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7803A -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7803A
CN109617803A CN201811504018.XA CN201811504018A CN109617803A CN 109617803 A CN109617803 A CN 109617803A CN 201811504018 A CN201811504018 A CN 201811504018A CN 109617803 A CN109617803 A CN 109617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label
forwarding
tunnel
table i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40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7803B (zh
Inventor
赵科强
唐宏
朱永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040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7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7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780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4063 priority patent/WO202011964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7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7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减少流量中断的时间以及降低业务的损失。其中,转发表项生成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建立通往第二节点的隧道,所述第一节点为主路径的源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从所述源节点到达所述主路径的目的节点的网络拓扑中属于Q空间的Q节点,所述隧道不经过所述主路径;所述第一节点生成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包括出接口,所述出接口为所述隧道的隧道接口,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用于在所述主路径故障时向所述第二节点转发报文。

Description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当网络中链路或者节点失效后,经过这些失效节点到达目的节点的报文可能被丢弃或者形成回环,这样网络中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暂态的流量中断或者流量回环现象,直到网络重新收敛计算出新的路径。通常,这样的中断会持续几秒左右。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以及新的应用层出不穷,有些应用对流量的中断非常敏感,比如IP电话、流媒体、网游以及远程视频会议等实时业务。这样,当节点失效后,对流量的快速恢复就显得尤其重要。
为了减小网络中流量中断时间,快速重路由(fast reroute,FRR)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能够预先为主路径计算一条或多条备路径,当主路径上的链路或节点失效后,流量能够快速的被切换到备路径,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快速重路由的核心步骤是针对主路径的源节点计算出到达目的节点的无环备份下一跳(loop free alternate,LFA),如果计算不出无环备份下一跳,则计算源节点到达目的节点的远端无环备份下一跳(remote loop free alternate,R-LFA)。然后根据源节点的无环备份下一跳或远端无环备份下一跳计算得到备路径。
但在一些场景中无法计算出源节点的远端无环备份下一跳,也就无法计算得到备路径,只能按照传统方式在主路径故障之后,重新收敛计算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所以会造成流量的中断以及业务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减少流量中断的时间以及降低业务的损失。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为主路径的源节点。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第一节点建立通往第二节点的隧道。其中,第二节点为从源节点到达主路径的目的节点的网络拓扑中属于Q空间(Q-space)的Q节点。例如,第二节点可以是Q空间中与第一节点距离最近或距离最远的Q节点。隧道不经过主路径。隧道的类型例如为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隧道。其次,第一节点生成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包括出接口,出接口为隧道的隧道接口,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用于在主路径故障时向第二节点转发报文。报文可以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报文或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报文等。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节点建立通往作为Q节点的第二节点的隧道,并根据该隧道的隧道接口生成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使得第一节点能够在主路径故障的情况下,及时的将流量切换到备路径,即第一节点能够及时的将报文通过与隧道接口对应的隧道发送给第二节点,由第二节点将报文发送给目的节点。相对于现有的在无法计算出PQ节点时,只能在主路径故障之后重新收敛计算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从而进行报文转发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缩短流量切换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业务的损失。若第一节点自动计算Q节点作为第二节点,则还可以减少人工的工作量,提高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的生成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可以是用于转发IP报文的路由表项或用于转发MPLS报文的标签转发表项。
若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路由表项,则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中还包括下一跳地址,下一跳地址为预先获取的第二节点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下一跳地址为预先获取的第二节点的IP地址。第二节点的IP地址用于第一节点查找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resolution protocol,ARP)表,获取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并将MAC地址封装在报文的以太网头中。
若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标签转发表项,则标签转发表项中还包括出标签,出标签包括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第一标签为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标签分发协议(labeldistribution protocol,LDP)标签,第二标签为隧道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标签。
为了获取第一标签,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远端LDP会话,以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标签。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在主路径故障时,第一节点通过隧道向第二节点发送报文,报文的内层封装第一标签,报文的外层封装第二标签。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发表项生成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为主路径的源节点,装置包括:隧道建立单元,用于建立通往第二节点的隧道,第二节点为从源节点到达主路径的目的节点的网络拓扑中属于Q空间的Q节点,隧道不经过主路径;表项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包括出接口,出接口为隧道的隧道接口,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用于在主路径故障时向第二节点转发报文。
可选的,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路由表项或标签转发表项。
可选的,若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路由表项,则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中还包括下一跳地址,下一跳地址为预先获取的第二节点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
可选的,若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标签转发表项,则标签转发表项中还包括出标签,出标签包括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第一标签为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标签分发协议LDP标签,第二标签为隧道的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标签。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会话建立单元,用于与第二节点建立远端LDP会话,以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标签。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在主路径故障时,通过隧道向第二节点发送报文,报文的内层封装第一标签,报文的外层封装第二标签。
可选的,第二节点为Q空间中与第一节点距离最近或距离最远的Q节点。
可选的,隧道为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RSVP-TE隧道。
可选的,报文为IP报文或MPLS报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发表项生成设备,设备为第一节点,第一节点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单元,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上述转发表项生成方法;
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转发表项生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网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1所示示例所对应的报文转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表项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表项生成设备的硬件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文所提,快速重路由技术的核心步骤是针对主路径的源节点计算出到达目的节点的无环备份下一跳或远端无环备份下一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路径通常为一条路径,备路径可以有一条或多条路径。主路径和备路径是从源节点出发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节点是指主路径和备路径交汇的起始节点,它有可能是报文转发的初始节点,也有可能不是。对于源节点而言,主路径和备路径对应不同的出接口。目的节点是主路径和备路径交汇的终节点,它有可能是报文转发的终节点,也有可能不是。通常源节点中有两个转发表项,与主路径对应的转发表项用于向主路径的下一跳节点转发报文,与备路径对应的转发表项用于向备路径的下一跳节点转发报文。当主路径正常时,源节点采用与主路径对应的转发表项转发报文;当主路径故障时,源节点采用与备路径对应的转发表项转发报文。
若要计算备路径,可以首先计算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LFA。LFA需要满足的条件是:cost(N→D)<cost(N→S)+cost(S→D),其中,S是源节点,D是目的节点,N是源节点的LFA,cost(N→D)是指从N到D最短路径的链路开销,cost(N→S)是指从N到S最短路径的链路开销,cost(S→D)是指从S到D最短路径的链路开销。
举个例子,参见图1,该图为组网的示意图。在该组网中,包括源节点S、目的节点D以及与源节点S直连的节点A和与目的节点直连的节点B,其中,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直接连接,节点A和节点B直接连接。主路径为源节点S到目的节点D的路径。
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链路开销为10,源节点S与节点A之间的链路开销为10,节点A与节点B之间的链路开销为100,节点B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链路开销为10。所以,源节点S的邻居节点A到目的节点D的最短路径为:节点A→源节点S→目的节点D,cost(A→D)=cost(A→S)+cost(S→D)=20。而cost(A→S)=10,cost(S→D)=10,所以cost(A→D)=cost(A→S)+cost(S→D),不满足LFA的条件,也就说明节点A不能作为源节点S的LFA。
如果无法计算出LFA,则可以计算R-LFA。计算R-LFA的方法是计算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网络拓扑的PQ节点。所谓PQ节点是指同时属于P空间(P-space)和Q空间的节点。P空间是指以源节点为根节点建立最短路径树,所有从根节点不经过主路径可达的节点集合。Q空间是指以目的节点为根节点建立反向最短路径树,所有从根节点不经过主路径可达的节点的集合。
以图1为例,属于P空间的P节点包括节点A,属于Q空间的Q节点包括节点B,P空间和Q空间没有交集,所以无法得到PQ节点,即无法计算出R-LFA。
在此情况下,现有技术只能按照传统的方式,当从源节点S到目的节点D的主路径发生故障之后,重新收敛计算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以通过该重新计算的路径转发报文。这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会造成流量的中断及业务的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能够在算不出PQ节点时,仍然能够实现快速的切换到备路径进行报文转发,减少流量中断的现象以及降低业务损失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节点,第一节点可以为主路径的源节点,也就是备路径的源节点。第一节点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或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等设备。
该转发表项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第一节点建立通往第二节点的隧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为从源节点到达主路径的目的节点的网络拓扑中属于Q空间的Q节点。以图1为例,Q节点为节点B。由于Q节点到目的节点不经过主路径,所以将Q节点作为第一节点的无环备份下一跳节点,能够保证当主路径故障之后,源节点可以通过经过Q节点到达目的节点的备路径实现报文的转发。
在实际应用中,Q节点可以是第一节点自动计算的,也可以是指定的。若Q空间包括多个Q节点,可以从多个Q节点中选出一个Q节点作为第二节点。例如,可以从多个Q节点中选择出与第一节点距离最近的节点或距离最远的节点作为第二节点。具体的,第一节点可以计算多个Q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多个Q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出与第一节点距离最近或最远的节点作为第二节点。当然,选择第二节点还可以依据其他规则,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或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等设备。
根据Q空间的定义可知,第二节点是第一节点的非邻居节点,所以,为了能让第二节点作为第一节点的无环备份下一跳,第一节点需要建立到第二节点的隧道,且隧道不经过主路径,否则当主路径故障时,备路径也无法工作。具体的,第一节点排除被保护链路和被保护节点建立隧道,被保护链路为第一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主路径的出接口,被保护节点为第一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主路径的下一跳。以图1为例,被保护链路为源节点S和目的节点D之间的链路,被保护节点为目的节点D。源节点S建立通往节点B的隧道,该隧道不经过从源节点S直接到节点D的主路径。
其中,隧道可以是RSVP-TE隧道或其他类型的隧道,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以隧道为RSVP-TE隧道为例,建立隧道的过程可以是: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隧道建立请求,第二节点根据隧道建立请求向第一节点发送隧道的MPLS TE标签。第一节点在接收到MPLS TE标签之后,生成隧道接口。隧道接口为逻辑接口,它和物理接口具有映射关系。在转发报文时,先在报文的外层封装MPLS TE标签,然后通过与隧道接口对应的物理接口转发该报文。
S102:第一节点生成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包括出接口,出接口为隧道的隧道接口。
第一节点在生成隧道之后,本地生成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第一节点的该转发表项为与备路径对应的转发表项。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包括出接口,出接口是隧道的隧道接口。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用于在主路径故障时向第二节点转发报文,也就是说,当第一节点转发报文时,根据隧道接口对应的隧道向第二节点转发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可以是用于转发IP报文的路由表项,也可以是用于转发MPLS报文的标签转发表项。
如果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是用于转发IP的路由表项,则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中还可以包括下一跳地址,下一跳地址为预先获取的第二节点的IP地址。第二节点的IP地址用于第一节点查找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表,获取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并将MAC地址封装在报文的以太网头中。
若第二节点是第一节点计算得到的,那么第一节点在计算Q空间之前就需要获取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网络拓扑中所有节点的IP地址和各个节点的邻居信息,这其中就包括第二节点的IP地址。若第二节点是被预先指定的,那么可以在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表项之前,第一节点获取第二节点的IP地址。至于如何获取第二节点的IP地址是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晓的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除了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外,若第一节点的路由表项还可以包括目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目的节点的IP地址。当主路径故障之后,第一节点根据报文中携带的目的节点的IP地址找到与备路径对应的路由表项,获取路由表项中的出接口,即隧道接口。然后通过与隧道接口对应的隧道向第二节点发送该报文。
在向第二节点发送报文时,第一节点可以在报文外层封装隧道的MPLS TE标签。在第二节点接收到该报文之后,弹出外层封装的标签,然后对报文进行处理。
如果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是用于转发MPLS报文的标签转发表项,则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中除了出接口以外,还可以包括出标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标签转发表项中的出标签可以包括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第一标签为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LDP标签,第二标签为隧道的MPLS TE标签。
其中,第一标签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远端LDP会话(session),以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标签,即LDP标签,LDP标签用于第二节点对报文进行转发。也就是说,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建立了远端LDP会话之后,第二节点就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标签。建立会话的过程可以是第一节点通过隧道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hello消息,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一hello消息之后,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hello消息,这样,第一节点就与第二节点建立了远端LDP会话。
当第一节点通过隧道向第二节点发送MPLS报文时,报文的内层可以封装第一标签,报文的外层可以封装第二标签。那么第二节点在接收到报文之后,弹出外层的第二标签,得到第一标签,并根据第一标签进行报文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若隧道经过除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则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MPLS TE标签与第一节点实际接收到的MPLS TE标签通常不同,因为其他节点需要进行标签交换。例如,假设隧道经过第三节点,那么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MPLSTE标签1,第三节点在接收到MPLS TE标签1之后,进行标签交换,交换为MPLS TE标签2,然后向第一节点发送MPLS TE标签2。所以第一节点接收到的MPLS TE标签为MPLS TE标签2,而不是MPLS TE标签1。同样,在转发报文时,第一节点发出的报文中携带的外层标签为MPLS TE标签2,在第三节点接收到MPLS TE标签2之后,对报文进行标签交换,即将报文中的外层标签替换为MPLS TE标签1,然后将携带有MPLS TE标签1的报文发送给第二节点。第二节点在接收到携带有外层MPLS TE标签1的报文之后,弹出外层的MPLS TE标签1,然后根据内层标签进行报文转发。
除了出接口和出标签以外,第一节点的标签转发表项中还可以有入标签。当主路径故障后,第一节点可以查找入标签为接收到的报文中的标签所对应的备路径的标签转发表项,得到对应的出接口和出标签,并将报文从该出接口,即隧道接口转发出去。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节点建立通往作为Q节点的第二节点的隧道,并根据该隧道的隧道接口生成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使得第一节点能够在主路径故障的情况下,及时的将流量切换到备路径,即第一节点能够及时的将报文通过与隧道接口对应的隧道发送给第二节点,由第二节点将报文发送给目的节点。相对于现有的在无法计算出PQ节点时,只能在主路径故障之后重新收敛计算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从而进行报文转发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缩短流量切换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业务的损失。若第一节点自动计算Q节点作为第二节点,则还可以减少人工的工作量,提高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的生成效率。
以上都是从第一节点的角度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以第二节点的角度来介绍。
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并生成隧道的MPLS TE标签之后,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隧道的MPLS TE标签。
可选的,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远端LDP会话之后,第二节点生成第一标签并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标签为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LDP标签。在生成第一标签之后,第二节点可以生成第二节点的转发表项。
同第一节点相似,第二节点的转发表项也可以是用于转发IP报文的路由表项,或者是用于转发MPLS报文的标签转发表项。
如果第二节点的转发表项是路由表项,那么第二节点的路由表项中可以至少包括目的IP地址、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其中,第二节点路由表项中的目的IP地址为目的节点的IP地址。第二节点路由表项中的下一跳地址为从第二节点到目的节点最短路径中下一跳节点的IP地址。第二节点路由表项中的出接口为能够将报文转发到第二节点下一跳的接口。
当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通过隧道转发过来的IP报文之后,根据IP报文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查找对应的路由表项,并获取路由表项中对应的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并根据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将报文转发给第二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当第一节点在报文外层封装了隧道的MPLS TE标签,那么在第二节点接收到该报文之后,弹出外层封装的标签,然后根据报文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以及第二节点的路由表项转发该报文
如果第二节点的转发表项是标签转发表项,那么第二节点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可以至少包括入标签、出标签和出接口。其中的入标签为第一标签,出标签为从第二节点到下一跳节点的LDP标签,出接口为能够将报文转发到第二节点下一跳的接口。
当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通过隧道转发过来的MPLS报文之后,弹出MPLS报文的外层标签,即第二标签。并根据MPLS报文中的内层标签,即第一标签,查找入标签为第二标签的标签转发表项,并获取该标签转发表项中的出标签和出接口。第二节点将标签转发表项中的出标签替换掉报文中的内层标签,并根据标签转发表项中的出接口将报文转发给第二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3,该图为与图1所示示例所对应的报文转发示意图。由于节点B为Q节点,所以可以从源节点S建立到节点B的隧道,该隧道的中间节点为节点A,即隧道经过节点A。在建立隧道时,源节点S向节点A发送隧道建立请求,隧道建立请求的目的地址是节点B的IP地址。节点A在接收到隧道建立请求之后,将隧道建立请求转发给节点B。节点B生成隧道的MPLS TE标签,即46002,并将该标签携带在应答报文中发送给节点A。节点A在接收到应答报文之后,进行标签交换,即将应答报文中的隧道的MPLS TE标签46002交换为隧道的MPLS TE标签46001,并将携带有隧道的MPLS TE标签46001的应答报文转发给源节点S。同时,节点A存储目的节点D隧道的MPLS TE标签46002的映射关系。
源节点S可以与节点B建立远端LDP会话,在建立远端LDP会话之后,节点B向源节点S发送源节点S到节点B的LDP标签,即56231。
源节点S在建立隧道之后生成源节点S的标签转发表项,源节点S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包括出接口和出标签。其中,出接口为源节点S建立的通往节点B的隧道的隧道接口。出标签包括第一标签56231和第二标签46001。节点B生成节点B的标签转发表项,节点B的标签转发表项中包括入标签、出标签和出接口。其中节点B标签转发表项的入标签为56231,出标签为节点B到目的节点D的LDP标签,即56232;出接口为节点B与目的节点D相连接的接口。
当从源节点S到目的节点D的主路径故障之后,源节点S根据查找本地标签转发表项,找到对应的出标签和出接口。源节点S在报文的内层封装LDP标签56231,外层封装隧道的MPLS TE标签46001,并将封装好的报文通过隧道接口发送出去,该隧道接口对应的物理接口为源节点S与节点A连接的物理接口。
当节点A接收到报文之后,对报文的外层标签进行标签交换,即将报文的外层标签替换为隧道的MPLS TE标签46002。然后节点A将携带有隧道的MPLS TE标签46002的报文发送给节点B。
节点B在接收到报文之后,弹出报文的外层标签46002,获取到内层标签56231,并查找入标签为56231的标签转发表项,该标签转发表项中包括出标签56232和出接口。然后节点B将报文的入标签替换为56232,并通过节点B与目的节点D相连接的接口把报文发送出去,以使目的节点D能够接收到报文。
在上述方案中,源节点S通过建立通往节点B的隧道,并根据隧道的隧道接口生成源节点S的标签转发表项,也就是与备路径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当主路径出现故障之后,源节点S能够根据与备路径对应的标签转发表项及时的将报文转发出去,降低流量中断的时间以及业务受损的概率。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表项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表项生成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该第一节点可以实现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功能。该第一节点为主路径的源节点,第一节点包括:隧道建立单元401和表项生成单元402。其中,隧道建立单元401用于执行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S101,表项生成单元402用于执行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S102。具体的,
隧道建立单元401,用于建立通往第二节点的隧道,第二节点为从源节点到达主路径的目的节点的网络拓扑中属于Q空间的Q节点,隧道不经过主路径。
表项生成单元402,用于生成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包括出接口,出接口为隧道的隧道接口,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用于在主路径故障时向第二节点转发报文。
可选的,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路由表项或标签转发表项。
可选的,若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路由表项,则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中还包括下一跳地址,下一跳地址为预先获取的第二节点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
可选的,若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标签转发表项,则标签转发表项中还包括出标签,出标签包括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第一标签为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标签分发协议LDP标签,第二标签为隧道的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标签。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会话建立单元,用于与第二节点建立远端LDP会话,以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标签。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在主路径故障时,通过隧道向第二节点发送报文,报文的内层封装第一标签,报文的外层封装第二标签。
可选的,第二节点为Q空间中与第一节点距离最近或距离最远的Q节点。
可选的,隧道为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RSVP-TE隧道。
可选的,报文为IP报文或MPLS报文。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发表项生成设备500,设备为第一节点,设备500可以实现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功能。设备500包括存储单元501、处理单元502和通信单元503,
存储单元501,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单元502,用于执行存储单元501中的指令,执行上述应用于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生成方法;
通信单元503,用于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
存储单元501、处理单元502和通信单元503通过总线504相互连接;总线5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存储单元501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寄存器(register)、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
上述处理单元502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上述通信单元503例如可以是接口卡等,可以为以太(ethernet)接口或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转发表项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发表项生成系统,该系统包含图2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建立通往第二节点的隧道,所述第一节点为主路径的源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从所述源节点到达所述主路径的目的节点的网络拓扑中属于Q空间的Q节点,所述隧道不经过所述主路径;
所述第一节点生成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包括出接口,所述出接口为所述隧道的隧道接口,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用于在所述主路径故障时向所述第二节点转发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路由表项或标签转发表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所述路由表项,则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中还包括下一跳地址,所述下一跳地址为预先获取的所述第二节点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所述标签转发表项,则所述标签转发表项中还包括出标签,所述出标签包括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所述第一标签为从所述第一节点到所述第二节点的标签分发协议LDP标签,所述第二标签为所述隧道的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标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远端LDP会话,以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主路径故障时,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报文,所述报文的内层封装所述第一标签,所述报文的外层封装所述第二标签。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Q空间中与所述第一节点距离最近或距离最远的Q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为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RSVP-TE隧道。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为IP报文或MPLS报文。
10.一种转发表项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为主路径的源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隧道建立单元,用于建立通往第二节点的隧道,所述第二节点为从所述源节点到达所述主路径的目的节点的网络拓扑中属于Q空间的Q节点,所述隧道不经过所述主路径;
表项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包括出接口,所述出接口为所述隧道的隧道接口,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用于在所述主路径故障时向所述第二节点转发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路由表项或标签转发表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所述路由表项,则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中还包括下一跳地址,所述下一跳地址为预先获取的所述第二节点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节点的转发表项为所述标签转发表项,则所述标签转发表项中还包括出标签,所述出标签包括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所述第一标签为从所述第一节点到所述第二节点的标签分发协议LDP标签,所述第二标签为所述隧道的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PLS TE标签。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会话建立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远端LDP会话,以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标签。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在主路径故障时,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报文,所述报文的内层封装所述第一标签,所述报文的外层封装所述第二标签。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Q空间中与所述第一节点距离最近或距离最远的Q节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为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RSVP-TE隧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为IP报文或MPLS报文。
19.一种转发表项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504018.XA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09617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4018.XA CN109617803B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PCT/CN2019/124063 WO2020119644A1 (zh) 2018-12-10 2019-12-09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4018.XA CN109617803B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7803A true CN109617803A (zh) 2019-04-12
CN109617803B CN109617803B (zh) 2020-02-21

Family

ID=66007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4018.XA Active CN109617803B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7803B (zh)
WO (1) WO202011964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3129A (zh) * 2019-07-25 2019-11-22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备份标签路径的更新方法、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20119644A1 (zh) * 2018-12-10 2020-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087376A (zh) * 2019-06-14 2020-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98732A (zh) * 2019-08-12 2021-02-23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039859A (zh) * 2021-11-03 2022-02-11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tn网络设备链改环方法及装置
CN114513452A (zh) * 2020-10-29 2022-05-1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77895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生成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5053A (zh) * 2009-09-30 2010-04-14 清华大学 一种改善域内路由ospf算法的ip快速重路由方法
CN101785261A (zh) * 2007-09-21 2010-07-21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针对mpls-frr带宽优化的rsvp-te增强
US9461909B2 (en) * 2013-02-01 2016-10-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of shortest path bridging (SPB) enhanced resilience with loop mitigation
CN106330701A (zh) * 2015-07-01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组网的快速重路由方法及装置
US20170034043A1 (en) * 2015-07-31 2017-02-02 Fujitsu Limited Protec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end node
CN107070788A (zh) * 2015-09-30 2017-08-18 丛林网络公司 通过远程无环路备选备份路径mldp仅多播快速重路由
CN107888493A (zh) * 2017-11-30 2018-04-0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8429688A (zh) * 2018-03-28 2018-08-21 山西大学 一种基于段路由的单节点故障路由保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6650B1 (en) * 2003-01-09 2009-02-24 Cisco Technology, Inc. Identifying and suppressing transient routing updates
US7630298B2 (en) * 2004-10-27 2009-12-08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data in a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933197B2 (en) * 2005-02-22 2011-04-26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a repair path around a non-available component in a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6161246B (zh) * 2016-06-15 2019-09-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备用路由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9617803B (zh) * 2018-12-10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5261A (zh) * 2007-09-21 2010-07-21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针对mpls-frr带宽优化的rsvp-te增强
CN101695053A (zh) * 2009-09-30 2010-04-14 清华大学 一种改善域内路由ospf算法的ip快速重路由方法
US9461909B2 (en) * 2013-02-01 2016-10-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of shortest path bridging (SPB) enhanced resilience with loop mitigation
CN106330701A (zh) * 2015-07-01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组网的快速重路由方法及装置
US20170034043A1 (en) * 2015-07-31 2017-02-02 Fujitsu Limited Protec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end node
CN107070788A (zh) * 2015-09-30 2017-08-18 丛林网络公司 通过远程无环路备选备份路径mldp仅多播快速重路由
CN107888493A (zh) * 2017-11-30 2018-04-0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8429688A (zh) * 2018-03-28 2018-08-21 山西大学 一种基于段路由的单节点故障路由保护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3C: "MPLS TE技术介绍", 《HTTP://WWW.H3C.COM/CN/D_200805/606208_30003_0.HTM》 *
S.BRYANT: "Remote Loop-Free Alternate (LFA) Fast Reroute (FRR)",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9644A1 (zh) * 2018-12-10 2020-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087376A (zh) * 2019-06-14 2020-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的方法及装置
CN112087376B (zh) * 2019-06-14 2023-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93129A (zh) * 2019-07-25 2019-11-22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备份标签路径的更新方法、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2398732A (zh) * 2019-08-12 2021-02-23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98732B (zh) * 2019-08-12 2023-09-12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513452A (zh) * 2020-10-29 2022-05-1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3452B (zh) * 2020-10-29 2024-01-02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39859A (zh) * 2021-11-03 2022-02-11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tn网络设备链改环方法及装置
CN114039859B (zh) * 2021-11-03 2023-05-30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tn网络设备链改环方法及装置
WO2023077895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生成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19644A1 (zh) 2020-06-18
CN109617803B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7803A (zh)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380605B (zh) 使用ldp的mpls快速重新路由ldp-frr的方法和网络单元
CN1973486B (zh) 在采用受保护链路的数据网络中避免微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45452B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
US20170302561A1 (en) Seamless segment routing
CN109831382A (zh) 一种路径计算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805010B2 (en) Signaling IP path tunnel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CN109873760A (zh)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91220B (zh) 使用ldp的mpls快速重新路由(ldp-frr)的方法和网络单元
CN101651630A (zh) 一种基于链路故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US921003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terconnected ring protection
WO2015192501A1 (zh) 地址信息的发布方法及装置
WO2020186803A1 (zh) 一种故障保护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1771577A (zh) 一种为双向lsp建立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363170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数据流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9889441A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9873766A (zh) 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US8817648B2 (en) Pseudowire extended group messaging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EP2832055B1 (en) Pseudowire groups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CN102710519A (zh) 一种建立及拆除跨域lsp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3000326A1 (zh) 多链接透明互连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924052A (zh) 报文转发方法、汇聚网关、接入网关及系统
WO2018040614A1 (zh) 建立虚拟专用网标签交换路径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14513452B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924395B2 (en) Seamless multipoint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mLDP) transport over a bit index explicit replication (BIER) co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3

Address after: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afte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No. 3 Shangdi Informatio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