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4679A - 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14679A CN109614679A CN201811458933.XA CN201811458933A CN109614679A CN 109614679 A CN109614679 A CN 109614679A CN 201811458933 A CN201811458933 A CN 201811458933A CN 109614679 A CN109614679 A CN 1096146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 impact
- big opening
- testpieces
- st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863 impact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669 compression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41000831652 Salinivibrio sharmens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7656 Respiratory Sound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首先制备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试验件构型;其次采用落锤冲击试验方法进行损伤引入,再对引入勉强可见裂纹损伤的大开口试验件开展拉伸/压缩剩余强度试验,获得拉伸/压缩破坏载荷,最后计算出试验件在破坏载荷下开口边缘处最大应变,最终将应变数据拟合,得到设计拉伸应变许用值εTAEI和压缩应变许用值εCAEI。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试验获得不同开口直径、铺层比例、环境下剩余强度,经试验数据分析,得到复合材料大开口边缘冲击设计许用值。解决试验件尺寸大、试验难实施等问题,且通过与分析方法的对比验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试验方法,尤其是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结构设计中初始设计许用值的确定,通常通过大量积木式试件级试验,考虑材料批次分散性和环境影响,来表征基本的材料无缺口静力性能、一般缺口敏感性、环境因子、材料工作极限及层压板疲劳响应,常用毯式曲线法或AML曲线法,得到不同铺层的均衡对称层合板的设计许用值曲线。现有的开口许用值试验方法通常采用ASTM D5766层压板开孔拉伸试验和ASTM D6484层合板开孔压缩方法,得到复合材料开口拉伸强度和复合材料开口压缩强度,通过试验确定与材料体系、开口尺寸、铺层、环境、分散性等相关的许用值。
考虑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特征和复合材料结构的开口敏感性,且冲击损伤对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较大,冲击后剩余强度试验分析方法已成为测定复合材料结构冲击损伤容限许用值的一个必要步骤,冲击后压缩强度许用值也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最重要参数之一。
目前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仅考虑面外冲击损失后的许用值,国际通用冲击后压缩(CAI)试验规范为ASTM D7137,主要测定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外冲击剩余强度,在试验件中心位置实施面外冲击。
复合材料层合板开口区易受到边缘冲击损伤,引起强度下降,但在一般情况下没有考虑边缘冲击后的强度分析方法和与之配套的许用值,且没有现成可用于确定边缘冲击后开口区设计许用值的试验方法。
且对于复合材料大开口结构(如机翼下壁板油箱开口区)来说,得到设计许用值,需考虑材料、铺层、孔径、环境、损伤等众多因素,如采用常规方法在层合板中心开口,需要的试验件尺寸较大,试验量较多且复杂,试验成本高。而试验中需在孔径边缘引入冲击损伤,试验实施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的确定方法,已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潜在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不同层合板厚度、铺层比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试验件构型;
步骤2:通过落锤冲击试验、大开口拉伸试验、大开口压缩试验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得各种影响参数因子,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边缘冲击设计许用值表达式(1)和(2),求出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拉伸应变许用值εTAEI和压缩应变许用值εCAEI,公式如下:
式中,εTAEI为大开口边缘冲击后拉伸应变许用值、εCAEI为大开边缘冲击后压缩应变许用值,为拉伸应变B基准值,为压缩应变B基准值,为压缩曲率因子,为拉伸曲率因子,为压缩厚度影响因子,为拉伸厚度影响因子,为拉伸铺层比例影响因子,为压缩铺层比例影响因子,为压缩环境影响因子,为拉伸环境影响因子。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所述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试验件构型包括矩形主体,所述矩形主体位于中间位置上侧边设有呈弧形的上开口,下侧边上设有呈弧形的下开口,且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对称设置。
进一步,呈弧形的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直径为100mm-300mm,所述上开口的中心点和下开口中心点之间的宽度e,宽度e的尺寸约为100mm-150mm。
进一步,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1:采用落锤冲击试验方法,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处冲击能量与勉强可见裂纹损伤的关系,得到BVID目视裂纹损伤,并获得不同层合板厚度的BVID冲击能量;
步骤2.2:再对引入勉强可见裂纹损伤的大开口试验件开展拉伸/压缩剩余强度试验,获得拉伸/压缩破坏载荷;
步骤2.3:基于步骤3.2得到的试验破坏载荷,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边缘开口试验件细节有限元模型,计算出试验件破坏时开口边缘处最大应变,得到不同开口直径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边缘冲击拉伸/压缩许用值与开口直径的关系,并得到曲率影响因子CR;
步骤2.4:再开展不同材料批次、工艺炉次冲击后试验件的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选择基准试验,获得拉伸应变/压缩应变B基准值;
步骤2.5:重复步骤2.2和步骤2.3,获得厚度影响因子Ct和铺层比例影响因子Clayup;
步骤2.6:选择基准厚度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试验件进行湿热处理,在湿热环境中满足吸湿平衡后,重复步骤2.2和步骤2.3,获得湿热环境影响因子Cen1=FETW/FRTD;对于拉伸试验,建议考虑低温干态环境,获得低温干态环境影响因子Cen2=FCTD/FRTD;则环境影响因子Cen取Cen1与Cen2中较小值;
步骤2.7:将上述步骤获得拉伸应变/压缩应变B基准值、厚度影响因子Ct、曲率影响因子CR、环境影响因子Cen、铺层比例影响因子Clayup,带入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边缘冲击设计许用值表达式,求出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拉伸应变许用值εTAEI和压缩应变许用值εCAEI。
进一步,所述步骤2.1中的所述冲击点位置为呈弧形的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所述步骤2.3中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31: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边缘开口试验件细节的FEM模型,采用3Dshell单元,孔边网格尺寸为1mm;
步骤2.32:定义加载工况,载荷为试验破坏载荷,提交计算;
步骤2.33:根据计算结果,提取边缘孔边最大应变εi;
步骤2.34选取D0=100mm试验件最大应变为基准应变ε0,拟合得到开口直径与最大应变关系曲线y=a*D+b,其中,a,b为拟合常数,从而得到曲率影响因子CR,,公式如下:
εi/ε0=a*Di/D0+b,
则CR=a*Di/D0+b,
式中,Di为任意大开口试验件。
一种压缩试验用的测试夹具,该测试夹具包括底座、左侧向支架、右侧向支架、上挡板和下挡板和压台;
其中,所述底座上端面上设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滑动螺栓,所述左侧向支架和右侧向支架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滑动螺栓固接,所述左侧向支架和右侧向支架的对称端面均设置为U型槽,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设置在所述U型槽内,所述压台设置在所述上挡板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上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下挡板包括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
其中,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上均设有用于导出导线的导线孔。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案中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试验件构型,通过试验获得不同开口直径、铺层比例、环境下剩余强度,经试验数据分析,得到复合材料大开口边缘冲击设计许用值。拟解决试验件尺寸大、试验难实施等问题,且通过与分析方法的对比验证,得到于分析方法匹配且适用于工程的复合材料大开口结构设计许用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边缘冲击试验件及冲击点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试验件在夹具中压缩试验加载的能量裂纹图。
图3为本发明中试验件在夹具中压缩试验加载支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试验件在夹具中压缩试验加载支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其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试验要求制备不同层合板厚度、铺层比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试验件构型;
步骤2:通过落锤冲击试验、大开口拉伸试验、大开口压缩试验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得各种影响参数因子,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边缘冲击设计许用值表达式(1)和(2),求出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拉伸应变许用值εTAEI和压缩应变许用值εCAEI,公式如下:
式中,εTAEI为大开口边缘冲击后拉伸应变许用值、εCAEI为大开边缘冲击后压缩应变许用值,为拉伸应变B基准值,为压缩应变B基准值,为压缩曲率因子,为拉伸曲率因子,为压缩厚度影响因子,为拉伸厚度影响因子,为拉伸铺层比例影响因子,为压缩铺层比例影响因子,为压缩环境影响因子,为拉伸环境影响因子。
所述步骤1中所述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试验件构型包括矩形主体,所述矩形主体位于中间位置上侧边设有呈弧形的上开口,下侧边上设有呈弧形的下开口,且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对称设置。
呈弧形的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直径为100mm-300mm,所述上开口的中心点和下开口中心点之间的宽度e,宽度e的尺寸约为100mm-150mm。
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1:采用落锤冲击试验方法,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处冲击能量与勉强可见裂纹损伤的关系,得到BVID目视裂纹损伤,并获得不同层合板厚度的BVID冲击能量;
步骤2.2:再对引入勉强可见裂纹损伤的大开口试验件开展拉伸/压缩剩余强度试验,获得拉伸/压缩破坏载荷;
步骤2.3:基于步骤2.2得到的试验破坏载荷,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边缘开口试验件细节有限元模型,计算出试验件破坏时开口边缘处最大应变,得到不同开口直径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边缘冲击拉伸/压缩许用值与开口直径的关系,并得到曲率影响因子CR;
步骤2.4:再开展不同材料批次、工艺炉次冲击后试验件的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选择基准试验,获得拉伸应变/压缩应变B基准值;
步骤2.5:重复步骤2.2和步骤2.3,获得厚度影响因子Ct和铺层比例影响因子Clayup;
步骤2.6:选择基准厚度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试验件进行湿热处理,在湿热环境中满足吸湿平衡后,重复步骤2.2和步骤2.3,获得湿热环境影响因子Cen=FETW/FRTD;对于拉伸试验,建议考虑低温干态环境,获得低温干态环境影响因子Cen=FCTD/FRTD;则环境影响因子Cen取Cen1与Cen2中较小值;
步骤2.7:将上述步骤获得拉伸应变/压缩应变B基准值、厚度影响因子Ct、曲率影响因子CR、环境影响因子Cen、铺层比例影响因子Clayup,带入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边缘冲击设计许用值表达式,求出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拉伸应变许用值εTAEI和压缩应变许用值εCAEI。
所述步骤2.1中的所述冲击点位置为呈弧形的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的中心位置。
所述步骤2.3中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31: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边缘开口试验件细节的FEM模型,采用3Dshell单元,孔边网格尺寸为1mm;
步骤2.32:定义加载工况,载荷为试验破坏载荷,提交计算;
步骤2.33:根据计算结果,提取边缘孔边最大应变εi;
步骤2.34选取D0=100mm试验件最大应变为基准应变ε0,拟合得到开口直径与最大应变关系曲线y=a*D+b,其中,a,b为拟合常数,从而得到曲率影响因子CR,,公式如下:
εi/ε0=a*Di/D0+b,
则CR=a*Di/D0+b,
式中,Di为任意大开口试验件。
一种压缩试验用的测试夹具,该测试夹具包括底座、左侧向支架、右侧向支架、上挡板和下挡板和压台;
其中,所述底座上端面上设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滑动螺栓,所述左侧向支架和右侧向支架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滑动螺栓固接,所述左侧向支架和右侧向支架的对称端面均设置为U型槽,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设置在所述U型槽内,所述压台设置在所述上挡板的顶部。
所述上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下挡板包括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
其中,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上均设有用于导出导线的导线孔。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案中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试验件构型,通过试验获得不同开口直径、铺层比例、环境下剩余强度,经试验数据分析,得到复合材料大开口边缘冲击设计许用值。拟解决试验件尺寸大、试验难实施等问题,且通过与分析方法的对比验证,得到于分析方法匹配且适用于工程的复合材料大开口结构设计许用值。
实施例:
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对于铺层比例为[40/50/10],试验件厚度为7.64mm的试验件,开口直径考虑从100mm到150mm,设计出开口压缩试验件,其中开口直径为150mm的试验件如2所示如下;
通过边缘冲击能量调查试验得到在勉强可见裂纹长度的冲击能量为13J;
通过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孔径下的压缩破坏载荷,并利用有限元法获得孔边最大应变,拟合并计算得到曲率因子CR=1.124-0.001*D。
通过不同材料批次、层合板厚度、铺层比例、湿热环境下压缩试验,得到[60/30/10]铺层7.64mm后的复合材料开口压缩应变B基准值取5000με,Ct为厚度影响因子为1,Clayup为铺层比例影响因子1.12,Cen为环境影响因子0.9,计算开口孔径D为150mm下的压缩应变许用值为5000×(1.124-0.001×150)×1.12×0.9=4833με.
上述仅是本发明的集中实施方式,应当指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
Claims (8)
1.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不同层合板厚度、铺层比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试验件构型;
步骤2:通过落锤冲击试验、大开口拉伸试验、大开口压缩试验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得各种影响参数因子,代入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边缘冲击设计许用值表达式(1)和(2),求出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拉伸应变许用值εTAEI和压缩应变许用值εCAEI,公式如下:
式中,εTAEI为大开口边缘冲击后拉伸应变许用值、εCAEI为大开边缘冲击后压缩应变许用值,为拉伸应变B基准值,为压缩应变B基准值,为压缩曲率因子,为拉伸曲率因子,为压缩厚度影响因子,为拉伸厚度影响因子,为拉伸铺层比例影响因子,为压缩铺层比例影响因子,为压缩环境影响因子,为拉伸环境影响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试验件构型包括矩形主体,所述矩形主体位于中间位置上侧边设有呈弧形的上开口,下侧边上设有呈弧形的下开口,且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呈弧形的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的直径为100mm-400mm,所述上开口的中心点和下开口中心点之间的宽度e,宽度e的尺寸为100mm-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1:采用落锤冲击试验方法,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处冲击能量与勉强可见裂纹损伤的关系,得到BVID目视裂纹损伤,并获得不同层合板厚度的BVID冲击能量;
步骤2.2:再对引入勉强可见裂纹损伤的大开口试验件开展拉伸/压缩剩余强度试验,获得拉伸/压缩破坏载荷;
步骤2.3:基于步骤2.2得到的试验破坏载荷,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边缘开口试验件细节有限元模型,计算出试验件破坏时开口边缘处最大应变,得到不同开口直径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边缘冲击拉伸/压缩许用值与开口直径的关系,并得到曲率影响因子CR;
步骤2.4:再开展不同材料批次、工艺炉次冲击后试验件的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选择基准试验,获得拉伸应变/压缩应变B基准值;
步骤2.5:重复步骤2.2和步骤2.3,获得厚度影响因子Ct和铺层比例影响因子Clayup;
步骤2.6:选择基准厚度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试验件进行湿热处理,在湿热环境中满足吸湿平衡后,重复步骤2.2和步骤2.3,获得湿热环境影响因子Cen=FETW/FRTD;对于拉伸试验,建议考虑低温干态环境,获得低温干态环境影响因子Cen=FCTD/FRTD;则环境影响因子Cen取Cen1与Cen2中较小值;
步骤2.7:将步骤2.1-步骤2.6获得拉伸应变/压缩应变B基准值、厚度影响因子Ct、曲率影响因子CR、环境影响因子Cen、铺层比例影响因子Clayup,代入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边缘冲击设计许用值表达式,求出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拉伸应变许用值εTAEI和压缩应变许用值εCAEI。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中的所述冲击点位置为呈弧形的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的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中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31: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边缘开口试验件细节的FEM模型,采用3Dshell单元,孔边网格尺寸为1mm;
步骤2.32:定义加载工况,载荷为试验破坏载荷,提交计算;
步骤2.33:根据计算结果,提取边缘孔边最大应变εi;
步骤2.34选取D0=100mm试验件最大应变为基准应变ε0,对试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开口直径与最大应变关系曲线y=a*D+b,其中,a,b为拟合常数,从而得到曲率影响因子CR,,公式如下:
εi/ε0=a*Di/D0+b,
则CR=a*Di/D0+b,
式中,Di为任意大开口试验件。
7.一种如权利要求2中压缩试验用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该测试夹具包括底座、左侧向支架、右侧向支架、上挡板和下挡板和压台;
其中,所述底座上端面上设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滑动螺栓,所述左侧向支架和右侧向支架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滑动螺栓固接,所述左侧向支架和右侧向支架的对称端面均设置为U型槽,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设置在所述U型槽内,所述压台设置在所述上挡板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下挡板包括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
其中,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上均设有用于导出导线的导线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8933.XA CN109614679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8933.XA CN109614679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14679A true CN109614679A (zh) | 2019-04-12 |
CN109614679B CN109614679B (zh) | 2023-12-26 |
Family
ID=66006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58933.XA Active CN109614679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14679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57266A (zh) * | 2020-10-23 | 2021-01-22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重要性分析系统及方法 |
CN112329205A (zh) * | 2020-10-12 | 2021-02-05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 一种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2733261A (zh) * | 2020-12-29 | 2021-04-30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复合材料机翼加筋壁板结构拉伸设计许用应变的确定方法 |
CN113418781A (zh) * | 2021-06-14 | 2021-09-21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复合装甲高速冲击损伤后剩余强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CN114459923A (zh) * | 2022-01-29 | 2022-05-10 | 贵州大学 | 一种简便的同类型胎体材料防爆性能的预测试方法 |
CN114778057A (zh) * | 2022-06-20 | 2022-07-22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一种适用于飞机构件的冲击试验工装及方法 |
CN114969989A (zh) * | 2022-07-31 | 2022-08-30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一种飞机开车状态下复合材料构件冲击损伤分析评估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506549U (zh) * | 2016-03-01 | 2016-08-24 |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复合材料薄板冲击后压缩剩余强度组合式试验夹具 |
CN106198246A (zh) * | 2016-09-08 | 2016-12-07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基于aml方法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设计许用值试验方法 |
CN106596264A (zh) * | 2016-11-29 | 2017-04-26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基于aml方法复合材料冲击后拉伸强度设计许用值试验方法 |
CN106769457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基于aml方法的复合材料开孔拉伸强度设计许用值试验方法 |
CN109697312A (zh) * | 2018-12-18 | 2019-04-30 |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考虑bvid冲击损伤影响的复合材料开口分析方法 |
-
2018
- 2018-11-30 CN CN201811458933.XA patent/CN1096146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506549U (zh) * | 2016-03-01 | 2016-08-24 |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复合材料薄板冲击后压缩剩余强度组合式试验夹具 |
CN106198246A (zh) * | 2016-09-08 | 2016-12-07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基于aml方法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设计许用值试验方法 |
CN106596264A (zh) * | 2016-11-29 | 2017-04-26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基于aml方法复合材料冲击后拉伸强度设计许用值试验方法 |
CN106769457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基于aml方法的复合材料开孔拉伸强度设计许用值试验方法 |
CN109697312A (zh) * | 2018-12-18 | 2019-04-30 |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考虑bvid冲击损伤影响的复合材料开口分析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刘衰财 等: "民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许用值及其确定方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
王春寿 等: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许用值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科学技术与工程》 * |
王春寿 等: "民用飞机复合材料设计许用值试验矩阵设计",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29205A (zh) * | 2020-10-12 | 2021-02-05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 一种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2329205B (zh) * | 2020-10-12 | 2022-04-29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 一种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2257266A (zh) * | 2020-10-23 | 2021-01-22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重要性分析系统及方法 |
CN112257266B (zh) * | 2020-10-23 | 2024-02-02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重要性分析系统及方法 |
CN112733261A (zh) * | 2020-12-29 | 2021-04-30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复合材料机翼加筋壁板结构拉伸设计许用应变的确定方法 |
CN113418781A (zh) * | 2021-06-14 | 2021-09-21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复合装甲高速冲击损伤后剩余强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CN114459923A (zh) * | 2022-01-29 | 2022-05-10 | 贵州大学 | 一种简便的同类型胎体材料防爆性能的预测试方法 |
CN114459923B (zh) * | 2022-01-29 | 2024-03-01 | 贵州大学 | 一种简便的同类型胎体材料防爆性能的预测试方法 |
CN114778057A (zh) * | 2022-06-20 | 2022-07-22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一种适用于飞机构件的冲击试验工装及方法 |
CN114778057B (zh) * | 2022-06-20 | 2022-09-02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一种适用于飞机构件的冲击试验工装及方法 |
CN114969989A (zh) * | 2022-07-31 | 2022-08-30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一种飞机开车状态下复合材料构件冲击损伤分析评估方法 |
CN114969989B (zh) * | 2022-07-31 | 2022-09-30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一种飞机开车状态下复合材料构件冲击损伤分析评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14679B (zh) | 2023-1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14679A (zh) | 复合材料层合板大开口受边缘冲击后设计许用值确定方法 | |
Haggui et al. | Static and fatigue characterization of flax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 by acoustic emission | |
Shin et al. | Experimental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n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of an elliptical surface crack in a circular shaft under tension and bending | |
Yilmaz et al. | A hybrid damage assessment for E-and S-glass reinforced laminated composite structures under in-plane shear loading | |
Yamada et al. | Crack closure under high load-ratio conditions for Inconel-718 near threshold behavior | |
CN110398400A (zh) | 一种裂隙结构岩体的3d打印重构方法及裂隙结构岩体 | |
Asyraf et al. | Creep test rig for cantilever beam: Fundamentals, prospects and present views | |
Xavier et al. | Measurement of the shear properties of clear wood by the Arcan test | |
Davids et al. | Modeling creep deformations of FRP-reinforced glulam beams | |
Moshtaghin et al. |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longitudi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lear timber: Random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size effects | |
Zhang et al. | Research on residual bending capacities of used wood members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results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 | |
CN110018049A (zh) | 一种简单应力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预估方法 | |
Chen et al. | A damage coupled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marine high-strength steels under low cycle fatigue loadings | |
Tamagawa et al. | A fatigue limit diagram for plastic rail clips | |
CN116399796A (zh) | 一种高强度结构钢韧脆转变高阶能的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 |
CN108732032B (zh) | 稳态蠕变条件下含残余应力的蠕变孕育期预测方法 | |
Ceroni et al. |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ebonding load in concrete elements externally strengthened with CFRP materials | |
Reiner et al. | Local and nonlocal continuum damage simulation of impact and compression after impact tests on CFRP laminates | |
CN106407525B (zh) | 高拱坝三轴受力结构安全度简易计算方法 | |
CN110017972A (zh) | 一种复合材料单层风扇摆片老化性能预测方法 | |
CN108732029B (zh) | 弹性条件下含残余应力的蠕变孕育期预测方法 | |
Pengfei et al. | A volumetric strain-based method to determine crack initiation stress of low-porosity rocks | |
Grisso et al. | Impedance-based health monitoring of composites | |
CN205749146U (zh) | 简便检测建筑钢材强度的装置 | |
CN109800448A (zh) | 一种复合材料t型长桁压缩设计许用值的确定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