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腿部上药支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药支座,尤其涉及一种腿部上药支座。
背景技术
人们在腿部受伤后,需要及时到医院处理伤口,避免细菌感染,病人到医院时,医护人员会对病人的伤口进行清洗和消毒,伤口清洗并消毒完后,病人坐在椅子上,把受伤的脚放在另一个椅子上,医护人员拿出相应的药物,蹲在病人的脚旁或者弯腰,对病人的伤口进行上药,医护人员蹲久了腿容易酸痛,弯腰时腰部容易酸痛,且病人的脚受伤有可能抬脚不方便,容易加深病人的痛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医护人员给病人腿部伤口处理时需蹲下或弯腰,腿和腰部容易酸痛,不能自如调节病人抬腿高度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将让医护人员站着给病人上药,可以自如调节病人抬腿高度腿部上药支座。
技术方案为:一种腿部上药支座,包括有底座、第一轴承座、第一转杆、菱形杆、直插杆、螺栓、螺母、第二轴承座、转轴、连接块、L形插杆、摆动杆、滚子、连接杆、旋转杆和橡胶套,床体前侧中部开有第一卡槽,床体顶部设有底座,底座顶部中间嵌入式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设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上部设有菱形杆,菱形杆顶部设有螺栓,螺栓的上部以螺纹的方式连接有螺母,螺栓上端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顶部设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左侧开有第一插槽,底座的顶部左侧开有第二插槽,螺母的左侧中部设有L形插杆,L形插杆下部插入第二插槽内,L形插杆顶部右侧连接有直插杆,直插杆插入第一插槽内,连接块顶部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底部右侧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式设有滚子,滚子底部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下端与螺母右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摆动杆左端设有旋转杆,旋转杆上前后两侧套有橡胶套。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导向杆、夹板、卡条、弹性绳和第一卡球,底座前侧下部开有插孔,插孔内插有两根导向杆,前后两方的导向杆之间连接有弹性绳,前方导向杆的前端和后方导向杆后端均开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内卡有第一卡球,前方第一卡球的前侧和后方第一卡球后侧均设有夹板,前方夹板的后侧下部和后方夹板的前侧下部均设有卡条。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助力装置,助力装置包括有弧形卡板、第一伸缩杆、握把、轮子、第一卡齿、第二卡齿和弹片,菱形杆上设有助力装置,菱形杆上开有环形槽,环形槽内上壁开有轮槽,轮槽内滑动式设有轮子,轮子底部设有弧形卡板,弧形卡板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下端设有握把,菱形杆的外壁均匀间隔连接有多个第一卡齿,第一卡齿位于环形槽内,弧形卡板后侧均匀间隔转动式设有三个第二卡齿,第二卡齿左侧与弧形卡板之间连接有弹片。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弧形导轨、滑动轴、导套、第二伸缩杆、楔形块和第二卡球,菱形杆的后侧设有弧形导轨,弧形导轨位于环形槽下方,环形槽内滑动式设有滑动轴,滑动轴顶部设有导套,导套内滑动式设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前端设有楔形块,每个第一卡齿的间隔之间均开有第三插槽,楔形块与第三插槽配合。
当人们需要使用此设备时,首先将设备放置在床尾,病人躺在床上,并将脚放在旋转杆上,分别放在前后两方的橡胶套间隔中,接着医护人员可慢慢地正方向转动菱形杆,菱形杆正方向转动带动螺栓正方向转动,螺栓正方向转动带动螺母向下移动,螺母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连接杆通过滚子带动摆动杆的右部向下摆动,摆动杆的右部向下摆动使得摆动杆的左部向上摆动,从而带动旋转杆向上移动,使病人的脚抬高,若医护人员需要将病人的脚调低时,医护人员可慢慢地反方向转动菱形杆,菱形杆反方向转动带动螺栓反方向转动,螺栓反方向转动带动螺母向上移动,螺母向上移动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连接杆通过滚子带动摆动杆的右部向上摆动,摆动杆的右部向上摆动使得摆动杆的左部向下摆动,从而带动旋转杆向下移动,将病人抬脚的高度调低,如此医生可根据需要来调整病人的抬脚的高度,更加方便医生对病人的脚上药。
当人们需要使用此设备时,人们可相离移动前后两方的夹板,夹板通过第一卡球带动前后两方的导向杆相离移动,插孔对导向杆的移动起导向作用,弹性绳拉伸,然后人们再将卡条卡在床体的第一卡槽内,在弹性绳的作用下,夹板相向移动,当卡条卡在床体上的第一卡槽内后,夹板停止移动,当人们不需要使用此设备时,人们可相离移动前后两侧的夹板,使得卡条从第一卡槽内移出,弹性绳拉伸,然后将此设备移开,接着人们放夹板,在弹性绳的作用下,导向杆相向移动,如此人们可更好地固定设备,保证设备使用时的稳定性。
当人们需要将病人的脚抬高时,首先医护人员可向上抬起握把,接着缓慢的正方向转动握把,握把通过第一伸缩杆带动弧形卡板正方向转动,弧形卡板通过第一卡齿带动第二卡齿正方向转动,第二卡齿正方向转动带动菱形杆正方向转动,菱形杆正方向转动带动螺栓正方向转动,螺栓正方向转动带动螺母向下移动,螺母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连接杆通过滚子带动摆动杆的右部向下摆动,摆动杆的右部向下摆动使得摆动杆的左部向上摆动,从而带动旋转杆向上移动,当轮子移动到轮槽的最左端时,人们再反方向转动握把,握把通过第一伸缩杆带动弧形卡板正方向转动,弧形卡板反方向转动带动第一卡齿反方向转动,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接触时,在弹片的作用下,第一卡齿均向左摆动,当第一卡齿不再与第二卡齿接触时,在弹片的作用下,第一卡齿均向右摆动复位,如此可更加省力的将病人的抬脚高度调高。
当人们需要将病人的抬脚高度调低时,首先医护人员可向前推动第二伸缩杆,导套对第二伸缩杆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使楔形块卡在间隔的第一卡齿之间和第三插槽内,接着缓慢的反方向转动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通过楔形块带动菱形杆反方向转动,菱形杆反方向转动带动螺栓反方向转动,螺栓反方向转动带动螺母向伤移动,螺母向上移动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连接杆通过滚子带动摆动杆的右部向上摆动,摆动杆的右部向上摆动使得摆动杆的左部向下摆动,从而带动旋转杆向下移动,当滑动轴移动到弧形导轨的最左端时,人们再将第二伸缩杆向后移动,导套对第二伸缩杆的移动起导向作用,当第二伸缩杆移动到合适位置后,人们再向右移动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带动楔形块反方向转动,医护人员再向前推动第二伸缩杆,导套对第二伸缩杆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使楔形块卡在间隔的第一卡齿之间和第三插槽内,接着缓慢的反方向转动第二伸缩杆,人们不断重复以上动作,可更加省力的将病人的抬脚高度调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螺母,可使医护人员自如的调整病人的抬脚高度,更好的给病人的脚上药;通过设置有卡条,人们可更好地固定设备,保证设备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医护人员可更加省力的将病人的抬脚高度调高;通过设置有第二伸缩杆,人们更加省力的将病人的抬脚高度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助力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床体,2第一卡槽,3底座,4第一轴承座,5第一转杆,6菱形杆,7直插杆,8螺栓,9螺母,10第二轴承座,11转轴,12连接块,13第一插槽,14第二插槽,15L形插杆,16摆动杆,17滑槽,18滚子,19连接杆,20旋转杆,21橡胶套,22插孔,23导向杆,24夹板,25卡条,26弹性绳,27第二卡槽,28第一卡球,29助力装置,291环形槽,292弧形卡板,293第一伸缩杆,294握把,295轮槽,296轮子,297第一卡齿,298第二卡齿,299弹片,30弧形导轨,31滑动轴,32导套,33第二伸缩杆,34楔形块,35第三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一种腿部上药支座,如图1-6所示,包括有底座3、第一轴承座4、第一转杆5、菱形杆6、直插杆7、螺栓8、螺母9、第二轴承座10、转轴11、连接块12、L形插杆15、摆动杆16、滚子18、连接杆19、旋转杆20和橡胶套21,床体1前侧中部开有第一卡槽2,床体1顶部设有底座3,底座3顶部中间嵌入式设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内设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上部设有菱形杆6,菱形杆6顶部设有螺栓8,螺栓8的上部以螺纹的方式连接有螺母9,螺栓8上端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上设有第二轴承座10,第二轴承座10顶部设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底部左侧开有第一插槽13,底座3的顶部左侧开有第二插槽14,螺母9的左侧中部设有L形插杆15,L形插杆15下部插入第二插槽14内,L形插杆15顶部右侧连接有直插杆7,直插杆7插入第一插槽13内,连接块12顶部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杆16,摆动杆16底部右侧开有滑槽17,滑槽17内滑动式设有滚子18,滚子18底部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下端与螺母9右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摆动杆16左端设有旋转杆20,旋转杆20上前后两侧套有橡胶套21。
实施例2
一种腿部上药支座,如图1-6所示,包括有底座3、第一轴承座4、第一转杆5、菱形杆6、直插杆7、螺栓8、螺母9、第二轴承座10、转轴11、连接块12、L形插杆15、摆动杆16、滚子18、连接杆19、旋转杆20和橡胶套21,床体1前侧中部开有第一卡槽2,床体1顶部设有底座3,底座3顶部中间嵌入式设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内设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上部设有菱形杆6,菱形杆6顶部设有螺栓8,螺栓8的上部以螺纹的方式连接有螺母9,螺栓8上端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上设有第二轴承座10,第二轴承座10顶部设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底部左侧开有第一插槽13,底座3的顶部左侧开有第二插槽14,螺母9的左侧中部设有L形插杆15,L形插杆15下部插入第二插槽14内,L形插杆15顶部右侧连接有直插杆7,直插杆7插入第一插槽13内,连接块12顶部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杆16,摆动杆16底部右侧开有滑槽17,滑槽17内滑动式设有滚子18,滚子18底部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下端与螺母9右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摆动杆16左端设有旋转杆20,旋转杆20上前后两侧套有橡胶套21。
还包括有导向杆23、夹板24、卡条25、弹性绳26和第一卡球28,底座3前侧下部开有插孔22,插孔22内插有两根导向杆23,前后两方的导向杆23之间连接有弹性绳26,前方导向杆23的前端和后方导向杆23后端均开有第二卡槽27,第二卡槽27内卡有第一卡球28,前方第一卡球28的前侧和后方第一卡球28后侧均设有夹板24,前方夹板24的后侧下部和后方夹板24的前侧下部均设有卡条25。
实施例3
一种腿部上药支座,如图1-6所示,包括有底座3、第一轴承座4、第一转杆5、菱形杆6、直插杆7、螺栓8、螺母9、第二轴承座10、转轴11、连接块12、L形插杆15、摆动杆16、滚子18、连接杆19、旋转杆20和橡胶套21,床体1前侧中部开有第一卡槽2,床体1顶部设有底座3,底座3顶部中间嵌入式设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内设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上部设有菱形杆6,菱形杆6顶部设有螺栓8,螺栓8的上部以螺纹的方式连接有螺母9,螺栓8上端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上设有第二轴承座10,第二轴承座10顶部设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底部左侧开有第一插槽13,底座3的顶部左侧开有第二插槽14,螺母9的左侧中部设有L形插杆15,L形插杆15下部插入第二插槽14内,L形插杆15顶部右侧连接有直插杆7,直插杆7插入第一插槽13内,连接块12顶部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杆16,摆动杆16底部右侧开有滑槽17,滑槽17内滑动式设有滚子18,滚子18底部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下端与螺母9右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摆动杆16左端设有旋转杆20,旋转杆20上前后两侧套有橡胶套21。
还包括有导向杆23、夹板24、卡条25、弹性绳26和第一卡球28,底座3前侧下部开有插孔22,插孔22内插有两根导向杆23,前后两方的导向杆23之间连接有弹性绳26,前方导向杆23的前端和后方导向杆23后端均开有第二卡槽27,第二卡槽27内卡有第一卡球28,前方第一卡球28的前侧和后方第一卡球28后侧均设有夹板24,前方夹板24的后侧下部和后方夹板24的前侧下部均设有卡条25。
还包括有助力装置29,助力装置29包括有弧形卡板292、第一伸缩杆293、握把294、轮子296、第一卡齿297、第二卡齿298和弹片299,菱形杆6上设有助力装置29,菱形杆6上开有环形槽291,环形槽291内上壁开有轮槽295,轮槽295内滑动式设有轮子296,轮子296底部设有弧形卡板292,弧形卡板292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一伸缩杆293,第一伸缩杆293下端设有握把294,菱形杆6的外壁均匀间隔连接有多个第一卡齿297,第一卡齿297位于环形槽291内,弧形卡板292后侧均匀间隔转动式设有三个第二卡齿298,第二卡齿298左侧与弧形卡板292之间连接有弹片299。
实施例4
一种腿部上药支座,如图1-6所示,包括有底座3、第一轴承座4、第一转杆5、菱形杆6、直插杆7、螺栓8、螺母9、第二轴承座10、转轴11、连接块12、L形插杆15、摆动杆16、滚子18、连接杆19、旋转杆20和橡胶套21,床体1前侧中部开有第一卡槽2,床体1顶部设有底座3,底座3顶部中间嵌入式设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内设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上部设有菱形杆6,菱形杆6顶部设有螺栓8,螺栓8的上部以螺纹的方式连接有螺母9,螺栓8上端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上设有第二轴承座10,第二轴承座10顶部设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底部左侧开有第一插槽13,底座3的顶部左侧开有第二插槽14,螺母9的左侧中部设有L形插杆15,L形插杆15下部插入第二插槽14内,L形插杆15顶部右侧连接有直插杆7,直插杆7插入第一插槽13内,连接块12顶部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杆16,摆动杆16底部右侧开有滑槽17,滑槽17内滑动式设有滚子18,滚子18底部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下端与螺母9右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摆动杆16左端设有旋转杆20,旋转杆20上前后两侧套有橡胶套21。
还包括有导向杆23、夹板24、卡条25、弹性绳26和第一卡球28,底座3前侧下部开有插孔22,插孔22内插有两根导向杆23,前后两方的导向杆23之间连接有弹性绳26,前方导向杆23的前端和后方导向杆23后端均开有第二卡槽27,第二卡槽27内卡有第一卡球28,前方第一卡球28的前侧和后方第一卡球28后侧均设有夹板24,前方夹板24的后侧下部和后方夹板24的前侧下部均设有卡条25。
还包括有助力装置29,助力装置29包括有弧形卡板292、第一伸缩杆293、握把294、轮子296、第一卡齿297、第二卡齿298和弹片299,菱形杆6上设有助力装置29,菱形杆6上开有环形槽291,环形槽291内上壁开有轮槽295,轮槽295内滑动式设有轮子296,轮子296底部设有弧形卡板292,弧形卡板292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一伸缩杆293,第一伸缩杆293下端设有握把294,菱形杆6的外壁均匀间隔连接有多个第一卡齿297,第一卡齿297位于环形槽291内,弧形卡板292后侧均匀间隔转动式设有三个第二卡齿298,第二卡齿298左侧与弧形卡板292之间连接有弹片299。
还包括有弧形导轨30、滑动轴31、导套32、第二伸缩杆33、楔形块34和第二卡球,菱形杆6的后侧设有弧形导轨30,弧形导轨30位于环形槽291下方,环形槽291内滑动式设有滑动轴31,滑动轴31顶部设有导套32,导套32内滑动式设有第二伸缩杆33,第二伸缩杆33前端设有楔形块34,每个第一卡齿297的间隔之间均开有第三插槽35,楔形块34与第三插槽35配合。
当人们需要使用此设备时,首先将设备放置在床尾,病人躺在床上,并将脚放在旋转杆20上,分别放在前后两方的橡胶套21间隔中,接着医护人员可慢慢地正方向转动菱形杆6,菱形杆6正方向转动带动螺栓8正方向转动,螺栓8正方向转动带动螺母9向下移动,螺母9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杆19向下移动,连接杆19通过滚子18带动摆动杆16的右部向下摆动,摆动杆16的右部向下摆动使得摆动杆16的左部向上摆动,从而带动旋转杆20向上移动,使病人的脚抬高,若医护人员需要将病人的脚调低时,医护人员可慢慢地反方向转动菱形杆6,菱形杆6反方向转动带动螺栓8反方向转动,螺栓8反方向转动带动螺母9向上移动,螺母9向上移动带动连接杆19向下移动,连接杆19通过滚子18带动摆动杆16的右部向上摆动,摆动杆16的右部向上摆动使得摆动杆16的左部向下摆动,从而带动旋转杆20向下移动,将病人抬脚的高度调低,如此医生可根据需要来调整病人的抬脚的高度,更加方便医生对病人的脚上药。
当人们需要使用此设备时,人们可相离移动前后两方的夹板24,夹板24通过第一卡球28带动前后两方的导向杆23相离移动,插孔22对导向杆23的移动起导向作用,弹性绳26拉伸,然后人们再将卡条25卡在床体1的第一卡槽2内,在弹性绳26的作用下,夹板24相向移动,当卡条25卡在床体1上的第一卡槽2内后,夹板24停止移动,当人们不需要使用此设备时,人们可相离移动前后两侧的夹板24,使得卡条25从第一卡槽2内移出,弹性绳26拉伸,然后将此设备移开,接着人们放夹板24,在弹性绳26的作用下,导向杆23相向移动,如此人们可更好地固定设备,保证设备使用时的稳定性。
当人们需要将病人的脚抬高时,首先医护人员可向上抬起握把294,接着缓慢的正方向转动握把294,握把294通过第一伸缩杆293带动弧形卡板292正方向转动,弧形卡板292通过第一卡齿297带动第二卡齿298正方向转动,第二卡齿298正方向转动带动菱形杆6正方向转动,菱形杆6正方向转动带动螺栓8正方向转动,螺栓8正方向转动带动螺母9向下移动,螺母9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杆19向下移动,连接杆19通过滚子18带动摆动杆16的右部向下摆动,摆动杆16的右部向下摆动使得摆动杆16的左部向上摆动,从而带动旋转杆20向上移动,当轮子296移动到轮槽295的最左端时,人们再反方向转动握把294,握把294通过第一伸缩杆293带动弧形卡板292正方向转动,弧形卡板292反方向转动带动第一卡齿297反方向转动,第一卡齿297与第二卡齿298接触时,在弹片299的作用下,第一卡齿297均向左摆动,当第一卡齿297不再与第二卡齿298接触时,在弹片299的作用下,第一卡齿297均向右摆动复位,如此可更加省力的将病人的抬脚高度调高。
当人们需要将病人的抬脚高度调低时,首先医护人员可向前推动第二伸缩杆33,导套32对第二伸缩杆33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使楔形块34卡在间隔的第一卡齿297之间和第三插槽35内,接着缓慢的反方向转动第二伸缩杆33,第二伸缩杆33通过楔形块34带动菱形杆6反方向转动,菱形杆6反方向转动带动螺栓8反方向转动,螺栓8反方向转动带动螺母9向伤移动,螺母9向上移动带动连接杆19向上移动,连接杆19通过滚子18带动摆动杆16的右部向上摆动,摆动杆16的右部向上摆动使得摆动杆16的左部向下摆动,从而带动旋转杆20向下移动,当滑动轴31移动到弧形导轨30的最左端时,人们再将第二伸缩杆33向后移动,导套32对第二伸缩杆33的移动起导向作用,当第二伸缩杆33移动到合适位置后,人们再向右移动第二伸缩杆33,第二伸缩杆33带动楔形块34反方向转动,医护人员再向前推动第二伸缩杆33,导套32对第二伸缩杆33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使楔形块34卡在间隔的第一卡齿297之间和第三插槽35内,接着缓慢的反方向转动第二伸缩杆33,人们不断重复以上动作,可更加省力的将病人的抬脚高度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