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7619A - 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47619A
CN109547619A CN201811433084.2A CN201811433084A CN109547619A CN 109547619 A CN109547619 A CN 109547619A CN 201811433084 A CN201811433084 A CN 201811433084A CN 109547619 A CN109547619 A CN 109547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resemblance
information
flexible screen
detec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330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47619B (zh
Inventor
谢根英
季翔宇
黄碧兰
张曼
朱来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hina R&D Cen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hina R&D Cen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hina R&D Cen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hina R&D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8114330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47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47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7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47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7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4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屏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设置有柔性屏幕的设备在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时,采用所述柔性屏幕检测得到其他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广播携带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其他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接收到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之后,与自身的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匹配,则建立连接。这样,本发明实施例就可以基于柔性屏幕检测信息建立设备间的连接,且在连接过程中不需要人为参与且不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无线模块,操作简单且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装置及 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柔性屏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功能部件在其上使用,其中一种部件为柔性屏幕。由于柔性屏幕具有可弯曲可折叠的特点,对移动终端、平板电或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柔性屏幕将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渗透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无论设备上是否使用柔性屏幕,在设备之间进行通信连接时,可以采用的技术有蓝牙,行动热点(WiFi)或近场通信(NFC)等技术,具体的过程为:第一设备设置有无线模块,通过蓝牙、WiFi或NFC进行连接信息广播,第二设备设置的无线模块接收该信息广播后,选择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在该过程中,选择第一设备时,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人工主动根据第一设备广播的连接信息,选择第一设备,通过蓝牙、WiFi或NFC建立连接;又比如第一设备广播的连接信息为图片,图片被第二设备接收到后,与所存储的图片差异化比对或对图片进行识别后,比如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识别,进行判断,如果差异化值小于设定阈值或识别成功,则通过蓝牙、WiFi或NFC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采用上述方式建立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需要较高成本的连接模块,为了实现连接,在设备上要设置诸如蓝牙连接模块、NFC连接模块或WiFi连接模块,当使用哪一种连接方式时就采用对应类型的连接模块进行处理,这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及体积;第二,操作繁琐,在设备间建立连接时,需要进行多步骤操作,并且有时需要用户在设备对应应用界面上手动甄别连接设备,比如采用蓝牙技术连接时,因为周围有多个设备开启蓝牙,用户需要在自己使用设备的应用界面上先行查找连接设备的蓝牙名称,接着选择该设备进行连接;第三,连接功能单一,当设备中没有蓝牙模块或NFC连接模块时,则设备之间无法连接通过蓝牙方式或NFC方式与其他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的连接,操作简单且降低连接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装置,该装置基于柔性屏幕检测信息建立设备间的连接,操作简单且降低连接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系统,该系统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的连接,操作简单且降低连接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柔性屏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设置有柔性屏幕的第一设备采用所述柔性屏幕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广播携带有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以使接收到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一种基于柔性屏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
第一设备,设置柔性屏幕,用于采用所述柔性屏幕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获取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广播携带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承载的广播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第二设备,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了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判断比对差值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时,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一种基于柔性屏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装置,包括:外形特征获取模块、信息广播模块及第一连接模块,其中,
外形特征获取模块,用于采用所设置的柔性屏幕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得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信息广播模块,用于广播携带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
第一连接模块,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一种基于柔性屏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形状比对模块及第二连接模块,其中,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了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
形状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判断比对差值是否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将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二连接模块;
第二连接模块,用于当接收的判断结果在阈值范围内时,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如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设置有柔性屏幕的设备在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时,采用所述柔性屏幕检测得到其他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广播携带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承载的广播消息;其他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接收到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之后,与自身的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匹配,则建立连接。这样,本发明实施例就可以基于柔性屏幕检测信息建立设备间的连接,且在连接过程中不需要人为参与且不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蓝牙模块或NFC模块,操作简单且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一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二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装置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装置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形特征获取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发送广播消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状比对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IFT获取特征点信息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个设备进行通信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具体实施例二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从背景技术可以看出,在设备之间建立连接时成本较高及功能单一的原因是必须依据建立连接所采用的方式,在两个设备中都配置对应的无线模块才能完成,如果其中之一没有配备对应于连接方式的无线模块,则无法采用相应的连接方式建立连接;在设备之间建立连接时比较繁琐的原因是要基于所设置的连接方式进行对应的人为连接操作,无论是人工配对处理,还是比对判断或识别判断,操作起来都比较繁琐。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方法为:设置有柔性屏幕的设备在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时,采用所述柔性屏幕检测得到其他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广播携带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承载的广播消息;其他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接收到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之后,与自身的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匹配,则建立连接。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就可以基于柔性屏幕检测信息建立设备间的连接,且在连接过程中不需要人为参与且不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蓝牙模块或NFC模块,操作简单且降低成本。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一流程图,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101、设置有柔性屏幕的第一设备在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时,采用所述柔性屏幕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步骤102、所述第一设备广播携带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以使接收到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在该方法中,所述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开始点及结束点的确定是根据第一设备的光感确定的,具体地说,在所述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判断当前的光感值是否超过设置的光感预设值,如果是,则执行检测步骤;
在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判断当前的光感值是否未超过设置的光感预设值,如果是,则执行后续广播步骤,如果否,则继续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在该方法中,步骤101所述的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获取得到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过程为:
根据检测得到所述柔性屏幕的屏幕属性变化值,确定所述柔性屏幕的形变区域及对应的变化参数值;在这里,屏幕属性变化值可以为电容变化值,或屏幕压力变化值等等;
根据所述柔性屏幕的形变区域及对应的变化参数值确定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这是因为,在折叠弯曲柔性屏幕时,具体使得柔性屏幕与第二设备的外形进行贴合时,都会引起柔性屏幕中的各个区域屏幕属性值的变化,根据各个区域的屏幕属性值变化,就可以确定出柔性屏幕的形变,从而得到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
在该方法中,在所述发送广播消息之前,还包括:第一设备发送广播请求消息,以使第二设备接收。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二流程图,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201、第二设备接收设置有柔性屏幕的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了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
步骤202、第二设备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判断比对差值是否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3;如果否,则结束本流程;
步骤203、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该方法中,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采用三维图像信息表示,所述自身外形特征信息也采用三维图像信息表示。
在该方法中,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的过程为:从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采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Scale-invariantfeaturetransform)方式提取特征点信息,将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采用SIFT方式提取的特征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
在该方法中,所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的方式是将两者的三维图像信息采用余弦相似度方式进行比对,得到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
第一设备,设置柔性屏幕,用于采用所述柔性屏幕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获取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承载在广播消息中广播;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第二设备,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承载了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判断比对差值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时,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装置一结构示意图,包括:外形特征获取模块、信息广播模块及第一连接模块,其中,
外形特征获取模块,用于采用所设置的柔性屏幕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得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信息广播模块,用于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承载在广播消息中广播;
第一连接模块,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装置二结构示意图,包括:接收模块、形状比对模块及第二连接模块,其中,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承载了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
形状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判断比对差值是否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将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二连接模块;
第二连接模块,用于当接收的判断结果在阈值范围内时,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中的外形特征获取模块要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具体的结构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形特征获取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包括:检测单元、转换单元及计算单元,其中,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设置的柔性屏幕的屏幕属性值变化值;在这里,屏幕属性变化值可以为电容变化值,或屏幕压力变化值等等;
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屏幕属性值变化值,确定所述柔性屏幕的形变区域及对应的变化参数值;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柔性屏幕的形变区域及对应的变化参数值,得到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也就是说,该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可以是第二设备的外形三维图像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设置的光感传感器来确定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具体方法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方法流程图,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701、第一设备判断所设置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光感值是否超过设置的光感预设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702;否则,返回步骤701继续执行;
步骤702、第一设备启动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检测;
步骤703、第一设备获取到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步骤704、第一设备判断所设置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光感值是否超过设置的光感预设值,如果否,则结束该过程;否则,返回步骤702的过程继续检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信息广播模块可以发送广播消息,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发送广播消息的方法流程图,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801、第一设备判断是否已经获取到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802;如果否,则返回步骤801继续执行;
在本步骤中,判断依据根据图7所述的过程进行;
步骤802、第一设备发送广播请求消息;
在本步骤中,所述广播请求消息携带有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步骤803、第二设备接收到该广播请求消息,结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形状比对模块的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计算第二设备的三维图像信息,且与第二设备本身的三维图像信息,进行比对,判断两者的相似度是否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如果是,则匹配成功,具体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状比对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特征点提取单元、特征点信息存储单元及立体匹配单元,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的自身外形特征图像信息;
特征点提取单元,用于分别从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提取特征点,及从第二设备的自身外形特征图像信息提取特征点;
特征点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将从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提取特征点信息存储,将从第二设备的自身外形特征图像信息提取特征点信息进行存储;
立体匹配单元,用于将两部分的特征点信息进行匹配,并确定相似度是否在设置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提取特征点及从第二设备的自身外形特征图像信息提取特征点采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Scale-invariantfeaturetransform)方式,SIFT方式是一种检测局部特征的算法,该算法通过一幅图像信息中的特征点及其有关尺度及方向的描述子得到特征并进行图像特征点匹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IFT获取特征点信息的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第一步骤,尺度空间极值检测:搜索所有尺度上的图像位置。通过高斯微分函数来识别潜在的对于尺度和旋转不变的兴趣点;
第二步骤,关键点定位:在每个候选的位置上,通过一个拟合精细的模型来确定位置和尺度,关键点的选择可以依据于它们的稳定程度;
第三步骤,关键点方向确定:基于图像局部的梯度方向,分配给每个关键点位置一个或多个方向,所有后面的对图像的操作都相对于关键点的方向、尺度和位置进行变换,从而提供对于这些变换的不变性;
第四步骤,生成特征点信息:在每个关键点周围的邻域内,在选定的尺度上检测图像局部的梯度,这些梯度被变换成一种表示,这种表示允许比较大的局部形状的变形和光照变化。
采用SIFT方式提取出来的特征点信息具有抗旋转性及抗噪声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匹配技术中。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余弦相似度计算两个三维图像信息的相似度,余弦相似度用向量空间中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作为衡量两个三维图像信息间差异的大小。相比于距离度量,余弦相似度更加注重两个向量在方向上的差异,而非距离或长度上。当计算得到的余弦相似度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则匹配成功,开始两个设
其中,x及y分别两个三维图像信息中的两个向量。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个设备进行通信连接的方法流程图,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1101、第二设备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判断比对差值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
步骤1102、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结束。
举两个具体例子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第二设备为矩形设备,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为第二设备的转角特征。
第一设备通过将柔性屏幕折叠贴合在第二设备的转角上,获取第二设备的转角特征检测信息,通过广播消息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从接收的第二设备的转角特征检测信息提取转角特征,与自身的转角特征进行比对,确定是否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如果是,则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整个过程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检测信息建立设备间连接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方法流程图。在这里,第一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具有柔性屏幕,第二设备可以为智能家居设备,比如冰箱、洗衣机、洗碗机或微波炉等。具体地说,
步骤1,第一设备将自身的柔性屏幕贴合第二设备的转角,第一设备判断超过预设的光感值,启动外形特征获取模块,获取第二设备的转角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步骤2,第一设备松开自身的柔性屏幕,柔性屏幕判断未超过预设的光感值,结束并保存所获取的第二设备的转角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步骤3,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广播请求,当第二设备接收广播请求之后,将获取的第二设备的转角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
步骤4,第二设备根据接收的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得到转角特征点信息,与自身的转角特征点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建立连接。
实施例二:
第二设备为外形为弧状设备,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为第二设备的曲面特征。
第一设备通过将柔性屏幕折叠贴合在第二设备的弧形结构上,获取第二设备的曲面特征检测信息,通过广播消息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从接收的第二设备的曲面特征检测信息提取曲面特征,与自身的曲面特征进行比对,确定是否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如果是,则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整个过程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柔性屏幕检测信息建立设备间连接的具体实施例二的方法流程图。在这里,第一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具有柔性屏幕,第二设备可以为具有弧形外形的智能家居设备,比如灯泡或儿童卡通类产品等。具体地说,
步骤1,第一设备将自身的柔性屏幕贴合第二设备的曲面,第一设备判断超过预设的光感值,启动外形特征获取模块,获取第二设备的曲面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步骤2,第一设备松开自身的柔性屏幕,柔性屏幕判断未超过预设的光感值,结束并保存所获取的第二设备的曲面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步骤3,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广播请求,当第二设备接收广播请求之后,将获取的第二设备的曲面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
步骤4,第二设备根据接收的第二设备的曲面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得到三维曲面特征点信息,与自身的曲面特征点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建立连接。
从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利用第一设备所设置的柔性屏幕的可弯曲可折叠的特点,通过柔性屏幕对第二设备的外形检测,且通过检测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第二设备自身的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是否将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建立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建立连接成本低,且直接应用的是设备已有部件的功能,易于实现。在整个连接过程中无需人为对设备进行操作,实现简单且快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基于柔性屏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设置有柔性屏幕的第一设备采用所述柔性屏幕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广播携带有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以使接收到所述广播消息的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得到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过程为:
根据检测得到所述柔性屏幕的屏幕属性变化值,确定所述柔性屏幕的形变区域及对应的变化参数值;
根据所述柔性屏幕的形变区域及对应的变化参数值确定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判断当前的光感值是否超过设置的光感预设值,如果是,则执行检测步骤;
在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判断当前的光感值是否未超过设置的光感预设值,如果是,则执行后续广播步骤,如果否,则继续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广播消息之前,还包括:
第一设备发送广播请求消息,以使第二设备接收。
5.一种基于柔性屏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设置有柔性屏幕的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了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
第二设备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判断比对差值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的过程为:
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及自身外形特征信息分别采用三维图像信息表示;
从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采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方式提取特征点信息,将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采用SIFT方式提取的特征点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是采用余弦相似度方式进行的。
8.一种基于柔性屏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
第一设备,设置柔性屏幕,用于采用所述柔性屏幕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获取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广播携带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承载的广播消息;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第二设备,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了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判断比对差值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时,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9.一种基于柔性屏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特征获取模块、信息广播模块及第一连接模块,其中,
外形特征获取模块,用于采用所设置的柔性屏幕检测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得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信息广播模块,用于广播携带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
第一连接模块,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形特征获取模块还包括:检测单元、转换单元及计算单元,其中,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设置的柔性屏幕的屏幕属性变化值;
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屏幕属性变化值,确定所述柔性屏幕的形变区域及对应的变化参数值;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柔性屏幕的形变区域及对应的变化参数值,得到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11.一种基于柔性屏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形状比对模块及第二连接模块,其中,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了外形特征检测信息的广播消息;
形状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外形特征检测信息与自身外形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差值,判断比对差值是否在设置的阈值范围内,将判断结果发送给第二连接模块;
第二连接模块,用于当接收的判断结果在阈值范围内时,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比对模块还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特征点提取单元、特征点信息存储单元及立体匹配单元,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的自身外形特征图像信息;
特征点提取单元,用于分别从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提取特征点,及从第二设备的自身外形特征图像信息提取特征点;
特征点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将从第二设备的外形特征检测信息提取特征点信息存储,将从第二设备的自身外形特征图像信息提取特征点信息进行存储;
立体匹配单元,用于将两部分的特征点信息进行匹配,并确定相似度是否在设置的范围内。
CN201811433084.2A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9547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33084.2A CN109547619B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33084.2A CN109547619B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7619A true CN109547619A (zh) 2019-03-29
CN109547619B CN109547619B (zh) 2020-09-04

Family

ID=65850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33084.2A Active CN109547619B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4761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6890A (zh) * 2012-06-19 2014-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终端系统及柔性终端
CN103870106A (zh) * 2012-12-14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916978A (zh) * 2013-01-08 2014-07-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144520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李东舸 一种设备间建立连接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4423553A (zh) * 2013-09-03 2015-03-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终端设备控制方法
CN104602232A (zh) * 2014-12-26 2015-05-06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37777A (zh) * 2015-07-30 2015-12-09 涂悦 用于无线智能家居设备的配对方法和配对装置
CN105843054A (zh) * 2016-03-22 2016-08-1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家居设备的方法、智能家居系统及移动设备
US20170104855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7024974A (zh) * 2015-09-11 2017-08-0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可变形设备的交互方法、交互装置及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6890A (zh) * 2012-06-19 2014-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终端系统及柔性终端
CN103870106A (zh) * 2012-12-14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916978A (zh) * 2013-01-08 2014-07-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144520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李东舸 一种设备间建立连接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4423553A (zh) * 2013-09-03 2015-03-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终端设备控制方法
CN104602232A (zh) * 2014-12-26 2015-05-06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37777A (zh) * 2015-07-30 2015-12-09 涂悦 用于无线智能家居设备的配对方法和配对装置
CN107024974A (zh) * 2015-09-11 2017-08-0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可变形设备的交互方法、交互装置及用户设备
US20170104855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5843054A (zh) * 2016-03-22 2016-08-1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家居设备的方法、智能家居系统及移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7619B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0279B (zh) 三维地图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02970411A (zh) 基于人脸检测的智能手机锁屏解锁控制方法及智能手机
JPWO2012090494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6078296A1 (zh) 服装试穿方法及装置
CN101609499A (zh) 快速指纹识别方法
CN102525400B (zh) 带有双目摄像机的智能视力检测装置
CN107463818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8170695A1 (zh) 一种表观特征的描述属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263662B (zh) 一种基于分级的人体轮廓关键点和关键部位识别方法
CN108509856A (zh) 音频调整方法、装置和音响设备
KR20180015961A (ko) 이미지를 기반으로 한 객체 위치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7832598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45600A (zh) 自适应起始快速笔画宽度无人机道路检测方法
CN106993137A (zh) 一种终端拍摄模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EP338751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finger movement with selection of navigation subareas
Liang et al. Reduced-complexity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for image-based localization in indoor environments
JP2011113398A (ja) 姿勢推定装置
CN108416298B (zh) 一种场景判断方法及终端
EP3140783A1 (en) Discrete edge binning template matching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9547619A (zh) 一种基于柔性屏幕的检测建立设备间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71741B (zh) 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Elias et al. An accurate indoor localization technique using image matching
CN202437087U (zh) 带有双目摄像机的智能视力检测装置
JP2734245B2 (ja) 画像特徴抽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1563402B (zh) 车牌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