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56316B - 单级吸附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单级吸附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56316B
CN109556316B CN201811186480.XA CN201811186480A CN109556316B CN 109556316 B CN109556316 B CN 109556316B CN 201811186480 A CN201811186480 A CN 201811186480A CN 109556316 B CN109556316 B CN 1095563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equipment
refrigerant
way valve
por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64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56316A (zh
Inventor
袁红星
吴少群
张永平
童春芽
余辉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18648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56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56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6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56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6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7/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intermittently, e.g.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type
    • F25B17/08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intermittently, e.g.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type the absorbent or adsorbent being a solid, e.g. salt
    • F25B17/083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intermittently, e.g.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type the absorbent or adsorbent being a solid, e.g. salt with two or more boiler-sorbers operating alternat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7/00Absorbers; Ad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5/00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s or details thereof
    • F25B2315/006Reversible sorption cy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单级吸附制冷设备,其包括第一吸附设备和第二吸附设备,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构造成填充有多孔吸附材料,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内的多孔吸附材料颗粒之间具有空间体积,冷媒管从上述多孔吸附材料颗粒之间穿过,其中,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内的多孔吸附材料的颗粒之间的空间率,相关于冷媒管在吸附设备内部的压降地线性增加,从而使得第一、第二吸附设备内部沿着冷媒流向上,多孔吸附材料的单位时间吸附能力是一致的。

Description

单级吸附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制冷设备,尤其涉及冷却吸附和加热解吸的吸附式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伴随吸附式制冷系统的不断发展,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改进种类越来越多,包括吸附式空调/热泵,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机,吸附式制冰机等等。吸附制冷设备的金属热容和流体热容对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COP影响较大。
现有的吸附式制冷系统,一般采用两个吸附机,一个蒸发器和一个冷凝器,节流阀等。当一个吸附设备与冷凝器连通,正在加热解吸时,另一个吸附设备与蒸发器相通,冷却吸附。当解吸吸附过程完成后,通过加热管路和冷却管路的阀门,切换两个吸附设备的工作状态,能够实现连续制冷。
吸附设备的吸附能力影响系统的循环周期,也即影响制冷系统的单位时间制冷能力,因此要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获得较高的COP,必须加快吸附设备的吸附能力以及单位时间吸附能力。一个好的吸附设备,可以从其结构设计、吸附工质的传热特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改进,来提高其单位时间吸附能力。
然而,对于大型吸附设备来说,冷媒管穿过吸附设备的吸附材料时,冷媒管具有相当的长度。随着流程的增加,内部冷媒的热损失和压力损失逐渐增大,因而在冷媒流向上,冷媒向外传热的能力逐渐有明显的衰减,冷媒与冷媒管外的吸附材料间的换热能力则随之逐渐降低。因而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也随之衰减。从而影响了吸附设备的整体吸附能力和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
发明内容
本公开鉴于上述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吸附设备中冷媒的热损失和压力损失引起的吸附能力下降问题的制冷设备,其能够提高吸附设备整体吸附能力,减少吸附材料的衰减寿命,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一种单级吸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第一吸附床中包括第一吸附设备和第一换热设备,第二吸附床中包括第二吸附设备和第二换热设备;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四四通阀、热源以及空调末端;其中热源、第一四通阀、第二吸附设备和第二四通阀经冷媒管依次连接成回路;热源、第一四通阀、第一吸附设备和第二四通阀也经冷媒管依次连接成回路。
该制冷设备具有第一模式,此时,第一换热设备、第三四通阀、空调末端和第四四通阀依次连接形成回路,向用户供冷;第二换热设备、第三四通阀、第一四通阀、第一吸附设备、第二四通阀、第三换热设备、第四四通阀依次连接形成回路;从而该制冷设备能够利用多种热源的废热等为空调房间制冷。
其中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构造成,当第一吸附床吸附时,第二吸附床脱附,当第一轮吸附、脱附结束,则轮换成第二吸附床吸附,第一吸附床脱附;其中,第一吸附设备、第二吸附设备内填充有多孔吸附材料,多孔吸附材料在冷媒流向上竖直分为N个区间,N大于等于3,每个区间具有各自的空间率K1、K2……KN,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内,冷媒管从最上游区进入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从最下游区穿出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且从多孔吸附材料之间穿过,其中,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内多孔吸附材料的结构均满足以下关系:空间率从K1至KN沿着冷媒的流向相关于冷媒在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内的压降,呈线性地增加,且
KN=K1exp(-(C/β)(P入口冷媒/P出口冷媒-1)2)
KN、K1分别为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内部冷媒流向上最下游区吸附材料的空间率和冷媒流向上最上游区吸附材料的空间率;P入口冷媒、P出口冷媒分别为冷媒管进入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时的内部冷媒压力以及穿出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时的内部压力;C为吸附材料结构常数,β为吸附剂和制冷剂之间的关系常数;从而使得第一、第二吸附设备内部沿着冷媒流向上,多孔吸附材料的单位时间吸附能力实际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制冷设备,其特征还在于,还包括第二模式,此时,第一换热设备、第三四通阀、第一四通阀、第一吸附设备、第二四通阀和第三换热设备经冷媒管依次相连形成回路,第二换热设备、第三四通阀、空调末端、第四四通阀依次连接形成回路,向用户供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单级吸附制冷设备的制冷模式下的整体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单级吸附制冷设备的制热模式下的整体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对本发明的吸附式制冷设备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单级吸附制冷设备为一种可在建筑物内进行制冷或制热或同时在不同空间内制冷以及制热的废热热源式热泵1。热泵1包括高温热源2,吸附式制冷机和空调末端3,其中吸附式制冷机包括第一吸附设备4、第二吸附设备5、第一换热设备6、第二换热设备7,第三换热设备8、第一~第四四通阀9~12。
吸附式制冷机包括两个吸附床,其中第一吸附床A包括密封容器,密封容器内设置第一吸附设备4和第一换热设备6,第二吸附床B包括密封容器,密封容器内设置第二吸附设备5和第二换热设备7,当第一吸附床A吸附时,第二吸附床B脱附,当第二吸附床B进行再生过程时,第一吸附床A进行脱附过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吸附床A和第二吸附床B的结构以及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吸附床A中第一吸附设备4具有供工质流动的冷媒管13。冷媒管13由导热性优异的金属(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铜或铜合金)构成。第一吸附设备4还具有箱体,箱体中填充有吸附材料,冷媒管13穿设在吸附材料中。
第二吸附床B中第二吸附设备5具有供工质流动的冷媒管14。冷媒管14由导热性优异的金属(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铜或铜合金)构成。第二吸附设备5还具有箱体,箱体中填充有吸附材料,冷媒管14穿设在吸附材料中。
制冷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四通阀9、第二四通阀10、第三四通阀11和第四四通阀12的方向来控制冷媒的流向,冷媒吸收热源2的热量,流经冷媒管14至第二吸附设备5,冷媒管14在第二吸附床B的第二吸附设备5中放热,冷媒降温后再经第二四通阀10返回至热源2中吸热,从而形成循环。
第二吸附床B中进行的是脱附过程。第二吸附设备5中的吸附材料受热,解吸脱附,吸附材料干燥度提升,从吸附材料解吸的冷媒蒸汽在第二换热设备7中冷凝放热,再生为液态。
第一吸附床A中进行的是吸附过程。第二换热设备7中的冷媒管15中的冷媒吸热后经第三四通阀11、第一四通阀9进入第一吸附设备4中的冷媒管13,冷媒管13中的冷媒在第一吸附设备4中继续吸热后升温,经第二四通阀10流向第三换热设备8,并在此放热降温后经第四四通阀12返回第二换热设备7。
第一吸附床A中的第一吸附设备4中的干燥的吸附剂放热吸附制冷剂,因此减小了第一吸附床A中的压力,由此蒸发第一换热设备6中的制冷剂,第一换热设备6中的冷媒管16中的冷媒则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媒经第三四通阀11流向空调末端3,向用户供冷。
第一轮吸附和脱附之后,虽然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附图1中同样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吸附式制冷设备中通过控制第一~第四四通阀9~12的切换,将第一吸附床A切换至脱附过程,将第二吸附床B切换至吸附过程。其中,冷媒在第一吸附设备4和在第二吸附设备5中的流向始终是不变的。
制热模式下,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四通阀9、第二四通阀10、第三四通阀11和第四四通阀12的切换来控制冷媒的方向,冷媒吸收热源2的热量,流经冷媒管14至第二吸附设备5,冷媒管14在第二吸附床B的第二吸附设备5中放热,冷媒降温后再经第二四通阀10返回至热源2中进行循环。
第二吸附床B中进行的是脱附过程。第二吸附设备5中的吸附材料受热,解吸脱附,吸附材料干燥度提升,从吸附材料解吸的冷媒蒸汽在第二换热设备7中冷凝放热,再生为液态。
第二换热设备7中的冷媒管15中的冷媒吸热后经第三四通阀11和泵流入空调末端3,在此放热,向用户制热。
第一吸附床A中进行的是吸附过程。第一吸附设备4中的冷媒管13中的冷媒在第一吸附设备4中吸热后,经第二四通阀10流向第三换热设备8,并在第三换热设备8中放热,随后经第四四通阀12流向第一换热设备6中的冷媒管16,并在冷媒管16中继续放热,降温后的冷媒经第三四通阀11、泵、第一四通阀9返回第一吸附设备4中的冷媒管13,继续循环。
第一吸附床A中的第一吸附设备4中的干燥的吸附剂放热吸附制冷剂,因此减小了第一吸附床A中的压力,由此蒸发第一换热设备6中的制冷剂。
第一轮吸附和脱附之后,吸附式制冷机中通过控制第一~第四四通阀9~12的切换,将第一吸附床A切换至脱附过程,将第二吸附床B切换至吸附过程。其中,冷媒在第一吸附设备4和在第二吸附设备5中的流向始终是不变的。
下面描述第一吸附设备4和第二吸附设备5的吸附结构。第一吸附设备4和第二吸附设备5内均匀填充吸附材料。吸附材料为多孔质,材料颗粒之间具有空间体积,其中空间率K为吸附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间体积v相对于吸附设备的体积V的比值。当吸附材料空间率过小,则吸附材料能够吸附/脱附的制冷剂量也小,但是吸附材料空间率太大,则吸附材料换热能力下降,也不能吸附/脱附足够的制冷剂量。因而,吸附材料的致密度和空间体积必须达到微妙的平衡,才能使得其换热能力和吸附/脱附的制冷剂量均取得一个合适的最佳性能值,在此通常称第一吸附设备4和第二吸附设备5的整体上的单位时间理论吸附能力为S。
以附图1的示意图为例,第一吸附床A中的冷媒管13中的冷媒在第一吸附设备4的流向始终为从左至右,冷媒管13中的冷媒在此从吸附材料中吸收热量。现有技术中,沿着冷媒管13的流动方向上的吸附材料各种参数如材质、致密度、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间体积等完全相同。而本发明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该种结构是引起吸附材料需要替换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冷媒管13进入第一吸附设备4时压力为P1,冷媒管13穿出第一吸附设备4时压力为P2,在流动方向上随着流程的增加,压力和热力有着显著的损失,吸热能力显著下降,冷媒管13内的冷媒与吸附材料之间的换热能力减弱。同时,在第一吸附设备4中的吸附材料中,越靠近左侧的吸附材料实际放热能力越强,吸附的制冷剂量越大,而越靠近右侧的吸附材料的放热能力减弱,吸附的制冷剂量越少。这导致第一吸附设备4内的吸附材料的实际吸附量不均匀,沿着冷媒管13的流动方向上的吸附材料其实际的单位时间吸附能力s1衰减程度不均,使用寿命并不相同,而且吸附设备整体实际的单位时间吸附能力小于其理论单位时间吸附能力S。当右侧的吸附材料依旧状况良好,仍然可以使用时,左侧的吸附材料已经需要替换,同时其实际使用周期也是远短于其理论使用周期值的。这直接导致了第一吸附设备的使用寿命的缩减,制冷系统的成本上升且能力的下降。
因而本发明中的第一吸附设备4、第二吸附设备5内填充有多孔吸附材料,设备内的多孔吸附材料在冷媒流向上竖直分为N个区间,N大于等于3,每个区间具有各自的空间率K1、K2……KN,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4、5内,冷媒管从最上游区进入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4、5,从最下游区穿出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4、5,且从多孔吸附材料的颗粒之间穿过,其中,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内多孔吸附材料的结构均满足以下关系:空间率从K1至KN沿着冷媒的流向相关于冷媒在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内的压降,呈线性地增加,且
KN=K1exp(-(C/β)(P入口冷媒/P出口冷媒-1)2)
KN、K1分别为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内部冷媒流向上最下游区吸附材料的空间率和冷媒流向上最上游区多孔吸附材料的空间率;P入口冷媒、P出口冷媒分别为冷媒管进入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时的内部冷媒压力以及穿出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时的内部压力;C为多孔吸附材料结构常数,β为多孔吸附材料和制冷剂之间的关系常数;从而使得第一、第二吸附设备内部沿着冷媒流向上,多孔吸附材料的单位时间吸附能力实际相同。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第一吸附设备4如图1所示,当冷媒管13进入第一吸附设备4时内部冷媒压力为P1,冷媒管13穿出第一吸附设备4时内部冷媒压力为P2。沿着冷媒管13的流路方向上,吸附材料的致密程度下降,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间率K相关于冷媒管13的内部压降,而呈线性地上升。其中,第一吸附设备4最左侧最上游区,冷媒管13内冷媒换热能力强,热传递速度最大,因此左侧吸附材料的致密程度最大,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间率K1最小。第一吸附设备4右侧最下游区,冷媒管13内冷媒换热能力最弱,热传递速度最小,因此材料颗粒之间空间率KN最大,热量在吸附材料间受阻较小,以帮助右侧的吸附材料吸附更多的制冷剂量。其中使得空间率K和冷媒管13的压力P1和P2满足以下关系:
KN=K1exp(-(C/β)(P1/P2-1)2)(C为吸附材料结构常数,β为吸附材料和制冷剂之间的关系常数),从而能够精确通过布置第一吸附设备4内部沿着冷媒流向上各列吸附材料的结构,均匀地补偿压力带来的损失。本发明相应于冷媒管13在第一吸附设备4内部压力P和热力的不断损失,通过调整各处的空间率K而实现了第一吸附设备4内部各处吸附能力能够不受冷媒管13内冷媒的压损和热损失的影响。从而吸附设备的单位时间吸附能力从整体上得到了增强,进一步地,第一吸附设备4中的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延长,无需频繁替换,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运行成本。
同理,以附图1的示意图为例,第二吸附床B中的冷媒管14在第二吸附设备5的流向始终为从右至左,冷媒管14中的冷媒在此向吸附材料中放出热量。同理,因而本发明中的第二吸附设备5如图1所示,当冷媒管14进入第二吸附设备5时内部冷媒压力为P3,冷媒管14穿出第二吸附设备5时冷媒压力为P4。沿着冷媒管14的流路方向上,吸附材料的致密程度下降,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间率K相关于冷媒管14的压降,而大体上呈线性地上升,其中空间率K为吸附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间体积v相对于吸附设备的体积V的比值。其中,第二吸附设备最右侧,冷媒管14内冷媒换热能力强,热传递速度最大,因此最右侧吸附材料的致密程度最大,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间率K1最小。第二吸附设备5最左侧,冷媒管14内冷媒换热能力最弱,热传递速度最小,因此材料颗粒之间空间率KN最大,热量在吸附材料间受阻较小,以帮助左侧的吸附材料吸附更多的制冷剂量。其中使得空间率K和冷媒管14的压力P1和P2满足以下关系:KN=K1exp(-(C/β)(P3/P4-1)2)(C为吸附材料结构常数,β为吸附材料和制冷剂之间的关系常数),从而能够精确通过布置第二吸附设备5内部沿着冷媒流向上各列吸附材料的结构,均匀地补偿压力带来的损失。从而吸附设备的单位时间吸附能力从整体上得到了增强。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使用长形的吸附设备作为示例性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现有技术中可以在任意方向上设置冷媒管的流向。任意在制冷剂流向上对吸附材料的特性进行均匀变化以减小流向上的压力损失和热损失而减少引起的吸附能力的损失的发明,均落入本发明的公开范围。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2)

1.一种单级吸附制冷设备,包括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
第一吸附床中包括第一吸附设备和第一换热设备,第二吸附床中包括第二吸附设备和第二换热设备;
单级吸附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四四通阀、第三换热设备、热源以及空调末端;
其中热源、第一四通阀、第二吸附设备和第二四通阀经冷媒管依次连接成回路;热源、第一四通阀、第一吸附设备和第二四通阀也经冷媒管依次连接成回路;
该制冷设备具有第一模式,此时,第一换热设备、第三四通阀、空调末端和第四四通阀依次连接形成回路,向用户供冷;第二换热设备、第三四通阀、第一四通阀、第一吸附设备、第二四通阀、第三换热设备、第四四通阀依次连接形成回路;
其中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构造成,当第一吸附床吸附时,第二吸附床脱附,当第一轮吸附、脱附结束,则轮换成第二吸附床吸附,第一吸附床脱附;
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设备、第二吸附设备内填充有多孔吸附材料,多孔吸附材料在冷媒流向上竖直分为N个区间,N大于等于3,每个区间具有各自的空间率K1、K2……KN,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内,冷媒管从最上游区进入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从最下游区穿出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且从多孔吸附材料之间穿过,其中,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内多孔吸附材料的结构均满足以下关系:空间率从K1至KN沿着冷媒的流向相关于冷媒在第一和第二吸附设备内的压降,呈线性地增加,且
KN=K1exp(-(C/β)(P入口冷媒/P出口冷媒-1)2)
KN、K1分别为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内部冷媒流向上最下游区多孔吸附材料的空间率和冷媒流向上最上游区吸附材料的空间率;P入口冷媒、P出口冷媒分别为冷媒管进入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时的内部冷媒压力以及穿出第一或第二吸附设备时的内部压力;C为多孔吸附材料结构常数,β为多孔吸附材料和制冷剂之间的关系常数;从而使得第一、第二吸附设备内部沿着冷媒流向上,多孔吸附材料的单位时间吸附能力实际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模式,此时,第一换热设备、第三四通阀、第一四通阀、第一吸附设备、第二四通阀和第三换热设备经冷媒管依次相连形成回路,第二换热设备、第三四通阀、空调末端、第四四通阀依次连接形成回路,向用户供热。
CN201811186480.XA 2018-10-09 2018-10-09 单级吸附制冷设备 Active CN109556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6480.XA CN109556316B (zh) 2018-10-09 2018-10-09 单级吸附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6480.XA CN109556316B (zh) 2018-10-09 2018-10-09 单级吸附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6316A CN109556316A (zh) 2019-04-02
CN109556316B true CN109556316B (zh) 2021-03-30

Family

ID=6586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6480.XA Active CN109556316B (zh) 2018-10-09 2018-10-09 单级吸附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5631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5059A (en) * 1994-01-13 1996-04-09 Gas Research Institute Direct heated adsorbent bed heat pump
CN1982809A (zh) * 2005-12-13 2007-06-2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
CN101158519A (zh) * 2007-11-21 2008-04-09 上海理工大学 单元式冷管吸附制冷器
CN102338499A (zh) * 2010-07-15 2012-02-01 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型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
CN102455080A (zh) * 2010-10-15 2012-05-16 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恒温控制的吸附式制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5059A (en) * 1994-01-13 1996-04-09 Gas Research Institute Direct heated adsorbent bed heat pump
CN1982809A (zh) * 2005-12-13 2007-06-2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
CN101158519A (zh) * 2007-11-21 2008-04-09 上海理工大学 单元式冷管吸附制冷器
CN102338499A (zh) * 2010-07-15 2012-02-01 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型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
CN102455080A (zh) * 2010-10-15 2012-05-16 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恒温控制的吸附式制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6316A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1462B (zh) 调湿装置
US10101066B2 (en) Adsorber and adsorption refrigerator
CN100507379C (zh) 吸附热交换器
JP3341516B2 (ja) 吸着式冷凍機
CN112161324B (zh) 空调
CN103423815B (zh) 一种溶液辅助储能型家用空调器
CN109556312B (zh) 多级吸附制冷方法
CN109556316B (zh) 单级吸附制冷设备
CN109556311B (zh) 多级吸附制冷方法
CN109556317B (zh) 单级吸附制冷方法
CN109556310B (zh) 吸附制冷器具
CN109556315B (zh) 多级吸附制冷设备
CN110779081A (zh) 一种具快速除湿结构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CN100507405C (zh) 白天连续式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
CN109556314B (zh) 多级吸附制冷方法
CN109556313B (zh) 多级吸附制冷方法
CN109386990A (zh) 吸附制冷器具
JPH07301469A (ja) 吸着式冷凍機
CN203421778U (zh) 一种溶液辅助储能型家用空调器
CN1139768C (zh) 具有气液回热功能的间歇式吸附制冷系统
CN215929917U (zh) 新风除湿机
CN1235006C (zh) 一种连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
CN210425328U (zh) 一种除湿系统和空调系统
JP2005214551A (ja) 吸着式蓄熱装置
CN206146038U (zh) 有空调、冰箱和地暖功能的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