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9816A -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9816A
CN109639816A CN201811608292.1A CN201811608292A CN109639816A CN 109639816 A CN109639816 A CN 109639816A CN 201811608292 A CN201811608292 A CN 201811608292A CN 109639816 A CN109639816 A CN 109639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grid
grid region
servic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82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伟明
皮爱平
黄飞鹰
梁华贵
陈秋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UNT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UNT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UNT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UNT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082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98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9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9816A/zh
Priority to CN201980086702.7A priority patent/CN1133028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4785 priority patent/WO202013506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5Tracking the activity of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包括:对用户的轨迹进行采样跟踪,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携带有账号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用户所处的当前栅格区域;获取与账号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模式信息;根据模式信息将用户信息更新至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本发明通过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采样跟踪,及时更新用户所处的栅格区域,以及在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及时更新用户信息,从而提高栅格化管理的实时性。

Description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网格化管理手段对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用户信息管理的效率。其中,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为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个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但是,现有的通过网格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时,网格内各用户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网格化管理的实时性较差,不利于网格化管理的进一步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栅格化管理的实时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对用户的轨迹进行采样跟踪,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携带有账号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用户所处的当前栅格区域;获取与账号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模式信息;根据模式信息将用户信息更新至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根据模式信息将用户信息更新至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的步骤,包括:在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中,获取位于当前栅格区域内的各业务信息;根据模式信息和各业务信息,建立授权关系表;其中,授权关系表包括账号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授权关系表与用户信息关联更新至目标栅格服务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位置信息包括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位置数据和当前采样时刻的前一采样时刻对应的位置数据;将授权关系表与用户信息关联更新至目标栅格服务器的步骤,包括:判断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与当前栅格区域是否相同;如果是,在目标栅格服务器中更新授权关系表和用户信息内的当前采样时刻;如果否,判断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是否与目标栅格服务器相同;当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与目标栅格服务器相同时,在目标栅格服务器中更新授权关系表和用户信息内的当前采样时刻和当前栅格区域信息;当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与目标栅格服务器不相同时,将授权关系表和用户信息从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当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与目标栅格服务器不相同时,将授权关系表和用户信息从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的步骤,包括:当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与目标栅格服务器不相同时,基于用户信息在目标服务器中创建用户对象,并将授权关系表和用户信息关联保存至用户对象;在前一采样时刻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删除用户的用户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用户的位置信息;如果否,在指定的栅格服务器中删除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当前栅格区域的用户密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基于用户密度下生成第一定位请求;将第一定位请求发送至用户的关联终端,以使关联终端基于第一定位请求返回的第一定位数据;根据第一定位数据,确定用户所处的目标子栅格区域;其中,当前栅格区域动态划分为多个子栅格区域;基于用户所处的目标子栅格区域,在目标子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内更新用户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当前子栅格区域的用户密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是,基于用户密度下生成第二定位请求;将第二定位请求发送至用户的关联终端,以使关联终端基于第二定位请求返回的第二定位数据;根据第二定位数据,确定用户所处的目标栅格区域;基于用户所处的目标栅格区域,在目标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内更新用户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身份识别的方法,包括:采用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任一项的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更新各栅格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当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业务请求确定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其中,业务请求包括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业务终端的业务信息和业务终端的位置信息;在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根据授权关系表获取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内的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查找与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基于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和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匹配,得到生物特征匹配结果;根据生物特征匹配结果完成身份识别。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根据生物特征匹配结果完成身份识别的步骤,包括:判断生物特征匹配结果是否为匹配成功;如果是,判断匹配成功的用户是否唯一;当匹配成功的用户唯一时,将匹配成功的用户确定为目标对象,完成身份识别;当匹配成功的用户不唯一时,向匹配成功的各用户的关联终端发送身份确认请求;当接收到匹配成功的各用户的关联终端针对身份确认请求发送的身份确认信息时,对各关联终端发送的身份确认信息进行判断,得到判断结果;根据判断结果完成身份识别。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装置,包括:跟踪模块,用于对用户的轨迹进行采样跟踪,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携带有账号信息;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用户所处的当前栅格区域;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账号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模式信息;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模式信息将用户信息更新至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身份识别的装置,包括:信息更新模块,用于采用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任一项的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更新各栅格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业务请求确定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其中,业务请求包括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业务终端的业务信息和业务终端的位置信息;用户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根据授权关系表获取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内的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特征信息查找模块,用于查找与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和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匹配,得到生物特征匹配结果;识别模块,用于根据生物特征匹配结果完成身份识别。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任一项的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任一项方法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或者执行如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对用户的轨迹进行采样跟踪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而确定用户所处的当前栅格区域,然后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并根据用户信息中的模式信息将用户信息更新至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本发明通过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采样跟踪,及时更新用户所处的栅格区域,以及在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及时更新用户信息,从而提高栅格化管理的实时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前述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及装置更新栅格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并在接收到业务请求时确定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然后在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根据授权关系表查找该栅格区域内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并获取与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将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与各授权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以完成身份识别。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对应栅格区域内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有效的减少了用户信息的获取数量,提高了生物识别的速度和准确性,进而缩短身份识别所用时间,达到高效、准确地完成身份识别的目的,另外,基于活体生物特征信息的身份识别,可以有效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格区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格区域的划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子栅格区域的划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通过网格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时,网格内各用户信息的实时性较差,不利于网格化管理的进一步应用。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可以有效提高各栅格区域内用户信息的实时性。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对用户的轨迹进行采样跟踪,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用户一般会随身携带手机等关联终端,通过接收关联终端发送的定位信息,即可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具体的,可以通过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站定位)、AGPS(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定位、WIFI(Wireless Fidelity,移动热点)、陀螺仪定位等一种或多种定位技术,对用户的轨迹进行跟踪,进而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其中,AGPS的定位精度较低,而GPS的定位精度较高。进一步的,关联终端还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耳塞、智能纽扣型装置等个人移动设备。可以理解的,当通过接收关联终端发送的位置信息对用户进行采样跟踪时,位置信息将会携带关联终端ID(Identification,身份标识)或者用户的账号信息。同时,携带关联终端ID或者账号信息有利于快速查找对应的用户信息。
步骤S104,根据位置信息更新用户在当前采样时刻所处的当前栅格区域。
其中,栅格为网格的更进一步形式,其能够直接的表达的位置信息,并判断位置坐标对应的栅格区域,栅格区域通过预先划分得到,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划分栅格区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
(1)建立二维的平面坐标系。
具体的,以地面为基础建立X、Y二维坐标轴。
(2)将一个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
将X轴和Y轴的单位设置为一千米,即每隔一千米划分为一个单元,既可以得到该地区的若干单元。
以一横向2000千米,纵向1500千米的地区为说明,则需要划分2000*1500=3000000个栅格。
(3)将一个单元确定为一个栅格区域,对该栅格区域设置一个栅格服务器中,由该栅格服务器对该栅格进行管理。
其中,为了提高栅格服务器的利用率,可以将多个栅格区域均设置在一个栅格服务器中。例如,以一横向2000千米,纵向1500千米的地区为说明,如以500千米为划分,则横向划分为4份,纵向划分为3份,总共划分为12个小区域,如图2所示的一种栅格区域的示意图,将一个地区通过上述方法划分为多个单元,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栅格区域,即栅格区域1、栅格区域2、栅格区域3、栅格区域4、栅格区域5、栅格区域6、栅格区域7、栅格区域8、栅格区域9、栅格区域10、栅格区域11、栅格区域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上述12个栅格区域部署在同一个或多个栅格服务器中。优选的,计算各栅格区域的用户密度,根据用户密度对各栅格区域部署对应的栅格服务器。
步骤S106,获取与账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信息。
为了减少获取用户信息所用时间,可以通过在各栅格服务器中检索用户的账号信息或则关联终端ID来获取用户信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使前述位置信息包括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位置数据和当前采样时刻的前一采样时刻对应的位置数据,通过前一采样时刻对应的位置数据,确定用户在前一采样时刻所处的栅格区域,从而在该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查找该用户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ID号、用户类别信息、用户坐标类型、用户当前坐标数据、用户所处栅格区域和坐标数据更新时间,具体的,用户坐标类型可以为AGPS或GPS。
步骤S108,根据模式信息将用户信息更新至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
其中,可以模式信息建立用户与各业务服务器的授权关系表,并将授权关系表与用户信息关联保存至目标栅格服务器。业务服务器可以为商户服务器或者身份认证服务器,以业务服务器为商户服务器为例,因为一个商户至少包括一个子商户,并且一个子商户包括至少一个商户终端,所以各商户的各商户终端均隶属于该商户的商户系统,其中,商户终端可以用于向用户发起支付操作。具体的,模式信息可以包括指定关联模式和全部关联模式,当用户的模式信息为指定关联模式时,则在建立授权关系表时,仅建立用户与用户所处栅格区域内的指定商户服务器的授权关系表;当用户的模式信息为全部关联模式时,则建立用户与用户所处的栅格区域内各商户服务器的授权关系表。
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用户信息中,至少采样时间(也即,前述坐标数据更新时间)已经发生变化,所以在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中,也应及时更改对应信息。
具体的,当用户当前所处的栅格区域和前一采样时间所处的栅格区域为同一栅格区域时,仅需在目标栅格服务器中更新坐标数据和坐标数据更新时间;当用户当前所处栅格区域和前一采样时刻所处栅格区域不同,但是当前所处栅格区域和前一采样时刻所处栅格区域属于同一栅格服务器时,仅在该栅格服务器(也即,目标栅格服务器)中更改用户所处栅格区域、坐标数据和坐标数据更新时间;当用户当前所处栅格区域和前一采样时刻所处栅格区域不同,并且当前所处栅格区域和前一采样时刻所处栅格区域不属于同一栅格服务器时,则将前一采样时刻所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迁移至目标栅格服务器,并更新用户所处栅格区域、坐标数据和坐标数据更新时间。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若前一采样时间的为位置数据为(0,0),则该用户为新增用户,可将该用户的用户信息直接更新至目标栅格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通过对用户的轨迹进行采样跟踪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而确定用户所处的当前栅格区域,然后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并根据用户信息中的模式信息将用户信息更新至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本发明通过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采样跟踪,及时更新用户所处的栅格区域,以及在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及时更新用户信息,从而提高栅格化管理的实时性。
为了便于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根据模式信息将用户信息更新至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的步骤,该方法包括:
(1)在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中,获取位于当前栅格区域内的各业务信息。
可以理解的,因为当基于栅格管理完成身份识别时,仅当用户与业务终端相距一定范围内(通常为2米内),才可以完成身份识别,所以优选获取用户所处栅格区域内的各业务信息。
(2)根据模式信息和各业务信息,建立授权关系表。
其中,授权关系表包括账号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对应关系。当用户的模式信息为指定关联模式时,则在建立授权关系表时,仅建立用户与该栅格区域内的指定商户服务器的授权关系表;当用户的模式信息为全部关联模式时,则建立用户与该栅格区域内各商户服务器的授权关系表。
(3)将授权关系表与用户信息关联更新至目标栅格服务器。
具体的,首先判断前一采样时刻所处的栅格区域与当前栅格区域是否相同,如果是,则在目标栅格服务器中更新授权关系表和用户信息内的当前采样时刻;如果不是,判断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是否与目标栅格服务器相同,当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与目标栅格服务器相同时,在目标栅格服务器中更新授权关系表和用户信息内的当前采样时刻和当前栅格区域信息;当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与目标栅格服务器不相同时,将授权关系表和用户信息从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通过对比用户所处栅格区域是否相同和判断对应的栅格服务器是否相同,可以减少数据更新的数量,进而减少栅格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进一步的,当需要进行用户信息和授权关系表需要进行迁移时,需要在目标栅格服务器中建立对应的用户对象,从而将授权关系表和用户信息关联保存至用户对象。另外,考虑到进一步提高栅格服务器中存储的用户信息的实时性,可以在前一采样时刻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删除用户的用户信息,以使该栅格服务器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即为当前时刻在该栅格区域内的用户。另外,在栅格服务器中删除不在该栅格区域内的用户信息,还可以提高栅格服务器中的存储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提供超时管理,具体的,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用户的位置信息,如果没有,在在指定的栅格服务器中删除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也即当用户信息中的坐标数据更新时间已经超过一定时间,则把用户从当前栅格中删除。
为了实现栅格服务器的智能化管理,还可以根据各栅格区域的用户密度进行进一步子栅格区域的划分。例如,判断当前栅格区域的用户密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用户密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基于用户密度下生成第一定位请求,并将第一定位请求发送至用户的关联终端,以使关联终端基于第一定位请求返回的第一定位数据,然后根据第一定位数据,确定用户所处的目标子栅格区域。其中,第一定位请求要求用户提供精度准确的定位信息并增加位置信息更新频率,从而可以确定用户所处子栅格区域,并且当前栅格区域是动态划分为多个子栅格区域。进一步的,并基于用户所处的目标子栅格区域,在目标子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内更新用户信息。进一步的,还可以预先划分为多个孙栅格区域。
另外,还可以判断当前子栅格区域的用户密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当用户密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基于用户密度下生成第二定位请求,并将第二定位请求发送至用户的关联终端,以使关联终端基于第二定位请求返回的第二定位数据,然后根据第二定位数据,确定用户所处的目标栅格区域,并基于用户所处的目标栅格区域,在目标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内更新用户信息。其中,第二定位请求不要求用户提供精度准确的定位信息并减少位置信息更新频率,从而可以降低用户关联终端的耗电量。
为了便于理解,图3示出了以北京为例的一种栅格区域的划分示意图,当用户由一个栅格区域迁移到另一个栅格区域,先计算新迁移的栅格区域内的用户密度,当用户密度过高时,在当前栅格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子栅格区域,如图4所示的一种子栅格区域的划分示意图,其中,子栅格区域可以以100米为单位;当用户密度过低,并且存在子栅格区域时,可以合并子栅格区域。优选的,当用户密度过高时,通过更高精度的定位方法对用户的轨迹进行跟踪;当用户密度过低时,则无需较高精度的定位方法对用户的轨迹进行跟踪。
进一步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发展,生物识别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在不断推广和发展。目前的生物技术水平,以人脸识别技术来说,已经到达每秒钟100万次以上的人脸比对,并且误差率达到了千万分之一的水平,因此,目前生物技术水平已经到达了全新的高。但是,尽管误差率达到了千万分之一的水平,但面对拥有超级人口数量的国家,显然还存在不足;另外,由于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会受到拍摄角度、光照等个方面的影响,严重影响比对结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的身份识别的方法,参见图5所示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2,采用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更新各栅格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
步骤S504,当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业务请求确定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
其中,业务终端可以为收银机、POS(point of sale,销售终端)机、智能扫描枪、手持设备、智能电视、手机、抓娃娃机、游戏机、自动缴费机、自助充值机、智能人脸支付设备、自助办理终端(电子政务自助办理终端、电子银行自助办理终端、电子税务自助办理终端、酒店入住自助办理终端、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自动取款)机、排队机、取号机、自助打单机、自助发票机、自助取票机、自助结算机等)、共享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无人机、身份认证机、会员及贵宾识别设备、智能门禁、智能可视对讲设备和智能闸门等装置,另外,业务终端可以通过BDS、GPS、LBS、AGPS、GSM、IP地址定位、WIFI、陀螺仪定位等一种或多种定位技术对业务终端的位置进行定位,得到业务终端的位置信息。具体的,业务终端在进行身份识别时,会通知目标对象配合完成生物特征信息采集,以使业务终端基于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和业务终端的位置信息。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业务请求中的位置信息确定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
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人脸、虹膜、巩膜、眼纹、掌静脉、掌纹、耳纹、指静脉和声纹等生物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活体人脸信息。
步骤S506,在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根据授权关系表获取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内的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
可以理解的,因为目标对象在办理相应业务时,应处于业务终端附近,因此优先在业务终端所处栅格区域内搜索各用户的用户信息。
步骤S508,查找与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通过用户信息查询各用户的对应的预存生物特征信息。
优选的,为了减少数据的交换量,所以栅格服务器中仅存储用户的用户信息,而没有存储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以提高整体的效率和稳定性。另外,因为栅格服务器不用于根据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还可以加快栅格服务器的响应速度,进一步的提高栅格服务器的稳定性。
步骤S510,基于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和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匹配,得到生物特征匹配结果。
优选的,在进行生物特征匹配前,先进行活体判断,判断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直接来来源于活体,以防止他人通过照片等手段冒用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
步骤S512,根据生物特征匹配结果完成身份识别。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根据生物特征匹配结果完成身份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判断生物特征匹配结果是否为匹配成功。
(2)如果是,判断匹配成功的用户是否唯一。
可以理解的,可能存在与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相似的用户,因此判断匹配成功的用户是否唯一。
(3)当匹配成功的用户唯一时,将匹配成功的用户确定为目标对象,完成身份识别。
(4)当匹配成功的用户不唯一时,向匹配成功的各用户的关联终端发送身份确认请求。
当匹配成功的用户不唯一时,向各个匹配成功的用户的关联终端发送身份确认请求,以使目标对象基于该身份确认请求返回身份确认信息。
(5)当接收到匹配成功的各用户的关联终端针对身份确认请求发送的身份确认信息时,对各关联终端发送的身份确认信息进行判断,得到判断结果。
(6)根据判断结果完成身份识别。
获取业务终端所处栅格区域内的各用户的用户信息后,将各用户信息和业务请求发送至支付系统,以使支付系统基于各用户信息查找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而完成身份识别,确定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从而完成支付操作。具体的,通过对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和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目标对象的用户信息,进而完成身份识别。另外,若身份识别没有匹配到目标对象对应的用户信息,则可以获取与业务终端所处栅格区域相邻的各栅格区域的用户信息。进一步的,支付系统可以将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转发至人脸识别服务器,通过特设的人脸识别服务器对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识别,进而提高支付系统进行支付操作的效率。
以图2所示的一种栅格区域的示意图为例,当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时,确定业务终端处于栅格区域12内,在栅格区域12对应的栅格服务器内查找当前位于栅格区域12的用户信息。获取到栅格区域12内的各用户的用户信息后,由于业务请求携带有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在通过各用户信息查找到各用户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后,即可进行生物特征匹配,进而完成身份识别,并确定目标对象对应的当前用户信息,基于当前用户信息完成支付操作。若身份识别没有匹配到目标对象对应的当前用户信息,则可以获取栅格区域11或者栅格区域8内的各用户信息,以减少因定位误差导致无法完成支付操作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识别的方法,通过前述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及装置更新栅格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并在接收到业务请求时基于业务请求中携带的业务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然后在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根据授权关系表查找该栅格区域内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并获取与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将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与各授权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匹配,基于匹配结果完成生物特征识别。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对应栅格区域内的用户信息,有效的减少了用户信息的获取数量,提高了生物识别的速度和准确性,,进而缩短身份识别所用时间,达到高效、准确地完成身份识别的目的。另外,将获取用户信息的范围缩小至一个栅格区域内,可以有效缓生物识别应用在人口大国内时识别效果不佳的问题。
进一步的,参见图6所示的一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总服务器,以及与总服务器分别连接的动态栅格服务器、人脸识别服务器和支付服务器,其中,总服务器用于实现支付服务器、动态栅格服务器、人脸识别服务器与业务终端和用户关联终端之间的通信,动态栅格服务器用于确认用户和业务终端所处栅格区域,人脸识别服务器用于匹配与目标对象对应的人脸信息,支付服务器可以与其他支付平台相连,用于完成支付。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达到如下特点至少之一:
(1)通过栅格化管理,可以把生物特征数量控制为在该栅格和邻近栅格内,可以减少生物特征比对数量,进而提高生物特征比对查寻速度、减少人脸识别服务器的投入。
(2)可以根据人群分布密度动态调整栅格内人数。
(3)栅格地图管理速度更快。
(4)栅格化管理不用加载生物特征信息,有效减少数据交换量,进而提高整体的效率和稳定性;
(5)栅格化管理不执行生物特征比对操作,加快栅格服务器的速度响应,并且使栅格服务器更加稳定可靠。
对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装置,参见图7所示的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以下部分:
跟踪模块702,用于对用户的轨迹进行采样跟踪,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携带有账号信息;
区域确定模块704,用于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用户所处的当前栅格区域;
信息获取模块706,用于获取与账号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模式信息;
更新模块708,用于根据模式信息将用户信息更新至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的管理装置,通过跟踪模块对用户的轨迹进行采样跟踪得到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而由区域确定模块确定用户所处的当前栅格区域,然后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并通过更新模块将用户信息更新至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本发明通过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采样跟踪,及时更新用户所处的栅格区域,以及在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及时更新用户信息,从而提高栅格化管理的实时性。
对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识别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身份识别的装置,参见图8所示的一种身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以下部分:
信息更新模块802,用于采用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更新各栅格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
区域确定模块804,用于当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业务请求确定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其中,业务请求包括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业务终端的业务信息和业务终端的位置信息。
用户信息获取模块806,用于在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根据授权关系表获取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内的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
特征信息查找模块808,用于查找与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匹配模块810,用于基于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和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匹配,得到生物特征匹配结果。
识别模块812,用于根据生物特征匹配结果完成身份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识别的装置,信息更新模块通过前述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及装置更新栅格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并在区域确定模块接收到业务请求时确定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然后通过用户信息获取模块在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查找该栅格区域内各用户的用户信息,由特征信息查找模块查找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而完成身份识别。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对应栅格区域内的用户信息,有效的减少了用户信息的获取数量,提高了生物识别的速度和准确性,进而缩短身份识别所用时间,达到高效、准确地完成身份识别的目的,另外,基于活体生物特征信息的身份识别,可以有效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该设备为一种服务器,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装置;存储装置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100包括:处理器90,存储器91,总线92和通信接口93,所述处理器90、通信接口93和存储器91通过总线92连接;处理器90用于执行存储器91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9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9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总线9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9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9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本发明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揭示的流过程定义的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90中,或者由处理器90实现。
处理器9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9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9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91,处理器90读取存储器9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动态栅格化管理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用户的轨迹进行采样跟踪,得到所述用户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携带有账号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所处的当前栅格区域;
获取与所述账号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模式信息;
根据所述模式信息将所述用户信息更新至所述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模式信息将所述用户信息更新至所述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中,获取位于所述当前栅格区域内的各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模式信息和各所述业务信息,建立授权关系表;其中,所述授权关系表包括所述账号信息和所述业务信息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授权关系表与所述用户信息关联更新至所述目标栅格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当前采样时刻对应的位置数据和所述当前采样时刻的前一采样时刻对应的位置数据;所述将所述授权关系表与所述用户信息关联更新至所述目标栅格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判断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与所述当前栅格区域是否相同;
如果是,在所述目标栅格服务器中更新所述授权关系表和所述用户信息内的当前采样时刻;
如果否,判断所述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是否与所述目标栅格服务器相同;
当所述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与所述目标栅格服务器相同时,在所述目标栅格服务器中更新所述授权关系表和所述用户信息内的当前采样时刻和当前栅格区域信息;
当所述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与所述目标栅格服务器不相同时,将所述授权关系表和所述用户信息从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迁移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与所述目标栅格服务器不相同时,将所述授权关系表和所述用户信息从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迁移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所述当所述前一采样时刻所处于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与所述目标栅格服务器不相同时,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目标服务器中创建用户对象,并将所述授权关系表和所述用户信息关联保存至所述用户对象;
在所述前一采样时刻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删除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用户的位置信息;
如果否,在指定的栅格服务器中删除所述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栅格区域的用户密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如果是,基于所述用户密度下生成第一定位请求;
将所述第一定位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的关联终端,以使所述关联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定位请求返回的第一定位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数据,确定所述用户所处的目标子栅格区域;其中,所述当前栅格区域动态划分为多个子栅格区域;
基于所述用户所处的目标子栅格区域,在所述目标子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内更新所述用户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子栅格区域的用户密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如果是,基于所述用户密度下生成第二定位请求;
将所述第二定位请求发送至所述用户的关联终端,以使所述关联终端基于所述第二定位请求返回的第二定位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数据,确定所述用户所处的目标栅格区域;
基于所述用户所处的目标栅格区域,在所述目标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内更新所述用户信息。
8.一种身份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更新各栅格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
当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确定所述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其中,所述业务请求包括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所述业务终端的业务信息和所述业务终端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根据授权关系表获取所述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内的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
查找与各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和各所述授权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匹配,得到生物特征匹配结果;
根据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结果完成身份识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结果完成身份识别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结果是否为匹配成功;
如果是,判断所述匹配成功的用户是否唯一;
当所述匹配成功的用户唯一时,将所述匹配成功的用户确定为目标对象,完成身份识别;
当所述匹配成功的用户不唯一时,向所述匹配成功的各用户的关联终端发送身份确认请求;
当接收到所述匹配成功的各用户的关联终端针对所述身份确认请求发送的身份确认信息时,对各所述关联终端发送的身份确认信息进行判断,得到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完成身份识别。
10.一种用户信息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跟踪模块,用于对用户的轨迹进行采样跟踪,得到所述用户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携带有账号信息;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所处的当前栅格区域;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账号信息对应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模式信息;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式信息将所述用户信息更新至所述当前栅格区域对应的目标栅格服务器。
11.一种身份识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更新模块,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更新各栅格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业务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确定所述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其中,所述业务请求包括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所述业务终端的业务信息和所述业务终端的位置信息;
用户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对应的栅格服务器中,根据授权关系表获取所述业务终端所处的栅格区域内的各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
特征信息查找模块,用于查找与各所述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匹配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对象的活体生物特征信息和各所述授权用户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匹配,得到生物特征匹配结果;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结果完成身份识别。
12.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9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储存为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9所述的方法。
CN201811608292.1A 2018-12-26 2018-12-26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96398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8292.1A CN109639816A (zh) 2018-12-26 2018-12-26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CN201980086702.7A CN113302897A (zh) 2018-12-26 2019-12-12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9/124785 WO2020135065A1 (zh) 2018-12-26 2019-12-12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8292.1A CN109639816A (zh) 2018-12-26 2018-12-26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9816A true CN109639816A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781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8292.1A Pending CN109639816A (zh) 2018-12-26 2018-12-26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CN201980086702.7A Pending CN113302897A (zh) 2018-12-26 2019-12-12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6702.7A Pending CN113302897A (zh) 2018-12-26 2019-12-12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9639816A (zh)
WO (1) WO202013506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3236A (zh) * 2019-11-08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135065A1 (zh) * 2018-12-26 2020-07-02 巽腾(广东)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CN113612887A (zh) * 2021-08-30 2021-11-05 广西爱学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家庭与学校共同管理移动终端的管控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5632B (zh) * 2020-08-14 2024-02-27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位置追踪查询系统
CN112667840B (zh) * 2020-12-22 2024-05-28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特征样本库构建方法、通行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547482B (zh) * 2022-03-03 2023-01-20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特征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0397A (zh) * 2013-05-12 2015-12-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邻近服务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70134377A1 (en) * 2015-11-05 2017-05-11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logi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171512A (zh) * 2017-11-20 2018-06-15 胡研 一种交易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1625B2 (en) * 2001-10-02 2007-07-31 Best Buy Enterprise Services, Inc. Custom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1311417B1 (ko) * 2012-08-17 2013-09-25 (주)다올소프트 사용자 단말기의 위치를 기반으로 하는 결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KR101735627B1 (ko) * 2014-09-15 2017-05-25 주식회사 크레펀 지역기반 콘텐츠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JP6208104B2 (ja) * 2014-09-16 2017-10-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生体認証システム、生体認証処理装置、生体認証方法、生体情報取得端末および情報端末
CN104463589B (zh) * 2014-12-25 2018-09-14 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认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847253B (zh) * 2016-03-22 2019-01-15 燕南国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认证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39816A (zh) * 2018-12-26 2019-04-16 广州市巽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0397A (zh) * 2013-05-12 2015-12-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邻近服务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70134377A1 (en) * 2015-11-05 2017-05-11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logi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171512A (zh) * 2017-11-20 2018-06-15 胡研 一种交易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5065A1 (zh) * 2018-12-26 2020-07-02 巽腾(广东)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93236A (zh) * 2019-11-08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088850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和装置、消息接收方法和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93236B (zh) * 2019-11-08 2023-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12887A (zh) * 2021-08-30 2021-11-05 广西爱学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家庭与学校共同管理移动终端的管控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2897A (zh) 2021-08-24
WO2020135065A1 (zh)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9816A (zh) 用户信息的管理方法、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RU2721828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аутентификации личности
JP6946461B2 (ja) アカウント作成、アカウント補充、およびデータ同期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US20170177620A1 (en) Constructing fingerprint database and positioning based on fingerprint database
JP2020522038A5 (zh)
CN109685515B (zh) 基于动态栅格化管理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6153047A (zh)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625793B (zh) 身份识别、订单支付、子人脸库建立方法、装置及设备、订单支付系统
CN105678355B (zh) 智能卡后台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341166B (zh) 一种车载app的推荐方法及系统
CN109933635A (zh) 一种更新地图数据库的方法及装置
EP3499441A1 (en) Baggage checking system and baggage management method
CN105635956A (zh) 一种基于室内虚拟地标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8151732A (zh) 一种远程的位置和行为估计方法
CN104484958A (zh) 一种智能快递柜的取件方法和取件系统
CN103455322A (zh) 用于提供关于网络中的对象的实时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KR101706556B1 (ko) 무선랜 핑거프린트에 대한 가맹점 라벨링 방법, 가맹점 라벨링 장치 및 가맹점 라벨링 시스템
KR20160111193A (ko) 사용자 참여에 기반한 모바일 리워드 앱을 이용한 디지털 마케팅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8876440B (zh) 区域划分方法和服务器
CN112653748A (zh) 信息推送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92048A (zh) 一种交易欺诈判定方法及装置
KR101896405B1 (ko) 사용자 동선 분석을 위한 poi 매핑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9493107A (zh) 一种集成线下商户的积分商城及使用方法
CN106776993B (zh) 一种基于时序约束活动意向的路径推荐方法及系统
CN109558809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000 unit 103, first floor, C2 innovation building, No. 182, science Avenue, Science City,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ndang (Gua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Office Card No. 453 of No. 3 Scientific Research Road, Science City, Guang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XUNT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