远方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