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7189A -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7189A
CN109587189A CN201710899583.XA CN201710899583A CN109587189A CN 109587189 A CN109587189 A CN 109587189A CN 201710899583 A CN201710899583 A CN 201710899583A CN 109587189 A CN109587189 A CN 109587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onnection
request
confirmation message
recei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995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87189B (zh
Inventor
杨坤
卢忱
谢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8995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7189B/zh
Priority to US16/651,502 priority patent/US20200259762A1/en
Priority to EP18860682.6A priority patent/EP3691183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06759 priority patent/WO20190626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7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7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87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7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1Centralis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3Distribut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bandwidth bro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5QOS or priority a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3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usage predi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6Join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8Departure or maintenance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请求接受响应是第二节点在根据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在确定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协同节点在连接建立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差等问题。

Description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出现了越来越多地域跨度较大的“泛在/物联网络”。为了覆盖这些跨度较大的泛在网络,通常需要同时使用多个网关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而另一方面,由于泛在/物联网络环境复杂,终端设备通常无人值守,故存在通信不稳定的情况,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满足物联网应用的需求,通常需要选择协同节点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恢复,从而促进网络高效数据传输,实现网络安全性及通信可靠性,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核心内容。
例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得能源紧张的问题日益严峻,作为重大的能源技术改革,如,智能电网已成为目前各国的重要研究热点,智能电网通过监测用电负荷,制订供电计划和价格调节方案,确保电力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是智能电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电网中某些电力设备因为负荷过重跳闸,或因为自然或人为因素遭到破坏时,智能电网需要及时判断出现故障的原因,但由于目前智能电网采用中心式结构,采集的数据定时上报管理中心,当某个电力设备出现问题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发现此问题。且由于采集数据丢失,将无法判断是何种原因导致的问题。相关技术中,由此引入了节点协同技术,需要协同节点(如智能电网中的两个电力采集单元)之间相互备份数据,传统的节点协同技术中,协同节点之间的连接建立时未考虑节点资源的接纳能力,而且,协同节点之间的连接拆除时亦未考虑节点相关数据的上传,这势必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出现备份数据丢失、主备设备同时失效的场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协同节点在连接建立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差等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接受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节点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管理装置,应用在第一节点,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接受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节点管理装置,应用在第二节点,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反馈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向所述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接受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通过本发明,通过在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后,协同节点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并在完成资源分配后确定建立与协同节点间的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协同节点在连接建立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差等问题,提高了协同节点的匹配率,同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构架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点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节点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点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节点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实施例连接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实施例连接拆除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运行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上,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构架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数据平台、中心节点、节点1-节点n,节点有协同节点,其中,中心节点为网络中的任一指定节点,具有普通节点的所有功能,协同节点间能够相互监测对方的存活状态,备份对方的相关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网络架构的节点管理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点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S204,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请求接受响应是第二节点在根据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步骤S206,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在确定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通过上述步骤,通过在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后,协同节点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并在完成资源分配后确定建立与协同节点间的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协同节点在连接建立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差等问题,提高了协同节点的匹配率,同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节点1-节点n中的任意节点,具体可以是终端,服务器,网关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之前,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接收中心节点发送的协同节点确定消息,其中,协同节点确定消息用于通知为第一节点选择的协同节点为第二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之后,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等待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
可选地,在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之后,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S11,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拒绝响应,其中,请求拒绝响应是第二节点在确定本地资源不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业务需求是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业务的需求,包括备份,监测等。
S12,第一节点根据请求拒绝响应向中心节点发送协同节点重选请求。
可选地,在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S2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拆除请求;
S22,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连接拆除确认消息,其中,连接拆除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以及释放分配给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后生成的。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包括第二节点已经在本地保存的数据,包括:备份数据,业务数据,监测数据,状态数据等与第一节点相关的数据。
针对协同节点的拆除所存在的备份数据丢失等问题,解决了协同节点在拆除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运行于上述网络架构的节点管理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节点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S304,第二节点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
步骤S306,在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
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可选的,在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之后,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在不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拒绝响应。
可选的,在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本实施例的还包括:
S31,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分配资源;
S32,第二节点在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
可选的,在第二节点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对第一节点的认证和鉴权通过。
可选的,在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方法还包括:
S41,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
S42,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
S43,第二节点在接收到数据平台反馈的数据上传确认消息后,释放分配给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并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拆除确认消息。
可选的,在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之后,或者是在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之后,本实施例的还包括:第二节点对第一节点进行认证和鉴权。
可选的,在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对第一节点的认证和鉴权通过。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节点管理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点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40,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42,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请求接受响应是第二节点在根据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第二接收模块44,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在确定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拆除请求;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连接拆除确认消息,其中,连接拆除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第一节点的数据,以及释放分配给第一节点的资源后生成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节点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50,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
判断模块52,用于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
反馈模块54,用于在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向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
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分配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为第一节点分配资源;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发送模块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上传模块,用于向数据平台上传第一节点的数据;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数据平台反馈的数据上传确认消息后,释放分配给第一节点的资源,并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拆除确认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用于结合具体示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的节点协同技术中,协同节点之间的连接建立未考虑节点资源的接纳能力,这势必造成业务的不匹配,导致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异常;而另一方面,协同节点之间的连接拆除时亦未考虑节点相关数据的上传,这势必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出现备份数据丢失、主备设备同时失效的场景。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需要协同节点之间相互备份数据,并且在发现协同节点无法连接时,代替协同节点主动上报管理中心出现故障,并将之前备份的采集数据上报。
本实施例的方案包括:
选择协同节点后,节点向其协同节点请求分配资源,协同节点对该节点进行认证鉴权后,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该节点的资源需求:如果满足,则为该节点分配资源,并建立连接;如不满足,则请求中心节点重新选择协同节点。
协同节点变更时,节点向原协同节点请求拆除连接,原协同节点对该节点进行认证鉴权后,上传相关数据,并释放为该节点分配的资源,拆除连接。
本实施例的方案适用于在一个中心节点及协同节点关系已经确定的网络中,每个节点均需要向数据平台上传相关数据。其中,每个节点有至多两个协同节点,协同节点间能够相互监测对方的存活状态,备份对方的相关数据;中心节点为网络中的任一指定节点,具有普通节点的所有功能,且拥有一项特定功能——根据网络拓扑等信息分配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协同关系。具体的应用场景可以但不限于:智能家居系统,车联网系统,智慧城市系统等泛在/物联网应用,智能电网。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示例1:连接建立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协同节点建立连接的方法,图6是本实施例连接建立方法流程图,连接建立方法流程包括:
步骤S101:接收到中心节点发送的协同节点确定消息后,节点(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向中心节点选择的协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S102:所述协同节点(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收到请求消息后,对所述节点进行认证和鉴权;
步骤S103:通过对所述节点的认证和鉴权后,所述协同节点评估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节点的资源需求;
步骤S104a:如果满足,则所述协同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继续步骤S105a;
步骤S104b:如不满足,则所述协同节点反馈请求拒绝响应,继续步骤S105b;
步骤S105a:所述节点接受到反馈消息后,等待所述协同节点完成资源分配,继续步骤S106;
步骤S105b:所述节点接受到反馈消息后,向所述中心节点发送协同节点重选请求,并跳转到步骤S101;
步骤S106:所述协同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向所述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
示例2:连接拆除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协同节点拆除连接的方法,图7是本实施例连接拆除方法流程图,连接拆除方法流程包括:
步骤S201:节点向协同节点发送连接拆除请求;
步骤S202:所述协同节点收到请求消息后,对所述节点进行认证和鉴权;
步骤S203:通过对所述节点的认证和鉴权后,所述协同节点向数据平台发送数据上传请求,请求上传所述节点的相关数据;
步骤S204:接收到所述数据平台反馈的数据上传确认消息后,所述节点移除本地的所述节点的相关资源,并向所述节点发送连接拆除确认消息。
本实施例针对相关技术中协同节点的连接建立和拆除所存在的资源不匹配以及备份数据丢失等问题,提出了协同节点的接入管理方法。依据本接入管理方法,解决了协同节点在连接建立/拆除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等问题。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S2,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请求接受响应是第二节点在根据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S3,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在确定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
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请求接受响应是第二节点在根据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在确定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接受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中心节点发送的协同节点确定消息,其中,所述协同节点确定消息用于通知为所述第一节点选择的协同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拒绝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拒绝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本地资源不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请求拒绝响应向中心节点发送协同节点重选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连接拆除请求;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连接拆除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拆除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以及释放分配给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后生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之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等待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
6.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二节点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
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不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拒绝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资源;
所述第二节点在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一节点进行认证和鉴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确定对所述第一节点的认证和鉴权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
所述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
所述第二节点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平台反馈的数据上传确认消息后,释放分配给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并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拆除确认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一节点进行认证和鉴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确定对所述第一节点的认证和鉴权通过。
14.一种节点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第一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接受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连接拆除请求;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连接拆除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拆除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以及释放分配给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后生成的。
16.一种节点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第二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
反馈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向所述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资源;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
上传模块,用于向数据平台上传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平台反馈的数据上传确认消息后,释放分配给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并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拆除确认消息。
1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899583.XA 2017-09-28 2017-09-28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5871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99583.XA CN109587189B (zh) 2017-09-28 2017-09-28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6/651,502 US20200259762A1 (en) 2017-09-28 2018-09-20 Nod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EP18860682.6A EP3691183A4 (en) 2017-09-28 2018-09-20 NODE MANAGEMENT PROCEDURE AND DEVICE
PCT/CN2018/106759 WO2019062645A1 (zh) 2017-09-28 2018-09-20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99583.XA CN109587189B (zh) 2017-09-28 2017-09-28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7189A true CN109587189A (zh) 2019-04-05
CN109587189B CN109587189B (zh) 2022-04-29

Family

ID=65902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99583.XA Active CN109587189B (zh) 2017-09-28 2017-09-28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59762A1 (zh)
EP (1) EP3691183A4 (zh)
CN (1) CN109587189B (zh)
WO (1) WO201906264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0789A1 (zh) * 2019-01-02 2020-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协同关系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3145A (ja) * 2002-04-09 2003-10-2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プレゼンス情報バックアップ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並びに情報要求プログラム及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US20070217406A1 (en) * 2003-09-30 2007-09-20 Sony Deutschland Gmbh Bidirectional Qos Reservation Within an in-Band Signaling Mechanism
US20080239957A1 (en) * 2003-07-07 2008-10-02 Nobuyuki Tokura Ransmission Capacity Allo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Device
WO2009017602A1 (en) * 2007-08-01 2009-02-05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routing in a utility smart-grid network
WO2009067251A1 (en) * 2007-11-25 2009-05-28 Trilliant Networks, Inc. Communication and message route optimization and messaging in a mesh network
US7557689B2 (en) * 2006-11-20 2009-07-07 Solana Networks Inc. Alerting method, apparatus, server, and system
CN101605278A (zh) * 2009-03-04 2009-12-16 北京邮电大学 分布式管控协同光网络中的自适应信令实现方法
EP2661127A1 (en) * 2012-05-03 2013-11-06 Itron, Inc. Efficient device handover/migration in mesh networks
CN103516736A (zh) * 2012-06-20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缓存系统的数据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3973725A (zh) * 2013-01-28 2014-08-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协同方法和协同器
AU2014253953B2 (en) * 2013-04-16 2016-09-2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ed load balancer
CN106257960A (zh) * 2015-06-18 2016-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设备协同操作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795B (zh) * 2010-06-21 2012-10-03 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连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扩散路由算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3145A (ja) * 2002-04-09 2003-10-2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プレゼンス情報バックアップ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並びに情報要求プログラム及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US20080239957A1 (en) * 2003-07-07 2008-10-02 Nobuyuki Tokura Ransmission Capacity Allo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Device
US20070217406A1 (en) * 2003-09-30 2007-09-20 Sony Deutschland Gmbh Bidirectional Qos Reservation Within an in-Band Signaling Mechanism
US7557689B2 (en) * 2006-11-20 2009-07-07 Solana Networks Inc. Alerting method, apparatus, server, and system
WO2009017602A1 (en) * 2007-08-01 2009-02-05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routing in a utility smart-grid network
WO2009067251A1 (en) * 2007-11-25 2009-05-28 Trilliant Networks, Inc. Communication and message route optimization and messaging in a mesh network
CN101605278A (zh) * 2009-03-04 2009-12-16 北京邮电大学 分布式管控协同光网络中的自适应信令实现方法
EP2661127A1 (en) * 2012-05-03 2013-11-06 Itron, Inc. Efficient device handover/migration in mesh networks
CN103516736A (zh) * 2012-06-20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缓存系统的数据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3973725A (zh) * 2013-01-28 2014-08-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协同方法和协同器
AU2014253953B2 (en) * 2013-04-16 2016-09-2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ed load balancer
CN106257960A (zh) * 2015-06-18 2016-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设备协同操作的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0789A1 (zh) * 2019-01-02 2020-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协同关系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62645A1 (zh) 2019-04-04
EP3691183A4 (en) 2021-06-16
CN109587189B (zh) 2022-04-29
EP3691183A1 (en) 2020-08-05
US20200259762A1 (en) 2020-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8438B (zh) 一种区块链网络系统
CN110311800B (zh) 通信设备、节点的连接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565404A (zh)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CN104243496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跨域安全代理方法和系统
CN111181747B (zh) 一种网关协同实现方法、装置、IoT网关及存储介质
JP2009219051A5 (zh)
CN104754009A (zh) 一种服务获取调用方法、装置以及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11083177B (zh) 基于协同网关的跨域协同交互方法
CN102111728B (zh) 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管理模块和方法
CN112202877A (zh) 网关联动方法、网关、云服务器及用户终端
CN109150981B (zh) 区块链网络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87189A (zh)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308233A (zh)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04472B (zh) 区块链网络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811938B (zh) 提升移动网络资源利用率的方法与系统
CN116260824A (zh)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相关设备
CN101448021A (zh) 一种实现点对点网络连通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35927B (zh) 节点切换方法、网络节点、网络系统
EP2985950B1 (en) Re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fety controller
JP6119073B2 (ja) 基地局の自律のための方法、ベースバンドユニット、基地局、及びクラウド基地局システム
CN102170637B (zh) 集中控制式mesh网络中的密钥管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1526195A (zh) 一种去中心化的信息存储节点通信网络系统和方法
CN111724260B (zh) 基于配置区块的多场景配置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10912584B (zh) 电力载波通讯系统的通讯方法
CN103095742B (zh) 用于p2p系统的节点加入方法及相应的p2p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