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8904A -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8904A
CN109658904A CN201910127201.0A CN201910127201A CN109658904A CN 109658904 A CN109658904 A CN 109658904A CN 201910127201 A CN201910127201 A CN 201910127201A CN 109658904 A CN109658904 A CN 109658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creen
pupil status
screen intensity
pup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72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58904B (zh
Inventor
孔祥晖
秦林婵
黄通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7Invensu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Qixin Yi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xin Yi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xin Yi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xin Yi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272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58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58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8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58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8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调节终端设备屏幕亮度的准确度以及降低成本。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所述第一眼部图像为对所述用户的眼部进行拍摄得到的图像;对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用户的视力,提高用户体验,目前通常会在终端设备中安装光强传感器来感知终端设备周围环境光的强度,进而根据感知到的光强的变化来调整终端设备屏幕的亮度,减少屏幕过亮或过暗导致的对用户视力的损伤。
但是,光强传感器成本较高,并且仅能够感知到一小部分空间区域内的光强,感知范围较小,所以难以准确的调节终端设备屏幕的亮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调节终端设备屏幕亮度的准确度以及降低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所述第一眼部图像为对所述用户的眼部进行拍摄得到的图像;
对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
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包括: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调亮屏幕的亮度;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调暗屏幕的亮度;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不变或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维持屏幕的亮度。
可选的,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在调暗屏幕的亮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一个第二眼部图像,对所述一个第二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二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返回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以及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
和/或,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
可选的,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在调亮屏幕的亮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一个第三眼部图像,对所述一个第三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三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以及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并且在调到预设亮度之后采集多个第三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三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以及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
和/或,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
可选的,在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多次采集所述屏幕周围环境的光强度,并根据采集时间得到所述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
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调亮屏幕的亮度包括:
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所述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调亮所述屏幕的亮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注视信息;
根据所述注视信息判断注视点是否在所述屏幕的预设范围之内,若是,则执行所述获取用户的多个第一眼部图像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所述第一眼部图像为对所述用户的眼部进行拍摄得到的图像;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
第一调节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包括: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调亮屏幕的亮度;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调暗屏幕的亮度;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不变或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维持屏幕的亮度。
可选的,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调暗屏幕的亮度之后获取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一个第二眼部图像;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一个第二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
第二调节单元,用于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二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激活所述第二处理单元。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
和/或,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
可选的,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调亮屏幕的亮度之后,获取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一个第三眼部图像;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一个第三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
第三调节单元,用于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三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激活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并且在调到预设亮度之后采集多个第三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三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激活所述第一处理单元。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
和/或,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在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前,多次采集所述屏幕周围环境的光强度,并根据采集时间得到所述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
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调亮屏幕的亮度包括:
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所述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调亮所述屏幕的亮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注视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注视信息判断注视点是否在所述屏幕的预设范围之内,若是,则激活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由于人眼的感光范围要比光强传感器的感光范围大,所以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用户瞳孔状态变化趋势来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其准确率比基于光强传感器更加准确,更能保护用户的视力,提高用户的体验。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因而也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方式通过在终端设备上安装光强传感器来检测终端设备周围环境的光强,并根据检测到的光强的变化来对终端设备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以达到保护用户视力,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例如,当光强传感器检测到周围环境变暗时,可以通过将屏幕的亮度调暗,来减少用户刺眼的感觉;反之,当光强传感器检测到周围环境变亮时,可以通过将屏幕的亮度调亮,来避免出现由于周围环境较亮而看不清屏幕上内容的问题。
但是光强传感器的检测范围较小,通常仅能检测光强传感器正前方区域内的光强。例如,假设光强传感器安装在终端设备摄像头的旁边,那么它检测的范围约为摄像头正前方的范围,其他范围的光强难以检测到。当摄像头正前方的区域光线变暗时,终端设备将屏幕的亮度调暗,但是如果此时摄像头的其他方位的区域,例如后方区域,光线较亮时,将屏幕调暗的动作会导致用户出现看不清楚屏幕内容的问题。可见,光强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小会导致屏幕亮度调节不准确,进而影响用户体验。而且,光强传感器的成本也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实现提高终端设备屏幕亮度的调节准确度以及减少成本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手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例如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Tablet PC)、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用户的多个第一眼部图像,第一眼部图像为对用户的眼部进行拍摄得到的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终端设备的屏幕附近安装图像获取设备,该图像获取设备可以是照相机或摄像机等,用于拍摄用户的眼部图像,眼部图像为对用户的眼部进行拍摄的图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眼部图像包括第一眼部图像。其中,第一眼部图像为本次屏幕亮度调节之前的眼部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可以为在本次屏幕亮度调整之前连续拍摄多个眼部图像作为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也可以是从连续采集的多个眼部图像中间隔提取多个眼部图像作为多个第一眼部图像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多个第一眼部图像的拍摄时间都是有先后顺序的。
S102:对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用户眼睛的瞳孔状态。瞳孔状态具体可以是瞳孔大小、瞳孔尺寸等能够反映瞳孔状态的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基于OpenCV的人眼瞳孔定位算法或Adaboost算法等算法从第一眼部图像中检测用户的瞳孔,并进而获取瞳孔状态。
OpenCV的全称是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中文是开源计算机视觉库。基于OpenCV的人眼瞳孔定位算法,能够通过水平积分投影和区域特征提取,快速定位到人眼区域,然后利用区域投影的方法实现瞳孔定位,并进而获取瞳孔状态。
Adaboost算法是一种迭代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针对同一个训练集训练不同的分类器(弱分类器),然后把这些弱分类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强的最终分类器(强分类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daboost算法通过检测眼睛区域的连通体面积来判别眼睛的睁闭,并定位瞳孔位置以及获取瞳孔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瞳孔状态是用于表征瞳孔状态的参数,它可以具体由瞳孔直径来表示。当瞳孔放大时,瞳孔直径变大,即瞳孔状态变大;当瞳孔缩小时,瞳孔直径变小,即瞳孔状态变大。当然,除了利用瞳孔直径来表示瞳孔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当获取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的瞳孔状态后,可以接着执行S103。
S103:根据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
由于多个第一眼部图像的拍摄时间具有先后顺序,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
具体的,可以根据多个第一眼部图像的拍摄时间和对应的瞳孔状态构造一个y=f(x)的函数,其中x代表拍摄时间,y代表瞳孔状态。该函数可以是一元函数,也可以是多元函数。
若该函数为一元函数,则可以根据该函数的斜率判断出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即如果该一元函数的斜率为正,则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如果该一元函数的斜率为负,则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如果该一元函数的斜率为0,则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不变。
若该函数为多元函数,则通过计算该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来判断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该点例如可以是最晚拍摄的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若该点的导数大于0,则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若该点的导数小于0,则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若该点的导数小于0,则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不变。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设置一个阈值,即第一阈值,当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阈值,则认为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不为不变;当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小于该第一阈值,则认为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不变。其中,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是指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对应的瞳孔状态发生变化的累计值,它可以等于最后一个获取的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与第一个获取的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之间的差值。例如,假设获取了5个第一眼部图像,这5个第一眼部图像根据获取时间分别对应的瞳孔直径为0.8cm、0.9cm、1.0cm、1.1cm和1.2cm,那么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为0.4cm。
由于瞳孔状态可能会因为周围光线微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每次瞳孔状态发生变化就对屏幕进行调节,则可能会导致屏幕亮度非常不稳定,用户体验较差。所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阈值来在保证屏幕亮度能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和在保证屏幕亮度变化的稳定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S104:基于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
如前文所提,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包括三种:变大、变小和不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这三种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来对屏幕的亮度进行相应的调节。具体的,若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则说明周围环境变暗,此时为了避免屏幕过亮而刺激用户的眼睛,所以应当调暗屏幕的亮度;若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说明周围环境变亮,此时可以调亮屏幕的亮度,以保证用户能够在周围环境亮度较高的情况下清楚的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若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不变,则维持屏幕的亮度。
在实际应用中,对屏幕亮度调节的幅度可以是一个固定值,也可以是一个变化的值,例如随着瞳孔状态变化的幅度进行调节,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由于人眼的感光范围要比光强传感器的感光范围大,所以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用户瞳孔状态变化趋势来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其准确率比基于光强传感器更加准确,更能保护用户的视力,提高用户的体验。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因而也减少了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周围环境光强变化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可以通过在屏幕亮度调节之后瞳孔状态的变化情况来进行补充调节,以进一步提高屏幕亮度的调节准确度。
具体的,若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在调暗屏幕的亮度之后,可以获取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一个第二眼部图像,对一个第二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
若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屏幕亮度调暗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即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则说明瞳孔处于持续缩小中,此时应当继续调暗屏幕的亮度。可选的,可以从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选择采集时间最晚的一个第一眼部图像,用该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与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进行比较,这样会更能准确的反映出屏幕亮度调节前后瞳孔的变化情况。
为了减少误调节的可能性,继续调暗屏幕的亮度的前提条件可以是:若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屏幕亮度调暗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且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与屏幕亮度调暗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也就是说,当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与屏幕亮度调暗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的绝对值较高时,可以继续调暗屏幕。
若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屏幕亮度调暗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则说明周围环境的光强变化可能较快,需要重新调节,此时可以再采集至少一个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并将第二眼部图像作为第一眼部图像,返回执行S102至S104,即重新获取用户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新的变化趋势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为了减少误调节的可能性,再采集至少一个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的前提条件可以是: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屏幕亮度调暗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且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与屏幕亮度调暗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也就是说,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与屏幕亮度调暗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的绝对值较高时,可以再采集至少一个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
相反,若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在调亮屏幕的亮度之后,可以获取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一个第三眼部图像,对一个第三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
若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屏幕亮度调亮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则说明周围环境的光强变化可能较快,需要重新调节,因此可以再采集至少一个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并将第三眼部图像作为第一眼部图像,返回执行S102至S104,即重新获取用户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新的变化趋势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为了减少误调节的可能性,再采集至少一个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的前提条件可以是: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屏幕亮度调亮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且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与屏幕亮度调亮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也就是说,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与屏幕亮度调亮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的绝对值较高时,可以再采集至少一个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
若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屏幕亮度调亮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有可能是因为环境光强较弱而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屏幕亮度过高而导致的。为了减少因为屏幕亮度过高而导致瞳孔状态变小的干扰,本申请实施例将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该预设亮度例如可以是屏幕所能达到的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的均值,这样可以排除屏幕亮度本身对用户瞳孔状态的影响。并且在调到预设亮度之后采集多个第三眼部图像,并将第三眼部图像作为第一眼部图像,返回执行S102至S104,即重新获取用户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新的变化趋势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为了减少误调节的可能性,将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并且在调到预设亮度之后采集多个第三眼部图像的前提条件可以是: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屏幕亮度调亮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且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与屏幕亮度调亮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也就是说,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用户的瞳孔状态与屏幕亮度调亮之前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的绝对值较高时,可以将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并且在调到预设亮度之后采集多个第三眼部图像。
当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时,还可以结合光强传感器来提高亮度调节的准确度。
具体的,在基于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前,可以利用光强传感器多次采集屏幕周围环境的光强度,并根据采集时间得到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若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调亮屏幕的亮度。也就是说,当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为变大时,排除了屏幕本身亮度对瞳孔状态的影响,所以将屏幕的亮度调亮是准确的。
此外,有时即便终端设备的屏幕没有息屏,用户也并不总是注视屏幕。所以为了节约能耗,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注视屏幕时再通过上述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调节屏幕的亮度,而当用户不注视屏幕时,可以不需要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具体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判断用户是否正在注视屏幕:
首先,获取用户的注视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眼球追踪(eye tracking)技术来获取用户注视点的位置信息。眼球追踪(eye tracking),也可称为视线追踪,是通过测量眼睛运动情况来估计眼睛的视线和/或注视点的技术。其中,视线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三维矢量,在一个例子中,该三维矢量(即视线)可以是以用户头部的正中心为坐标原点、以头部正右侧为x轴的正半轴、头部正上方为y轴正半轴、以头部的正前方为z轴正半轴所构建的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注视点可以理解为上述三维矢量(即视线)投影在某个平面上的二位坐标。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光学记录法:用照相机或摄像机记录被试者的眼睛运动情况,即获取反映眼睛运动的眼部图像,以及从获取到的眼部图像中提取眼部特征用于建立视线/注视点估计的模型。其中,眼部特征可以包括:瞳孔位置、瞳孔形状、虹膜位置、虹膜形状、眼皮位置、眼角位置、光斑(也称为普尔钦斑)位置等。
在光学记录法中,目前最主流的眼球追踪方法称为瞳孔-角膜反射法(pupilcenter cornea reflection technique,PCCR),还可以包括不基于眼部图像的方法,例如基于接触/非接触式的传感器(例如电极、电容传感器)推算眼睛的运动。
其中,瞳孔-角膜反射法(PCCR)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获取眼部图像;根据眼部图像估计视线/注视点。其硬件部分要求提供光源和图像采集设备。其中,光源一般为红外光源,因为红外光线不会影响眼睛的视觉;并且可以为多个红外光源,以预定的方式排列,例如品字形、一字形等;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是红外摄像设备、红外图像传感器、照相机或摄像机等。
具体实施时,光源照向眼睛,由图像采集设备对眼部进行拍摄,相应拍摄光源在角膜上的反射点即光斑(也称为普尔钦斑),由此获取带有光斑(即红外光斑)的眼部图像。随着眼球转动时,瞳孔中心与光斑的相对位置关系随之发生变化,相应采集到的带有光斑的若干眼部图像反映出这样的位置变化关系;根据位置变化关系进行视线/注视点估计。
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注视信息包括视线矢量,注视区域为以它为中心,以一定角度旋转围的一个锥形;或注视点,一般是视线矢量与物体的交点,其中物体包括实际物体,虚拟物体,显示屏幕等等,注视区域则为以它为中心的一个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区域。
在获取到用户注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注视信息判断注视点是否在屏幕的预设范围之内。
具体的,可以设置一个坐标系,并根据屏幕的大小在该坐标系中确定屏幕的预设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注视点可以在屏幕上也是可以距离屏幕一定范围内感应的位置,还可以是屏幕投影的虚拟影像上。因此,屏幕的预设范围可以是屏幕本身的范围,也可以是包括屏幕的一个外扩的较大范围。
注视点的位置信息可以体现为该坐标系中的一个点。如果注视点落在该屏幕的预设范围之内,则认为用户正在注视屏幕,此时可以根据上文提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如果注视点落在该屏幕的预设范围之外,则认为用户没有注视屏幕,此时可以不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
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取用户的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所述第一眼部图像为对所述用户的眼部进行拍摄得到的图像;
第一处理单元102,用于对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
确定单元103,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
第一调节单元104,用于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包括: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调亮屏幕的亮度;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调暗屏幕的亮度;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不变或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维持屏幕的亮度。
可选的,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调暗屏幕的亮度之后获取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一个第二眼部图像;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一个第二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
第二调节单元,用于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二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激活所述第二处理单元。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
和/或,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
可选的,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调亮屏幕的亮度之后,获取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一个第三眼部图像;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一个第三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
第三调节单元,用于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三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激活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并且在调到预设亮度之后采集多个第三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三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激活所述第一处理单元。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
和/或,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在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前,多次采集所述屏幕周围环境的光强度,并根据采集时间得到所述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
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调亮屏幕的亮度包括:
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所述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调亮所述屏幕的亮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注视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注视信息判断注视点是否在所述屏幕的预设范围之内,若是,则激活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由于人眼的感光范围要比光强传感器的感光范围大,所以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用户瞳孔状态变化趋势来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其准确率比基于光强传感器更加准确,更能保护用户的视力,提高用户的体验。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因而也减少了成本。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所述第一眼部图像为对所述用户的眼部进行拍摄得到的图像;
对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
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包括: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调亮屏幕的亮度;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调暗屏幕的亮度;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不变或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维持屏幕的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在调暗屏幕的亮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一个第二眼部图像,对所述一个第二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二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返回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以及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
和/或,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在调亮屏幕的亮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一个第三眼部图像,对所述一个第三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三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以及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并且在调到预设亮度之后采集多个第三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三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以及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
和/或,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2、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多次采集所述屏幕周围环境的光强度,并根据采集时间得到所述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
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调亮屏幕的亮度包括:
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所述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调亮所述屏幕的亮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注视信息;
根据所述注视信息判断注视点是否在所述屏幕的预设范围之内,若是,则执行所述获取用户的多个第一眼部图像的步骤。
9.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所述第一眼部图像为对所述用户的眼部进行拍摄得到的图像;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拍摄的先后顺序和所述多个第一眼部图像中每个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得到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
第一调节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包括: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调亮屏幕的亮度;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调暗屏幕的亮度;
若判断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不变或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维持屏幕的亮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小,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调暗屏幕的亮度之后获取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一个第二眼部图像;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一个第二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
第二调节单元,用于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对应的瞳孔状态;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二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激活所述第二处理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继续调暗所述屏幕的亮度;
和/或,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暗之后的第二眼部图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当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累计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则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调亮屏幕的亮度之后,获取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一个第三眼部图像;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一个第三眼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
第三调节单元,用于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三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激活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并且在调到预设亮度之后采集多个第三眼部图像,并将所述第三眼部图像作为所述第一眼部图像,激活所述第一处理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小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再采集至少一个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的第三眼部图像;
和/或,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包括:
若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大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且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后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与所述屏幕亮度调亮之前所述用户的瞳孔状态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屏幕亮度调到预设亮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0、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在基于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对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前,多次采集所述屏幕周围环境的光强度,并根据采集时间得到所述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
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调亮屏幕的亮度包括:
若所述瞳孔状态的变化趋势为变大,且所述屏幕周围环境光强度的变化趋势为变大,则调亮所述屏幕的亮度。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注视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注视信息判断注视点是否在所述屏幕的预设范围之内,若是,则激活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CN201910127201.0A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658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7201.0A CN109658904B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7201.0A CN109658904B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8904A true CN109658904A (zh) 2019-04-19
CN109658904B CN109658904B (zh) 2021-07-20

Family

ID=66123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7201.0A Active CN109658904B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5890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4073A (zh) * 2019-07-30 2019-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1950462A (zh) * 2020-08-13 2020-11-17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79803A (zh) * 2020-11-12 2021-02-19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的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22450A (zh) * 2021-01-06 2022-07-08 南通秉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维仿真的多媒体教室可调光设备管理系统
CN114816065A (zh) * 2022-04-28 2022-07-2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背光的调节方法、虚拟现实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8990A (zh) * 2013-03-29 2013-07-2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的调节方法及终端
CN103325358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显示效果的控制方法
CN104133548A (zh) * 2013-05-03 2014-11-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确定视点区域及控制屏幕亮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67196A (zh) * 2014-08-22 2014-11-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亮度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262900A (zh) * 2015-10-28 2016-01-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屏幕亮度调节装置
CN105575362A (zh) * 2015-07-31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终端亮度的方法及终端
CN106295492A (zh) * 2016-06-03 2017-01-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601210A (zh) * 2016-12-30 2017-04-26 广东浪潮大数据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防视觉疲劳系统及方法
CN107731201A (zh) * 2017-10-31 2018-02-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
CN107767840A (zh) * 2017-11-30 2018-03-06 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调节亮度的护眼型显示器及其亮度调节方法
CN108646907A (zh) * 2018-04-18 2018-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亮度调节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5358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显示效果的控制方法
CN103218990A (zh) * 2013-03-29 2013-07-2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的调节方法及终端
CN104133548A (zh) * 2013-05-03 2014-11-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确定视点区域及控制屏幕亮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67196A (zh) * 2014-08-22 2014-11-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亮度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575362A (zh) * 2015-07-31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终端亮度的方法及终端
CN105262900A (zh) * 2015-10-28 2016-01-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屏幕亮度调节装置
CN106295492A (zh) * 2016-06-03 2017-01-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601210A (zh) * 2016-12-30 2017-04-26 广东浪潮大数据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防视觉疲劳系统及方法
CN107731201A (zh) * 2017-10-31 2018-02-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
CN107767840A (zh) * 2017-11-30 2018-03-06 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调节亮度的护眼型显示器及其亮度调节方法
CN108646907A (zh) * 2018-04-18 2018-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亮度调节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4073A (zh) * 2019-07-30 2019-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1950462A (zh) * 2020-08-13 2020-11-17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79803A (zh) * 2020-11-12 2021-02-19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的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22450A (zh) * 2021-01-06 2022-07-08 南通秉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维仿真的多媒体教室可调光设备管理系统
CN114816065A (zh) * 2022-04-28 2022-07-2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背光的调节方法、虚拟现实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8904B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8904A (zh)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US11880043B2 (en) Displa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registration between display and eyes of user
US1191712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ye tracking in virtual reality and augmented reality applications
KR102121134B1 (ko) 눈 추적 가능한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들
EP4113258A1 (en) Neural network training for three dimensional (3d) gaze prediction with calibration parameters
CA2882413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axis eye gaze tracking
CN111771179A (zh) 用于确定显示器与用户的眼睛之间的配准的显示系统和方法
EP2834700B1 (en) Proximity sensing for wink detection
JP2019527377A (ja) 視線追跡に基づき自動合焦する画像捕捉システム、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WO2015026842A1 (en)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eye tracking for optical see-through head mounted display
CA2964099A1 (en) Gaze tracking through eyewear
EP3557376A2 (en) Training of a neural network for three dimensional (3d) gaze prediction
CN114391117A (zh) 眼睛跟踪延迟增强
CN111886564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14424147A (zh) 利用一个或多个眼睛跟踪相机确定眼睛旋转中心
US20220261079A1 (en) Controlling illuminators for optimal glints
JP708159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670001A (zh) 用于眼睛跟踪系统的图像调整
US11402901B2 (en) Detecting eye measurements
US9934583B2 (en)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to determine position of ambient glints
CN112333900B (zh) 一种智能补光消除阴影的方法及系统
CN116413915A (zh) 一种近眼显示设备的亮度调节方法、近眼显示设备及介质
CN114816065A (zh) 屏幕背光的调节方法、虚拟现实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Fisunov et al. Head-mounted eye tracker based on android smartphone
CN113780414A (zh) 眼动行为分析方法、图像渲染方法、组件、装置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