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9096A -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9096A
CN109649096A CN201811543391.6A CN201811543391A CN109649096A CN 109649096 A CN109649096 A CN 109649096A CN 201811543391 A CN201811543391 A CN 201811543391A CN 109649096 A CN109649096 A CN 109649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case
shell
sensor
wing
robo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33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俐
郑满
尹昱成
马雪仪
陈诗文
艾莉雅
程小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5433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490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49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90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07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61Amphibious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of a particular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7/00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 B62D57/0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 B62D57/03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supporting base and leg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feet or ski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包括壳体、步行足、游泳足和密封箱体,所述步行足设有多组,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两侧,所述游泳足成对设于所述壳体前端,所述密封箱体设于壳体上部,所述密封箱体内设置有控制系统和电源,所述壳体后端设有一对螺旋桨,该机器人设有用于检测其运动姿态以及水陆环境的传感器,并通过所述控制系统调整所述步行足、游泳足和螺旋桨三者的运动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有多重动力推进方式,且能在自然的水陆环境中自主运动。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航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海洋的战略地位和价值越来越高,人们对海洋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因此,仿生机器人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勘察、海洋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或者经济效益。传统水下推进方式是将仿生机器人及其推进装置位置固定,将游动速度以相对速度的方式施加给入口水流。由于仿生推进方式的机器人游动速度往往是动态的,采用这种非自主游动方式分析仿生推进并不能真实反映出机器人在推进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因此这种方法不能正确反映机器人游动的流场。目前已研制开发的仿生海蟹机器人推动装置形式较为单一,效率不高,需要针对它的推进装置进行创新、改进,其他组成部分的优化也有待完成。
专利CN101337494A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它包括一个密封的主舱体和四个桨腿复合推进机构,主舱体内设置有控制装置、电源装置和水路环境检测传感器;四个桨腿复合推进机构两两相对且对称设置在主舱体两侧,每个桨腿复合推进机构均包括两个主动杆、一从动杆和一摆动桨,两个主动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两电机的输出端,且一个主动杆靠近主舱体中间部位,它的另一端通过一转轴连接摆动桨一端;另一主动杆靠近主舱体外侧,它的另一端通过一转轴连接从动杆,从动杆通过一转轴连接摆动桨的中间位置,摆动桨的另一端为执行末端。该发明推动装置较为单一即游泳足作为仅有的水中推动单元,难以达到水下驱动装置的高效率需求,且步行方式速度较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包括壳体、步行足、游泳足和密封箱体,所述步行足设有多组,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两侧,所述游泳足成对设于所述壳体前端,所述密封箱体设于壳体上部,所述密封箱体内设置有控制系统和电源,所述壳体后端设有一对螺旋桨,该机器人设有用于检测其运动姿态以及水陆环境的传感器,并通过所述控制系统调整所述步行足、游泳足和螺旋桨三者的运动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流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红外线测距传感器设置在密封箱体的下方,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密封箱体内部。所述激光雷达设置在密封箱体的下方,所述视觉传感器设置在密封箱体内部前端。传感器用来检测水陆环境,具备水陆环境分离的功能,可以辨别水陆环境,更加准确地提供位置信息。所述视觉传感器可以监测所述机器人工作环境中的可疑障碍物并将信息传递与激光雷达进行精度更高的测定确认。通过信息融合技术,有效提高了障碍物的定位和检测精度,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来检测机器人姿态。所述视觉传感器的前方设置有一透明玻璃盖,可产生所述机器人周围环境的360°全景图像,辅助机器人有效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步行足包括依次连接的基节、股节和胫节,所述基节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基节连接电机的输出端,步行足的各部件彼此相连,且分别被独立的电源控制,所述基节收到电机输出的信号后开始运动,并将运动传动给后面的部件,实现步行足的运动,数个步行足可以独立运动,能够在陆地上变换方向、速度地稳定行走。
进一步地,所述游泳足包括依次连接的滑动翼、上下拍翼、前后排翼和摇翼,所述摇翼安装于壳体内,所述摇翼连接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的滑动翼包括指节和掌节,所述游泳足的各部件彼此联动,收到电机信号的调控,所述摇翼在电机的控制下摆动,能够带动所述上下拍翼、前后拍翼运动,所述滑动翼滑动,两个游泳足可分别受两个电机的控制,且上下拍翼、前后拍翼的运动可实现在三维空间内的自由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桨为四旋叶的螺旋桨,两个螺旋桨距离固定,对称设置于密封壳体的后部,由电机控制,由电源提供能源。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转轴均通过联轴器连接输出轴,且所述电机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同心的动密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摇翼为足桨动力混合推进机构,由轻质有机复合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包括电机电源和逻辑电源,两者相互独立,所述电机电源为电机供电,所述逻辑电源为控制系统和传感器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箱体两侧还设有浮力调节装置,所述浮力调节装置均为圆柱形,对称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箱体还设有电源开关、电源充电部和天线,均为防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步行足设有三对。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密封箱体的外形为前窄后宽的扁平结构,可减少在水中的运动阻力。
本发明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驱动系统,通过在尾部安装螺旋桨,为机器人提供充足的动力,保证其在水下正常运行。螺旋桨的结构更有利于在水中游动,比单纯靠游泳足驱动更加节能,在此机器人中,游泳足的动力作用被螺旋桨取代,主要负责机器人在水中形态的调节,能够使机器人的运动更稳定。进一步地,设置在尾部的螺旋桨也有效平衡了整个机器人的中心,避免出现由于前部重量过大导致的机器人陆上前倾摔倒及水中方向控制不力,壳体内设置的传感器可以辅助机器人切换步行足驱动和螺旋桨驱动,让仿生机器人在两栖环境下能够更加灵活、稳定地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仿生蟹的尾部安装螺旋桨,采取爬行足、游泳足和螺旋桨驱动三种方式结合的驱动方式,控制系统、电源及传感器通过水密接头与外部驱动器实现数据和能量的交互。当机器人在四周全部是水的环境中游动时,螺旋桨可以作为其主要推动力来源,一对游泳足可以起到调节方向的作用。当机器人降落到深海底具有复杂地形的地点时,切换为爬行足驱动,从而更好地适应海底复杂的地形环境。该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能在自然的水陆环境中自主运动,实现对目标的跟踪,能够帮助海洋科研人员实现水样采集,进行实时生态监测,观察水底生物运动模式,并能够稳定地定向运载物体,未来甚至可以应用于无人军事探测等危险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密封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游泳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步行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密封箱体2、步行足3、游泳足4、螺旋桨5、浮力调节装置6、电源开关21、电源22、传感器23、电源充电部24、基节31、股节32和胫节33、滑动翼41、上下拍翼42、前后排翼43、摇翼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如图1,包括壳体1、步行足3、游泳足4和密封箱体2,壳体1与密封箱体2的外形为前窄后宽的扁平结构,可减少在水中的运动阻力。步行足3设有三对,对称设置于壳体1两侧,游泳足4成对设于壳体1前端,密封箱体2设于壳体1上部,壳体1后端设有一对螺旋桨5,如图2,密封箱体2内设置有控制系统和电源22,该仿生机器人设有用于检测其运动姿态以及水陆环境的传感器23,并通过控制系统调整步行足3、游泳足4和螺旋桨5三者的运动状态。
传感器包括流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红外线测距传感器设置在密封箱体2的下方,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密封箱体2内部,视觉传感器设置在密封箱体2内部前端,且视觉传感器的前方设置有一透明玻璃盖。如图3、4,步行足3包括依次连接的基节31、股节32和胫节33,基节31安装于壳体1内,基节31连接电机的输出端。步行足的各部件彼此相连,且分别被独立的电源控制,基节收到电机输出的信号后开始运动,并将运动传动给后面的部件,实现步行足的运动,数个步行足可以独立运动,能够在陆地上变换方向、速度地稳定行走。游泳足4包括依次连接的滑动翼41、上下拍翼42、前后排翼43和摇翼44,摇翼44安装于壳体1内,摇翼44连接电机的输出端。摇翼44为足桨动力混合推进机构,由轻质有机复合材料制成。游泳足的各部件彼此联动,收到电机信号的调控,摇翼在电机的控制下摆动,能够带动上下拍翼、前后拍翼运动,滑动翼滑动,两个游泳足可分别受两个电机的控制,且上下拍翼、前后拍翼的运动可实现在三维空间内的自由运动。电源22包括电机电源和逻辑电源,两者相互独立,电机电源为电机供电,逻辑电源为控制系统和传感器供电。密封箱体2两侧还设有浮力调节装置6。密封箱体2还设有电源开关21、电源充电部24和天线,均为防水设置。为实现防水密封,在壳体1的左右两侧,前后盖和上部都设置有密封圈,侧盖通过螺纹固定在壳体上。压力传感器和红外线测距传感器用以检测水陆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运动方式。
当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降至水底复杂地形或在陆地上活动时,可自主转换为步足驱动,三对步行足支撑主箱体,通过杠杆联动装置完成步行前进的动作,每一步行足末端转动的角度可由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到的地形信息调整,也可由操作人员进行远端控制。
当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进行水陆工作环境的转换时,压力传感器与激光雷达可以精确检测没入水体的深度,深度若超过阈值,则游泳足和螺旋桨工作;若深度小于阈值,则步行足工作。当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在水中游动时,密封箱体中设置的红外线测距仪与压力传感器还可随时检测本发明距离水底地面的距离,一旦触及水底,切换至步行足工作。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包括壳体(1)、步行足(3)、游泳足(4)和密封箱体(2),所述步行足(3)设有多组,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1)两侧,所述游泳足(4)成对设于所述壳体(1)前端,所述密封箱体(2)设于壳体(1)上部,所述密封箱体(2)内设置有控制系统和电源(2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后端设有一对螺旋桨(5),该仿生机器人设有用于检测其运动姿态以及水陆环境的传感器(23),并通过所述控制系统调整所述步行足(3)、游泳足(4)和螺旋桨(5)三者的运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流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与激光雷达设置在密封箱体(2)的下方,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密封箱体(2)内部,所述视觉传感器设置在密封箱体(2)内部前端,且所述视觉传感器的前方设置有一透明玻璃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行足(3)包括依次连接的基节(31)、股节(32)和胫节(33),所述基节(31)安装于壳体(1)内,所述基节(31)连接电机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游泳足(4)包括依次连接的滑动翼(41)、上下拍翼(42)、前后排翼(43)和摇翼(44),所述摇翼(44)安装于壳体(1)内,所述摇翼(44)连接电机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翼(44)为足桨动力混合推进机构,由轻质有机复合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22)包括电机电源和逻辑电源,两者相互独立,所述电机电源为电机供电,所述逻辑电源为控制系统和传感器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箱体(2)两侧还设有浮力调节装置(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箱体(2)还设有电源开关(21)、电源充电部(24)和天线,均为防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行足(3)设有三对,所述壳体(1)与密封箱体(2)的外形为前窄后宽的扁平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5)为四旋叶螺旋桨,两个螺旋桨距离固定,对称设置于壳体的后部。
CN201811543391.6A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Pending CN1096490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3391.6A CN109649096A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3391.6A CN109649096A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9096A true CN109649096A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13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3391.6A Pending CN109649096A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49096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5607A (zh) * 2019-05-17 2019-07-30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辅助仿生机器鱼
CN110194229A (zh) * 2019-06-29 2019-09-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新型仿螃蟹机器人
CN111941438A (zh) * 2020-08-19 2020-11-17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巡航作业机器人
CN112895825A (zh) * 2021-03-17 2021-06-0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可变构型的多模式水陆两栖运动关节
CN115593161A (zh) * 2022-12-13 2023-01-13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Cn) 一种水陆两用仿生机构
CN117400674A (zh) * 2023-09-22 2024-01-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的搜救机器人
CN117400674B (zh) * 2023-09-22 2024-04-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的搜救机器人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7494A (zh) * 2008-08-12 2009-01-07 北京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CN101890888A (zh) * 2010-07-12 2010-11-2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两栖仿生龟机器人
CN102700695A (zh) * 2012-07-09 2012-10-03 长沙理工大学 河道违规排污侦测机器鱼
US20130269585A1 (en) * 2010-12-22 2013-10-17 Samsung Heavy Ind. Co., Ltd. Underwater moving apparatus and moving method thereof
CN103998186A (zh) * 2011-12-15 2014-08-20 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 具有行走及游泳的复合移动功能的多关节海底机器人及海底探测系统
CN204124349U (zh) * 2014-06-19 2015-01-2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扑翼滑翔混合型水下航行探测器
CN104723814A (zh) * 2015-03-02 2015-06-24 黑龙江工程学院 一种足桨耦合驱动的两栖多足机器人
CN106143843A (zh) * 2016-07-12 2016-11-2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仿生龟
CN207644604U (zh) * 2017-11-23 2018-07-24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一种混合动力水下机器人平台
CN207697971U (zh) * 2017-11-06 2018-08-07 胡钧阳 一种有线无线混合控制的多功能仿生水下机器人
CN108408007A (zh) * 2018-04-27 2018-08-17 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水下机器人
CN108656884A (zh) * 2018-06-27 2018-10-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7494A (zh) * 2008-08-12 2009-01-07 北京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CN101890888A (zh) * 2010-07-12 2010-11-2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两栖仿生龟机器人
US20130269585A1 (en) * 2010-12-22 2013-10-17 Samsung Heavy Ind. Co., Ltd. Underwater moving apparatus and moving method thereof
CN103998186A (zh) * 2011-12-15 2014-08-20 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 具有行走及游泳的复合移动功能的多关节海底机器人及海底探测系统
CN102700695A (zh) * 2012-07-09 2012-10-03 长沙理工大学 河道违规排污侦测机器鱼
CN204124349U (zh) * 2014-06-19 2015-01-2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扑翼滑翔混合型水下航行探测器
CN104723814A (zh) * 2015-03-02 2015-06-24 黑龙江工程学院 一种足桨耦合驱动的两栖多足机器人
CN106143843A (zh) * 2016-07-12 2016-11-2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仿生龟
CN207697971U (zh) * 2017-11-06 2018-08-07 胡钧阳 一种有线无线混合控制的多功能仿生水下机器人
CN207644604U (zh) * 2017-11-23 2018-07-24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一种混合动力水下机器人平台
CN108408007A (zh) * 2018-04-27 2018-08-17 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水下机器人
CN108656884A (zh) * 2018-06-27 2018-10-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海龙: "仿海蟹机器人游泳桨水动力性能及浮游步态规划方法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陈曦: "仿海蟹机器人水下推进方法与实验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5607A (zh) * 2019-05-17 2019-07-30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辅助仿生机器鱼
CN110194229A (zh) * 2019-06-29 2019-09-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新型仿螃蟹机器人
CN110194229B (zh) * 2019-06-29 2021-08-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新型仿螃蟹机器人
CN111941438A (zh) * 2020-08-19 2020-11-17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巡航作业机器人
CN112895825A (zh) * 2021-03-17 2021-06-0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可变构型的多模式水陆两栖运动关节
CN112895825B (zh) * 2021-03-17 2022-04-0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可变构型的多模式水陆两栖运动关节
CN115593161A (zh) * 2022-12-13 2023-01-13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Cn) 一种水陆两用仿生机构
CN115593161B (zh) * 2022-12-13 2023-03-24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水陆两用仿生机构
CN117400674A (zh) * 2023-09-22 2024-01-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的搜救机器人
CN117400674B (zh) * 2023-09-22 2024-04-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水陆两栖的搜救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9096A (zh)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Scaradozzi et al. BCF swimming locomotion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robots: a review and a novel solution to improve control and efficiency
Wu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robotic dolphi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MacIver et al. Designing future underwater vehicles: principl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weakly electric fish
WO2021012914A1 (zh) 基于海洋牧场水下环境探测的仿生柔性线驱动蝠鲼
Hu et al. Design of 3D swim patterns for autonomous robotic fish
CN113086136B (zh) 一种复合推进仿生水母机器人
CN100584695C (zh) 一种仿生海龟水下机器人
CN101337494B (zh) 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
CN108408009A (zh) 一种基于树莓派Raspberry Pi控制器的智能水下航行器
CN103085955B (zh) 一种仿海龟四鳍拍动式自主水下机器人
CN110758689A (zh) 仿生机器鱼
CN105711778A (zh) 新型自主式仿生机器鱼
K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multibody marine robots: A review
CN111186542A (zh) 一种水下作业机器人
CN107323638A (zh) 一种仿生蝠鲼装置
Kumar et al.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for vision based tracking
CN111452939A (zh) 一种用于引水隧洞检测的自主巡线水下直升机
Ahmad Mazlan A fully actuated tail propulsion system for a biomimetic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Ma et 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 multimode amphibious robot with propeller-leg
Pham et al. A robotic fish capable of fast underwater swimming and water leaping with high Froude number
Zhou et al. Overview of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of the bionic underwater propulsion system
Ji et al.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a Novel Hybrid-Drive Robotic Fish for Aquacultur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CN207931408U (zh) 一种用于两栖球形机器人的轮腿式复合驱动机构
CN206654179U (zh) 一种仿生机器鱼控制系统及水下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030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200030 Huashan Road, Shanghai, No. 1954, No.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