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7952B -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7952B
CN109617952B CN201811433682.XA CN201811433682A CN109617952B CN 109617952 B CN109617952 B CN 109617952B CN 201811433682 A CN201811433682 A CN 201811433682A CN 109617952 B CN109617952 B CN 109617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ial
us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ers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336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7952A (zh
Inventor
李立中
李知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zhan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zhan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zhan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zhan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336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7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7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7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7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7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65Discovery involving distributed pre-established resource-based relationships among peers, e.g. based on distributed hash tables [DH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在第一社交场景中与第一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当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与第二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时,在第三社交场景中将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建立为联系人。可以实现用户社交关系在社交方式中共享,以此使社交更友好,更便捷。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用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能够使用的社交手段越来越多,并且这些社交手段的功能朝着越来越特色的方向发展,使得每种社交手段都有其不可替代之处,用户也越来越离不开这些社交手段,用户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或短信进行联系,通过即时通信的视频通话功能进行通话,通过即时通信进行更鲜活的对话,以及通过社交平台参加社区活动等等。随着社交手段的增多以及用户参与度的逐渐增加,更友好更便捷的社交方式越来越被用户需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可以使社交更友好,更便捷。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在第一社交场景中与第一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二社交场景中的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中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的标识;
当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与第二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时,在第三社交场景中将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建立为联系人。
可选地,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的手机号,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的手机号,所述第一社交场景和所述第二社交场景为同一社交场景。
可选地,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包括: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分别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
将所述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
可选地,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四社交场景中的标识;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添加在所述区块链上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中。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在第一社交场景中与第一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二社交场景中的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中的标识;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的标识;
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与第二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时,在第三社交场景中将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建立为联系人。
可选地,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的手机号,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的手机号,所述第一社交场景和所述第二社交场景为同一社交场景。
可选地,还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
可选地,所述记录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分别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
将所述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四社交场景中的标识;
所述记录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添加在所述区块链上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中。
第三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第二方面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可以实现不同通信场景中社交关系的共享。使得在多社交手段的当下,社交方式更友好,更便捷,也能够提高用户接受新社交方式的可能,提高新兴社交方式的市场竞争力,促使社交方式的开发商将更多地精力放在产品的研发上,进而推进科技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1应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架构;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示例;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示例;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系统及方法。图1示出了应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架构。
如图1所示,该示例性架构中可以一个或多个区块链节点101,当区块链节点101为多个时,形成区块链节点网络。区块链节点101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客户端102。客户端102可以以软件形式实现,也可以以硬件形式实现,该客户端102可以实现在区块链节点102上。当实现为硬件时,其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以及移动终端等等。
客户端102可以用于与区块链节点101进行交互,例如客户端102可以查询区块链中的记录,也可以将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区块链节点101可以存储有区块链,客户端102可以从区块链节点101中获取区块链,也可以将新生成的区块发送给区块链节点101;区块链的形式可以包括多种,例如,该区块链可以由区块构成,每一个区块包括一条或多条事件,其中,一条事件可以为以此信息更新记录,再例如,该区块链可以为有向无环图结构,该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对应一条事件。
本实施例架构并不限定其实现其他功能,例如区块链节点101中可以一部分或全部具有打包功能,该打包功能是指在区块链中记录信息的能力,该打包功能还可以由于区块链节点101连接的设备实现等。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通过图1所示的客户端实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标识信息以及该用户已确认的社交关系。
其中,用户的标识信息可以是指在指定社交场景中用于标识该用户的信息,例如,在移动通信场景中用户的手机号,再例如在即时通信场景中用户的社交账号(例如,QQ账号)等等。
用户已确认的社交关系是指用户在已使用的社交场景中已经建立的社交关系,例如,在移动通信场景中建立的手机通讯录,再例如在即时通信场景中建立的好友列表。
在一些实例中,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可以由用户输入,或者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自动获取。例如,用户可以录入用户的即时通信的账号和密码,在取得用户的授权后,获取该用户下的好友列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通信场景中,用户通常会有多个用户标识信息,该用户标识信息可以分别对应一个或多个社交场景,且该用户通常会与多个用户建立社交关系,为了描述上的方便,下面以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社交关系的建立进行说明,应该知道的是,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仅是为了描述上的方便进行区分,并不构成限定,例如,在一些场景下,“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可以互换。
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0,确定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其中,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用户已确认的社交关系对应的第二用户的标识信息。
其中,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第一用户已确认的社交关系对应的第二用户的标识信息包括在第一社交场景中与第一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第一用户在第二社交场景中的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中的标识。其中,第一社交场景和第二社交场景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已经使用并建立了社交关系的场景,第三社交场景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正在使用,还未建立社交关系的场景。
考虑的用户提供的信息完整性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社交场景、第二社交场景和第三社交场景三者互不相同。例如,第一社交场景为移动通信场景,对应的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第一用户的手机号;第二社交场景为即时通信场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即时通信应用账号;第三社交场景为网络游戏场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网络游戏账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社交场景和第二社交场景为同一社交场景,第一社交场景与第三社交场景为不同的社交场景。例如,第一社交场景和第二社交场景可以为移动通信场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第一用户的手机号,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第二用户的手机号。
在确定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后,可以将该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存储在区块链中。
为了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可以对该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中。基于此,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将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分别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将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其中,在对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进行加密时,可以采用不可逆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例如,对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另外,使用的加密方式可以是预定义的,以便后续进行正确的匹配。
若区块链中已经记录了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那么在第一用户的社交信息更新后,可以将更新后的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以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的更新为例,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更新:确定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该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为第一用户在第四社交场景中的标识;将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添加在区块链上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中。其中,将加密后的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添加在区块链上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中,可以指将加密后的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记录在区块链中,并与区块链中已经记录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进行关联。例如,每个用户可以对应一个支链,每次个人社交信息的更新,可以接在该支链上一次记录的内容继续记录。再例如,每个用户可以对应一个区块链地址,该个人社交信息可以在该区块链地址记录或更新中。
S220,根据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从区块链中获取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该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该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第二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的标识。
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将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第一用户可以获取区块链,并从区块链中获取该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
对于区块链中存储的是加密后的个人社交信息的情况,可以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对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进行加密,然后利用加密后的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在区块链中匹配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
S230,当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与第二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时,在第三社交场景中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与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建立社交关系。
在第一用户获取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后,需要确定该第二用户已确认的社交关系中是否存在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的社交关系。具体的,可以通过判断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中与第一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用户标识是否包括第一用户的社交标识。当不存在时,则说明第一用户建立了与第二用户的社交关系,但是第二用户并未建立与第一用户的社交关系,此时,可以将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放在第三社交场景中第一用户的社交关系推荐列表中,第一用户可以通过主动发起请求的方式请求第二用户建立社交关系。当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与第二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时,说明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曾经在其他社交场景中建立过了社交关系,那么在第三社交场景中,可以直接建立社交关系,具体地,第一用户对应的终端在通过第三社交场景,在本地将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添加在社交关系中,并将添加成功的结果发送至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第二用户在本地将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添加社交关系中。
例如,结合图3A所示,用户310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用户310在社交场景1的社交标识311和在社交场景2的社交标识312;与用户310已确认的社交关系对应的标识信息包括社交标识321。
通过区块链确定的用户320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用户320在社交场景2的社交标识322和在社交场景3的社交标识321;与用户320已确认的社交关系对应的标识信息包括社交标识311。
有上述信息用户310可以确定用户310与用户320在用户310的个人社交信息中存在社交关系,即,社交标识321为用户320在社交场景3的标识;进而在用户320的个人社交信息中,确定存在用户320与用户310的社交关系,也即,用户320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的与用户320已确认的社交关系对应的社交标识311为用户310的标识。此时,可以在社交场景2中建立用户310与用户320的社交关系。在社交关系建立完成后,可以将最新的信息更新在区块链中。
再例如,结合图3B所示,用户310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用户310在社交场景1的社交标识311和在社交场景2的社交标识312;与用户310已确认的社交关系对应的标识信息包括社交标识321。
通过区块链确定的用户320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用户320在社交场景2的社交标识322和在社交场景1的社交标识321;与用户320已确认的社交关系对应的标识信息包括社交标识311。
有上述信息用户310可以确定用户310与用户320在用户310的个人社交信息中存在社交关系,即,社交标识321为用户320在社交场景1的标识;进而在用户320的个人社交信息中,确定存在用户320与用户310的社交关系,也即,用户320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的与用户320已确认的社交关系对应的社交标识311为用户310的标识。
对于区块链中存储的是加密后的个人社交信息的情况,可以对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先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然后使用加密后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与加密后的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进行比对。
另外,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的用户已确认的社交关系还可以包括社交关系类型或者属性,例如在即时通信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好友分组和好友权限等的设置。在S230中根据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与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的建立社交关系时,该社交关系可以继承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中,记载的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类型或者属性。
通过区块链可以实现不同通信场景中社交关系的共享,可以实现不同社交方式下的社交关系迁移,能够使社交关系在不同的社交方式中有效的迁移,使得在多社交手段的当下,社交方式更友好,更便捷,也能够提高用户接受新社交方式的可能,提高新兴社交方式的市场竞争力,促使社交方式的开发商将更多地精力放在产品的研发上,进而推进科技的进步。进一步的,还可以提高个人社交信息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401,用于确定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在第一社交场景中与第一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二社交场景中的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中的标识;
获取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的标识;
建立单元403,用于当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与第二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时,在第三社交场景中将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建立为联系人。
可选地,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的手机号,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的手机号,所述第一社交场景和所述第二社交场景为同一社交场景。
可选地,还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
可选地,所述记录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分别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
将所述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四社交场景中的标识;
所述记录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添加在所述区块链上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中。
图5示出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20、输入/输出接口530、通信接口540和总线550。其中处理器510、存储器520、输入/输出接口530和通信接口540通过总线5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该计算机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前述图2所示的方法。
处理器5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5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5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520中,并由处理器5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5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5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5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510、存储器520、输入/输出接口530和通信接口5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510、存储器520、输入/输出接口530、通信接口540以及总线5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在第一社交场景中与第一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二社交场景中的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中的标识;所述第一社交场景、所述第二社交场景和所述第三社交场景三者互不相同;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的标识;
当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在第二社交场景与第二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时,在第三社交场景中将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互相建立社交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包括: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分别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
将所述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四社交场景中的标识;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第一用户的第三社交标识添加在所述区块链上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中。
4.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在第一社交场景中与第一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二社交场景中的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中的标识;所述第一社交场景、所述第二社交场景和所述第三社交场景三者互不相同;
记录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从所述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为所述第二用户在第三社交场景的标识;
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包括在第二社交场景与第二用户存在社交关系的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时,在第三社交场景中将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互相建立社交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社交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的第一社交标识分别按照指定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
将所述加密的第一用户的个人社交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433682.XA 2018-11-28 2018-11-28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617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33682.XA CN109617952B (zh) 2018-11-28 2018-11-28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33682.XA CN109617952B (zh) 2018-11-28 2018-11-28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7952A CN109617952A (zh) 2019-04-12
CN109617952B true CN109617952B (zh) 2022-06-24

Family

ID=6600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33682.XA Active CN109617952B (zh) 2018-11-28 2018-11-28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79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6872B (zh) * 2019-05-30 2021-05-11 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录数据的管控方法、装置及云通讯录系统、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45528B (zh) * 2019-09-19 2021-12-10 白浩 融合多身份的社交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0598386B (zh) * 2019-09-27 2023-05-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27163B (zh) * 2019-11-01 2020-09-29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社交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7134A (zh) * 2011-09-30 2015-06-1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工具中好友自动推荐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00981A (zh) * 2016-08-22 2016-11-09 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社交网络数据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8880995A (zh) * 2018-07-10 2018-11-23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陌生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及消息推送加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7134A (zh) * 2011-09-30 2015-06-1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工具中好友自动推荐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00981A (zh) * 2016-08-22 2016-11-09 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社交网络数据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8880995A (zh) * 2018-07-10 2018-11-23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陌生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及消息推送加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7952A (zh) 2019-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7952B (zh)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6998329B (zh) 文件共享方法及装置
WO2018177124A1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数据共享系统及存储介质
EP3356961B1 (en) Peer-to-peer syncable storage system
CN105791324B (zh) 帐号登录方法和装置
CN109168156B (zh) 一种虚拟sim卡的实现方法、系统、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及服务器
TWI761385B (zh) 設備配置方法及裝置、系統
KR102087526B1 (ko) 단말들 간의 데이터 프로세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디바이스 및 저장 매체
CN105227321B (zh) 信息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客户端
US9706401B2 (en) User-authentication-based approval of a first device via communication with a second device
US9038195B2 (en) Accessing a cloud-based service us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linked to another communication device via a peer-to-peer ad hoc communication link
US2011025830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 device sharing using social networks
CN104767713B (zh) 账号绑定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9981576B (zh) 密钥迁移方法和装置
WO2021227457A1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数据存证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3438355A (zh) 基于云手机的通讯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2017015571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dating cache data
CN108092947B (zh) 一种对第三方应用进行身份鉴别的方法及装置
CN114139135B (zh) 设备登录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5184754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间实现名片交换的方法
CN114245379A (zh) 设备互联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141797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764059B2 (en)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systems and methods
US9014634B2 (en) Social network based Wi-Fi connectivity
CN111506895A (zh) 一种应用登录图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