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2453A - 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2453A
CN109582453A CN201811447984.2A CN201811447984A CN109582453A CN 109582453 A CN109582453 A CN 109582453A CN 201811447984 A CN201811447984 A CN 201811447984A CN 109582453 A CN109582453 A CN 109582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system
domain
application program
communication channel
operation reques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479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哲
赵春雷
邹仕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an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an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an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an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479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24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2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24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的应用环境中,该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包括: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接着根据标识信息,基于三个执行域对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的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来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实现了基于微内核的终端设备中的多操作系统间的协调调度。

Description

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一类具有内核精简、专用性强、易维护等特点的嵌入式微内核终端设备逐渐流行,并且在医疗、军工、民生等各大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微内核只保留必须在内核态完成的功能,其他功能一律通过服务线程的方式在用户态中完成。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功能强大、用户体验丰富的终端设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有的单操作系统的终端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多操作系统的终端设备也应运而生。于是,如何在基于微内核的终端设备中进行多操作系统的相关操作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的应用环境中,该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该方法包括:
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
根据标识信息,基于三个执行域对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装置,应用于包括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的应用环境中,该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标识信息,基于三个执行域对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奠定了后续对操作请求进行处理的坚实基础;根据标识信息,基于三个执行域对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从而通过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的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来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实现了基于微内核的终端设备中的多操作系统间的协调调度,同时第一操作系统与第二操作系统分别属于相互隔离的不同执行域,确保了两个操作系统之间互不影响。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微内核的三个执行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微内核的三个执行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的应用环境中,该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10,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终端设备中安装有实现不同功能的多个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对终端设备中的任一应用程序进行相应操作,例如启动、卸载或更新该任一应用程序等,此时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用户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其中,该操作请求中可以携带相应的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用户的操作对象及其它相关信息,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可以确定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
步骤S120,根据标识信息,基于三个执行域对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具体地,终端设备确定出接收到的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后,可以根据该标识信息,基于三个执行域对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即基于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的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来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实现了基于微内核的终端设备中的多操作系统间的协调调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奠定了后续对操作请求进行处理的坚实基础;根据标识信息,基于三个执行域对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从而通过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的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来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实现了基于微内核的终端设备中的多操作系统间的协调调度,同时第一操作系统与第二操作系统分别属于相互隔离的不同执行域,确保了两个操作系统之间互不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在步骤S110之前还包括步骤S100(图中未标注):基于微内核建立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并在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
其中,第一操作系统与第二操作系统属于异构操作系统,应用桌面统一显示第一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以及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
具体地,微内核就是最为“精简”的内核,仅保留构造操作系统内核最基础、最根本的部分,一般包括时钟与中断、基础内存地址管理、线程抽象、调度及IPC(Inter-ProcessCommunication,交互进程通信)等等。对于其他部分,例如文件管理、网络支持等,都被移入到用户空间,以服务的形式存在,通过IPC机制向系统其他部分提供功能。
进一步地,微内核操作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代码量远远小于宏内核操作系统;
·内部逻辑结构简单;
·文件系统、驱动程序、通讯协议栈等等都作为用户态服务运行在自己的地址空间中;
·各模块通过IPC提供服务;
·现代微内核往往具有对IPC消息进行鉴权并进行访问控制的能力。
进一步地,通常在终端设备接收用户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之前,需要预先对终端设备地设计、研制及生产,只有终端设备经量产、销量后,用户才能购买并使用终端设备,从而在使用过程中,终端设备接收用户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
进一步地,在对终端设备进行设计、研制的过程中,即在终端设备接收用户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之前,可以对终端设备的系统架构进行规划、设计,使终端设备采用基于微内核的系统架构,同时基于微内核建立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并在该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分别运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即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分别运行在三个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
进一步地,第一操作系统与第二操作系统属于异构操作系统,例如第一操作系统为Windows操作系统,第二操作系统为安卓操作系统,同时应用桌面为终端设备提供统一的桌面系统,即应用桌面用于统一显示第一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以及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即在应用桌面上同时展示两个操作系统中的所有应用程序的图标,用户可以通过应用桌面对终端设备中的任一操作操作中的任一应用程序进行相应操作。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应用桌面统一显示多个异构操作系统的所有应用程序,从而为用户操作提供了统一的入口,实现了对异构操作系统中应用程序的统一管理,便于用户通过应用桌面对任一操作系统的任一应用程序进行相应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步骤S120包括步骤S1201(图中未标注)、步骤S1202(图中未标注)与步骤S1203(图中未标注),其中,
步骤S1201:根据系统标识信息,确定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
步骤S1202:若属于第一操作系统,通过第一通信通道将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发送至第二域,以使得第一操作系统基于应用标识信息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步骤S1203:若属于第二操作系统,通过第二通信通道,将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发送至第三域,以使得第二操作系统基于应用标识信息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其中,第一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应用桌面的第一域与运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二域间的通信通道,第二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应用桌面的第一域与运行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三域间的通信通道。
另外,标识信息包括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以及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的系统标识信息;操作请求包括安装操作请求、卸载操作请求及启动操作请求中的任一项。
另外,步骤S120包括步骤S1204(图中未标注)、步骤S1205(图中未标注)与步骤S1206(图中未标注),其中,
步骤S1204:当操作请求为安装操作请求时,通过第一通信通道或者第二通信通道,将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程序安装成功的通知消息发送至第一域,以使得应用桌面显示任一应用程序。
步骤S1205:当操作请求为卸载操作请求时,通过第一通信通道或者第二通信通道,将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程序卸载成功的通知消息发送至第一域,以使得应用桌面移除任一应用程序。
步骤S1206:当操作请求为启动操作请求时,由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来控制任一应用程序在运行期间调用的相关设备资源,相关设备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中央处理器CPU、显示屏、传感器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和外围连接设备。
具体地,标识信息包括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以及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的系统标识信息,其中,应用标识信息是用于唯一标识该任一应用程序的ID(Identification身份)的标识码,系统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该任一应用程序所属的操作系统,例如用OS1标识该任一应用程序属于第一操作系统,用OS2标识该任一应用程序属于第二操作系统。
进一步地,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应用桌面在终端设备中进行应用程序的安装操作或卸载操作或启动操作等,即终端设备通过应用桌面接收用户对任一应用程序的安装操作请求或卸载操作请求或启动操作请求,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对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进行其它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做限制。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确定出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后,首先根据标识信息中的系统标识信息,确定该任一应用程序所属的操作系统,即确定该任一应用程序属于第一操作系统还是属于第二操作系统,例如OS1标识该任一应用程序属于第一操作系统,OS2标识该任一应用程序属于第二操作系统。
进一步地,若该任一应用程序属于第一操作系统,则终端设备通过基于微内核创建的运行应用桌面的第一域与运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二域间的通信通道(即上述的第一通信通道),将该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发送至第二域,以使得第一操作系统基于应用标识信息对该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例如进行安装操作或卸载操作或启动操作等。其中,当操作请求为安装操作请求时,由第一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进行安装处理,并且在第一操作系统完成该任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后,终端设备通过上述第一通信通道,将第一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程序安装成功的通知消息发送至第一域,以使得应用桌面显示所示任一应用程序,例如在应用桌面上显示该任一应用程序的图标。当操作请求为卸载操作请求时,由第一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进行卸载处理,包括程序移除、配置信息更新等,并且在第一操作系统完成该任一应用程序的卸载后,终端设备通过上述第一通信通道,将第一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程序卸载成功的通知消息发送至第一域,以使得应用桌面移除该任一应用程序,例如在应用桌面上删除该任一应用程序的图标。当操作请求为启动请求时,由第一操作系统来启动该任一应用程序,并在启动成功后,由第一操作系统来控制该任一应用程序在运行期间调用的相关设备资源,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显示屏、传感器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和外围连接设备等等,即由第一操作系统接管任一应用程序在运行期间调用的相关设备资源,此时应用桌面退到后台。
进一步地,若该任一应用程序属于第二操作系统,则通过基于微内核创建的运行应用桌面的第一域与运行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三域间的通信通道(即上述的第二通信通道),将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发送至第三域,以使得第二操作系统基于应用标识信息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例如进行安装操作或卸载操作或启动操作等。其中,当操作请求为安装操作请求时,由第二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进行安装处理,并且在第二操作系统完成该任一应用程序的安装后,终端设备通过上述第二通信通道,将第二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程序安装成功的通知消息发送至第一域,以使得应用桌面显示所示任一应用程序,例如在应用桌面上显示该任一应用程序的图标。当操作请求为卸载操作请求时,由第二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进行卸载处理,包括程序移除、配置信息更新等,并且在第二操作系统完成该任一应用程序的卸载后,终端设备通过上述第二通信通道,将第二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程序卸载成功的通知消息发送至第一域,以使得应用桌面移除该任一应用程序,例如在应用桌面上删除该任一应用程序的图标。当操作请求为启动请求时,由第二操作系统来启动该任一应用程序,并在启动成功后,由第二操作系统来控制该任一应用程序在运行期间调用的相关设备资源,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显示屏、传感器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和外围连接设备等等,即由第二操作系统接管任一应用程序在运行期间调用的相关设备资源,此时应用桌面退到后台。
进一步地,图2示出了基于微内核的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的三个执行域之间的通信关系,在图2中,运行应用桌面的第一域与运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二域间的通信通道即为上述的第一通信通道,运行应用桌面的第一域与运行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三域间的通信通道即为上述的第二通信通道。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该任一应用程序属于第一操作系统时,通过第一操作系统与应用桌面来对该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当该任一应用程序属于第二操作系统时,通过第二操作系统与应用桌面来对该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通过多操作系统之间的协调调度,使得用户无感知应用程序运行于不同的操作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在步骤S110之前还包括步骤S101(图中未标注):基于微内核建立至少一个与第一域、第二域和第三域相互隔离的资源管理域;其中,资源管理域用于控制同一终端设备中的不同操作系统对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操作。
另外,在步骤S101之后还包括步骤130(图中未标注)与步骤S140(图中未标注),其中,
步骤S130:通过第三通信通道将第一操作系统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请求发送至资源管理域,以使得资源管理域确定第一操作系统是否具有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并当确定第一操作系统具有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时,控制第一操作系统对任一信息资源进行读和/或写操作。
步骤S140:通过第四通信通道将第二操作系统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请求发送至资源管理域,以使得资源管理域确定第二操作系统是否具有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并当确定第二操作系统具有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时,控制第二操作系统对任一信息资源进行读和/或写操。
其中,第三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二域与资源管理域间的通信通道,第四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三域与资源管理域间的通信通道。
具体地,在对终端设备进行设计、研制的过程中,即在终端设备接收用户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之前,可以对终端设备的系统架构进行规划、设计,使终端设备采用基于微内核的系统架构,同时基于微内核建立至少一个与上述第一域、第二域及第三域均相互隔离的资源管理域,其中,该资源管理域即第四域,该资源管理域可以用于控制同一终端设备中的不同操作系统对本终端设备中的信息资源(例如编写的文档、拍摄的照片或视频文件及录制的音频文件等)的读和/或写操作,即终端设备中的各操作系统中的信息资源都由该资源管理域来统一管理。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需要读取和写入信息资源时,都通过基于微内核的通信通道向资源管理域发送相应的读取和写入消息来进行,其中,资源管理域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中的信息资源设定读和/或写权限,例如设定某些照片只允许第一操作系统读取,又例如设定某些文档只允许第二操作系统进行读取和/或写入,即通过资源管理域控制同一终端设备中的不同操作系统对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操作。
进一步地,第一操作系统请求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时,终端设备通过基于微内核创建的运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二域与资源管理域间的通信通道(即上述的第三通信通道),将第一操作系统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请求发送至资源管理域,以使得资源管理域确定第一操作系统是否具有对该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并当确定第一操作系统具有对该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时,控制第一操作系统对该任一信息资源进行读和/或写操作。
进一步地,第二操作系统请求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时,终端设备通过基于微内核创建的运行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三域与资源管理域间的通信通道(即第四通信通道),将第二操作系统对该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请求发送至资源管理域,以使得资源管理域确定第二操作系统是否具有对该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并当确定第二操作系统具有对该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时,控制第二操作系统对该任一信息资源进行读和/或写操作。
进一步地,图3示出了基于微内核的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及第二操作系统的三个执行域之间的通信关系,在图3中,运行资源管理的第四域(即资源管理域)与运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二域间的通信通道即为上述的第三通信通道,运行资源管理的第四域与运行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三域间的通信通道即为上述的第四通信通道。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资源管理域控制同一终端设备中的不同操作系统对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操作,可以非常方便地对信息资源的权限进行管理,实现了对共享资源的细致权限管理。
实施例六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应用于包括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的应用环境中,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该装置4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41与执行模块42,其中,
确定模块41用于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
执行模块42用于根据标识信息,基于三个执行域对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具体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建立模块43,如图5所示,其中,
第一建立模块43用于基于微内核建立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并在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
其中,第一操作系统与第二操作系统属于异构操作系统,应用桌面统一显示第一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以及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
进一步地,标识信息包括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以及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的系统标识信息;操作请求包括安装操作请求、卸载操作请求及启动操作请求中的任一项。
进一步地,该装置执行模块42包括系统确定子模块421、第一发送子模块422与第二发送子模块423,如图5所示,其中,
系统确定子模块421用于根据系统标识信息,确定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
第一发送子模块422用于当属于第一操作系统时,通过第一通信通道将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发送至第二域,以使得第一操作系统基于应用标识信息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发送子模块423用于当属于第二操作系统时,通过第二通信通道,将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发送至第三域,以使得第二操作系统基于应用标识信息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其中,第一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应用桌面的第一域与运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二域间的通信通道;
第二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应用桌面的第一域与运行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三域间的通信通道。
进一步地,该装置执行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子模块424、第二接收子模块425与控制子模块426,如图5所示,其中,
第一接收子模块424用于当操作请求为安装操作请求时,通过第一通信通道或者第二通信通道,将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程序安装成功的通知消息发送至第一域,以使得应用桌面显示任一应用程序;
第二接收子模块425用于当操作请求为卸载操作请求时,通过第一通信通道或者第二通信通道,将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程序卸载成功的通知消息发送至第一域,以使得应用桌面移除任一应用程序;
控制子模块426用于当操作请求为启动操作请求时,由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来控制任一应用程序在运行期间调用的相关设备资源,相关设备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中央处理器CPU、显示屏、传感器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和外围连接设备。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建立模块44,如图5所示,其中,
第二建立模块44用于基于微内核建立至少一个与第一域、第二域和第三域相互隔离的资源管理域;
其中,资源管理域用于控制同一终端设备中的不同操作系统对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操作。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资源管理模块45,如图5所示,其中,
资源管理模块45用于通过第三通信通道将第一操作系统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请求发送至资源管理域,以使得资源管理域确定第一操作系统是否具有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并当确定第一操作系统具有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时,控制第一操作系统对任一信息资源进行读和/或写操作;或者,用于通过第四通信通道将第二操作系统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请求发送至资源管理域,以使得资源管理域确定第二操作系统是否具有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并当确定第二操作系统具有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时,控制第二操作系统对任一信息资源进行读和/或写操作;
其中,第三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二域与资源管理域间的通信通道;
第四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三域与资源管理域间的通信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奠定了后续对操作请求进行处理的坚实基础;根据标识信息,基于三个执行域对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从而通过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的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来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实现了基于微内核的终端设备中的多操作系统间的协调调度,同时第一操作系统与第二操作系统分别属于相互隔离的不同执行域,确保了两个操作系统之间互不影响。
实施例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3。其中,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3相连,如通过总线602相连。进一步地,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6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6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其中,处理器601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图4或图5所示的确定模块及执行确定模块的功能,以及图5所示的第一建立模块、第二建立模块及资源管理模块的功能。
处理器601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6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6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602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6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603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6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6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存储器6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装置的动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实现: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奠定了后续对操作请求进行处理的坚实基础;根据标识信息,基于三个执行域对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从而通过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的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来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实现了基于微内核的终端设备中的多操作系统间的协调调度,同时第一操作系统与第二操作系统分别属于相互隔离的不同执行域,确保了两个操作系统之间互不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所示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奠定了后续对操作请求进行处理的坚实基础;根据标识信息,基于三个执行域对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从而通过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的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来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实现了基于微内核的终端设备中的多操作系统间的协调调度,同时第一操作系统与第二操作系统分别属于相互隔离的不同执行域,确保了两个操作系统之间互不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适用于上述方法的任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的应用环境中,所述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所述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基于所述三个执行域对所述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之前,还包括:
基于微内核建立所述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并在所述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
其中,第一操作系统与第二操作系统属于异构操作系统,应用桌面统一显示第一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以及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所述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的系统标识信息;
所述操作请求包括安装操作请求、卸载操作请求及启动操作请求中的任一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基于所述三个执行域对所述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系统标识信息,确定所述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
若属于第一操作系统,通过第一通信通道将所述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域,以使得第一操作系统基于所述应用标识信息对所述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若属于第二操作系统,通过第二通信通道,将所述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域,以使得第二操作系统基于所述应用标识信息对所述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其中,第一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应用桌面的第一域与运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二域间的通信通道;
第二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应用桌面的第一域与运行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三域间的通信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操作请求为安装操作请求时,在将所述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二域或者第三域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或者所述第二通信通道,将所述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程序安装成功的通知消息发送至第一域,以使得应用桌面显示所述任一应用程序;
当所述操作请求为卸载操作请求时,在将所述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二域或者第三域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或者所述第二通信通道,将所述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对该任一应用程序卸载成功的通知消息发送至第一域,以使得应用桌面移除所述任一应用程序;
当所述操作请求为启动操作请求时,在将所述任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二域或者第三域之后,还包括:
由所述任一应用程序所属操作系统来控制所述任一应用程序在运行期间调用的相关设备资源,所述相关设备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中央处理器CPU、显示屏、传感器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和外围连接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用户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之前,还包括:
基于微内核建立至少一个与第一域、第二域和第三域相互隔离的资源管理域;
其中,所述资源管理域用于控制同一终端设备中的不同操作系统对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资源管理域控制同一终端设备中的不同操作系统对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操作,包括:
通过第三通信通道将第一操作系统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请求发送至资源管理域,以使得所述资源管理域确定第一操作系统是否具有对所述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并当确定第一操作系统具有对所述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时,控制第一操作系统对所述任一信息资源进行读和/或写操作;或者,
通过第四通信通道将第二操作系统对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请求发送至资源管理域,以使得所述资源管理域确定第二操作系统是否具有对所述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并当确定第二操作系统具有对所述任一信息资源的读和/或写权限时,控制第二操作系统对所述任一信息资源进行读和/或写操作;
其中,第三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二域与资源管理域间的通信通道;
第四通信通道是基于微内核创建的、且是运行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三域与资源管理域间的通信通道。
8.一种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包括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的应用环境中,所述至少三个相互隔离的执行域中分别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应用桌面及第二操作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到对任一应用程序的操作请求时,确定所述操作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信息;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基于所述三个执行域对所述操作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
CN201811447984.2A 2018-11-29 2018-11-29 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95824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47984.2A CN109582453A (zh) 2018-11-29 2018-11-29 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47984.2A CN109582453A (zh) 2018-11-29 2018-11-29 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2453A true CN109582453A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25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47984.2A Pending CN109582453A (zh) 2018-11-29 2018-11-29 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245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3589A (zh) * 2019-05-31 2019-09-20 重庆爱奇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私密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34285A (zh) * 2020-12-03 2021-03-02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79131A (zh) * 2020-12-28 2021-03-30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多系统设备的应用程序管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90854A (zh) * 2021-04-19 2021-07-30 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隔离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6632A1 (en) * 2001-02-22 2002-08-22 Hitachi, Ltd. Tamper-resistant computer system
CN101228571A (zh) * 2005-07-22 2008-07-23 微软公司 安全硬件桌面缓冲区合成
CN101493783A (zh) * 2009-02-11 2009-07-29 魏新成 将两个操作系统桌面集成在一个电脑屏幕上的方法
CN102541624A (zh) * 2011-12-29 2012-07-04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桌面虚拟化客户端与虚拟桌面间的虚拟桌面融合方法
CN103339600A (zh) * 2010-10-01 2013-10-02 Flex Electronics ID Co.,Ltd. 立即远程呈现
CN103493010A (zh) * 2010-10-01 2014-01-01 Flex Electronics ID Co.,Ltd. 交叉环境事件通知
CN105389245A (zh) * 2015-12-17 2016-03-09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存清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08364A (zh) * 2016-03-15 2016-07-27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融合PC系统和android系统的双系统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6227519A (zh) * 2016-07-15 2016-12-14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一种多虚拟桌面窗口显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6632A1 (en) * 2001-02-22 2002-08-22 Hitachi, Ltd. Tamper-resistant computer system
CN101228571A (zh) * 2005-07-22 2008-07-23 微软公司 安全硬件桌面缓冲区合成
CN101493783A (zh) * 2009-02-11 2009-07-29 魏新成 将两个操作系统桌面集成在一个电脑屏幕上的方法
CN103339600A (zh) * 2010-10-01 2013-10-02 Flex Electronics ID Co.,Ltd. 立即远程呈现
CN103493010A (zh) * 2010-10-01 2014-01-01 Flex Electronics ID Co.,Ltd. 交叉环境事件通知
CN102541624A (zh) * 2011-12-29 2012-07-04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桌面虚拟化客户端与虚拟桌面间的虚拟桌面融合方法
CN105389245A (zh) * 2015-12-17 2016-03-09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存清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08364A (zh) * 2016-03-15 2016-07-27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融合PC系统和android系统的双系统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6227519A (zh) * 2016-07-15 2016-12-14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一种多虚拟桌面窗口显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ONG-GUEN KIM 等: ""Design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Virtualization on L4 Microkernel"", 《2008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ED COMPUTING AND ADVANC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熊华钢 等: "《先进航空电子综合技术》", 31 January 2009 *
王宽卿: ""微内核进程间通信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陈卓然 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30 June 2013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3589A (zh) * 2019-05-31 2019-09-20 重庆爱奇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私密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34285A (zh) * 2020-12-03 2021-03-02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34285B (zh) * 2020-12-03 2023-12-29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79131A (zh) * 2020-12-28 2021-03-30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多系统设备的应用程序管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90854A (zh) * 2021-04-19 2021-07-30 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隔离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82453A (zh) 多系统间协调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8332866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object invocation across protection domain boundaries
KR101019308B1 (ko) 리소스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와, 기억 매체
US20150128143A1 (en) Realizing jumps in an executing process instance
JP2005222533A (ja) 挿入されたメッセージ修正を使用した、コード作成のため受信したメッセージディスパッチの調整
CN108628688B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541661B (zh) 实现等待地址同步接口的方法和设备
US20140002576A1 (en) Cross-Process Media Handling in a Voice-Over-Internet Protocol (VOIP) Application Platform
JP2004348439A (ja) コンピュータ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0943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with a secondary storage system
CN114327930A (zh) 用于异构多核核间通信的系统架构和系统架构的运行方法
CN110334160A (zh) 基于区块链的关系绑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552945B (zh) 一种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256460A (zh) 进程间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H06119299A (ja) マルチプロセッサ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ダウンロード方法
KR20150103886A (ko) 파이프라인 실행 가속을 위한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040087898A (ko) 프로그램 처리 시스템 및 프로그램 처리 방법, 및컴퓨터·프로그램
CN100390741C (zh) 程序处理系统、程序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10162385B (zh) 可动态刷新内存对象的处理框架
CN112445414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448585A (zh) 一种对线程池的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230266B1 (ko) 복수의 전자 디바이스 사이에서 애플리케이션을 공유하는 방법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CN114064227A (zh) 应用于微内核的中断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26463A (zh) 一种页面加载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94734A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