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7164A - 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7164A
CN109617164A CN201811565165.8A CN201811565165A CN109617164A CN 109617164 A CN109617164 A CN 109617164A CN 201811565165 A CN201811565165 A CN 201811565165A CN 109617164 A CN109617164 A CN 109617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
phase
battery
difference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51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敏
孟金岭
赵伟
邓凯
黄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651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7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7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7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与总平均SOC的差值;对该差值进行Clarke变换并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及反正切值;根据平方根及反正切值确定注入零序电压;在系统传统并网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本申请根据三相之间SOC不均衡情况计算合理的零序电压,在系统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产生三相电池模块各自的总电压调制波,调节各相充放电功率,在保证电网侧三相功率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相间SOC均衡。

Description

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商业推广,将出现大量退运动力电池,若将退运电池直接淘汰势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对退运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降低动力电池全寿命周期成本,提升电池的利用价值,对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退运电池最经济的利用方式是应用于储能系统,在传统电池储能系统中,大量电池单体通过不同形式的串并联组成储能电池组,在实际应用中对电池一致性要求较高,而梯次利用电池容量不一致性高,重新成组成本高,大量串并联应用以及短板效应使储能系统的整体容量利用率降低,同时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柔性成组技术是解决梯次利用电池不一致性的有效方法,通过改变传统大量单体电池直接串并联的成组方式,采用低压电池组及功率变换模块级联的方式构成柔性成组储能系统,使每个电池模块根据状态参数进行独立充放电电流控制,可以降低对电池容量一致性的要求及重新成组的成本,在满足储能系统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池容量利用率及使用寿命,实现退运动力电池的高效利用。
退运电池存在容量和SOC(State of Charge)不一致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SOC均衡控制。传统储能系统电池均衡策略的相关研究较多,常用均衡方式主要分为能耗型均衡和非能耗型均衡,能耗型均衡主要通过并联电阻均衡,损耗大,均衡速度慢;非能耗型均衡根据能量交换方式的不同,有电感型、电容型、变压器型等多种形式的拓扑,通常均衡电流较小,不适用于梯次利用电池容量差异较大的情况。大容量储能系统的典型拓扑结构主要有H桥级联型和模块化多电平等形式。H桥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具有谐波特性好、开关频率低等优点。有些方法通过引入零序电流实现相间均衡和通过加入参考电压偏移量实现相内均衡的方法,但没有考虑电池容量不一致的情况。也有方法基于特征谐波消除的差异化充放电控制策略实现电池SOC自均衡,根据SOC差异控制相应H桥的触发角实现差异化充放电,但控制方法相对复杂。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策略,有效实现在容量不一致情况下的SOC均衡控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有效实现在容量不一致情况下的SOC均衡控制。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与总平均SOC的差值;
对该差值进行Clarke变换并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及反正切值;
根据平方根及反正切值确定注入零序电压;
在系统传统并网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
优选地,所述根据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具体为通过各相电池平均SOC计算公式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
所述各相电池平均SOC计算公式为:
其中,SOCA、SOCB、SOCC为各相电池平均SOC参数,SOCAi、SOCBi、SOCCi为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N为各相电池中电池模块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根据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计算总平均SOC具体为通过总平均SOC计算公式计算总平均SOC;
所述总平均SOC计算公式为:
其中,SOCA、SOCB、SOCC为各相电池平均SOC参数,为总平均SOC参数。
优选地,所述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与总平均SOC的差值具体为通过SOC参数差值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与总平均SOC的差值;
所述SOC参数差值公式为:
其中,SOCA、SOCB、SOCC为各相电池平均SOC参数,为总平均SOC参数,ΔSOCA、ΔSOCB、ΔSOCC为变换前的SOC参数差值。
优选地,所述对该差值进行Clarke变换具体为通过Clarke变换公式对该差值进行Clarke变换;
所述Clarke变换公式为:
其中,ΔSOCA、ΔSOCB、ΔSOCC为变换前的SOC参数差值,ΔSOCα、ΔSOCβ、ΔSOC0为变换后的SOC参数差值。
优选地,所述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具体为通过平方根公式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
所述平方根公式为:
其中,ΔSOCA、ΔSOCB、ΔSOCC为变换前的SOC参数差值,ΔSOCα、ΔSOCβ、ΔSOC0为变换后的SOC参数差值,ΔSOC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
优选地,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反正切值具体为通过反正切值公式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反正切值;
所述反正切值公式为:
其中,ΔSOCα、ΔSOCβ、ΔSOC0为变换后的SOC参数差值,γ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反正切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平方根及反正切值确定注入零序电压具体为通过零序电压公式确定注入零序电压,所述零序电压公式为:
其中,为零序电压,P*为储能系统的给定功率,K0为预设定值,ΔSOC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iq为q轴电流,id为d轴电流,γ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反正切值。
优选地,还包括:
计算相内各电池模块的SOC参数与相内电池模块的SOC平均值参数的差值;
计算差值乘以调节参数K1得到比例系数调节量加上基础比例系数作为各电池模块不同的调制波分配比例系数di
将调制波分配比例系数di与相内调制波相乘得到各模块调制波产生相应电池模块开关管脉冲;
根据电池模块开关管脉冲控制相内各电池模块的开关管。
优选地,还包括通过基础比例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基础比例系数;
所述基础比例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mi为基础比例系数,Ci为相内各电池模块的电池容量,N为相内电池模块数量。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与总平均SOC的差值;对该差值进行Clarke变换并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及反正切值;根据平方根及反正切值确定注入零序电压;在系统传统并网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本申请根据三相之间SOC不均衡情况计算合理的零序电压,在系统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产生三相电池模块各自的总电压调制波,调节各相充放电功率,在保证电网侧三相功率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相间SOC均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可应用的一个电池拓扑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中零序电压的计算框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中零序电压注入控制框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中相内SOC均衡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有效实现在容量不一致情况下的SOC均衡控制。
为使得本申请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可应用的一个电池拓扑图,为H桥级联型柔性成组储能系统,其为ABC三相,每相都有N个电池模块。
请参阅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根据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与总平均SOC的差值;
102、对该差值进行Clarke变换并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及反正切值;
103、根据平方根及反正切值确定注入零序电压;
104、在系统传统并网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
本申请根据三相之间SOC不均衡情况计算合理的零序电压,在系统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产生三相电池模块各自的总电压调制波,调节各相充放电功率,在保证电网侧三相功率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相间SOC均衡。
以上是对本申请提供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将对本申请提供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通过各相电池平均SOC计算公式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
各相电池平均SOC计算公式为:
其中,SOCA、SOCB、SOCC为各相(ABC三相)电池平均SOC参数,SOCAi、SOCBi、SOCCi为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N为各相电池中电池模块的数量。
202、通过总平均SOC计算公式计算总平均SOC;
总平均SOC计算公式为:
其中,SOCA、SOCB、SOCC为各相电池平均SOC参数,为总平均SOC参数,总平均SOC参数代表三相电池相间均衡后的目标值。
203、通过SOC参数差值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与总平均SOC的差值;
SOC参数差值公式为:
其中,SOCA、SOCB、SOCC为各相电池平均SOC参数,为总平均SOC参数,ΔSOCA、ΔSOCB、ΔSOCC为变换前的SOC参数差值。
204、通过Clarke变换公式对该差值进行Clarke变换;
Clarke变换公式为:
其中,ΔSOCA、ΔSOCB、ΔSOCC为变换前的SOC参数差值,ΔSOCα、ΔSOCβ、ΔSOC0为变换后的SOC参数差值。
205、通过平方根公式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
平方根公式为:
其中,ΔSOCA、ΔSOCB、ΔSOCC为变换前的SOC参数差值,ΔSOCα、ΔSOCβ、ΔSOC0为变换后的SOC参数差值,ΔSOC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
206、通过反正切值公式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反正切值;
反正切值公式为:
其中,ΔSOCα、ΔSOCβ、ΔSOC0为变换后的SOC参数差值,γ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反正切值。
207、通过零序电压公式确定注入零序电压,零序电压公式为:
其中,为零序电压,P*为储能系统的给定功率,K0为预设定值,ΔSOC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iq为q轴电流,id为d轴电流,γ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反正切值。代表充放电方向。储能系统在进行并网控制时,通常将交流侧ABC三相变为d、q两轴,对应的交流电流ia、ib、ic变换为id、iq
需要说明的是,K0为预设定值,系数K0可以调节SOC均衡速度,由于系统不平衡功率控制能力并非无限大,幅值太大将引起过调制等问题,因此除增加相应限幅值外,K0应根据各电池模块容量分布及ΔSOC等参数合理选择。零序电压的计算框图如附图4所示。
208、在系统传统并网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
在系统传统并网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产生三相电池模块各自的总电压调制波,可以调节各相充放电功率,实现相间SOC均衡,同时保证电网侧三相功率平衡。零序电压注入控制框图如附图5所示。
上述主要是对相间的SOC均衡控制,由于电池容量不一致及初始SOC不同,造成三相电池充放电功率不完全相同,而电网侧需要三相平衡功率,因此根据三相之间SOC不均衡情况计算合理的零序电压,在系统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产生三相电池模块各自的总电压调制波,调节各相充放电功率,在保证电网侧三相功率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相间SOC均衡。
相间SOC均衡控制的原理为:由于梯次利用电池具有容量不一致的特点,在实现相内SOC均衡时,各子模块的充放电电流和功率也不一致,每相电池模块总功率与容量相关,具有随机性,导致三相总功率之间难以相同,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引起电网侧三相功率及电流的不平衡,降低并网电能质量,因此在进行相间SOC均衡控制时需要解决三相电池功率不平衡与网侧三相功率平衡之间的矛盾。相间SOC均衡控制是根据三相之间SOC不均衡情况计算合理的零序电压,在系统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注入的零序电压由三相平均SOC计算所得,具体计算过程为实施例描述。
以下将对相内的SOC均衡控制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还包括:
计算相内各电池模块的SOC参数与相内电池模块的SOC平均值参数的差值;计算差值乘以调节参数K1得到比例系数调节量加上基础比例系数作为各电池模块不同的调制波分配比例系数di;将调制波分配比例系数di与相内调制波相乘得到各模块调制波产生相应电池模块开关管脉冲;根据电池模块开关管脉冲控制相内各电池模块的开关管。
其中,通过基础比例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基础比例系数;
基础比例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mi为基础比例系数,Ci为相内各电池模块的电池容量,N为相内电池模块数量。
例如,对A相相内的电池模块可得到以下实施例:
计算A相相内各电池模块的SOC参数SOCAi与A相相内电池模块的SOC平均值参数SOCA的差值ΔSOCAi;计算差值ΔSOCAi乘以调节参数K1得到比例系数调节量(比例系数调节量为值ΔSOCAi乘以调节参数K1)加上基础比例系数mi作为各电池模块不同的调制波分配比例系数di;将调制波分配比例系数di与A相相内调制波相乘得到A相各模块调制波产生相应电池模块开关管脉冲;根据电池模块开关管脉冲控制A相相内各电池模块的开关管。当相内各模块SOC达到均衡时,由SOC误差产生的比例系数调节量为0,各模块的调制波按照容量的比例分配,充放电电流与容量成正比,SOC变化速度相同,保持各模块的SOC处于稳定均衡状态。相内SOC均衡控制如附图6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A相相内电池模块的SOC平均值参数SOCA
其中,通过基础比例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基础比例系数;
基础比例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mi为基础比例系数,CAi为A相相内各电池模块的电池容量,N为A相电池模块数量。
三相H桥级联型储能变流器需要根据电网要求对交流侧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并网控制,可根据有功和无功功率的需求做相应的闭环控制得到三相输出电压总调制波。相内级联的各子模块交流侧电流相同,忽略功率损耗的前提下,交直流两侧功率相等,因此通过控制各模块交流侧输出电压可以控制交流侧功率及直流侧功率,进而实现对直流侧电池模块充放电电流的独立控制。相内SOC均衡控制以此为基础,对于容量不一致的相内各子模块,通过合理的控制相内各电池模块充放电电流,进而控制各模块的充放电速度,实现充放电过程中各相内电池模块间的SOC均衡控制。
本申请提供的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包括两部分,相内SOC均衡和相间SOC均衡。相内SOC均衡控制是相内各电池模块的SOC与该相SOC平均值之间的误差乘以调节系数作为比例系数调节量,加上基础比例系数之后作为分配比例系数为各模块分配不同的调制波产生相应子模块开关管脉冲。SOC达到均衡前不同的充放电电流使各模块SOC趋于均衡均衡,达到均衡后各模块调制波按照容量的比例分配,充放电电流与容量成正比,SOC变化速度相同,保持各模块的SOC处于稳定均衡状态。相间SOC均衡控制是根据三相之间SOC不均衡情况计算合理的零序电压,在系统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产生三相电池模块各自的总电压调制波,调节各相充放电功率,在保证电网侧三相功率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相间SOC均衡。
本申请针对梯次利用电池存在的容量不一致的特点,在H桥级联型柔性成组储能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内SOC均衡控制和相间SOC均衡控制,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关键点。本申请针对电池容量不一致的情况进行SOC均衡,可以适应梯次利用电池容量不一致的特点,显著提高储能电池尤其是梯次利用电池的能量和容量利用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有利于电池储能系统的广泛应用。
1)相内SOC均衡控制,相内各电池模块的容量不一致时,由于电池模块的SOC变化速度由容量和电流共同决定,进行相内均衡时引入容量不一致时的子模块调制波基础比例系数。该系数为对应子模块容量与该相电池模块总容量之比。各模块的SOC与该相SOC平均值之间的误差乘以调节系数作为比例系数调节量,加上基础比例系数之后作为分配比例系数,为各模块分配不同的调制波,产生相应子模块开关管脉冲。SOC达到均衡前不同的充放电电流使各模块SOC趋于均衡,达到均衡后各模块调制波按照容量的比例分配,充放电电流与容量成正比,SOC变化速度相同,保持各模块的SOC处于稳定均衡状态。
2)相间SOC均衡控制,由于电池容量不一致及初始SOC不同,造成三相电池充放电功率不完全相同,而电网侧需要三相平衡功率,因此根据三相之间SOC不均衡情况计算合理的零序电压,在系统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产生三相电池模块各自的总电压调制波,调节各相充放电功率,在保证电网侧三相功率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相间SOC均衡。
本申请实际上还提供有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如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与总平均SOC的差值;
对该差值进行Clarke变换并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及反正切值;
根据平方根及反正切值确定注入零序电压;
在系统传统并网控制产生的三相对称电压的基础上,分别注入相同的零序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具体为通过各相电池平均SOC计算公式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
所述各相电池平均SOC计算公式为:
其中,SOCA、SOCB、SOCC为各相电池平均SOC参数,SOCAi、SOCBi、SOCCi为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N为各相电池中电池模块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池模块中的SOC参数计算总平均SOC具体为通过总平均SOC计算公式计算总平均SOC;
所述总平均SOC计算公式为:
其中,SOCA、SOCB、SOCC为各相电池平均SOC参数,为总平均SOC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与总平均SOC的差值具体为通过SOC参数差值计算各相电池平均SOC与总平均SOC的差值;
所述SOC参数差值公式为:
其中,SOCA、SOCB、SOCC为各相电池平均SOC参数,为总平均SOC参数,ΔSOCA、ΔSOCB、ΔSOCC为变换前的SOC参数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该差值进行Clarke变换具体为通过Clarke变换公式对该差值进行Clarke变换;
所述Clarke变换公式为:
其中,ΔSOCA、ΔSOCB、ΔSOCC为变换前的SOC参数差值,ΔSOCa、ΔSOCβ、ΔSOC0为变换后的SOC参数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具体为通过平方根公式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
所述平方根公式为:
其中,ΔSOCA、ΔSOCB、ΔSOCC为变换前的SOC参数差值,ΔSOCα、ΔSOCβ、ΔSOC0为变换后的SOC参数差值,ΔSOC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反正切值具体为通过反正切值公式计算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反正切值;
所述反正切值公式为:
其中,ΔSOCα、ΔSOCβ、ΔSOC0为变换后的SOC参数差值,γ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反正切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平方根及反正切值确定注入零序电压具体为通过零序电压公式确定注入零序电压,所述零序电压公式为:
其中,为零序电压,P*为储能系统的给定功率,K0为预设定值,ΔSOC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平方根,iq为q轴电流,id为d轴电流,γ为Clarke变换后的SOC差值的反正切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相内各电池模块的SOC参数与相内电池模块的SOC平均值参数的差值;
计算差值乘以调节参数K1得到比例系数调节量加上基础比例系数作为各电池模块不同的调制波分配比例系数di
将调制波分配比例系数di与相内调制波相乘得到各模块调制波产生相应电池模块开关管脉冲;
根据电池模块开关管脉冲控制相内各电池模块的开关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基础比例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基础比例系数;
所述基础比例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mi为基础比例系数,Ci为相内各电池模块的电池容量,N为相内电池模块数量。
CN201811565165.8A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9617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5165.8A CN109617164A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5165.8A CN109617164A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7164A true CN109617164A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10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5165.8A Pending CN109617164A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7164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3811A (zh) * 2020-04-13 2020-07-28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电池能量均衡的mmhc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CN111859605A (zh) * 2020-04-28 2020-10-30 湖南大学 一种计及全寿命周期经济性的梯次电池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CN112886666A (zh) * 2021-02-08 2021-06-01 重庆大学 一种适于级联锂电池组的分散式主动均衡方法
CN113054713A (zh) * 2021-04-06 2021-06-29 广州智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方法和装置
CN113484756A (zh) * 2021-06-22 2021-10-08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组的均衡放电管理方法
CN113890069A (zh) * 2021-06-17 2022-01-04 北方工业大学 基于可变均衡系数的级联型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CN114070115A (zh) * 2021-11-24 2022-02-1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多交流端口高压直挂储能电力变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313457A (zh) * 2022-08-16 2022-11-08 南京合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储能系统
CN116094016A (zh) * 2023-04-11 2023-05-09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交流多相系统及其电量均衡控制方法
CN116191629A (zh) * 2023-04-25 2023-05-30 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相间soc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倩: ""电池柔性成组储能系统监控平台和系统控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3811A (zh) * 2020-04-13 2020-07-28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电池能量均衡的mmhc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CN111463811B (zh) * 2020-04-13 2023-04-14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电池能量均衡的mmhc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CN111859605A (zh) * 2020-04-28 2020-10-30 湖南大学 一种计及全寿命周期经济性的梯次电池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CN111859605B (zh) * 2020-04-28 2023-10-27 湖南大学 一种计及全寿命周期经济性的梯次电池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CN112886666A (zh) * 2021-02-08 2021-06-01 重庆大学 一种适于级联锂电池组的分散式主动均衡方法
CN112886666B (zh) * 2021-02-08 2022-11-29 重庆大学 一种适于级联锂电池组的分散式主动均衡方法
CN113054713A (zh) * 2021-04-06 2021-06-29 广州智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方法和装置
CN113054713B (zh) * 2021-04-06 2024-05-10 广州智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方法和装置
CN113890069B (zh) * 2021-06-17 2023-07-07 北方工业大学 基于可变均衡系数的级联型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CN113890069A (zh) * 2021-06-17 2022-01-04 北方工业大学 基于可变均衡系数的级联型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CN113484756A (zh) * 2021-06-22 2021-10-08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组的均衡放电管理方法
CN114070115A (zh) * 2021-11-24 2022-02-1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多交流端口高压直挂储能电力变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313457B (zh) * 2022-08-16 2023-06-20 南京合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储能系统
CN115313457A (zh) * 2022-08-16 2022-11-08 南京合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储能系统
CN116094016B (zh) * 2023-04-11 2023-06-27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交流多相系统及其电量均衡控制方法
CN116094016A (zh) * 2023-04-11 2023-05-09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交流多相系统及其电量均衡控制方法
CN116191629A (zh) * 2023-04-25 2023-05-30 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相间soc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7164A (zh) 一种梯次利用电池soc均衡控制方法
CN106911132B (zh) 基于mmc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及建模方法
CN107171328B (zh) 一种基于adpss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建模及仿真方法
CN103187807B (zh) 锂-液流电池联合储能电站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3647461B (zh) 一种ac-dc串联谐振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780226B (zh) 基于斩控均压的链式statcom直流侧电压控制方法及控制电路
CN110350564A (zh) 高压直挂式储能装置及功率控制方法
CN105811793B (zh) 基于自取能电源跳频控制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均压方法
CN105337297B (zh) 储能系统荷电状态的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6849186A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储能逆变器主从控制方法
CN110365231A (zh) 单相器件复用式有源功率解耦级联整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32841A (zh) 一种带辅助二极管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CN109038642B (zh) 一种自储能多端柔直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972767A (zh) 一种有源三次谐波注入的v2g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40892B (zh) 用于平抑风电输出功率的储能系统的控制设备
CN106786485A (zh) 用于不平衡负载下直流微电网的电压脉动抑制方法
CN109004866A (zh) 六边形结构的能馈型三端口级联变换器拓扑及控制方法
CN108808710A (zh) 一种基于非线性控制的upfc三相不平衡优化方法
CN106169879A (zh) 修正注入零序分量的vienna整流器调制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CN105977994A (zh) 基于电流反馈校正优化的级联型statcom无功补偿控制方法
CN107276091A (zh) Npc型三电平三相四线制sapf非线性无源控制方法
CN107591837A (zh) 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电力弹簧参与微电网稳定控制的方法
CN103701131B (zh) 改进型sen变压器的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
WO2023142519A1 (zh) 消除电池充放电倍频电流的高压直挂储能方法及系统
CN105048846B (zh) 一种电压型三电平npc变流器直接功率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