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4456A - 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4456A
CN109644456A CN201880002227.6A CN201880002227A CN109644456A CN 109644456 A CN109644456 A CN 109644456A CN 201880002227 A CN201880002227 A CN 201880002227A CN 109644456 A CN109644456 A CN 109644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scanning
dimension
terminal
scanning range
statu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22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4456B (zh
Inventor
杜蕾
周珏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44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4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所述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获取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将受到终端状态影响较大的波束排除,缩小了波束扫描范围,节省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扫描效率,能够避免信号传输延迟的问题。

Description

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关于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的通信系统能够支持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延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传播损耗。为了弥补传播损耗,发射设备通常会通过波束进行信号传输,实现与接收设备之间的定向通信。而在通过波束进行信号传输之前,发射设备需要进行波束扫描。
以发射设备为终端进行说明,基站根据所处空间区域内的所有波束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发送给终端,该波束扫描范围内包括待扫描的多个波束标识。终端对该波束扫描范围内的多个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进行扫描及测量,得到每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从而根据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确定用于进行信号传输的波束,通过确定的波束向基站传输信号。
上述方案需要对波束扫描范围内的每个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进行扫描,耗费的时间过长,导致波束扫描效率低下,造成信号传输的延迟。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所述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获取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类状态信息、第二类状态信息或第三类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中除所述射频器件以外的其他器件与所述射频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
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的工作状态,或者所述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
所述第三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的姿态,或者所述姿态的变化情况。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弹出标识、所述终端的折叠角度或所述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弹出标识用于表示所述摄像头是否弹出;
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所述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的变化量、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的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三类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姿态信息、所述终端的姿态信息的变化量或折叠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折叠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终端是否折叠。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按照所述调整方式,对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第一波束扫描范围;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按照所述调整方式,对所述第一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多个维度的权重以及索引标识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所述多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以及所述多个维度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索引标识;
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确定加权求和得到的索引标识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
根据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所述扫描步长,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所述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波束扫描范围;
所述终端用于基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根据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所述扫描步长,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所述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所述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规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类状态信息、第二类状态信息或第三类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中除所述射频器件以外的其他器件与所述射频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
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的工作状态,或者所述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
所述第三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的姿态,或者所述姿态的变化情况。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弹出标识、所述终端的折叠角度或所述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弹出标识用于表示所述摄像头是否弹出;
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所述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的变化量、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的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三类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姿态信息、所述终端的姿态信息的变化量或折叠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折叠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终端是否折叠。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调整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调整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调整方式,对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第一波束扫描范围;
调整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调整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调整方式,对所述第一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多个维度的权重以及索引标识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所述多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以及所述多个维度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索引标识;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确定加权求和得到的索引标识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
所述扫描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所述扫描步长,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所述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波束扫描范围;
所述终端用于基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根据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所述扫描步长,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所述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所述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获取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所述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获取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中所执行的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以及预设规则,且该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可以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将受到终端状态影响较大的波束排除,缩小了波束扫描范围,节省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扫描效率,能够避免信号传输延迟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公开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1和终端102,基站101与终端102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连接。
对于基站101的波束扫描过程来说,基站101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基于该波束扫描范围进行波束扫描以确定发射波束,通过该发射波束向终端102传输信号。且,基站101还会通过接收波束接收终端102传输的信号。
对于终端102的波束扫描过程来说,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终端102根据状态信息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基于该波束扫描范围进行波束扫描以确定发射波束,通过该发射波束向基站101传输信号。且,终端102还会通过接收波束接收基站101传输的信号。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基站101可以接收终端102的状态信息,根据终端102的状态信息确定终端102的波束扫描范围,发送至终端102,由终端102基于该波束扫描范围进行波束扫描。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基站或终端,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在步骤202中,获取预设规则,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在步骤203中,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通过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以及预设规则,且该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可以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将受到终端状态影响较大的波束排除,缩小了波束扫描范围,节省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扫描效率,能够避免信号传输延迟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类状态信息、第二类状态信息或第三类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终端中除射频器件以外的其他器件与射频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
第二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终端的工作状态,或者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
第三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终端的姿态,或者姿态的变化情况。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
第一类状态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弹出标识、终端的折叠角度或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弹出标识用于表示摄像头是否弹出;
第二类状态信息包括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的变化量、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的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
第三类状态信息包括终端的姿态信息、终端的姿态信息的变化量或折叠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折叠标识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折叠。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按照调整方式,对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第一波束扫描范围;
根据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按照调整方式,对第一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多个维度的权重以及索引标识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中多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以及多个维度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索引标识;
根据第三对应关系,确定加权求和得到的索引标识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基于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
根据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扫描步长,从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向终端发送波束扫描范围;
终端用于基于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根据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扫描步长,从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终端。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终端获取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其中,终端可以为手机、计算机、个人电脑等具备通信功能的设备,且该终端配置有射频器件,该射频器件可以为天线、电感器件或者其他具备通信功能的器件。
终端通过射频器件可以与基站进行定向通信。定向通信的过程中,终端会进行波束扫描和波束测量,确定采用的波束,通过该波束向基站传输信号。
由于终端的状态会对射频器件的性能造成影响,而射频器件的性能会对波束的信号传输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终端的状态信息,以及终端的状态信息、射频器件的性能与波束的信号传输质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波束扫描范围,从而基于该波束扫描范围进行波束扫描。
终端的状态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描述,即终端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多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而为了便于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可以根据终端的多个维度预先设定影响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至少一个维度,获取该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每个维度上的状态用于从相应的维度对终端的状态进行描述。
其中,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第一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终端中除射频器件以外的其他器件与射频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的状态信息;
终端中除射频器件以外还配置有其他器件,这些器件可能会遮挡射频器件,影响射频器件的性能,进而影响波束的信号传输质量。因此,可以获取终端的第一类状态信息,根据除射频器件以外的其他器件与射频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确定其他器件对射频器件的遮挡情况,后续即可根据该遮挡情况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第一类状态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弹出标识、终端的折叠角度或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
例如,终端配置有伸缩式摄像头,摄像头弹出时会遮挡射频器件,而摄像头未弹出时不会遮挡射频器件。因此,第一类状态信息可以包括摄像头的弹出标识,弹出标识用于表示摄像头是否弹出,如摄像头的弹出标识为0或1,当弹出标识为0时,表示该摄像头未弹出,当摄像头的弹出标识为1时,表示该摄像头弹出。
或者,终端为折叠式设备,终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绕转轴转动,使终端展开或者折叠,两个壳体的夹角即为终端的折叠角度,该折叠角度位于0度-180度之间。当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折叠角度为180度,当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角度为0度。且,终端包括显示屏幕,显示屏幕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同一侧,可以随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转动而发生形变。终端的折叠角度不同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处的位置不同,对射频器件的遮挡情况也不同。因此,第一类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终端的折叠角度或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
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是指在终端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当前的折叠角度与上一次检测到的折叠角度之间的差值,折叠角度变化量位于0度-180度之间。在检测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时,可以每隔预设时长检测终端的折叠角度,计算本次检测到的折叠角度与上一次检测到的折叠角度之间的差值,得到折叠角度变化量。或者,当检测到终端由原始状态切换至另一状态,且在该另一状态下保持预设时长,则计算当前的折叠角度与原始状态下的折叠角度之间的差值,得到折叠角度变化量。
2、第二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终端的工作状态,或者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的状态信息。
终端的工作状态不同时,射频器件的工作条件不同,会导致射频器件的性能不同,进而影响波束的信号传输质量。因此,可以获取终端的第二类状态信息,根据终端的工作状态或者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类状态信息包括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的变化量、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的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
终端的状态包括全局状态,也包括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
其中,全局状态数据用于从全局的角度对终端的状态进行描述,可以包括终端的开关状态,或者终端的整体温度等。全局状态数据的变化量用于从全局的角度对终端的状态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可以包括终端的开关状态的变化情况,或者终端的温度变化量。
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用于对相应器件的状态进行描述。每个器件的状态数据可以包括该器件的温度、电路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等状态数据。
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的变化量用于对相应器件的状态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每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的变化量可以包括该器件的温度变化量、电路的工作电压变化量、工作电流变化量等数据。
3、第三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终端的姿态,或者姿态的变化情况的状态信息。
终端的姿态不同时,对射频器件的遮挡情况不同,会导致射频器件的性能不同,进而影响波束的信号传输质量。因此,可以获取终端的第三类状态信息,根据终端的姿态或者姿态的变化情况,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三类状态信息包括终端的姿态信息或终端的姿态信息的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
终端的姿态信息表示终端当前所处的姿态,若以显示屏幕所在的表面为正面、显示屏幕左右两侧的表面为侧面、显示屏幕上下两侧的表面分别为顶面和底面,则终端的姿态可以包括正面向上、正面向下、侧面向下、底面向下等多种姿态,终端的姿态信息变化量用于表示终端姿态信息的变化情况,可以包括终端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终端为折叠式设备,第三类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终端的折叠标识,该折叠标识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折叠。折叠标识为0或1,当折叠式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标识为1,当折叠式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折叠标识为0。
例如,终端侧面向下且处于折叠状态,表示终端当前的姿态为折叠侧放。终端底面向下且处于折叠状态,表示终端当前的姿态为折叠立放。
通过获取上述状态信息,能够获取到终端在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按照至少一个维度,对终端的状态进行准确地描述,后续能够利用终端在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在步骤302中,终端获取预设规则。
不同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程度不同,即不同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匹配的波束扫描范围不同。为了确定合适的波束扫描范围,终端获取预设规则,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根据该预设规则能够确定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方式。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表示在第一目标维度上,任一个状态数据对应一个波束扫描范围,在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表示在第二目标维度上,任一个状态数据对应波束扫描范围的一种调整方式,在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发生变化时,可以按照对应的调整方式对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
第一目标维度和第二目标维度可以为上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的任意维度,且第一目标维度与第二目标维度不同。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权重,该权重用于表示相应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程度,权重越大,表示该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发生变化时,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越大。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类型的终端,其状态对射频器件和波束的信号质量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终端的类型设置对应的预设规则,不同类型的终端对应的预设规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步骤303中,终端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波束扫描范围包括待扫描的多个波束标识,每个波束标识用于指示唯一对应的波束,可以为波束的编号等标识。确定波束扫描范围表示终端只需对波束扫描范围内的多个标识对应的波束进行扫描,而无需对其他波束进行扫描。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则根据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例如,第一目标维度为摄像头是否弹出,则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为弹出标识,当弹出标识为1时,摄像头弹出,确定的波束扫描范围为波束标识1至波束标识8,当弹出标识为0时,摄像头未弹出,确定的波束扫描范围为波束标识1至波束标识16。
又如,第一目标维度为终端的折叠角度,则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为终端的折叠角度,当终端的折叠角度为10度时,确定的波束扫描范围为波束标识1至波束标识8,当终端的折叠角度为30度时,确定的波束扫描范围为波束标识1至波束标识16。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则根据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按照调整方式,对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其中,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可以为终端根据所处的空间区域内的所有波束确定的波束扫描范围,或者为基站根据终端所处空间区域内的所有波束确定的波束扫描范围,或者还可以为终端根据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的波束扫描范围。
该调整方式用于减小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数量,例如可以为排除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中最大的波束标识或者一定数量的较大波束标识,或者排除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中最小的波束标识或者一定数量的较小波束标识。
例如,第二目标维度为终端的折叠角度的变化情况,则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为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确定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之后终端的折叠角度每改变10度时,从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中减少一个波束,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从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中减少的波束由终端的折叠角度是增大还是减小确定。
又如,第二目标维度包括终端的姿态和折叠角度的变化情况,则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为终端的姿态信息和折叠角度变化量,终端折叠立放,之后开始逐渐展开,在展开过程中,终端的折叠角度每改变10度,从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中减少一个波束,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或者,终端折叠侧放,之后开始逐渐展开,在展开过程中,终端的折叠角度每改变20度,从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中减少一个波束,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则根据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第一波束扫描范围,根据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按照调整方式,对第一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例如,第一目标维度为终端的折叠角度,第二目标维度为终端的折叠角度的变化情况,则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为终端的折叠角度,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为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当终端的折叠角度为100度时,确定的第一波束扫描范围为波束标识1至波束标识20,当终端的折叠角度减少10度时,从第一波束扫描范围内减少一个波束标识20,得到的波束扫描范围为波束标识1至波束标识19。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预设规则包括多个维度的权重以及索引标识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中多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以及多个维度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索引标识,根据加权求和得到的索引标识以及第三对应关系,确定索引标识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例如,当至少一个维度包括摄像头的旋转角度和终端的折叠角度时,将旋转角度和折叠角度采用以下公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索引标识:
Z=aX+bY;
其中,a为摄像头的旋转角度的权重,X为摄像头的旋转角度,b为终端的折叠角度的权重,B为终端的折叠角度,Z为索引标识。
通过进行加权求和,可以将多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进行综合计算,能够综合考虑各个维度的影响,确定更为准确的波束扫描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某些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在满足某些条件时,会对射频器件的性能造成影响,而在不满足这些条件时,不会对射频器件的性能造成影响。因此,针对任一维度,当满足该维度对应的预设条件时,可以采用上述方式,根据该维度上的状态数据确定波束扫描范围,而当不满足该维度对应的预设条件时,不再考虑该维度上的状态数据。
例如,终端的正面向下时,摄像头是否弹出对波束扫描范围没有影响,而当终端的正面向上时,摄像头是否弹出影响波束扫描范围。则当终端的姿态为正面向下时,忽略摄像头的弹出标识,而当终端的姿态为正面向上时,根据摄像头的弹出标识确定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步骤304中,终端基于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终端基于该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对每个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进行扫描及测量,得到每个波束的信号质量,从而根据多个波束的信号质量,确定用于进行信号传输的波束,通过确定的波束向基站传输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终端的状态信息,能够将受到终端状态影响较大的波束排除,缩小了波束扫描范围,节省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扫描效率,能够避免信号传输延迟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终端进行波束扫描时,受到扫描时长的限定,只能扫描有限个数的波束。因此,在基于波束扫描范围进行波束扫描时,终端根据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扫描步长,从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例如,该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为8个,确定的扫描步长为2,则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为1、3、5、7,那么在进行波束扫描时,扫描波束标识为1、3、5、7的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仅是以终端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波束扫描范围可以由基站确定。终端向基站发送状态信息和预设规则,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和预设规则,根据终端的状态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向终端发送波束扫描范围。终端接收该波束扫描范围,基于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根据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扫描步长,从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其中,终端向基站发送状态信息和预设规则时,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或上层信令发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以及预设规则,且该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可以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将受到终端状态影响较大的波束排除,缩小了波束扫描范围,节省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扫描效率,能够避免信号传输延迟的问题。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装置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401、规则获取模块402以及确定模块403。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所述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规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类状态信息、第二类状态信息或第三类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中除所述射频器件以外的其他器件与所述射频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
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的工作状态,或者所述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
所述第三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的姿态,或者所述姿态的变化情况。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弹出标识、所述终端的折叠角度或所述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弹出标识用于表示所述摄像头是否弹出;
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所述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的变化量、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的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三类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姿态信息、所述终端的姿态信息的变化量或折叠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折叠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终端是否折叠。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403,包括:
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403,包括:
调整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调整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调整方式,对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403,包括:
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第一波束扫描范围;
调整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调整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调整方式,对所述第一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多个维度的权重以及索引标识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所述确定模块403,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所述多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以及所述多个维度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索引标识;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确定加权求和得到的索引标识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
所述扫描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所述扫描步长,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所述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波束扫描范围;
所述终端用于基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根据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所述扫描步长,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所述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扫描范围确定装置,通过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以及预设规则,且该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可以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将受到终端状态影响较大的波束排除,缩小了波束扫描范围,节省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扫描效率,能够避免信号传输延迟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扫描范围确定装置在确定波束扫描范围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基站或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扫描范围确定装置与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的框图。参见图5,该基站包括处理器501、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502及收发器503。其中,处理器501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指令:
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获取预设规则,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基站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基站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例如,终端6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装置,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6,终端6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602,存储器604,电源组件606,多媒体组件608,音频组件6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612,传感器组件614,以及通信组件616。
处理组件602通常控制终端6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6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608和处理组件6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6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6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6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6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606为终端6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6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6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608包括在所述终端6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6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终端6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6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6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6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604或经由通信组件6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6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612为处理组件6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6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6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614可以检测到终端6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终端6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检测终端600或终端6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6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6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6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6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6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6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6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6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6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6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604,上述指令可由终端600的处理器6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获取预设规则,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根据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获取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仅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所述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获取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类状态信息、第二类状态信息或第三类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中除所述射频器件以外的其他器件与所述射频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
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的工作状态,或者所述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
所述第三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的姿态,或者所述姿态的变化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弹出标识、所述终端的折叠角度或所述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弹出标识用于表示所述摄像头是否弹出;
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所述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的变化量、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的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三类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姿态信息、所述终端的姿态信息的变化量或折叠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折叠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终端是否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按照所述调整方式,对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第一波束扫描范围;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按照所述调整方式,对所述第一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多个维度的权重以及索引标识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所述多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以及所述多个维度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索引标识;
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确定加权求和得到的索引标识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
根据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所述扫描步长,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所述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波束扫描范围;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根据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所述扫描步长,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所述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10.一种波束扫描范围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所述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规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类状态信息、第二类状态信息或第三类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中除所述射频器件以外的其他器件与所述射频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
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的工作状态,或者所述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
所述第三类状态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的姿态,或者所述姿态的变化情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弹出标识、所述终端的折叠角度或所述终端的折叠角度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弹出标识用于表示所述摄像头是否弹出;
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所述终端的全局状态数据的变化量、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器件的状态数据的变化量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三类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姿态信息、所述终端的姿态信息的变化量或折叠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折叠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终端是否折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调整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调整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调整方式,对原始的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与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第一波束扫描范围;
调整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的调整方式;
调整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调整方式,对所述第一波束扫描范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波束扫描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多个维度的权重以及索引标识与波束扫描范围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所述多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以及所述多个维度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索引标识;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确定加权求和得到的索引标识对应的波束扫描范围。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
所述扫描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所述扫描步长,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所述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18.根据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波束扫描范围;
所述终端用于基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多个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或者,根据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的波束标识数量确定扫描步长,按照所述扫描步长,从所述波束扫描范围中确定待扫描的波束标识,基于所述待扫描的波束标识进行波束扫描。
1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所述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获取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为预设的影响所述终端中射频器件性能的维度;
获取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中的每个维度对波束扫描范围的影响规则;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维度上的状态数据及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波束扫描范围。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中所执行的操作。
CN201880002227.6A 2018-11-29 2018-11-29 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6444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18286 WO2020107347A1 (zh) 2018-11-29 2018-11-29 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456A true CN109644456A (zh) 2019-04-16
CN109644456B CN109644456B (zh) 2023-10-10

Family

ID=6606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227.6A Active CN109644456B (zh) 2018-11-29 2018-11-29 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90418A4 (zh)
CN (1) CN109644456B (zh)
WO (1) WO2020107347A1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3559A (zh) * 2010-09-20 2011-04-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波束扫描阵列天线
US20140198921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Klippel Gmbh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direct sound radiated by acoustical sources
US20150325912A1 (en) * 2013-01-22 2015-11-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illimeter wave phased-array beam align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WO2017058066A1 (en) * 2015-09-29 2017-04-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suitable transmit directions for beamformed transmission
WO2018008404A2 (ja) * 2016-07-05 2018-01-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80069613A1 (en) * 2015-03-31 2018-03-08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acqui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7852705A (zh) * 2015-08-20 2018-03-27 英特尔Ip公司 发送波束成形
US20180109307A1 (en) * 2015-05-30 2018-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20180131434A1 (en) * 2016-11-04 2018-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management for various levels of beam correspondence
US20180132252A1 (en) * 2016-11-04 2018-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ng a range of beam correspondence in a wireless node
CN108155924A (zh) * 2016-12-06 2018-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波束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18155844A1 (ko) * 2017-02-21 2018-08-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최적 빔 표시 및 가이드 방법 및 장치
CN108476054A (zh) * 2016-01-21 2018-08-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CN108540176A (zh) * 2017-03-01 2018-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扫描方法、系统、基站及终端
CN108540190A (zh) * 2017-03-06 2018-09-1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赋形方法和装置
CN108684048A (zh) * 2018-08-16 2018-10-19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管控方法、装置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81166B1 (ko) * 2016-05-17 2018-07-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무선백홀 네트워크의 빔 포밍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8337025B (zh) * 2017-01-20 2019-12-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射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32835A (zh) * 2017-03-17 2018-10-09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3559A (zh) * 2010-09-20 2011-04-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波束扫描阵列天线
US20140198921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Klippel Gmbh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direct sound radiated by acoustical sources
US20150325912A1 (en) * 2013-01-22 2015-11-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illimeter wave phased-array beam align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20180069613A1 (en) * 2015-03-31 2018-03-08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acqui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180109307A1 (en) * 2015-05-30 2018-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20180212659A1 (en) * 2015-08-20 2018-07-26 Intel IP Corporation Transmit beamforming
CN107852705A (zh) * 2015-08-20 2018-03-27 英特尔Ip公司 发送波束成形
WO2017058066A1 (en) * 2015-09-29 2017-04-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suitable transmit directions for beamformed transmission
CN108476054A (zh) * 2016-01-21 2018-08-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WO2018008404A2 (ja) * 2016-07-05 2018-01-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80131434A1 (en) * 2016-11-04 2018-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management for various levels of beam correspondence
US20180132252A1 (en) * 2016-11-04 2018-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ng a range of beam correspondence in a wireless node
CN108155924A (zh) * 2016-12-06 2018-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波束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18155844A1 (ko) * 2017-02-21 2018-08-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최적 빔 표시 및 가이드 방법 및 장치
CN108540176A (zh) * 2017-03-01 2018-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扫描方法、系统、基站及终端
CN108540190A (zh) * 2017-03-06 2018-09-1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赋形方法和装置
CN108684048A (zh) * 2018-08-16 2018-10-19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管控方法、装置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6521-1-e00_s00-s05"", 3GPP TSG_RAN\\WG5_TEST_EX-T1 *
CATR: "R4-1712384 "Test system for compact antenna test range (CATR) based on probe scanning method"", 3GPP TSG_RAN\\WG4_RADIO, no. 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456B (zh) 2023-10-10
EP3890418A1 (en) 2021-10-06
US20210409092A1 (en) 2021-12-30
WO2020107347A1 (zh) 2020-06-04
EP3890418A4 (en) 2022-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6207B (zh) 控制拍摄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24555B (zh)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783473A1 (en) Page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525383B (zh) 壁纸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965691B (zh) 摄像头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151796A (zh) Nan设备寻找方法、相关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262512B (zh) 切换主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69506A (zh)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307308A (zh) 无线局域网设备的定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6546970B (zh) 移动设备的超声波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08989687A (zh) 摄像头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06371086A (zh) 一种测距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01119A (zh) 互动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120786A (zh) 移动终端天线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542597B (zh) 对焦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3191976B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451856A (zh) 最佳波束上报和确定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基站
CN109451823A (zh) 路测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网络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644456A (zh) 波束扫描范围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454078A (zh) 一种对焦模式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355892B (zh) 图片拍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终端
CN108650413A (zh) 投影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5554791B (zh) 一种为无线局域网设置信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362699A (zh) 图片查找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16859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