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1538B - 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1538B
CN109491538B CN201811269543.8A CN201811269543A CN109491538B CN 109491538 B CN109491538 B CN 109491538B CN 201811269543 A CN201811269543 A CN 201811269543A CN 109491538 B CN109491538 B CN 109491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ignal variation
finger
overlapping
extre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695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91538A (zh
Inventor
田华
范京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Hongpei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ming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mingl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ming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695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915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91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1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91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1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方法包括:查找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并确定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部分重合;查找所述第一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一极值单元,查找所述第二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二极值单元;以所述第一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以所述第二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二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二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该方法能够提高触控识别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电容触控领域,当用户两指并拢按压触控屏时,由于两指距离过近,容易被识别为单指按压,利用二次区域查找等方法可以将两指的区域识别出来,但是两指按压距离过近,识别出来的两指区域会有部分相互重合,对于这部分的区域在计算坐标时会影响到最终坐标的准确性和两指并拢移动的线性度,降低触控识别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两指并拢按压触控时识别出的两指按压区域重合而影响触控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能够有效识别出两指按压重复区域分别在两指按压区域的取值,进而提高触控识别精度。
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包括:
查找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并确定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部分重合;
查找所述第一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一极值单元,查找所述第二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二极值单元;
以所述第一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以所述第二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二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二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二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进一步地,如果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为第一重合单元,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1=(FQ11+FQ12+FQ13+FQ14+CQ1+FQ15);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21
SUMR1=(FQ12+FQ13+CQ1+FQ15+FQ16+FQ17);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22
SC11=RL1·RR1(SUML1+SUMR1)·RA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为第一重合单元S1的情况下,FQ1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2为第一极值单元的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3为第一极值单元的4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4为第一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5为第一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6为第一极值单元的18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7为第一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11为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RA为第一调节系数,取值为0.8。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1=(fQ13+CQ2+fQ14+fQ15+fQ16+fQ17);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31
sumr1=(fQ11+fQ12+fQ13+CQ2+fQ15+fQ16);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32
SC12=rl1·rr1(suml1+sumr1)·RA
其中,fQ11为第二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3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4为第二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5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2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6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8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7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12为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进一步地,如果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二重合单元和第三重合单元,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重合单元和第三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2=(FQ21+FQ22+FQ23+FQ24+CQ1+FQ25);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41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42
SUMR2=(FQ23+FQ25+FQ26);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43
SC21=RL21·RR21(SUML2+SUMR2)·RA
SC22=RL22·RR22(SUML2+SUMR2)·RB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二重合单元S2和第三重合单元S3的情况下,FQ2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2为第一极值单元的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3为第一极值单元的4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4为第一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5为第一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6为第一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21为第二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22为第三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RA为第一调节系数,取值为0.8,RB为第二调节系数,取值为0.9。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重合单元和第三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2=(fQ22+CQ2+fQ23+fQ24+fQ25+fQ26);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51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52
sumr2=(fQ21+fQ22+fQ24);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53
SC23=rl21·rr21(suml2+sumr2)·rA
SC24=rl22·rr22(suml2+sumr2)·rB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二重合单元S2和第三重合单元S3的情况下,fQ21为第二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3为第二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4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2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5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8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6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23为第二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24为第三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rA为第三调节系数,取值为0.8,rB为第四调节系数,取值为0.7。
进一步地,如果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S=(SQ4+SQ5+SQ6);
SUMC1=(FQ31+FQ32+FQ33+FQ34+CQ1+FQ35);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61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62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63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的情况下,SQ4为第四重合单元的原始信号变化量,SQ5为第五重合单元的原始信号变化量,SQ6为第六重合单元的原始信号变化量,FQ3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2为第一极值单元的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3为第一极值单元的4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4为第一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5为第一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31为第四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2为第五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3为第六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C2=(fQ31+CQ2+fQ32+fQ33+fQ34+fQ35);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71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72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073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的情况下,fQ31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3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2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4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8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5为第一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34为第四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5为第五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6为第六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IC、触控面板以及存储器,所述触控IC与所述触控面板连接;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触控I C用于读取所述指令并执行:
查找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并确定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部分重合;
查找所述第一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一极值单元,查找所述第二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二极值单元;
以所述第一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以所述第二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二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二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触控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通过计算获得重复区域在第一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和在第二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为后续利用重心算法计算两个手指的坐标提供更准确的数据,进而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提高触控识别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中两指按压有一个单元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中两指按压有两个单元重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中两指按压有三个单元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S101,查找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并确定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部分重合;
步骤S102,查找所述第一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一极值单元,查找所述第二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二极值单元;
步骤S103,以所述第一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步骤S104,以所述第二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二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二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具体地,触控装置中,触控IC发送驱动信号至触控电极层,同时接收触控电极层返回的感应信号,从而采集实时信号数据,并将该实时信号数据与未发生触控时的基础信号数据进行比较和计算,获得信号变化量,根据该信号变化量,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查找到触控区域。
如果该触控区域为两指按压,通过二次区域查找的方式可以识别出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如果确定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有重合区域,则查找第一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一极值单元,查找第二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二极值单元,其中,第一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二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以第一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第一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以第二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第二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二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通过计算获得重复区域在第一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和在第二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为后续利用重心算法计算两个手指的坐标提供更准确的数据,进而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提高触控识别的精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两指并拢按压触控屏并确定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只有一个单元的情况进行说明。
分别以第一极值单元和第二极值单元为中心,按照八宫格的方式划分单元。
具体地,参考图2,第一极值单元为C1,第二极值单元为C2,如果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只有一个单元,即第一重合单元S1,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一重合单元S1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1=(FQ11+FQ12+FQ13+FQ14+CQ1+FQ15); (1)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01
SUMR1=(FQ12+FQ13+CQ1+FQ15+FQ16+FQ17); (3)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02
SC11=RL1·RR1(SUML1+SUMR1)·RA; (5)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为第一重合单元S1的情况下,FQ11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315°方向单元F11的信号变化量,FQ12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0°方向单元F12的信号变化量,FQ13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45°方向单元F13的信号变化量,FQ14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270°方向单元F14的信号变化量,FQ15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90°方向单元F15的信号变化量,FQ16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180°方向单元F16的信号变化量,FQ17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135°方向单元F17的信号变化量,CQ1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信号变化量,SC11为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RA为第一调节系数,取值为0.8。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一重合单元S1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1=(fQ13+CQ2+fQ14+fQ15+fQ16+fQ17); (6)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11
sumr1=(fQ11+fQ12+fQ13+CQ2+fQ15+fQ16); (8)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12
SC12=rl1·rr1(suml1+sumr1)·RA; (10)
其中,fQ11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315°方向单元f11的信号变化量,fQ12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0°方向单元f12的信号变化量,fQ13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270°方向单元f13的信号变化量,fQ14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90°方向单元f14的信号变化量,fQ15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225°方向单元f15的信号变化量,fQ16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180°方向单元f16的信号变化量,fQ17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135°方向单元f17的信号变化量,CQ2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信号变化量,SC12为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重合区域为一个单元的情况下这个单元分别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为后续利用重心算法计算两个手指的坐标提供更准确的数据,进而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提高触控识别的精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对两指并拢按压触控屏并确定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有两个单元的情况进行说明。
分别以第一极值单元和第二极值单元为中心,按照八宫格的方式划分单元。
具体地,参考图3,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两个单元,分别为第二重合单元S2和第三重合单元S3,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重合单元S2和第三重合单元S3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2=(FQ21+FQ22+FQ23+FQ24+CQ1+FQ25); (11)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21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31
SUMR2=(FQ23+FQ25+FQ26); (14)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32
SC21=RL21·RR21(SUML2+SUMR2)·RA; (16)
SC22=RL22·RR22(SUML2+SUMR2)·RB; (17)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二重合单元S2和第三重合单元S3的情况下,FQ21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315°方向单元F21的信号变化量,FQ22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0°方向单元F22的信号变化量,FQ23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45°方向单元F23的信号变化量,FQ24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270°方向单元F24的信号变化量,FQ25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90°方向单元F25的信号变化量,FQ26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135°方向单元F26的信号变化量,CQ1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信号变化量,SC21为第二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22为第三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RA为第一调节系数,取值为0.8,RB为第二调节系数,取值为0.9。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重合单元和第三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2=(fQ22+CQ2+fQ23+fQ24+fQ25+fQ26); (18)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41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42
sumr2=(fQ21+fQ22+fQ24); (21)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43
SC23=rl21·rr21(suml2+sumr2)·rA; (23)
SC24=rl22·rr22(suml2+sumr2)·rB; (24)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二重合单元S2和第三重合单元S3的情况下,fQ21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315°方向单元f21的信号变化量,fQ22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270°方向单元f22的信号变化量,fQ23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90°方向单元f23的信号变化量,fQ24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225°方向单元f24的信号变化量,fQ25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180°方向单元f25的信号变化量,fQ26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135°方向单元f26的信号变化量,CQ2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信号变化量,SC23为第二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24为第三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rA为第三调节系数,取值为0.8,rB为第四调节系数,取值为0.7。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重合区域为两个单元的情况下两个单元分别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为后续利用重心算法计算两个手指的坐标提供更准确的数据,进而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提高触控识别的精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对两指并拢按压触控屏并确定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有三个单元的情况进行说明。
分别以第一极值单元和第二极值单元为中心,按照八宫格的方式划分单元。
具体地,参考图4,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三个单元,分别为第四重合单元S4、第五重合单元S5和第六重合单元S6,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四重合单元S4、第五重合单元S5和第六重合单元S6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S=(SQ4+SQ5+SQ6); (25)
SUMC1=(FQ31+FQ32+FQ33+FQ34+CQ1+FQ35); (26)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51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52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53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的情况下,SQ4为第四重合单元S4的原始信号变化量,SQ5为第五重合单元S5的原始信号变化量,SQ6为第六重合单元S6的原始信号变化量,FQ31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315°方向单元F31的信号变化量,FQ32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0°方向单元F32的信号变化量,FQ33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45°方向单元F33的信号变化量,FQ34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270°方向单元F34的信号变化量,FQ35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90°方向单元F35的信号变化量,CQ1为第一极值单元C1的信号变化量,SC31为第四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2为第五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3为第六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C2=(fQ31+CQ2+fQ32+fQ33+fQ34+fQ35); (30)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61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62
Figure GDA0003213997020000163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的情况下,fQ31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270°方向单元f31的信号变化量,fQ32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90°方向单元f32的信号变化量,fQ33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225°方向单元f33的信号变化量,fQ34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180°方向单元f34的信号变化量,fQ35为第一极值单元C2的135°方向单元f35的信号变化量,CQ2为第二极值单元C2的信号变化量,SC34为第四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5为第五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6为第六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重合区域为三个单元的情况下三个单元分别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为后续利用重心算法计算两个手指的坐标提供更准确的数据,进而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提高触控识别的精度。
实施例五
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IC201、触控面板202以及存储器203,触控IC201与触控面板202连接;
存储器203存储有多条指令,触控IC201用于读取所述指令并执行:
查找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并确定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部分重合;
查找所述第一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一极值单元,查找所述第二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二极值单元;
以所述第一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以所述第二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二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二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此外,触控IC201还用于执行通过公式(1)-(5)计算重合区域为一个单元的情况下这个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通过公式(6)-(10)计算重合区域为一个单元的情况下这个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通过公式(11)-(17)计算重合区域为两个单元的情况下这两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通过公式(18)-(24)计算重合区域为两个单元的情况下这两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通过公式(25)-(29)计算重合区域为三个单元的情况下这三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通过公式(30)-(33)计算重合区域为三个单元的情况下这三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具体请参考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通过计算获得重复区域在第一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和在第二指按压区域的信号变化量,为后续利用重心算法计算两个手指的坐标提供更准确的数据,进而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提高触控识别的精度。
实施例六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实施例五所述的触控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查找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并确定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部分重合;
查找所述第一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一极值单元,查找所述第二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二极值单元;
以所述第一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以所述第二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二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二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为第一重合单元,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1=(FQ11+FQ12+FQ13+FQ14+CQ1+FQ15);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11
SUMR1=(FQ12+FQ13+CQ1+FQ15+FQ16+FQ17);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12
SC11=RL1·RR1(SUML1+SUMR1)·RA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为第一重合单元S1的情况下,FQ1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2为第一极值单元的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3为第一极值单元的4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4为第一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5为第一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6为第一极值单元的18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7为第一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11为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RA为第一调节系数,取值为0.8;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1=(fQ13+CQ2+fQ14+fQ15+fQ16+fQ17);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21
sumr1=(fQ11+fQ12+fQ13+CQ2+fQ15+fQ16);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22
SC12=rl1·rr1(suml1+sumr1)·RA
其中,fQ11为第二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3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4为第二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5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2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6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8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7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12为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二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二重合单元和第三重合单元,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重合单元和第三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2=(FQ21+FQ22+FQ23+FQ24+CQ1+FQ25);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31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32
SUMR2=(FQ23+FQ25+FQ26);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33
SC21=RL21·RR21(SUML2+SUMR2)·RA
SC22=RL22·RR22(SUML2+SUMR2)·RB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二重合单元S2和第三重合单元S3的情况下,FQ2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2为第一极值单元的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3为第一极值单元的4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4为第一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5为第一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6为第一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21为第二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22为第三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RA为第一调节系数,取值为0.8,RB为第二调节系数,取值为0.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重合单元和第三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2=(fQ22+CQ2+fQ23+fQ24+fQ25+fQ26);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41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42
sumr2=(fQ21+fQ22+fQ24);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43
SC23=rl21·rr21(suml2+sumr2)·rA
SC24=rl22·rr22(suml2+sumr2)·rB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二重合单元S2和第三重合单元S3的情况下,fQ21为第二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3为第二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4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2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5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8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26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23为第二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24为第三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rA为第三调节系数,取值为0.8,rB为第四调节系数,取值为0.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S=(SQ4+SQ5+SQ6);
SUMC1=(FQ31+FQ32+FQ33+FQ34+CQ1+FQ35);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51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52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61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的情况下,SQ4为第四重合单元的原始信号变化量,SQ5为第五重合单元的原始信号变化量,SQ6为第六重合单元的原始信号变化量,FQ3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2为第一极值单元的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3为第一极值单元的4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4为第一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5为第一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31为第四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2为第五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3为第六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C2=(fQ31+CQ2+fQ32+fQ33+fQ34+fQ35);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62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63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71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包括第四重合单元、第五重合单元和第六重合单元的情况下,fQ31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3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2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4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8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35为第一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34为第四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5为第五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SC36为第六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7.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IC、触控面板以及存储器,所述触控IC与所述触控面板连接;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触控IC用于读取所述指令并执行:
查找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并确定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部分重合;
查找所述第一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一极值单元,查找所述第二指按压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单元作为第二极值单元;
以所述第一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以所述第二极值单元为中心,根据所述第二极值单元及其周围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重合区域在第二指按压区域内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为第一重合单元,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1=(FQ11+FQ12+FQ13+FQ14+CQ1+FQ15);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81
SUMR1=(FQ12+FQ13+CQ1+FQ15+FQ16+FQ17);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82
SC11=RL1·RR1(SUML1+SUMR1)·RA
其中,在第一指按压区域和第二指按压区域的重合区域为第一重合单元S1的情况下,FQ1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2为第一极值单元的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3为第一极值单元的4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4为第一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5为第一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6为第一极值单元的18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7为第一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1为第一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11为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一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RA为第一调节系数,取值为0.8;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suml1=(fQ13+CQ2+fQ14+fQ15+fQ16+fQ17);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83
sumr1=(fQ11+fQ12+fQ13+CQ2+fQ15+fQ16);
Figure FDA0003228004560000091
SC12=rl1·rr1(suml1+sumr1)·RA
其中,fQ11为第二极值单元的31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3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7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4为第二极值单元的9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5为第二极值单元的22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6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80°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fQ17为第二极值单元的135°方向单元的信号变化量,CQ2为第二极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SC12为第一重合单元在第二指按压区域中的信号变化量。
8.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装置。
CN201811269543.8A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9491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9543.8A CN109491538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9543.8A CN109491538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1538A CN109491538A (zh) 2019-03-19
CN109491538B true CN109491538B (zh) 2021-10-22

Family

ID=65693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69543.8A Active CN109491538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915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7365B (zh) * 2019-11-15 2022-09-2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双指并拢划线变单指划线触摸区域计算的方法、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7472A (zh) * 2012-04-13 2012-10-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触控与近接感测功能的显示器及具感应电极的显示器结构
CN102736806A (zh) * 2011-04-14 2012-10-17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板单一方向上波形重叠的分割方法
CN107402658A (zh) * 2016-03-10 2017-11-28 禾瑞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侦测触碰或接近的方法与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55718B2 (en) * 2007-01-03 2010-12-21 Apple Inc. Multi-touch input discrimination
US8547339B2 (en) * 2008-01-04 2013-10-01 Tactus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aised touch scree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6806A (zh) * 2011-04-14 2012-10-17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板单一方向上波形重叠的分割方法
CN102707472A (zh) * 2012-04-13 2012-10-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触控与近接感测功能的显示器及具感应电极的显示器结构
CN107402658A (zh) * 2016-03-10 2017-11-28 禾瑞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侦测触碰或接近的方法与控制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al-Time Interaction with a Humanoid Avatar in an Immersive Table Tennis Simulation";Stephan Rusdorf; Guido Brunnett; Mario Lorenz; Tobias Winkler;《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20061120;全文 *
"增强现实系统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与应用";颜浩;《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12042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1538A (zh)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8986B2 (en) Touch rejection
TWI463390B (zh) 觸控顯示面板的定位方法
CN109271069B (zh) 基于电容触控的二次区域查找方法及触控装置、移动终端
TW202121268A (zh) 風險預測和風險預測模型的訓練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
US20110213587A1 (e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finding statistical bounds, corresponding parameter corners, and a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a performance target for a circuit
CN101916153B (zh) 触摸屏的触摸点的定位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CN110134295B (zh) 终端设备、电容触摸屏及其触摸识别方法
JP2013513184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におけるマルチタッチ信号バイアスドリフトの補償
CN111461113A (zh) 一种基于变形平面物体检测网络的大角度车牌检测方法
CN103186279A (zh) 执行检测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218333A1 (en) Coordinate calculating method and touch module for single-layer capacitive touch device
CN112198878B (zh) 一种即时地图构建方法、装置、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CN109491538B (zh) 一种两指按压重合区域识别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451157B (zh) 异常数据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8958565B (zh) 用于多点电容触控的坐标计算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13539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touch point
US20200302507A1 (en) Item presentation method, item presentation program, and item presentation apparatus
CN110110015B (zh) 信息点数据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64344A (zh) 一种基于边缘识别卡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CN108846067A (zh) 基于映射空间划分的高维数据相似性连接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09814750B (zh) 一种三指同轴拆点的判断方法、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324716B (zh) 基于爬山算法的触控屏抗干扰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653148A (zh) 触屏参数调节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201078A (zh) 一种轨迹补全方法和终端
CN110865736A (zh) 一种基于双通道数据补值的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701, 7th floor, Smart Valley Innovation Park, 1010 Bulong Road,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701, building 7, wisdom Valley Innovation Park, people's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DEMINGLI ELECTRONICS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501, 2401, block a, building 1, Shenzhen new generation industrial park, 136 Zhongkang Road, Meidu community, Meili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701, 7 / F, wisdom Valley Innovation Park, 1010 Bulong Road,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9

Address after: Room 409, 4th Floor, Building 1, No. 199 Weikang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after: Zhuhai Hongpei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501, 2401, block a, building 1, Shenzhen new generation industrial park, 136 Zhongkang Road, Meidu community, Meili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