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5597A - 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5597A
CN109655597A CN201910106016.3A CN201910106016A CN109655597A CN 109655597 A CN109655597 A CN 109655597A CN 201910106016 A CN201910106016 A CN 201910106016A CN 109655597 A CN109655597 A CN 109655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gel
index
coal gel
bench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60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荣广
曹贵杰
刘洋
张勇
李东涛
马超
代鑫
郭德英
张小明
薛立民
赵鹏
何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60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555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55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5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2Fuels; Explosives
    • G01N33/222Solid fuels, e.g. co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指标主要反映胶质体的数量,并不能对胶质体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价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炼焦煤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可靠评价,可用来指导炼焦配煤,合理利用煤资源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炼焦煤加热到一定温度,因热解发生软化熔融而形成的粘稠状的气、液、固三相共存混合物,称之为胶质体。根据煤的塑性成焦机理,由煤转变成焦炭的关键是胶质体的形成。煤的塑性成焦主要取决于它在胶质状态下的性质,以及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尤其胶质体液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最为关键。目前评价炼焦煤胶质体的指标有:胶质层厚度、奥亚膨胀度、基氏流动度等。
但本发明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指标主要反映胶质体的数量,并不能对胶质体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指标主要反映胶质体的数量,并不能对胶质体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价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优选的,所述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胶质体数量指标
其中,α考察煤表示所述考察煤的基氏流动度;α基准煤表示所述基准煤的基氏流动度。
考察煤的胶质体数量指标JA的数值大小,表征考察煤的胶质体数量多少。
优选的,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胶质体质量指标
其中,表示所述考察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表示所述基准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考察煤的胶质体质量指标JB的数值大小,表征考察煤的胶质体质量优劣。
优选的,所述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包括:如果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小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确定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不达标。
优选的,所述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包括:如果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小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确定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不达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胶质体数量指标
其中,α考察煤表示所述考察煤的基氏流动度;α基准煤表示所述基准煤的基氏流动度。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胶质体质量指标
其中,表示所述考察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表示所述基准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包括:如果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小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确定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不达标。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包括:如果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小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确定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不达标。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通过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指标主要反映胶质体的数量,并不能对胶质体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价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炼焦煤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可靠评价,可用来指导炼焦配煤,合理利用煤资源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四获得单元14,第一判断单元15,第二判断单元16,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指标主要反映胶质体的数量,并不能对胶质体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价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是否达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是否达标。达到了对炼焦煤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可靠评价,可用来指导炼焦配煤,合理利用煤资源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具体而言,在炼焦中煤的黏结和成焦机理是炼焦工艺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煤热解过程产生的胶质体对煤的黏结和成焦至关重要,胶质体的性质可从胶质体质量和数量两方面来衡量,胶质体的数量采用粘结性指标来表征,即采用基氏流动度α表征胶质体的数量,煤的基氏流动度指标能同时反映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是研究煤的流变性和热分解动力学的有效手段。将一定量的煤样装入煤坩埚中,坩埚中央垂直方向装有搅拌桨,向搅拌桨轴施加恒定的力矩,将煤坩埚放入已加热至规定温度的金属浴内再升温,当煤受热软化形成胶质体后,阻力降低,搅拌桨转动速度变快,测定每分钟旋转的分度和相应的时间、温度,煤在测定过程中最大转动角速度即基氏最大流动度。
步骤120: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具体而言,所述胶质体的质量采用煤化度指标表征,采用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表征焦炭的质量,煤化度反映了煤中芳香层与脂肪层的堆积程度化,定量描述煤化过程中的微晶结构变化,所述镜质组反射率是指在反射光中的反射光强相对于垂直入射光强的百分比,是煤岩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其中,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是表征煤化度的重要指标。从试样的一角开始,用机械推动尺移动试样,根据试样中测定对象的多少来确定点距、行距,以保证所有测点均匀布满全片,当十字丝落到测定对象上时,在测量范围内无抛光缺陷、无矿物等包体时,方可测定该点数值,测点选定之后,使反射光投到CCD上,缓慢转动物台360度,应出现两次相同的最大值,此为最大反射率,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所述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步骤130: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具体而言,所述胶质体的数量采用粘结性指标来表征,即采用基氏流动度α表征胶质体的数量,以当前公认的最好的炼焦煤作为基准,确定所述基准煤的基氏流动度α为104ddpm。
步骤140: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具体而言,所述胶质体的质量采用煤化度指标表征,采用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表征焦炭的质量,以当前公认的最好的炼焦煤作为基准,确定所述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为1.46%。
步骤150: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比值法比较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以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步骤160: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比值法比较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以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胶质体数量指标
其中,α考察煤表示所述考察煤的基氏流动度;α基准煤表示所述基准煤的基氏流动度。
具体而言,测出所述考察煤的基氏流动度α为92ddpm,胶质体数量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胶质体质量指标
其中,表示所述考察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表示所述基准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具体而言,测出所述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为1.25%,胶质体质量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包括:如果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小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确定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不达标。
具体而言,由JA<1可知,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比基准煤的少。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包括:如果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小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确定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不达标。
具体而言,由JB<1可知,考察煤胶质体质量较基准煤的差。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第四获得单元14,所述第四获得单元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第一判断单元15,所述第一判断单元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第二判断单元16,所述第二判断单元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胶质体数量指标
其中,α考察煤表示所述考察煤的基氏流动度;α基准煤表示所述基准煤的基氏流动度。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胶质体质量指标
其中,表示所述考察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表示所述基准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包括:如果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小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确定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不达标。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包括:如果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小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确定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不达标。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中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通过前述对中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6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通过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指标主要反映胶质体的数量,并不能对胶质体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价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炼焦煤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可靠评价,可用来指导炼焦配煤,合理利用煤资源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胶质体数量指标
其中,α考察煤表示所述考察煤的基氏流动度;
α基准煤表示所述基准煤的基氏流动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胶质体质量指标
其中,表示所述考察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表示所述基准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包括:
如果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小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确定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不达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包括:
如果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小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确定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不达标。
6.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7.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得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获得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获得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
获得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
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数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数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通过将所述考察煤胶质体质量指标与所述基准煤胶质体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所述考察煤胶质体的质量情况以及是否达标。
CN201910106016.3A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96555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6016.3A CN109655597A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6016.3A CN109655597A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5597A true CN109655597A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22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6016.3A Pending CN109655597A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5559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211461A3 (de) * 1982-10-15 1984-07-11 Regis Braunkohlenwerk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r korrosiven eigenschaften von braunkohle
CN103275740A (zh) * 2013-06-08 2013-09-04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肥煤煤质的评价方法
CN106501481A (zh) * 2015-09-08 2017-03-15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肥煤煤质的评价方法
CN108753332A (zh) * 2018-07-03 2018-11-06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优质冶金焦炭的炼焦配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211461A3 (de) * 1982-10-15 1984-07-11 Regis Braunkohlenwerk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r korrosiven eigenschaften von braunkohle
CN103275740A (zh) * 2013-06-08 2013-09-04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肥煤煤质的评价方法
CN106501481A (zh) * 2015-09-08 2017-03-15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肥煤煤质的评价方法
CN108753332A (zh) * 2018-07-03 2018-11-06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优质冶金焦炭的炼焦配煤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明星 等: "常见炼焦煤种性能评价", 《现代冶金》 *
鲍俊芳 等: "炼焦煤焦化特性评价指标探讨", 《燃料与化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aines Jr Surface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of polymer liquids–a review
Tam et al. Steady and dynamic shear properties of aqueous polymer solutions
Wu Interfacial and surface tensions of polymers
Bayart et al. Slippery but tough: The rapid fracture of lubricated frictional interfaces
Morgan et al. Ion mobilities and microscopic dynamics in liquid (Li, K) Cl
Souza et al. Effect of molecular weight and chemical structure on therm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gelling κ/ι-hybrid carrageenan solutions
Vlassopoulos et al. Rheology and phase separation in a model 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polymer blend
CN106483042B (zh) 发动机油的汽油稀释率测定方法
Schober et al. Heterogeneous diffusion, viscosity, and the Stokes-Einstein relation in binary liquids
Sliozberg et al.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morphology in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gels composed of AB/ABA blends in B-selective solvent
CN109655597A (zh) 一种考察煤胶质体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Zehnder et al. Influence of cooling rate on cracking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during impact and indentation of borosilicate glasses
Lin et 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irreversibility in particle suspensions undergoing small and large amplitude oscillatory stress
US11513046B2 (en) Flowability tes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Lam et al. Interfacial slip between polymer melts studi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rheological measurements
US2002014092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dicting the flocculation threshold of asphaltenes contained in hydrocarbon mixtures
CN105043975B (zh) 混凝土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及装置
Coppola et al. Rest-time effects in repeated shear-startup runs of branched SBR polymers
Lade et al. Evaluating sag resistance with a multinotched applicator: correlation with surface flow measurements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CN115271450A (zh) 主焦煤性价比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hillips Rh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debris flow materials
Wein et al. AWS rotational viscometry of polysaccharide solutions using a novel KK sensor
Hussain et al. Numerical Mechanistic Study of In-Situ CO2 EOR–Kinetics and Recovery Performance Analysis
CA2996950C (en) Predicting solvent power of light oils
CN107923900A (zh) 预测高温沥青烯沉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