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7307A - 无线座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座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7307A
CN109587307A CN201811554370.4A CN201811554370A CN109587307A CN 109587307 A CN109587307 A CN 109587307A CN 201811554370 A CN201811554370 A CN 201811554370A CN 109587307 A CN109587307 A CN 109587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microphone
fixed telephone
telephone equipment
wireless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43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543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73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7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73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1Supports for sets, e.g. incorporating armr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53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 H04M1/2535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adapted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over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座机设备,包括底座的顶面上设有显示屏与嵌槽,话筒放置于嵌槽;底座的底面设有支架转动轴和支架,支架转动轴设于底座的底面上并与支架的一端连接,支架支撑底座的顶面以预设角度朝向用户;并在底座的顶面上设置被话筒盖合的嵌槽,在嵌槽中设置固定件,在话筒中设置固定槽,实现话筒通过固定槽与固定件的相互连接以与底座连接,实现底座的顶面在倾斜角度的情况下,话筒能够保持稳定。

Description

无线座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座机领域,特别涉及为一种无线座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普通无线座机,实现了话筒与底座的分离,但仅能帮助用户与他人进行对话,功能性单一;在一些无线座机中,通过设置显示屏,提升了无线座机的功能性,但显示屏与以往的按键突出形式不同,显示屏是平置于座机的顶面的,这样会导致用户难以点击操作显示屏,这个问题通常是以增加座机后跟部的高度,使座机顶面以指定的角度倾斜朝向用户而解决的;但因为话筒与底座是分离的,在座机以指定的角度朝向用户时,话筒重力的影响,易使话筒脱落。
目前的无线座机因为在顶面上设置了键盘,故显示屏采用的是较小型的显示屏;一方面用户难于查看小型显示屏,另一方面用户也难于操作小型显示屏,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座机设备,目的为实现座机顶面以指定的角度朝向用户,以便于用户操作,并阻止话筒因重力脱离于底座,提升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座机设备,包括底座和话筒;
所述底座的顶面上设有显示屏与嵌槽,所述话筒放置于所述嵌槽;
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支架转动轴和支架,所述支架转动轴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面上并与所述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支撑所述底座的顶面以形成预设角度朝向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嵌槽中设有固定件,所述话筒上设有与所述固定件配合的固定槽,所述话筒通过所述固定槽和所述固定件的嵌合与所述底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底座顶面的侧边之间设有摄像头。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身份识别卡槽,所述身份识别卡槽上设有感应识别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设有底座充电触点,所述固定槽设有话筒充电触点,所述底座和话筒通过所述底座充电触点与所述话筒充电触点的连接而建立电连接。
进一步的,无线座机设备包括联网卡槽,所述联网卡槽可滑动的设于所述底座的侧面,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联网卡槽接触的联网触点,所述联网触点与所述底座内部的通讯模块电连接;
所述底座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音量调节侧边屏,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底座扬声器;
所述音量调节侧边屏与所述底座扬声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手机容纳槽,所述手机容纳槽中设有充电插头。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
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通过所述转动轴进行打开与闭合的活动;
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闭合时构成置物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上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掰手,所述下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二掰手。
进一步的,所述置物空腔中设有笔件安置件和纸件安置件。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面的一侧边上固定有底座防滑件。
进一步的,无线座机设备还包括防滑层,所述底座的底面上设有所述防滑层。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充电口和无线充电触板;
所述充电口和无线充电触板均与所述底座内部的底座电池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座机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底座的底面上设置可活动的支架,使底座的顶面以设定的角度朝向用户,便于用户操作底座的顶面上的显示屏;并通过在底座的顶面上设置被话筒盖合的嵌槽,在嵌槽中设置固定件,在话筒中设置固定槽,实现话筒通过固定槽与固定件的相互连接以与底座连接,实现底座的顶面在倾斜角度的情况下,话筒能够保持稳定。另外,底座与话筒分别通过底座无线模块与话筒无线模块的连接而建立无线连接,实现无线座机设备的无线沟通作用,方便用户通过无线的话筒进行沟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无线座机设备的底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无线座机设备一个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无线座机设备的话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无线座机设备的可调节音量高低的话筒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无线座机设备的可调节音量高低的话筒的音量调节轮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无线座机设备的底座底面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无线座机设备的底座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的无线座机设备的底座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本发明为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附图1至附图3,分别为无线座机设备的底座结构示意图、无线座机设备侧面结构示意图和可调节音量高低的话筒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
无线座机设备包括底座100和话筒200;
底座100的顶面上设有显示屏110与嵌槽120,嵌槽120中设有固定件121,话筒200上设有固定槽220,话筒200通过固定槽220嵌合于固定件121与底座100连接;
底座100的内部设有底座无线模块,话筒200的内部设有话筒无线模块,底座100和话筒200通过底座无线模块和话筒无线模块建立无线的信号连接;
底座100的底面设有可活动的支架300和支架转动轴310,支架转动轴设于底座的底面上并与支架的一端连接,支架制成底座的顶面以形成预设角度朝向用户。
目的为实现底座100的顶面以指定的角度朝向用户,以便于用户操作显示屏110,具体的技术手段为:在底座100的底面上设置可活动的支架300,即在底座100的底面上设置支架转动轴310,支架300的一端与支架转动轴310连接,支架300由支架转动轴310的转动而转动,实现调高底座100后根部的高度,进而使底座100的顶面以指定的角度朝向用户。
目的为底座100的顶面以指定的角度朝向用户之后,防止话筒200因重力而脱落,在嵌槽120上设置固定件121,固定件121呈矩形块状,在话筒200上设置固定槽220,固定槽220为固定件121相对应的矩形块状凹槽;用户将话筒200盖合与嵌槽120时,对齐固定槽220与固定件121的位置,实现防止话筒200因重力而脱落的效果;本方案提供一实施例,话筒200包括音频输出头210和音频输入头,在音频输出头210上设置固定槽220,用户可以将话筒200的音频输出头210沿着固定槽220与固定件121的方向滑入至嵌槽120中,实现话筒200的收纳;当用户需要取出话筒200时,用户控制话筒200的向上滑动以取出话筒200。
目的为实现话筒200与底座100的无线连接,在话筒200的内部设置话筒无线模块,在底座100的内部设置底座无线模块,其中,底座无线模块与话筒无线模块优选采用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
目的为实现采用大屏的显示屏110设置在底座100上,本方案摒弃了以往的按键设置在底座100上的形式,显示屏110与底座100顶面的上顶边具有第一预设距离,显示屏110与嵌槽120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显示屏110与底座100顶面的剩余两条侧边为第三预设距离,具体的,第一预设距离优选1CM-3CM,第二预设距离优选2CM-4CM,第三预设距离优选1CM,故可以理解,大屏的显示屏110更利于用户进行操作。
参考附图4和附图5,分别为可调节音量高低的话筒的结构示意图和可调节音量高低的话筒的音量调节轮的结构示意图。
本方案提出一种可调节音量高低的话筒200,话筒200包括音频输出头210和感应设备,音频输出头210上设有音量调节轮230,感应设备设于音量调节轮230的侧面用于检测音量调节轮转动的角度,感应设备与话筒扬声器电连接,以通过感应设备检测的角度对应调节话筒扬声器的音频音量输出。
通过在话筒200的音频输出头210上设置音量调节轮230,并在音量调节轮230的侧面设置感应设备,用户转动音量调节轮230的角度能够被感应设备获知,进而感应设备依照转动的角度调节话筒扬声器输出音频的音量,实现用户操作话筒200而调节音量,提升音量调节的便捷性。
由附图5可知,感应设备包括转动感应器240和齿轮槽241,音量调节轮230包括调节齿轮231,调节齿轮231与齿轮槽241的外形、大小、厚度均一致,感应设备感应音量调节轮230转动的角度的技术手段为:
调节齿轮231包括若干个齿,且若干个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预设角度优选10°至15°,调节齿轮231插入与齿轮槽241,当用户转动音量调节轮230时,带动调节齿轮231,进而使转动感应器240接收到调节齿轮231转动的角度,从而产生信号发送至话筒扬声器,以控制话筒扬声器输出音频的音量。
目的为提升用户与他人的沟通质量,在话筒200包括的音频输入头对应的内部设置声音控制电路板,通过声音控制电路板阻隔其它的杂音的进入,使他人能够更好的听清楚用户输入的音频,实现此效果的技术手段具体是:
声音控制电路板包括板体、若干个电阻组、MIC模块;需要说明,话筒无线模块是将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以电信号的形式输出至其他人的,而通过电阻逐步削减音频对应的电信号,实现音频抑制的效果。
MIC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向音频输入头输入的音频,干个电阻组依次排列串联,MIC模块与依次排列所述若干个电阻组一端的单个电阻组连接,使MIC模块接收到的音频收到若干个电阻组的逐步递减,最终通过话筒无线模块信号发出,可以理解,话筒200因离用户近,而获取到的用户音频音量大,其离较远的杂音则会被声音控制电路板过滤,从而达到提升用户与他人沟通质量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话筒200还包括话筒容纳槽和话筒容纳盖;
话筒容纳槽位于话筒200的内部,话筒容纳盖设于话筒200的外表面,话筒容纳盖用于盖合话筒容纳槽;
其中,话筒容纳盖的两端分别为盖体转动轴和盖体扣,话筒容纳盖通过盖体转动轴在话筒200的外表面转动,话筒容纳盖通过盖体扣扣合与话筒200的外表面扣合。
目的为使话筒200能够放置小型的物品,例如:在话筒200的内部放置小型的铅笔、贴纸、记录纸等,具有如下技术手段:在话筒200的内部设置话筒容纳槽,且话筒容纳槽对应的话筒200外表面设置话筒容纳盖,话筒容纳盖通过盖体转动轴进行打开与闭合的动作,且由盖体扣将话筒容纳盖扣合于话筒200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目的为使话筒容纳盖的打开实现半自动换,在盖体扣对应的话筒200内部设有盖体弹起机构,并在话筒200的外表面设有弹起按钮,弹起按钮与盖体弹起机构连接,盖体弹起机构包括推杆电机,当用户按下弹起按钮时,设置在推杆电机上的推杆将盖体扣向上顶出,从而实现话筒容纳盖的半自动打开效果。
参考附图6,为无线座机设备的底座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在底座100的底面上设有用于收纳支架300的支架槽330,使底座100的底面在收纳支架300后能够保持平齐,防止因支架300突出与底座100的底面,而使底座100晃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支架300的另一端设置支架防滑件320,防止支架300在支撑底座100时因滑动而导致用户操作不便,且能够实现用户在操作底座100的顶面上的显示屏110时,防止底座100因受到用户的力而向后移动;支架防滑件320呈矩形体,且与地面接触的一面具有防滑膜,提升摩擦性。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目的为使用户自行调节底座100的顶面所朝向的角度,用户操作支架300以达到调节效果,具体的技术手段为:在底座100的内部设置支架调节槽,支架转动轴310的一端能够插入该支架调节槽,且支架转动轴310的一端具有设定形状,支架调节槽为与设定形状相对应的槽口,当支架转动轴310的一端插入支架调节槽时,支架转动轴310无法转动,支架转动轴310在支架调节槽的外部时即能进行转动,故有实施过程,用户将支架转动轴310向底座100的外侧抽出小段预设距离(优选1CM),用户调节支架300角度,随后,按下支架转动轴310以使设定形状插入槽口以固定支架300。
在一实施例,显示屏110与底座100顶面的上顶边之间设有摄像头140。
目的为实现无线座机设备的视频沟通效果,由上述可知,显示屏110与底座100顶面的上顶边具有第一预设距离,在显示屏110与底座100顶面的上顶板之间的第一预设距离中设置摄像头140。
在一实施例,底座100上设有身份识别卡槽130,身份识别卡槽130上设有感应识别装置。
目的为使无线座机设备具备用户识别功能,能够保护用户隐私,仅当身份识别卡槽130感应到身份卡件时,且身份卡件是正确的时,再能够使用无线座机设备;由上述可知,显示屏110与嵌槽120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该身份识别卡槽130优选的设置在第二预设距离的底座100上,具体实行用户识别功能的技术手段如下:
身份识别卡槽130呈矩形凹槽状,身份识别卡槽130中的一面对应的座机上设置由感应识别装置,用户事先设定感应识别装置能够识别的身份卡件,当用户将身份卡件放置在身份识别卡槽130中时,感应识别装置能够识别身份卡件,若用户放置入身份识别卡槽130中的身份卡件确定是感应识别装置预设的卡件,则用户能够开启无线座机设备并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固定件121设有底座充电触点,固定槽220设有话筒充电触点,底座100和话筒200通过底座充电触点与话筒充电触点的连接而建立电连接。
目的为方便话筒200充电,技术手段如下:
在底座100的内部设有底座电池,在话筒200的内部设有话筒200电池,底座电池与底座充电触点连接,话筒200电池与话筒充电触点连接;当用户将话筒200盖合于嵌槽120,且底座充电触点与话筒充电触点相接触时,底座电池通过底座充电触点与话筒充电触点向话筒200电池传输电能,实现话筒200电池的充电。以往的技术手段是通过用户向话筒200更换电池或通过其它装置向话筒200充电,话筒200充电不便捷,现通过此种话筒200盖合至嵌槽120实现充电的过程,提升了用户向话筒200充电的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座机设备还包括联网卡槽150,联网卡槽150可滑动的设于底座100的侧面,底座100的内部设有与联网卡槽150接触的联网触点,联网触点与底座100内部的通讯模块连接;
底座100通过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
目的为实现无线座机设备实现互联网连接的效果,具体的技术手段如下:
在联网卡槽150上装载有卡件,在联网卡槽150对应的底座100内部设有接触卡件的联网触点,联网触点与内部的通讯模块连接,在联网触点接触卡件后,由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建立互联网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00的侧面设有音量调节侧边屏,底座100的内部设有底座扬声器,音量调节侧边屏为控制底座扬声器音量的屏幕;
音量调节侧边屏与底座扬声器连接。
目的为用户通过音量调节侧边屏控制底座100或话筒200的音量,通过音量调节侧边屏的技术手段具有两种,包括,控制底座100的底座扬声器输出音频的大小、控制话筒200的话筒扬声器输出音频的大小,其技术手段为:
其中控制底座100的底座扬声器输出音频的大小为,用户通过手接触音量调节侧边屏并做出滑动达到控制音量的效果,优选的,用户通过手接触音量调节侧边屏向上滑动,底座扬声器输出的音频音量增大,反之,用户手沿音量调节侧边屏向下滑动,底座扬声器输出的音频音量减小。
控制话筒200的话筒扬声器输出音频的大小,用户通过手接触音量调节侧边屏向上滑动,底座无线模块发送指令至话筒无线模块,进而使话筒扬声器得到指令进行音频音量的调节;反之用户手沿音量调节侧边屏向下滑动,话筒200输出音频音量减小。
参考附图6,为无线座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底座100的侧面设有手机容纳槽400,在手机容纳槽400对应的底座100上设有充电插头。
目的为实现无线座机设备能够放置手机,并达到为手机充电的效果,实现其技术手段如下:
在底座100的侧面设置手机容纳槽400,手机容纳槽400的深度优选8CM-10CM,手机容纳槽400的厚度优选1CM-2CM,能够使手机放置入手机容纳槽400,因为在手机容纳槽400中设有充电插头,能够在为手机提供电能的同时将手机稳定在手机容纳槽400中。
参考附图7和附图8,分别为无线座机设备的分解图和无线座机设备的侧面结构框图,底座100包括上底座101和下底座102;
上底座101和下底座102的一端通过转动轴510连接,上底座101和下底座102通过转动轴510进行打开与围合的活动;
其中,上底座101和下底座102围合构成置物空腔500。
目的为实现无线座机设备的内部能够放置小物件,例如:笔与纸,方便用户在紧急用于记录,技术手段如下:
在置物空腔500设于上底座101与下底座102之间,通过用户控制上底座101或下底座102沿转动轴510进行转动,实现上底座101与下底座102的开合过程。
进一步的,为便于用户控制上底座101与下底座102,在上底座101上设置第一掰手,在下底座102上设置第二掰手。
用户通过第一掰手和第二掰手开合上底座101与下底座102,更省力。
在一实施例,在置物空腔500中设有笔件安置件和纸件安置件。
目的为通过笔件安置件和纸件安置件使纸与笔稳定的放置在底座100的内部,防止移动底座100后出现置物空腔500杂乱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底座100底面的一侧边上固定有底座防滑件。
目的为防止底座100在被支架300支撑时容易发生位置移动而影响用户的操作,技术手段如下:
底座防滑件呈矩形状,其与地面接触的一面具有防滑膜。
在一实施例,底座100的侧面设有充电口和无线充电触板;
充电口和无线充电触板均与底座100内部的底座电池连接。
目的为实现无线座机设备的充电效果,无线座机设备充电的方式具有两种,一种为由外部充电装置与无线座机设备连接,向无线座机设备供电;另一种为外部充电装置与无线座机设备无线连接,由电磁场的形式向无线座机设备供电;具体的技术手段为:
在底座100的侧面上设有充电口,外部充电装置将电箱插入充电口实现无线座机设备的充电过程。
无线充电触板由若干电磁圈构成,电磁圈与底座电池连接,外部充电装置通过电磁场的形式传输电能至电磁圈,电磁圈将电能输送至底座电池,实现底座电池的充电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话筒的内部设有话筒磁铁。
目的为保持话筒稳定在底座上,在话筒的内部设有话筒磁铁,在底座的内部设有底座磁铁和/或铁块,话筒磁铁与底座磁铁相互吸引,通过话筒磁铁和底座磁铁相互吸引,或者话筒磁铁与铁块相互吸引,实现话筒稳定在底座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话筒的内部设有铁块。
在底座的内部设置底座磁铁,通过铁块与底座磁铁的相互吸引,实现话筒稳定在底座上。
综上所述,通过在底座100的底面上设置可活动的支架300,使底座100的顶面以设定的角度朝向用户,便于用户操作底座100的顶面上的显示屏110;并通过在底座100的顶面上设置被话筒200盖合的嵌槽120,在嵌槽120中设置固定件121,在话筒200中设置固定槽220,实现话筒200通过固定槽220与固定件121的相互连接以与底座100连接,实现底座100的顶面在倾斜角度的情况下,话筒200能够保持稳定。另外,底座100与话筒200分别通过底座无线模块与话筒无线模块的连接而建立无线连接,实现无线座机设备的无线沟通作用,方便用户通过无线的话筒200进行沟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话筒;
所述底座的顶面上设有显示屏与嵌槽,所述话筒放置于所述嵌槽;
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支架转动轴和支架,所述支架转动轴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面上并与所述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支撑所述底座的顶面形成预设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槽中设有固定件,所述话筒上设有与所述固定件配合的固定槽,所述话筒通过所述固定槽和所述固定件的嵌合与所述底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有底座充电触点,所述固定槽设有话筒充电触点,所述底座和所述话筒通过所述底座充电触点与所述话筒充电触点的连接而建立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底座顶面的侧边之间设有摄像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身份识别卡槽,所述身份识别卡槽上设有感应识别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网卡槽,所述联网卡槽设于所述底座的侧面,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联网卡槽接触的联网触点,所述联网触点与所述底座内部的通讯模块电连接;
所述底座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建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音量调节侧边屏,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底座扬声器,所述音量调节侧边屏用于调节所述底座扬声器的音量;
所述音量调节侧边屏与所述底座扬声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手机容纳槽,所述手机容纳槽中设有充电插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
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通过所述转动轴进行打开与闭合;
其中,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闭合时构成置物空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座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空腔中设有笔件安置件和纸件安置件。
CN201811554370.4A 2018-12-18 2018-12-18 无线座机设备 Pending CN1095873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4370.4A CN109587307A (zh) 2018-12-18 2018-12-18 无线座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4370.4A CN109587307A (zh) 2018-12-18 2018-12-18 无线座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7307A true CN109587307A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31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4370.4A Pending CN109587307A (zh) 2018-12-18 2018-12-18 无线座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730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68112U (zh) * 2011-06-17 2012-03-1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显示屏的移动终端
CN204633820U (zh) * 2014-11-12 2015-09-09 珠海市齐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电话
CN204859279U (zh) * 2015-08-31 2015-12-09 上海雄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后盖支架的移动终端
CN106888293A (zh) * 2017-03-24 2017-06-23 深圳市渴望通信有限公司 可旋转显示屏的便捷式智能电话机及其操作系统
KR20180013167A (ko) * 2016-07-28 2018-02-07 김성우 메인 휴대폰 내장실을 갖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보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68112U (zh) * 2011-06-17 2012-03-1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显示屏的移动终端
CN204633820U (zh) * 2014-11-12 2015-09-09 珠海市齐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电话
CN204859279U (zh) * 2015-08-31 2015-12-09 上海雄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后盖支架的移动终端
KR20180013167A (ko) * 2016-07-28 2018-02-07 김성우 메인 휴대폰 내장실을 갖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보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888293A (zh) * 2017-03-24 2017-06-23 深圳市渴望通信有限公司 可旋转显示屏的便捷式智能电话机及其操作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940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hieving true full screen display in handheld terminals
KR101463818B1 (ko) 휴대 단말기
US20090243944A1 (en) Portable terminal
US20090124308A1 (en) Casing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US8311592B2 (en)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external modul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charged status thereof
CN107834205A (zh) 天线模块、电子设备及控制该电子设备工作频率的方法
CN104506687A (zh) 一种分离式智能手机
CN109286868A (zh) 可调节音量高低的话筒
CN104705957A (zh) 一种带蓝牙音箱的手机保护套
CN106229625A (zh) 天线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09587307A (zh) 无线座机设备
KR101441919B1 (ko) 슬라이드형 휴대 단말기
CN208783071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蓝牙音箱
CN205901726U (zh) 新型多功能对讲机
CN210431789U (zh) 一种多功能耳机盒
KR100983728B1 (ko) 휴대 단말기
CN203368693U (zh) 音频播放装置
CN102629771A (zh) 可为手机充电和伴音的装置
CN209676452U (zh) 一种多功能时钟音响
CN219041954U (zh) 一种充电仓设备
CN209002035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音响
CN202535110U (zh) 可为手机充电和伴音的装置
CN204682784U (zh) 一种新型音箱充电钱包
CN210431791U (zh) 一种新型耳机盒
KR20180013167A (ko) 메인 휴대폰 내장실을 갖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보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