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3126A - 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及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及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3126A
CN109633126A CN201910067560.1A CN201910067560A CN109633126A CN 109633126 A CN109633126 A CN 109633126A CN 201910067560 A CN201910067560 A CN 201910067560A CN 109633126 A CN109633126 A CN 109633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body
grouting
container cylindrical
experimental provision
porous 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75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军
伍玲玲
佟凯文
潘宇翔
郑槐淼
田亚坤
胡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0675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31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3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31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及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包括上部反应容器及下部反应容器;所述上部反应容器包括上容器圆柱体、注浆管结构、供养管结构及止水阀,上容器圆柱体上设置有供氧口、注浆口及排液结构,所述注浆管结构能够开启及封闭所述注浆口,所述供养管结构能够开启及封闭所述供氧口,所述止水阀能够开启及封闭所述排液结构,所述上容器圆柱体开口朝下;所述下部反应容器包括下容器圆柱体及设置于所述下容器圆柱体内的鸡蛋碎壳,所述下容器圆柱体开口朝上且能够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以确保实验效果,便于样品切除及取出。

Description

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及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及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大多数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是基于传统的水泥、石灰或化学浆材的灌浆技术上的改进,其大都利用巴氏芽孢杆菌水解尿素得到碳酸根离子,并与外源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凝胶,通过胶结土颗粒从而达到增加土体抗压抗剪强度、耐久性和抗侵蚀能力的目的,以此来改善传统技术中成本高、工艺复杂、周期长、稳定性差及污染空气等弊端,是目前土体加固研究的前沿问题。
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利用微生物注浆加固技术所采用的实验装置,可发现以下共同点:国内外采用的微生物注浆加固装置主要针对加固砂体反应,实际用于沉淀纯结晶碳酸钙的反应装置较少。反应过程中实验装置有部分漏气情况,由于与外界空气长时间接触及反应前实验装置无法耐高温导致容器内部灭菌不彻底等产生复杂菌落,进而影响实验效果。并且,反应后样品很难从反应器中切除并取出。
因此,如何确保实验效果,便于样品切除及取出,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以确保实验效果,便于样品切除及取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的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用于微生物注浆加固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反应容器及下部反应容器;
所述上部反应容器包括上容器圆柱体、注浆管结构、供养管结构及止水阀,上容器圆柱体上设置有供氧口、注浆口及排液结构,所述注浆管结构能够开启及封闭所述注浆口,所述供养管结构能够开启及封闭所述供氧口,所述止水阀能够开启及封闭所述排液结构,所述上容器圆柱体开口朝下;
所述下部反应容器包括下容器圆柱体及设置于所述下容器圆柱体内的鸡蛋碎壳,所述下容器圆柱体开口朝上且能够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可选地,上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中,所述上容器圆柱体的开口处设置有上法兰盘,所述下容器圆柱体的开口处设置有下法兰盘;
所述上法兰盘及所述下法兰盘上均设置有螺栓孔且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地,上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中,所述上容器圆柱体的开口内边缘设置有上凹槽结构,所述下容器圆柱体的开口内边缘设置有下凹槽结构;
所述上容器圆柱体与所述下容器圆柱体相对安装后,所述上凹槽结构与所述下凹槽结构组成凹槽;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的止水圈。
可选地,上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中,所述排液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底部的斜滤嘴及套设于所述斜滤嘴内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伸入所述下容器圆柱体的底部,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斜滤嘴。
可选地,上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中,还包括覆盖与所述斜滤嘴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连通的排液口处的纱网;
所述排液管穿过所述纱网。
可选地,上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中,所述注浆管结构包括注浆管、注浆口弹性塞及注浆口封套;
所述注浆口弹性塞套设于所述注浆管外部且能够密封所述注浆口,所述注浆口封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注浆管远离所述上容器圆柱体的一端。
可选地,上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中,所述供养管结构包括供氧管、供氧口弹性塞、供氧口连接管及供氧滤头;
所述供氧口连接管连接所述供氧管及所述供氧滤头,所述供氧口弹性塞套设于所述供氧管外部且能够密封所述供氧口。
可选地,上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中,所述上容器圆柱体及所述下容器圆柱体的制作材料为硼硅酸玻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应用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
包括步骤:
1)将所述鸡蛋碎壳铺于所述下容器圆柱体的底部,并放入搅拌子;
2)将所述下容器圆柱体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密封连接,所述注浆管结构封闭注浆口,所述供养管结构封闭供氧口,所述止水阀封闭所述排液结构;
3)对所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进行灭菌处理;
4)将灭菌后的所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干燥及消毒杀菌;
5)打开所述注浆口,将菌液及培养液注入所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的容器内部,然后封闭所述注浆口;
6)将所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放于磁力搅拌器上,使得所述搅拌子开始搅拌,使溶液在动态中浸泡反应;
7)根据实验实际需要,确定排液具体时间,打开所述排液结构排出残余液体,然后封闭所述止水阀;
8)取排出液进行数据测量,将所述下容器圆柱体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相对拆卸,取出容器内部的固化样品,干燥后得到加固后的实验样品。
可选地,上述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中,所述步骤7)及所述步骤8)之间还包括步骤78):进入步骤1)。
从上述发明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可以用于沉淀纯结晶碳酸钙的反应操作。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上容器圆柱体与下容器圆柱体组成的容器圆柱体漏气的情况,通过注浆管结构、供养管结构及止水阀,有效确保了容器圆柱体的密封性,并且,通过供养管结构经过供氧口向容器圆柱体内部提供定量氧气供微生物反应所需,有效确保了实验效果。下容器圆柱体与上容器圆柱体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可以通过下容器圆柱体与上容器圆柱体的拆卸,以便于将反应得到加固后的实验样品取出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进而方便进行切除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的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部反应容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下部反应容器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
供氧口—1、注浆口—2、容器圆柱体—3、上容器圆柱体—31、下容器圆柱体—32、法兰盘结构—4、上法兰盘—41、下法兰盘—42、螺栓孔—5、螺栓—6、鸡蛋碎壳—7、斜滤嘴—8、排液管—9、止水阀—10、注浆管—11、注浆口弹性塞—12、注浆口封套—13、供氧管—14、供氧口弹性塞—15、供氧口连接管—16、供氧滤头—17、纱网—18、凹槽—19、止水圈—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以确保实验效果,便于样品切除及取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的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用于微生物注浆加固操作,包括上部反应容器及下部反应容器;上部反应容器包括上容器圆柱体31、注浆管结构、供养管结构及止水阀10,上容器圆柱体31上设置有供氧口1、注浆口2及排液结构,注浆管结构能够开启及封闭注浆口2,供养管结构能够开启及封闭供氧口1,止水阀10能够开启及封闭排液结构,上容器圆柱体31开口朝下;下部反应容器包括下容器圆柱体32及设置于下容器圆柱体32内的鸡蛋碎壳7,下容器圆柱体32开口朝上且能够与上容器圆柱体31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可以用于沉淀纯结晶碳酸钙的反应操作。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上容器圆柱体31与下容器圆柱体32组成的容器圆柱体3漏气的情况,通过注浆管结构、供养管结构及止水阀10,有效确保了容器圆柱体3的密封性,并且,通过供养管结构经过供氧口1向容器圆柱体3内部提供定量氧气供微生物反应所需,有效确保了实验效果。下容器圆柱体32与上容器圆柱体31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可以通过下容器圆柱体32与上容器圆柱体31的拆卸,以便于将反应得到加固后的实验样品取出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进而方便进行切除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能够实现通过向多孔介质体中灌输菌液、培养基、尿素和钙源等营养液,利用生成的碳酸钙胶结体将多孔介质体的孔隙填充和胶凝,提高其物理力学特性,最终达到加固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适用性强、可重复使用及测量数据真实可靠等特点,能准确及方便地得到实验所需样品等优点,能够进行多组平行实验,通过测量多组数据,缩减实验周期,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本实施例中,上容器圆柱体31的开口处设置有上法兰盘41,下容器圆柱体32的开口处设置有下法兰盘42;上法兰盘41及下法兰盘42上均设置有螺栓孔5且通过螺栓6连接。通过上法兰盘41及下法兰盘42,形成法兰盘结构4,以便于通过螺栓6的连接,实现下容器圆柱体32开与上容器圆柱体31的可拆卸密封连接。
为了确保密封效果,上容器圆柱体31的开口内边缘设置有上凹槽结构,下容器圆柱体32的开口内边缘设置有下凹槽结构;上容器圆柱体31与下容器圆柱体32相对安装后,上凹槽结构与下凹槽结构组成凹槽19;本实施例中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凹槽19内的止水圈20。也可以在上容器圆柱体31与下容器圆柱体32的接触面上设置其他密封结构,如迷宫密封等。
本实施例中,排液结构包括设置于上容器圆柱体31底部的斜滤嘴8及套设于斜滤嘴8内的排液管9,排液管9的一端伸入下容器圆柱体32的底部,排液管9的另一端伸出斜滤嘴8。通过上述设置,斜滤嘴8为排液口,方便对排液口(斜滤嘴8与上容器圆柱体31的连接位置)同等高度以上的液体在自重作用下自然排出,而在排液口以下高度处的液体则需通过抽送泵或注射器手工从排液管9抽出,当废液完全抽出后,利用止水阀10将排液通道封闭。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还包括覆盖与斜滤嘴8与上容器圆柱体31连通的排液口处的纱网18;排液管9穿过纱网18。排液口处的纱网18留出与排液管9外径大小相同的圆孔使其穿过,纱网18作用为在实验反应过程中防止生成的碳酸钙结晶小颗粒聚集在排液口处而导致排液通道的堵塞。
无法兼顾实验装置反应中的自身防水和防渗漏问题,即防止部分菌液和营养液从排液口和装置连接口流失,导致培养基、尿素、氯化钙等利用率的降低。
注浆管结构包括注浆管11、注浆口弹性塞12及注浆口封套13;注浆口弹性塞12套设于注浆管11外部且能够密封注浆口2,注浆口封套13可拆卸地设置于注浆管11远离上容器圆柱体31的一端。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密封注浆口2。
优选地,注浆口封套13为橡皮封套,注浆口弹性塞12为橡皮塞。
进一步地,供养管结构包括供氧管14、供氧口弹性塞15、供氧口连接管16及供氧滤头17;供氧口连接管16连接供氧管14及供氧滤头17,供氧口弹性塞15套设于供氧管14外部且能够密封供氧口1。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密封供氧口1。
优选地,供氧口弹性塞15为橡皮塞,供氧口连接管16为塑料管,供氧滤头17为0.22μm供氧滤头。
为了确保实验效果,上容器圆柱体31及下容器圆柱体32的制作材料为硼硅酸玻璃。通过上述设置,以便于随时观测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内的菌液及营养液的具体量,便于及时控制菌液、营养液注入和排出时间;并且,由于硼硅酸玻璃具有耐高温和耐腐蚀性,可置于高温灭菌锅中充分灭菌,保证操作反应中的无菌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应用如上述任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
包括步骤:
S1:将鸡蛋碎壳7铺于下容器圆柱体32的底部,并放入搅拌子;
首先将鸡蛋碎壳均匀铺满固定在下容器圆柱体32的底部,并在其上放入搅拌子。
S2:将下容器圆柱体32与上容器圆柱体31密封连接,注浆管结构封闭注浆口2,供养管结构封闭供氧口1,止水阀10封闭排液结构;
本实施例中,将排液管9穿过纱网18,使排液管9的一端与下容器圆柱体32的底部接触,在下容器圆柱体32与上容器圆柱体31的连接处形成的凹槽19内放置止水圈20,外圈利用螺栓6透过螺栓孔5,再用螺母使上部反应容器及下部反应容器固定为一个整体。再将注浆管11、注浆口弹性塞12及注浆口封套13连接成的注浆管结构并堵塞注浆口2,将供氧管14、供氧口弹性塞15、供氧口连接管16及供氧滤头17连接成的供养管结构堵塞供氧口1,随后封闭止水阀10,此时整个反应装置组装完成。
S3:对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进行灭菌处理;
用牛皮纸包扎好整个反应装置,并将注射器、剪刀、镊子等工具也用牛皮纸包扎,随后放入高温高压灭菌锅内,设置最高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2h,等待灭菌完成。
S4:将灭菌后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干燥及消毒杀菌;
将灭菌好的反应装置放入恒温干燥箱中干燥20min后,再置于无菌操作台中紫光照射30min,充分消毒杀菌,等待实验开始。
S5:打开注浆口2,将菌液及培养液注入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的容器内部,然后封闭注浆口2;
用镊子打开注浆口封套13,利用排送泵或注射器先将巴氏芽孢杆菌菌液以均匀速率注入容器内部,再随后分别注入培养基、尿素和氯化钙混合液等,待注浆完成后,封闭注浆口封套13。
S6:将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放于磁力搅拌器上,使得搅拌子开始搅拌,使溶液在动态中浸泡反应;
将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放于磁力搅拌器上,在低速率下开始搅拌,使溶液在动态中浸泡反应。
S7:根据实验实际需要,确定排液具体时间,打开排液结构排出残余液体,然后封闭止水阀10;
根据实验实际需要,确定排液具体时间,打开排液口排出残余液体,最后封闭排液口止水阀。
S8:取排出液进行数据测量,将下容器圆柱体32与上容器圆柱体31相对拆卸,取出容器内部的固化样品,干燥后得到加固后的实验样品;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数据测量的具体时间,取排出液于离心管中等待数据测量,最后待实验完全结束,打开法兰盘螺栓和螺母,取出固化样品,干燥后得到加固后的实验样品。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可以用于砂土加固,还能进行在溶液环境下的纯结晶碳酸钙的生成反应。配合磁力搅拌器的搅拌功能可使菌液、营养液等在动态浸泡中充分得到利用和反应,有效提高了反应液的利用率。
优选地,上述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的操作过程均在无菌实验室中进行。
进一步地,步骤S7及步骤S8之间还包括步骤S78:进入步骤S1。实验能够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如每隔一天注入一次,并通过排液口排出一次,即“一天一排一注”(实际注入频率、注入量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待样品在液体中充分浸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打开实验装置,取出固化样品,拆除实验装置构件进行清洗干燥,以备后需。并利用得到后的加固样品,进行相关的物理力学性能相关实验。
本实施例中,注浆口弹性塞12为下部直径8mm且上部直径12mm的圆锥台结构,注浆口2的直径为10mm。
其中,注浆口2的圆心到下部反应容器的边缘的距离为10mm。
供氧口弹性塞15为下部直径18mm且上部直径22mm的圆锥台结构,供氧口1的直径为20mm。
其中,供氧口1的圆心到下部反应容器的边缘的距离为48.5mm。
容器圆柱体3的壁厚为2.5mm,内径97mm、高度120mm。
法兰盘结构4的上法兰盘41及下法兰盘42的高度10mm且环宽15mm。
凹槽19的高度为1mm且槽宽为4mm。
下部反应容器的整体高度为15mm。上部反应容器的整体高度为110mm。
止水圈20的高度为2mm且槽宽为4mm。
如图3所示,R1为48.5mm,R2为51mm,R3为52.5mm,R4为66mm。其中,法兰盘结构4上的螺栓孔5的数量为6个且均匀分布,因此,相邻两个螺栓孔5之间的夹角α为60°。
进一步地,排液口的直径为7mm。斜滤嘴8向下倾斜且倾斜角度为60°。
本实施例中,鸡蛋碎壳7的尺寸选用长×宽=2cm×2cm左右,误差不超过0.2mm,取质量为10±0.1g,均匀铺满在容器底部。
以进行在溶液环境下的纯结晶碳酸钙的生成反应为例。本实施例中,将培养好待用的OD600值为0.6、pH值为7.3的巴氏芽孢杆菌菌液、100mL的液体培养基和100mL、0.5mol/L的CaCl2和尿素的混合液,通过注浆口2低压灌入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内,使微生物在反应液内培养24h后,打开排液口排出残余液体后关闭;重复上述反应液注入步骤,待14天后,结束注入,打开法兰盘结构4的螺栓6和螺母,取出固化样品,拆除实验装置构件进行清洗干燥,以备后需,得到加固后的鸡蛋碎壳样品,测量点荷载强度、硬度、耐酸耐碱性等相关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整理并归纳于数据记录表中,随后进一步分析深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和实验机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用于微生物注浆加固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反应容器及下部反应容器;
所述上部反应容器包括上容器圆柱体(31)、注浆管结构、供养管结构及止水阀(10),上容器圆柱体(31)上设置有供氧口(1)、注浆口(2)及排液结构,所述注浆管结构能够开启及封闭所述注浆口(2),所述供养管结构能够开启及封闭所述供氧口(1),所述止水阀(10)能够开启及封闭所述排液结构,所述上容器圆柱体(31)开口朝下;
所述下部反应容器包括下容器圆柱体(32)及设置于所述下容器圆柱体(32)内的鸡蛋碎壳(7),所述下容器圆柱体(32)开口朝上且能够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31)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31)的开口处设置有上法兰盘(41),所述下容器圆柱体(32)的开口处设置有下法兰盘(42);
所述上法兰盘(41)及所述下法兰盘(42)上均设置有螺栓孔(5)且通过螺栓(6)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31)的开口内边缘设置有上凹槽结构,所述下容器圆柱体(32)的开口内边缘设置有下凹槽结构;
所述上容器圆柱体(31)与所述下容器圆柱体(32)相对安装后,所述上凹槽结构与所述下凹槽结构组成凹槽(19);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19)内的止水圈(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31)底部的斜滤嘴(8)及套设于所述斜滤嘴(8)内的排液管(9),所述排液管(9)的一端伸入所述下容器圆柱体(32)的底部,所述排液管(9)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斜滤嘴(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与所述斜滤嘴(8)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31)连通的排液口处的纱网(18);
所述排液管(9)穿过所述纱网(1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结构包括注浆管(11)、注浆口弹性塞(12)及注浆口封套(13);
所述注浆口弹性塞(12)套设于所述注浆管(11)外部且能够密封所述注浆口(2),所述注浆口封套(1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注浆管(11)远离所述上容器圆柱体(31)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养管结构包括供氧管(14)、供氧口弹性塞(15)、供氧口连接管(16)及供氧滤头(17);
所述供氧口连接管(16)连接所述供氧管(14)及所述供氧滤头(17),所述供氧口弹性塞(15)套设于所述供氧管(14)外部且能够密封所述供氧口(1)。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31)及所述下容器圆柱体(32)的制作材料为硼硅酸玻璃。
9.一种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
包括步骤:
1)将所述鸡蛋碎壳(7)铺于所述下容器圆柱体(32)的底部,并放入搅拌子;
2)将所述下容器圆柱体(32)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31)密封连接,所述注浆管结构封闭注浆口(2),所述供养管结构封闭供氧口(1),所述止水阀(10)封闭所述排液结构;
3)对所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进行灭菌处理;
4)将灭菌后的所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干燥及消毒杀菌;
5)打开所述注浆口(2),将菌液及培养液注入所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的容器内部,然后封闭所述注浆口(2);
6)将所述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放于磁力搅拌器上,使得所述搅拌子开始搅拌,使溶液在动态中浸泡反应;
7)根据实验实际需要,确定排液具体时间,打开所述排液结构排出残余液体,然后封闭所述止水阀(10);
8)取排出液进行数据测量,将所述下容器圆柱体(32)与所述上容器圆柱体(31)相对拆卸,取出容器内部的固化样品,干燥后得到加固后的实验样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及所述步骤8)之间还包括步骤78):进入步骤1)。
CN201910067560.1A 2019-01-24 2019-01-24 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及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 Pending CN1096331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7560.1A CN109633126A (zh) 2019-01-24 2019-01-24 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及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7560.1A CN109633126A (zh) 2019-01-24 2019-01-24 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及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3126A true CN109633126A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63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7560.1A Pending CN109633126A (zh) 2019-01-24 2019-01-24 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及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31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4419A (zh) * 2020-03-27 2020-06-26 中山大学 一种微生物加固反应装置、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6070A (zh) * 2013-05-03 2013-08-28 清华大学 迟缓芽孢杆菌及其诱导产生碳酸钙用于地基加固的方法
CN204374180U (zh) * 2015-02-11 2015-06-0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可拆卸组合式微生物固化试验装置
CN105220681A (zh) * 2015-10-26 2016-01-06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微生物—电场联合加固可液化地基的方法
CN105297705A (zh) * 2015-10-14 2016-02-03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micp技术的生物砂岩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05507232A (zh) * 2015-12-08 2016-04-20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用于加固可液化地基的微生物平板注浆装置及方法
CN205276337U (zh) * 2016-01-08 2016-06-01 三峡大学 一种微生物加固灌浆养护试验装置
CN106644625A (zh) * 2016-10-09 2017-05-10 重庆大学 一种低强度微生物钙质砂三轴试样制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271636A (zh) * 2017-06-19 2017-10-20 南华大学 一种用于微生物加固砂土的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8761044A (zh) * 2018-08-13 2018-11-06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负压环境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化砂土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08270437U (zh) * 2018-05-29 2018-12-2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饱和砂土微生物灌浆加固的可视化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6070A (zh) * 2013-05-03 2013-08-28 清华大学 迟缓芽孢杆菌及其诱导产生碳酸钙用于地基加固的方法
CN204374180U (zh) * 2015-02-11 2015-06-0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可拆卸组合式微生物固化试验装置
CN105297705A (zh) * 2015-10-14 2016-02-03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micp技术的生物砂岩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05220681A (zh) * 2015-10-26 2016-01-06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微生物—电场联合加固可液化地基的方法
CN105507232A (zh) * 2015-12-08 2016-04-20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用于加固可液化地基的微生物平板注浆装置及方法
CN205276337U (zh) * 2016-01-08 2016-06-01 三峡大学 一种微生物加固灌浆养护试验装置
CN106644625A (zh) * 2016-10-09 2017-05-10 重庆大学 一种低强度微生物钙质砂三轴试样制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271636A (zh) * 2017-06-19 2017-10-20 南华大学 一种用于微生物加固砂土的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8270437U (zh) * 2018-05-29 2018-12-2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饱和砂土微生物灌浆加固的可视化试验装置
CN108761044A (zh) * 2018-08-13 2018-11-06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负压环境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化砂土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I, RO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ine-Grained Uranium Tailings Reinforced by MICP",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
伍玲玲 等: "微生物注浆改善某金属矿尾砂性质的试验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4419A (zh) * 2020-03-27 2020-06-26 中山大学 一种微生物加固反应装置、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0552B (zh) 一种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CN114280271B (zh) 一种用于土壤中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降解速率的测试方法
CN207031293U (zh) 一种实验室堆肥反应装置
CN206828536U (zh) 一种大肠菌群检测装置
CN210419793U (zh) 一种有机肥堆肥发酵装置
CN109633126A (zh) 多孔介质体加固实验装置及微生物注浆加固方法
CN110082506A (zh) 一种试验反应装置和试验反应方法
CN106277364B (zh) 原位修复富氮地热水效果的模拟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CN207435451U (zh) 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恒温生物反应器
CN209602400U (zh) 一种好氧发酵装置
CN208857315U (zh) 一种植物细胞和器官液体培养袋
CN104212712B (zh) 一种模拟海洋细菌生物硫酸腐蚀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4334405U (zh) 一种用于根际激发效应排放二氧化碳的气体收集装置
CN207608499U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发酵池
CN208949309U (zh) 一种模拟机体内环境的自动化细胞培养装置
CN202016902U (zh) 一种工程菌加速繁殖装置
CN110590425A (zh) 一种有氧堆肥反应装置
CN207313460U (zh) 带排气机构的农家肥发酵装置
CN109320312A (zh) 一种好氧发酵装置
CN206562423U (zh) 一种生物发酵装置
CN109942326A (zh) 一种有机肥堆肥发酵装置及方法
CN110004056B (zh) 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反应器的细胞量和细胞活性检测方法和检测腔装置
CN220056824U (zh) 一种防污染细菌培养装置
CN218115331U (zh) 一种用于煤基生物天然气技术的厌氧发酵试验装置
CN204981880U (zh) 一种仿生物液体发酵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