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8016A - 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8016A
CN109658016A CN201910111216.8A CN201910111216A CN109658016A CN 109658016 A CN109658016 A CN 109658016A CN 201910111216 A CN201910111216 A CN 201910111216A CN 109658016 A CN109658016 A CN 109658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our
recharge
well
paramet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12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58016B (zh
Inventor
廖新维
张家丽
陈志明
高建
李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9101112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580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58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8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58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8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含:获取地质及生产数据,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获得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根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拟合试井测试数据的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双对数曲线与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反演获得补给边界参数;根据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和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计算获得第一气体补给量;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及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获得动态曲线,根据所述动态曲线计算获得第二气体补给量;当所述第一气体补给量与所述第二气体补给量小于预定阈值时,以所述补给边界参数为补给边界参数识别结果。

Description

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天然气进口总量越来越大,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受到了重大影响。由于我国特有的地质构造,已探明的气藏大多属于中、低渗透性储层,而其中致密砂岩储层占到了很大的比例经济有效地开发致密气藏等非常规气藏是非常重要的。
在致密气藏开发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井筒生产动态、地层物性特征、地层气体供给等情况进行监测,因此常常需要从储层渗流方面入手进行研究。而试井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储层参数动态反演方法,可以获得井筒存储系数、表皮系数、人工裂缝参数、储层物性、边界特性等参数,在油气田开发生产中应用广泛。
然而,由于致密气藏低孔低渗的特征,边界处存在外部气体向内部区域流动的弱补给现象,以常规封闭边界处理致密气藏边界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地质情况,若以此为基础通过试井反演得出相关地质参数值误差较大,从而给致密气藏开发方案的制定带来误导,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定量表征致密气藏补给边界模型,从而准确地识别出致密气藏边界特征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有效监测储层和气体参数变化,以利于致密气藏的参数反演及动态监测研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含:获取地质及生产数据,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获得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根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拟合试井测试数据的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双对数曲线与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反演获得补给边界参数;根据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和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计算获得第一气体补给量;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及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获得动态曲线,根据所述动态曲线计算获得第二气体补给量;当所述第一气体补给量与所述第二气体补给量小于预定阈值时,以所述补给边界参数为补给边界参数识别结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包含气藏、气体及井筒参数、试井测试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包含:通过第三类边界数学表达式表征所述补给边界模型;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包含补给强度与补给压力。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包含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入参数和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出参数;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入参数包含:井径、气藏有效厚度、孔隙度、储层顶深、岩石压缩系数、地层温度、地层压力、气体压缩系数、气体密度、气体粘度、气体体积系数、气体偏差因子及地层综合压缩系数、试井压力和历史生产动态数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出参数包含:井筒存储系数、表皮系数、储层渗透率、泄流半径、外推压力、无因次补给压力、无因次补给强度、无因次应力敏感模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拟合试井测试数据的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双对数曲线与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反演获得补给边界参数包含: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中试井数据于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和预设参数于所述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比较所述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和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预设参数;当所述比较结果小于预定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上拟合点相互关系及所述预设参数获得所述补给边界参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含数据获取模块、构建模块、第一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和比较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质及生产数据,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获得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所述构建模块用于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拟合试井测试数据的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双对数曲线与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反演获得补给边界参数;以及根据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和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计算获得第一气体补给量;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及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获得动态曲线,根据所述动态曲线计算获得第二气体补给量;所述比较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气体补给量与所述第二气体补给量小于预定阈值时,以所述补给边界参数为补给边界参数识别结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模块还包含:通过第三类边界数学表达式表征所述补给边界模型;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包含补给强度与补给压力。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还包含反演单元,所述反演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中试井数据于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和预设参数于所述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比较所述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和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预设参数;当所述比较结果小于预定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上拟合点相互关系及所述预设参数获得所述补给边界参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致密气藏补给边界,明确补给边界参数意义,并通过试井动态反演识别出致密气藏特殊的补给边界,反演出补给边界参数,并通过反演参数与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气体补给量,最终得到补给边界的补给强度、补给半径及气体补给量,为准确地监测储层和气体参数变化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实例数据导入的压力及产量变化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补给边界表征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致密气井压力恢复测试数据在双对数图版上的拟压力曲线和拟压力导数曲线;
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试井动态反演流程图;
图6为利用试井动态反演对图2进行拟合解释结果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根据试井动态反演参数计算气体补给量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根据物质平衡法计算气体补给量的基本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做出的生产动态曲线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定量识别方法解释结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定量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含:S101获取地质及生产数据,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获得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S102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S103根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拟合试井测试数据的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双对数曲线与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反演获得补给边界参数;S104根据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和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计算获得第一气体补给量;S105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及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获得动态曲线,根据所述动态曲线计算获得第二气体补给量;S106当所述第一气体补给量与所述第二气体补给量小于预定阈值时,以所述补给边界参数为补给边界参数识别结果。其中,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包含气藏、气体及井筒参数、试井测试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包含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入参数和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出参数;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入参数包含:井径、气藏有效厚度、孔隙度、储层顶深、岩石压缩系数、地层温度、地层压力、气体压缩系数、气体密度、气体粘度、气体体积系数、气体偏差因子及地层综合压缩系数、试井压力和历史生产动态数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出参数包含:井筒存储系数、表皮系数、储层渗透率、泄流半径、外推压力、无因次补给压力、无因次补给强度、无因次应力敏感模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包含:通过第三类边界数学表达式表征所述补给边界模型;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包含补给强度与补给压力。具体的,首先建立径向复合地层模型。由于补给边界是存在一定压力梯度及压力损失的边界,用第三类边界数学表达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其表达式系数与引入的补给强度及补给压力参数有关,补给强度与补给压力分别表示外部流体通过补给边界的能力及补给边界处靠外区压力的大小,明确了补给边界参数的物理意义;如图2所示,此时补给边界为内外区交界面,由于补给边界处存在流量变化和压力变化,用第三类边界数学表达式表征补给边界,表达式如下所示,此时系数均不为0。
式中,α、β为系数,无因次;f为边界函数,无因次;r为任意半径,m;p为压力,MPa。
①两区交界面(补给边界)处的流量变化:
式中,p1为补给边界处靠近内区的地层压力,MPa;p2为补给边界处靠近外区的地层压力,MPa;rf为补给边界半径,m;K1为内区渗透率,D;K2为外区渗透率,D;
μ1为内区流体粘度,mPa·s;μ2为外区流体粘度,mPa·s。
在内外区储层中,内区(I区)与外区(II区)的流度比M12为:
式中,M1为内区流度,D/(mPa·s);M2为外区流度,D/(mPa·s);M12为内外区流度比,无因次。
流量变化式为:
②内外区交界面(补给边界)处的压力损失:
式中,S为内外区界面(补给边界)处的附加表皮,无因次。由于附加表皮的存在,在内外区补给边界处的地层压力不同,使得内外区压力变化不连续。
由此可得,在交界面处的流量变化是由内外区流度差异造成的,而交界面处的压力变化是由附加表皮引起的。根据交界面处压力和流量变化表达式,可得:
进而化为:
此时,系数f=1。
定义补给边界的补给压力:
式中,pet为补给压力,表示补给边界处靠近外区的地层压力大小,以此表示外部流体补给压力的大小,MPa。
定义补给边界的补给强度:
式中,J为补给强度,表示在单位压差下流体通过补给边界的流量,以此表示补给边界处外界流体对内部区域的补充能力,m3/(d·MPa);Qet为通过补给边界的流体流量,m3/d;Δpet为补给边界处内外区的压差,MPa;K为储层渗透率,D;h为地层厚度,m。
将补给边界表征模型无因次化,研究其更广泛的意义。
参数无因次化:
式中,rD为无因次半径,无因次;rfD为无因次补给半径,无因次;rw为井径,m;rf为补给边界半径,m;JD为无因次补给强度,无因次;pD为无因次压力,无因次;pi为原始地层压力,MPa;q为地面产气量,m3/d;B为体积系数,m3/m3
由此无因次化的补给边界表征模型为:
系数f=1。从上式可以看出,补给边界的特征只与补给强度与补给压力有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拟合试井测试数据的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双对数曲线与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反演获得补给边界参数包含: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中试井数据于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和预设参数于所述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比较所述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和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预设参数;当所述比较结果小于预定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上拟合点相互关系及所述预设参数获得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实际工作中,上述实施例主要流程可如下实施:首先根据试井数据,在对数坐标系中画出实际的试井双对数曲线,然后设置相关参数,在同一个对数坐标系中画出理论的试井双对数曲线,对比分析理论与实际试井曲线是否重合;若两者差异较大,则不断调整理论模型参数,直至两者达到最佳匹配为止,然后利用拟合点相互关系得到井筒和地层及边界等参数;具体试井反演过程如图5所示,根据反演得到的无因次补给强度、无因次补给压力并结合生产数据计算第一气体补给量。其后,再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并结合生产数据,计算第二气体补给量;具体可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做出生产动态曲线,若没有气体补给,则生产动态曲线呈直线;若有外界气体供应,生产动态曲线尾部向右偏离,偏离直线的偏离量即为外界气体的补给量,亦即第二气体补给量。最后,结合上述计算获得的第一气体补给量和第二气体补给量互相之间的约束来确认边界补给参数结果,即将第一气体补给量与第二气体补给量比较,如果气体补给量相对误差小于10%时,则认为反演结果可靠,输出反演参数值;若不满足,则返回到S103中,继续对生产动态数据进行动态反演,直至满足相对误差小于10%要求。
以下通过某口致密气压裂井为例来对本发明上述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做整体说明。该井的基础参数及生产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基础参数:
表1
生产数据:
表2
图2为根据实例数据导入的压力及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开井生产时间为1052.5小时,关井测压时间为2492小时。关井前产量为36170m3/d,恢复压力为11.93MPa。根据该井的试井测试资料来看,压力导数在后期出现“隆起”现象,呈现出特殊边界特征,生产动态曲线尾部弯曲,动态地质储量增大,说明有气体补给,与试井双对数曲线特征相符,因此可以采用本发明所述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
对于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来说,首要任务是对地质参数及生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包括气藏、气体和井筒参数、试井测试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并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然后定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具体请参考图3所示,其中I表示气藏,也为内区;II表示外区;rf为气藏半径,也为补给半径,m;re为外区拟边界半径,m;p1为补给边界处靠近内区的地层压力,MPa;p2为补给边界处靠近外区的地层压力,MPa。定义补给强度和补给压力,分别表示表示外部流体通过补给边界的能力及补给边界处靠外区压力的大小,明确补给参数的意义;并运用第三类边界数学表达式共同表征补给边界模型,此时表达式系数只与补给强度和补给压力有关。接着确定试井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和输出参数,输入参数包括:井径、气藏有效厚度、孔隙度、储层顶深、岩石压缩系数、地层温度、地层压力、气体压缩系数、气体密度、气体粘度、气体体积系数、气体偏差因子及地层综合压缩系数、试井压力和历史生产动态数据;具体参数值如表1所示。试井反演识别方法输出参数包括:井筒存储系数、表皮系数、储层渗透率、泄流半径、外推压力、无因次补给压力、无因次补给强度、无因次应力敏感模量。
请参考图5所示,具体试井反演过程为:首先根据试井数据,在对数坐标系中画出实际的试井双对数曲线,如图4所示;然后设置井筒存储系数、表皮系数、储层渗透率、泄流半径、无因次补给压力、无因次补给强度、无因次应力敏感模量等参数值,得到对应的理论试井双对数曲线,在同一个对数坐标系中画出理论与实际的试井双对数曲线,对比分析两试井曲线是否重合,如图6所示;若两者差异较大,则不断调整理论模型参数,直至两者达到最佳匹配为止;然后利用拟合点相互关系得到井筒和地层及边界等参数,具体反演参数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反演的边界补给强度及补给压力等参数,计算气体补给量,具体计算流程如图7所示,S701将反演出的无因次补给压力因次化,得到补给压力;S702根据生产数据及模型压降公式,计算补给边界处靠内区压力;S703根据补给压力及补给边界靠内区压力值计算补给边界内外压差;S704将反演出的无因次补给强度有因次化,得到补给强度;S705根据补给强度及补给边界内外压差计算补给流量;S706根据补给流量结合生产数据计算气体补给量;根据反演得到的无因次补给强度、无因次补给压力并结合生产数据计算第一气体补给量,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表4
图9是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做出的生产动态曲线图;
再请参考图8所示,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并结合生产数据做出生产动态曲线,若没有气体补给,则生产动态曲线呈直线;若有外界气体供应,生产动态曲线尾部向右偏离,偏离直线的偏离量即为外界气体的补给量;为此第二气体补给量计算结果如表5和图9所示。
表5
在此过程中,如果根据反演参数计算的第一气体补给量与根据物质平衡法计算的第二气体补给量相对误差小于10%,则认为反演结果可靠,输出反演结果;若不满足,则返回到步骤三中,继续对生产动态数据进行动态反演,直至满足相对误差小于10%要求。由于根据反演法计算的气体补给量为3.14×104m3,根据物质平衡法计算的最终气体补给量为3.35×104m3,两者相对误差小于10%,则满足要求,说明反演结果可靠,输出试井动态反演结果。得到补给强度J为32.81×104m3/MPa,补给半径rf为451.68m,气体补给量为3.14×104m3。气藏平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
请参考图1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含数据获取模块、构建模块、第一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和比较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质及生产数据,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获得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所述构建模块用于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拟合试井测试数据的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双对数曲线与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反演获得补给边界参数;以及根据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和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计算获得第一气体补给量;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及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获得动态曲线,根据所述动态曲线计算获得第二气体补给量;所述比较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气体补给量与所述第二气体补给量小于预定阈值时,以所述补给边界参数为补给边界参数识别结果。其中,所述构建模块还包含:通过第三类边界数学表达式表征所述补给边界模型;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包含补给强度与补给压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还包含反演单元,所述反演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中试井数据于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和预设参数于所述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比较所述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和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预设参数;当所述比较结果小于预定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上拟合点相互关系及所述预设参数获得所述补给边界参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致密气藏补给边界,明确补给边界参数意义,并通过试井动态反演识别出致密气藏特殊的补给边界,反演出补给边界参数,并通过反演参数与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气体补给量,最终得到补给边界的补给强度、补给半径及气体补给量,为准确地监测储层和气体参数变化奠定了基础。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
获取地质及生产数据,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获得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
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
根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拟合试井测试数据的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双对数曲线与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反演获得补给边界参数;
根据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和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计算获得第一气体补给量;
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及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获得动态曲线,根据所述动态曲线计算获得第二气体补给量;
当所述第一气体补给量与所述第二气体补给量小于预定阈值时,以所述补给边界参数为补给边界参数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包含气藏、气体及井筒参数、试井测试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包含:通过第三类边界数学表达式表征所述补给边界模型;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包含补给强度与补给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包含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入参数和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出参数;
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入参数包含:井径、气藏有效厚度、孔隙度、储层顶深、岩石压缩系数、地层温度、地层压力、气体压缩系数、气体密度、气体粘度、气体体积系数、气体偏差因子及地层综合压缩系数、试井压力和历史生产动态数据;
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输出参数包含:井筒存储系数、表皮系数、储层渗透率、泄流半径、外推压力、无因次补给压力、无因次补给强度、无因次应力敏感模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拟合试井测试数据的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双对数曲线与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反演获得补给边界参数包含:
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中试井数据于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
根据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和预设参数于所述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
比较所述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和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预设参数;
当所述比较结果小于预定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上拟合点相互关系及所述预设参数获得所述补给边界参数。
6.一种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含数据获取模块、构建模块、第一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和比较模块;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质及生产数据,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获得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
所述构建模块用于基于径向复合地层模型定量表征补给边界模型;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试井动态反演识别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拟合试井测试数据的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双对数曲线与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反演获得补给边界参数;以及根据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和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计算获得第一气体补给量;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及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获得动态曲线,根据所述动态曲线计算获得第二气体补给量;
所述比较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气体补给量与所述第二气体补给量小于预定阈值时,以所述补给边界参数为补给边界参数识别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还包含:通过第三类边界数学表达式表征所述补给边界模型;所述补给边界参数包含补给强度与补给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还包含反演单元,所述反演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数据中试井数据于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根据所述补给边界模型和预设参数于所述对数坐标系中建立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比较所述第一试井双对数曲线和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预设参数;当所述比较结果小于预定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试井双对数曲线上拟合点相互关系及所述预设参数获得所述补给边界参数。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1910111216.8A 2019-02-12 2019-02-12 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6580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1216.8A CN109658016B (zh) 2019-02-12 2019-02-12 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1216.8A CN109658016B (zh) 2019-02-12 2019-02-12 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8016A true CN109658016A (zh) 2019-04-19
CN109658016B CN109658016B (zh) 2022-11-22

Family

ID=66122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1216.8A Active CN109658016B (zh) 2019-02-12 2019-02-12 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5801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30547A1 (en) * 2014-02-19 2016-08-11 Petro Research & Analysis Corp. Estimating Permeability in Unconventional Subterranean Reservoirs using Diagnostic Fracture Injection Tests
WO2016192077A1 (zh) * 2015-06-04 2016-12-08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一种致密气压裂水平井数值试井模型建立求解方法
CN108150149A (zh) * 2017-12-11 2018-06-12 常州大学 一种应力敏感储层产水气井动态反演方法
CN108442923A (zh) * 2018-03-29 2018-08-24 西南石油大学 致密油气藏水平井椭圆形泄流区域长、短半轴的确定方法
CN108518212A (zh) * 2018-04-09 2018-09-1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计算页岩气藏复杂裂缝网络非稳态产量的方法
CN10913897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离散数值试井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9190218A (zh) * 2018-08-21 2019-01-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致密储层有效缝网的动态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30547A1 (en) * 2014-02-19 2016-08-11 Petro Research & Analysis Corp. Estimating Permeability in Unconventional Subterranean Reservoirs using Diagnostic Fracture Injection Tests
WO2016192077A1 (zh) * 2015-06-04 2016-12-08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一种致密气压裂水平井数值试井模型建立求解方法
CN10913897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离散数值试井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8150149A (zh) * 2017-12-11 2018-06-12 常州大学 一种应力敏感储层产水气井动态反演方法
CN108442923A (zh) * 2018-03-29 2018-08-24 西南石油大学 致密油气藏水平井椭圆形泄流区域长、短半轴的确定方法
CN108518212A (zh) * 2018-04-09 2018-09-1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计算页岩气藏复杂裂缝网络非稳态产量的方法
CN109190218A (zh) * 2018-08-21 2019-01-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致密储层有效缝网的动态识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快乐等: "考虑渗透率和流体黏度的致密油藏探测半径", 《断块油气田》 *
田冷等: "数值试井技术在凝析气藏边界识别中的应用", 《新疆地质》 *
许珍萍等: "考虑动态补给的致密强非均质气藏气井新模型", 《断块油气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8016B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8230B (zh) 油藏水淹层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03775057B (zh) 一种致密油气藏有效储层的判识方法及装置
CN103742130B (zh) 基于时变的高渗条带表征方法
CN106951660A (zh)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CN102041995A (zh) 复杂油藏水淹状况监测系统
CN105525917B (zh) 识别储层的方法以及识别储层中流体类型的方法
CN103590824A (zh) 经过多段压裂改造后的致密气藏水平井的产能计算方法
CN104252007A (zh) 一种相容性岩石物理建模方法
CN109858701A (zh) 裂缝性边水气藏水侵量的定量识别方法及系统
Zhang et al. An evaluation method of volume fracturing effects for vertical wells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ongqi et al. Fine classification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round the Placanticline of Daqing oilfield (PR of China)
CN105447762A (zh) 一种流体替换的低渗透油藏水淹信息的计算方法
US10385659B2 (en) Evaluation of production performance from a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well
CN106355571A (zh) 一种白云岩储层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897531A (zh) 一种低渗透石灰岩储层渗透率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07065033A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微裂缝发育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RU2386027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екущей конденсатонасыщенности в призабойной зоне скважины в газоконденсатном пласте-коллекторе
CN111577264A (zh) 裂缝孔隙型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318741A (zh) 一种异常高压、高含水致密低渗气藏剩余气分布描述方法
Feng et al. Effects of porous properties of rock on near-wellbore hydraulic fracture complexity
CN109658016A (zh) 致密气藏补给边界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Yao et al. 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ealing depth of extraction borehole based on the constant-pressure gas inj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CN109973068B (zh) 油藏注水诱导裂缝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Liu et al. Formation evaluation and rock physics analysis for shale gas reservoir-a case study from China South
CN108180006A (zh) 一种基于体积压裂后地层能量抬升的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