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67C - 数据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267C
CN1095267C CN97113961A CN97113961A CN1095267C CN 1095267 C CN1095267 C CN 1095267C CN 97113961 A CN97113961 A CN 97113961A CN 97113961 A CN97113961 A CN 97113961A CN 1095267 C CN1095267 C CN 10952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band
passage
sub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3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685A (zh
Inventor
谷岛良之
田中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1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2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78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72Multiplexing, e.g. coding, scramb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78Traffic aspects, e.g. arbitration, load balancing, smoothing, buffer management
    • H04L2012/5679Arbitration or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它根据具有通道特有的传输速率的子频带来切换用于在每一个通道内传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案。子频带是通过用一个或多个边界分割整个频带来准备的。这就有可能解决传统系统的带宽造成的准确度变化和当准备控制的数据传输速率在宽的带宽范围时电路规模增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诸如ATM(异步传输方式)交换、ATM路由器、ATM桥或其他通信设备等信元传输交换的数据传输速率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今天,主要有下列三种方法用来控制固定长度的数据(下称信元)传输速率:两种最小信元间间隙、或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或方法,包括以信元周期为基础的方案和以时钟周期为基础的方案;和滑动窗口控制方案。下面为了彼此区分这两种最小信元间隔的控制方案,以信元周期为基础的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被称为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而以时钟周期为基础的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被称为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
首先,描述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这个方案根据信元传输周期控制前一个已传输的信元和当前被传输的信元之间的间隙或时间间隔。相应地,若目标传输速率,例如,为峰值传输速率的50%,则以两个信元间隔进行传输。
其次,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基本上和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一样。但是,时钟基利用时钟周期,而不是信元周期来对依次传输的两个信元之间的间隔进行定时。这使比较准确的峰值传输速率控制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滑动窗口控制方案作出这样的判断,即能否通过在每个信元间隔将时间窗口移动预定的长度而按照每个信元时序传输信元。若在时间窗口中已经传输的信元个数少于预定的数目,则允许发送当前信元。
更具体地说,参照图7,该图举例说明将传输速率控制在峰值传输速率40%上用的滑动窗口控制方案。在该图中,若信元在时间周期#n-3中传输,则该时间窗口中的信元总数就变成5个,超过允许的个数4。于是,该信元被禁止在这一时间周期内传输,如图中”X”标记所表示的。在下一个时间周期#n-2,正如用圆圈表示的,该信元被允许传输,因为在该时间周期中,信元总数在允许个数4以内,即使它被传输,因为时间窗口滑动了一个信元周期,已经使总数减少了一个。类似的处理在时间周期#n-1,#n等等进行迭代。
但是,上述控制方案有下列问题。首先,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是根据信元周期来控制信元的可发送性的,所以它有一个问题是可控的值之间的间隙或间隔在高传输速率下(尤其是在接近峰值传输速率的范围内)变粗了。例如,每个信元间隔下可控值是100%,两个信元间隔为50%,三个信元间隔为33%,四个信元间隔为25%,五个信元间隔为20%,等等。于是,可控值随着传输速率增大而具有较大的间隙。
另外,因为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在时分方式下检查每一个通道,其准确度随着通道数增大而变坏。例如,假定通道数为1024,每个时钟周期检查一个通道,一个信元周期是53个时钟周期,要完成全部信元大约要花20个信元周期,这可能在传输控制中引起时间误差。
其次,尽管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能够解决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的可控间隙问题,但是它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就是与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相比,电路规模的增大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在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中,控制传输许可时间所需的位数增大:若用一个时钟周期处理一个字节,则要增加6位。例如,当频带宽度限制在峰值传输速率的1%时,传输必须每100个信元一次。为了做到这一点,尽管对于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来说,有6位就够了,但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却需要它的两倍,即,12位,这不可避免地要使诸如计数器、加法器和比较器等它的电路组件的位数加倍。
最后,滑动窗口控制方案有一个问题,就是移位寄存器的宽度随着可控值最小值的减小而增大。例如,尽管当最小值为10%时,要求窗口宽度的最小值仅为10,但是,对于1%增为100,对于0.01%增为10000。因为滑动窗口控制方案要求一个其寄存器级数与时间窗口的宽度对应的移位寄存器,必须准备一个其位数随着最小值的减小而增大的移位寄存器。
每个移位寄存器级要求的位数取决于通道标志符,ATM信元的VPI/VCI(虚路径标志符/虚通道标志符)是24位。因此,当特定通道的传输速率为峰值传输速率的0.01%时,就需要320千位的触发器,这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系统难以用硬件实现。
另外,尽管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或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总是以与带宽无关的固定传输速率进行传输的,因为传输间隔时间是在前一个信元和当前信元之间检查,但是,根据时间窗口中信元的个数来决定可发送性,因而随着通道的带宽减小而要求较宽的时间窗口的滑动窗口控制方案有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带宽减小时间窗口中信元的波动增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它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方法来控制传输速率,即用于多路复用传输的数据以各通道的适当的传输速率在各通道内传输。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控制送往多路复用传输通道的数据,使得每个通道上的数据都以对该通道是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传输;至少用一个边界来分割整个频带,以准备一个适合于该通道的传输速率所属的子频带;以及根据子频带切换用来在每一个通道内传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案。
在这里,所述至少一个的边界数目可以是一,用于传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案可以将基于时钟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具有比该边界宽的带宽的子频带,而将基于信元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带宽比该边界窄的子频带。
所述至少一个的边界数目可以是一,用于传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案可以将滑动窗口方案应用于带宽比该边界宽的子频带,而将基于信元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带宽比该边界窄的子频带。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传输速率控制系统,它控制送往多路复用传输通道的数据,使得每一个通道上的数据都以适合于该通道的传输速率进行传输。该系统包括:频带识别装置,用来判定每个通道特有的传输速率属于哪一个子频带,并用来给每一个通道附加一个与判定的结果相对应的标识符,通过用至少一个边界分割整个频带来制备所述子频带;与每一个子频带对应的多个控制器,用来控制传输;用来根据标识符选择一个适用于附加了该标识符的通道的控制器的装置。
在这里,至少一个边界的数目可以是一,而控制器可以包括用来将基于时钟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带宽比边界宽的子频带的第一控制电路和用来将基于信元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带宽比边界窄的子频带的第二控制电路。
至少一个边界的数目可以是一,而控制器可以包括用来将滑动窗口方案应用于带宽比边界宽的子频带的第一控制电路和用来将基于信元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带宽比边界窄的子频带的第二控制电路。
按照本发明的数据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整个频带分割成多个子频带,以便为每个子频带采用对其适用的传输控制方案。这样,就可以用适合该通道的传输带宽的控制方案在每个通道内传输数据。即使通道的带宽范围很大,这仍旧使得以高的准确度对每个通道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成为可能。
考虑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数据传输速率控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个结构的示意方框图;
图2是表示包括在第一实施例中的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的示意方框图;
图3是表示包括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的示意方框图;
图4是有助于理解用状态管理程序来管理同时通道空闲表FIFO(先进先出)存储器的功能的轮廓示意图;
图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数据传输速率控制系统第二实施例的整个结构的示意方框图;
图6是表示包括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滑动窗口控制的示意方框图;
图7是有助于理解滑动窗口概念的示意图。
现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现在将要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输速率控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应用于信元传输型电信设备中的信元传输速率控制系统。这个实施例适合于把受控频带分割成上和下频带,以便用这样的方法按照频带来改变控制方案,即属于上频带的输入信元的传输定时用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控制,而属于下频带的输入信元的传输定时则用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控制。
参照图1,该图示出与第一实施例相联系的信元传输速率控制系统的方框图,信元传输速率控制系统一般包括四个功能块: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通道信息存储器33;和冲突控制器34。
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适合于借助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来控制信元传输速率。图2表示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它包括基准计数器1,后者起无穷计数器的作用,用来按照每个信元周期信号101而增量。在传输一个信元时,加法器2将一个与信元传输所经通道有关的峰值传输速率值115加到基准计数器1的计数A上。相加的结果A+B就是下一次传输的信元传输许可时间,并写入存储器3中分配给每个通道的特定存储位置。该位置用R/W(读/写)电路5在调度器4的控制下指定地址。调度器4管理时分方式下检查通道的时间分配。这是因为如果每个通道都设置一个检查电路,电路规模就会增大。
这样写入存储器3特定位置的信元传输许可时间由从调度器4接受读命令103的R/W电路5从存储器3中依次读出,然后输入比较器6。比较器6将含于基准计数器1中的计数A(当前时间)与从存储器3读出的信元传输许可时间B加以比较,判断是否允许传输。
当计数A的值超过信元传输许可时间B时,将传输许可信号,在“与”门32A被选通时通过“与”门32A送入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7。“与”门32A设计来对传输许可信号A>B和控制方案选择位105的反相信号进行“与”操作,当选择位105处于低电平时,选择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有M个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7,其中M是通道数,它们中的一个响应来自调度器4的信号109而被选择来保存传输许可信号107。
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7的输出111送往冲突控制器8,使得冲突期间与该“H”电平的输出相联系的通道被冲突控制器8控制。关于在冲突中取胜的通道的信息以代表通道许可的通道信息113的形式输出。与许可通道相连的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7被复位,加法器2的输出A+B作为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由R/W电路5写入存储器3。
这样,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根据通道信息存储器33送来的峰值传输速率值115和在冲突中取胜并由冲突控制器34送来的传输许可通道信息控制信元的传输定时。关于在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中在冲突中取胜的通道的信息113作为下频带传输许可通道信息送到冲突控制器34,进行最后的冲突控制。
图3是表示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的方框图。在该图中,基准计数器11也是一个无穷计数器,用来对时钟信号121的每一个时钟脉冲进行计数。当信元传输时,加法器12将基准计数器11的输出A加到与信元传输通道有关的峰值传输速率值115上。加法的结果A+B作为代表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的数据写入存储器13在特定储存位置上。
调度器14适合于管理检查通道的时间的分配。R/W(读/写)电路15,从调度器14接受读命令123,使存储器13形成被检查通道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数据125。尽管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将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与检查时基准计数器中保存的计数加以比较,但是,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按照下述方法校正时间,因为在从信元的检查到它的真正传输的时间周期中基准计数器中的计数增大。
具体地说,比较器18把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125与加法器16和按照每个信元周期信号101加一的保持触发器17产生的传输估计时间127比较。在作为示例举出的实施例中,信号101的每个信元周期包括,例如,信号121的53个时钟周期,其中一个时钟脉冲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
若传输估计时间127超过比较器18中的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125,则传输许可信号A>B在“与”门31A被选通时,通过“与”门31A送往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19,以便保存在这里。“与”门31A适合于对传输许可信号A>B与控制方案选择位105进行“与”操作,以便当控制方案选择位105处于高电平时,选择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
有M个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19,响应来自调度器14的信号129而选择它们中的一个来保持传输许可信号A>B。与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19的H电平输出131相联系的通道受到冲突电路20的冲突控制,并且,在冲突中取胜的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19被复位,因而其通道信息变成传输许可的通道信息。另外,加法器12的输出135在R/W电路15的控制下作为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数据写入存储器13。
于是,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根据图1通道信息存储器33来的峰值传输速率值115以及通过冲突并且从冲突控制器34送来的传输许可通道信息107控制传输的定时。关于在冲突中取胜的通道的信息133作为上频带传输许可通道信息送往冲突控制器34,进行最后的冲突处理。
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有功能电路31B,后者适合于监视被控的各个通道的控制状态,并且在输入下一个信元时将一个指示对于每一个通道是否需要进行上述判断处理的传输许可位137写入通道信息存储器33。下面将描述输出传输许可位137的状态控制器31B的细节。
通道信息存储器33包括一个表,当输入一个信元时首先要查阅这个表,以便从信元头的通道标志符读出每个通道的参数,并写入通道信息存储器33。例如,把通道标志符规定的通道的频带信息提取出来,以提供关于输入信元是在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还是在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中进行处理的信息。把该信息以控制方案选择位105的形式提供给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和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
控制方案选择位105不加改变地输入到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但在输入到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时其极性由反相器117反相,因而两种控制器31和32只能选择一种。通道信息存储器33还保持每个通道的传输许可位137,后者指明该通道在信元输入时是否处于传输许可状态。
冲突控制器34适合于在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所选择的通道和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所选择的通道之间进行冲突控制,以决定许可传输的最后通道。代表该最后通道的数据是由冲突控制器34从它的输出107产生的。
在操作中,当新的信元到来时,到来的信元所对应的通道是根据包含在信元头的通道标志符来识别的。然后,储存在通道信息存储器33中的与该通道相联系的峰值传输速率值被送到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和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此外,通道信息存储器33给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和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提供控制方案选择位105,后者指出输入信元的通道所属的频带:上频带或是下频带。
在作为示例举出的实施例中,若该信元的频带大于阈值,则控制方案选择位105被设置为二进制的“1”,若小于,则为“0”。换句话说,当控制方案选择位105为“1”时,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被选中,而当它为“0”时,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被选中。
接着,将描述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和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的操作,它以时分方式检查每一个通道是否可以传输。控制方案选择位105不加改变地输入给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的选择门31A,而在输入给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的选择门32A时,则将其极性翻转,使得它们中的一个是“1”,而另一个是“0”。换句话说,选择门31A和32A每一个都包括“与”门,以这样的方式操作,即它们中的一个借助于位“1”而允许前一级的检查结果,而它们中的另一个借助于位“0”而禁止前一级的检查结果。
因此,本实施例只由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控制整个通道中的有限个通道,就是说,只是属于上频带的通道。例如,假定通过将阈值设定为峰值的10%,使可以由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控制的带宽最小值每个通道均为10%,当10个通道以10%的带宽同时被控制时,总和达到100%。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控制的通道数变成10,因而该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只应用于10个通道。
让我们假定,阈值这样来设置,即现在要控制的通道是与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有关的。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如上所述地限制的通道信息连同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一起写入存储器13中建立的管理表13A,并保存在那里。如图4所示,管理表13A储存四个项目:每个信元的控制状态141;关于该信元当前是否在缓冲区中的信息143,未示出;通道号145;和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147。在这些项目中,控制状态141和该信元是否在缓冲区中的信息143还用来产生传输许可位137。
写入存储器13的操作是利用R/W电路15中的空闲表地址FIFO存储器15A来进行的。FIFO存储器15A具有n个储存位置,并且适合于储存地址1,2,...,n,存储器13的管理表13A在尚未储存信息的初始状态下向着其顶端地址位置#0按先进先出的顺序确定存储器13的储存位置的地址,其中n是自然数,代表可以同时控制的通道数。在图4中用线151指出保存在FIFO存储器15A中的地址153如何指定表13A中刚被控制的位置。这样,每次输入上频带的信元时,地址1,2,3,...,n中的一个被指定。正如线149所表示的,传输完毕而从同时控制中被移走的表地址写入空闲表地址FIFO存储器15A的最后位置,以此为下一次写入作准备。
参照图4,它从操作上举例说明管理表13A与空闲表地址FIFO存储器15A之间的关系,状态控制器31B总是利用管理表13A和空闲表地址FIFO存储器15A,通过动态地改变被同时控制的通道来控制通道的传输定时。
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以下述方式在各自情况下利用状态控制器31B进行工作。首先,当比较器18的检查结果是被禁止,而这个信息尚未被设置入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19时,状态控制器31B将管理表13A的控制状态位141设置为处于受控状态。
与此相反,当信元已经被传输时,状态控制器31B将传输许可位设置为二进制“0”,并将其存入通道信息存储器33。如上所述,传输许可位137代表在输入信元时,该信元是否可以不经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的判断即可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状态控制器31B也将存储器13的管理表13A中的控制状态位141设置为处于受控状态。
至于根据比较器18的比较结果发现其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147已经过去的通道,状态控制器31B作出缓冲区中是否有信元的判断,若其中有信元,则它将控制状态位141设置成受控状态。若缓冲区中无信元,则状态控制器31B将传输许可位137置位,以此进入控制完成状态,这意味着该通道从同时受控制的通道中移走。
在输入新的信元的情况下,状态控制器31B检查通道信息存储器33中的传输许可位137是否为二进制“0”,若是“0”,则状态控制器31B将信元存入缓冲区,并进入它的受控状态。与此相反,若传输许可位是二进制“1”,则状态控制器31B无条件地发出传输命令137而不作出任何新的判断,因为传输定时已经过去。但若由于在冲突中失败而传输被禁止,则状态控制器31B将传输许可位137置“0”,以此进入其受控状态。
当控制状态位141指出它处于受控状态时,状态控制器31B从空闲表地址FIFO存储器15A读出表示所述表13A的空闲位置的地址,并在该表中将控制位设置为二进制“1”,并将缓冲区中是否存在信元的位143设置为存在,并将相应的通道号145和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147写入。
另一方面,当控制状态位141指出控制已经完成时,将存储器13的表13A中的控制位141设置为“0”,表13A项目位置的地址写入空闲表地址FIFO存储器15A的最后位置。
在通道数超过可控制通道数的情况下,就是说,没有空闲表地址FIFO存储器15A的情况下,输入的信元由于不可控制而在存入缓冲区之前被放弃。
上面描述了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是如何操作的。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以一种与上述处理类似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冲突控制器34完成从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输出的上频带传输许可通道信息133与从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输出的下频带传输许可通道信息113之间的冲突控制,并选择每个信元周期在冲突中取胜的通道信息107作为实际传输的信元的通道信息。冲突采用循环调度,机会均等。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例将频带分成两个子频带,并将较宽的子频带分配给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而将较窄的子频带分配给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这使以如下方式解决传统问题成为可能:
尽管只由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控制较宽的子频带有个问题,就是准确度急剧下降,但是,通过由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控制较宽的子频带,而由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控制较窄的子频带,就能以小的准确度波动在整个频带上实现信元传输速率的控制。
另外,因为将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应用于较窄的子频带,相当于将其应用于信元间隔大的通道,通道数增加造成的控制误差可以由于被传输的信元之间的间隔大而减小。
另外,第一实施例将时钟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只分配给较宽的子频带,限制同时控制的通道数,并且包括一个按照控制状态动态地改变同时控制通道的表的装置。这使限制下一个传输许可时间的位数、就是说、限制硬件规模、并保持控制准确度成为可能,后者是传统问题之一。
实施例2
现参照附图描述按照本发明的数据传输速率控制装置的另一个方案,或者第二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速率控制装置应用于信元传输通信系统中的信元传输速率控制装置。在按照第二实施例的该信元传输速率控制装置中,控制频带也分成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上和下频带。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将滑动窗口控制方案分配给具有较宽的控制频带的上频带,而将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分配给具有较窄的带宽的下频带,以此充分利用各个控制方法的优点。
参照图5,它表示涉及第二实施例的信元传输速率控制装置的方框图。信元传输速率控制装置包括四个功能块:滑动窗口控制器41;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通道信息存储器33;以及冲突控制器34。在该图中,类似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标示,对此不再赘述。这些功能块之间的连接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滑动窗口控制器41代替了第一实施例的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1。
参照图6,滑动窗口控制器41适合于利用窗口内信元计数器21来控制时间窗口中的信元数。窗口内信元计数器21是一个可逆计数器,当信元传输到时间窗口内时,向上计数,而当信元从时间窗口内移出时,向下计数。当有到来的信元或发出的信元时,就是说,检查窗口中的信元数时,响应到来信元的通道信息171的R/W电路22被激活,使代表相应通道的窗口中信元数的数据161从存储器23读出。于是,代表信元数的数据161被装入窗口内信元数计数器21。
比较器24将代表窗口中信元数并由计数器21产生的数据163与峰值传输速率值115(窗口中允许的信元数)加以比较。若数据163的数值未超过允许的信元数115,则其结果A>B在“与”门41A被选通时,通过该“与”门送到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25,以便为每个通道作为传输许可信息加以保持。“与”门41A适合于完成比较器24的输出A>B和控制方案选择位105的与运算。只有当控制方案选择位105处于高电平时,比较器24的输出A>B才能通过。这意味着,当控制方案选择位105处于低电平时,滑动窗口控制被禁止。然后,冲突控制器27对其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25被置位的各通道之间触发器25的输出165进行冲突控制,而在冲突中取胜的通道的信元将被作为输出信元处理。当该信元被传输时,该通道的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25被复位。接着,窗口中的信元数加一,而若当时传输判断是肯定,则相应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25再次被置位。
滑动窗口控制器41设有移位寄存器26,它具有各寄存器级26a,后者的级数对应于窗口的宽度,它适合于按照每一个信元间隔移位,而不管是检查信元的输入还是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输出信元的通道标志符在该信元定时中输入到移位寄存器26。若无输出信元,则指出这一点的信息167便是输入。从移位寄存器26的输出169得到的信息是过去已经传输并从时间窗口移走的信元的通道标志符。从时间窗口移走的通道造成一个信元的空位,因而若在该信元定时中相应的通道中无信元,而有一个信元存在于缓冲区中,则判断结果保持触发器25置位。控制器41还包括调度器28,它检查输入信元和输出信元,产生窗口移位用的定时或其他需要的定时。
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与示于图2并参照图2描述的控制电路32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操作中,峰值传输速率值115与准备检查的通道的控制方案选择位105被同时从通道信息存储器33送到滑动窗口控制器41和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滑动窗口控制方案被控制方案选择位105为“1”的通道所选择,而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被控制方案选择位105为“0”的通道所选择。当通道的带宽高于与被传输的信元相联系的频带中设定的阈值时,控制方案选择位105被设置为“1”,而低于阈值时,设置为“0”。滑动窗口控制器41和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器32以时分方式检查在这样的控制下是否每一个通道都做好了传输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滑动窗口控制器41来说,以滑动窗口控制方法控制信元的传输就够了。相应地,从1%到100%的范围内,每1%时间间隔实现滑动窗口控制所需的窗口宽度,可以由100级移位寄存器26安排的,这是一个可行的规模。
按照第二实施例,频带分割成一对子频带,使得较宽的子频带被分配给滑动窗口控制方案进行控制,而较窄的子频带被分配给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进行控制。于是,传统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
尽管由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控制较宽的子频带有准确度急剧下降的问题,但是,通过由滑动窗口控制方案控制较宽的子频带,而由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来控制较窄的子频带,就能以高的准确度在整个频带上实现信元的传输速率的控制。
另外,因为将信元基最小信元间隔控制方案应用于较窄的子频带,相当于将其应用于信元间隔大的通道,通道数增加造成的控制误差可以由于被传输的信元之间的间隔大而减小。
另外,滑动窗口控制方案只应用于较宽的子频带,窗口的宽度可以减小。这就有可能缩小硬件的规模。
另外,既然只需要较窄的窗口宽度,窗口内信元的波动就可以减小。
本发明的变化
(1)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采用固定数据长度或信元的系统的信元传输速率控制方案被描述成传输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采用类似控制方法的不同系统。例如,将它应用于ATM交换、ATM路由器、ATM桥或其他终端设备的电信装置。
(2)尽管在上述几个实施例中,控制频带上只设置了一个阈值或边界、以便根据带宽是否比阈值宽来切换控制方案,但是也可以采用多个阈值或边界,使得可以将适当的控制方案分配给每一个被这些阈值所分开的子频带。
按照上述的本发明,整个频带被一个或多个边界分成子频带,并且,用于在通道内传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案,根据具有每一个通道特有的传输速率的子频带,在各个通道之间进行切换。与整个频带只用一个控制方案来控制的传统系统相比,这使整个频带上的控制准确度的改进成为可能。
1996年6月2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159491/1996的整个公开内容,包括该公开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在此被结合作为参考。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应该理解,本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变化或修改。

Claims (6)

1.一种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控制送往多路复用传输通道的数据,使得每个通道上的数据都以该通道特有的传输速率进行传输;
用至少一个边界来分割整个频带,以准备一个具有该通道特有的传输速率的子频带;以及
根据所述子频带来切换用来在每一个通道内传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案。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的边界数目是一,并且,所述用于传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案将基于时钟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带宽宽于所述边界的子频带,而将基于信元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带宽比所述边界窄的子频带。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的边界数目是一,并且,所述用于传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案将滑动窗口方案应用于带宽宽于所述边界的子频带,而将基于信元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带宽比所述边界窄的子频带。
4.一种数据传输速率控制系统,它控制送往多路复用传输通道的数据,使得每一个通道上的数据都以该通道特有的传输速率进行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频带识别装置,用来判定具有每个通道特有的传输速率的子频带,并用来给每一个通道附加与判定的结果相对应的标识符,所述子频带是通过用至少一个边界分割整个频带来准备的;
与所述子频带中的每一个对应的用来控制数据传输的多个控制器;以及
用来根据标识符从所述控制器中选择一个适用于附加了该标识符的通道的控制器的装置。
5.按照权利要求4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边界的数目是一,并且,所述控制器包括用来将基于时钟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带宽比所述边界宽的子频带的第一控制电路和用来将基于信元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带宽比所述边界窄的子频带的第二控制电路。
6.按照权利要求4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边界的数目是一,并且,所述控制器包括用来将滑动窗口方案应用于带宽比所述边界宽的子频带的第一控制电路和用来将基于信元周期的方案应用于带宽比所述边界窄的子频带的第二控制电路。
CN97113961A 1996-06-20 1997-06-20 数据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2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949196A JP3169552B2 (ja) 1996-06-20 1996-06-20 シェーピ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JP159491/96 1996-06-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85A CN1171685A (zh) 1998-01-28
CN1095267C true CN1095267C (zh) 2002-11-27

Family

ID=15694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39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267C (zh) 1996-06-20 1997-06-20 数据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226306B1 (zh)
EP (1) EP0817523B1 (zh)
JP (1) JP3169552B2 (zh)
KR (1) KR980007162A (zh)
CN (1) CN1095267C (zh)
DE (1) DE69734086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6127B1 (en) * 2001-10-31 2009-09-29 Vixs Systems, Inc. System for alloca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6798741B2 (en) * 2001-12-05 2004-09-28 Riverstone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te shaping in packet-based computer networks
CA2365688A1 (en) * 2001-12-19 2003-06-19 Alcatel Canad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aps at ingress to a network element
US8571503B2 (en) * 2010-03-05 2013-10-29 Mitac International Corp. Signal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58581A (en) * 1991-08-02 1993-02-10 Plessey Telecomm An atm switching arrangement
EP0677941A2 (en) * 1994-03-17 1995-10-18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bandwidth between connectionless servers
EP0693840A1 (en) * 1994-07-18 1996-01-24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Traffic control system having distributed rate calculation & link by link flow contr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4939A (en) * 1969-11-26 1972-07-04 Fred A Brooks Baseband pulse code modulation system
CH589390A5 (zh) * 1975-08-19 1977-06-30 Patelhold Patentverwertung
US4757495A (en) * 1986-03-05 1988-07-12 Telebit Corporation Speech and data multiplexor optimized for use over impaired and bandwidth restricted analog channels
FR2678457A1 (fr) * 1991-06-28 1992-12-31 Trt Telecom Radio Electr Systeme de multiplexage pour sous-canaux a divers degres de priorite.
JPH0823332A (ja) * 1994-07-05 1996-01-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リング型atmノードのアクセス制御装置
US6041040A (en) * 1997-04-07 2000-03-21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Large-scale service-rate regulators for ATM switch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58581A (en) * 1991-08-02 1993-02-10 Plessey Telecomm An atm switching arrangement
EP0677941A2 (en) * 1994-03-17 1995-10-18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bandwidth between connectionless servers
EP0693840A1 (en) * 1994-07-18 1996-01-24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Traffic control system having distributed rate calculation & link by link flow contr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734086T2 (de) 2006-02-23
US6226306B1 (en) 2001-05-01
DE69734086D1 (de) 2005-10-06
JPH1013424A (ja) 1998-01-16
EP0817523A2 (en) 1998-01-07
EP0817523B1 (en) 2005-08-31
EP0817523A3 (en) 1999-04-07
KR980007162A (ko) 1998-03-30
JP3169552B2 (ja) 2001-05-28
CN1171685A (zh) 1998-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13C (zh) Atm流量调节
US6646986B1 (en) Scheduling of variable sized packet data under transfer rate control
US772476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guarantee and overload protection in a network switch
EP143504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a resource to meet quality-of-service restrictions
CN1064500C (zh) 临时存储数据包的方法和设备
CN1135798C (zh) 数据网络中的分组交换设备和方法
US200700113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efficient and bounded latency packet buffering
US200802599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ut-of-Order Processing of Packets
CN1520663A (zh) 向具有约定数据速率的用户提供通信带宽的基于优先权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927A (zh) 混合式分组交换的方法和设备
CA2255907A1 (en) Data packet router
CN1214168A (zh) 有效的输出请求分组交换设备和方法
CN1787588A (zh) 多进程消息处理方法以及多进程话单处理的方法
WO2009054978A1 (en) Priority-aware hierarchical communication traffic scheduling
JP3817247B2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を多重化するためのバイナリツリー方式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565143A (zh) 通信网络中业务流的分配传输
CN1095267C (zh) 数据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US5325426A (en) Method for overload prevention in a switching center of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1653683B1 (en) Dynamic setting of transmission scheduler algorithms
EP1488600B1 (en) Scheduling using quantum and deficit values
CN101009657A (zh) 缓存队列输出速率测量、Iub带宽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14465A (zh)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特性的总线传输接口系统及设计方法
US712424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ology for a write hub that supports high speed and low speed data rates
CN1469586A (zh) 用于突发调度的方法与装置
CN1130055C (zh) 信元争用分辨单元、其工作方法和对其应用的中央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