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9303B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9303B
CN109479303B CN201680087517.6A CN201680087517A CN109479303B CN 109479303 B CN109479303 B CN 109479303B CN 201680087517 A CN201680087517 A CN 201680087517A CN 109479303 B CN109479303 B CN 109479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ci
control information
parameter set
different
information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75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9303A (zh
Inventor
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79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9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9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9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检测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础参数集和所述DCI,检测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或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和终端设备,实现了对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使用不同的DCI格式进行调度,增加了控制信令设计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可以在一个载波内支持多种不同的基础参数集(numerology)。这些不同的基础参数集可以通过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简称“TDM”)或者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简称“FDM”)的方式进行复用。例如,在同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简称“TTI”)中,不同的频域资源可以分配给使用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为了降低控制信道盲检的复杂度,使用不同基础参数集且进行FDM复用的数据传输可以基于一个公共的控制信道例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进行调度。由于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所需要的控制信息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如何调度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解决了如何调度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检测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础参数集和所述DCI,检测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或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数据。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现了对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使用不同的DCI格式进行调度,增加了控制信令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终端设备不需要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当前要进行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该基础参数集,能够节省下行信令的开销。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从预定义的多个基础参数集中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的DCI格式,以及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所述对应关系。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应理解,基础参数集与DCI格式的该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自行确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预先约定好的。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控制信息长度不同,和/或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的DCI格式指示位指示的信息不同。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果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不同,且所述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中所占的比特数不同,和/或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格式中指示的内容不同。
其中,该DCI的长度指该DCI中包括的控制信息的总比特数,该DCI的内容指该DCI中包括的控制信息域,以及各控制信息域所指示的内容。
也就是说,不同的基础参数集对应不同的DCI格式,不同DCI格式可以通过DCI的长度、DCI中控制信息的内容、控制信息域的长度和控制信息域所指示的内容中的至少一种来区分。即,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DCI的长度各不同,和/或不同的DCI格式所对应的DCI中的控制信息的内容不同,和/或针对同一种控制信息域,不同DCI格式对应的DCI中的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占的比特数不同,和/或针对同一种控制信息域,不同DCI格式对应的DCI中的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指示的内容不同。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信息域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用于指示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跳频配置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MCS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子帧结构的控制信息域、以及用于指示解调参考信号DMRS配置的控制信息域。
其中,用于指示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域例如可以为用于指示该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占用的PRB的RB分配信息域;用于指示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数据传输与对应的ACK/NACK反馈之间的时序关系,例如数据传输所在子帧与对应的ACK/NACK反馈所在子帧之间的子帧偏移数;用于指示跳频配置的控制信息域例如为用于指示频域跳频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DMRS配置的控制信息域例如为用于指示DMRS使用的端口、加扰序列等信息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子帧结构的控制信息域例如为用于指示子帧中总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符号数,或者子帧中的保护间隔(Guard Period,简称“GP”)数量或位置,或子帧中不同类型OFDM符号的数量配置,例如子帧中下行控制符号、下行数据符号和上行控制符号的数量或比例配置,或者子帧中下行控制符号和上行数据符号的数量或比例配置。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子载波间隔、特定带宽下的子载波数目、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长度、用于生成OFDM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或逆傅里叶变换的点数、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OFDM符号数、特定时间长度内包含的TTI的个数和信号前缀的长度。
其中,子载波间隔指相邻子载波的频率间隔,例如15kHz,60kHz等;特定带宽下的子载波数目例如为每个可能的系统带宽对应的子载波数;PRB中包含的子载波数例如典型的可以是12的整数倍;TTI中包含的OFDM符号数例如典型的可以是14的整数倍;一定时间单位内包含的TTI数可以指1ms或者10ms的时间长度内包含的TTI数目;信号前缀长度例如信号的循环前缀的时间长度,或者循环前缀使用常规CP还是使用扩展CP。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及各种实现方式中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过程。该终端设备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确定模块,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时频资源的资源参数;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参数集和所述DCI,检测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或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及各种实现方式中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过程。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检测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时频资源的资源参数;收发信机,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参数集和所述DCI,检测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或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可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及各种实现方式中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过程。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交互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交互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交互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UMTS”)、等目前的通信系统,以及,尤其应用于未来的5G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简称“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简称“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图1是本发明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1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和网络设备20。网络设备20用于为终端设备10提供通信服务并接入核心网,终端设备10通过搜索网络设备20发送的同步信号、广播信号等而接入网络,从而进行与网络的通信。图1中所示出的箭头可以表示通过终端设备10与网络设备20之间的蜂窝链路进行的上/下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公共的控制信道中使用不同的DCI格式对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进行调度,能够提高控制信令设计的灵活性。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中示出了终端设备10和网络设备20。如图2所示,该传输数据的具体流程包括:
210,网络设备20确定用于传输该数据的基础参数集。
例如,网络设备20可以在预定义的多个基础参数集中,确定用于进行该数据传输的基础参数集,从而可以根据该基础参数集确定向终端设备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
其中,该基础参数集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确定传输该数据的时频资源的资源参数。
可选地,该基础参数集可以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子载波间隔、特定带宽下的子载波数目、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长度、用于生成OFDM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例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或傅里叶逆变换例如快速逆傅里叶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简称“IFFT”)的点数、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OFDM符号数、特定时间长度内包含的TTI的个数和信号前缀的长度。
其中,子载波间隔指相邻子载波的频率间隔,例如15kHz,60kHz等;特定带宽下的子载波数目例如为每个可能的系统带宽对应的子载波数;PRB中包含的子载波数例如典型的可以是12的整数倍;TTI中包含的OFDM符号数例如典型的可以是14的整数倍;一定时间单位内包含的TTI数可以指1ms或者10ms的时间长度内包含的TTI数目;信号前缀长度例如信号的循环前缀的时间长度,或者循环前缀使用常规CP还是使用扩展CP。
220,网络设备20根据该基础参数集,向终端设备10发送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同一个载波内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基础参数集,这些不同的基础参数集可以通过TDM或者FDM的方式进行复用。例如在同一个TTI中,不同的频域资源可以分配给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或者不同的TTI可以用于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公共的控制信道或者独立的控制信道进行调度。网络设备20确定了该基础参数集后,可以根据该基础参数集向终端设备10发送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
应理解,网络设备20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信道对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进行调度,网络设备20可以在公共的控制信道中调度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例如网络设备20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向终端设备10发送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网络设备20也可以通过独立的控制信道调度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这里不做限定。
可选地,网络设备20可以根据该基础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向终端设备10发送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或者网络设备20可以根据该基础参数集,以及基础参数集与DCI格式的对应关系,确定该DCI的DCI格式,并根据该DCI格式,向终端设备10发送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
具体地,网络设备20可以基于所述基础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的物理资源,再在确定的该物理资源上向终端设备10发送用于调度该数据的该DCI。例如,网络设备20可以基于该基础参数集中的子载波间隔,确定承载该DCI的控制信道占用的子载波数和PRB数,从而在相应子载波和PRB上的控制信道中向终端设备10发送DCI。
网络设备20还可以根据确定好的该基础参数集,以及基础参数集与DCI格式的该对应关系,确定用于调度该数据的该DCI的DCI格式,并根据该DCI格式向终端设备10发送用于调度该数据的该DCI。
举例来说,假设该基础参数集包括子载波间隔,基础参数集与DCI格式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一所示。其中,在第一频带上进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所对应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DCI format 1);在第二频带上进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所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2;在第三频带上进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所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3;在第四频带上进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所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4。
表一
子载波间隔 DCI格式
15kHz DCI format 1
30kHz DCI format 2
60kHz DCI format 3
120kHz DCI format 4
其中,对于固定的系统带宽,不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子载波数不相同,相应下行总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简称“PRB”)数也不相同,进行频域资源分配需要的比特数也不同。不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DCI格式中的频域资源分配域的比特数不同,则不同DCI格式包含的总比特数也不同。例如,假设各DCI格式包含的频域资源分配域的比特数分为M,M-k,M-2k,M-3k,则这四个DCI格式包含的控制信息比特数分别为N,N-k,N-2k,N-3k。
网络设备20可以根据确定好的该基础参数集,以及基础参数集与DCI格式的该对应关系,确定用于调度该数据的该DCI的DCI格式,从而根据该DCI格式向终端设备10发送该DCI。
这样,可以实现对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采用不同的DCI格式进行调度,增加了控制信令设计的灵活性。
应理解,基础参数集与DCI格式的该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20自行确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20和终端设备10之间预先约定好的。
230,终端设备10检测用于调度该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具体地,终端设备10检测网络设备20发送的用于调度该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不同的DCI格式,检测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直到按照某个DCI格式正确检测出该DCI。
240,终端设备10根据检测到的该DCI,确定用于传输该数据的基础参数集。
具体地,终端设备10基于可能的DCI格式检测到该DCI后,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该DCI,来确定用于传输该数据的基础参数集。
这样,网络设备20不需要通知终端设备10当前要进行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该基础参数集,能够节省下行信令的开销。
可选地,终端设备10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该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码(可以称为CRC校验码),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例如终端设备10可以根据CRC校验码的长度或者CRC校验码的内容来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可选地,终端设备10还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该DCI的DCI格式,以及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确定用于传输该数据的该基础参数集。
举例来说,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可能的格式有DCI format 1、DCI format 2、DCIformat 3和DCI format 4。终端设备基于这些可能的DCI格式,检测网络设备20通过PDCCH发送的DCI。如上述表一所示,该四个DCI格式可以分别对应一个子载波间隔的大小。假设终端设备10基于DCI format 1正确检测到网络设备20发送的DCI,终端设备10根据表一所示DCI格式与子载波间隔的对应关系,确定检测到的DCI format 1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终端设备10根据确定的子载波间隔,对检测到的该DCI所调度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DSCH”)进行检测。例如,终端设备10可以根据子载波间隔确定第一频带上的子载波数目和PRB数目,以及一个OFDM符号对应的时域采样点数,以及一个TTI中包含的OFDM符号数。再根据这些参数和该DCI中的控制信息,进行该DCI调度的数据的检测。
又例如,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可能的格式有DCI format 1、DCI format 2、DCIformat 3和DCI format 4,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如表二所示。终端设备10基于这些可能的DCI格式,检测网络设备20通过PDCCH发送的DCI。这四个DCI格式包含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相同,且用前两个控制信息比特来区分不同的DCI格式。假设终端设备10正确检测到网络设备20基于DCI format 2发送的DCI后,根据预先约定好的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检测到的DCI format 2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为第二基础参数集,终端设备10根据确定的第二基础参数集中的参数,进行检测到的该DCI所调度的PDSCH的检测。例如终端可以根据该基础参数集中的子载波间隔,总子载波数和信道前缀长度,再结合该DCI中的其他控制信息,确定检测该DCI所调度的PDSCH的参数,从而对该DCI调度的PDSCH进行检测。
表二
DCI格式 基础参数集
DCI format 1 第一基础参数集
DCI format 2 第二基础参数集
DCI format 3 第三基础参数集
DCI format 4 第四基础参数集
可选地,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控制信息长度不同,和/或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的DCI格式指示位指示的信息不同。
可选地,如果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不同,且该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中所占的比特数不同,和/或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格式中指示的内容不同。
其中,该DCI的长度指该DCI中包括的控制信息的总比特数,该DCI的内容指该DCI中包括的控制信息域,以及各控制信息域所指示的内容。
具体而言,不同的DCI格式对应不同的基础参数集,不同DCI格式可以通过DCI的长度、DCI中控制信息的内容、控制信息域的长度和控制信息域所指示的内容中的至少一种来区分。即,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DCI的长度各不同,和/或不同的DCI格式所对应的DCI中的控制信息的内容不同,和/或针对同一种控制信息域,不同DCI格式对应的DCI中的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占的比特数不同,和/或针对同一种控制信息域,不同DCI格式对应的DCI中的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指示的内容不同。
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DCI的长度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1,第二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2,且DCI format 1和format 2包含的信息比特数不同;不同的DCI格式所对应的DCI中的控制信息的内容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1,第二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2,且DCI format 1比DCI format 2多一个控制信息域。针对同一种控制信息域,不同DCI格式对应的DCI中的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占的比特数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1,基础参数集2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2,DCI format 1和format 2都包含用于指示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RB”)分配的控制信息域,但因为两个基础参数集对应的频域资源区域不同,该用于指示RB分配的控制信息域的比特数也不相同;针对同一种控制信息域,不同DCI格式对应的DCI中的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指示的内容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1,第二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2,第三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格式为DCIformat 3,第四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格式为DCI format 4,这四个DCI格式都包含2比特的指示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数据传输与对应的ACK/NACK之间的时序关系,对于第一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 format 1,该控制信息域指示的四个可能的时序为{0,1,2,3};对于第二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 format 2,该控制信息域指示的四个可能的时序为{0,2,4,6};对于第三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 format 3,该控制信息域指示的四个可能的时序为{0,3,6,9};对于第四基础参数集对应的DCI format 4,该控制信息域指示的四个可能的时序为{0,4,8,12};不同的基础参数集对应的不同DCI中的控制信息域所指示的内容各不相同。
举例来说,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上述表二所示。其中,DCI格式为DCI format 1时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为第一基础参数集,DCI格式为DCI format 2时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为第二基础参数集,DCI格式为DCI format 3时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为第三基础参数集,DCI格式为DCI format 4时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为第四基础参数集。终端设备10检测到网络设备20基于DCI format 2发送的DCI后,终端设备10根据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该对应关系,可以确定该数据传输所使用的基础参数组为基础参数组二。其中,该基础参数集可以包括子载波间隔、当前系统带宽下的子载波数目、信号前缀长度等参数等。网络设备20可以将第一基础参数集、第二基础参数集、第三基础参数集和第四基础参数集中的参数配置情况预先发送给终端设备10,终端设备10接收基础参数集中的参数配置情况。假设四种DCI格式中都包括2比特的用于指示确认/非确认(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简称“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具体指示数据传输子帧和ACK/NACK反馈子帧之间的子帧偏移。可选地,不同DCI格式中的该控制信息域所占的比特数可以不同,例如DCI format 1和DCI format 3包含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相同(假设为M),DCI format 2和DCI format 4包含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相同(假设为N)。可选地,对于不同参数配置组对应的不同的DCI格式,也可以都包括2比特用于指示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但该2比特的用于指示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所指示的内容可以不同,例如表三所示。
表三
DCI格式 指示的子帧偏移值
DCI format 1 {0,1,2,3}
DCI format 2 {0,2,4,6}
DCI format 3 {0,3,6,9}
DCI format 4 {0,4,8,12}
终端设备10检测到网络设备20基于某种DCI格式发送的DCI后,终端设备10根据该DCI格式,就可以确定该DCI的长度、该DCI中的控制信息的内容、该DCI中某一个控制信息域所占的比特数和该DCI中某一个控制信息域指示的内容中的至少一种,并根据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确定用于传输该数据的基础参数集。
可选地,该DCI格式中的控制信息域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用于指示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跳频配置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Coding Scheme,简称“MCS”)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子帧结构的控制信息域、以及用于指示解调参考信号(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DMRS”)配置的控制信息域。
其中,用于指示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域例如可以为用于指示该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占用的PRB的RB分配信息域;用于指示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数据传输与对应的ACK/NACK反馈之间的时序关系,例如数据传输所在子帧与对应的ACK/NACK反馈所在子帧之间的子帧偏移数;用于指示跳频配置的控制信息域例如为用于指示频域跳频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DMRS配置的控制信息域例如为用于指示DMRS使用的端口、加扰序列等信息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子帧结构的控制信息域例如为用于指示子帧中总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符号数,或者子帧中的保护间隔(Guard Period,简称“GP”)数量或位置,或子帧中不同类型OFDM符号的数量配置,例如子帧中下行控制符号、下行数据符号和上行控制符号的数量或比例配置,或者子帧中下行控制符号和上行数据符号的数量或比例配置。
可选地,该方法中240还可以包括241至244。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241至244,其中,240可以由241至244替代。
241,网络设备20确定DCI格式和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
242,网络设备20向终端设备10发送用于指示该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
243,终端设备10接收网络设备20发送的用于指示该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
244,终端设备10根据检测到的该DCI和该对应关系确定该基础参数集。
具体地,用于确定该基础参数集所需要的基础参数集与DCI格式的对应关系,可以由网络设备20确定好并预先指示给终端设备10,例如网络设备20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设备10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础参数集与DCI格式的所述对应关系,终端设备10接收到指示该对应关系的指示信息后,根据检测到的该DCI,以及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该对应关系,确定用于调度该数据的基础参数集。
应理解,终端设备10确定用于调度该数据的该基础参数集时,所使用的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该对应关系也可以是终端设备10和网络设备20预先约定好的,例如终端设备10根据协议中规定的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该对应关系,确定与该DCI格式对应的基础参数集。
251,网络设备20根据该基础参数集和该DCI,向终端设备10发送该数据。
具体地,网络设备20根据该基础参数集中的参数,以及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中的控制信息的内容,向终端设备10发送该数据。
261,终端设备10根据该基础参数集和检测到的该DCI,检测网络设备20发送的该数据。
具体地,终端设备10根据该基础参数集中的参数,以及检测到的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中的控制信息的内容,检测网络设备20发送的该数据。
可选地,251和261还可以分别由图4中所示的252和262替代,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交互图。
262,终端设备10根据该基础参数集中的参数,以及检测到的用于调度该数据的DCI中的控制信息的内容,向网络设备20发送该数据。
252,网络设备20根据该基础参数集和该DCI,接收终端设备10发送的该数据。
具体地,250和260中,该数据可以包括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如果传输的该数据是下行数据,网络设备20向终端设备10发送该数据,该DCI为用于调度下行数据的DCI,终端设备10检测网络设备20发送的下行数据的相关信息从而正确接收该数据,即执行251和261;如果传输的该数据是上行数据,终端设备10向网络设备20发送该数据,该DCI为用于调度上行数据的DCI,网络设备20接收终端设备10发送的该数据,即执行262和252。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20与终端设备10之间的该数据传输可以包括业务数据的传输,也可以包括控制信令的传输,这里不做限定。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现了对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使用不同的DCI格式进行调度,增加了控制信令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终端设备不需要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当前待进行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该基础参数集的信息,能够节省下行信令的开销。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执行前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方法,即以下各种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500包括:检测模块501、确定模块502和传输模块503。
检测模块501,用于检测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501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时频资源的资源参数;
传输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502确定的所述基础参数集和所述检测模块501检测到的所述DCI,检测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或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数据。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502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从预定义的多个基础参数集中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502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的DCI格式,以及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可选地,在所述确定模块502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之前,所述传输模块503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所述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502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可选地,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控制信息长度不同,和/或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的DCI格式指示位指示的信息不同。
可选地,如果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不同,且所述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中所占的比特数不同,和/或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格式中指示的内容不同。
可选地,所述控制信息域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用于指示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跳频配置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MCS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子帧结构的控制信息域、以及用于指示解调参考信号DMRS配置的控制信息域。
可选地,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子载波间隔、特定带宽下的子载波数目、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长度、用于生成OFDM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或逆傅里叶变换的点数、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OFDM符号数、特定时间长度内包含的TTI的个数和信号前缀的长度。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实现了对基于不同基础参数集的数据传输使用不同的DCI格式进行调度,增加了控制信令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终端设备不需要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当前要进行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该基础参数集,能够节省下行信令的开销。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模块501和确定模块502可以由处理器实现,传输模块503可以由收发信机实现。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600可以包括处理器610、收发信机620和存储器630。其中,收发信机620可以包括接收器621和发送器622,存储器630可以用于存储基础参数集、DCI格式、基础参数集与DCI格式的对应关系等,还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610执行的代码等。终端设备6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64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64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其中,处理器610具体用于:
检测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根据处理器610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时频资源的资源参数;
收发信机620,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610确定的所述基础参数集和所述处理器610检测到的所述DCI,检测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或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数据。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610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从预定义的多个基础参数集中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610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的DCI格式,以及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可选地,在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之前,所述收发信机620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所述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610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可选地,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控制信息长度不同,和/或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的DCI格式指示位指示的信息不同。
可选地,如果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不同,且所述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中所占的比特数不同,和/或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格式中指示的内容不同。
可选地,所述控制信息域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用于指示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跳频配置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MCS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子帧结构的控制信息域、以及用于指示解调参考信号DMRS配置的控制信息域。
可选地,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子载波间隔、特定带宽下的子载波数目、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长度、用于生成OFDM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或逆傅里叶变换的点数、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OFDM符号数、特定时间长度内包含的TTI的个数和信号前缀的长度。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芯片的一个示意性结构图。图7的系统芯片700包括输入接口701、输出接口702、至少一个处理器703、存储器704,所述输入接口701、输出接口702、所述处理器703以及存储器704之间通过总线705相连,所述处理器703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704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703实现图2至图4中由终端设备10执行的方法。
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500或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600或图7所示的系统芯片700能够实现前述图2至图4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10所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简称“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检测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础参数集和所述DCI,检测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或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数据;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包括: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的长度或内容,确定所述基础参数集,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子载波间隔和信号前缀的长度,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60kHz,所述信号前缀的长度指示使用常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从预定义的多个基础参数集中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的DCI格式,以及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所述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控制信息长度不同,和/或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的DCI格式指示位指示的信息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不同,且所述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格式中所占的比特数不同,和/或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格式中指示的内容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域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用于指示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跳频配置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MCS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子帧结构的控制信息域、以及用于指示解调参考信号DMRS配置的控制信息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子载波间隔、特定带宽下的子载波数目、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长度、用于生成OFDM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或逆傅里叶变换的点数、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OFDM符号数、特定时间长度内包含的TTI的个数和信号前缀的长度。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确定模块,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基础参数集和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DCI,检测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或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数据;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的长度或内容,确定所述基础参数集,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子载波间隔和信号前缀的长度,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60kHz,所述信号前缀的长度指示使用常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从预定义的多个基础参数集中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的DCI格式,以及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之前,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所述对应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控制信息长度不同,和/或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的DCI格式指示位指示的信息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不同,且所述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中所占的比特数不同,和/或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格式中指示的内容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域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用于指示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跳频配置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MCS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子帧结构的控制信息域、以及用于指示解调参考信号DMRS配置的控制信息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子载波间隔、特定带宽下的子载波数目、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长度、用于生成OFDM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或逆傅里叶变换的点数、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OFDM符号数、特定时间长度内包含的TTI的个数和信号前缀的长度。
1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检测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数据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时频资源的资源参数;
收发信机,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参数集和所述DCI,检测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或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数据;
其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确定所述基础参数集,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子载波间隔和信号前缀的长度,所述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60kHz,所述信号前缀的长度指示使用常规循环前缀或扩展循环前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从预定义的多个基础参数集中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的DCI格式,以及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对应关系,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所述基础参数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器根据检测到的所述DCI,确定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基础参数集之前,所述收发信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DCI格式与基础参数集的所述对应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控制信息长度不同,和/或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的DCI格式指示位指示的信息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不同的DCI格式对应的基础参数集不同,且所述不同的DCI格式包括相同的控制信息域,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中所占的比特数不同,和/或所述相同的控制信息域在所述不同的DCI格式中指示的内容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域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用于指示物理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时序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跳频配置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MCS的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子帧结构的控制信息域、以及用于指示解调参考信号DMRS配置的控制信息域。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参数集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子载波间隔、特定带宽下的子载波数目、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数、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长度、用于生成OFDM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或逆傅里叶变换的点数、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OFDM符号数、特定时间长度内包含的TTI的个数和信号前缀的长度。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80087517.6A 2016-07-12 2016-07-12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094793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89833 WO2018010103A1 (zh) 2016-07-12 2016-07-12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9303A CN109479303A (zh) 2019-03-15
CN109479303B true CN109479303B (zh) 2021-01-01

Family

ID=60952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7517.6A Active CN109479303B (zh) 2016-07-12 2016-07-12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35479A1 (zh)
EP (2) EP3471481B1 (zh)
JP (1) JP2019527954A (zh)
KR (1) KR20190029585A (zh)
CN (1) CN109479303B (zh)
AU (1) AU2016414454B2 (zh)
BR (1) BR112019000490A2 (zh)
CA (1) CA3030456C (zh)
ES (1) ES2889910T3 (zh)
MX (1) MX2019000521A (zh)
RU (1) RU2721385C1 (zh)
SG (1) SG11201900241PA (zh)
TW (1) TWI737756B (zh)
WO (1) WO2018010103A1 (zh)
ZA (1) ZA2019002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4924B (zh) * 2016-07-18 202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EP3488645A4 (en) * 2016-07-19 2020-03-11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COMMUNICATION
EP3496493B1 (en) * 2016-08-12 2021-06-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6454901A (zh) * 2016-11-04 2017-0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EP4149039A1 (en) * 2017-03-23 2023-03-15 Apple Inc. Scheduling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and codebook design for new radio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8923896B (zh) 2017-04-19 2021-03-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寻呼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0419257B2 (en) 2018-02-15 2019-09-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ubcarrier offset for OFDM symbol generation
CN110324129B (zh) * 2018-03-30 2020-09-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终端
US11909678B2 (en) * 2018-04-04 2024-02-2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ze of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mat
CN112583558B (zh) * 2019-09-30 2023-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356A (zh) * 2008-06-12 2009-12-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629578A1 (en) * 2010-10-12 2013-08-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326806A (zh) * 2012-03-19 2013-09-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974430A (zh) * 2013-02-06 2014-08-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040290A1 (en) * 2014-09-08 2016-03-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wit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dur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17154A1 (en) * 2011-07-29 2013-02-07 Fujitsu Limited Control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3024807B (zh) * 2011-09-23 2015-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KR102263020B1 (ko) * 2011-09-30 2021-06-09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통신의 다중점 송신
KR20140035761A (ko) * 2012-09-14 2014-03-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단말 장치
WO2014042475A1 (ko) * 2012-09-16 2014-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포트 관계를 고려한 하향링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149288B2 (en) * 2012-11-07 2018-12-04 Lg Electronics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133395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ication of small cells
CN104937991B (zh) * 2013-01-17 2019-07-26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采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动态时分双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CN104995856B (zh) * 2013-02-07 2018-01-30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测量信道和干扰的方法
EP2836044A1 (en) * 2013-08-08 2015-02-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ynamic scheduling for subframe bundling
CN104468030B (zh) * 2014-08-26 2018-06-0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462464B (zh) * 2015-05-15 2021-10-0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节点
KR102454397B1 (ko) * 2016-05-11 2022-10-14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새로운 라디오 다운링크 제어 채널
EP3457746A4 (en) * 2016-05-12 2019-05-15 Sony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356A (zh) * 2008-06-12 2009-12-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629578A1 (en) * 2010-10-12 2013-08-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326806A (zh) * 2012-03-19 2013-09-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974430A (zh) * 2013-02-06 2014-08-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040290A1 (en) * 2014-09-08 2016-03-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wit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dur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3384A (zh) 2018-01-16
WO2018010103A1 (zh) 2018-01-18
EP3471481B1 (en) 2021-08-11
CN109479303A (zh) 2019-03-15
SG11201900241PA (en) 2019-02-27
RU2721385C1 (ru) 2020-05-19
EP3471481A1 (en) 2019-04-17
US20210235479A1 (en) 2021-07-29
CA3030456C (en) 2021-11-02
KR20190029585A (ko) 2019-03-20
EP3471481A4 (en) 2019-04-17
MX2019000521A (es) 2019-04-01
EP3930406A1 (en) 2021-12-29
TWI737756B (zh) 2021-09-01
BR112019000490A2 (pt) 2019-04-24
ES2889910T3 (es) 2022-01-14
AU2016414454B2 (en) 2021-07-22
CA3030456A1 (en) 2018-01-18
ZA201900208B (en) 2019-09-25
AU2016414454A1 (en) 2019-01-24
JP2019527954A (ja)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6018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479303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1570767B2 (en) Wireless-network-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923907B (zh)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566371B1 (en)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KR2018009283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338306A1 (en) Uplin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113537A1 (en) Terminal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6508366A (zh) 用于由一个dci格式调度的多个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6114329A (zh) Harq-ack反馈定时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CN113207161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617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