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7732A - 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7732A
CN109587732A CN201810026226.7A CN201810026226A CN109587732A CN 109587732 A CN109587732 A CN 109587732A CN 201810026226 A CN201810026226 A CN 201810026226A CN 109587732 A CN109587732 A CN 109587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mapping relations
mark
drb
qos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262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87732B (zh
Inventor
程勇
庞高昆
方平
李小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87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7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87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7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解决接收端频繁改变反射式映射关系和无法正确使用DRB的资源发送数据的问题。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一重映射标识。第一映射关系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二映射关系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一重映射标识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时保存第二映射关系,使得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在第二DRB上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在2017年09月2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911447.8、发明名称为“一种重映射服务质量流的方法和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以及在2017年12月1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1351201.6、发明名称为“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前述两个中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例如5G通信系统)标准中,用户面(user plane,UP)引入了服务数据适应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SDAP层位于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之上,其中,对于PDCP层的每个PDCP实体来说均对应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如图1所示,SDAP层的功能主要是接收上层传递的服务质量流(quality of service flow,QoS flow),并完成QoS flow到DRB的映射,即在QoS flow的分组(packet)前添加SDAP头(SDAP Header),形成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协议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protocol dataunit,SDAP-PDU),并通过PDCP实体对应的DRB传输SDAP-PDU。
SDAP层执行的QoS flow到DRB的映射可以称为反射式映射(reflectivemapping)。也就是说,在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发送端的SDAP层将一个QoS flow(例如QoS flow X)映射到某个DRB(例如DRB a)上传输,接收端在接收到该DRB上的分组(packet)后,会记录下该QoS flow(即QoS flow X)到该DRB(即DRB a)的映射关系。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数据时,根据记录的上述映射关系,接收端的SDAP层也会将与QoS flow X具有相同的或者很接近的服务质量(QoS)要求的QoS flow映射到同样的DRB(即DRB a)上传输。
考虑到资源的优化分配,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可能会对已经存在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重匹配(re-mapping)或者重调整(re-location)。例如,从第一时刻起,发送端(例如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将QoS flow X的分组(packet)映射到DRB a上,而从第二时刻起,发送端将QoS flow X的分组(packet)重映射到DRB b上。由于DRB a和DRB b获得的无线资源的数量或者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QoS flow X在DRB a上的分组(packet)未全部传输至接收端之前,QoS flow X在DRB b上的分组(packet)已经到达接收端。因而,接收端在接收到QoS flow X在DRB b上的分组(packet)之后,将QoS flow X→DRBa的映射改变为QoS flow X→DRB b的映射;当接收端再次从DRB a上接收到QoS flow X的分组(packet)后,接收端又将QoS flow X→DRB b的映射改变为QoS flow X→DRB a的映射,如此反复。因此,这种QoS flow的传输方法会导致接收端频繁对记录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切换,从而导致接收端无法根据记录的反射式映射关系正确使用DRB b的资源向发送端发送数据。
综上,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案中,存在接收端频繁改变反射式映射关系,从而导致接收端无法根据反射式映射关系正确使用DRB的资源向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收端频繁改变反射式映射关系,从而导致接收端无法根据反射式映射关系正确使用DRB的资源向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设备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一重映射标识,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一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第一设备在发生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时生成第一重映射标识并向第二设备发送该第一重映射标识。因而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以后会获知第一设备发生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第二设备在后续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的过程中,无论在第一DRB上接收还是第二DRB上接收,第二设备均不对保存的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更改。若第二设备需要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第二设备均会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的指示在第二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因此,在第一设备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后,采用上述方案不会出现有技术中出现的第二设备频繁切换反射式映射关系从而导致第二设备无法根据反射式映射关系正确使用DRB的资源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的问题,第二设备只需根据第一重映射标识对自身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切换即可。第二设备只有在再次接收到其它重映射标识(例如第二重映射标识或第三重映射标识)后,才会对自身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N个第一重映射标识,N≥1。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避免第二设备无法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进而无法获知第一设备中反射式映射关系发生切换的情况发生,增加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第一设备完成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后,继续实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重映射标识为负载为空的SDAP-PDU;或者,第一重映射标识为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中包含重映射指示信息的SDAP-PDU,重映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
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了两种可选的第一重映射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一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二重映射标识,第二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一映射关系;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重映射标识。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二重映射标识后,即可获知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一映射关系。第二设备此时可保存第一映射关系,使得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一映射关系在第一DRB上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三重映射标识,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三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三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第一设备在第三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重映射标识。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三重映射标识后,即可获知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三映射关系。第二设备此时可保存第三映射关系,使得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三映射关系在第三DRB上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重映射标识,第一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时保存第二映射关系,使得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二映射关系在第二DRB上传输,第二QoS flow为与第一QoS flow类型相同的QoS flow。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第一设备在发生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时生成第一重映射标识并向第二设备发送该第一重映射标识。因而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以后会获知第一设备发生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第二设备在后续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的过程中,无论在第一DRB上接收还是第二DRB上接收,第二设备均不对保存的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更改。若第二设备需要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第二设备均会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的指示在第二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因此,在第一设备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后,采用上述方案不会出现有技术中出现的第二设备频繁切换反射式映射关系从而导致第二设备无法根据反射式映射关系正确使用DRB的资源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的问题,第二设备只需根据第一重映射标识对自身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切换即可。第二设备只有在再次接收到其它重映射标识(例如第二重映射标识或第三重映射标识)后,才会对自身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第二设备在第二DRB上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N个第一重映射标识,N≥1。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避免第二设备无法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进而无法获知第一设备中反射式映射关系发生切换的情况发生,增加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第二设备在第二DRB上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第一设备完成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后,继续实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二设备保存第二映射关系之后,还包括:第二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第二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重映射标识为负载为空的SDAP-PDU;或者,第一重映射标识为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中包含重映射指示信息的SDAP-PDU,重映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
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了两种可选的第一重映射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二设备保存第二映射关系之后,还包括: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重映射标识,第二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一映射关系;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二重映射标识时保存第一映射关系,使得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一映射关系在第一DRB上传输。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二重映射标识后,即可获知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一映射关系。第二设备此时可保存第一映射关系,使得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一映射关系在第一DRB上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二设备保存第一映射关系之后,还包括:第二设备在第一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第二设备在第一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二设备保存第二映射关系之后,还包括: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重映射标识,第三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三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三重映射标识时保存第三映射关系,使得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三映射关系在第三DRB上传输。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三重映射标识后,即可获知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三映射关系。第二设备此时可保存第三映射关系,使得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三映射关系在第三DRB上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二设备保存第三映射关系之后,还包括:第二设备在第三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第二设备在第三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个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其中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一重映射标识;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可能的设计中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存储器可以为芯片内的寄存器、缓存等。此外,存储器还可以是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内的位于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可能设计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的程序的集成电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个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通信接口,可选的,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可以通过光纤、双绞线等有线方式连接,通信单元也可以是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可选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以通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等无线方式连接。
具体的,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重映射标识;处理单元,用于在通信单元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时保存第二映射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实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意一项可能的设计中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发送或接收数据。存储器可以为芯片内的寄存器、缓存等。此外,存储器还可以是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内的位于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的CPU,微处理器,特定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任意一项可能设计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的程序的集成电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该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
另外,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可能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质量流在SDAP层和PDCP层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DAP-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重映射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重映射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和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和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例如5G通信系统)标准中,引入了SDAP层的概念。如图1所示,SDAP层通过服务数据适应协议-服务接入点(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ervice access point,SDAP-SAP)接收上层传递的QoS flow,根据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选择用于传输QoS flow的分组(packet)的、与PDCP实体对应的DRB,在该QoS flow的分组(packet)前添加SDAP头(SDAP Header),形成SDAP-PDU,然后通过选择的(与PDCP实体对应的)DRB将SDAP-PDU传输至PDCP层的PDCP实体;PDCP层通过分组数据聚合协议-服务接入点(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service access point,PDCP-SAP)接收SDAP层传输的SDAP-PDU。其中,SDAP头(SDAP Header)中包含服务质量流标识(QoS flowidentity,QFI),即SDAP层产生的SDAP-PDU的包头中包含有QFI,用于指示该SDAP-PDU所属的QoS flow。
当然,一个SDAP-PDU中可以包含一个QoS flow的分组(packet),也可以包含多个QoS flow的分组(packet)。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PDCP实体通常只对应一个DRB,并且一个DRB通常也只对应一个PDCP实体。也就是说PDCP实体和DRB是一一对应关系。但是一个SDAP实体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PDCP实体;一个PDCP实体也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SDAP实体,即可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QoS flow被映射到同一个DRB上,此时PDCP实体可通过SDAP-PDU中的QFI(QoS flowidentity)识别该SDAP-PDU所属的QoS flow。也就是说,PDCP实体和SDAP实体通常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SDAP层执行的QoS flow到DRB的映射可以称为反射式映射(reflectivemapping)。也就是说,在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发送端的SDAP层将一个QoS flow(例如QoS flow X)的分组(packet)映射到某个DRB(例如DRB a)上传输,接收端在接收到该DRB上的分组(packet)后,会记录下该QoS flow(即QoS flow X)的分组(packet)到该DRB(即DRB a)的映射关系。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数据时,根据记录的上述映射关系,接收端的SDAP层也会将与QoS flow X具有相同的或者很接近的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或相同类型的)QoS flow映射到同样的DRB(即DRB a)上传输。这样一来,发送端就可以通过反射式映射(reflective mapping)关系来指示接收端在向发送端传输QoS flow时如何执行QoS flow到DRB的映射,从而减小发送端通过显示方式通知接收端QoS flow的映射关系所带来的通信开销。
虽然采用这种隐式指示QoS flow的映射关系的方式可以减小通信开销,但是在某些场景下会存在如下问题:考虑到资源的优化分配,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可能会对已经存在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重匹配(re-mapping)或者重调整(re-location)。例如,从第一时刻起,发送端(例如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将QoS flow X的分组(packet)映射到DRB a上,而从第二时刻起,发送端将QoS flow X的分组(packet)重映射到DRB b上。由于DRB a和DRB b获得的无线资源的数量或者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QoS flow X在DRBa上的分组(packet)未全部传输至接收端之前,QoS flow X在DRB b上的分组(packet)已经到达接收端。因而,接收端在接收到QoS flow X在DRB b上的分组(packet)之后,会根据反射式映射关系将QoS flow X→DRB a这一映射关系改变为QoS flow X→DRB b这一映射关系;当接收端再次从DRB a上接收到QoS flow X的分组(packet)后,接收端又将QoS flow X→DRB b这一映射关系改变为QoS flow X→DRB a这一映射关系,如此反复。为了表述简单,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接收端这一频繁切换反射式映射关系的问题称为“乒乓问题”。
因此,采用现有的QoS flow传输方案会导致“乒乓问题”,即导致接收端频繁对记录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切换,从而导致接收端无法根据记录的反射式映射关系正确使用DRB的资源向发送端发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收端频繁改变反射式映射关系,从而导致接收端无法根据反射式映射关系正确使用DRB的资源向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问题。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在如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第一设备使用SDAP层来实现第一QoS flow到DRB的映射,并将第一QoS flow传输至第二设备;同样地,在接收到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QoS flow后,第二设备的SDAP层可以根据记录的反射式映射关系实现第二QoS flow到DRB的映射,并将第二QoS flow传输至第一设备。其中,第一QoS flow与第二QoS flow具有相同的或者类似的或者同类型的服务质量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二设备为用户设备仅为一种具体示例。实际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用户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用户设备。例如,当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时,相应地,第二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当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时,相应地,第二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5G网络架构(next generation system)中的gNB(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里的基站设备),也可以是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TRP),或其它5G接入网或者其他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如微基站)。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是5G网络架构(next generation system)中的用户终端(userterminal,UE)。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VR设备、AR设备、个人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第一设备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一重映射标识。
其中,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flow的SDAP-PDU,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flow的SDAP-PDU,第一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时,是以第一QoSflow的分组(packet)为单位进行发送的。对于每个第一QoS flow的分组(packet)来说,第一设备的SDAP层在该第一QoS flow的分组(packet)前添加SDAP头(SDAP Header),形成第一QoS flow的SDAP-PDU,并传输至PDCP层,然后通过PDCP层传输至第二设备。也就是说,第一QoS flow经过SDAP层的处理后,以多个SDAP-PDU的形式传输至第二设备。其中,每个SDAP-PDU的格式可以如图4所示。图4中,SDAP-PDU包含SDAP Header和Payload两部分。SDAPHeader中包含QFI(QoS flow identity),用于指示该SDAP-PDU属于第一QoS flow;Payload用于承载第一QoS flow中的数据。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SDAP-PDU中可以包含一个QoS flow的分组(packet),也可以包含多个QoS flow的分组(packet)。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前所述,第一设备可能会对已经存在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重匹配(re-mapping)或者重调整(re-location)。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在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时,先在第一DRB上传输;当第一设备对第一QoS flow→第一DRB这一第一映射关系关系进行重匹配(re-mapping)或者重重调整(re-location)后,第一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二映射关系(第一QoS flow→第二DRB)。第一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二映射关系后,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传输第一QoS flow。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重映射标识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
示例性地,第一重映射标识可以是负载为空的SDAP-PDU,即第一重映射标识为SDAP Header,如图5所示。第二设备在接收到图5所示的具有特殊格式或特殊长度(不包含Payload)的SDAP-PDU后,即可识别出该负载为空的SDAP-PDU为第一重映射标识。
示例性地,第一重映射标识为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中包含重映射指示信息的SDAP-PDU,如图6所示。其中,重映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第二设备在接收到图6所示的包含有重映射指示信息的SDAP-PDU后,通过解析SDAPHeader中的重映射指示信息即可识别出该SDAP-PDU为第一重映射标识。比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约定SDAP Header中长度为一比特的指示位用于承载重映射指示信息。例如,当该指示位上的数据为0时,表示该指示位所在的SDAP-PDU为第一重映射标识;当该指示位上的数据为1时,表示该指示位所在的SDAP-PDU不是第一重映射标识。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用于指示重映射指示信息的指示位的长度不做限制,即用于指示重映射指示信息的指示位的长度不限于一比特。
此外,图5所示的第一重映射标识也可以作为一种映射结束标识(End Marker)。在实际实现时,第一设备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后,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映射结束标识(End Marker),以指示第一设备已完成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第一设备在后续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时,会在第二DRB上进行传输。第二设备在第一DRB上接收到映射结束标识(End Marker)后,即可获知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第二设备后续会在第二DRB上接收到第一QoS flow。
可选的,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DRB上发送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结束标识(EndMarker)。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映射结束标识(End Marker)还未发送至第二设备(即第二设备还未获知反射式映射关系切换)时,第二设备即在第二DRB上接收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进而造成第二设备无法及时获知反射式映射关系发生切换的情况,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重映射标识在第一DRB上已发送出去以后,才开始在第二DRB上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S302: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
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在S302中发送的第一重映射标识后,即可获知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二映射关系。
为了增加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避免第二设备无法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进而无法获知第一设备中反射式映射关系发生切换的情况发生,第一设备还可以在发送一个第一重映射标识后,再次向第二设备发送N个第一重映射标识,N≥1。那么,第二设备在接收到N个第一重映射标识中的任意一个第一重映射标识后,也可获知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二映射关系。
在第一设备执行S302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二DRB上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从而在第一设备完成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后,继续实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在执行S302之后,可以在第二DRB上交替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和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是为了使得第二设备获知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二映射关系;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发送第一QoS flow的SDAP-PDU是为了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业务数据传输。例如,第一设备在执行S302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M(M≥1)个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然后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P(P≥1)个第一重映射标识,然后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Q(Q≥1)个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以此类推,交替进行。
下面举例说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和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的两种具体方式。
示例一
如图7所示,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之前,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之后,第一设备首先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一个第一重映射标识,然后在第二DRB上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实例二
如图8所示,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之前,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之后,第一设备首先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一个第一重映射标识,然后在第二DRB上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为了避免第二设备没有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的情况发生,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之后,再次在第二DRB上向第一设备发送一个第一重映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和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的具体方式不限于以上两种,只要能够实现在第二DRB上将至少一个第一重映射标识和第一QoS flow的SDAP-PDU发送至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能够获知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二映射关系,并使得第一设备能够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即可。
S303: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时保存第二映射关系,使得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二映射关系在第二DRB上传输。
其中,第二QoS flow为与第一QoS flow类型相同的QoS flow。这里,第二QoS flow为与第一QoS flow类型相同的含义可以是:第二QoS flow为与第一QoS flow的服务质量要求相同或者接近。
对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传输的不同类型的QoS flow来说,服务质量要求通常不同。例如,假设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业务为语音通话业务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输的QoS flow为QoS flow A;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业务为视频通话业务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输的QoS flow为QoS flow B;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业务为文件传输业务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输的QoS flow为QoS flow C;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业务为短信业务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输的QoS flow为QoS flow D。那么,对于QoS flowA、QoS flow B、QoS flow C和QoS flow D来说,QoS flow A的服务质量要求高于QoS flowB的服务质量要求,QoS flow B的服务质量要求高于QoS flow C的服务质量要求,QoS flowC的服务质量要求高于QoS flow D的服务质量要求。
在上述示例中,若第一QoS flow为第一设备在语音通话业务中向第二设备传输的QoS flow,第二QoS flow为第二设备在语音通话业务中向第一设备传输的QoS flow,那么可以认为第二QoS flow为与第一QoS flow的服务质量要求相同;若第一QoS flow为第一设备在视频通话业务中向第二设备传输的QoS flow,第二QoS flow为第二设备在视频通话业务中向第一设备传输的QoS flow,那么可以认为第二QoS flow为与第一QoS flow的服务质量要求相同;若第一QoS flow为第一设备在文件传输业务中向第二设备传输的QoS flow,第二QoS flow为第二设备在文件传输业务中向第一设备传输的QoS flow,那么可以认为第二QoS flow为与第一QoS flow的服务质量要求相同;若第一QoS flow为第一设备在短信业务中向第二设备传输的QoS flow,第二QoS flow为第二设备在短信业务中向第一设备传输的QoS flow,那么可以认为第二QoS flow为与第一QoS flow的服务质量要求相同。
此外,若第一QoS flow对应的业务与第二QoS flow对应的业务对通信系统的网络质量、传输速率等参数要求相近,可以认为第二QoS flow为与第一QoS flow的服务质量要求接近。例如,若第一QoS flow为第一设备在短信息业务中向第二设备传输的QoS flow,第二QoS flow为第二设备在E-mail业务中向第一设备传输的QoS flow,那么可以认为第二QoS flow与第一QoS flow的服务质量要求接近。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前,由于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因而第二设备中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为第一映射关系(第一QoS flow→第一DRB)。也就是说,此时,若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与第一QoS flow的类型相同的第二QoS flow,第二设备会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在第一DRB上进行传输。在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第二设备执行S303保存第二映射关系,此时第二设备中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为第二映射关系(第一QoS flow→第二DRB)。此时,若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与第一QoS flow的类型相同的第二QoS flow,第二设备会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的指示在第二DRB上进行传输。即,在第二设备执行S303保存第二映射关系之后,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二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以后,也可能会出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第一QoS flow在第一DRB上的分组(packet)未全部传输至第二设备之前,第一QoS flow在第二DRB上的分组(packet)已经到达第二设备的现象。假设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后,交替在第一DRB和第二DRB上接收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此时,由于第二设备中保存的是第二映射关系,第二设备在需要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仍会根据保存的第二映射关系在第二DRB上传输第二QoS flow,而不是像现有技术那样根据在哪个DRB上接收到第一QoS flow而频繁对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切换,因此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第二设备无法根据反射式映射关系正确使用DRB的资源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的问题。
如前所述,考虑到资源的优化分配,第一设备可能会对已经存在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重匹配(re-mapping)或者重调整(re-location)。那么,第一设备在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后,也有可能会对第二映射关系再次进行切换。对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二映射关系切换回第一映射关系
在第一种情况中,第一设备可在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一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二重映射标识,然后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重映射标识。
其中,第二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一映射关系。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二重映射标识后,即可获知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一映射关系。第二设备此时可保存第一映射关系,使得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一映射关系在第一DRB上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重映射标识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一重映射标识的具体结构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增加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避免第二设备无法接收到第二重映射标识进而无法获知第一设备中反射式映射关系发生切换的情况发生,第一设备还可以在发送一个第二重映射标识后,再次向第二设备发送N个第二重映射标识,N≥1。
在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重映射标识之后,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一DRB上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从而在第一设备完成第二映射关系到第一映射关系的切换后,继续实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重映射标识和第一QoSflow的SDAP-PDU可以交替进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交替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和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在第一种情况中,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二重映射标识之前,由于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因而第二设备中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为第二映射关系(第一QoS flow→第二DRB)。也就是说,此时,若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与第一QoS flow的类型相同的第二QoS flow,第二设备会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的指示在第二DRB上进行传输。在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二重映射标识之后,第二设备保存第一映射关系,此时第二设备中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为第一映射关系(第一QoS flow→第一DRB)。此时,若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与第一QoS flow的类型相同的第二QoS flow,第二设备会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在第一DRB上进行传输。即,在第二设备保存第一映射关系之后,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一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第二种情况: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除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之外的)第三映射关系
在第二种情况中,第一设备可在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三重映射标识,然后在第三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重映射标识。
其中,第三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三重映射标识后,即可获知第一设备已经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三映射关系。第二设备此时可保存第三映射关系,使得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三映射关系在第三DRB上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重映射标识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一重映射标识的具体结构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增加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避免第二设备无法接收到第三重映射标识进而无法获知第一设备中反射式映射关系发生切换的情况发生,第一设备还可以在发送一个第三重映射标识后,再次向第二设备发送N个第三重映射标识,N≥1。
在第一设备在第三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重映射标识之后,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三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三DRB上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从而在第一设备完成第二映射关系到第三映射关系的切换后,继续实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在第三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重映射标识和第一QoSflow的SDAP-PDU可以交替进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交替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和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在第二种情况中,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三重映射标识之前,由于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因而第二设备中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为第二映射关系(第一QoS flow→第二DRB)。也就是说,此时,若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与第一QoS flow的类型相同的第二QoS flow,第二设备会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的指示在第二DRB上进行传输。在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三重映射标识之后,第二设备保存第三映射关系,此时第二设备中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为第三映射关系(第一QoS flow→第三DRB)。此时,若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与第一QoS flow的类型相同的第二QoS flow,第二设备会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的指示在第三DRB上进行传输。即,在第二设备保存第三映射关系之后,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三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的相关介绍。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由于第一设备在发生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时生成第一重映射标识并向第二设备发送该第一重映射标识。因而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以后会获知第一设备发生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第二设备在后续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的过程中,无论在第一DRB上接收还是第二DRB上接收,第二设备均不对保存的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更改。若第二设备需要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第二设备均会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的指示在第二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因此,在第一设备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后,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不会出现有技术中出现的第二设备频繁切换反射式映射关系从而导致第二设备无法根据反射式映射关系正确使用DRB的资源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的问题,第二设备只需根据第一重映射标识对自身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切换即可。第二设备只有在再次接收到其它重映射标识(例如第二重映射标识或第三重映射标识)后,才会对自身保存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切换。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该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可以实现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参阅图9所示,该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900包括:处理单元901和收发单元902,其中,处理单元901,用于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一重映射标识。其中,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装置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装置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一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
收发单元902,用于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
其中,第一重映射标识可以为负载为空的SDAP-PDU;或者,第一重映射标识可以为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中包含重映射指示信息的SDAP-PDU,重映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
为了避免第二设备没有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的情况发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902还可在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N个第一重映射标识,N≥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902可在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从而在装置900完成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后,继续实现装置900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
在装置900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二映射关系后,装置900可能还会对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切换。可选地,切换方式可以有如下两种。
第一种切换方式:
处理单元901还用于:在收发单元902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一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二重映射标识。其中,第二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一映射关系。
收发单元902还用于: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重映射标识。
第一种切换方式:
处理单元901还用于在收发单元902在第二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三重映射标识。其中,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装置在第三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三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
收发单元902还用于在第三DRB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重映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900可以实现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900中未详细描述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关描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该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采用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是与图9所示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900相同的设备。参阅图10所示,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000包括:收发机1001、处理器1002和存储器1003。其中,收发机1001、处理器1002和存储器1003通过总线连接,以便实现数据交换。
其中,该收发机1001用于支持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0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之间收发信息。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0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1002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执行图3所示方法中涉及第一设备的处理过程和/或用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
此外,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其他接口,例如光纤链路接口、以太网接口、微波链路接口、铜线接口等,用以实现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000与其他设备(例如,第二设备)的交互。
可选的,处理器10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
需要说明的是,图10示出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000中仅包含一个收发机1001、一个处理器1002和一个存储器1003。实际实现时,收发机1001、处理器1002和存储器10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同样说明的是,图10示出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000可以实现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也可以是与图9所示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900相同的设备。因此,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000未详细描述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关描述或者图9所示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900中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该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可以实现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参阅图11所示,该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100包括:收发单元1101和处理单元1102,其中,收发单元11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重映射标识。其中,第一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向装置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装置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处理单元1102,用于在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时保存第二映射关系,使得装置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二映射关系在第二DRB上传输。其中,第二QoS flow为与第一QoS flow类型相同的QoS flow。
其中,第一重映射标识可以为负载为空的SDAP-PDU;或者,第一重映射标识可以为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中包含重映射指示信息的SDAP-PDU,重映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
为了避免第二设备没有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的情况发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101还用于:在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第二DRB上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N个第一重映射标识,N≥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101还用于:在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第二DRB上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从而在第一设备完成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后,继续实现第一设备向装置1100传输第一QoS flow。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101还用于:在处理单元1102保存第二映射关系之后,在第二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的SDAP-PDU。从而,在处理单元1102保存第二映射关系后,实现装置1100在第二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在第一设备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为第二映射关系后,第一设备可能还会对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进行切换。那么,针对第一设备不同的切换方式,装置1100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
收发单元1101还用于:在处理单元1102保存第二映射关系之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重映射标识,第二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一映射关系。处理单元1102还用于:在收发单元1101接收到第二重映射标识时保存第一映射关系,使得装置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一映射关系在第一DRB上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101在处理单元1102保存第一映射关系之后,可以在第一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的SDAP-PDU。从而在
第二种:
收发单元1101还用于:在处理单元1102保存第二映射关系之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重映射标识,第三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三DRB上向装置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处理单元1102还用于:在收发单元1101接收到第三重映射标识时保存第三映射关系,使得装置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第三映射关系在第三DRB上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101在处理单元1102保存第三映射关系之后,可以在第三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100可以实现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100中未详细描述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关描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该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采用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是与图11所示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100相同的设备。参阅图12所示,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200包括:收发机1201、处理器1202和存储器1203。其中,收发机1201、处理器1202和存储器1203通过总线连接,以便实现数据交换。
其中,该收发机1201用于支持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2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之间收发信息。存储器1203用于存储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2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1202用于调用存储器12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执行图3所示方法中涉及第二设备的处理过程和/或用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
此外,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其他接口,例如光纤链路接口、以太网接口、微波链路接口、铜线接口等,用以实现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200与其他设备(例如,第一设备)的交互。
可选的,处理器12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ASIC、FPGA或CPLD。
需要说明的是,图12示出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200中仅包含一个收发机1201、一个处理器1202和一个存储器1203。实际实现时,收发机1201、处理器1202和存储器12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同样说明的是,图12示出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200可以实现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也可以是与图11所示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100相同的设备。因此,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200未详细描述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关描述或者图11所示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100中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参见图13,该通信系统1300包括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900和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1100。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重映射标识以后会获知第一设备发生第一映射关系到第二映射关系的切换。第二设备在后续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QoS flow的SDAP-PDU的过程中,无论在第一DRB上接收还是第二DRB上接收,第二设备均不对保存的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更改。若第二设备需要向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第二设备均会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的指示在第二DRB上向第一设备传输。因此,在第一设备将第一QoS flow的反射式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后,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案不会出现有技术中出现的第二设备频繁切换反射式映射关系从而导致第二设备无法根据反射式映射关系正确使用DRB的资源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的问题。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30)

1.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一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第一服务质量流QoS flow的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协议数据单元SDAP-PDU,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N个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N≥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为负载为空的SDAP-PDU;或者,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为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中包含重映射指示信息的SDAP-PDU,所述重映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二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二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重映射标识。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三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三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QoSflow的SDAP-PDU,所述第三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三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三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重映射标识。
7.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时保存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使得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在所述第二DRB上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为与所述第一QoS flow类型相同的QoS flow。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DRB上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N个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N≥1。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DRB上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保存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11.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为负载为空的SDAP-PDU;或者,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为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中包含重映射指示信息的SDAP-PDU,所述重映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12.如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保存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二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重映射标识时保存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使得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时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在所述第一DRB上传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保存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DRB上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14.如权利要求7~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保存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三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三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三重映射标识时保存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使得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时根据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在所述第三DRB上传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保存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三DRB上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16.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一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第一DRB上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收发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N个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N≥1。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19.如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为负载为空的SDAP-PDU;或者,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为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中包含重映射指示信息的SDAP-PDU,所述重映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20.如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收发单元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二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二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重映射标识。
21.如权利要求16~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收发单元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时,生成第三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第三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所述第三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三映射关系;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三DRB上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重映射标识。
22.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二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DRB上向所述装置传输第一QoS flow的SDAP-PDU,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DRB上向所述装置传输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处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时保存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使得所述装置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第二QoS flow时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在所述第二DRB上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为与所述第一QoS flow类型相同的QoS flow。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所述第二DRB上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N个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N≥1。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之后,在所述第二DRB上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25.如权利要求22~2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处理单元保存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之后,在所述第二DRB上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26.如权利要求22~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为负载为空的SDAP-PDU;或者,所述第一重映射标识为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中包含重映射指示信息的SDAP-PDU,所述重映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27.如权利要求22~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处理单元保存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之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二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收发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二重映射标识时保存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使得所述装置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时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在所述第一DRB上传输。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处理单元保存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之后,在所述第一DRB上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29.如权利要求22~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处理单元保存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之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重映射标识,所述第三重映射标识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切换至第三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三DRB上向所述装置传输所述第一QoS flow的SDAP-PDU;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收发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三重映射标识时保存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使得所述装置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时根据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在所述第三DRB上传输。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处理单元保存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之后,在所述第三DRB上向所述第一设备传输所述第二QoS flow的SDAP-PDU。
CN201810026226.7A 2017-09-29 2018-01-11 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587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14478 2017-09-29
CN201710911447 2017-09-29
CN201711351201 2017-12-15
CN2017113512016 2017-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7732A true CN109587732A (zh) 2019-04-05
CN109587732B CN109587732B (zh) 2021-02-09

Family

ID=65919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26226.7A Active CN109587732B (zh) 2017-09-29 2018-01-11 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773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7286A (zh) * 2019-07-01 2019-09-2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62257A (zh) * 2019-09-29 2020-01-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18567A (zh) * 2019-04-10 2020-10-2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8237A (zh) * 2019-05-07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449384A (zh) * 2019-08-31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216803A1 (zh) * 2022-05-12 2023-11-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流映射更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7356A (zh) * 2012-06-28 2014-01-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150215965A1 (en) * 2014-01-30 2015-07-3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WO2015115033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CN105099923A (zh) * 2012-10-22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7356A (zh) * 2012-06-28 2014-01-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5099923A (zh) * 2012-10-22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50215965A1 (en) * 2014-01-30 2015-07-3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WO2015115033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DIATEK INC: "R2-1708260,SDAP header design for reflective QoS indication and QoS flow remapping",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9》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8567A (zh) * 2019-04-10 2020-10-2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18567B (zh) * 2019-04-10 2022-12-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8237A (zh) * 2019-05-07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918237B (zh) * 2019-05-07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267286A (zh) * 2019-07-01 2019-09-2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67286B (zh) * 2019-07-01 2023-06-23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49384A (zh) * 2019-08-31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449384B (zh) * 2019-08-31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662257A (zh) * 2019-09-29 2020-01-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62257B (zh) * 2019-09-29 2021-04-2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216803A1 (zh) * 2022-05-12 2023-11-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流映射更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7732B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87732A (zh) 一种服务质量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210041B (zh) 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及服务器端网卡
CN110430599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3093B (zh)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方法、ue、缓冲区状态报告的处理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KR101981334B1 (ko) 분산형 데이터 패킷 처리가 적용된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769114B1 (ko) 송신 노드 및 버퍼 상태 보고 방법
TW20093185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CN111405635B (zh) 能力开放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38071A (zh) 一种资源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88948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3986646A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9716817A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347202A (zh) 一种终端在网络切片架构下的初始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9688631A (zh) 一种连接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379564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路由器终端
CN102202419A (zh) 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服务一个用户设备的数据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612809B (zh) 信息交互装置、基站和通信系统
WO2019157631A1 (zh) 一种QoS流的重映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419248B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self-adaptive to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s,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TW20092006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nting transmission times of a PDU
CN105357272B (zh) 一种ota升级方法和设备
CN110351849A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9548088A (zh) 一种配置QoS规则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17780A (zh) 无线通信终端网络设备功能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9391437A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