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97718A - 一种容灾平台及一种容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容灾平台及一种容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97718A
CN109597718A CN201811504678.8A CN201811504678A CN109597718A CN 109597718 A CN109597718 A CN 109597718A CN 201811504678 A CN201811504678 A CN 201811504678A CN 109597718 A CN109597718 A CN 109597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system
data
remote copy
business datum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46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046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977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97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97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1Backup scheduling poli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容灾平台和方法,该系统包括:主存储系统、第一从存储系统和第二从存储系统;第一从存储系统,用于与主存储系统建立同步远程复制链路,通过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主存储系统的业务数据;与第二从存储系统建立异步远程复制链路,通过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至第二从存储系统;主存储系统故障后,接收保存备用主机发送的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将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发送至第二从存储系统。本申请实现了数据的多个备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在主存储系统故障后,可利用第一从存储系统接管业务,降低业务中断概率,并接收第一增量业务数据,通过存储系统之间的依次级联关系,实现第二从存储系统故障期间的数据更新。

Description

一种容灾平台及一种容灾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容灾平台及一种容灾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在各种行业的关键业务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通讯、金融、医疗、电子商务、物流、政府等领域,信息系统业务中断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品牌形象并可能导致重要数据丢失。因此,保证业务连续性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而近年来,由于大范围自然灾害时常发生,为保障业务连续性,可靠的容灾方案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和认可。
现有容灾方案中,往往通过将生产中心的主存储系统和各灾备中心的从存储系统分别连接,利用存储系统并联的组网方式实现容灾。上述情况下,若生产中心的生产主机或主存储系统出现故障,需要利用某一灾备中心的备用主机接管业务时,由于各个从存储系统之间数据不互通,故障期间的新增业务数据无法同步到其他从存储系统。鉴于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灾平台及容灾方法,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的连续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容灾平台,包括:主存储系统以及从存储系统,所述从存储系统包括第一从存储系统和第二从存储系统;
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用于与所述主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
与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
在检测到所述主存储系统故障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对应的备用主机发送的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增量业务数据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
可选的,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还包括:
副本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前,利用当前时间点存储的数据生成数据副本。
可选的,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还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为所述主存储系统在故障恢复后发送的获取请求;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做出响应,发送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中与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对应的数据至所述主存储系统。
可选的,所述主存储系统,还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故障恢复后向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发送数据获取请求,以获取所述主存储系统被破坏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主存储系统,还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发送的第一增量业务数据。
可选的,所述主存储系统,还包括:
数据记录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故障后,将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的连接断开,并记录断开期间业务处理的第二增量数据;
增量同步模块,用于当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故障修复后,将所述第二增量数据复制至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容灾方法,应用于第一从存储系统,包括:
与主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
与第二从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
在检测到所述主存储系统故障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对应的备用主机发送的增量业务数据,并将所述新增业务数据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前,还包括:
利用当前时间点存储的数据生成数据副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容灾方法,应用于主存储系统,包括:
获取生产主机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业务数据;
通过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从存储系统。
可选的,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故障后,将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的连接断开,并记录断开期间业务处理的第二增量数据;
当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故障修复后,将所述第二增量数据复制至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容灾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容灾方法的步骤。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容灾平台,包括:主存储系统以及从存储系统,所述从存储系统包括第一从存储系统和第二从存储系统;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用于与所述主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在检测到所述主存储系统故障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对应的备用主机发送的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增量业务数据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也即,本申请实现了数据的多个备份,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在检测到主存储系统故障后,可以利用第一从存储系统接管业务,降低业务中断概率,并接收保存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利用主存储系统、第一从存储系统和第二从存储系统之间建立的依次级联关系,进一步通过与第二从存储系统的复制链路将数据复制至第二从存储系统,实现第二从存储系统在故障期间的数据更新。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容灾方法及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同样能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容灾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示例中容灾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容灾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容灾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容灾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容灾方案中,往往通过将生产中心的主存储系统和各灾备中心的从存储系统分别连接,利用存储系统并联的组网方式实现容灾。上述情况下,若生产中心的生产主机或主存储系统出现故障,需要利用某一灾备中心的备用主机接管业务时,由于各个从存储系统之间数据不互通,故障期间的新增业务数据无法同步到其他从存储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容灾平台,提高数据安全性的同时缩短了数据恢复时间。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容灾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主存储系统11以及从存储系统,所述从存储系统包括第一从存储系统12和第二从存储系统13;
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12,用于与所述主存储系统11之间建立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11发送的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一从存储系统12与主存储系统11之间预先建立了同步远程复制链路,能够通过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实时接收主存储系统11发送的业务数据。其中,业务数据为主存储系统对应生产主机处理业务产生的数据。
与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13之间建立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13;
本实施例中,第一从存储系统12与第二从存储系统13之间预先建立了异步远程复制链路,能够通过异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第一从存储系统12转发的业务数据。具体地,可以根据预设复制周期定时接收业务数据。
在上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建立后,系统将自动启动初始同步,将主存储系统11的业务数据全部复制到第一从存储系统12,复制期间,若主存储系统11接收到生产主机新写入的业务数据,也会将数据复制到第一从存储系统12中。初始同步结束后,主存储系统11和第一从存储系统12的数据完全一致。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建立后,将第一从存储系统12中的所有数据复制到第二从存储系统13,完成初始同步。
在检测到所述主存储系统11故障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12对应的备用主机发送的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增量业务数据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13。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主存储系统11发生故障或对应的生产主机发生故障,本实施例利用第一从存储系统12对应的备用主机接管业务,备用主机通过访问第一从存储系统12内的备份数据实现故障期间的业务处理。
在故障过程中,备用主机将新增业务对应的数据发送至第一从存储系统12,第一从存储系统12将接收到的第一增量业务数据保存,并将所述第一增量业务数据通过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至第二从存储系统13。同时,记录第一增量业务数据的信息,如数据地址,以在故障恢复后,将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发送至主存储系统11,便于增量恢复,缩短业务回切的时间。
将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发送至主存储系统11后,将业务重新切回生产主机,重新由生产主机访问主存储系统11,并继续通过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复制业务数据至第一从存储系统12。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主存储系统11和第一从存储系统12均发生故障时,利用第二从存储系统13对应的备用主机接管业务,备用主机通过访问第二从存储系统13内的备份数据实现故障期间的业务处理,并记录第一增量数据,以在故障恢复后,将第一增量数据复制至第一从存储系统12,进一步复制至主存储系统11,并将业务重新切回生产主机。
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容灾平台,包括:主存储系统以及从存储系统,所述从存储系统包括第一从存储系统和第二从存储系统;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用于与所述主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在检测到所述主存储系统故障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对应的备用主机发送的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增量业务数据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也即,本申请实现了数据的多个备份,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在检测到主存储系统故障后,可以利用第一从存储系统接管业务,降低业务中断概率,并接收保存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利用主存储系统、第一从存储系统和第二从存储系统之间建立的依次级联关系,进一步通过与第二从存储系统的复制链路将数据复制至第二从存储系统,实现第二从存储系统在故障期间的数据更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12,还包括:
副本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11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前,利用当前时间点存储的数据生成数据副本。
可以理解的是,当复制周期到来,第一从存储系统12接收主存储系统11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前,利用当前时间点存储的数据生成数据副本。若复制失败,需要利用第一从存储系统12内的备份数据进行业务处理时,系统可以自动回滚到相应的数据副本,保证第一从存储系统12内数据的可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12,还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为所述主存储系统11在故障恢复后发送的获取请求;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做出响应,发送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12中与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对应的数据至所述主存储系统11。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主存储系统11故障恢复后,将判断自身的数据是否完全被破坏,并根据数据破坏情况判断能否自动恢复历史业务数据。若能够恢复至原有的历史业务数据,则向第一从存储系统12发送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获取故障期间备用主机处理业务时第一从存储系统12的第一增量业务数据;若无法恢复至原有的历史业务数据,则向第一从存储系统12发送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获取无法恢复的业务数据和第一增量业务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所述主存储系统11,还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故障恢复后向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12发送数据获取请求,以获取所述主存储系统11被破坏的数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所述主存储系统11故障恢复后,将判断自身的数据是否完全被破坏,并根据数据破坏情况判断能否自动恢复历史业务数据,进一步根据自身情况向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12发送数据获取请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所述主存储系统11,还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12发送的第一增量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量业务数据为主存储系统11故障期间,由第一从存储系统12处理业务时产生的业务数据。当主存储系统11恢复后,通过同步远程复制链路获取第一从存储系统12发送的故障期间的业务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所述主存储系统11,还包括:
数据记录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12故障后,将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的连接断开,并记录断开期间业务处理的第二增量数据;
增量同步模块,用于当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12故障修复后,将所述第二增量数据复制至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12。
具体地,在检测到第一异步远程复制链路或第一从存储系统12故障后,将自动断开第一异步远程复制链路的复制,从而不影响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记录故障期间业务处理的第二增量业务数据,使得故障修复后,通过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将第二增量业务数据复制至第一从存储系统12。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通过具体的实施场景对本申请提供的容灾系统进行进一步阐述。具体地,参见图2,本实施例在生产中心部署磁盘阵列A;在同城灾备中心部署磁盘阵列B,两个数据中心之间通过FC链路实现互联,生产中心的磁盘阵列A与同城灾备中心磁盘阵列B建立同步远程复制,将磁盘阵列A的数据实时同步到磁盘阵列B;在异地灾备中心,部署磁盘阵列C,与同城灾备中心的磁盘阵列B建立异步远程复制,将磁盘阵列B的数据定时地同步到阵列C。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生产主机下发IO(Input/Output)到磁盘阵列A的LUN1(Logical Unit Number)。将IO写入A站点的LUN1,并通过同步复制同时写入B站点的LUN12,其中,LUN12既是同步远程复制的从LUN,又是异步远程复制的主LUN。当异步远程复制同步周期到来,磁盘阵列B生成LUN12在此时间点的数据,如t1时间点数据。磁盘阵列C生成同步开始前LUN2的该时间点数据,如t2时间点数据。如果异步远程复制同步失败,当需要使用LUN2运行业务时,系统自动回滚到该时间点数据,以保证磁盘阵列C中数据的可用性。进一步地,后台启动由LUN12在t1时间点的数据到LUN2的周期性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异步远程复制启动同步时,同步远程复制的从LUN12状态不允许启动同步,则周期性同步不会被启动,直到LUN12状态允许启动同步时才生成当前时间点数据,并启动同步。
可以理解的是,当生产中心发生灾难后,不能再提供业务。同城灾备中心的从LUN保存着与主LUN完全同步的数据,保障数据不丢失。如果同城灾备中心部署有备用主机,则备用主机可以访问从LUN,接管业务。从LUN开始被主机访问后,每次收到新写入的数据,远程复制会自动记录其地址,以便用于后续增量恢复,缩短业务回切的时间。
另外,当生产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在重大灾难导致数据都不可用时,异地灾备中心的从LUN保存着与主LUN相隔一定时间周期,如1-2个复制周期之前的数据,保障数据绝大部分不丢失。如果异地灾备中心部署有备用主机,则备用主机可以访问从LUN,接管业务。异地灾备中心从LUN开始被主机访问后,每次收到新写入的数据,远程复制会自动记录其地址,以便用于后续增量恢复,缩短业务回切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当生产中心灾难恢复后,如果磁盘阵列A和B没有受到破坏,主LUN能够恢复其原有数据,则远程复制可以将主LUN故障期间,从LUN 12或者LUN2新写入的数据增量复制到主LUN。复制完成后,主、从LUN保持复制关系。此时,可以将业务切换回生产中心,重新由生产主机访问磁盘阵列A的主LUN,远程复制重新保持由主LUN向从LUN实时同步数据。当磁盘阵列A或B被破坏,数据不可修复时,需要重建磁盘阵列A或者磁盘阵列B,将从端数据反向复制到主端B和主端A上,调整主从关系,在生产中心恢复业务。
本实施例中,当生产中心与同城灾备中心的复制链路故障或者任意灾备中心设备故障,则远程复制自动断开连接,不影响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生产中心主LUN将记录故障期间的数据差异变化,待故障恢复后,自动将增量数据同步到从LUN。
本实施例中,采用同步异步级联的组网方式和统一的存储操作系统平台,高、中、低端阵列之间都可建立远程复制关系。在产品选型时,可以根据业务需要选择匹配的异地灾备中心磁盘阵列,显著提升容灾建设投入产出比。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容灾方法,应用于第一从存储系统。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灾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
S101:与主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
S102:与第二从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
S103:在检测到所述主存储系统故障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对应的备用主机发送的增量业务数据,并将所述新增业务数据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所述通过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前,还包括:
利用当前时间点存储的数据生成数据副本。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同步业务数据之前利用当前时间点存储的数据生成数据副本,如果异步复制失败,能够将数据回滚到该数据副本,尽量减少数据丢失。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容灾方法,应用于主存储系统。
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灾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
S201:获取生产主机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业务数据;
S202:通过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从存储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容灾方法,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灾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
S301:获取生产主机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业务数据;
S302:通过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从存储系统。
S303:当检测到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故障后,将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的连接断开,并记录断开期间业务处理的第二增量数据;
S304:当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故障修复后,将所述第二增量数据复制至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
关于上述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包括:
存储器1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2,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具体的,存储器11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运行提供环境。处理器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为电子设备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容灾方法。
本申请实现了数据的多个备份,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在检测到主存储系统故障后,可以利用第一从存储系统接管业务,降低业务中断概率,并接收保存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利用主存储系统、第一从存储系统和第二从存储系统之间建立的依次级联关系,进一步通过与第二从存储系统的复制链路将数据复制至第二从存储系统,实现第二从存储系统在故障期间的数据更新。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容灾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存储系统以及从存储系统,所述从存储系统包括第一从存储系统和第二从存储系统;
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用于与所述主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
与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
在检测到所述主存储系统故障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对应的备用主机发送的第一增量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增量业务数据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还包括:
副本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前,利用当前时间点存储的数据生成数据副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还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为所述主存储系统在故障恢复后发送的获取请求;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做出响应,发送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中与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对应的数据至所述主存储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存储系统,还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故障恢复后向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发送数据获取请求,以获取所述主存储系统被破坏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存储系统,还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发送的第一增量业务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容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存储系统,还包括:
数据记录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故障后,将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的连接断开,并记录断开期间业务处理的第二增量数据;
增量同步模块,用于当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故障修复后,将所述第二增量数据复制至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
7.一种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从存储系统,包括:
与主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
与第二从存储系统之间建立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并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
在检测到所述主存储系统故障后,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对应的备用主机发送的增量业务数据,并将所述新增业务数据通过所述异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从存储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接收所述主存储系统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前,还包括:
利用当前时间点存储的数据生成数据副本。
9.一种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存储系统,包括:
获取生产主机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业务数据;
通过同步远程复制链路发送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从存储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故障后,将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的连接断开,并记录断开期间业务处理的第二增量数据;
当所述同步远程复制链路或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故障修复后,将所述第二增量数据复制至所述第一从存储系统。
CN201811504678.8A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容灾平台及一种容灾方法 Pending CN1095977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4678.8A CN109597718A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容灾平台及一种容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4678.8A CN109597718A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容灾平台及一种容灾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97718A true CN109597718A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6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4678.8A Pending CN109597718A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容灾平台及一种容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9771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8142A (zh) * 2019-06-04 2019-08-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异地容灾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1858147A (zh) * 2019-04-29 2020-10-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容灾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900532A (zh) * 2022-05-09 2022-08-12 南方电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电力数据容灾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5315A (zh) * 2002-12-05 2004-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不会产生连环数据复制的数据容灾方法
CN101635638A (zh) * 2008-07-25 2010-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系统及其容灾方法
CN103814360A (zh) * 2013-12-12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复制方法及存储系统
CN107147529A (zh) * 2017-05-24 2017-09-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容灾系统及方法
CN107391294A (zh) * 2017-07-28 2017-11-2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san容灾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8121636A (zh) * 2017-12-15 2018-06-05 安徽长泰信息安全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异地数据库容灾备份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5315A (zh) * 2002-12-05 2004-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不会产生连环数据复制的数据容灾方法
CN101635638A (zh) * 2008-07-25 2010-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系统及其容灾方法
CN103814360A (zh) * 2013-12-12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复制方法及存储系统
CN107147529A (zh) * 2017-05-24 2017-09-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容灾系统及方法
CN107391294A (zh) * 2017-07-28 2017-11-2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san容灾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8121636A (zh) * 2017-12-15 2018-06-05 安徽长泰信息安全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异地数据库容灾备份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本书编写组: "《税务灾难恢复系统建设(思考篇)》", 31 August 201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147A (zh) * 2019-04-29 2020-10-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容灾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188142A (zh) * 2019-06-04 2019-08-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异地容灾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4900532A (zh) * 2022-05-09 2022-08-12 南方电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电力数据容灾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0716B (zh) 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数据备份方法
CN103814360B (zh) 数据复制方法及存储系统
CN102521083B (zh) 一种云计算系统中虚拟机备份方法和系统
CN109597718A (zh) 一种容灾平台及一种容灾方法
US8438353B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asynchronously processing write operations for a data storage volume having a copy-on-write snapshot
CN105069160A (zh) 一种基于自主可控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方法及构架
CN102761615A (zh) 一种实现远程复制系统数据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49258B (zh) 网络容灾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9117310A (zh) 实现数据备份的容灾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5404564A (zh) 一种数据远程容灾方法及装置
CN108710550B (zh) 一种用于公安交管稽查布控系统的双数据中心容灾系统
CN105389231A (zh) 一种数据库双机备份方法及系统
CN103973727A (zh) 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6383756A (zh) 一种实现存储容灾切换Linux系统业务不中断的方法
CN105988901A (zh) 数据复制方法及存储系统
CN111984474B (zh) 一种双控集群故障恢复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US9015433B2 (en) Resiliency with a destination volume in a replication environment
CN109491980A (zh) 一种文件系统远程复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843309A (zh) 数据同步方法和数据同步系统
CN107526652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存储设备
CN109062735A (zh) 一种存储系统的容灾方法、存储系统和相关装置
CN108984346B (zh) 一种生产数据容灾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532134B (zh) Nas数据备份容灾方法及装置
CN109361769A (zh) 一种容灾系统和一种容灾方法
CN112948484A (zh)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数据灾备演练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