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5896A - 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5896A
CN109655896A CN201710936523.0A CN201710936523A CN109655896A CN 109655896 A CN109655896 A CN 109655896A CN 201710936523 A CN201710936523 A CN 201710936523A CN 109655896 A CN109655896 A CN 109655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channel
ancient stream
ancient
attribute
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365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55896B (zh
Inventor
吕慧
胡华锋
肖鹏飞
马灵伟
唐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9365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55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55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5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55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5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7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instantaneous phase or frequency, reflection strength or polar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3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polarity, instant phas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4Geostructures, e.g. in 3D data c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及系统,包括:1)基于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2)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识别古河道的不同结构地质体;3)对古河道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通过井震结合,确定古河道地震反射结构特征以及古河道不同填充类型的发育样式;4)基于步骤2)中识别的结果以及步骤3)中确定的结果,明确地表明河以及地下暗河,并刻画河道边界。本发明提出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能够提高古河道储集体预测的精度,为指导深层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效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Description

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对于岩溶古河道的研究主要在西北地区,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岩溶古河道的地球物理识别方法。综合运用地震相干属性、三维可视化、地层切片、地震分频及RGB混频等技术手段对古河道识别和刻画。
陈广坡等(2004)对轮古西岩溶古水系的研究中,提出对地表水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古地貌的恢复,根据古地貌特征来分析;对地下水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测井、地震的精细标定,确定地下水系形成的岩溶发育层段及其地震特征,利用地震属性(振幅、频率、相位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古水系与岩溶储层的关系进行了效果研究,认为古水系的分布与岩溶型储层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刘伟方等(2013)认为古地貌恢复技术、常规地震技术、相干体技术以及频谱分解技术的利用可以很好的对岩溶古水系进行识别;混频技术可以作为地下水系的有效识别手段。鲁新便等(2014)利用地震正演模拟及三维可视化雕刻技术、地震相干属性提取等技术并结合实钻,建立了一套刻画与识别古河道的方法技术,在塔河油田东部共识别6条主干河道;并对暗河体系上储层发育进行了研究,认为沿河道溶洞型储层发育程度较高。郭川等(2016)在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古河道识别方面基于提取振幅、相干等地球物理手段,查明了研究区古河道的总体面貌;通过实钻井钻、录、测井资料分析,识别出古暗河,采用双峰灰岩段层拉平技术,恢复了研究区古地貌,识别出古地表河;最后通过成图拼接技术,明确了研究区古河道的发育特征。
总体来说,前人对于岩溶古河道的识别主要基于地震属性分析及频谱分解等手段对主体河道形态、展布特征等进行研究,但由于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储层非均质性强、识别难度大,对于哪些地震属性及方法技术能够有效识别出不同结构古河道(主体河道、分支河道及边界等)目前还缺乏系统总结;同时随着古河道开发的精细程度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古河道识别及精细刻画的技术流程,为油田碳酸盐岩古河道储层的勘探开发及增储上产提供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古河道识别及精细刻画的方法,解决由于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中古河道精细刻画困难的问题,提高古河道储集体预测的精度,为指导深层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效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基于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
2)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识别所述古河道的不同结构地质体;
3)对古河道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通过井震结合,确定古河道地震反射结构特征以及古河道不同填充类型的发育样式;
4)基于步骤2)中识别的结果以及步骤3)中确定的结果,明确地表明河以及地下暗河,并刻画河道边界。
优选地,步骤1)包括:
先固定时窗,对沿目标层向下设定时间区间内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并明确其对古河道不同结构的识别效果;
沿目标层向下,在所述设定时间区间内分小时窗进行属性提取,获得不同深度的平面属性。
优选地,步骤1)所选择的地震属性包括:振幅属性、分频属性、频率梯度属性、振幅曲率属性和相干属性。
优选地,步骤2)包括:
a)将不同的优势属性进行叠合或RGB融合,以展示古河道的整体展布情况;
b)通过不同时窗内优势属性的叠合,以描述古河道空间发育状况。
优选地,其中,步骤a)包括:
基于均方根振幅属性,总能量属性,分频振幅中、低频,识别主体河道;
基于分频振幅-高频、振幅最大曲率及平均曲率,识别分支河道;
通过将相干属性分析结果与振幅类属性叠合,突出古河道发育的边界。
优选地,步骤4)包括:
4.1)根据平面上多属性识别结果,平面上沿所述古河道画任意线,在所述古河道展布不明确的地方画垂直河道的剖面,根据地震反射特征,明确所述地下暗河及所述地表明河,通过调整连线,找到所述古河道的入口及出口;
4.2)结合相干属性分析结果刻画所述古河道边界;
4.3)将频率梯度属性对刻画出的所述古暗河进行属性替换,确定所述古河道的发育尺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可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实现以下步骤:
1)基于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
2)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识别所述古河道的不同结构地质体;
3)对古河道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通过井震结合,确定古河道地震反射结构特征以及古河道不同填充类型的发育样式;
4)基于步骤2)中识别的结果以及步骤3)中确定的结果,明确地表明河以及地下暗河,并刻画河道边界。
优选地,步骤1)包括:
先固定时窗,对沿目标层向下设定时间区间内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并明确其对古河道不同结构的识别效果;
沿目标层向下,在所述设定时间区间内分小时窗进行属性提取,获得不同深度的平面属性。
优选地,步骤1)所选择的地震属性包括:振幅属性、分频属性、频率梯度属性、振幅曲率属性和相干属性。
优选地,步骤2)包括:
a)将不同的优势属性进行叠合或RGB融合,以展示古河道的整体展布情况;
b)通过不同时窗内优势属性的叠合,以描述古河道空间发育状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并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补充识别河道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平面上精细解释出的河道展布更为直观,排除了其他非河道异常点造成的视觉杂乱的影响;并提出了频率梯度属性,进而可以对河道的尺度(发育规模)特征进行识别。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7 4_20-60ms均方根振幅属性平面图。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7 4_20-60ms总能量属性平面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低频分频振幅属性平面图。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中频分频振幅属性平面图。
图3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高频分频振幅属性平面图。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频率梯度属性平面图。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过河道井频率梯度剖面。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正演模拟频率梯度变化。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7 4_20-60ms振幅最大曲率属性平面图。
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7 4_20-60ms振幅平均曲率属性平面图。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7 4_20-60ms相干属性平面图。
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7 4_20-60ms大尺度相干属性平面图。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7 4_20-60ms在河道A位置的相干属性与均方根振幅属性叠合图。
图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7 4_20-60ms在河道B位置的相干属性与均方根振幅属性叠合图。
图8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7 4_0-20ms均方根振幅-浅层。
图8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7 4_20-40ms均方根振幅-中层。
图8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7 4_40-60ms均方根振幅-深层。
图8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同时窗内振幅类属性的叠合显示。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点、线、面结合对典型古河道精细解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1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可以包括:1)基于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2)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识别古河道的不同结构地质体;3)对古河道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通过井震结合,确定古河道地震反射结构特征以及古河道不同填充类型的发育样式;4)基于步骤2)中识别的结果以及步骤3)中确定的结果,明确地表明河以及地下暗河,并刻画河道边界。
该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古河道识别及精细刻画的方法,解决由于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中古河道精细刻画困难的问题,提高古河道储集体预测的精度,为指导深层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效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的流程图。下面参考图1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的具体步骤。
步骤1,基于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
具体地,每一种地震属性都从不同方面反映储层岩性、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地质特征,而同一种属性对不同储层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工作中对常规相干、曲波多尺度相干、边缘检测、构造曲率、振幅曲率、倾角倾向、相似性横向变化等属性体进行提取。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所选择的地震属性包括:振幅属性、分频属性、频率梯度属性、振幅曲率属性和相干属性。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包括:先固定时窗,对沿目标层向下设定时间区间内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并明确其对古河道不同结构的识别效果;沿目标层向下,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分小时窗进行属性提取,获得不同深度的平面属性。
具体地,沿目标层一定时窗平面属性的提取及对比,分为两步:首先固定时窗,对沿目标层向下20-60ms进行属性提取及对比分析,优选地震属性参数,明确各方法对古河道不同结构的识别效果;沿目标层向下分小时窗(每隔10ms或20ms)进行属性的提取,分别获得目标层位之下小时窗不同深度的平面属性图。
步骤2,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识别古河道的不同结构地质体。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2)包括:a)将不同的优势属性进行叠合或RGB融合,以展示古河道的整体展布情况;b)通过不同时窗内优势属性的叠合,以描述古河道空间发育状况。
在一个示例中,其中,步骤a)包括:基于均方根振幅属性,总能量属性,分频振幅中、低频,识别主体河道;基于分频振幅-高频、振幅最大曲率及平均曲率,识别分支河道;通过将相干属性分析结果与振幅类属性叠合,突出古河道发育的边界。
具体地,利用各种属性在识别不同地质目标存在的优势,通过多属性的叠合及融合技术加强对古河道不同结构地质体的综合预测。具体如下:针对主体河道识别的属性叠合而突出其识别效果;针对分支河道的识别,根据前面属性优选出的属性叠合突出对局部分支河道的刻画;针对古河道边界的识别,通过两种属性在平面及剖面上的叠合显示,调整属性阀值,可以确定古河道在平面及剖面上的纵向边界。在此基础上通过小时窗多属性的叠合及RGB融合技术进行综合解释,对古河道平面及空间展布状态有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
步骤3,对古河道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通过井震结合,确定古河道地震反射结构特征以及古河道不同填充类型的发育样式。
具体地,在地震属性分析确定古河道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河道周边的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通过井震结合,分析古河道井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测井解释成果,明确地表明河、地下暗河的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及古河道不同充填类型的发育样式。
步骤4,基于步骤2)中识别的结果以及步骤3)中确定的结果,明确地表明河以及地下暗河,并刻画河道边界,进而精细解释古河道的平面展布。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4)包括:
4.1)根据平面上多属性识别结果,平面上沿古河道画任意线,在古河道展布不明确的地方画垂直河道的剖面,根据地震反射特征,明确地下暗河及地表明河,通过调整连线,找到古河道的入口及出口;
4.2)结合相干属性分析结果刻画古河道边界;
4.3)频率梯度属性反映了频率属性的变化特征,将频率梯度属性对刻画出的古暗河进行属性替换,根据频率属性变化特征确定古河道的发育尺度。
具体地,通过点、线、面结合到体对古河道进行综合预测后,为了满足开发需求,再从面到线到点进行精细解剖,找到典型暗河的入口及出口,同时明确地表明河、地下暗河的展布。综合利用前面属性分析结果,每条河沿河道、垂直河道逐条剖面精细分析,对古河道平面展布特征进行精细解释;而不恰当的古河道平面展布解释结果会对古河道地质模型、水流特征分析造成困扰。因此要沿河道仔细地画联井线,多次调整,以达到尽量精确。在此基础上在平面底图上结合多属性的识别结果手工精细刻画河道边界,精细解释出古河道的平面展布图。在精细刻画出古河道平面展布之后,将反映古河道储层厚度、孔隙度或充填情况的属性对刻画出的古暗河进行填充(属性替换),调整色标根据属性变化特征确定古河道的发育规模(尺度)及内部充填情况等特征。
本实施例通过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并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补充识别河道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平面上精细解释出的河道展布更为直观,排除了其他非河道异常点造成的视觉杂乱的影响;并提出了频率梯度属性,进而可以对河道的尺度(发育规模)特征进行识别。
应用示例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及其效果,以下给出一个具体应用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该示例仅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其任何具体细节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以西北地区古河道识别为例,对其进行识别和刻画。
步骤1,通过对叠后地震多种属性的提取,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进行分析及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我们所选择的属性包括:振幅属性、分频属性、频率梯度属性、振幅曲率属性和相干属性。
图2a-2b示出了在本应用示例中的T7 4_20-60ms均方根振幅及总能量属性平面图。振幅属性反映波阻抗差大小,对溶洞主体识别特征清晰,洞穴侧翼由于高度变小,振幅属性反应较弱。振幅属性可较好反映暗河、落水洞等溶洞的分布。
如图2a-2b所示,基于强振幅的聚类技术,强振幅散点分布代表了岩溶储集体的分布。通过T7 4层位向下20-60ms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可以看出均方根振幅对大规模的河道主体及小规模分支河道都有较好的识别效果,总能量对主体河道识别效果较好。
图3a-3c示出了在本应用示例中的低、中、高频分频振幅属性对比。利用频谱分解方法对叠后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解得到具有单一频率的振幅能量体,可用于识别地层的时间厚度变化和地质体的横向不连续性,单频相位体可指示薄层的声学特征和检测地质体横向不连续性,在地质体识别、计算地层厚度方面比传统地震属性研究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频谱分解方法也可用于计算地层的厚度、识别油气指示等。频谱成像技术的核心模块是信号的时频分析。
图3a-3c是通过频谱分解获得的不同频率(低、中、高频)段分频振幅属性的平面图,可以看出,分频振幅的中、低频对河道主体识别效果好;而高频段对小规模分支河道识别效果优于中、低频。
图4a示出了在本应用示例中的频率梯度属性平面图。图4b示出了在本应用示例中的过河道井频率梯度剖面。图4c示出了在本应用示例中的正演模拟频率梯度变化。
图4a-4c示出了利用频率梯度属性识别古河道尺度特征,如图4c所示,正演模拟表明频率梯度属性能够消除振幅不一致性的影响,对于厚度小于20米的薄层,从低频到60Hz的高频频率梯度呈现正值,对于厚度大于20米的厚层,从低频到一定范围的高频频率梯度呈现负值;图4b为过河道井的频率梯度属性剖面,THa井河道储层厚度为50米,其频率梯度值为比较低的负值;THb井河道储层厚度薄,为14米,对应的频率梯度值相对较高;通过河道井的验证进一步说明了频率梯度可以反映河道的尺度发育特征。基于此选择匹配追踪方法提取频率梯度属性获得工区的频率属性体,沿T7 4向下20-60ms提取平面属性,如图4a所示,频率属性低值反映了河道发育规模较大,相对高值反映出河道发育规模较小。
图5a示出了在本应用示例中的T7 4_20-60ms振幅最大曲率属性平面图。图5b示出了在本应用示例中的T7 4_20-60ms振幅平均曲率属性平面图。
振幅曲率是利用曲率的几何意义进行地质构造面的形态和弯曲变形程度分析,并以此作为裂缝发育预测的评价因子。振幅曲率不仅仅需要构造上的变化信息,还需要应用地震数据中振幅值大小的变化来计算相应的曲率。
工作中提取了8个构造曲率属性体,同样沿T7 4面之下提取20-60ms的属性获得平面图,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如图5a-5b所示的振幅最大曲率及振幅平均曲率对分支河道有一定的识别效果。
图6a示出了在本应用示例中的T7 4_20-60ms相干属性平面图。图6b示出了在本应用示例中的T7 4_20-60ms大尺度相干属性平面图。
地震相干体作为一种有效的地震属性常用于不连续地层边缘的检测,如河道、断层、尖灭,甚至裂缝。图6a为T7 4面向下20-60ms相干属性平面图,可以看出相干属性对古河道边界的识别有一定效果。
曲波相干技术将相干计算与Curvelet变换多尺度分析相结合,对相干体做多尺度分析,可以突出特定频带通道的地质异常体,提高对地质异常体的识别能力。通过对西北地区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进行曲波多尺度相干分析,设置粗、中、细参数的权重,获得大、中、小尺度的相干数据体。对T7 4面之下20-60ms范围内提取多尺度相干平面属性,如图6b所示,大尺度(低频通道)相干体主要反映沟谷宽河道展布特征及边界轮廓,小尺度(高频通道)则反映传统相干切片中不易识别的细小河道或溶洞边界。
步骤2,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识别古河道的不同结构地质体。
2.1)针对不同结构古河道的多属性识别
主体河道识别:根据前面的分析,均方根振幅属性,总能量属性,分频振幅中、低频对大规模河道主体识别存在优势,通过均方根振幅及总能量的叠合图,可以对整体的主体河道有比较好的识别效果。
分支河道的识别:由前面的分析,分频振幅-高频、振幅最大曲率及平均曲率对小规模分支河道的识别效果较好,为此通过其中两种属性的叠合可以对局部的分支河道进行比较好的刻画。
古河道边界的识别:图7a-7b示出了在本应用示例中T7 4_20-60ms在河道不同位置的相干属性与均方根振幅属性叠合图,如图7a-7b所示,将相干属性分析结果与振幅类属性叠合,可以突出古河道发育的边界。
2.2)小时窗多属性叠合进行综合解释
图8a示出了在上述应用示例中的T7 4_0-20ms均方根振幅-浅层。图8b示出了在上述应用示例中的T7 4_20-40ms均方根振幅-中层。图8c示出了在上述应用示例中的T7 4_40-60ms均方根振幅-深层。图8d示出了在上述应用示例中的不同时窗内振幅类属性的叠合显示。
如图8a-8c所示,根据研究区岩溶分带发育的结构模式,为了明确古河道空间发育变化规律,分小时窗提取了T7 4面之下每隔10ms或20ms的平面属性图,结合不同地震属性对古河道结构识别的效果,通过多种属性方法进行叠合、融合等综合解释,对古河道空间展布状态有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
不同时窗分频振幅(低、中、高频)叠合图,可以看出古河道空间发育变化情况,不同时窗不同频率区间分频属性描述了古河道的平面展布、河道沉积体边界及不连续性等特征。如图8d为不同时窗均方根振幅及浅、中、深层的叠合图,可以看出图中1号暗河主要分布于T7 4以下40ms深度范围内,2号暗河主要分布于T7 4以下20-60ms深度范围内,反映了不同时期地下古水系的分布特征,同时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岩溶河道具有相对的继承性,叠合图件较为清晰得刻画出整个古河道的空间发育状况及平面展布情况。
2.3)RGB分频混色显示
以上各种属性可以通过RGB混色显示,用来突出古河道各种属性的识别效果。RGB混频显示将分频得到的互不重叠的低频段、中频段、高频段能量属性体或不同时窗内对河道敏感的频率振幅属性体以RGB模式混合显示。此法对突出各分频属性中能量近似特征区域具很好效果,可突出共性、弱化差异。针对工区通过频谱分解得到的不同频率的振幅体,低、中、高频的RGB混频融合图,更为清晰得展示出古河道的平面展布及发育特征。
综上所述,均方根振幅属性,总能量,分频振幅-中、低频对大规模河道主体识别存在优势;分频振幅高频、振幅最大曲率、振幅平均曲率对小规模分支河道识别存在一定优势;常规相干、多尺度相干属性对古河道边界识别有一定识别效果。
通过频谱分解获得不同频率区间的分频振幅体可以展示出不同频率区间古河道的发育状况。频率梯度属性可以对河道尺度特征进行识别。
不同属性的叠合可以相互补充识别河道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不同时窗不同属性的叠合较为完整的展示出古河道的平面展布及空间发育特征;RGB融合显示可以更为清晰得展示古河道的整体展布情况。
步骤3,对古河道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通过井震结合,确定古河道地震反射结构特征以及古河道不同填充类型的发育样式。
在地震属性分析确定古河道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河道周边的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通过井震结合,分析古河道井的地震响应特征。
针对地表明河,根据T7 4层位现今地貌图确定的地表河走向,沿垂直河道方向获得地震剖面,地表明河在地震剖面上下切特征明显。
针对地下暗河,沿古河道发育走向分析多条联井线剖面,结合测井对典型的河道井在垂直河道方向及沿河道方向进行分析,总结过古暗河井的地震响应特征:垂直河道走向主要表现为呈串珠状反射特征,强振幅异常,连续性差,存在局部区域串珠特征不明显而表现出的相对弱反射;沿河道方向地震响应特征为强振幅同相轴连续,横向连续性较好,存在相对能量稍弱区域,振幅强弱变化与河道尺度及充填特征有关。
步骤4,基于步骤2中识别的结果以及步骤3中确定的结果,明确地表明河以及地下暗河,并刻画河道边界。
图9示出了在上述应用示例中的点、线、面结合对典型古河道精细解释。
按照前面的思路对低、中、高频的分频数据体识别的河道进行三维地质体追踪,刻画古河道空间展布状态。最后综合利用多种属性分析结果,从面到线到点进行精细解剖,找到典型暗河的入口及出口,明确地表明河、地下暗河的展布。典型古河道精细解释过程要点:首先根据平面上多属性识别结果,如均方根振幅及相干属性的叠合成果或多属性RGB融合结果,平面上沿古河道精细地画任意线,在河道展布不明确的地方画垂直河道的剖面,根据其地震反射特征,明确古暗河及地表河,通过调整连线,找到古河道的入口及出口;再结合相干分析结果手工精细刻画河道边界,图9为手工精细解释出的西北地区地下暗河及地表明河的平面展布。在精细刻画出古河道平面展布之后,将频率梯度属性(或其他反演属性)对刻画出的古暗河进行属性替换,根据频率属性变化特征可以确定古河道的发育尺度。总体来说,分支河规模相对小,河流曲折处、分支河与主体河道交汇处通常发育规模较大,沿河流向规模变大。
本应用示例通过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并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补充识别河道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平面上精细解释出的河道展布更为直观,排除了其他非河道异常点造成的视觉杂乱的影响;并提出了频率梯度属性,进而可以对河道的尺度(发育规模)特征进行识别。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系统,系统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上的计算可执行指令时,处理器实现以下步骤:1)基于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2)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识别古河道的不同结构地质体;3)对古河道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通过井震结合,确定古河道地震反射结构特征以及古河道不同填充类型的发育样式;4)基于步骤2)中识别的结果以及步骤3)中确定的结果,明确地表明河以及地下暗河,并刻画河道边界。
该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古河道识别及精细刻画的方法,解决由于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中古河道精细刻画困难的问题,提高古河道储集体预测的精度,为指导深层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效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包括:先固定时窗,对沿目标层向下设定时间区间内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并明确其对古河道不同结构的识别效果;沿目标层向下,在设定时间区间内分小时窗进行属性提取,获得不同深度的平面属性。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所选择的地震属性包括:振幅属性、分频属性、频率梯度属性、振幅曲率属性和相干属性。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2)包括:a)将不同的优势属性进行叠合或RGB融合,以展示古河道的整体展布情况;b)通过不同时窗内优势属性的叠合,以描述古河道空间发育状况。
本实施例通过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并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补充识别河道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平面上精细解释出的河道展布更为直观,排除了其他非河道异常点造成的视觉杂乱的影响;并提出了频率梯度属性,进而可以对河道的尺度(发育规模)特征进行识别。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的目的仅为了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并不意在将本发明的实施例限制于所给出的任何示例。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基于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
2)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识别所述古河道的不同结构地质体;
3)对古河道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通过井震结合,确定古河道地震反射结构特征以及古河道不同填充类型的发育样式;
4)基于步骤2)中识别的结果以及步骤3)中确定的结果,明确地表明河以及地下暗河,并刻画河道边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其中,步骤1)包括:
先固定时窗,对沿目标层向下设定时间区间内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并明确其对古河道不同结构的识别效果;
沿目标层向下,在所述设定时间区间内分小时窗进行属性提取,获得不同深度的平面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其中,步骤1)所选择的地震属性包括:振幅属性、分频属性、频率梯度属性、振幅曲率属性和相干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其中,步骤2)包括:
a)将不同的优势属性进行叠合或RGB融合,以展示古河道的整体展布情况;
b)通过不同时窗内优势属性的叠合,以描述古河道空间发育状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
基于均方根振幅属性,总能量属性,分频振幅中、低频,识别主体河道;
基于分频振幅-高频、振幅最大曲率及平均曲率,识别分支河道;
通过将相干属性分析结果与振幅类属性叠合,突出古河道发育的边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其中,步骤4)包括:
4.1)根据平面上多属性识别结果,平面上沿所述古河道画任意线,在所述古河道展布不明确的地方画垂直河道的剖面,根据所述地震反射特征,明确所述地下暗河及所述地表明河,通过调整连线,找到所述古河道的入口及出口;
4.2)结合相干属性分析结果刻画所述古河道边界;
4.3)将频率梯度属性对刻画出的古暗河进行属性替换,确定所述古河道的发育尺度。
7.一种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可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实现以下步骤:
1)基于叠后地震资料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针对古河道发育的不同结构确定对其进行识别的优势属性;
2)通过优势属性的叠合及融合识别所述古河道的不同结构地质体;
3)对古河道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通过井震结合,确定古河道地震反射结构特征以及古河道不同填充类型的发育样式;
4)基于步骤2)中识别的结果以及步骤3)中确定的结果,明确地表明河以及地下暗河,并刻画河道边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系统,其中,步骤1)包括:
先固定时窗,对沿目标层向下设定时间区间内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并明确其对古河道不同结构的识别效果;
沿目标层向下,在所述设定时间区间内分小时窗进行属性提取,获得不同深度的平面属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系统,其中,步骤1)所选择的地震属性包括:振幅属性、分频属性、频率梯度属性、振幅曲率属性和相干属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系统,其中,步骤2)包括:
a)将不同的优势属性进行叠合或RGB融合,以展示古河道的整体展布情况;
b)通过不同时窗内优势属性的叠合,以描述古河道空间发育状况。
CN201710936523.0A 2017-10-10 2017-10-10 岩溶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655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6523.0A CN109655896B (zh) 2017-10-10 2017-10-10 岩溶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6523.0A CN109655896B (zh) 2017-10-10 2017-10-10 岩溶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5896A true CN109655896A (zh) 2019-04-19
CN109655896B CN109655896B (zh) 2021-06-29

Family

ID=66109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36523.0A Active CN109655896B (zh) 2017-10-10 2017-10-10 岩溶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55896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8482A (zh) * 2019-05-10 2019-12-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地质模式约束的断裂带地震解释方法
CN111045091A (zh) * 2019-12-31 2020-04-2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玄武岩覆盖下古河道的识别定位方法
CN111338000A (zh) * 2020-03-10 2020-06-26 山东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 一种砂岩热储地热水富集区圈定方法
CN111983675A (zh) * 2019-05-24 2020-11-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切片融合刻画河道展布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98398A (zh) * 2020-11-20 2021-04-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大断裂体系空间刻画方法
CN113703044A (zh) * 2020-05-20 2021-1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古河道宽度的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70785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暗河裂缝发育预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14152985A (zh) * 2021-12-14 2022-03-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地下古河道边界及其内部薄砂体厚度的方法
CN114428370A (zh) * 2021-09-13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8496A (zh) * 2013-12-05 2015-06-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砂体边界判识方法及小砂体空间定量描述方法
CN105372703A (zh) * 2015-08-11 2016-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砂体精细识别方法
US20170277815A1 (en) * 2016-03-23 2017-09-28 River Analyzer Inc. d/b/a Fresh Water Map Granular river attributes and predictions using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data from river floa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8496A (zh) * 2013-12-05 2015-06-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砂体边界判识方法及小砂体空间定量描述方法
CN105372703A (zh) * 2015-08-11 2016-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砂体精细识别方法
US20170277815A1 (en) * 2016-03-23 2017-09-28 River Analyzer Inc. d/b/a Fresh Water Map Granular river attributes and predictions using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data from river float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伟方等: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古水系研究方法及意义", 《海相油气地质》 *
杨林: "地震频谱分解技术应用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石油物探》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8482A (zh) * 2019-05-10 2019-12-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地质模式约束的断裂带地震解释方法
CN110568482B (zh) * 2019-05-10 2020-08-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地质模式约束的断裂带地震解释方法
CN111983675A (zh) * 2019-05-24 2020-11-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切片融合刻画河道展布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45091A (zh) * 2019-12-31 2020-04-2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玄武岩覆盖下古河道的识别定位方法
CN111045091B (zh) * 2019-12-31 2022-01-07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玄武岩覆盖下古河道的识别定位方法
CN111338000A (zh) * 2020-03-10 2020-06-26 山东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 一种砂岩热储地热水富集区圈定方法
CN113703044A (zh) * 2020-05-20 2021-1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古河道宽度的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03044B (zh) * 2020-05-20 2024-04-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古河道宽度的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70785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暗河裂缝发育预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13970785B (zh) * 2020-07-22 2024-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暗河裂缝发育预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12698398A (zh) * 2020-11-20 2021-04-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大断裂体系空间刻画方法
CN114428370A (zh) * 2021-09-13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
CN114428370B (zh) * 2021-09-13 2022-07-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
CN114152985A (zh) * 2021-12-14 2022-03-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地下古河道边界及其内部薄砂体厚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5896B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5896A (zh) 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及系统
US5586082A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subsurface fluid migration and drainage pathways in and among oil and gas reservoirs using 3-D and 4-D seismic imaging
CN105005080B (zh) 一种利用振幅比率属性识别地层圈闭尖灭线的方法
US5724309A (en) Method for geophysical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using instantaneous phase and its derivativ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Qi et al. Attribute expression of fault-controlled karst—Fort Worth Basin, Texas: A tutorial
Skirius et al. 3-D seismic attributes applied to carbonates
US6092025A (en) Hydrocarbon edge detection using seismic amplitude
CN103149589A (zh) 火成岩油气勘探方法及装置
CN105510993A (zh)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CN105445800A (zh) 一种厚层砂体顶部分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
Fullagar et al. Towards geologically realistic inversion
CN109541685B (zh) 一种河道砂体识别方法
CN104636980A (zh) 针对河道砂油藏类型油气汇集条件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
CN110424955B (zh) 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
Elmahdy et al. An integrated structural and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pollonia carbonate reservoir, Abu El-Gharadig Basin, Western Desert, Egypt
US7020558B2 (en) Method of measuring local similarities between several seismic trace cubes
CN109655900A (zh) 岩溶古河道识别方法及系统
Jensen et al. Paleokarst reservoirs: Efficient and flexible characterization using point-spread-function-based convolution modeling
CN104977611A (zh) 一种生物礁储层雕刻方法
CN104375166B (zh) 确定地震勘探激发深度的方法
CN111830558B (zh) 一种断裂带雕刻方法
CN104820237B (zh) 计算地层的方差体的方法
CN113487734A (zh) 一种基于探地雷达资料的三维地质模型
CN113514884A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方法
Addy Attribute analysis in Edwards limestone in Lavaca county, Tex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