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4767A - 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4767A
CN109494767A CN201811535414.9A CN201811535414A CN109494767A CN 109494767 A CN109494767 A CN 109494767A CN 201811535414 A CN201811535414 A CN 201811535414A CN 109494767 A CN109494767 A CN 109494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power
feed
microgrid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354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s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s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354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947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94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47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包括步骤:获取负载与电网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微网连接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将前馈功率下发至微网中对应的逆变器,前馈功率用于调节所述逆变器的输出频率。上述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微网连接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当获取负载与电网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后,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然后将前馈功率下发至微网中对应的逆变器,前馈功率用于调节逆变器的输出频率。通过采集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得到前馈功率以便逆变器调节自身的出力,实时调整输出频率,可以保持系统频率恒定,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大电网在过去数十年里体现出来的优势使其得以快速地发展,成为主要的电力供应渠道。然而,集中式大电网也存在一些弊端:成本高,运行难度大,难以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随着新型技术的应用,微网的概念出现了。微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等均通过电力电子装置连接至交流母线,交流母线可以直接向交流负载供电,交流母线还连接外部电网,通过控制与电网的通断可以实现微网并网运行和孤岛模式的转换。微网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
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包括传统的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方法,而传统的一次调频方法是有差调节,负载增加将会导致较大的频率偏差,传统的二次调频方法是基于PI控制器的被动调频方法,即检测到频率跌落后开始调频,动态调节过程较长,频率波动较大。因此,传统的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方法都不利于微网系统的稳定,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
一种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微网连接所述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
根据所述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
将前馈功率下发至微网中对应的逆变器;所述前馈功率用于调节所述逆变器的输出频率。
一种微网系统,包括智能断路器、控制器和逆变器;所述智能断路器设置于负载、电网与所述逆变器的公共连接点,所述逆变器通过交换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智能断路器连接;
所述智能断路器用于获取负载与电网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前馈功率并下发给所述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用于根据所述前馈功率实时调整输出频率。
上述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微网连接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当获取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后,可以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然后将前馈功率下发至微网中对应的逆变器,前馈功率用于调节逆变器的输出频率。通过采集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得到前馈功率以便逆变器调节自身的出力,实时调整输出频率,可以保持系统频率恒定,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微网频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微网频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微网频率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微网频率控制方法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
微网连接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具体可通过微网中的交流母线连接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获取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之后,需要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微网一般与外部电网连接实现电网联网运行,因为微网成本较低,可以作为电网的有益补充。负载是依靠微网输出的电能来维持稳定运作的,负载的大小、种类各异,因此需要的电能大小也不一样。微网依据负载所需电能的不同,在保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需要调节自身的出力,以节约微网系统发电成本。当电网与微网连通,微网处于联网状态时,微网频率由电网确定;当电网与微网断开,微网处于离网状态时,可获取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后,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功率大小得知负载的消耗功率大小,从而根据负载的实际运行情况实现相应的调节,以保证微网更好地工作。获取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的器件并不唯一,例如可以采用智能断路器,智能断路器是用微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新型传感器建立新的断路器二次系统,其主要特点是由电力电子技术、数字化控制装置组成执行单元,代替常规机械结构的辅助开关和辅助继电器。具体地,通过智能断路器检测到微网处于离网状态时,可采集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并能够对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幅值、频率、相位以及功率进行采样分析,独立采集运行数据。此外,智能断路器采用五连杆的自由脱扣器机构,并设计成贮能形式,使用过程中,机构总是处于预贮能位置,只要断路器一接到合闸命令,断路器就能立即瞬时闭合,从而控制线路的通断。智能断路器设置于负载与电网之间公共连接点处,不仅可以采集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还能控制微网与外部电网的通断,实现微网在孤岛模式和联网模式之间的切换。
步骤S120: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
具体地,可通过微网中央控制器接收智能断路器采集的功率并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微网中央控制器是针对于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系统设计的智能中央控制器,它具备完善的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控制、协议转换、数据采集、测量、保护、控制与监视功能,可以有力保障微电网系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计算时,微网中央控制器可以按照预设的计算规则,根据获取到的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步骤S130:将前馈功率下发至微网中对应的逆变器;前馈功率用于调节逆变器的输出频率。
对应地,微网中央控制器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后,将计算得到的前馈功率下发至微网中对应的逆变器,前馈功率用于调节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具体地,逆变器根据接收到的前馈功率调节输出频率。逆变器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是一种可以把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的装置。当微网在并网模式下工作时,逆变器需要满足电网的接口要求,保证电流谐波含量合乎标准,微网作为独立受控的单元,要求逆变器向电网发出的有功功率时可调度的,要求逆变器和电网间交换的无功功率是可控的,对大电网的频率和电压起调节和支撑作用,在负载变化的同时,逆变器根据前馈功率及自身的备用功率调节输出频率,以实现逆变器额定参考功率和敷在功率同步调整,维持了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步骤S110包括步骤S112至步骤S114。
步骤S112:采集公共连接点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
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是反映负载和电网通断变化情况的重要参数,通过智能断路器采集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可以实时追踪负载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得到微网与电网之间的通断状态,然后根据负载的变化及微网与电网之间的通断状态对负载进行相应的控制,以保证负载的正常工作。
步骤S114:根据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得到公共连接点的功率。
采集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后,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可以通过将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相乘计算得到,它反映了微网与电网的连接状态及负载功率的变化情况。负载功率是指负载本身消耗的电功率,在微网向负载供电时,可以根据负载功率的变化调节出力,例如,当负载功率增大时,微网增加向负载输出的电能,以保证负载的正常运行,当负载功率变小时,微网减少对负载输出的电能,在保证负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还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馈功率包括负载前馈功率,步骤S120包括:
ΔPper_i=αωiΔPPCC i=1,2,……,N (1)
其中,ΔPper_i表示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ΔPPCC表示公共连接点的功率,αωi表示第i个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分配系数,N为逆变器的总数。
微网系统中逆变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实现逆变系统的并联运行。当逆变器的数量为N时,可以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按照式(1)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具体地,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为公共连接点的功率与第i个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分配系数的乘积,i可以取1-N之间的任意一个整数,例如,当i=1时,第一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等于公共连接点的功率乘以第1个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分配系数的结果,当i为其他取值时以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分配系数的值可以根据每台逆变器的下垂系数决定。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个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可以根据各逆变器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各个逆变器的前馈功率的大小,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馈功率分配系数可以为:
其中,mi为第i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N为逆变器的总数。
下垂系数是下垂控制中的重要参数,包括有功下垂系数和无功下垂系数,它是由逆变器的自身情况决定的。下垂控制就是选择与传统发电机相似的频率一次下垂特性曲线作为微源的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法对微网中的微源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别进行控制,无需机组间的通信协调,实现了微源即插即用和对等控制的目标,保证了孤岛下微电网内电力平衡和频率的统一,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在式(2)中,各个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分配系数之和为1,根据第i台逆变器的下垂系数的倒数占各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的倒数之和的权重可以得到第i台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分配系数,i=1,2,……,N,N为逆变器的总数。例如,当i=2时,第二台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为第二台逆变器的下垂系数的倒数除以第一台逆变器的下垂系数的倒数和第二台逆变器的下垂系数的倒数之和的值,第一台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和第二台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的和为1,当i为其他取值时以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当由于每台逆变器的工作能力不同,根据各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的倒数占所有逆变器的下垂系数的倒数之和的比例计算每台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分配系数可以实现前馈功率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馈功率包括二调前馈功率,步骤S120包括:
其中,ΔPsec_i为第i个逆变器的二调前馈功率,KP_ω为二调PI控制器的比例系数,KI_ω为二调PI控制器的积分系数,ωref为二调参考频率,ωPCC为公共连接点的频率,N为逆变器的总数。
当微网进行二次调频时,前馈功率包括二调前馈功率,传统的微网二次调频控制策略主要是基于PI控制器的集中式二次调频方案,检测到频率跌落后开始调频,PI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控制偏差,将偏差的比例和积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的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可以作为传统二次调频方法的补充,工作时,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如式(3)所示,具体包括:首先得到二调参考频率和公共连接点的频率的差值,根据二调参考频率和公共连接点的频率的差值、二调PI控制器的积分系数和二调PI控制器的比例系数计算出第i个逆变器的二调前馈功率,i=1,2,……,N,N为逆变器的总数。该方法在传统的二次调频的基础上增加了前馈功率控制,负载变化的同时,按照相应的规则计算出各台逆变器功率缺额即二调前馈功率并下发,因此各逆变器可以根据下发功率及自身的备用功率自动调节自身的出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二调参考频率包括电网频率或微网频率。当二调参考频率包括电网频率或微网频率时,根据二调参考频率可以得到两种状态下的二调前馈功率,然后将不同状态下的二调前馈功率下发至微网中对应的逆变器,由逆变器根据下发的二调前馈功率做出相应动作,可以实现两种状态下的前馈调节,提高调节的可靠性。
具体地,电网频率为微网与电网连接时的频率,微网频率为微网与电网断开时的频率。当微网与电网连接时,微网工作于并网模式下,微网所发电量优先满足当地用户负载的使用需求,若电量有剩余或不足,则与电网调度,此时二调参考频率为电网频率。当微网系统检测到主电网故障或电能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时,微网将主动与电网断开,独立运行以保证主要负荷的正常运行,当微网与电网断开时,微网工作于孤岛模式下,此时二调参考频率为微网频率。微网与电网之间的通断可以通过智能断路器控制,此时的智能断路器相当于开关的功能,通过断开与闭合使微网实现孤岛模式和并网模式的转换。
上述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微网连接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当获取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后,可以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然后将前馈功率下发至微网中对应的逆变器,前馈功率用于调节逆变器的输出频率。通过采集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得到前馈功率以便逆变器调节自身的出力,实时调整输出频率,可以保持系统频率恒定,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提供一种微网系统,包括智能断路器300、控制器100和逆变器200,智能断路器300设置于负载、电网与逆变器200的公共连接点,逆变器200通过交换机400与控制器100连接,控制器100与智能断路器300连接;智能断路器300用于获取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并发送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用于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前馈功率并下发给逆变器200;逆变器200用于根据前馈功率实时调整输出频率。其中,逆变器200用于将微网中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输出到负载。逆变器200的直流侧连接微源,交流侧通过LC滤波电路并联到微网交流母线,交流母线连接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逆变器200实现直流电到交流电的转换,建立和支撑微网的电压频率。
具体地,智能断路器300获取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后发送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可以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200的前馈功率,然后将前馈功率下发至微网中对应的逆变器200,逆变器200根据前馈功率及自身的备用功率自动调节自身的出力,实时调整输出频率,可以保持系统频率恒定,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当微网工作在并网模式下时,逆变器200可以满足电网的接口要求,保证注入电流谐波含量达到标准,不造成当地电能质量的恶化,保持与电网同步的能力;当微网工作于孤岛模式下时,逆变器200可以维持微网交流侧的电压和频率,自动匹配本地负载有功无功需求;当微网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时,逆变器200的控制从电流控制过渡到电压控制,保证交流电压频率的平滑过渡。智能断路器300安装在微网与负载及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处,可采集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电流,对公共连接点处电压幅值、频率、相位以及功率进行采样分析,还能控制微网与电网之间的通断。控制器100用于计算前馈功率,实现对系统的相应控制,保障微网的稳定运行。
逆变器根据前馈功率实时调整输出频率的具体方式并不唯一,在一个实施例中,逆变器获取微网中各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根据前馈功率和输出功率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
其中,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是指逆变器经过交流侧的LC滤波电路后的输出功率,前馈功率是指上述实施例中根据负载功率计算得到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根据前馈功率和输出功率可以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前馈功率值的幅值应该小于或等于各逆变器备用功率值,从而保证逆变器的正常工作。通过实时检测逆变器输出功率,将前馈功率叠加至下垂控制或虚拟同步机控制的额定参考功率,根据负载功率调整逆变器额定工作点,实时调整下垂曲线,实现对微网系统的稳定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馈功率包括负载前馈功率,逆变器根据前馈功率和输出功率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包括:
ωi=ω0i+mi(P0i+ΔPper_i-PLPF_i)i=1,2,……,N (4)
其中,ωi为第i个逆变器的输出频率,ω0i为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频率,P0i为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功率,mi为第i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ΔPper_i为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PLPF_i为第i个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N为逆变器的总数。
请参见式(4),第i个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可以根据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频率、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功率、第i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和第i个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计算得到。具体地,将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功率与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之和减去第i个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可以得到一个功率值,将这个功率值乘以第i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后得到一个结果,将这个结果与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频率相加,即可得到第i个逆变器的输出频率。由式(4)可知,当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与第i个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相等时,第i个逆变器的输出频率保持不变,即当负载波动时,频率维持不变,可以保持微网频率恒定,避免频率动态波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馈功率包括负载前馈功率和二调前馈功率,逆变器根据前馈功率和输出功率调节逆变器输出频率,包括:
ωi=ω0i+mi(P0i+ΔPper_i+ΔPsec_i-PLPF_i)i=1,2,……,N (5)
其中,ωi为第i个逆变器的输出频率,ω0i为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频率,P0i为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功率,mi为第i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ΔPper_i为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ΔPsec_i为第i个逆变器的二调前馈功率,PLPF_i为第i个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
请参见式(5),第i个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可以根据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频率、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功率、第i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第i个逆变器的二调前馈功率和第i个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计算得到。具体地,将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功率、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与第i个逆变器的二调前馈功率之和减去第i个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可以得到一个功率值,将这个功率值乘以第i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后得到一个结果,将这个结果与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频率相加,即可得到第i个逆变器的输出频率。由式(5)可知,逆变器实时补偿了负载功率,因此能够缩短调节时间,提高二调速度,使微网的并网和离网状态的切换更平滑,维持系统稳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给出了微网频率的分层控制策略,请参见图4,其中,ωref为二调参考频率,ωPCC为公共连接点的频率,αωi表示第i个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分配系数,ΔPsec_i为第i个逆变器的二调前馈功率,ΔPper_i为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PLPF_i为第i个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n为逆变器的总数。根据公共连接点的频率和/或二调参考频率可以得到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大小,实现对微网的稳定控制。
上述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微网连接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当智能断路器获取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后,控制器可以根据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然后将前馈功率下发至微网中对应的逆变器,前馈功率用于调节逆变器的输出频率。通过采集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得到前馈功率以便逆变器调节自身的出力,实时调整输出频率,可以保持系统频率恒定,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负载与微网中各逆变器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微网连接所述负载与电网之间的公共连接点;
根据所述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
将前馈功率下发至微网中对应的逆变器;所述前馈功率用于调节所述逆变器的输出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负载与电网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所述公共连接点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
根据所述电压信号和所述电流信号得到所述公共连接点的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功率包括负载前馈功率,所述根据所述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包括:
ΔPper_i=αωiΔPPCC i=1,2,……,N
其中,ΔPper_i表示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ΔPPCC表示所述公共连接点的功率,αωi表示第i个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分配系数,N为所述逆变器的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功率分配系数为:
其中,mi为第i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N为所述逆变器的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功率包括二调前馈功率,所述根据所述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微网中各逆变器的前馈功率,包括:
其中,ΔPsec_i为第i个逆变器的二调前馈功率,KP_ω为二调PI控制器的比例系数,KI_ω为二调PI控制器的积分系数,ωref为二调参考频率,ωPCC为所述公共连接点的频率,N为所述逆变器的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调参考频率包括电网频率或微网频率。
7.一种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断路器、控制器和逆变器;所述智能断路器设置于负载、电网与所述逆变器的公共连接点,所述逆变器通过交换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智能断路器连接;
所述智能断路器用于获取负载与电网之间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计算前馈功率并下发给所述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用于根据所述前馈功率实时调整输出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获取微网中各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根据所述前馈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调节所述逆变器输出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功率包括负载前馈功率,所述逆变器根据所述前馈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调节所述逆变器输出频率,包括:
ωi=ω0i+mi(P0i+ΔPper_i-PLPF_i)i=1,2,……,N
其中,ωi为第i个逆变器的输出频率,ω0i为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频率,P0i为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功率,mi为第i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ΔPper_i为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PLPF_i为第i个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N为所述逆变器的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功率包括负载前馈功率和二调前馈功率,所述逆变器根据所述前馈功率和所述输出功率调节所述逆变器输出频率,包括:
ωi=ω0i+mi(P0i+ΔPper_i+ΔPsec_i-PLPF_i)i=1,2,……,N
其中,ωi为第i个逆变器的输出频率,ω0i为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频率,P0i为第i个逆变器的额定功率,mi为第i个逆变器的下垂系数,ΔPper_i为第i个逆变器的负载前馈功率,ΔPsec_i为第i个逆变器的二调前馈功率,PLPF_i为第i个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的输出功率。
CN201811535414.9A 2018-12-14 2018-12-14 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 Pending CN1094947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5414.9A CN109494767A (zh) 2018-12-14 2018-12-14 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5414.9A CN109494767A (zh) 2018-12-14 2018-12-14 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4767A true CN109494767A (zh) 2019-03-19

Family

ID=65710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35414.9A Pending CN109494767A (zh) 2018-12-14 2018-12-14 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947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0701A (zh) * 2019-04-19 2019-07-05 江西理工大学 微电网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1271A (zh) * 2009-12-31 2010-06-16 西安交通大学 逆变器的动态有功功率控制方法
CN102738786A (zh) * 2011-04-07 2012-10-17 湖南大学 一种能显著改善微网电能质量的微网控制方法
US20170047862A1 (en) * 2014-04-30 2017-02-16 Hunan University Steady state control method for three-phase double-mode inverter
CN106786670A (zh) * 2017-01-17 2017-05-31 燕山大学 基于谐波注入的无互连线孤岛微电网频率无静差控制方法
CN107612025A (zh) * 2017-09-12 2018-01-19 西安交通大学 微网中电流控制型逆变器改进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1271A (zh) * 2009-12-31 2010-06-16 西安交通大学 逆变器的动态有功功率控制方法
CN102738786A (zh) * 2011-04-07 2012-10-17 湖南大学 一种能显著改善微网电能质量的微网控制方法
US20170047862A1 (en) * 2014-04-30 2017-02-16 Hunan University Steady state control method for three-phase double-mode inverter
CN106786670A (zh) * 2017-01-17 2017-05-31 燕山大学 基于谐波注入的无互连线孤岛微电网频率无静差控制方法
CN107612025A (zh) * 2017-09-12 2018-01-19 西安交通大学 微网中电流控制型逆变器改进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DONG LAI,ET AL: "Research on Line Voltage Quality Control of Microgrid in Islanded Mode", 《2016 IEEE 8TH INTERNATIONAL 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ION CONTROL CONFERENCE (IPEMC-ECCE ASIA)》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0701A (zh) * 2019-04-19 2019-07-05 江西理工大学 微电网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
CN109980701B (zh) * 2019-04-19 2022-11-08 江西理工大学 微电网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84722B2 (en) Virtual power grid
US10784684B2 (en) Total harmonic control
CN105514966B (zh) 一种直流微电网群储能优化及协调控制方法
Tan et al. Coordinated control and energy management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verters in a microgrid
Yuan et al. Hierarchical control of DC microgrid with dynamical load power sharing
US9588557B2 (en) Reactive following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loads of other reactive controller(s)
JP2017521034A (ja) 送電網ネットワークのゲートウェイアグリゲーション
Xiao et al. Flat tie-line power scheduling control of grid-connected hybrid microgrids
CN109755953A (zh) 一种调相机参与的交直流输电系统稳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CN110797873A (zh) 一种可实现功率平滑功能的混合微电网系统
CN109802423B (zh) 一种直流式互联微网系统及频率与电压控制方法
CN113054684A (zh) 一种面向电能质量治理的分布式储能控制方法
CN109494767A (zh) 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和微网系统
CN110808616A (zh) 一种基于功率缺额分配的微电网频率控制方法
Ahmad et al. Voltage stability improvement by placing 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UPFC) at suitable location in power system network
CN109659950A (zh) 变下限电压的电压源换流器的无功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245114B (zh) 一种微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Burgos–Mellado et al. Consensus-Based Distributed Control for Improving the Sharing of Unbalanced Currents in Three-Phase Three-Wire Isolated Microgrids
AU2021103175A4 (en) Solar Energy Management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Transformation (SMART)
Dubuisson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control for hybrid wind-diesel for water treatment standalone system
Mouleeka et al. Review of Control Strategy with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Considering Demand Side Management
Chen et al. Distributed secondary frequency and voltage control of multiagent based autonomous micro grid with enhanced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sharing
CN115001007A (zh) 基于自适应主从协调的低压微电网运行控制方法
CN117239814A (zh) 一种配电台区自组织构网装置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