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8680A - 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8680A
CN109568680A CN201811327237.5A CN201811327237A CN109568680A CN 109568680 A CN109568680 A CN 109568680A CN 201811327237 A CN201811327237 A CN 201811327237A CN 109568680 A CN109568680 A CN 109568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bottle
bottle body
drainage
glott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272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8680B (zh
Inventor
谭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 Liangjiang New Area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 Liangjiang New Are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 Liangjiang New Area filed Critic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 Liangjiang New Area
Priority to CN2018113272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68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8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8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8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8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61M1/0023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71Suction drainage systems
    • A61M1/74Suction cont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80Suction pumps
    • A61M1/81Piston pumps, e.g. syring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引流瓶,所述负压引流瓶包括:上端敞口的透明的瓶体及密闭盖设在瓶体敞口上的瓶盖,所述瓶体呈圆筒状,所述瓶盖上设置有连通到瓶体内的引流接口和抽压接口,所述引流接口用以与气管插管的吸引管连接,所述抽压接口上设置向外单向导通的抽气单向阀,用以与抽气装置连接抽出瓶体内的气体形成负压。上述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能够进行持续性的声门下滞留物引流操作,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门下滞留物引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气管插管操作建立人工气道,是临床上常用的医疗手段,即将一特制的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为方便导管在气管内的固定,在气管前段设有气囊,在插入岛管至气囊位于声门之下后,对气囊充气,从而将导管固定在气管内。只是,通过气管插管操作建立人工气道后,导管的气囊上方常有多量分泌物积存与气囊上方形成粘糊状的痰,在病人进行吞咽和呼吸动作时,气管管径发生变化,分泌物就会沿气囊壁流向下呼吸道,引发VAP(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清理气囊上方滞留物(痰)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细菌沿气囊周围下移进入下呼吸道,从而降低VAP发生率,进而出现了声门下滞留物引流技术(即SSD),该技术具体是在导管的背侧设一独立的引流腔道,引流腔道的下端开口位于气囊上方,是为引流入口,引流腔道的上端在到达导管端部之前向外延伸一段吸引管,用以接注射器或吸引器,从而可以对气囊上的滞留物进行持续或间断性的负压引流。在进行持续引流时,需要将吸引管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并将痰液收集器的另一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用恒定负压进行持续吸引,可克服间断吸引导致分泌物暂时滞留的弊端,可以更加有效防止气囊上分泌物滞留,避免或减少分泌物下行感染。
只是,采用持续吸引时,需要一直占用一台负压吸引装置,而这台价值不菲的负压吸引装置仅需要维持在低负压的工作状态即可,这是对医院医疗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负压吸引装置,能够进行持续性的声门下滞留物引流操作,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引流瓶,所述负压引流瓶包括:上端敞口的透明的瓶体及密闭盖设在瓶体敞口上的瓶盖,所述瓶体呈圆筒状,所述瓶盖上设置有连通到瓶体内的引流接口和抽压接口,所述引流接口用以与气管插管的吸引管连接,所述抽压接口上设置向外单向导通的抽气单向阀,用以与抽气装置连接抽出瓶体内的气体形成负压。
上述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可以通过厂家生产直接形成出厂自带负压的负压引流瓶,也可以在使用现场通过抽气装置直接抽取瓶体内的气体形成负压,从而为声门下滞留物引流提供负压吸力;其可以长时间持续提供负压,即使出现负压不足也可以及时通过抽压接口抽压补充,保证可以持续使用一天;负压引流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制作成本低,还可以方便的打开瓶盖处理痰液和进行瓶体清洗,反复使用,使用成本极低;去除对成本相对较高的负压吸引装置的长时间占用,有助于医疗设备资源的合理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引流瓶还包括:设置在瓶体内的增压活塞,所述增压活塞上设置有连通增压活塞两端的连通接口,所述连通接口设置有两个,两个连通接口分别通过一软管与引流接口和抽压接口连通。
通过设置增压活塞将瓶体内分割成两个负压腔,引流接口处的负压直接由增压活塞下方的瓶体提供,抽压接口抽取负压的目标也是直接作用于增压活塞下方的瓶体,进而为瓶体抽取负压时,随着下部腔体负压的增加,会牵动活塞向靠近瓶底的方向移动,并不断增加瓶盖与增压活塞之间瓶体内的负压,达到两个腔体之间负压的平衡,在这期间通过两个腔体储存更过的负压能量;负压吸引时,随着下腔持续释放负压进行吸痰,下腔负压降低,进而增压活塞上移,扩大下腔的空间使下腔内的负压上升,将上下腔体的负压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缓慢释放两个腔体内的负压的效果,延长供压时间;同时也使下腔内的压力更加平稳,更加符合持续负压吸引低压、平稳的压力需求,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引流瓶还包括:设置在瓶体内的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瓶盖的内表面和增压活塞的面向瓶盖的端面固定连接。
增设拉簧,在上腔对增压活塞的负压吸力之外,增加一个拉力,进而下腔内需要更大的负压力才能使增压活塞向瓶底移动,从而可以在瓶体内储存更大的负压能量,在双腔缓释负压的作用下,进一步延长供压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引流接口和吸引管之间的负压调节阀。
在引流接口处设置负压调节阀,以调节负压引流瓶对吸引管提供的负压大小,适应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负压吸引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调节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弹簧;所述阀体内设有主流孔、阀芯腔和压力控制孔,所述主流孔的两端延伸到阀体之外,以分别与引流接口和吸引管连接;所述阀芯腔与所述主流孔垂直交叉,所述阀芯和弹簧分别设置在阀芯腔内的两端,且阀芯和弹簧的端部相抵接;所述阀芯阻断所述主流孔,并在阀芯上设置与主流孔连通的调节孔;所述阀芯与阀芯腔密封配合并能沿阀芯腔滑动,使所述调节孔能与主流孔错位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孔的一端与弹簧外侧的阀芯腔连通,压力控制孔的另一端与主流孔的与引流接口连接的一端连通。
通过上述的阀体结构,阀芯在阀芯腔内滑动实现调节孔与主流孔之间的错位,错位距离越大,负压调节阀的实际工作孔径就越小,进而为吸引管提供的负压就越小,反之亦然;而阀芯的活动由引流接口端(即负压引流瓶)提供的负压大小决定:压力控制孔将弹簧占用部分的阀芯腔与引流接口端接通,从而实现二者的压力平衡,负压引流瓶中的负压越大,弹簧占用部分的阀芯腔内的负压也就越大,就可以为阀芯提供更大的负压吸力来克服弹簧的弹力,阀芯挤压弹簧向后移动的能力也就越强,调节孔与主流孔之间的错位也就越大,反之,得当负压引流瓶内的负压力降低之后,阀芯就会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移,减小调节孔与主流孔之间的错位量,直至调节孔与主流孔完全重合,解除对压力的限制调节,实现负压调节阀对供压负压的自动调节,无需时不时的手动调节压力,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腔的设有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延伸到阀体之外的螺纹孔,一调节螺栓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并与螺纹孔密封配合,所述调节螺栓的内端与弹簧抵接。
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可以调接弹簧的压缩量,进而改变阀芯克服弹簧弹力滑动一个单位距离所需要的压力,从而实现对上述负压调节阀的压力调节区间的调节,可以视不同的吸引环境设置负压调节阀完成压力自动调节的范围,自动调节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更强,使用更加方便和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还包括:抽气筒,所述抽气筒包括:筒体及设置在筒体内的抽气活塞,所述筒体的一端封闭,并在筒体的封闭的端部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抽气管与所述抽压接口连接,所述出气口上设置向外单向导通的出气单向阀;所述抽气活塞的背向筒体封闭端的一端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向外延伸到筒体外。
为负压引流瓶设置一个配套的抽气筒,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方便的抽取负压引流瓶内气体形成负压或补充负压力,连接抽气管、拉动操作杆即能完成操作,操作方便快捷。多个负压引流瓶配置一个抽气筒即可,轮流使用,进一步降低设备配置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和瓶体上对应设置有相互卡接适配的卡头和卡槽。
通过卡头和卡槽将负压引流瓶和抽气筒组装到一起,成套使用,随时都可以为负压引流瓶抽取和补充压力,保证吸引负压的供给情况,使用更加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瓶盖包括:盖板和盖环,所述盖板活动盖设在瓶体的敞口端,并在盖板和瓶体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体;所述盖板的直径与瓶体的外径相等,盖板的中部设置所述引流接口和抽压接口;所述瓶体的敞口端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盖环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盖环的另一端设置向内延伸的限位台,所述盖环螺接在瓶体的敞口端并将盖板压紧。
将瓶盖设置成盖板加盖环的组合结构,瓶盖拆装时,仅需旋转盖环即可,避免连接有管线的盖板部分跟着旋转,防止管线扭曲、折叠,瓶盖的拆装更加方便和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瓶体的容积为20ml-40ml。
病人通常情况下每24小时的吸痰量不会超过20ml,进而将瓶体的容积设置在20ml-40ml范围内,满足持续一天的吸痰需求,并保持瓶体的小巧,使用、清洗和护理都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能够进行持续性的声门下滞留物引流操作,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负压调节阀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负压调节阀的横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负压引流瓶,11-瓶体,111-外螺纹,12-瓶盖,121-盖板,122-盖环,1221-内螺纹,1222-限位台,13-引流接口,14-抽压接口,15-抽气单向阀,16-增压活塞,161-连通接口,162-软管,17-拉簧,18-密封体,2-负压调节阀,21-阀体,211-主流孔,212-阀芯腔,213-压力控制孔,214-螺纹孔,22-阀芯,221-调节孔,23-弹簧,24-调节螺栓,3-抽气筒,31-筒体,32-抽气活塞,33-进气口,34-出气口,35-抽气管,36-出气单向阀,37-操作杆,41-卡头,42-卡槽,5-吸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其主要结构为一个负压引流瓶1,负压引流瓶1包括:上端敞口的透明的瓶体11及密闭盖设在瓶体11敞口上的瓶盖12,瓶体11呈圆筒状,瓶体11的敞口端与瓶盖12之间设置密封体18,以保证二者连接的气密性。瓶体11透明方便实时观察其中痰液的形状,敞口的瓶体11的结构,方便倒出处理其中的痰液,也方便瓶体的清洗和护理。且考虑到病人通常情况下每24小时的吸痰量不会超过20ml,进而瓶体11的容积宜设置在20ml-40ml范围内,即能满足持续一天的吸痰需求,又能保持瓶体11的小巧,使用、清洗和护理都方便。
瓶盖12上设置有连通到瓶体11内的引流接口13和抽压接口14,引流接口13用以与气管插管的吸引管5连接,以吸取导管气囊上的分泌物积存;抽压接口14上设置向外单向导通的抽气单向阀15,用以与抽气装置连接抽出瓶体11内的气体形成负压,且只能出不能进,保证负压引流瓶1的气密性以长时间提供负压。负压引流瓶1内的负压可以通过厂家生产直接形成,出厂自带负压,也可以在使用现场通过抽气装置连接抽压接口14直接抽取瓶体11内的气体形成负压。为保证即能吸出声门下分泌物,又不至于造成患者粘膜出血,临床上持续声门下吸引所需要的负压力在-20mmHg即可,进而通过负压引流瓶1完全可以提供足够的负压能力,从而为声门下滞留物引流提供负压吸力,并能保证可以长时间持续提供负压,即使出现负压不足也可以及时通过抽压接口14抽压补充,保证可以持续使用一天(临床上通过会计量24小时吸痰量,以作为病人情况评估的指标);负压引流瓶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制作成本低,还可以方便的打开瓶盖12处理痰液和进行瓶体11清洗,反复使用,使用成本极低;去除对成本相对较高的负压吸引装置的长时间占用,有助于医疗设备资源的合理利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包括的零部件,各零部件的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和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瓶体11内设置了增压活塞16。
增压活塞16上设置有连通增压活塞16两端的连通接口161,连通接口161设置有两个,两个连通接口161分别通过一根软管162与引流接口13和抽压接口14连通,从而将瓶体11的内腔分割成上下两个密闭的腔体,其中,引流接口13处的负压直接由增压活塞16下方的瓶体11提供,抽压接口14抽取负压的目标也是直接作用于增压活塞16下方的瓶体11,进而为瓶体11抽取负压时,随着下部腔体负压的增加,会牵动增压活塞16向靠近瓶底的方向移动,并不断增加瓶盖12与增压活塞16之间瓶体11内的负压,达到两个腔体之间负压的平衡,在持续抽取负压期间,可以通过两个腔体储存更过的负压能量;而在使用带增压活塞16的负压引流瓶1进行负压吸引时,随着下腔持续释放负压进行吸痰,下腔负压降低,进而上腔的负压大于下腔,使增压活塞16上移,就会扩大下腔的空间使下腔内的负压上升,将上下腔体的负压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缓慢释放两个腔体内的负压的效果,延长供压时间;同时也使下腔内的压力更加平稳,更加符合持续负压吸引低压、平稳的压力需求,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还在瓶体11内设置了拉簧17,拉簧17的两端分别与瓶盖12的内表面和增压活塞16的面向瓶盖12的端面固定连接,从而在上腔对增压活塞16的负压吸力之外,为增压活塞16提供一个额外的拉力,进而下腔内需要更大的负压力才能使增压活塞16向瓶底移动,从下腔内抽取负压时,需要更大的能量才能使增压活塞16下移到超过瓶体11中部的位置,从而可以在瓶体11内储存更大的负压能量,在双腔缓释负压的作用下,进一步延长供压时间。
考虑到瓶盖12上设置了包括吸引管5和软管162在内的多跟管线,旋转瓶盖12时会造成管线的扭曲、折叠,为负压引流瓶1的使用带来不便,也会留下不安全的隐患,本实施例将瓶盖12设置成盖板121加盖环122的组合结构。具体的,盖板121活动盖设在瓶体11的敞口端,密封体18即设置在盖板121和瓶体11的接触面上,或者固定连接在二者之一上即可;盖板121的直径与瓶体11的外径相等,以方便盖环122套住盖板121与瓶体11连接;瓶体11的敞口端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111,盖环122的一端设置有与外螺纹111适配的内螺纹1221,且盖环122的另一端设置向内延伸的限位台1222;引流接口13和抽压接口14就设置在盖板121的中部。在密封瓶盖12时,先将盖板121盖设到瓶体11的敞口上,再旋转盖环122与瓶体11螺接,盖板121不需要跟着旋转,仅通过限位台1222抵压盖板121,直至盖板121与瓶体11的敞口端压紧,即能实现对瓶体11的密封,瓶盖12的拆装更加方便和安全。
实施例3: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包括的零部件,各零部件的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和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引流接口13和吸引管5通过一个负压调节阀2连接,以调节负压引流瓶1对吸引管5提供的负压大小,适应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负压吸引需求。
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4,负压调节阀2包括:阀体21、阀芯22和弹簧23;阀体21内设有主流孔211、阀芯腔212和压力控制孔213,主流孔211的两端延伸到阀体21之外,以分别与引流接口13和吸引管5连接;阀芯腔212与主流孔211垂直交叉,阀芯22和弹簧23分别设置在阀芯腔212内的两端,且阀芯22和弹簧23的端部相抵接;阀芯22阻断主流孔211,并在阀芯22上设置与主流孔211连通的调节孔221,在弹簧23抵压阀芯22时期外端部抵靠在阀芯腔212的底部这一初始状态下,调节孔221与主流孔211完全对齐的连通;阀芯22与阀芯腔212密封配合并能沿阀芯腔212滑动,使调节孔221能与主流孔211错位连通;压力控制孔213的一端与弹簧23外侧的阀芯腔212连通,压力控制孔213的另一端与主流孔211的与引流接口13连接的一端连通。
通过上述的阀体21结构,阀芯22在阀芯腔212内滑动实现调节孔221与主流孔211之间的错位,错位距离越大,负压调节阀2的实际工作孔径就越小,进而为吸引管5提供的负压就越小,反之亦然;而阀芯22的活动由引流接口13端(即负压引流瓶1)提供的负压大小决定:压力控制孔213将弹簧23占用部分的阀芯腔212与引流接口13端接通,从而实现二者的压力平衡,负压引流瓶1中的负压越大,弹簧23占用部分的阀芯腔212内的负压也就越大,就可以为阀芯22提供更大的负压吸力来克服弹簧23的弹力,阀芯22挤压弹簧23向后移动的能力也就越强,调节孔221与主流孔211之间的错位也就越大,反之,得当负压引流瓶1内的负压力降低之后,阀芯22就会在弹簧23的弹力作用下回移,减小调节孔221与主流孔211之间的错位量,直至调节孔221与主流孔211完全重合,解除对压力的限制调节,实现负压调节阀2对供压负压的自动调节,无需时不时的手动调节压力,使用更加方便。
同时,本实施例在阀芯腔212的设有弹簧23的一端设置有延伸到阀体21之外的螺纹孔214,一调节螺栓24螺接在螺纹孔214内并与螺纹孔214密封配合,调节螺栓24的内端与弹簧23抵接。从而,通过旋转调节螺栓24,可以调接弹簧23的压缩量,进而改变阀芯22克服弹簧23弹力滑动一个单位距离所需要的压力,从而实现对上述负压调节阀2的压力调节区间的调节,可以视不同的吸引环境设置负压调节阀2完成压力自动调节的范围,自动调节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更强,使用更加方便和安全。
上述的负压引流瓶1在重复使用和需要补压等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使用到抽气装置为其抽取负压,进而,本实施例为负压引流瓶1配置了一个抽气筒3作为配套的抽气装置。具体的,参见图3,抽气筒3包括:筒体31及设置在筒体31内的抽气活塞32,筒体31的下端封闭,并在筒体31的封闭的端部设置进气口33和出气口34,进气口33通过抽气管35与抽压接口14连接,出气口34上设置向外单向导通的出气单向阀36;抽气活塞32的背向筒体31封闭端的一端设置有操作杆37,操作杆37向外延伸到筒体31外。从而,在需要抽取负压时,只需要连接抽气管35、拉动操作杆37即能完成抽气操作,操作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还在抽气筒3的筒体31和负压引流瓶1的瓶体11上对应设置有相互卡接适配的卡头41和卡槽42,通过卡头41和卡槽42的卡接即能将负压引流瓶1和抽气筒3方便的组装到一起,成套使用,随时都可以为负压引流瓶1抽取和补充压力,保证吸引负压的供给情况,使用更加安全。当然,也可以多个负压引流瓶1配置一个抽气筒3使用,轮流使用,进一步降低设备配置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引流瓶,所述负压引流瓶包括:上端敞口的透明的瓶体及密闭盖设在瓶体敞口上的瓶盖,所述瓶体呈圆筒状,所述瓶盖上设置有连通到瓶体内的引流接口和抽压接口,所述引流接口用以与气管插管的吸引管连接,所述抽压接口上设置向外单向导通的抽气单向阀,用以与抽气装置连接抽出瓶体内的气体形成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瓶还包括:设置在瓶体内的增压活塞,所述增压活塞上设置有连通增压活塞两端的连通接口,所述连通接口设置有两个,两个连通接口分别通过一软管与引流接口和抽压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瓶还包括:设置在瓶体内的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瓶盖的内表面和增压活塞的面向瓶盖的端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引流接口和吸引管之间的负压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调节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弹簧;所述阀体内设有主流孔、阀芯腔和压力控制孔,所述主流孔的两端延伸到阀体之外,以分别与引流接口和吸引管连接;所述阀芯腔与所述主流孔垂直交叉,所述阀芯和弹簧分别设置在阀芯腔内的两端,且阀芯和弹簧的端部相抵接;所述阀芯阻断所述主流孔,并在阀芯上设置与主流孔连通的调节孔;所述阀芯与阀芯腔密封配合并能沿阀芯腔滑动,使所述调节孔能与主流孔错位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孔的一端与弹簧外侧的阀芯腔连通,压力控制孔的另一端与主流孔的与引流接口连接的一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腔的设有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延伸到阀体之外的螺纹孔,一调节螺栓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并与螺纹孔密封配合,所述调节螺栓的内端与弹簧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气筒,所述抽气筒包括:筒体及设置在筒体内的抽气活塞,所述筒体的一端封闭,并在筒体的封闭的端部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抽气管与所述抽压接口连接,所述出气口上设置向外单向导通的出气单向阀;所述抽气活塞的背向筒体封闭端的一端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向外延伸到筒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和瓶体上对应设置有相互卡接适配的卡头和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包括:盖板和盖环,所述盖板活动盖设在瓶体的敞口端,并在盖板和瓶体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体;所述盖板的直径与瓶体的外径相等,盖板的中部设置所述引流接口和抽压接口;所述瓶体的敞口端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盖环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盖环的另一端设置向内延伸的限位台,所述盖环螺接在瓶体的敞口端并将盖板压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容积为20ml-40ml。
CN201811327237.5A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 Active CN109568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7237.5A CN109568680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7237.5A CN109568680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8680A true CN109568680A (zh) 2019-04-05
CN109568680B CN109568680B (zh) 2021-04-23

Family

ID=65921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7237.5A Active CN109568680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68680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1045Y (zh) * 2001-07-18 2002-05-15 陈振业 一次性多功能负压引流瓶
WO2011019366A2 (en) * 2009-08-12 2011-02-17 Orogen Biosciences, Inc. Growth factor extractor
CN102698359A (zh) * 2012-06-14 2012-10-03 南京飞恰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控制阀及负压引流瓶
CN202666050U (zh) * 2012-06-21 2013-01-16 宁波健芝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吸引器
CN103234068A (zh) * 2013-05-29 2013-08-07 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虑波阀
CN203598279U (zh) * 2013-10-31 2014-05-21 王伟 一次性使用穿刺型负压引流瓶
CN203790341U (zh) * 2014-04-08 2014-08-27 宁波奉天海供氧净化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负压吸引装置
CN203845181U (zh) * 2014-06-04 2014-09-24 王庆阳 一种防潮包装瓶
CN204092818U (zh) * 2014-10-14 2015-01-14 丁一阳 可调式持续负压引流装置
CN206482893U (zh) * 2016-12-02 2017-09-12 赵鸿渐 一种新型胃肠减压器
WO2017192810A1 (en) * 2016-05-04 2017-11-09 Parasol Medical LLC Portable pump for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CN206745669U (zh) * 2016-12-14 2017-12-15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移动负压吸引瓶
US20180236148A1 (en) * 2015-05-29 2018-08-23 Ameda, Inc. Electrical breast pump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1045Y (zh) * 2001-07-18 2002-05-15 陈振业 一次性多功能负压引流瓶
WO2011019366A2 (en) * 2009-08-12 2011-02-17 Orogen Biosciences, Inc. Growth factor extractor
CN102698359A (zh) * 2012-06-14 2012-10-03 南京飞恰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控制阀及负压引流瓶
CN202666050U (zh) * 2012-06-21 2013-01-16 宁波健芝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吸引器
CN103234068A (zh) * 2013-05-29 2013-08-07 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虑波阀
CN203598279U (zh) * 2013-10-31 2014-05-21 王伟 一次性使用穿刺型负压引流瓶
CN203790341U (zh) * 2014-04-08 2014-08-27 宁波奉天海供氧净化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负压吸引装置
CN203845181U (zh) * 2014-06-04 2014-09-24 王庆阳 一种防潮包装瓶
CN204092818U (zh) * 2014-10-14 2015-01-14 丁一阳 可调式持续负压引流装置
US20180236148A1 (en) * 2015-05-29 2018-08-23 Ameda, Inc. Electrical breast pump and system
WO2017192810A1 (en) * 2016-05-04 2017-11-09 Parasol Medical LLC Portable pump for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CN206482893U (zh) * 2016-12-02 2017-09-12 赵鸿渐 一种新型胃肠减压器
CN206745669U (zh) * 2016-12-14 2017-12-15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移动负压吸引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8680B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9737B (zh) 胸腔引流设备
CN102215893A (zh) 一种湿化瓶及带有该湿化瓶的氧气吸入器
JPH078552A (ja) 外科用吸引装置
CN106110457B (zh) 一种排痰机及其呼吸机系统
CN210301957U (zh) 一种气管导管封堵器
CN204972426U (zh) 一种便携式护理用吸痰器
CN201759967U (zh) 一种湿化瓶及带有该湿化瓶的氧气吸入器
CN109568680A (zh) 一种持续性声门下吸引装置
CN209790469U (zh) 一种按压式吸痰管
CN209611934U (zh) 弹片式的呼吸机管路集水杯
CN215607982U (zh) 一种自动吸痰装置
CN212439551U (zh) 一种一次性密闭吸痰集痰装置
CN208959033U (zh) 一种医用喉罩
CN204766956U (zh) 一种咽胃一体管
CN209286438U (zh) 用于主动加温湿化器的加水器
CN209332953U (zh) 一种气道湿化给药装置
CN209074758U (zh) 一种耳鼻喉科用鼻腔海绵条
CN208877434U (zh) 新型小儿吸痰器
CN203935492U (zh) 一种气道湿化装置
CN202459712U (zh) 经鼻的双通管道喉罩
CN210844495U (zh) 一种加药机构及密闭式吸痰管
CN205586334U (zh) 一种减压式氧气湿化瓶
CN210542604U (zh) 一种防止气道粘膜被吸破的吸痰管组件
CN214762462U (zh) 一种按压式防反流吸痰装置
CN219440171U (zh) 一种急救吸痰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