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1505A - 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81505A CN109581505A CN201811228133.9A CN201811228133A CN109581505A CN 109581505 A CN109581505 A CN 109581505A CN 201811228133 A CN201811228133 A CN 201811228133A CN 109581505 A CN109581505 A CN 1095815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c correction
- point
- residual static
- value
- arrival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9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7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87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包括: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根据对所述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对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所述激发点与各所述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将所述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与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相加,生成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本申请具有有效解决复杂近地表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和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探地震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复杂地表区地震勘探中,近地表静校正计算是地震资料处理的第一步,静校正的质量决定最终地震资料成像的质量,静校正工作也尤为重要。对于复杂地表区静校正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二是短波长静校正问题,长波长决定构造的幅度,短波长决定成像的质量,二者在静校正计算中都很重要,要同时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静校正问题。
现有静校正技术中一般采用模型法、层析法等静校正方法(一次静校正)解决复杂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在解决短波长静校正方面(二次静校正)一般采用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和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初至波剩余静校正主要解决反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不了的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方法较多,应用效果也差异较大,大多采用拟合光滑初至的方法实现,容易出现长波长问题。
因此,如何兼顾在复杂区长波长静校正及短波长静校正问题更好的求取剩余静校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本申请以静校正量(一次静校正)为基础,利用静校正量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求取正演初至波走时,利用各第一初至时间、各第二初至时间、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的剩余静校正量构建关系方程式,利用迭代方法求解出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能够有效解决复杂近地表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和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在实际资料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
根据对所述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
对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所述激发点与各所述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
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
将所述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与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相加,生成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
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系统,该系统包括:
初至单元,用于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
反演单元,用于根据对所述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
追踪单元,用于对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所述激发点与各所述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
迭代单元,用于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
静校正量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与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相加,生成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包括: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根据对所述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对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所述激发点与各所述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将所述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与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相加,生成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本申请具有有效解决复杂近地表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和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一次静校正水平叠加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静校正水平叠加剖面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初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追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迭代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
S102:根据对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
S103:对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
S104: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
S105:将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与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相加,生成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
由图1所示的流程可知,本申请通过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根据对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对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将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与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相加,生成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本申请以静校正量(一次静校正)为基础,利用静校正量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求取正演初至波走时,利用各第一初至时间、各第二初至时间、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的剩余静校正量构建关系方程式,利用迭代方法求解出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能够有效解决复杂近地表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和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在实际资料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本发明,下面列举一个更为详细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步骤S20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初至数据。其中,初至数据包括:若干激发点i及若干接收点j,i及j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S302:根据初至数据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
具体的根据初至数据生成每个激发点i与各接收点j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Tij,例如当i=3及j=7时,依次计算第1个激发点与7个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T11、T12、T13、T14、T15、T16、T17,第2个激发点与7个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T2j及第3个激发点与7个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T3j,其中,j∈[1,7]。
S202:根据对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
具体实施时,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近地表速度模型;然后在利用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即一次静校正量),具体一次静校正水平叠加剖面如图3所示,黑色方框内反射同相轴不连续,存在静校正问题。
S203:对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步骤S20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对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正演初至数据。其中,正演初至数据包括:若干激发点i及若干接收点j。正演初至数据的激发点数与初至数据的激发点i的数目一致,正演初至数据的接收点数与初至数据的接收点j的数目保持一致,i及j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S402:根据正演初至数据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
具体的,根据正演初至数据生成每个激发点i与各接收点j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TLij,例如当i=3及j=7时,依次计算第1个激发点与7个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TL11、TL12、TL13、TL14、TL15、TL16、TL17,第2个激发点与7个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TL2j及第3个激发点与7个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TL3j,其中,j∈[1,7]。
S204: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步骤S20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01:构建各第一初至时间、各第二初至时间、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关系方程式。其中,关系方程式具体如公式(1)所示:
Ts1+Tr1=T11-TL11
Ts1+Tr2=T12-TL12
...
Ts1+Trj=T1j-TL1j
Ts2+Tr1=T21-TL21
Ts2+Tr2=T22-TL22
...
Ts2+Trj=T2j-TL2j
...
Tsi+Tr1=Ti1-TLi1
Tsi+Tr2=Ti2-TLi2
...
Tsi+Trj=Tij-TLij (1)
其中,i为第i个激发点,j为第j个接收点,Tsi为第i个激发点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Trj为第j个接收点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Tij为第i个激发点到第j个接收点的第一初至时间,TLij为第i个激发点到第j个接收点的第二初至时间,i及j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S502:根据关系方程式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Tsi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Trj。其中,i及j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S205:将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与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相加,生成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
图4为本实施例中静校正水平叠加剖面,通过图4可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实际资料应用的效果,图中黑色方框内同相轴连续,成像较好,与图3相比有明显提高,较好解决了静校正问题。
基于与上述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相同的申请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系统,如下面实施例所述。由于该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系统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相似,因此该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初至单元101、反演单元102、追踪单元103、迭代单元104及静校正量生成单元105。
初至单元101,用于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
反演单元102,用于根据对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
追踪单元103,用于对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
迭代单元104,用于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
静校正量生成单元105,用于将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与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相加,生成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初至单元101包括:初至拾取模块201及第一时间生成模块202。
初至拾取模块201,用于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初至数据;初至数据包括:若干激发点及若干接收点;
第一时间生成模块202,用于根据初至数据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追踪单元103包括:跟踪模块301及第二时间生成模块302。
跟踪模块301,用于对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正演初至数据;正演初至数据包括:若干激发点及若干接收点;
第二时间生成模块302,用于根据正演初至数据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迭代单元104包括:方程构建模块401及迭代模块402。
方程构建模块401,用于构建各第一初至时间、各第二初至时间、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关系方程式;
迭代模块402,用于根据关系方程式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包括: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根据对所述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对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所述激发点与各所述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将所述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与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相加,生成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本申请具有有效解决复杂近地表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和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有益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
根据对所述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
对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所述激发点与各所述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
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
将所述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与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相加,生成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包括:
所述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初至数据;所述初至数据包括:若干激发点及若干接收点;
根据所述初至数据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所述激发点与各所述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包括:
对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正演初至数据;所述正演初至数据包括:所述若干激发点及所述若干接收点;
根据所述正演初至数据生成每个所述激发点与各所述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包括:
构建各所述第一初至时间、各所述第二初至时间、各所述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所述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关系方程式;
根据所述关系方程式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所述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所述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方程式具体为:
Tsi+Tr1=Ti1-TLi1
Tsi+Tr2=Ti2-TLi2
...
Tsi+Trj=Tij-TLij
其中,i为第i个激发点,j为第j个接收点,Tsi为第i个激发点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Trj为第j个接收点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Tij为第i个激发点到第j个接收点的第一初至时间,TLij为第i个激发点到第j个接收点的第二初至时间,i及j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6.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至单元,用于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
反演单元,用于根据对所述地震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生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生成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
追踪单元,用于对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每个所述激发点与各所述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
迭代单元,用于根据各第一初至时间及各第二初至时间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
静校正量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水平基准面静校正量与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相加,生成各激发点静校正量及各接收点静校正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至单元包括:
初至拾取模块,用于所述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初至拾取生成初至数据;所述初至数据包括:若干激发点及若干接收点;
第一时间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至数据生成每个激发点与各接收点之间的第一初至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单元包括:
跟踪模块,用于对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生成正演初至数据;所述正演初至数据包括:所述若干激发点及所述若干接收点;
第二时间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演初至数据生成每个所述激发点与各所述接收点之间的第二初至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迭代单元包括:
方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各所述第一初至时间、各所述第二初至时间、各所述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所述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关系方程式;
迭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系方程式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生成各所述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及各所述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方程式具体为:
Tsi+Tr1=Ti1-TLi1
Tsi+Tr2=Ti2-TLi2
...
Tsi+Trj=Tij-TLij
其中,i为第i个激发点,j为第j个接收点,Tsi为第i个激发点的激发点剩余静校正量,Trj为第j个接收点的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Tij为第i个激发点到第j个接收点的第一初至时间,TLij为第i个激发点到第j个接收点的第二初至时间,i及j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28133.9A CN109581505B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28133.9A CN109581505B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81505A true CN109581505A (zh) | 2019-04-05 |
CN109581505B CN109581505B (zh) | 2020-08-11 |
Family
ID=65920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28133.9A Active CN109581505B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8150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45980A (zh) * | 2021-09-30 | 2022-01-18 |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初至时间校正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57144A (en) * | 1999-09-17 | 2001-06-13 | Baker Hughes Inc | Removing the effect of statics from seismic data using differential delay-time refraction tomography |
US20090236145A1 (en) * | 2008-03-20 | 2009-09-24 |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Analysis refracted acoustic waves measured in a borehole |
CN102692648A (zh) * | 2011-03-23 | 2012-09-2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基于大炮初至的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
CN103837895A (zh) * | 2014-03-10 | 2014-06-04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拟合初至波获取短波长静校正量的方法 |
CN104090301A (zh) * | 2014-07-21 | 2014-10-08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一种求取三维高频静校正量的方法 |
CN104181599A (zh) * | 2014-08-19 | 2014-12-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基于近地表层的折射波静校正处理方法以及系统 |
CN104483705A (zh) * | 2014-12-31 | 2015-04-0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三维剩余静校正方法 |
CN107219554A (zh) * | 2017-05-05 | 2017-09-29 | 北京大学 | 陆地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的自动获取方法 |
CN107976715A (zh) * | 2017-11-16 | 2018-05-01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山地复杂构造剩余静校正方法及反射同相轴错断处理方法 |
-
2018
- 2018-10-22 CN CN201811228133.9A patent/CN1095815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57144A (en) * | 1999-09-17 | 2001-06-13 | Baker Hughes Inc | Removing the effect of statics from seismic data using differential delay-time refraction tomography |
US20090236145A1 (en) * | 2008-03-20 | 2009-09-24 |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Analysis refracted acoustic waves measured in a borehole |
CN102692648A (zh) * | 2011-03-23 | 2012-09-2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基于大炮初至的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
CN103837895A (zh) * | 2014-03-10 | 2014-06-04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拟合初至波获取短波长静校正量的方法 |
CN104090301A (zh) * | 2014-07-21 | 2014-10-08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一种求取三维高频静校正量的方法 |
CN104181599A (zh) * | 2014-08-19 | 2014-12-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基于近地表层的折射波静校正处理方法以及系统 |
CN104483705A (zh) * | 2014-12-31 | 2015-04-0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三维剩余静校正方法 |
CN107219554A (zh) * | 2017-05-05 | 2017-09-29 | 北京大学 | 陆地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的自动获取方法 |
CN107976715A (zh) * | 2017-11-16 | 2018-05-01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山地复杂构造剩余静校正方法及反射同相轴错断处理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1)
Title |
---|
PEIMING LI ET AL.: "Static corre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in complex areas of western China", 《THE LEADING EDGE》 * |
XIAOSAN ZHU ET AL.: "Static Corrections Methods in the Processing of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 |
YAN ZHIHUI ET AL.: "Joint application of tomography and multi-domain static corrections", 《SEG HOUSTON 2009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AND ANNUAL MEETING》 * |
仝兆岐等: "《储层地震技术新进展》", 31 October 2004, 石油大学出版社 * |
刘连升等: "约束初至拾取与初至波剩余静校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
吴波等: "三种反射剩余静校正方法对比研究与应用", 《石油物探》 * |
周强等: "样条曲线拟合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地球物理学进展》 * |
宋维琪: "《微地震监测新技术与新方法》", 30 June 2014,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 |
牛琳等: "高密度地震资料剩余静校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
王彦春等: "《静校正及神经网络处理技术》", 31 October 2000, 地质出版社 * |
韩文功等: "《地震技术新进展(上)》", 31 March 2006, 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45980A (zh) * | 2021-09-30 | 2022-01-18 |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初至时间校正方法及系统 |
CN113945980B (zh) * | 2021-09-30 | 2024-02-09 |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初至时间校正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81505B (zh) | 2020-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49586B (zh) | 一种倾斜层状粘弹性介质中波场正演模拟方法 | |
CN104181599B (zh) | 一种基于近地表层的折射波静校正处理方法以及系统 | |
CN105093281B (zh) | 一种反演框架下的地震多波建模方法 | |
CN105182408A (zh) | 一种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方法和装置 | |
CN104090301B (zh) | 一种求取三维高频静校正量的方法 | |
CN105093319B (zh) |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面微地震静校正方法 | |
CN105093301B (zh) | 共成像点反射角角道集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03105624A (zh) |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纵横波时差定位方法 | |
Sun et al. | A self-adjustable input genetic algorithm for the near-surface problem in geophysics | |
CN109655890B (zh) | 一种深度域浅中深层联合层析反演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统 | |
CN104166159A (zh) | 四维微地震监测的裂缝形态处理方法和系统 | |
CN104182651B (zh) | 用于三分量检波器接收的微地震事件方位角自动质控方法 | |
CN108303736A (zh) | 各向异性ti介质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正演方法 | |
CN103698810A (zh) | 混合网最小走时射线追踪层析成像方法 | |
CN109100798B (zh) | 实现折射多次波层析反演的方法、装置及处理终端 | |
CN109581505A (zh) | 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 |
CN105301638B (zh) | 一种提取风化层底界面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614762B (zh) | 疏松砂岩气藏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7966729A (zh) | 一种三维tti介质射线追踪方法及系统 | |
CN113740915A (zh) | 一种球坐标系重力和接收函数联合反演地壳结构参数的方法 | |
CN110646840A (zh) | 角道集提取方法及系统 | |
CN109725354B (zh) | 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统 | |
CN102096099A (zh) | 折射波射线层析成像方法 | |
US11255993B2 (en) | Variable aperture estimation using bottom-up ray tracing | |
CN113219534B (zh) |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速度质控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