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6399A - 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6399A
CN109636399A CN201811380373.0A CN201811380373A CN109636399A CN 109636399 A CN109636399 A CN 109636399A CN 201811380373 A CN201811380373 A CN 201811380373A CN 109636399 A CN109636399 A CN 109636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ace
iris
us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803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伟
刘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803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63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6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63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4Identity check for transactions
    • G06Q20/40145Biometric identity che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70Multimodal biometrics, e.g. combining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biometric moda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包括多个终端和远程服务器,多个终端均与服务器连接;终端包括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人脸采集单元、虹膜采集单元、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服务器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库,用户身份信息库连接人脸识别单元、虹膜识别单元和密码识别单元;终端将人脸采集单元、虹膜采集单元和输入单元采集的信息经过处理后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对终端所采集的信息进行识别。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超脸识别方法。本发明公开的超脸识别系统及方法综合了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等多种识别方式,识别精确度高,完全能够满足支付领域对错误支付率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识别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虽然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但将其用于支付中,还是存在种种困难。
人脸识别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生物识别技术,但将人脸识别用于身份验证进行支付,存在识别精确度不高的缺点,1%以上的误识率在支付系统中是无法容忍的。
指纹识别是应用最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但指纹支付也有千分之一以上的误识率,识别精确度仍然达不到要求,且体验不好,一旦手上沾染了油或者水等物质,经常会发生识别无法通过的情况。
虹膜识别的精确度非常高,能够达到十万分之一的误识率,但虹膜识别遇到戴美瞳的用户时却无法识别,而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化妆文化的发展,戴美瞳的女士越来越多,在女性中达到了1-2%以上的佩戴率,而在年轻女性较密集的工作单位,可以达到20%以上。这严重影响了虹膜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综合了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等多种识别方式,识别精确度高,完全能够满足支付领域对错误支付率的要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包括多个终端和远程服务器,多个终端均与服务器连接,服务器和终端传输交互信息;
终端包括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人脸采集单元、虹膜采集单元、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
服务器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库,用户身份信息库连接人脸识别单元、虹膜识别单元和密码识别单元;
用户身份信息库储存用户账号、人脸数据、虹膜数据和密码数据;
人脸识别单元用于对终端采集到的人脸信息进行验证;
虹膜识别单元用于对终端采集到的虹膜信息进行验证;
密码识别单元用于对终端采集到的密码或手机号码进行验证;
终端将人脸采集单元、虹膜采集单元和输入单元采集的信息经过处理后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对终端所采集的信息进行识别。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超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0:人脸采集单元获取使用者脸部图像,并将人脸图像传给处理单元;
S01:处理单元调用图像处理程序对人脸图像进行检测,获取使用者的眼睛位置坐标;
S02:启动伺服单元带动虹膜采集单元使红外摄像头对准用户眼睛;
S03:虹膜采集单元获取使用者虹膜图像,并将虹膜图像传给处理单元;
S04:终端将采集到的虹膜图像信息和人脸图像信息上传到服务器;
S05:人脸识别单元对接收到的人脸图像信息和用户数据库中样本比对,进行验证;虹膜识别单元对接收到的虹膜图像信息和用户数据库中样本比对,进行验证;
S06:如果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都与样本匹配,则判断虹膜样本和人脸样本是否指向同一个人,如果指向同一个人,则将身份识别结果发给其他请求系统,如果指向不同的人,则认为识别失败,识别过程结束;
S07:如果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只有一个与样本匹配,则要求用户在终端输入标识个人身份的ID编号,并与存储在用户数据库中的标识个人身份的ID编号进行对比,如果两个ID编号相同,则将身份识别结果发给其他请求系统;如果两个ID编号不同,则认为识别失败,识别过程结束;
S08:如果人脸图像或虹膜图像都不与样本匹配,则认为识别失败,识别过程结束。
本发明提供的超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将人脸、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相结合的进行识别,认证识别方式综合了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识别方式,既有虹膜识别的精确度,又有人脸识别的适用性,多种识别方式结合后,识别精确度将更高,完全能够满足支付领域对错误支付率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超脸识别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超脸识别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图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超脸识别系统包括多个终端和远程服务器,多个终端均与服务器连接,服务器和终端传输交互信息;
终端包括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人脸采集单元、虹膜采集单元、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
服务器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库,用户身份信息库连接人脸识别单元、虹膜识别单元和密码识别单元;
用户身份信息库储存用户账号、人脸数据、虹膜数据和密码数据;
人脸识别单元用于对终端采集到的人脸信息进行验证;
虹膜识别单元用于对终端采集到的虹膜信息进行验证;
密码识别单元用于对终端采集到的密码或手机号码进行验证;
终端将人脸采集单元、虹膜采集单元和输入单元采集的信息经过处理后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对终端所采集的信息进行识别。
使用本系统,用户只需要在终端面前看一眼,即可完成用户身份的识别,进而完成消费的支付。其识别和支付速度远远快于手机二维码支付,和刷卡支付几乎持平,但却不需要携带任何手机终端或者卡片,不会有网络不好,丢失或忘带卡片手机等情况发生,既增加了安全性又增加了方便性。
在使用技超脸支付系统时,用户收到支付指令后,站到距离终端30-70cm远的位置,面部对准终端的支付预览框(类似照镜子)。超脸终端里含有人脸和虹膜识别镜头,会将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和虹膜图像信息同时以视频流的方式传输给终端内的核心处理单元(例如普通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处理单元对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分别进行算法处理和分析以及模板比对,两种处理算法分别给出比对的结果,在目前成熟的算法系统中,这个过程能够在100-400毫秒内完成。当两种算法分别给出各自的比对结果后,系统对比对结果将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人脸采集单元可以包括可见光镜头,可见光镜头连接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可见光补光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虹膜采集单元包括红外镜头,红外镜头连接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红外补光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光通路上安装有红外光滤光片,只允许红外光通过,红外补光单元发射相应波长的红外光,提供红外光补光照明。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还包括伺服单元,伺服单元与控制电路连接,人脸采集单元采集到使用者脸部图像发送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对使用者的脸部图像信息进行检测,获取使用者的眼睛位置坐标;基于获取到的使用者的眼睛位置坐标,伺服单元调整红外镜头的倾斜角使红外镜头对准使用者的眼睛,并拍摄使用者的虹膜图像。
参考图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超脸识别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00:人脸采集单元获取使用者脸部图像,并将人脸图像传给处理单元;
S01:处理单元调用图像处理程序对人脸图像进行检测,获取使用者的眼睛位置坐标;
S02:启动伺服单元带动虹膜采集单元使红外摄像头对准用户眼睛;
S03:虹膜采集单元获取使用者虹膜图像,并将虹膜图像传给处理单元;
S04:终端将采集到的虹膜图像信息和人脸图像信息上传到服务器;
S05:人脸识别单元对接收到的人脸图像信息和用户数据库中样本比对,进行验证;虹膜识别单元对接收到的虹膜图像信息和用户数据库中样本比对,进行验证;
S06:如果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都与样本匹配,则判断虹膜样本和人脸样本是否指向同一个人,如果指向同一个人,则将身份识别结果发给其他请求系统,如果指向不同的人,则认为识别失败,识别过程结束;
S07:如果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只有一个与样本匹配,则要求用户在终端输入标识个人身份的ID编号,并与存储在用户数据库中的标识个人身份的ID编号进行对比,如果两个ID编号相同,则将身份识别结果发给其他请求系统;如果两个ID编号不同,则认为识别失败,识别过程结束;
S08:如果人脸图像或虹膜图像都不与样本匹配,则认为识别失败,识别过程结束。
无论是人脸比对还是虹膜比对,输出的结果都是近似度,一般情况下,在达到预先设定的识别正确率阈值后,我们取人脸识别近似度最高的前5个人,虹膜识别近似度最高的前2个人。将两类结果综合比较,有如下几种情况:
如果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结果中都有同一个人的信息,且仅只有这一个人,那么则可以确认这个人就是我们想要找的人,结果输出为这个人的信息(97%以上的发生情况);
如果虹膜识别近似度最高的2个人信息在人脸识别中也有,那么本次识别失败,输出识别失败信息。该结果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不到1‰,对识别精确度无影响,仅增加拒识率。当该情况发生时,可以提出系统自检,要求后台对2个人的个人信息进行维护,有极大可能是录入时同一个人录入了2份模板造成;
如果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结果中,没有找到相同的人,识别失败,系统将再次进入识别循环(某次的识别失败可能是因为偶然因素造成,如运动模糊、光线不稳定或突然遮挡等),3次循环仍然不能找到同一个人,则基本可以消除偶然因素影响,输出识别失败信息。当该情况发生时,可以提出系统自检,要求后台对虹膜识别相似度最高结果的个人信息进行维护(虹膜是可信的),有极大可能是该用户的人脸模板不准确造成(当然也不排除有伪虹膜攻击可能性);
如果人脸识别有输出结果,而虹膜识别没有达到识别阈值的识别结果(佩戴美瞳或者眼部疾病时),则系统会要求用户进行进一步的身份确认,要求用户输入他们在系统中的个人身份编号(身份证号、手机号、工号等),如编号和人脸识别结果相符,则认定该人为系统识别结果,输出该用户个人信息。该结果有一定的错误风险,仅限于小额支付使用,在大额支付中,建议直接输出识别失败。
如果虹膜识别有输出结果,而人脸识别没有达到识别阈值的识别结果(佩戴口罩、墨镜、画浓妆等),则基于虹膜精确度可信的原则,以虹膜识别相似度最高的人作为识别的结果,但该结果有一定的错误风险,仅限于小额支付使用,在大额支付中,建议直接输出识别失败。
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均没有找到达到识别阈值的结果,则本次识别失败,输出识别失败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S02中包含如下步骤:人脸采集单元拍摄使用者的脸部之后发送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对接收的脸部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出眼睛位置,处理单元根据检测到的眼睛位置坐标信息生成控制信号传输至伺服单元,伺服单元依据控制信号调整可见光镜头的倾斜角使其对准使用者的眼睛,此时处理单元启动虹膜拍摄控制信号,虹膜采集单元根据所输入的拍摄信号拍摄使用者的虹膜图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终端和远程服务器,所述多个终端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和所述终端传输交互信息;
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人脸采集单元、虹膜采集单元、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
所述服务器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库,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库连接人脸识别单元、虹膜识别单元和密码识别单元;
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库储存用户账号、人脸数据、虹膜数据和密码数据;
所述人脸识别单元用于对终端采集到的人脸信息进行验证;
所述虹膜识别单元用于对终端采集到的虹膜信息进行验证;
所述密码识别单元用于对终端采集到的密码或手机号码进行验证;
所述终端将所述人脸采集单元、虹膜采集单元和输入单元采集的信息经过处理后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对所述终端所采集的信息进行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采集单元包括可见光镜头,所述可见光镜头连接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连接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可见光补光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采集单元包括红外镜头,所述红外镜头连接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连接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红外补光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镜头的光通路上安装有红外光滤光片,只允许红外光通过,所述红外补光单元发射相应波长的红外光,提供红外光补光照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伺服单元,所述伺服单元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人脸采集单元采集到使用者脸部图像发送给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对使用者的脸部图像信息进行检测,获取使用者的眼睛位置坐标;基于获取到的使用者的眼睛位置坐标,伺服单元调整红外镜头的倾斜角使红外镜头对准使用者的眼睛,并拍摄使用者的虹膜图像。
6.一种超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0:人脸采集单元获取使用者脸部图像,并将所述人脸图像传给处理单元;
S01:处理单元调用图像处理程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检测,获取使用者的眼睛位置坐标;
S02:启动伺服单元带动虹膜采集单元使红外摄像头对准用户眼睛;
S03:虹膜采集单元获取使用者虹膜图像,并将所述虹膜图像传给处理单元;
S04:终端将采集到的虹膜图像信息和人脸图像信息上传到服务器;
S05:人脸识别单元对接收到的人脸图像信息和用户数据库中样本比对,进行验证;虹膜识别单元对接收到的虹膜图像信息和用户数据库中样本比对,进行验证;
S06:如果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都与样本匹配,则判断虹膜样本和人脸样本是否指向同一个人,如果指向同一个人,则将身份识别结果发给其他请求系统,如果指向不同的人,则认为识别失败,识别过程结束;
S07:如果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只有一个与样本匹配,则要求用户在终端输入标识个人身份的ID编号,并与存储在用户数据库中的标识个人身份的ID编号进行对比,如果两个ID编号相同,则将身份识别结果发给其他请求系统;如果两个ID编号不同,则认为识别失败,识别过程结束;
S08:如果人脸图像或虹膜图像都不与样本匹配,则认为识别失败,识别过程结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02中包含如下步骤:
人脸采集单元拍摄使用者的脸部之后发送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对接收的脸部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出眼睛位置,处理单元根据检测到的眼睛位置坐标信息生成控制信号传输至伺服单元,伺服单元依据控制信号调整可见光镜头的倾斜角使其对准使用者的眼睛,此时处理单元启动虹膜拍摄控制信号,虹膜采集单元根据所输入的拍摄信号拍摄使用者的虹膜图像。
CN201811380373.0A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Pending CN1096363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0373.0A CN109636399A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0373.0A CN109636399A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6399A true CN109636399A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68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80373.0A Pending CN109636399A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639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8034A (zh) * 2019-07-17 2019-11-15 江西拓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和虹膜识别的身份对比方法
CN110472485A (zh) * 2019-07-03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身份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83592A (zh) * 2020-06-24 2020-10-16 杭州十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完整人脸信息结合位置数据的人脸识别方法
CN115294664A (zh) * 2022-07-05 2022-11-04 武汉美品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学技术的手势感应人脸识别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0811A2 (en) * 1999-01-15 2000-07-19 Citicorp Development Center, Inc. Fast match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CN101520838A (zh) * 2008-02-27 2009-09-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自动跟踪和自动变焦的虹膜图像获取方法
CN103150553A (zh) * 2013-02-06 2013-06-12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多模态身份特征识别的移动终端以及方法
CN107294730A (zh) * 2017-08-24 2017-10-24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多模态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763894A (zh) * 2018-04-26 2018-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的认证方法、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0811A2 (en) * 1999-01-15 2000-07-19 Citicorp Development Center, Inc. Fast match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CN101520838A (zh) * 2008-02-27 2009-09-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自动跟踪和自动变焦的虹膜图像获取方法
CN103150553A (zh) * 2013-02-06 2013-06-12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多模态身份特征识别的移动终端以及方法
CN107294730A (zh) * 2017-08-24 2017-10-24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多模态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763894A (zh) * 2018-04-26 2018-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的认证方法、移动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2485A (zh) * 2019-07-03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身份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58034A (zh) * 2019-07-17 2019-11-15 江西拓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和虹膜识别的身份对比方法
CN111783592A (zh) * 2020-06-24 2020-10-16 杭州十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完整人脸信息结合位置数据的人脸识别方法
CN111783592B (zh) * 2020-06-24 2022-07-08 杭州十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完整人脸信息结合位置数据的人脸识别方法
CN115294664A (zh) * 2022-07-05 2022-11-04 武汉美品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学技术的手势感应人脸识别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34864A1 (en) Iris liveness detection for mobile devices
CN109636399A (zh) 一种超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EP3785165B1 (en) Automatic retries for facial recognition
US20200082157A1 (en) Periocular facial recognition switching
US2017026247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ognition of faces e.g. from mobile-device-generated images of faces
JP7026225B2 (ja) 生体検出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電子機器並びに記憶媒体
US2016033549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image for iris recognition using distance of facial feature
CA3152812A1 (en) Facial recogn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769415B1 (en) Detection of identity changes during facial recognition enrollment process
JP2005310157A (ja) バイオメトリック・データ・カード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てユーザを認証するための方法
US20100134250A1 (en) Forged face det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10990805B2 (en) Hybrid mode illumination for facial recognition authentication
WO2016088415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30044B2 (ja) 顔画像認証装置
CN113614731A (zh) 使用软生物特征的认证验证
Li et al. An accurate and efficient user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on smart glasses based on iris recognition
WO2020079741A1 (ja) 虹彩認証装置、虹彩認証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6022216A (zh) 身份自动识别方法
CN109034029A (zh) 检测活体的人脸识别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WO2020065851A1 (ja) 虹彩認証装置、虹彩認証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TW202036372A (zh) 應用於安全防護之影像辨識系統
CN108647650B (zh) 一种基于角膜反射和光学编码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815778A (zh) 一种基于眼部特征的身份识别电子系统
EP3785166A1 (en) Multiple enrollments in facial recognition
WO2021166289A1 (ja) データ登録装置、生体認証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