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5185B - 通信装置、控制程序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控制程序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5185B
CN109565185B CN201780047840.5A CN201780047840A CN109565185B CN 109565185 B CN109565185 B CN 109565185B CN 201780047840 A CN201780047840 A CN 201780047840A CN 109565185 B CN109565185 B CN 109565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nf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78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5185A (zh
Inventor
小林洋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565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5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其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通信部,其接收从非接触地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输电装置发送的与输电相关的输电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在通信部接收到输电信息时,控制向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控制程序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几个方式涉及通信装置、控制程序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本申请基于2016年8月5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16-154856号并主张其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由非接触(无线)地进行电力的输电(供电)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输电装置)、和接受并使用从无线电力传输装置输电来的电力的终端装置等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构成的非接触供电系统正在实用化。另外,近年来,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终端装置多功能化,具备基于NFC(Near Field radio Communication)等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的终端装置也正在实用化。
然而,对于上述的终端装置所具备的NFC电路而言,使用与无线电力传输装置进行无线电力传输时所使用的电波相同频率的电波、或者倍增的频率的电波来进行电力的输电。而且,在无线电力传输电路中,为了将电力进行输电这一目的,一般使用比NFC电路用于通信的电波格外高的输出的电波。因此,对于搭载有无线电力传输的受电功能和基于NFC的通信功能的终端装置(电子设备)而言,若在进行基于NFC的通信时实施基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输电(供电),则发生由于用于实施将电力进行输电的电波而导致NFC电路损坏的情况。
因此,例如提出专利文献1那样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在搭载于受电侧通信装置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基于无线供电的充电正在进行期间实施通信电路的动作,而且用于防止二次电池的充电正在进行期间的通信电路的破坏。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在受电侧通信装置的受电部所具备的电压检测电路在二次电池的正在进行充电期间检测到超过规定阈值的充电电压(传输电压)的情况下,切断向NFC电路的通电。由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防止正在由无线供电进行充电期间的NFC电路的破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335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般,在进行无线电力传输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首先,无线电力传输装置(输电装置)将较弱的电力进行输电,并在与接受并使用所输电的电力的终端装置等的通信装置即将从输电装置输电来的电力进行充电的通信装置之间进行通信。而且,输电装置在通过与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能够确认了通信装置中做好了受电的准备后,开始较强的电力的输电。这样,在进行无线电力传输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输电装置不会最初便将较强的电力向通信装置(受电装置)输电。因此,通常,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不会发生输电装置向通信装置(受电装置)输电的电力即通信装置的充电电压急剧上升这样的状况。
然而,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的输电装置也有时具备同时相对于多个通信装置(受电装置)将电力进行输电的功能(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若在输电装置正在相对于某个通信装置(受电装置)进行输电时,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进入进行无线电力传输的电波的范围内,则输电装置将已经进行输电的较强的电力向其他通信装置输电。换句话说,可能导致相对于通信装置从最初便进行较强的电力的输电。在这种情况下,在最初便被输电了较强的电力的通信装置中,充电电压急剧上升。
如上述那样,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是在受电侧通信装置的受电部所具备的电压检测电路在正在进行充电期间检测到超过规定阈值的充电电压(输电电压)的情况下切断向NFC电路的通电的技术。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在充电电压急剧上升的情况下,来不及进行切断向NFC电路的通电的处理,存在NFC电路被破坏的危险性。
本发明的几个方式是基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将通过无线电力传输而输电来的电力充电至二次电池时能够避免通信装置所具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被破坏的危险性的通信装置、控制程序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装置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其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通信部,其接收从非接触地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输电装置发送的与上述输电相关的输电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在上述通信部接收到上述输电信息时,控制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一方式而言,也可以是,在上述的通信装置中,还具备:受电部,其接受从上述输电装置输电的上述电力;和二次电池,上述控制部对上述受电部接受到的上述电力的向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进行控制。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一方式而言,也可以是,在上述的通信装置中,在上述通信部接收到上述输电信息时,上述控制部将从受电部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切断。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一方式而言,也可以是,在上述的通信装置中,还具备:第二受电部,该第二受电部在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进行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时使用,上述控制部在上述通信部接收到上述输电信息时,将从上述第二受电部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切断。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一方式而言,也可以是,在上述的通信装置中,在上述输电信息表示将上述电力进行输电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将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切断。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一方式而言,也可以是,在上述的通信装置中,在上述输电信息表示不将上述电力进行输电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将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控制为不切断的状态。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一方式而言,也可以是,在上述的通信装置中,在成为上述通信部未接收上述输电信息的状态时,上述控制部将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控制为不切断的状态。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一方式而言,也可以是,在上述的通信装置中,在上述输电装置能够将上述电力进行输电的电力输电范围内存在上述通信装置时,上述控制部将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切断。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一方式而言,也可以是,在上述的通信装置中,在上述输电装置所输电的上述电力的大小为预先决定的大小以上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将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切断。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一方式而言,也可以是,在上述的通信装置中,在上述输电装置所输电的上述电力的大小为预先决定的大小以下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将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控制为不切断的状态。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一方式而言,也可以是,在上述的通信装置中,还具备连接切断部,该连接切断部将对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供给电力的路径的电连接切断,上述控制部通过将上述连接切断部控制为断开状态,从而控制为将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切断的状态,通过将上述连接切断部控制为闭合状态,从而将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控制为不切断的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通信装置的控制部发挥功能,上述通信装置具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部、接收从非接触地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输电装置发送的与上述输电相关的输电信息的通信部、以及控制部,在上述控制程序中,在上述通信部接收到上述输电信息时,使上述计算机作为控制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的上述控制部发挥功能。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输电装置,其具备通信距离比能够非接触地将电力进行输电的电力输电范围大的第一通信部,并通过上述第一通信部发送与上述电力的输电相关的输电信息;和通信装置,其具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部、接收从上述输电装置发送的上述输电信息的第二通信部、以及在上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上述输电信息时控制向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的控制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起到以下效果,即能够提供在将通过无线电力传输而输电来的电力充电至二次电池时能够避免通信装置所具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被破坏的危险性的通信装置、控制程序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通信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时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进行充电的处理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通信装置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时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进行充电的处理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进行充电的处理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构成为包括输电装置10和通信装置20。图1表示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换言之受电装置接受从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输电装置10输电的电力的状态。
输电装置10是非接触(无线)地将电力进行输电(无线电力传输)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更具体而言,输电装置10通过未图示的输电线圈产生强度根据交流的电力而变动的磁场,并作为电磁波而对存在于附近的通信装置20换句话说存在于通过未图示的输电线圈而产生的磁场中的通信装置20将电力进行输电。输电装置10具备:相对于包括通信装置20在内的多个通信装置、受电装置同时将电力进行输电的功能(能力)。输电装置10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对使用所接受的电力的终端装置输送电力的充电器、充电适配器、充电盘等。此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关于构成输电装置10的形式,没有特别规定。
输电装置10构成为包括通信部11。通信部11是通过无线通信来收发信息的通信接口。通信部11通过无线通信在与通信装置20之间交换表示输电装置10是否正在将电力进行输电的信息换句话说表示是否通过未图示的输电线圈而产生用于将电力进行输电的磁场的信息。此外,通信部11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通信天线,作为在与通信装置2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时送出无线信号的天线,也可以将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输电线圈用作天线。
这里,通信部11进行无线通信时的通信标准是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的到达距离(通信距离)比输电装置10能够通过无线电力传输来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换句话说输电装置10能够将电力进行输电的与通信装置20之间的最长距离大的通信标准。更具体而言,通信部11进行无线通信时的通信标准例如是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使用WiFi(注册商标)(Wireless Fidelity)等无线LAN(Local AreaNetwork)的无线通信标准。此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关于用于通信部11在与通信装置2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结构、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的规格、通信方法,没有特别规定。
通信装置20接受从输电装置10输电来的电力。通信装置20将接受到的电力充电至二次电池。另外,通信装置20使用接受到的电力或者充电至二次电池的电力而在与输电装置1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另外,通信装置20使用接受到的电力或者充电至二次电池的电力而在与未图示的NFC(Near Field radio Communication)通信装置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换句话说,通信装置20具备无线通信(例如,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等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通信)的功能。
此外,通信装置20也可以作为使用接受到的电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终端装置的一部分而构成。例如,通信装置20也可以具备于个人计算机(PC)、使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电话、使移动电话的功能与便携式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功能融合而成的便携式通信终端(所谓的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
通信装置20构成为包括受电线圈21、NFC线圈22、通信部23、受电处理部24、充电控制部25、NFC电路26、二次电池27以及开关28。
受电线圈21是接受从输电装置10输电来的电力的受电部。更具体而言,通过使通信装置20接近输电装置10,换句话说通过使通信装置20进入输电装置10通过未图示的输电线圈而产生的磁场中,从而受电线圈21产生强度根据输电装置10作为电磁波而输电的电力而变动的磁场,进而产生与由所产生的磁场的强度的变动而引起的电磁感应对应的感应电流。受电线圈21将所产生的感应电流接受为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电力。受电线圈21将接受到的电力向受电处理部24供给。此外,受电线圈21通过并联连接未图示的谐振电容器而构成谐振电路,将未图示的谐振电容器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力作为接受到的电力向受电处理部24供给。
受电线圈21接受到的电力用于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另外,在通信装置20作为使用接受到的电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终端装置的一部分而构成的情况下,受电线圈21接受到的电力作为实现终端装置所具备的各种功能的功能部的电源而使用。此外,作为功能部的电源,也可以构成为不直接使用通信装置20接受到的电力,而是使用充电至二次电池27的电力,换句话说将接受到的电力暂时充电至二次电池27后使用。
NFC线圈22与受电线圈21相同是产生与通信装置20所进入的磁场的强度对应的感应电流,并将该电流作为电力而接受的受电部。NFC线圈22经由开关28而将接受到的电力向NFC电路26供给。另外,NFC线圈22用作NFC电路26进行NFC通信时的天线。
此外,NFC线圈22接受电力的对象的磁场是未图示的NFC通信装置产生的磁场。换句话说,NFC线圈22接受电力的对象的磁场不是使用为了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而使输电装置10通过未图示的输电线圈产生的较高的输出的电波的磁场,而是使用为了将未图示的NFC通信装置进行NFC通信时所需要的电力进行输电而产生的较低的输出的电波的磁场。但是,NFC线圈22的结构也与受电线圈21的结构相同,因此在NFC线圈22中,也接受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电力。
通信部23是根据来自充电控制部25的控制而在与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之间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等的收发(无线通信)的通信接口。如上述那样,通信部23通过无线通信而在与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之间交换表示输电装置10是否正在将电力进行输电的信息,换句话说表示是否通过未图示的输电线圈产生用于进行将电力进行输电的磁场的信息。此外,通信部23可以使用未图示的通信天线,作为在与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时送出无线信号的天线,也可以将受电线圈21用作天线。
这里,通信部23进行无线通信时的通信标准是与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相同的通信标准。换句话说,通信部23进行无线通信时的通信标准是通信距离比输电装置10能够将电力进行输电的与通信装置20之间的最长距离大的例如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使用WiFi(注册商标)(Wireless Fidelity)等的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的无线通信标准。此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关于用于通信部23在与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结构、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的规格、通信方法,没有特别规定。
受电处理部24是对从受电线圈21供给的电力,换句话说从输电装置10输电来的电力进行调整的电力调整部。受电处理部24构成为包括例如对从受电线圈21供给的电力的电流(换句话说,受电线圈21所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整流的整流电路、和将由整流电路整流后的电力的电压调整为恒定的恒定电压电路。受电处理部24将调整后电力,换句话说整流并成为恒定电压后的电力向充电控制部25供给。
充电控制部25对从受电处理部24供给的电力换句话说从输电装置10输电并整流而成为恒定电压的电力向二次电池27的供电和充电进行控制。另外,充电控制部25控制通信部23而在与输电装置10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并基于在与输电装置10之间交换过的信息,来控制开关28的开闭(开路和短路)。例如,充电控制部25基于与输电装置10之间交换的信息,对从二次电池27的充电开始起至充电结束间的期间中的开关28的开闭(开路和短路)进行控制。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充电控制部25通过例如由中央处理装置(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等执行上述的用于进行各个控制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充电控制部25例如通过专用的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所谓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等集成电路来实现上述的各个控制。
这里,充电控制部25经由通信部23而与输电装置10之间进行交换的信息是表示输电装置10是否通过无线电力传输来将电力进行输电即输电装置10是否通过未图示的输电线圈而产生用于将电力进行输电的磁场的信息。充电控制部25在开始向二次电池27充电前,换句话说在通信装置20进入输电装置10通过未图示的输电线圈而产生的磁场中之前,对输电装置10是否产生用于将电力进行输电的磁场进行确认。换句话说,充电控制部25预先对输电装置10的电力的输电状况进行确认。而且,充电控制部25基于确认出的输电装置10的电力的输电状况对开关28的开闭(开路和短路)进行控制。这是因为:在输电装置10正在相对于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进行电力的输电时,换句话说在输电装置10通过未图示的输电线圈而产生较强的磁场时,若通信装置20进入较强的磁场中,则NFC线圈22接受较强的电力,通过经由开关28而对NFC电路26供给接受到的电力(通电),可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因此,通信部23通过通信距离比与输电装置10能够将电力进行输电的通信装置20之间的最长距离长的无线通信标准进行无线通信。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与通信部23(换句话说充电控制部25)之间进行交换(互相交换)并表示输电装置10是否通过无线电力传输而将电力进行输电的现在状况的信息称为“输电信息”。
充电控制部25在开始向二次电池27充电时,控制通信部23而对输电装置10请求输电信息的发送。例如,充电控制部25使通信部23向输电装置10发送请求输电信息的输电信息请求信号。而且,充电控制部25基于从输电装置10发送来的输电信息对开关28的开闭(开路和短路)进行控制。例如,通信部23接收输电装置10根据发送来的输电信息请求信号而发送来的输电信息,在从通信部23输入了接收到的输电信息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基于已输入的输电信息所表示的输电装置10的现在的电力输电的状况,对开关28的开闭(开路和短路)进行控制。此外,充电控制部25在已输入表示从通信部23接收到输电信息的通知的情况下,对通信部23进行控制而获取从输电装置10发送来的输电信息,并基于获取到的输电信息,对开关28的开闭(开路和短路)进行控制。更具体而言,充电控制部25为了避免NFC电路26的破坏的危险性而控制开关28的开闭(开路和短路)。进一步具体而言,充电控制部25为了避免NFC电路26的破坏的危险性,将开关28控制为断开状态(开路状态)。此外,此时,充电控制部25也可以控制为在将开关28控制为断开状态(开路状态)前,使NFC电路26初始化或者停止动作。其后,充电控制部25将从受电处理部24供给的电力向二次电池27供电并充电。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示出以下结构,即输电装置10根据由充电控制部25控制通信部23而发送来的输电信息请求信号而发送输电信息。但是,输电装置10发送输电信息的时机不限定于上述的时机。换句话说,在上述的说明中,示出在输电装置10与通信装置20之间通过所谓多播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结构,但输电装置10与通信装置20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方式不限定于多播通信方式。例如,输电装置10也可以是通过通信部11定期地持续发送输电信息的结构,通过所谓广播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能够始终确认输电装置10中的电力的输电状况。
在从输电装置10发送来的输电信息表示正在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使输电装置10已经输电的电力向二次电池27充电。但是,在从输电装置10发送来的输电信息表示没有正在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对输电装置10请求电力的输电,使输电装置10根据该请求而输电的电力向二次电池27充电。更具体而言,充电控制部25控制通信部23而向输电装置10请求电力的输电。例如,充电控制部25使通信部23向输电装置10发送请求电力的输电的输电请求信号。其后,充电控制部25开始由输电装置10接受所请求的电力的输电而输电来的电力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例如,在通信部23接收表示根据已发送的输电请求信号接受到电力的输电的输电接受信号,且接收到的输电接受信号或者表示接收了输电接受信号的通知从通信部23已输入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将根据输电装置10所输送的电力而从受电处理部24供给的电力供给并充电至二次电池27。
此外,在经过预先决定的时间仍未从通信部23输入表示接收到输电接受信号、输电接受信号的通知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根据例如输电装置10无法开始电力的输电、附近不存在输电装置10等理由,判断为未接受输电装置10所请求的电力的输电。在这种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对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进行待机。此时,也可以构成为,充电控制部25通知基于通信部23的输电请求信号的再次发送、无法向二次电池27充电。
此外,在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结束后而通信装置20还存在于输电装置10能够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对输电装置10的电力的输电状况进行确认,并基于确认到的输电装置10的电力的输电状况,控制开关28的开闭(开路和短路)。换句话说,在直至通信装置20离开到输电装置10能够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外为止,充电控制部25对输电装置10的电力的输电状况进行确认并控制开关28的开闭(开路和短路)。这是因为:若通信装置20存在于输电装置10通过未图示的输电线圈而产生的较强的磁场中,则还是导致NFC线圈22受到较强的电力,因此可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据此,对于通信部23与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的无线通信而言,优选能够对输电装置10与通信部23(换句话说,通信装置20)之间的距离是否在输电装置10能够通过无线电力传输而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内进行判定。
此外,上述的输电信息请求信号、输电请求信号也可以包括用于识别通信装置20的识别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输电装置10能够对发送来输电信息请求信号、输电请求信号的通信装置20是否为将电力进行输电的对象的通信装置20进行判定,并发送(回复)输电信息、输电接受信号。另外,输电请求信号也可以包括表示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时所需要的电力的大小(功率电平)(包括电压值、电流值等)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判定输电装置10能否将所请求的电力进行输电,并发送(回复)输电接受信号。
另外,上述的输电信息、输电接受信号也可以包括用于对输电装置10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能够对发送来输电信息、输电接受信号的输电装置10是否为将所输电来的电力向二次电池27充电的对象的输电装置10进行判定,并从输电装置10接受输送来的电力。另外,输电接受信号也可以包括表示能够输电的功率电平(包括电压值、电流值等)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能够对从输电装置10输送来的电力能否确保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时所需要的功率电平进行判定,并对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例如,充电时间、充电时的电压值、电流值等)进行控制。
此外,表示功率电平的信息也可以在表示从通信部23接收到输电接受信号、输电接受信号的通知输入至充电控制部25后,在与输电装置10之间的信息交换中收发。例如,充电控制部25也可以在表示从通信部23接收到输电接受信号、输电接受信号的通知已输入后,控制通信部23而使表示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时所需要的功率电平的信息向输电装置10发送。另外,例如,输电装置10也可以在与接收到的输电请求信号对应的输电接受信号的发送后继续将表示能够输电的功率电平的信息向通信装置20发送。
另外,充电控制部25经由通信部23而在与输电装置10之间交换的信息也包括表示充电控制部25是否进行向二次电池27的供电和充电,换句话说表示通信装置20是否受电并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是否正在充电中)的信息(以下,称为“充电中信息”)。充电控制部25在二次电池27正在充电中时,将表示正在充电中的充电中信息向输电装置10发送。由此,充电控制部25能够向输电装置10通知通信装置20正在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充电控制部25向输电装置10发送的充电中信息也能够由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来接收。换句话说,充电控制部25通过向输电装置10发送充电中信息,能够向输电装置10以及存在于输电装置10能够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内的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通知存在正在进行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通信装置20。反过来说,通信装置20也能够通过接收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发送至输电装置10的充电中信息,来知道存在于输电装置10能够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内的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正在进行充电的动作。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在充电控制部25经由通信部23而与输电装置10之间交换的信息中,关于表示输电装置10是否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现在的状况的信息(输电信息)、和表示通信装置20(充电控制部25)是否为二次电池27的充电中的信息(充电中信息)的各个信息以外的信息,没有特别规定。
此外,在充电控制部25中与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时的上述的处理相关的详细的说明将后述。
NFC电路26是在与未图示的NFC通信装置之间进行NFC通信的通信接口电路(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对于NFC电路26而言,使用由NFC线圈22受电并经由开关28而供给的电力而动作,进行NFC通信的信号处理。此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关于NFC电路26中的与未图示的NFC通信装置之间的NFC通信中收发的信息、数据等的形式、通信方法以及信号处理,没有特别规定。
二次电池27例如是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蓄电池、镍/镉蓄电池等充电式的电池(Battery)。二次电池27根据来自充电控制部25的控制,对从充电控制部25供电的电力换句话说从输电装置10输电并由受电处理部24进行整流而成为恒定电压的电力进行蓄电。二次电池27蓄电(充电)有与从充电控制部25供电的电力的电流对应的电荷。充电至二次电池27的电力作为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各个构成要素的电源而供给。另外,在通信装置20构成为使用接受到的电力实现各种功能的终端装置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充电至二次电池27的电力作为实现终端装置所具备的各种功能的功能部的电源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二次电池27将所充电的电力向各个功能部供给。
开关28是根据来自充电控制部25的控制而将NFC线圈22与NFC电路26的电连接切断的连接切断部。开关28对由NFC线圈22接受到的电力向NFC电路26供给的路径(布线)的电连接进行切断。在通信装置20将从输电装置10输电来的电力向二次电池27充电的情况下,开关28由充电控制部25控制为断开状态(开路状态)。由此,NFC线圈22与NFC电路26的电连接切断,即使在NFC线圈22接受到用于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的较强的电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NFC电路26的电压由于较强的电力而急剧上升从而被破坏的危险性。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开关28断开状态(开路状态)称为“断开状态”。
另外,通信装置20在与未图示的NFC通信装置之间进行NFC通信的情况下,开关28由充电控制部25控制为闭合状态(短路状态)。由此,NFC线圈22与NFC电路26电连接,NFC电路26使用NFC线圈22接受到并供给的电力而动作。而且,NFC电路26在使用NFC线圈22作为进行NFC通信时的天线的情况下,能够相对于从NFC线圈22输入的NFC通信的各种信息、数据等进行信号处理。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开关28闭合状态(短路状态)称为“接通状态”。
这里,对通信装置20的NFC通信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的近距离无线通信(NFC通信)时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2示出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在与NFC通信装置3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通信)的状态。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使用NFC线圈22来作为进行NFC通信时的天线的情况进行说明。
NFC通信装置30是将非接触(无线)地进行NFC通信时所需要的电力进行输电(无线电力传输)并且收发NFC通信中的各种信息、数据的通信装置。如上述那样,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NFC电路26使用从NFC通信装置30输电并由NFC线圈22接受到的电力而在与NFC通信装置3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因此,如图2所示那样,充电控制部25将开关28控制为断开状态。由此,NFC线圈22接受到的电力、NFC通信中的各种信息、数据经由开关28而从NFC线圈22向NFC电路26传递。
NFC通信装置30构成为包括NFC通信部31。NFC通信部31是通过NFC通信来收发信息的通信接口。NFC通信部31在与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NFC电路26之间,对NFC通信的各种信息、数据等进行收发(近距离无线通信)。此外,NFC通信部31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NFC通信天线,来作为在与通信装置20之间进行NFC通信时送出近距离无线信号(NFC信号)的天线,也可以将NFC通信装置3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输电线圈(NFC输电线圈)用作天线。
若通信装置20靠近,则NFC通信装置30通过未图示的NFC输电线圈而形成磁场,作为电磁波而对通信装置20换句话说存在于由未图示的NFC输电线圈产生的磁场中的通信装置20将电力进行输电。由此,在通信装置20中,与基于NFC通信装置30所形成的磁场的电磁感应对应的感应电流产生于NFC线圈22。NFC线圈22将所产生的感应电流接受为NFC通信装置30所输电的电力,并经由开关28向NFC电路26供给。由此,NFC电路26能够使用从NFC线圈22经由开关28供给的电力而动作。
而且,NFC通信装置30进行在与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NFC电路26之间的NFC通信。这样,NFC通信装置30相对于靠近的通信装置20将电力进行输电,并且在与使用输电来的电力而动作的NFC电路26之间进行NFC通信。此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关于用于NFC通信装置30(换句话说,NFC通信部31)与通信装置20(换句话说,NFC电路26)之间进行NFC通信的结构、控制方法、NFC通信中收发的信息、数据等的形式、通信方法以及信号处理,没有特别规定。
接下来,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将从输电装置10输电来的电力向二次电池27充电时的处理(以下,称为“充电处理”)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进行充电的处理(充电处理)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与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通信部23进行以属于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的规格的IEEE802.15.1版本4.0(BLE:Bluetooth(注册商标)Low Energy)规格为基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以下,称为“BLE通信”)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以定期持续发送信息的广播通信方式来定期发送输电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通信装置20起动,未进行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动作时,充电控制部25将开关28控制为接通状态。其后,充电控制部25开始充电处理。在充电处理中,首先,充电控制部25控制通信部23而对是否接收到输电装置10通过BLE通信而发送的输电信息进行确认(步骤S101)。更具体而言,在步骤S101中,充电控制部25对表示是否接收到输电装置10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输电信息进行确认。
在步骤S101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未接收到输电装置10所发送的输电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1的“否”),充电控制部25维持开关28的接通状态,并且返回步骤S101,重复步骤S101中的是否接收到输电装置10所发送的输电信息的确认。此外,此时,充电控制部25也可以向输电装置10请求电力的输电。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1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接收到输电装置10所发送的输电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1的“是”),充电控制部25将开关28控制为断开状态(步骤S102)。由此,对于通信装置20而言,假设在NFC线圈22受到较强的电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
接着,充电控制部25对是否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进行判定(步骤S103)。在该步骤S103中的是否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判定中,充电控制部25例如对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是否为充满电进行确认。而且,充电控制部25在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为充满电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在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不是充满电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
此外,在步骤S103中的是否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判定中,除了上述的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是否为充满电的确认之外,还可以匹配地进行是否为通信装置20能够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状态,例如通信装置20是否存在于输电装置10能够通过无线电力传输而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以下,称为“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确认。更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在通信装置20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并且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不是充满电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判定为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在通信装置20未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是充满电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此外,优选在通信装置20不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情况下,在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不是充满电的情况下,在通信装置20不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状态经过了预先决定的期间以上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最终判定为不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换句话说,优选在通信装置20不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不是马上最终决定为不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而是假定其后通信装置20进入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而以预先决定的期间等待最终的判定。
此外,通信装置20是否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判定例如能够通过能否在与输电装置10之间进行BLE通信来判定。此外,在通信装置20在与输电装置10之间可进行BLE通信的情况下,也认为有时例如,通信装置20存在于从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输电线圈上、其附近偏离的位置等通信装置20不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状态,换句话说通信装置20无法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输电装置10而言,能够基于未图示的输电线圈的通信装置20侧的阻抗的变化量,来判定通信装置20是否存在于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例如,在未图示的输电线圈中的通信装置20侧的阻抗的变化少的情况下,输电装置10能够判定为通信装置20未存在于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而且,输电装置10能够通过BLE通信将该判定结果向通信装置20发送。由此,通信装置20能够基于通过BLE通信而从输电装置10发送来的判定结果,进行输电装置10是否存在于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判定。
在步骤S103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不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情况下(步骤S103的“否”),充电控制部25进入步骤S106。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3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情况下(步骤S103的“是”),充电控制部25开始二次电池27的充电(步骤S104)。此时,充电控制部25控制通信部23而通过BLE通信将表示正在充电中的充电中信息向输电装置10发送。由此,充电控制部25向输电装置10以及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通知存在进行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通信装置20。
接着,充电控制部25对二次电池27的充电是否结束进行判定(步骤S105)。在该步骤S105中的二次电池27的充电是否结束的判定中,充电控制部25例如对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是否充满电进行确认。而且,对于充电控制部25而言,在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为充满电的情况下,判定为二次电池27的充电结束,在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不是充满电的情况下,判定为二次电池27的充电未结束。
此外,对于步骤S105中的二次电池27的充电是否结束的判定而言,除了上述的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是否为充满电的确认之外,也可以还匹配地进行是否为通信装置20能够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状态,例如通信装置20是否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确认。更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对于充电控制部25而言,在通信装置20未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为充满电的情况下,判定为二次电池27的充电结束,在通信装置20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并且二次电池27的充电状态不是充满电的情况下,判定为二次电池27的充电未结束。
在步骤S105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二次电池27的充电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05的“否”),充电控制部25维持开关28的断开状态,并且返回步骤S105,重复步骤S105中的二次电池27的充电是否结束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5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二次电池27的充电已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05的“是”),充电控制部25结束二次电池27的充电。而且,在结束了二次电池27的充电后,或者在步骤S103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未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情况下(步骤S103的“否”),充电控制部25控制通信部23而对是否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通过BLE通信而发送至输电装置10的充电中信息进行确认(步骤S106)。
在步骤S106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6的“是”),充电控制部25维持开关28的断开状态,并且返回步骤S106,重复步骤S106中的是否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的确认。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6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未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6的“否”),充电控制部25在通信装置20离开到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外后,将开关28控制为接通状态(步骤S107)。由此,对于通信装置20而言,成为能够进行基于NFC线圈22以及NFC电路26的NFC通信的状态。
此外,也可以是,尽管步骤S106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未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但在通信装置20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也向输电装置10请求电力的输电的结束,并在接收到表示输电装置10未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输电信息后,将开关28控制为接通状态。
接着,充电控制部25对是否停止通信装置20的动作换句话说是否断开通信装置20的电源进行判定(步骤S108)。
在步骤S108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通信装置20的电源未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108的“否”),充电控制部25返回步骤S101,重复充电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8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通信装置20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108的“是”),充电控制部25停止通信装置20的动作,结束充电处理。
根据这样的结构以及处理,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而言,输电装置10通过无线信号的到达距离(通信距离)比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大的通信标准(图3中说明过的充电处理中为BLE通信),向存在于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外的通信装置20发送输电信息。由此,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而言,在输电装置10已经产生用于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的较强的电力的情况下,通信装置20(更具体而言,充电控制部25)也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输电信息,预先确认输电装置10是否产生较强的电力。由此,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而言,充电控制部25能够基于预先确认的结果,在通信装置20进入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前,控制为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的状态(开关28断开状态)。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对NFC电路26使用由NFC线圈22受电并经由开关28而供给的电力而动作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构成为,为了NFC电路26动作所使用的电力由NFC线圈22受电并供给。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构成为包括输电装置10和通信装置40。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构成为,将构成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取代为通信装置40。
图4示出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通信装置40接受从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输电装置10输电的电力的状态。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是通过相同的受电线圈来接受利用无线电力传输从输电装置10输电的电力的受电、和利用无线电力传输从NFC通信装置30输电的进行NFC通信所需要的电力的结构的非接触供电系统。此外,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构成要素也包括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因此,在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构成要素中,对与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进行说明。
输电装置10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输电装置10。因此,省略与输电装置10相关的详细的说明。
通信装置40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同样,接受从输电装置10输电的电力,并将接受到的电力向二次电池充电。另外,通信装置40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同样,利用接受到的电力或者充电至二次电池的电力,在与输电装置1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另外,通信装置40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同样,使用接受到的电力或者充电至二次电池的电力,在与未图示的NFC通信装置(例如,NFC通信装置3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因此,通信装置40也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同样,是具备无线通信(例如,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等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通信)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也称为受电装置)。
此外,通信装置40也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同样,也可以构成为个人计算机(PC)、移动电话、便携式通信终端(所谓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使用接受到的电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终端装置的一部分。
通信装置40构成为包括受电线圈41、NFC线圈22、通信部23、受电处理部24、充电控制部25、NFC电路26、二次电池27以及开关28。
受电线圈41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受电线圈21同样,是接受从输电装置10输电的电力,并将接受到的电力向受电处理部24供给的受电部。另外,受电线圈41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NFC线圈22同样,接受从未图示的NFC通信装置传输的进行NFC通信时所需要的电力,经由开关28将接受到的电力向NFC电路26供给。另外,受电线圈41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NFC线圈22同样,用作NFC电路26进行NFC通信时的天线。即,受电线圈41是具有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受电线圈21和NFC线圈22双方的功能的线圈。此外,受电线圈41的电力的受电方法、作为天线的功能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受电线圈21以及NFC线圈22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通信部23、受电处理部24、充电控制部25以及二次电池27分别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对应的各个构成要素。因此,省略与通信部23、受电处理部24、充电控制部25以及二次电池27分别相关的详细的说明。
NFC电路26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NFC电路26。但是,如上述那样,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是通过相同的受电线圈来接受利用无线电力传输从输电装置10输电的电力的受电、和利用无线电力传输从NFC通信装置30输电的进行NFC通信时所需要的电力的结构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因此,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通信装置40所具备的NFC电路26使用由受电线圈41受电并经由开关28而供给的电力而动作,进行NFC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换言之,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通信装置40所具备的NFC电路26仅向NFC电路26供给电力的线圈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NFC电路26不同。因此,省略与NFC电路26相关的详细的说明。
开关28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开关28。其中,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通信装置40所具备的开关28根据来自充电控制部25的控制,对受电线圈41与NFC电路26的电连接进行切换。更具体而言,在通信装置40将从输电装置10输电的电力向二次电池27充电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充电控制部25将开关28控制为断开状态,从而将受电线圈41与NFC电路26的电连接切断,即使在受电线圈41接受用于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的较强的电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NFC电路26的电压由于较强的电力而急剧上升而被破坏的危险性。另外,在通信装置40在与未图示的NFC通信装置之间进行NFC通信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充电控制部25将开关28控制为接通状态,从而受电线圈41与NFC电路26电连接,NFC电路26使用由受电线圈41受电并供给的电力而动作。而且,NFC电路26在使用受电线圈41作为进行NFC通信时的天线的情况下,能够相对于从受电线圈41输入的NFC通信的各种信息、数据等进行信号处理。
这里,对通信装置40的NFC通信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通信装置40的近距离无线通信(NFC通信)时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5示出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通信装置40在与NFC通信装置30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通信)的状态。但是,如上述那样,通信装置40将受电线圈41用作进行NFC通信时的天线。
NFC通信装置30是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进行NFC通信的NFC通信装置30。因此,省略与NFC通信装置30相关的详细说明。
NFC通信装置30同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进行NFC通信时相同,将非接触(无线)地进行NFC通信时所需要的电力(无线电力传输)进行输电,并且收发NFC通信的各种信息、数据。如上述那样,通信装置40所具备的NFC电路26使用从NFC通信装置30输电并由受电线圈41接受到的电力而在与NFC通信装置3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因此,如图5所示那样,充电控制部25将开关28控制为断开状态。由此,受电线圈41接受到的电力、NFC通信的各种信息、数据经由开关28而从受电线圈41向NFC电路26传递。
若通信装置40靠近,则NFC通信装置30通过未图示的NFC输电线圈形成磁场,作为电磁波而对存在于由未图示的NFC输电线圈产生的磁场中的通信装置40将电力进行输电。由此,在通信装置40中,受电线圈41将与基于NFC通信装置30所形成的磁场的电磁感应对应的感应电流接受为NFC通信装置30所输电的电力,并经由开关28向NFC电路26供给。由此,NFC电路26能够使用从受电线圈41经由开关28供给的电力而动作。而且,NFC通信装置30进行在与通信装置40所具备的NFC电路26之间的NFC通信。
这样,NFC通信装置30相对于靠近的通信装置40将电力进行输电,并且在与使用输电的电力而动作的NFC电路26之间进行NFC通信。此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关于用于NFC通信装置30(换句话说,NFC通信部31)在与通信装置40(换句话说,NFC电路26)之间进行NFC通信的结构、控制方法、NFC通信中收发的信息、数据等的形式、通信方法以及信号处理,没有特别规定。
接下来,对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中将从输电装置10输电的电力向二次电池27充电时的充电处理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充电处理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充电处理相关的详细说明。
根据这样的结构以及处理,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相同,输电装置10通过无线信号的到达距离(通信距离)比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大的通信标准(例如,BLE通信),向存在于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外的通信装置40发送输电信息。由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相同,在输电装置10已经产生用于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的较强的电力的情况下,通信装置40(更具体而言,充电控制部25)也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输电信息,预先确认输电装置10是否产生较强的电力。据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相同,充电控制部25能够基于预先确认的结果,在通信装置40进入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前,控制为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的状态(开关28断开状态)。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中也相同)中,对充电控制部25未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换句话说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未进行充电处理,通信装置20离开至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外后,将开关28控制为NFC电路26能够进行NFC通信的接通状态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基于对是否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进行了确认的结果来进行成为NFC电路26能够进行NFC通信的状态时的控制的结构。例如,也能够成为在对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电力的大小(功率电平)进行确认后,控制为NFC电路26能够进行NFC通信的状态的结构。更具体而言,充电控制部25也能够构成为,在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上的情况下,将开关28控制为能够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的断开状态,在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的情况下,将开关28控制为NFC电路26能够进行NFC通信的接通状态。此外,作为对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电力的大小(功率电平)进行确认的方法,可以是充电控制部25基于通信部23接收到的输电信息来进行确认的方法,但也可以是对受电线圈41所受电的实际的电力的大小(功率电平)进行确认的方法。若为充电控制部25对受电线圈41所受电的实际的电力的大小(功率电平)进行确认的方法,则假设在通信部23未接收到输电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进行说明。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简要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或者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简要结构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简要结构相关的详细说明。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结构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简要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充电处理(以下,称为“第二充电处理”)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进行充电的处理(第二充电处理)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将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和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通信部23进行以IEEE802.15.1版本4.0(BLE:Bluetooth(注册商标)Low Energy)规格为基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BLE通信)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将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通过定期地持续发送信息的广播通信方式而定期地发送输电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通信装置20起动,未进行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动作时,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相同,将开关28控制为接通状态。其后,充电控制部25开始第二充电处理。在第二充电处理中,首先,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控制通信部23而对是否接收到输电装置10通过BLE通信而发送的输电信息进行确认(步骤S201)。
在步骤S201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未接收到输电装置10所发送的输电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01的“否”),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维持开关28的接通状态,并且返回步骤S201,重复步骤S201中的是否接收到输电装置10所发送的输电信息的确认。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1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接收到输电装置10所发送的输电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01的“是”),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将开关28控制为断开状态(步骤S202)。由此,在通信装置2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相同,假设在NFC线圈22接受到较强的电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
接着,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对是否实施二次电池27的充电进行判定(步骤S203)。在步骤S203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未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情况下(步骤S203的“否”),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进入步骤S206。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3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情况下(步骤S203的“是”),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开始二次电池27的充电(步骤S204)。此时,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控制通信部23而通过BLE通信将表示正在充电中的充电中信息向输电装置10发送。由此,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向输电装置10以及存在于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通知存在进行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通信装置20。
接着,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对二次电池27的充电是否结束进行判定(步骤S205)。在步骤S205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二次电池27的充电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05的“否”),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维持开关28的断开状态,并且返回步骤S205,重复步骤S205中的二次电池27的充电是否结束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5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二次电池27的充电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05的“是”),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结束二次电池27的充电。而且,在结束了二次电池27的充电后,或者步骤S203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未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情况下(步骤S203的“否”),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控制通信部23而对是否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通过BLE通信而发送至输电装置10的充电中信息进行确认(步骤S206)。
在步骤S206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06的“是”),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维持开关28的断开状态,并且返回步骤S206,重复步骤S206中的是否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的确认。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6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未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06的“否”),充电控制部25对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是否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进行确认(步骤S207)。在该步骤S207中的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是否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的确认中,充电控制部25例如对从受电处理部24供给的电力是否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进行确认。这里,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是能够判定为没有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的功率电平。换句话说,在步骤S207中,充电控制部25对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是否为没有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的功率电平进行确认。
此外,也可以是,在输电装置10将表示所输电的功率电平(包括电压值、电流值等)的信息包含于输电信息而发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07中,充电控制部25基于通信部23所接收到的输电信息,对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是否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进行确认。
在步骤S207的确认的结果为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不是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07的“否”),充电控制部25维持开关28的断开状态,并且返回步骤S207,重复步骤S207中的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是否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的确认。此外,此时,充电控制部25也可以向输电装置10请求电力的输电的停止。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7的确认的结果为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是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07的“是”),充电控制部25将开关28控制为接通状态(步骤S208)。由此,在通信装置20中,成为能够进行基于NFC线圈22以及NFC电路26的NFC通信的状态。换句话说,充电控制部25如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那样,不等到通信装置20离开至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外,便避免了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而且能够将开关28控制为能够进行基于NFC线圈22以及NFC电路26的NFC通信的状态。
接着,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对是否停止通信装置20的动作(断开通信装置20的电源)进行判定(步骤S209)。
在步骤S209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未断开通信装置20的电源的情况下(步骤S209的“否”),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返回步骤S201,重复第二充电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9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断开通信装置20的电源的情况下(步骤S209的“是”),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停止通信装置20的动作,结束第二充电处理。
根据这样的结构以及处理,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相同,输电装置10通过无线信号的到达距离(通信距离)比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大的通信标准(例如,BLE通信),向存在于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外的通信装置20发送输电信息。由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相同,在输电装置10已经产生用于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的较强的电力的情况下,通信装置20(更具体而言,充电控制部25)也能够基于所接收到的输电信息,来预先确认输电装置10是否产生较强的电力。据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相同,充电控制部25能够基于预先确认的结果,在通信装置20进入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前,控制为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的状态(开关28断开状态)。
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通过第二充电处理(更具体而言,图6所示的步骤S207的处理),对输电装置1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是否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能够判断为NFC电路26没有被破坏的危险性的功率电平)以下进行确认。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如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那样,不等到通信装置20离开至输电装置1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外,便避免了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而且能够更早地将开关28控制为能够进行基于NFC线圈22以及NFC电路26的NFC通信的状态。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7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构成为包括输电+NFC通信装置50和通信装置20。图7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是将构成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输电装置10取代为输电+NFC通信装置50而成的结构。
图7示出由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3的通信装置20接受从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3的输电+NFC通信装置50输电的电力的状态。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是输电+NFC通信装置50进行基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电力的输电和NFC通信的结构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因此,通信装置20接受通过无线电力传输而从输电+NFC通信装置50输电的电力,并且进行在与相同的输电+NFC通信装置50之间的NFC通信。此外,图7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的构成要素还包括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构成要素、以及与构成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进行NFC通信时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因此,对非接触供电系统3的构成要素中与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通信装置20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因此,省略与通信装置20以及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各个构成要素相关的详细说明。
输电+NFC通信装置50是非接触(无线)地将电力进行输电(无线电力传输)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另外,输电+NFC通信装置50是将实施NFC通信时所需要的电力进行输电(无线电力传输),并且收发NFC通信的各种信息、数据的通信装置。输电+NFC通信装置50构成为包括通信部11和NFC通信部31。
通信部11是构成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输电装置10所具备的通信部11。因此,省略与通信部11相关的详细说明。
NFC通信部31是构成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进行NFC通信的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具备的NFC通信部31。因此,省略与NFC通信部31相关的详细说明。
接下来,对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中将从输电+NFC通信装置50输电的电力向二次电池27充电时的处理(以下,称为“第三充电处理”)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中进行充电的处理(第三充电处理)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将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具备的通信部11、与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通信部23进行以IEEE802.15.1版本4.0(BLE:Bluetooth(注册商标)Low Energy)规格为基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BLE通信)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将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具备的通信部11通过定期地持续发送信息的广播通信方式定期地发送输电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通信装置20起动,未进行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动作时,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同样,将开关28控制为接通状态。其后,充电控制部25开始第三充电处理。在第三充电处理中,首先,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充电处理相同,控制通信部23,对是否接收到输电+NFC通信装置50通过BLE通信而发送来的输电信息进行确认(步骤S301)。
在步骤S301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未接收到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发送的输电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01的“否”),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维持开关28的接通状态,并且返回步骤S301,重复步骤S301中的是否接收到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发送的输电信息的确认。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1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接收到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发送的输电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01的“是”),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将开关28控制为断开状态(步骤S302)。由此,对于通信装置20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相同,假设在NFC线圈22接收到较强的电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
接着,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对是否实施二次电池27的充电进行判定(步骤S303)。在步骤S303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未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情况下(步骤S303的“否”),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进入步骤S306。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3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情况下(步骤S303的“是”),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开始二次电池27的充电(步骤S304)。此时,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控制通信部23,并通过BLE通信将表示正在充电中的充电中信息向输电+NFC通信装置50发送,并向输电+NFC通信装置50以及存在于输电+NFC通信装置5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的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通知存在正进行向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通信装置20。
接着,充电控制部25对二次电池27的充电是否结束,或者基于输电+NFC通信装置50的输电是否为低电力模式进行判定(步骤S305)。这里,低电力模式是指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输送的电力的功率电平为能够判断为没有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的预先决定的较低的功率电平(也包括输电的停止)的状态。该低电力模式例如能够通过输电+NFC通信装置50(也可以是通信装置20)的使用者(用户)的操作来设定。而且,在为低电力模式的情况下,在二次电池27的充电未结束的状态下,也暂时结束二次电池27的充电,换句话说,能够中断二次电池27的充电而进行其他处理(例如NFC通信)。
在步骤S305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二次电池27的充电未结束,或者基于输电+NFC通信装置50的输电不是低电力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05的“否”),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维持开关28的断开状态,并且返回步骤S305,重复步骤S305中的处理。换句话说,充电控制部25重复二次电池27的充电是否结束或者基于输电+NFC通信装置50的输电是否为低电力模式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5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二次电池27的充电已结束或者判定为基于输电+NFC通信装置50的输电是低电力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05的“是”),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结束二次电池27的充电。而且,在结束了二次电池27的充电后,或者在步骤S303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未进行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情况下(步骤S303的“否”),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控制通信部23,对是否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通过BLE通信而发送至输电+NFC通信装置50的充电中信息进行确认(步骤S306)。
在步骤S306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06的“是”),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维持开关28的断开状态,并且返回步骤S306,重复步骤S306中的是否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的确认。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6的确认的结果是通信部23未接收到其他通信装置、受电装置所发送的充电中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06的“否”),充电控制部25对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是否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进行确认(步骤S307)。该步骤S307中的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是否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的确认的处理与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第二充电处理的步骤S207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S307的确认的结果为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不是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307的“否”),充电控制部25维持开关28的断开状态,并且返回步骤S307,重复步骤S307中的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是否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的确认。此外,此时,也可以是,充电控制部25与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第二充电处理的步骤S207的处理相同,向输电+NFC通信装置50请求电力的输电的停止。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7的确认的结果为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是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307的“是”),充电控制部25将开关28控制为接通状态(步骤S308)。此外,在步骤S307的处理中,在开关28已经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维持开关28的现状的接通状态。由此,对于通信装置20而言,成为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并且能够进行基于NFC线圈22以及NFC电路26的在与输电+NFC通信装置50之间的NFC通信的状态。
接着,充电控制部25确认是否存在与输电+NFC通信装置50之间的NFC通信(步骤S309)。在该步骤S309中的是否存在与输电+NFC通信装置50之间的NFC通信的确认中,充电控制部25例如对是否通过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NFC输电线圈而将为了NFC电路26动作而使用的电力进行输电、是否通过NFC通信从NFC通信部31发送所交换的各种信息、数据等进行确认。而且,在发送为了NFC电路26动作而使用的电力、或者通过NFC通信从NFC通信部31发送所交换的各种信息、数据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判定为存在NFC通信。另一方面,在未将为了NFC电路26动作而使用的电力进行输电,未通过NFC通信从NFC通信部31发送所交换的各种信息、数据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判定为没有NFC通信。
在步骤S309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没有在与输电+NFC通信装置50之间的NFC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309的“否”),充电控制部25进入步骤S311。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9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有在与输电+NFC通信装置50之间的NFC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309的“是”),充电控制部25进行NFC通信(步骤S310)。换句话说,充电控制部25使用输电来的电力而使NFC电路26动作。
接着,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对是否停止通信装置20的动作(断开通信装置20的电源)进行判定(步骤S311)。
在步骤S311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未断开通信装置20的电源的情况下(步骤S311的“否”),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返回步骤S301,重复第三充电处理。这相当于:在根据步骤S305的判定的结果而欲暂时结束(中断)二次电池27的充电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25开始(再次开始)二次电池27的充电。
另一方面,在步骤S311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断开通信装置20的电源的情况下(步骤S311的“是”),充电控制部2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相同,停止通信装置20的动作,结束第三充电处理。
根据这样的结构以及处理,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相同,输电+NFC通信装置50通过无线信号的到达距离(通信距离)比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大的通信标准(例如,BLE通信),向存在于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外的通信装置20发送输电信息。由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相同,在输电+NFC通信装置50已经产生用于对二次电池27进行充电的较强的电力的情况下,通信装置20(更具体而言,充电控制部25)也能够基于接收到的输电信息,而预先确认输电+NFC通信装置50是否产生较强的电力。据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相同,充电控制部25能够基于预先确认的结果,在通信装置20进入输电+NFC通信装置50的无线电力输电范围内前,控制为避免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的状态(开关28断开状态)。
并且,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中,通过第三充电处理(更具体而言,图8所示的步骤S305的处理),暂时结束(中断)二次电池27的充电,能够在输电+NFC通信装置50所输电的功率电平为预先决定的功率电平(能够判定为没有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的功率电平)以下的状态下,进行其他处理。换句话说,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中,如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中的充电处理那样,能够不等到通信装置20所具备的二次电池27的充电结束为止,便避免了NFC电路26被破坏的危险性,而且进行包括NFC通信的其他处理。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3中,图7中,示出接受从输电+NFC通信装置50输电的电力并且进行NFC通信的通信装置为通信装置20的情况。但是,接受从输电+NFC通信装置50输电的电力并且进行NFC通信的通信装置不限定于通信装置20。例如,也可以是,构成图4以及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2的通信装置40取代通信装置20而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3,接受从输电+NFC通信装置50输电的电力并且进行NFC通信。
如上述那样,根据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式,通过基于无线信号的到达距离(通信距离)比输电装置能够利用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大的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在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的输电装置与通信装置(也称为受电装置)之间,将与充电相关的信息进行信息交换。这里,与充电相关的信息包括表示输电装置是否正将电力进行输电的状况的信息(输电信息)、表示通信装置是否正在二次电池的充电中的信息(充电中信息)。由此,在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式中,在构成非接触供电系统的通信装置存在于输电装置能够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外的状态下,能够预先确认输电装置是否正将电力进行输电。换句话说,在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式中,能够确保避免通信装置所具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被破坏的危险性那样的与输电装置的距离,并且能够预先确认输电装置是否正将电力进行输电。据此,在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式中,在输电装置已经产生用于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较强的电力的情况下,能够基于预先确认到的结果,在通信装置进入输电装置能够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内前,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的通信装置内的连接成为能够避免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被破坏的危险性的连接状态。由此,在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式中,在将输电装置通过无线电力传输而输电来的电力向二次电池充电时,能够避免通信装置所具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被破坏的危险性。
此外,在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式中,对通信装置也说成为受电装置的情况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应用基于本发明的考虑方法的结构、功能的通信装置不限定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的通信装置。例如,通信装置具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但也认为有输电装置不具备接受非接触(无线)地输电(无线电力传输)来的电力的功能的结构。更具体而言,例如,在构成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中,也考虑不具备对受电线圈21以及受电处理部24、充电控制部25从受电处理部24供给的电力的向二次电池27的供电和充电进行控制的功能的结构。认为:在这样的结构的通信装置中换句话说在仅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中,在进入了输电装置进能够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接受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电力的NFC线圈接受较强的电力,并将接受到的电力向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供给(通电),从而导致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被破坏。因此,通过在仅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应用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考虑方法的结构、功能,从而在仅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中,也能够获得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装置相同的效果。更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将构成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的通信装置20中的经由开关28而将由NFC线圈22接受到的电力向NFC电路26供给的结构、和充电控制部25基于通信部23接收到的输电信息来控制开关28的开闭(开路和短路)的功能应用于仅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的通信装置。由此,能够在仅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的通信装置进入输电装置通过无线电力传输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范围内前,控制为避免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被破坏的危险性的状态(开关28断开状态)。据此,在仅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中,也能够获得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装置相同的效果。即,在仅具备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中,也能够通过应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考虑方法,而避免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被破坏的危险性。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结构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几个方式能够在需要避免将通过无线电力传输输电来的电力向二次电池充电时通信装置所具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电路被破坏的危险性的通信装置、控制程序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等中应用。
附图标记说明
1...非接触供电系统
10...输电装置
11...通信部(第一通信部)
20...通信装置
21...受电线圈(受电部)
22...NFC线圈(受电部、第二受电部)
23...通信部(第二通信部、通信部)
24...受电处理部
25...充电控制部(控制部)
26...NFC电路(近距离无线通信部)
27...二次电池
28...开关(连接切断部)
30...NFC通信装置
31...NFC通信部
2...非接触供电系统
40...通信装置
41...受电线圈(受电部、第二受电部)
50...输电+NFC通信装置(输电装置)

Claims (8)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其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通信部,其接收从非接触地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输电装置发送的与所述输电相关的输电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通信部接收到所述输电信息,且所述输电信息表示正在将所述电力进行输电的情况下,切断向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信部接收到所述输电信息,且所述输电信息表示不将所述电力输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向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控制为不切断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成为所述通信部未接收所述输电信息的状态时,所述控制部将向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控制为不切断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接收到所述输电信息,且所述输电信息表示正在将所述电力进行输电的情况下,进一步,在所述输电装置所输电的所述电力的大小为预先决定的大小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向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切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接收到所述输电信息,且所述输电信息表示正在将所述电力进行输电的情况下,进一步,在所述输电装置所输电的所述电力的大小为预先决定的大小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向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控制为不切断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连接切断部,其将对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供给电力的路径的电连接切断,
所述控制部通过将所述连接切断部控制为断开状态,从而将向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控制为切断的状态,
通过将所述连接切断部控制为闭合状态,从而将向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控制为不切断的状态。
7.一种存储有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程序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作为通信装置的控制部发挥功能,所述通信装置具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部、接收从非接触地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输电装置发送的与所述输电相关的输电信息的通信部、以及在所述通信部接收到所述输电信息,且所述输电信息表示正在将所述电力进行输电的情况下,切断向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的控制部。
8.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电装置,其具备通信距离比能够非接触地将电力进行输电的电力输电范围大的第一通信部,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部发送与所述电力的输电相关的输电信息;和
通信装置,其具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部、接收从非接触地将电力进行输电的输电装置发送的与所述输电相关的输电信息的通信部、以及在所述通信部接收到所述输电信息,且所述输电信息表示正在将所述电力进行输电的情况下,切断向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的通电的控制部。
CN201780047840.5A 2016-08-05 2017-08-04 通信装置、控制程序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Active CN109565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4856 2016-08-05
JP2016-154856 2016-08-05
PCT/JP2017/028407 WO2018025994A1 (ja) 2016-08-05 2017-08-04 通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185A CN109565185A (zh) 2019-04-02
CN109565185B true CN109565185B (zh) 2022-10-14

Family

ID=61073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7840.5A Active CN109565185B (zh) 2016-08-05 2017-08-04 通信装置、控制程序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6562B2 (zh)
JP (1) JP6601990B2 (zh)
CN (1) CN109565185B (zh)
WO (1) WO20180259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90196B1 (en) * 2020-04-03 2023-06-21 Nxp B.V.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2824A1 (en) * 2011-08-26 201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management of nfc logical connections
CN103907265A (zh) * 2011-10-28 2014-07-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CN105308829A (zh) * 2013-06-19 2016-02-03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输电装置、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5324910A (zh) * 2013-06-25 2016-02-10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无线供电系统、车辆侧无线供电系统及便携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5466A (en) * 1993-07-29 1995-10-03 Dell Usa, L.P. Inductive coupling system for power and data transfer
WO1997006591A1 (en) * 1995-08-10 1997-02-20 Sony Corporation Charging method, charging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DE19836401A1 (de) * 1997-09-19 2000-02-17 Salcomp Oy Salo Vorrichtung zum Aufladen von Akkumulatoren
WO2009069844A1 (en) * 2007-11-30 2009-06-04 Chun-Kil Jung Multiple non-contact charging system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s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417907B2 (ja) * 2009-03-09 2014-0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送電制御装置、送電装置、受電制御装置、受電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無接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5703823B2 (ja) * 2011-02-21 2015-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方法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5836898B2 (ja) 2012-08-01 2015-12-2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JP2016034169A (ja) * 2012-12-26 2016-03-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2014193031A (ja) * 2013-03-27 2014-10-06 Panasonic Corp 非接触充電装置
JP2014217154A (ja) * 2013-04-25 2014-11-17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整流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通信装置
US20150271325A1 (en) * 2014-03-24 2015-09-24 Yuan Ze University Method for non-contact incoming call rej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2017112706A (ja) * 2015-12-16 2017-06-2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2824A1 (en) * 2011-08-26 201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management of nfc logical connections
CN103907265A (zh) * 2011-10-28 2014-07-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CN105308829A (zh) * 2013-06-19 2016-02-03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输电装置、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5324910A (zh) * 2013-06-25 2016-02-10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无线供电系统、车辆侧无线供电系统及便携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48970A1 (en) 2019-05-16
US10756562B2 (en) 2020-08-25
JPWO2018025994A1 (ja) 2019-03-28
CN109565185A (zh) 2019-04-02
JP6601990B2 (ja) 2019-11-06
WO2018025994A1 (ja) 2018-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6145B2 (en)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2012972B1 (ko)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장치
EP3293856B1 (en)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system
US881019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battery charg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battery-charging system
EP183439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KR101743777B1 (ko) 무선 충전 방법
KR101720400B1 (ko) 송전 장치 및 송수전 시스템
KR20140023409A (ko) 무선 충전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60118805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KR20100101470A (ko) 무선 충전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60118834A1 (en) Portable radio device adapted to function as a wireless charger
KR20130090703A (ko) 무선 전력 충전 방법 및 장치
CN111756411B (zh) 无线通信装置
KR20170085069A (ko) 멀티 모드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7786004B (zh) 输电装置、受电装置、供电系统以及输电方法
KR20160061815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US20140266020A1 (en) Wireless charging pad and method
JP2015119559A (ja) 電子機器、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301935A1 (en) Power reception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7785951B (zh) 受电装置、输电装置、供电系统以及受电方法
CN109565185B (zh) 通信装置、控制程序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KR102000958B1 (ko) 무선 충전 장치 및 방법
JP2014217116A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送電システム及び受電制御方法
KR20160046324A (ko) 무선 충전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3242374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ompri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