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5320B -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5320B
CN109495320B CN201811581720.6A CN201811581720A CN109495320B CN 109495320 B CN109495320 B CN 109495320B CN 201811581720 A CN201811581720 A CN 201811581720A CN 109495320 B CN109495320 B CN 1094953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ervice
service node
address
data i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17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95320A (zh
Inventor
张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817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953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95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5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95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5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5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isolating or reconfiguring faulty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检测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检测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将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所述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所述隧道头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以由该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数据报文能够正常传输,能够实现服务节点故障时的逃生。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报文在网络中传输时,需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服务节点,才能够保证网络按照设计要求,提供给用户安全、快速、稳定的网络服务。这些服务节点可以包括防火墙节点、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节点、负载均衡节点等。在通常情况下,数据报文需要按照业务逻辑所要求的既定顺序,依次穿过这些服务节点,这个服务节点的顺序就是服务链(Service Chain)。
例如,若要求数据报文依次经过服务节点1、服务节点3和服务节点4,则服务链可以是服务节点1-服务节点3-服务节点4。基于此,数据报文先从源节点到达服务节点1,然后从服务节点1到达服务节点3,然后从服务节点3到达服务节点4,最后从服务节点4到达目的节点,最终,完成数据报文的传输。
但是,在数据报文沿着服务链依次经过各个服务节点时,若链路存在故障,则会导致数据报文无法正常传输,引起流量断流,业务发生异常。例如,若服务节点1与服务节点3之间的链路存在故障,则数据报文无法从服务节点1到达服务节点3,继而导致数据报文无法正确传输到目的节点,数据报文发生丢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应用于接入节点,包括:
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其中,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所述第二服务节点是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备用节点;
若所述第一链路故障,所述第二链路未故障,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所述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所述隧道头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所述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以由该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应用于接入节点,包括:
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所述第二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在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
若所述第一链路故障,所述第二链路未故障,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所述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所述隧道头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所述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以由该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装置,应用于接入节点,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其中,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第二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的备用节点;
处理模块,用于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在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所述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隧道头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以由该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装置,应用于接入节点,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第二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在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
处理模块,用于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在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所述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隧道头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以由该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链路故障,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链路未故障时,可以将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这样,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可以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而不再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一服务节点,避免将数据报文发送给无法到达的第一服务节点,避免数据报文丢失,数据报文能够正确传输到目的节点,使得数据报文能够正常传输,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能够实现服务节点故障时的逃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数据报文的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接入节点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控制器(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等)、接入节点(如叶(Leaf)节点等)、服务节点(如防火墙节点、IPS节点、负载均衡节点等)和主机(如独立主机,或者,配置多个虚拟机的物理主机等)的系统。
参见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接入节点101与主机111连接,接入节点105与主机112连接,接入节点102与服务节点121连接,接入节点103与服务节点122连接,接入节点104与服务节点123连接。
参见图1所示,不同的接入节点之间可以通过Border(边界)节点131连接,而Border节点131为外联节点,是与外部核心网络对接的节点。此外,控制器141可以与每个接入节点分别连接,用于向每个接入节点下发配置信息。
参见图1所示,服务节点121和服务节点122是用于提供相同服务(如服务A)的节点,服务节点121为主服务节点,且服务节点122是备用服务节点。当服务节点121正常时,则由服务节点121为用户提供服务A,当服务节点121异常,且服务节点122正常时,则由服务节点122为用户提供服务A。服务节点123是用于提供服务B的节点,且服务节点123并未对应设置备用服务节点。
在一个例子中,服务链可以是服务节点121-服务节点123,为了对主机111到主机112的数据报文进行服务链处理,且要求数据报文依次经过服务节点121和服务节点123,基于此,为了实现数据报文的传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控制器141向接入节点101下发该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1,转发表项1的匹配项包括:源IP地址为主机111的IP地址1.1.1.1,目的IP地址为主机112的IP地址2.2.2.2,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1的IP地址5.5.5.5,动作项包括:为数据报文添加服务节点121的服务链信息,如该服务链信息可以为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1。其中,服务链信息用于控制数据报文的传输路径,在后续实施例中,介绍如何使用服务链信息传输数据报文。此外,服务链标识aaa表示服务链的唯一标识,例如,可能存在多个服务链,每个服务链对应有唯一的服务链标识,以服务链标识aaa表示服务节点121-服务节点123这条服务链。此外,服务链经过的每个路径对应一个路径索引,表示经过的是第几个服务节点,例如,针对服务节点121-服务节点123这条服务链,从接入节点101到服务节点121之间的路径对应路径索引1,从服务节点121到服务节点123之间的路径对应路径索引2,此外,假设服务节点121和服务节点122为同一服务的主备节点,则从接入节点101到服务节点122之间的路径同样对应路径索引1,相应的从服务节点122到服务节点123之间的路径也对应路径索引2。
控制器141向接入节点102下发该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2和转发表项3,转发表项2的匹配项包括: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1,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1的IP地址5.5.5.5。转发表项3的匹配项包括:入接口为接口1022(即6.6.6.6对应的接口),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3的IP地址9.9.9.5,动作项包括:为数据报文添加服务节点123的服务链信息(如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2等)。
控制器141向接入节点103下发该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4和转发表项5,转发表项4的匹配项包括: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1,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2的IP地址7.7.7.5。转发表项5的匹配项包括:入接口为接口1032(即8.8.8.6对应的接口),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3的IP地址9.9.9.5,动作项包括:为数据报文添加服务节点123的服务链信息(如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2等)。
控制器141向接入节点104下发该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6和转发表项7,转发表项6的匹配项包括: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2,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3的IP地址9.9.9.5。转发表项7的匹配项包括:入接口为接口1042(即10.10.10.6对应的接口),下一跳为主机112的IP地址2.2.2.2,即下一跳为目的主机。
基于上述各转发表项,则主机111向主机112发送数据报文的流程如下:
主机111向接入节点101发送数据报文1,数据报文1的源IP地址为1.1.1.1,目的IP地址为2.2.2.2。接入节点101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后,由于数据报文1与转发表项1匹配,因此,确定数据报文1的下一跳为5.5.5.5,并通过5.5.5.5查询路由表,得到与5.5.5.5对应的出接口,该出接口为隧道口,也就是说,可以为数据报文1封装隧道头(如VXLAN隧道头),对此过程不做限制,采用传统方式即可。在为数据报文1封装隧道头时,还可以在隧道头中添加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1。然后,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2。
接入节点102在接收到封装后的数据报文1后,由于隧道头包括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1,即数据报文1与转发表项2匹配,因此,解封装数据报文1的隧道头,得到数据报文1,并确定数据报文1的下一跳为5.5.5.5。然后,通过5.5.5.5查询路由表,得到与5.5.5.5对应的出接口,该出接口为接口1021(即5.5.5.6对应的接口),并通过接口1021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服务节点121。
以下结合一个具体应用场景,阐述接入节点102的路由表和接入节点101的路由表,以支持上述接入节点101和接入节点102的处理流程。
服务节点121在上线后,可以通过接口1211发送免费ARP报文,该免费ARP报文可以携带服务节点121的IP地址5.5.5.5。接入节点102通过接口1021接收到免费ARP报文后,可以从免费ARP报文中获取服务节点121的IP地址5.5.5.5,并在路由表中记录5.5.5.5与接口1021的对应关系。基于此,接入节点102确定数据报文1的下一跳为5.5.5.5时,通过5.5.5.5查询路由表,得到的出接口为接口1021,从而通过接口1021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服务节点121。
进一步的,接入节点102在路由表中记录5.5.5.5与接口1021的对应关系后,向其它接入节点(如接入节点101、接入节点103、接入节点104和接入节点105)发送路由通告消息(如BGP路由通告消息),该路由通告消息携带5.5.5.5。接入节点101接收到该路由通告消息后,确定接入节点101与接入节点102之间的隧道A(如VXLAN隧道),对此确定方式不做限制,然后,在路由表中记录5.5.5.5与隧道A的对应关系。基于此,接入节点101确定数据报文1的下一跳为5.5.5.5时,通过5.5.5.5查询路由表,得到的出接口为隧道A,因此,为数据报文1封装隧道头,并通过隧道A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2。
服务节点121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后,可以对数据报文1进行处理,对此处理方式不做限制。例如,若服务节点121是IPS节点,则可以检查数据报文1是否符合安全策略,若是,则安全检查通过,若否,则丢弃数据报文1。
进一步的,对数据报文1进行处理后,则服务节点121可以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2,如服务节点121通过接口1212(即6.6.6.5对应的接口)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2。具体的,服务节点121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发送数据报文:针对接口1211(即5.5.5.5对应的接口)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在对数据报文进行处理后,通过接口1212发送该数据报文;针对接口1212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在对数据报文进行处理后,通过接口1211发送该数据报文。
由于服务节点121通过接口1212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2,因此,接入节点102通过接口1022接收到数据报文1,即数据报文1的入接口为接口1022。由于数据报文1与转发表项3匹配,因此,确定数据报文1的下一跳为9.9.9.5,并通过9.9.9.5查询路由表,得到与9.9.9.5对应的出接口,该出接口为隧道口,也就是说,可以为数据报文1封装隧道头,并在隧道头中添加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2。然后,可以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4。
接入节点104在接收到封装后的数据报文1后,由于隧道头包括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2,即数据报文1与转发表项6匹配,因此,解封装数据报文1的隧道头,得到数据报文1,并确定数据报文1的下一跳为9.9.9.5。然后,通过9.9.9.5查询路由表,得到与9.9.9.5对应的出接口,该出接口为接口1041(即9.9.9.6对应的接口),并通过接口1041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服务节点123。
服务节点123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后,可以对数据报文1进行处理。对数据报文1进行处理后,服务节点123可以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4,如通过接口1232(即10.10.10.5对应的接口)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4。
由于服务节点123通过接口1232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4,因此,接入节点104通过接口1042接收到数据报文1,即数据报文1的入接口为接口1042。由于数据报文1与转发表项7匹配,因此,确定数据报文1的下一跳为2.2.2.2,并通过2.2.2.2查询路由表,得到与2.2.2.2出接口,并通过出接口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5,接入节点105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后,可以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主机112,对此发送过程不再赘述,最终完成数据报文的传输。
综上所述,基于上述各转发表项,则主机111可以将数据报文发送给主机112,为了使主机112将数据报文发送给主机111,则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控制器141向接入节点105下发该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8,转发表项8的匹配项包括:源IP地址为主机112的IP地址2.2.2.2,目的IP地址为主机111的IP地址1.1.1.1,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3的IP地址10.10.10.5,动作项包括:为数据报文添加服务节点123的服务链信息(如服务链标识bbb和路径索引1)。
控制器141向接入节点104下发该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9和转发表项10,转发表项9的匹配项包括:服务链标识bbb和路径索引1,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3的IP地址10.10.10.5。转发表项10的匹配项包括:入接口为接口1041(即9.9.9.6对应的接口),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1的IP地址6.6.6.5,动作项包括:为数据报文添加服务节点121的服务链信息(如服务链标识bbb和路径索引2)。
控制器141向接入节点102下发该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11和转发表项12,转发表项11的匹配项包括:服务链标识bbb和路径索引2,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1的IP地址6.6.6.5。转发表项12的匹配项包括:入接口为接口1021(即5.5.5.6对应的接口),下一跳为主机111的IP地址1.1.1.1,即下一跳为目的主机。
控制器141向接入节点103下发该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13和转发表项14,转发表项13的匹配项包括:服务链标识bbb和路径索引2,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2的IP地址8.8.8.5。转发表项14的匹配项包括:入接口为接口1031(即7.7.7.6对应的接口),下一跳为主机111的IP地址1.1.1.1,即下一跳为目的主机。
基于上述转发表项8-转发表项14,则主机112可以将数据报文发送给主机111,具体发送过程与上述数据报文1的发送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方式中,数据报文1的传输路径为:主机111-接入节点101-接入节点102-服务节点121-接入节点102-接入节点104-服务节点123-接入节点104-接入节点105-主机112,若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1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则会导致数据报文1无法正常传输,引起流量断流,业务发生异常。
针对上述发现,本实施例中,若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1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则数据报文1的传输路径为:主机111-接入节点101-接入节点103-服务节点122-接入节点103-接入节点104-服务节点123-接入节点104-接入节点105-主机112,从而避免数据报文1经过故障链路,使得数据报文1正常传输。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进行说明。参见图2所示,为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接入节点检测本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本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其中,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第二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的备用节点。
例如,参见图1所示,第一服务节点可以为服务节点121,第二服务节点可以为服务节点122,服务节点121和服务节点122是用于提供相同服务(如服务A)的节点,服务节点121为主服务节点,且服务节点122是备用服务节点。
为了对主机111发送给主机112的数据报文进行故障逃生处理,可以由接入节点101实现上述检测功能,即接入节点101执行步骤201和后续步骤。
为了对主机112发送给主机111的数据报文进行故障逃生处理,可以由接入节点104实现上述检测功能,即接入节点104执行步骤201和后续步骤。
为了方便描述,后续实施例中,以接入节点101实现上述检测功能为例。
步骤202,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则接入节点将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例如,接入节点101检测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1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2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后,若第一链路未故障,第二链路故障或者未故障,则不需要修改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则需要修改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例如,将该下一跳地址由服务节点121的地址修改为服务节点122的地址。
参见上述实施例,控制器141在接入节点101下发了转发表项1,转发表项1的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1的地址5.5.5.5,基于此,可以将转发表项1中的下一跳地址,由服务节点121的地址5.5.5.5修改为服务节点122的地址7.7.7.5。
步骤203,接入节点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该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该隧道头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以由该接入节点利用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例如,主机111向接入节点101发送数据报文1,数据报文1的源IP地址为1.1.1.1,目的IP地址为2.2.2.2。接入节点101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后,由于数据报文1与转发表项1匹配,因此,确定数据报文1的下一跳为7.7.7.5。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转发表项1的下一跳地址被修改为服务节点122的地址7.7.7.5,而不再是服务节点121的地址5.5.5.5,因此,数据报文1的下一跳为7.7.7.5。
然后,接入节点101通过7.7.7.5查询路由表,得到与7.7.7.5对应的出接口,该出接口为隧道口,为数据报文1封装隧道头,对此过程不做限制。在为数据报文1封装隧道头时,还可以在隧道头中添加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1。
然后,接入节点101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3,而不是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2,这样,数据报文1不再经过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1之间的第一链路,从而避免数据报文1经过故障链路。由于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2之间的第二链路未故障,因此,数据报文1能够正确传输给服务节点122,使得数据报文1正常传输,避免数据报文1的丢失。
在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节点103后,接入节点103、服务节点122、接入节点104、服务节点123、接入节点105等,对数据报文1的处理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最终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主机112。
可选地,若服务链中存在第一服务节点对应的下一个节点,则接入节点可以检测本接入节点与第三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三链路是否故障,第三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在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基于此,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故障,第三链路未故障,则将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第三服务节点的地址。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该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该隧道头包括第三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三服务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以由该接入节点利用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三服务节点。
例如,参见图1所示,第一服务节点为服务节点121,第二服务节点为服务节点122,第三服务节点为服务节点123,服务节点123是服务节点121在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因此,接入节点101可以检测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第三链路是否故障。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故障,第三链路未故障,则需要修改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例如,将该下一跳地址由服务节点121的地址修改为服务节点123的地址。此外,还可以修改转发表项的服务链信息,例如,将服务链信息修改为服务节点123的服务链信息。
例如,转发表项1的匹配项包括:源IP地址为1.1.1.1,目的IP地址2.2.2.2,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1的地址5.5.5.5,动作项包括:为数据报文添加服务节点121的服务链信息(如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1),基于此,可以将转发表项1中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服务节点123的地址9.9.9.5,并将动作项修改为:为数据报文添加服务节点123的服务链信息(如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2)。
综上所述,接入节点101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后,若数据报文1与转发表项1匹配,则确定数据报文1的下一跳为9.9.9.5,为数据报文1封装隧道头,在隧道头中添加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2,并通过9.9.9.5对应的出接口发送封装后的数据报文1,即封装后的数据报文1被发送给接入节点104。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链路故障,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链路未故障时,可以将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这样,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可以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而不再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一服务节点,避免将数据报文发送给无法到达的第一服务节点,避免数据报文丢失,数据报文能够正确传输到目的节点,使得数据报文能够正常传输,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能够实现服务节点故障时的逃生。在上述方式中,可以由接入节点实现服务节点故障时的逃生,即使接入节点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中断,也可以由接入节点实现服务节点故障时的逃生。
可选地,在一个例子中,接入节点可以从控制器获取故障检测配置信息、联动配置信息和故障处理配置信息。例如,控制器可以确定与接入节点对应的故障检测配置信息、联动配置信息和故障处理配置信息,并将该故障检测配置信息、该联动配置信息和该故障处理配置信息发送给接入节点。
其中,故障检测配置信息包括各服务节点的地址和对应的检测标识,例如,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一检测标识、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二检测标识、第三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三检测标识。联动配置信息包括各服务节点对应的检测标识和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检测标识与第一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检测标识与第二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三检测标识与第三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故障处理配置信息包括各服务节点的数据项,例如,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数据项、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数据项、第三服务节点的第三数据项。第一数据项包括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状态、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跟踪标识。第二数据项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状态、第二服务标识和第二跟踪标识。第三数据项包括第三服务节点的地址、状态、第三服务标识和第三跟踪标识。
其中,接入节点可以依据故障检测配置信息中的服务节点的地址进行故障检测,还可以依据故障检测配置信息中的检测标识,确定联动配置信息中的跟踪标识,然后,可以依据联动配置信息中的跟踪标识,确定故障处理配置信息中的数据项,最后,可以基于故障处理配置信息中的数据项,实现服务节点故障时的逃生。
例如,控制器141可以确定与接入节点101对应的故障检测配置信息1、联动配置信息1和故障处理配置信息1,并将故障检测配置信息1、联动配置信息1和故障处理配置信息1发送给接入节点101。其中,故障检测配置信息1包括服务节点121的IP地址5.5.5.5与检测标识1的对应关系,服务节点122的IP地址7.7.7.5与检测标识2的对应关系,服务节点123的IP地址9.9.9.5与检测标识3的对应关系。此外,联动配置信息1包括检测标识1与跟踪标识1的对应关系,检测标识2与跟踪标识2的对应关系,检测标识3与跟踪标识3的对应关系。此外,故障处理配置信息1包括数据项A,数据项B和数据项C。
数据项A包括:服务节点121的IP地址5.5.5.5;服务节点121的状态(如主状态,表示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1之间的链路未故障,且服务节点121为主节点);服务节点121的服务标识,如服务A,表示服务节点121用于提供服务A;跟踪标识1。当然,数据项A还可以包括其它内容,对此不做限制。
数据项B包括:服务节点122的IP地址7.7.7.5;服务节点122的状态(如备用状态,表示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2之间的链路未故障,且服务节点122为备用节点);服务节点122的服务标识,如服务A,表示服务节点122用于提供服务A,通常情况下,服务节点122的服务标识与服务节点121的服务标识相同;跟踪标识2。当然,数据项B还可以包括其它内容,对此不做限制。
数据项C可以包括:服务节点123的IP地址9.9.9.5;服务节点123的状态(如正常状态,用于表示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3之间的链路未发生故障);服务节点123的服务标识,如服务B,表示服务节点123用于提供服务B;跟踪标识3。当然,数据项C还可以包括其它内容,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在一个例子中,接入节点101在获取到故障检测配置信息1之后,可以从故障检测配置信息1中获取服务节点121的IP地址5.5.5.5、服务节点122的IP地址7.7.7.5和服务节点123的IP地址9.9.9.5。进一步的,基于服务节点121的IP地址5.5.5.5,接入节点101可以周期性的检测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1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即检测IP地址5.5.5.5是否可达。基于服务节点122的IP地址7.7.7.5,接入节点101可以周期性的检测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2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即检测IP地址7.7.7.5是否可达。基于服务节点123的IP地址9.9.9.5,接入节点101可以周期性的检测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3之间的第三链路是否故障,即检测IP地址9.9.9.5是否可达。
其中,接入节点101可以采用网络质量分析(Network Quality Analyzer,NQA)技术检测链路是否故障,或者,采用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BFD)技术检测链路是否故障,或者,采用其它技术检测链路是否故障,对此检测方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检测到各链路是否故障即可。
可选地,在一个例子中,接入节点101基于5.5.5.5检测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后,若第一链路未故障,则等待下一周期继续检测第一链路是否故障。若第一链路故障,由于故障检测配置信息1包括5.5.5.5与检测标识1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与检测标识1对应的数据项,并将该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
其中,确定与检测标识1对应的数据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确定与检测标识1对应的跟踪标识,并确定具有该跟踪标识的数据项。具体的,由于联动配置信息1包括检测标识1与跟踪标识1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确定与检测标识1对应的跟踪标识1。参见上述实施例,由于在故障处理配置信息1的数据项A中包括跟踪标识1,因此,确定具有跟踪标识1的数据项是数据项A。
进一步的,接入节点101可以将数据项A中的状态(即服务节点121的状态,当前为主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表示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1之间的链路故障。数据项A还包括IP地址5.5.5.5、服务标识(如服务A)等内容。
可选地,在一个例子中,接入节点101基于7.7.7.5检测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后,若第二链路未故障,则等待下一周期继续检测第二链路是否故障。若第二链路故障,由于故障检测配置信息1包括7.7.7.5与检测标识2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与检测标识2对应的数据项,将该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
其中,确定与检测标识2对应的数据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确定与检测标识2对应的跟踪标识,并确定具有该跟踪标识的数据项。具体的,由于联动配置信息1包括检测标识2与跟踪标识2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确定与检测标识2对应的跟踪标识2。参见上述实施例,由于在故障处理配置信息1的数据项B中包括跟踪标识2,因此,确定具有跟踪标识2的数据项是数据项B。
进一步的,接入节点101可以将数据项B中的状态(即服务节点122的状态,当前为备用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表示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2之间的链路故障。数据项B还包括IP地址7.7.7.5、服务标识(如服务A)等内容。
可选地,在一个例子中,接入节点101基于9.9.9.5检测第三链路是否故障后,若第三链路未故障,则等待下一周期继续检测第三链路是否故障。若第三链路故障,由于故障检测配置信息1包括9.9.9.5与检测标识3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与检测标识3对应的数据项,将该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
其中,确定与检测标识3对应的数据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确定与检测标识3对应的跟踪标识,并确定具有该跟踪标识的数据项。具体的,由于联动配置信息1包括检测标识3与跟踪标识3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确定与检测标识3对应的跟踪标识3。参见上述实施例,由于在故障处理配置信息1的数据项C中包括跟踪标识3,因此,确定具有跟踪标识3的数据项是数据项C。
进一步的,接入节点101可以将数据项C中的状态(即服务节点123的状态,当前为正常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表示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3之间的链路故障。数据项C还包括IP地址9.9.9.5、服务标识(如服务B)等内容。
可选地,针对步骤202,将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在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数据项中的状态为故障状态(即由主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后,可以从第一数据项中获取第一服务标识,并确定服务标识与第一服务标识匹配的第二数据项,即第二数据项中的第二服务标识与第一服务标识相同。若第二数据项中的状态不为故障状态(如状态为备用状态),则从第二数据项中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将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例如,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则数据项A(第一数据项)中的状态为故障状态,数据项B中的状态为备用状态。在数据项A中的状态为故障状态后,接入节点101可以从数据项A中获取服务标识(如服务A),由于数据项B中也存在服务标识(如服务A),因此,确定第二数据项是数据项B。
接入节点101读取数据项B中的状态,由于数据项B中的状态为备用状态,即不为故障状态,因此,从数据项B中获取IP地址7.7.7.5,并将转发表项1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IP地址7.7.7.5,具体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接入节点101将转发表项1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服务节点122的IP地址7.7.7.5后,还可以将数据项B中的状态修改为主状态(即从备用状态修改为主状态),即服务节点122不再是备用服务节点,而是主服务节点。
其中,在第一链路故障后,接入节点101仍然周期性的检测第一链路是否故障,若检测到第一链路的故障恢复,则可以将数据项A中的状态修改为备用状态,即服务节点121是备用服务节点,也就是说,服务节点122当前是主服务节点,服务节点121当前是备用服务节点,服务链中包括服务节点122,而不包括服务节点121,在服务节点122故障时,重新将服务节点121添加到服务链。
又例如,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故障,第三链路未故障,则数据项A中的状态为故障状态,数据项B中的状态为故障状态,数据项C中的状态为正常状态。在数据项A中的状态为故障状态后,接入节点101从数据项A中获取服务标识(如服务A),由于数据项B中也存在服务标识(如服务A),则确定第二数据项是数据项B。但由于数据项B中的状态为故障状态,则确定服务节点121在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即服务节点123,而服务节点123的数据项C中的状态为正常状态,从数据项C中获取IP地址9.9.9.5,并将转发表项1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IP地址9.9.9.5,具体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入节点101可以通过三个功能模块实现上述过程,如NQA检测模块、track模块和逃生模块。NQA检测模块可以获取故障检测配置信息,track模块可以获取联动配置信息,逃生模块可以获取故障处理配置信息。
NQA检测模块基于故障检测配置信息中的IP地址,实现故障检测过程,具体检测方式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某个链路发生故障后,可以从故障检测配置信息中获取该链路对应的检测标识,并将该检测标识通知给track模块。
track模块在接收到检测标识后,可以基于联动配置信息中的对应关系,得到与该检测标识对应的跟踪标识,并将该跟踪标识通知给逃生模块。
逃生模块在接收到跟踪标识后,可以基于故障处理配置信息中的每个数据项,确定具有该跟踪标识的数据项,然后采用上述方式实现逃生处理。
可选地,在另一个例子中,接入节点可以从控制器获取故障检测配置信息和故障处理配置信息。其中,故障检测配置信息包括各服务节点的地址和对应的检测标识,例如,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一检测标识、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二检测标识、第三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三检测标识。故障处理配置信息包括各服务节点的数据项,例如,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数据项、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数据项、第三服务节点的第三数据项。该第一数据项可以包括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状态、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检测标识。该第二数据项可以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状态、第二服务标识和第二检测标识。该第三数据项可以包括第三服务节点的地址、状态、第三服务标识和第三检测标识。
其中,接入节点可以依据故障检测配置信息中的服务节点的地址进行故障检测,依据故障检测配置信息中的检测标识,确定故障处理配置信息中的数据项,最后,基于故障处理配置信息中的数据项,实现服务节点故障时的逃生。
与上述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不涉及联动配置信息,且数据项中包括的是检测标识,而不是跟踪标识,其它内容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显然,由于数据项中包括检测标识,因此,在确定故障链路对应的检测标识后,可以直接查询到与该检测标识对应的数据项,继而根据该数据项进行后续处理。
本实施例中,接入节点101检测到第一链路故障后,在确定与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数据项时,由于第一数据项包括第一检测标识,则确定与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项。检测到第二链路故障后,在确定与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数据项时,由于第二数据项包括第二检测标识,则确定与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项。检测到第三链路故障后,在确定与第三检测标识对应的数据项时,由于第三数据项包括第三检测标识,则确定与第三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三数据项。
本实施例的其它处理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另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参见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3与图1相比,少了接入节点103和服务节点122,也就是说,用于提供服务A的只有一个服务节点121,服务节点121没有对应的备用服务节点,图3的其它结构与图1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若服务链是服务节点121-服务节点123,则数据报文的传输路径为:主机111-接入节点101-接入节点102-服务节点121-接入节点102-接入节点104-服务节点123-接入节点104-接入节点105-主机112,若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1之间的链路故障,则数据报文无法正常传输。针对上述发现,本实施例中,若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1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则数据报文的传输路径为:主机111-接入节点101-接入节点104-服务节点123-接入节点104-接入节点105-主机112,从而避免数据报文经过故障链路,使数据报文正常传输。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进行说明。参见图4所示,为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接入节点检测本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检测本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第二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在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
参见图3所示,为了对主机111发送给主机112的数据报文进行故障逃生处理,可以由接入节点101实现上述检测功能,即执行步骤401和后续步骤,在图3所示的组网架构中,第一服务节点可以为服务节点121,第二服务节点可以为服务节点123,服务节点123是服务节点121在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
此外,为了对主机112发送给主机111的数据报文进行故障逃生处理,可以由接入节点104实现上述检测功能,即执行步骤401和后续步骤,基于此,第一服务节点可以为服务节点123,第二服务节点可以为服务节点121。
为了方便描述,后续实施例中,以接入节点101实现上述检测功能为例。
步骤402,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接入节点将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例如,接入节点101检测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1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检测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3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若第一链路未故障,第二链路故障或者未故障,则不需要修改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则需要修改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例如,将该下一跳地址由服务节点121的地址修改为服务节点123的地址。
参见上述实施例,控制器141向接入节点101下发转发表项1,转发表项1的下一跳为服务节点121的地址5.5.5.5,基于此,接入节点101可以将转发表项1中的下一跳地址,由服务节点121的地址5.5.5.5修改为服务节点123的地址9.9.9.5,并将动作项修改为:为数据报文添加服务节点123的服务链信息。
步骤403,接入节点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该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该隧道头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以由该接入节点利用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例如,主机111向接入节点101发送数据报文,数据报文的源IP地址为1.1.1.1,目的IP地址为2.2.2.2。接入节点101在接收到数据报文后,由于数据报文与转发表项1匹配,因此,确定数据报文的下一跳为9.9.9.5。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转发表项1的下一跳地址被修改为服务节点123的地址9.9.9.5,而不再是服务节点121的地址5.5.5.5,因此,数据报文的下一跳为9.9.9.5。
然后,接入节点101通过9.9.9.5查询路由表,得到与9.9.9.5对应的出接口,该出接口为隧道口,为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对此过程不做限制。在为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时,接入节点101可以在隧道头中添加服务节点123的服务链信息,如服务链标识aaa和路径索引2等,服务链信息的作用是,用于使服务节点123连接的接入节点104利用该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服务节点123。
然后,接入节点101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接入节点104,而不是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接入节点102,这样,数据报文不再经过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1之间的第一链路,从而避免数据报文经过故障链路。由于接入节点101与服务节点123之间的第二链路未故障,因此,数据报文能够正确传输给服务节点123,使得该数据报文正常传输,避免数据报文的丢失。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链路故障,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链路未故障时,可以将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这样,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可以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而不再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一服务节点,避免将数据报文发送给无法到达的第一服务节点,避免数据报文丢失,数据报文能够正确传输到目的节点,使得数据报文能够正常传输,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能够实现服务节点故障时的逃生。在上述方式中,可以由接入节点实现服务节点故障时的逃生,即使接入节点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中断,也可以由接入节点实现服务节点故障时的逃生。
可选地,在一个例子中,接入节点可以获取故障检测配置信息、联动配置信息和故障处理配置信息,例如,接入节点可以从控制器获取这些信息。
其中,故障检测配置信息包括各服务节点的地址和对应的检测标识,例如,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一检测标识、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二检测标识。联动配置信息包括各服务节点对应的检测标识和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检测标识与第一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检测标识与第二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故障处理配置信息包括各服务节点的数据项,例如,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数据项、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数据项。第一数据项包括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状态、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跟踪标识。第二数据项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状态、第二服务标识和第二跟踪标识。其中,故障检测配置信息、联动配置信息和故障处理配置信息的功能,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接入节点可以从故障检测配置信息中获取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基于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接入节点可以周期性的检测本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基于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接入节点可以周期性的检测本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
接入节点检测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后,若第一链路故障,则确定与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数据项,并将该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具体的,由于联动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检测标识与第一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确定与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跟踪标识是第一跟踪标识。由于故障处理配置信息的第一数据项包括第一跟踪标识,因此,确定具有第一跟踪标识的数据项是第一数据项,从而可以将第一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
接入节点检测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后,若第二链路故障,则确定与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数据项,并将该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具体的,由于联动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检测标识与第二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确定与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跟踪标识是第二跟踪标识。由于故障处理配置信息的第二数据项包括第二跟踪标识,因此,确定具有第二跟踪标识的数据项是第二数据项,从而可以将第二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
在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数据项中的状态为故障状态后,可以确定第一服务节点在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即第二服务节点,从而确定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数据项。若第二数据项中的状态不为故障状态,则从第二数据项中获取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将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可选地,在另一个例子中,接入节点可以从控制器获取故障检测配置信息和故障处理配置信息。其中,该故障检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各服务节点的地址和对应的检测标识,例如,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一检测标识、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二检测标识。该故障处理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各服务节点的数据项,例如,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数据项、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数据项。第一数据项包括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状态、第一服务标识和第一检测标识。第二数据项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状态、第二服务标识和第二检测标识。
其中,接入节点可以依据故障检测配置信息中的服务节点的地址进行故障检测,依据故障检测配置信息中的检测标识,确定故障处理配置信息中的数据项,最后,基于故障处理配置信息中的数据项,实现服务节点故障时的逃生。
与上述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不涉及联动配置信息,且数据项中包括的是检测标识,而不是跟踪标识,其它内容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显然,由于数据项中包括检测标识,因此,在确定故障链路对应的检测标识后,可以直接查询到与该检测标识对应的数据项,继而根据该数据项进行后续处理。
本实施例中,接入节点检测到第一链路故障后,在确定与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数据项时,由于第一数据项包括第一检测标识,则确定与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项。检测到第二链路故障后,在确定与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数据项时,由于第二数据项包括第二检测标识,则确定与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项。本实施例的其它处理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装置,可以应用于接入节点,参见图5所示,为所述装置的结构图,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51,用于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其中,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第二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的备用节点;
处理模块52,用于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发送模块53,用于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隧道头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以由该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或者,
检测模块51,用于检测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检测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第二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在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
处理模块52,用于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发送模块53,用于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隧道头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以由该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所述检测模块51,还用于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三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三链路是否故障,所述第三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在所述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所述处理模块52,还用于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故障,第三链路未故障,则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第三服务节点的地址;所述发送模块53,还用于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隧道头包括第三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三服务节点连接的接入节点,以由该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三服务节点。
所述检测模块51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所述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时具体用于:
从控制器获取故障检测配置信息,所述故障检测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和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基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检测所述第一链路是否故障;
基于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检测所述第二链路是否故障。
所述故障检测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对应的第一检测标识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对应的第二检测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52,还用于从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数据项和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数据项;所述第一数据项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状态,所述第二数据项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状态;
所述处理模块52,还用于若所述第一链路故障,确定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项,将所述第一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
所述处理模块52,还用于若所述第二链路故障,确定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项,将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
所述第一数据项还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一服务标识,所述第二数据项还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二服务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52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时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数据项中的状态为故障状态后,从所述第一数据项中获取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并确定服务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匹配的第二数据项;其中,确定的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第二服务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标识相同;
若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状态不为故障状态,从所述第二数据项中获取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并将所述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获取的地址。
所述处理模块52,还用于获取联动配置信息,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检测标识与第一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检测标识与第二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数据项包括第一跟踪标识,所述第二数据项包括第二跟踪标识;
在确定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项时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一跟踪标识,并确定具有所述第一跟踪标识的第一数据项;
在确定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项时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二跟踪标识,并确定具有所述第二跟踪标识的第二数据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节点,从硬件层面而言,硬件架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6所示,可以包括: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其中:
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代码。
处理器:与机器可读存储介质通信,读取和执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所述指令代码,实现本申请上述示例公开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操作。
这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而且,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者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者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者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发送数据报文的源主机连接,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其中,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所述第二服务节点是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备用节点;
若所述第一链路故障,所述第二链路未故障,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所述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所述隧道头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所述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第二接入节点,以由该第二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三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三链路是否故障,所述第三服务节点是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在所述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
若所述第一链路故障,所述第二链路故障,所述第三链路未故障,则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第三服务节点的地址;
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所述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所述隧道头包括所述第三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所述第三服务节点连接的第三接入节点,以由该第三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三服务节点。
3.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发送数据报文的源主机连接,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所述第二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在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
若所述第一链路故障,所述第二链路未故障,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所述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所述隧道头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所述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第二接入节点,以由该第二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包括:
从控制器获取故障检测配置信息,所述故障检测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和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基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检测所述第一链路是否故障;
基于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检测所述第二链路是否故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对应的第一检测标识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对应的第二检测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数据项和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数据项;所述第一数据项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状态,所述第二数据项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状态;
所述检测所述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后,若所述第一链路故障,确定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项,将所述第一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
所述检测所述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后,若所述第二链路故障,确定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项,将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项还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一服务标识,所述第二数据项还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二服务标识;所述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包括:
在所述第一数据项中的状态为故障状态后,从所述第一数据项中获取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并确定服务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匹配的第二数据项;其中,确定的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第二服务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标识相同;
若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状态不为故障状态,从所述第二数据项中获取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并将所述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获取的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联动配置信息,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检测标识与第一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检测标识与第二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数据项还包括所述第一跟踪标识,所述第二数据项还包括所述第二跟踪标识;
确定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项,包括:确定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一跟踪标识,并确定具有所述第一跟踪标识的第一数据项;
确定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项,包括:确定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二跟踪标识,并确定具有所述第二跟踪标识的第二数据项。
8.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发送数据报文的源主机连接,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其中,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第二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的备用节点;
处理模块,用于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在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所述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隧道头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第二接入节点,以由该第二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三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三链路是否故障,所述第三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在所述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故障,第三链路未故障,则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第三服务节点的地址;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隧道头包括第三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三服务节点连接的第三接入节点,以由该第三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三服务节点。
10.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发送数据报文的源主机连接,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第一服务节点是服务链中的节点,第二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在服务链中的下一个节点;
处理模块,用于若第一链路故障,第二链路未故障,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在收到与修改后的转发表项匹配的数据报文时,为所述数据报文封装隧道头,隧道头包括第二服务节点的服务链信息,并利用修改后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发送给与第二服务节点连接的第二接入节点,以由该第二接入节点利用所述服务链信息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服务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一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是否故障,并检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是否故障时具体用于:
从控制器获取故障检测配置信息,所述故障检测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和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
基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检测所述第一链路是否故障;
基于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检测所述第二链路是否故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检测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对应的第一检测标识以及与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对应的第二检测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数据项和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二数据项;所述第一数据项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状态,所述第二数据项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状态;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链路故障,确定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项,将所述第一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二链路故障,确定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项,将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状态修改为故障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项还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一服务标识,所述第二数据项还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和第二服务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服务链对应的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由第一服务节点的地址修改为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时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数据项中的状态为故障状态后,从所述第一数据项中获取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并确定服务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标识匹配的第二数据项;其中,确定的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第二服务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标识相同;
若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状态不为故障状态,从所述第二数据项中获取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地址,并将所述转发表项的下一跳地址修改为获取的地址。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联动配置信息,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检测标识与第一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检测标识与第二跟踪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数据项还包括所述第一跟踪标识,所述第二数据项还包括所述第二跟踪标识;
在确定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项时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一跟踪标识,并确定具有所述第一跟踪标识的第一数据项;
在确定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项时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识对应的第二跟踪标识,并确定具有所述第二跟踪标识的第二数据项。
CN201811581720.6A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4953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1720.6A CN109495320B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1720.6A CN109495320B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5320A CN109495320A (zh) 2019-03-19
CN109495320B true CN109495320B (zh) 2021-12-24

Family

ID=65711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1720.6A Active CN109495320B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953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1717A (zh) * 2019-09-12 2021-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13141307A (zh) * 2020-01-20 202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更新方法、装置、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30178B (zh) * 2021-08-18 2022-09-20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221898B (zh) * 2021-12-29 2023-11-10 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系统
CN115037679A (zh) * 2022-05-31 2022-09-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15242885B (zh) * 2022-07-15 2023-10-13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云数据中心系统、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4045A (zh) * 2006-06-12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弹性分组环上业务保护的方法
CN101227399A (zh) * 2008-01-31 2008-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CN101610203A (zh) * 2008-06-16 2009-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组播重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56679A (zh) * 2009-09-25 2010-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快速收敛方法、路由器和通信系统
CN102282805A (zh) * 2011-05-26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接入设备
EP2903211A1 (en) * 2014-02-04 2015-08-05 Juniper Networks, Inc. Loop free alternate selection for multi-homed networks
CN106572011A (zh) * 2016-11-08 2017-04-1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流转发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4045A (zh) * 2006-06-12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弹性分组环上业务保护的方法
CN101227399A (zh) * 2008-01-31 2008-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CN101610203A (zh) * 2008-06-16 2009-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组播重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56679A (zh) * 2009-09-25 2010-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快速收敛方法、路由器和通信系统
CN102282805A (zh) * 2011-05-26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接入设备
EP2903211A1 (en) * 2014-02-04 2015-08-05 Juniper Networks, Inc. Loop free alternate selection for multi-homed networks
CN106572011A (zh) * 2016-11-08 2017-04-1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流转发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5320A (zh)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5320B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259299B (zh)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59347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878194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718278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878184B (zh) 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809759A (zh) 检测链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路由器
CN106878164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600109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9379241B (zh) 一种路径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801911B (zh) 业务功能链拥塞跟踪
US20160344622A1 (en) 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Performance Routing
US20140040477A1 (en) Connection mesh in mirroring asymmetric clustered multiprocessor systems
CN108718276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9167700B (zh) 段路由sr隧道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4430394A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60057043A1 (en) Diagnostic rou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link access group
CN108259348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873766B (zh) 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547311B (zh) 一种流量统计方法及装置
US2022025583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link status
CN109728972A (zh) 网络连接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547400B (zh) 一种虚拟机迁移方法和装置
CN110708275B (zh) 一种协议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939216B (zh)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