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74110B - 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74110B
CN109574110B CN201910068080.7A CN201910068080A CN109574110B CN 109574110 B CN109574110 B CN 109574110B CN 201910068080 A CN201910068080 A CN 201910068080A CN 109574110 B CN109574110 B CN 1095741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water
water storage
center pillar
fixed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80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74110A (zh
Inventor
时长江
陈国庆
陈国民
蒋士彪
孙士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yang County Changhai Shipyard
Original Assignee
Sheyang County Changhai Shipyar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yang County Changhai Shipyard filed Critical Sheyang County Changhai Shipyard
Priority to CN2019100680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741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74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4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74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41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8Seawater, e.g. for desalin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涉及船舶压舱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包括船体、储水舱、供水机构、供药机构,所述储水舱固定连接在船体内壁底部的正中,所述供水机构包括双向泵、两通直管、第一输水管、两通弯管、第二输水管、控制阀,所述两通直管左侧的一端与双向泵右侧顶部的接口相连接,两通直管右侧的一端与第一输水管左侧的一端相连接,两通弯管右侧的一端与双向泵右侧底部的接口相连接。该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高效的为储水舱的内部注入海水进行储存,同路线排水的设置,切换高效,遇到海上突发情况可以快速切换储水舱内部的水位,为航行安全提供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压舱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在海上运输的过程中,为了类似货物的相互交换,除了往返的船舶之外大部分货船是单程的。并且,单程运输以满载的状态航行之后返航时,为了提高船舶的平衡、稳定性及操纵性能等,使船舶压舱水流入船内来进行航海。这时,船舶压舱水通过压载作业在某一港口填满被移送到另一港口,并通过卸压载作业被排放到新的港口内,由此排放包括于从远处运输来的压舱水中的海洋生物及致病菌,该排放不仅有害于新的环境,还能危害新港口的人类与动物。若将外来种海洋生物引入新生态系,则新种类能够对不具备自然防御体系的天然植物群及动物群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并且,诸如霍乱的新细菌性致病菌有可能存在于原来的港口。这种致病菌随着时间的经过在压载舱内繁殖,进而可在放出该致病菌的区域中引起疾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使用后,高效的为储水舱的内部注入海水进行储存,同路线排水的设置,切换高效,遇到海上突发情况可以快速切换储水舱内部的水位,为航行安全提供支持。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包括船体、储水舱、供水机构、供药机构,所述储水舱固定连接在船体内壁底部的正中,所述供水机构包括双向泵、两通直管、第一输水管、两通弯管、第二输水管、控制阀,所述两通直管左侧的一端与双向泵右侧顶部的接口相连接,所述两通直管右侧的一端与第一输水管左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两通弯管右侧的一端与双向泵右侧底部的接口相连接,所述两通弯管底部的一端与第二输水管顶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控制阀固定安装在第二输水管的中部。
所述供药机构包括承台、储药箱、潜水泵、输药管、托架、中柱、减磨环、波纹管,所述储药箱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台的顶部,所述潜水泵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储药箱内壁底部的右侧,所述托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托架分别套接在输药管的中部及右侧一端的外部,所述减磨环设置在中柱内腔的顶部,所述波纹管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波纹管对称设置在中柱左右两侧的中部。
所述中柱设置在储水舱顶部的正中,所述中柱底部的一端依次贯穿储水舱顶部正中的外壁、储水舱底部正中的内壁并延伸至储水舱底部壁体的内部,所述中柱与储水舱顶部的壁体通过第一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中柱与储水舱底部的壁体通过第二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波纹管靠近中柱的一端贯穿中柱的外壁并延伸至中柱内腔的内部,所述波纹管与中柱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的内腔由其一端的正中与中柱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波纹管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输药孔,所述输药孔连通波纹管的内部与外部,所述输药孔的数量不少于十四个,所述输药孔在波纹管的顶部和底部均匀分布,所述输药孔的直径由靠近中柱的一侧向远离中柱的一侧逐渐增加。
优选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防尘室、电动机、限位板、转动轴、第一皮带轮,所述电动机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尘室内壁底部的正中,所述限位板套接在电动机的外部,所述电动机顶部的正中延伸有输出轴,所述电动机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转动轴底部的正中,所述第一皮带轮套接在转动轴底部一端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船体底部的左侧设置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顶部的一端贯穿船体底部的外壁并延伸至船体的内部,所述密封套与船体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储水舱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右侧的一端贯穿储水舱左侧的外壁并延伸至储水舱的内部,所述密封胶圈与储水舱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储水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泄压阀。
优选的,所述双向泵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内壁底部的左侧,所述第一输水管右侧的一端贯穿密封胶圈并延伸至储水舱的内部,所述第一输水管右侧的一端向储水舱内腔的底部弯折并延伸至储水舱内腔的底部,所述第一输水管与密封胶圈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水管底部的一端贯穿密封套并延伸至船体底部的外部,所述第二输水管与密封套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阀设置在船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承台左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内壁左侧的底部,所述储药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输药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其底部弯折九十度,所述输药管左侧的一端贯穿储药箱右侧顶部的外壁并延伸至储药箱的内部与潜水泵顶部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输药管与储药箱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潜水泵左侧的底部设置进水口。
优选的,所述中柱的内腔由其顶部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减磨环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的外壁贴合中柱内壁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并与中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输药管右侧的一端贯穿减磨环并延伸至中柱内腔的内部,所述输药管与减磨环内圈的壁体紧密贴合,所述中柱顶部一端的外部套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直径大于第一皮带轮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防尘室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内壁右侧的底部,所述限位板的左右两侧贴合防尘室内壁的左右两侧并与防尘室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机与限位板的壁体相贴合,所述转动轴顶部的一端贯穿防尘室内壁顶部的正中并延伸至防尘室壁体的内部,所述转动轴与防尘室的壁体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与第一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室左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传动皮带由通孔进出防尘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通过设置的储水舱、双向泵、两通直管、第一输水管、两通弯管、第二输水管、控制阀、密封套、密封胶圈、泄压阀的配合工作,高效的为储水舱的内部注入海水进行储存,同路线排水的设置,切换高效,遇到海上突发情况可以快速切换储水舱内部的水位,为航行安全提供支持。
(2)、该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通过设置的承台、储药箱、潜水泵、输药管、托架、中柱、减磨环、波纹管、输药孔的配合工作,为中柱的内腔稳定的输送药液,方便对储水舱内部储存的海水进行净化,为海水的安全排放提供支持,同时输药孔向远离中柱一侧逐渐增大的设置,通过不同位置的水压输出定量的药液,适宜波纹管的延长排放药液,使区域内的药液浓度均匀。
(3)、该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通过设置的防尘室、电动机、限位板、转动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的的配合工作,驱动中柱进行转动,使波纹管搅动海水,进一步的促使药液快速净化海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该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的实用性,同时通过设置的减磨环保证中柱在输药管外部转动顺利的同时,避免药液渗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供水机构正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波纹管正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驱动机构正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船体、2储水舱、3供水机构、31双向泵、32两通直管、33第一输水管、34两通弯管、35第二输水管、36控制阀、4供药机构、41承台、42储药箱、43潜水泵、44输药管、45托架、46中柱、47减磨环、48波纹管、5驱动机构、51防尘室、52电动机、53限位板、54转动轴、55第一皮带轮、6密封套、7密封胶圈、8第二皮带轮、9输药孔、10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方法和仪器,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材料,方法和仪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
在本发明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包括船体1、储水舱2、供水机构3、供药机构4,储水舱2固定连接在船体1内壁底部的正中,供水机构3包括双向泵31、两通直管32、第一输水管33、两通弯管34、第二输水管35、控制阀36,两通直管32左侧的一端与双向泵31右侧顶部的接口相连接,两通直管32右侧的一端与第一输水管33左侧的一端相连接,两通弯管34右侧的一端与双向泵31右侧底部的接口相连接,两通弯管34底部的一端与第二输水管35顶部的一端相连接,控制阀36固定安装在第二输水管35的中部。
供药机构4包括承台41、储药箱42、潜水泵43、输药管44、托架45、中柱46、减磨环47、波纹管48,储药箱42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台41的顶部,潜水泵43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储药箱42内壁底部的右侧,托架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托架45分别套接在输药管44的中部及右侧一端的外部,减磨环47设置在中柱46内腔的顶部,波纹管48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波纹管48对称设置在中柱46左右两侧的中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包括防尘室51、电动机52、限位板53、转动轴54、第一皮带轮55,电动机52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尘室51内壁底部的正中,限位板53套接在电动机52的外部,电动机52顶部的正中延伸有输出轴,电动机52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转动轴54底部的正中,第一皮带轮55套接在转动轴54底部一端的外部。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船体1底部的左侧设置有密封套6,密封套6顶部的一端贯穿船体1底部的外壁并延伸至船体1的内部,密封套6与船体1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储水舱2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胶圈7,密封胶圈7右侧的一端贯穿储水舱2左侧的外壁并延伸至储水舱2的内部,密封胶圈7与储水舱2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储水舱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泄压阀10。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双向泵3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1内壁底部的左侧,第一输水管33右侧的一端贯穿密封胶圈7并延伸至储水舱2的内部,第一输水管33右侧的一端向储水舱2内腔的底部弯折并延伸至储水舱2内腔的底部,第一输水管33与密封胶圈7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第二输水管35底部的一端贯穿密封套6并延伸至船体1底部的外部,第二输水管35与密封套6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控制阀36设置在船体1的内部,通过设置的储水舱2、双向泵31、两通直管32、第一输水管33、两通弯管34、第二输水管35、控制阀36、密封套6、密封胶圈7、泄压阀10的配合工作,高效的为储水舱2的内部注入海水进行储存,同路线排水的设置,切换高效,遇到海上突发情况可以快速切换储水舱2内部的水位,为航行安全提供支持。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承台41左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1内壁左侧的底部,储药箱4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管,输药管44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其底部弯折九十度,输药管44左侧的一端贯穿储药箱42右侧顶部的外壁并延伸至储药箱42的内部与潜水泵43顶部的出水口相连接,输药管44与储药箱42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潜水泵43左侧的底部设置进水口。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中柱46设置在储水舱2顶部的正中,中柱46底部的一端依次贯穿储水舱2顶部正中的外壁、储水舱2底部正中的内壁并延伸至储水舱2底部壁体的内部,中柱46与储水舱2顶部的壁体通过第一密封轴承转动连接,中柱46与储水舱2底部的壁体通过第二密封轴承转动连接。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6的基础上,中柱46的内腔由其顶部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减磨环47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的外壁贴合中柱46内壁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并与中柱46的内壁固定连接,输药管44右侧的一端贯穿减磨环47并延伸至中柱46内腔的内部,输药管44与减磨环47内圈的壁体紧密贴合,中柱46顶部一端的外部套接有第二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8的直径大于第一皮带轮55的直径。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7的基础上,波纹管48靠近中柱46的一端贯穿中柱46的外壁并延伸至中柱46内腔的内部,波纹管48与中柱46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波纹管48的内腔由其一端的正中与中柱46的内腔相连通,波纹管48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输药孔9,输药孔9连通波纹管48的内部与外部,输药孔9的数量不少于十四个,输药孔9在波纹管48的顶部和底部均匀分布,输药孔9的直径由靠近中柱46的一侧向远离中柱46的一侧逐渐增加,通过设置的承台41、储药箱42、潜水泵43、输药管44、托架45、中柱46、减磨环47、波纹管48、输药孔9的配合工作,为中柱46的内腔稳定的输送药液,方便对储水舱2内部储存的海水进行净化,为海水的安全排放提供支持,同时输药孔9向远离中柱46一侧逐渐增大的设置,通过不同位置的水压输出定量的药液,适宜波纹管48的延长排放药液,使区域内的药液浓度均匀。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8的基础上,防尘室5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1内壁右侧的底部,限位板53的左右两侧贴合防尘室51内壁的左右两侧并与防尘室51的内壁固定连接,电动机52与限位板53的壁体相贴合,转动轴54顶部的一端贯穿防尘室51内壁顶部的正中并延伸至防尘室51壁体的内部,转动轴54与防尘室51的壁体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54与第一皮带轮55固定连接,防尘室51左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第一皮带轮55与第二皮带轮8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传动皮带由通孔进出防尘室51,通过设置的防尘室51、电动机52、限位板53、转动轴54、第一皮带轮55、第二皮带轮8的的配合工作,驱动中柱46进行转动,使波纹管48搅动海水,进一步的促使药液快速净化海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该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的实用性,同时通过设置的减磨环47保证中柱46在输药管44外部转动顺利的同时,避免药液渗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包括船体(1)、储水舱(2)、供水机构(3)、供药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舱(2)固定连接在船体(1)内壁底部的正中,所述供水机构(3)包括双向泵(31)、两通直管(32)、第一输水管(33)、两通弯管(34)、第二输水管(35)、控制阀(36),所述两通直管(32)左侧的一端与双向泵(31)右侧顶部的接口相连接,所述两通直管(32)右侧的一端与第一输水管(33)左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两通弯管(34)右侧的一端与双向泵(31)右侧底部的接口相连接,所述两通弯管(34)底部的一端与第二输水管(35)顶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控制阀(36)固定安装在第二输水管(35)的中部;
所述供药机构(4)包括承台(41)、储药箱(42)、潜水泵(43)、输药管(44)、托架(45)、中柱(46)、减磨环(47)、波纹管(48),所述储药箱(42)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台(41)的顶部,所述潜水泵(43)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储药箱(42)内壁底部的右侧,所述托架(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托架(45)分别套接在输药管(44)的中部及右侧一端的外部,所述减磨环(47)设置在中柱(46)内腔的顶部,所述波纹管(48)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波纹管(48)对称设置在中柱(46)左右两侧的中部;
所述中柱(46)设置在储水舱(2)顶部的正中,所述中柱(46)底部的一端依次贯穿储水舱(2)顶部正中的外壁、储水舱(2)底部正中的内壁并延伸至储水舱(2)底部壁体的内部,所述中柱(46)与储水舱(2)顶部的壁体通过第一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中柱(46)与储水舱(2)底部的壁体通过第二密封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波纹管(48)靠近中柱(46)的一端贯穿中柱(46)的外壁并延伸至中柱(46)内腔的内部,所述波纹管(48)与中柱(46)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48)的内腔由其一端的正中与中柱(46)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波纹管(48)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输药孔(9),所述输药孔(9)连通波纹管(48)的内部与外部,所述输药孔(9)的数量不少于十四个,所述输药孔(9)在波纹管(48)的顶部和底部均匀分布,所述输药孔(9)的直径由靠近中柱(46)的一侧向远离中柱(46)的一侧逐渐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防尘室(51)、电动机(52)、限位板(53)、转动轴(54)、第一皮带轮(55),所述电动机(52)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尘室(51)内壁底部的正中,所述限位板(53)套接在电动机(52)的外部,所述电动机(52)顶部的正中延伸有输出轴,所述电动机(52)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转动轴(54)底部的正中,所述第一皮带轮(55)套接在转动轴(54)底部一端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底部的左侧设置有密封套(6),所述密封套(6)顶部的一端贯穿船体(1)底部的外壁并延伸至船体(1)的内部,所述密封套(6)与船体(1)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储水舱(2)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密封胶圈(7),所述密封胶圈(7)右侧的一端贯穿储水舱(2)左侧的外壁并延伸至储水舱(2)的内部,所述密封胶圈(7)与储水舱(2)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储水舱(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泄压阀(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泵(3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1)内壁底部的左侧,所述第一输水管(33)右侧的一端贯穿密封胶圈(7)并延伸至储水舱(2)的内部,所述第一输水管(33)右侧的一端向储水舱(2)内腔的底部弯折并延伸至储水舱(2)内腔的底部,所述第一输水管(33)与密封胶圈(7)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水管(35)底部的一端贯穿密封套(6)并延伸至船体(1)底部的外部,所述第二输水管(35)与密封套(6)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阀(36)设置在船体(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41)左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1)内壁左侧的底部,所述储药箱(4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输药管(44)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其底部弯折九十度,所述输药管(44)左侧的一端贯穿储药箱(42)右侧顶部的外壁并延伸至储药箱(42)的内部与潜水泵(43)顶部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输药管(44)与储药箱(42)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潜水泵(43)左侧的底部设置进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柱(46)的内腔由其顶部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减磨环(47)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的外壁贴合中柱(46)内壁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并与中柱(4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输药管(44)右侧的一端贯穿减磨环(47)并延伸至中柱(46)内腔的内部,所述输药管(44)与减磨环(47)内圈的壁体紧密贴合,所述中柱(46)顶部一端的外部套接有第二皮带轮(8),所述第二皮带轮(8)的直径大于第一皮带轮(55)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室(5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1)内壁右侧的底部,所述限位板(53)的左右两侧贴合防尘室(51)内壁的左右两侧并与防尘室(5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机(52)与限位板(53)的壁体相贴合,所述转动轴(54)顶部的一端贯穿防尘室(51)内壁顶部的正中并延伸至防尘室(51)壁体的内部,所述转动轴(54)与防尘室(51)的壁体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54)与第一皮带轮(55)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室(51)左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皮带轮(55)与第二皮带轮(8)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传动皮带由通孔进出防尘室(51)。
CN201910068080.7A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1095741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8080.7A CN109574110B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8080.7A CN109574110B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4110A CN109574110A (zh) 2019-04-05
CN109574110B true CN109574110B (zh) 2021-08-27

Family

ID=65917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8080.7A Active CN109574110B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7411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964A (zh) * 2007-09-13 2010-10-2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船舶结构
CN203451322U (zh) * 2013-08-28 2014-02-26 浙江海洋学院 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CN205838615U (zh) * 2016-06-12 2016-12-28 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海洋船舶压舱水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964A (zh) * 2007-09-13 2010-10-2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船舶结构
CN203451322U (zh) * 2013-08-28 2014-02-26 浙江海洋学院 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CN205838615U (zh) * 2016-06-12 2016-12-28 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海洋船舶压舱水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4110A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81338B2 (en)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without off-gas
KR100889190B1 (ko) 오존 주입 방법 및 시스템
US7025889B2 (en) Ship ballast water steril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060021951A1 (en) Ozone reten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060243673A1 (en) Controlled bypass flow and ozone propor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7416660B2 (en) Bypass flow and ozone proportion method and system
JP2007537036A (ja) バラスト水システム
CN1997599A (zh) 压载水系统
FI60680B (fi) System foer transport av vaetskeformiga produkter
CN109574110B (zh) 一种改进的船舶水处理设备
CN101600621B (zh) 压载处理水供给装置及压载处理水供给船
US10118840B2 (en) Centrifugal solid-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and water treatment device using same
US20150291459A1 (en) Ship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U2017294424B2 (en) Tank system for a submarine having a fuel cell
US20150274560A1 (en) Ship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WO2022084422A3 (en) Mobile medical fluid generation system
KR101252577B1 (ko) 선박의 밸러스트수 처리시스템
CN209861997U (zh) 一种快速陆海活鱼驳运船
CN204981516U (zh) 一种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0176480U (zh) 一种船舶压载水处理的管内加药装置
CN219941340U (zh) 一种集成高效多路输出臭氧机
CN217498707U (zh) 一种水污染治理用药剂投放装置
CN217147143U (zh) 一种水处理药剂用防变质储罐
CN213012076U (zh) 一种船用冷却水杀菌装置
CN108946915A (zh)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